物联网安防系统由什么组成?

物联网安防系统由什么组成?,第1张

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你需要了解下什么是“物联网”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 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 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 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

(来源于百度百科)

“一句式”理解物联网

把所有物品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即物物相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泛在聚合

全球范围内物联网的产业实践主要集中在三大方向。

何为数据“泛在聚合”意义上的物联网?

第一个实践方向被称作“智慧尘埃”,主张实现各类传感器设备的互联互通,形成智能化功能的网络。

第二个实践方向即是广为人知的基于RFID技术的物流网,该方向主张通过物品物件的标识,强化物流及物流信息的管理,同时通过信息整合,形成智能信息挖掘。

第三个实践方向被称作数据“泛在聚合”意义上的物联网,认为互联网造就了庞大的数据海洋,应通过对其中每个数据进行属性的精确标识,全面实现数据的资源化,这既是互联网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物联网的使命所在。

比较而言,“智慧尘埃”意义上的物联网属于工业总线的泛化。这样的产业实践自从机电一体化和工业信息化以来,实际上在工业生产中从未停止过,只是那时不叫物联网而是叫工业总线。这种意义上的物联网将因传感技术、各类局域网通信技术的发展,依据其内在的科学技术规律,坚实而稳步地向前行进,并不会因为人为的一场运动而加快发展速度。

RFID意义上的物联网,所依据的EPCglobal标准在推出时,即被定义为未来物联网的核心标准,但是该标准及其惟一的方法手段RFID电子标签所固有的局限性,使它难以真正指向物联网所提倡的智慧星球。原因在于,物和物之间的联系所能告知人们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而物的状态与状态之间的联系,才能使人们真正挖掘事物之间普遍存在的各种联系,从而获取新的认知,获取新的智慧。

“泛在聚合”即是要实现互联网所造就的无所不在的浩瀚数据海洋,实现彼此相识意义上的聚合。这些数据既代表物,也代表物的状态,甚至代表人工定义的各类概念。数据的“泛在聚合”,将能使人们极为方便的任意检索所需的各类数据,在各种数学分析模型的帮助下,不断挖掘这些数据所代表的事务之间普遍存在的复杂联系,从而实现人类对周边世界认知能力的革命性飞跃。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拓展,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而RFID,正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其中包括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 物联网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是物联网的皮肤和五官识别物体,采集信息。感知层包括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传感器、终端、传感器网络等,主要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与人体结构中皮肤和五官的作用相似。 网络层是物联网的神经中枢和大脑信息传递和处理。网络层包括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网络、网络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和智能处理中心等。网络层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进行传递和处理,类似于人体结构中的神经中枢和大脑。 应用层是物联网的“社会分工”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广泛智能化。应用层是物联网与行业专业技术的深度融合,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行业智能化,这类似于人的社会分工,最终构成人类社会。 物联网注定要催化中国乃至世界生产力的变革。智能物联网产品的十一大主要应用领域11月23日下午,中国电信物联网应用和推广中心、中国电信物联网技术重点实验室在江苏无锡成立,在成立仪式上,中国电信透露,目前,其已经开发十一项物联网应用产品,涵盖了物联网的主要应用领域。 (1)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产品融合自动化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网络通讯技术于一体,将各种家庭设备(如音视频设备、照明系统、窗帘控制、空调控制、安防系统、数字影院系统、网络家电等)通过智能家庭网络联网实现自动化,通过中国电信的宽带、固话和3G无线网络,可以实现对家庭设备的远程 *** 控。与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仅提供舒适宜人且高品位的家庭生活空间,实现更智能的家庭安防系统;还将家居环境由原来的被动静止结构转变为具有能动智慧的工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 (2)智能医疗 智能医疗系统借助简易实用的家庭医疗传感设备,对家中病人或老人的生理指标进行自测,并将生成的生理指标数据通过中国电信的固定网络或3G无线网络传送到护理人或有关医疗单位。根据客户需求,中国电信还提供相关增值业务,如紧急呼叫救助服务、专家咨询服务、终生健康档案管理服务等。智能医疗系统真正解决了现代社会子女们因工作忙碌无暇照顾家中老人的无奈,可以随时表达孝子情怀。 (3)智能城市 智能城市产品包括对城市的数字化管理和城市安全的统一监控。前者利用"数字城市"理论,基于3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等关键技术,深入开发和应用空间信息资源,建设服务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管理,服务于政府、企业、公众,服务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后者基于宽带互联网的实时远程监控、传输、存储、管理的业务,利用中国电信无处不达的宽带和3G网络,将分散、独立的图像采集点进行联网,实现对城市安全的统一监控、统一存储和统一管理、为城市管理和建设者提供一种全新、直观、视听觉范围延伸的管理工具。 (4)智能环保 智能环保产品通过对实施地表水水质的自动监测,可以实现水质的实时连续监测和远程监控,及时掌握主要流域重点断面水体的水质状况,预警预报重大或流域性水质污染事故,解决跨行政区域的水污染事故纠纷,监督总量控制制度落实情况。太湖环境监控项目,通过安装在环太湖地区的各个监控的环保和监控传感器,将太湖的水文、水质等环境状态提供给环保部门,实时监控太湖流域水质等情况,并通过互联网将监测点的数据报送至相关管理部门。 (5)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系统包括公交行业无线视频监控平台、智能公交站台、电子票务、车管专家和公交手机一卡通五种业务。 公交行业无线视频监控平台利用车载设备的无线视频监控和GPS定位功能,对公交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 智能公交站台通过媒体发布中心与电子站牌的数据交互,实现公交调度信息数据的发布和多媒体数据的发布功能,还可以利用电子站牌实现广告发布等功能。 电子门票是二维码应用于手机凭证业务的典型应用,从技术实现的角度,手机凭证业务就是手机 凭证,是以手机为平台、以手机身后的移动网络为媒介,通过特定的技术实现完成凭证功能。 车管专家利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无线通信技术(CDMA)、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中国电信3G等高新技术,将车辆的位置与速度,车内外的图像、视频等各类媒体信息及其他车辆参数等进行实时管理,有效满足用户对车辆管理的各类需求。 公交手机一卡通将手机终端作为城市公交翼卡通的介质,除完成公交刷卡功能外,还可以实现小额支付、空中充值等功能。 测速E通通过将车辆测速系统、高清电子警察系统的车辆信息实时接入车辆管控平台,同时结合交警业务需求,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通过3G无线通信模块实现报警信息的智能、无线发布,从而快速处置违法、违规车辆。 (6)智能司法 智能司法是一个集监控、管理、定位、矫正于一身的管理系统。能够帮助各地各级司法机构降低刑罚成本、提高刑罚效率。目前,中国电信已实现通过CDMA独具优势的GPSONE手机定位技术对矫正对象进行位置监管,同时具备完善的矫正对象电子档案、查询统计功能,并包含对矫正对象的管理考核,给矫正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带来信息化、智能化的高效管理平台。 (7)智能农业 智能农业产品通过实时采集温室内温度、湿度信号以及光照、土壤温度、CO₂浓度、叶面湿度、露点温度等环境参数,自动开启或者关闭指定设备。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随时进行处理,为设施农业综合生态信息自动监测、对环境进行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模块采集温度传感器等信号,经由无线信号收发模块传输数据,实现对大棚温湿度的远程控制。智能农业产品还包括智能粮库系统,该系统通过将粮库内温湿度变化的感知与计算机或手机的连接进行实时观察,记录现场情况以保证量粮库内的温湿度平衡。 (8)智能物流 智能物流打造了集信息展现、电子商务、物流配载、仓储管理、金融质押、园区安保、海关保税等功能为一体的物流园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以功能集成、效能综合为主要开发理念,以电子商务、网上交易为主要交易形式,建设了高标准、高品位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并为金融质押、园区安保、海关保税等功能预留了接口,可以为园区客户及管理人员提供一站式综合信息服务。 (9)智能校园 中国电信的校园手机一卡通和金色校园业务,促进了校园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校园手机一卡通主要实现功能包括:电子钱包、身份识别和银行圈存。电子钱包即通过手机刷卡实现主要校内消费;身份识别包括门禁、考勤、图书借阅、会议签到等,银行圈存即实现yhk到手机的转账充值、余额查询。目前校园手机一卡通的建设,除了满足普通一卡通功能外,还实现了借助手机终端实现空中圈存、短信互动等应用。 中国电信实施的“金色校园”方案,帮助中小学行业用户实现学生管理电子化,老师排课办公无纸化和学校管理的系统化,使学生、家长、学校三方可以时刻保持沟通,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通过一张薄薄的“学籍卡”,真正达到了对未成年人日常行为的精细管理,最终达到学生开心,家长放心,学校省心的效果。 (10)智能文博 智能文博系统是基于RFID和中国电信的无线网络,运行在移动终端的导览系统。该系统在服务器端建立相关导览场景的文字、、语音以及视频介绍数据库,以网站形式提供专门面向移动设备的访问服务。移动设备终端通过其附带的RFID读写器,得到相关展品的EPC编码后,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访问服务器网站并得到该展品的文字、语音或者视频介绍等相关数据。该产品主要应用于文博行业,实现智能导览及呼叫中心等应用拓展。 (11)M2M平台 中国电信M2M平台是物联网应用的基础支撑设施平台。秉承发展壮大民族产业的理念与责任,凭借对通信、传感、网络技术发展的深刻理解与长期的运营经验,中国电信M2M协议规范引领着M2M终端、中间件和应用接口的标准统一,为跨越传感网络和承载网络的物联信息交互提供表达和交流规范。在电信级M2M平台上驱动着遍布各行各业的物联网应用逻辑,倡导基于物联网络的泛在网络时空,让广大消费者尽情享受物联网带来的个性化、智慧化、创新化的信息新生活。

北极星输配电网讯:2022年3月30日华为电力数字化军团正式组建成立。

电力数字化军团聚焦电力行业数字化领域的关键挑战,整合华为大平台的技术和研发资源,如海思、2012实验室的强大研发保障和前瞻性力量,携手生态伙伴,提供包括芯片、终端、云、ICT基础设施及架构设计等产品、解决方案以及服务。

华为大动作!再成立十个军团,任正非出席!

无论是在电网侧、还是在用户侧、数字化已经是不可阻挡的大潮。数字化服务和运营正在提高电力行业竞争力标杆水平。电力企业将数字化信息转化为生产要素,通过信息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融合,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不断发展,电力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伴随着分布式能源、储能、电网技术的不断改进,电力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01

中国建筑推进五大体系建设

推进信息系统、数据资源、信息化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信息化治理五大体系建设;

全力推动集团一体化管控新系统建设,促进层级化管理向平台一体化管理转变,促进条线化管理向共享化管理转变,支撑经验化管理向数据化管理转变;

赋能业务“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打牢“资源共享、架构统一、安全可靠”信息化硬基础。

02

中国物流打造智慧物流、数字供应链

大力发展专业物流、智慧物流、绿色物流、应急物流、共享物流;

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共建共享物流大数据平台;

发展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03

中国稀土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

深入推进稀土资产实质性重组,加快资源、资产和业务布局优化,发挥1+1+1>3的“聚合效应;

推动形成“合理开发、有序生产、高效利用、技术先进、集约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

加快企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

04

鞍钢集团打造数字鞍钢

“数字鞍钢”建设围绕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建设制定“四化”攻关指标;

聚焦“智慧管理、智慧生产、数字产业创新发展”三条路径;

全面优化升级“管控、钢铁、矿山、钒钛、交易、金融、物流、技术”八大体系;

到2025年,鞍钢集团两化深度融合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得到深入应用。

05

中国黄金推进冶炼全流程数字化管控

预计2022年,中国黄金将继续投入3亿元左右建设数字矿山;

推进冶炼全流程数字化管控,部分企业通过数字化建设减少一线人员10%以上,进一步提质增效。

06

中国海油加大新技术应用力度

围绕勘探开发生产等核心业务,加大5G、北斗导航、AI等新技术的应用力度,提高生产作业时效和安全保障能力;

加快推动“新基建”,持续提高海上通信链路的覆盖范围、宽带和保障能力;

突出抓好数据标准建设,加强数据集成共享,构建一体化经营管理平台和共享服务平台;

突出抓好海外信息化能力建设,加大海外IT共享服务支持力度。

07

中国化工打造智慧中化,突破核心技术

加快线上中化、智慧中化的建设步伐;

打造全在线、全连接、全协同的数字化环境;

致力于打造一体化产业园区;

重点打造的10条优势产业链和5条潜力产业链;

在 科技 创新、产品创新上重点发力,在种子、化工新材料等领域突破核心技术。

08

中国中车聚焦“一平台三能力”

从“更先进、更高速、更智能、更绿色、更安全、更舒适”这六个“更”,追求中国装备、中国速度和中国创造的新台阶;

围绕数字化制造、数字化运营、数字化产品、数字化服务,以中车的“七个优势”即专业优势、整体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资本优势、供应链管控优势、成本优势,助力高端装备数字化转型;

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支撑,聚焦“一平台三能力”进行的数字化转型;

09

中国医药集团提出“1336”推进机制

集团提出集团数字化转型愿景和“1336”推进机制建议。“1336”即:

集团及各产业板块树牢1个“数字国药”愿景目标;

建立“管理、业务、技术”3类职能协同推进的组织和工作机制;

打牢“资源共享、架构统一、安全可靠”信息化硬基础;

实施“管控数字化、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3维发展路径;

落实“体系化顶层设计、集约化平台建设、集约化基础底座、体系化发展数据、体系化网络安全、体系化治理管理”6项重点任务。

10

东风 汽车 重构全产业链条,提供数字化服务

数字化将重构 汽车 研发、制造、营销、渠道、服务等全产业链条,为传统 汽车 行业赋予新动能;

在产品端,通过数字化手段,让传统 汽车 进化成智能 汽车 ,为用户提供各种各样的数字化服务。

11

中国节能定调“2022 科技 创新年”

将2022年确定为集团公司的 科技 创新年,围绕集团产业链的 科技 创新来聚焦发力。

12

中国盐业“数字化”仍是关键

推动产业的“数字化”仍是关键;

推动信息化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为企业发展赋能;

充分利用新工艺和大数据参与 健康 中国行动;

创新行业价值,主动服务国家能源战略,不断拓展延伸盐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寻求新的增长点。

13

中国一汽推动核心业务数字化

以实现行业领先为目标,围绕“业务赋能、产品智能、生态智慧、数据增值”;

以中台为核心,以数据为引擎,以产品诞生、订单交付、客户服务三大主流程为主线;

全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实现核心业务的数字化、价值化、创新化,支持企业运营“实时在线、及时分析、智能管理”。

14

中国一重从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变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围绕“数字一重”“智造一重”,制订数字化转型规划和实施路线图;

二是强化组织创新;

三是强化应用数字技术;

四是强化资源保障。

15

宝武钢铁从“老大”变“强大”

一是大力推进“新基建”“新技术”创新,打造生态圈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底座;

二是大力推进“新保障”创新,构建完善的数智研发体系及大数据治理体系;

三是大力推进“新生态”创新,打造行业领先的数字化服务龙头企业,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

16

保利集团做数字产业化“领头雁”

集中融合力量,做数字产业化“领头雁”;

保利集团明确提出“建设一流,追求卓越”的战略目标和“5678”重点任务。其中, 科技 创新是“八个力”中的驱动力,并明确了“百千万亿”的奋斗目标。

17

中国建材进一步强“根”铸“魂”

重创新、促转型,进一步强“根”铸“魂”;

系统推进数字化转型,实施现代产业链链长行动计划,加快全级次信息化管理系统和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建设,全面启动司库体系建设。

18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

以数字电网、数字运营、数字能源生态建设推动公司向“数字电网运营商、能源产业价值链整合商、能源生态系统服务商”战略转型;

建设数字电网,应用新一代数字技术对传统电网进行数字化改造;

实施“5G+智能电网”建设,研发应用融合5G的智能电网端到端关键技术;

我国电力工控领域核心芯片从“进口通用”向“自主专用”转变。

19

中国石油锚定“中国数字石油”

锚定“数字中国石油”建设目标;

围绕“业务发展、管理变革、技术赋能”三大主线,坚持“价值导向、战略引领、创新驱动、平台支撑”总体原则,推动数字技术与油气产业深度融合;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人力资源的数字化转型;

重塑经营管理和综合管理架构和流程。

20

中国石化推进五大体系建设

大力推进数据治理工作,建立健全数据标准体系、数据资源共享与数据资产管理机制;

建设集团级、企业级数据资源中心和统一的数据中台、数据服务平台;

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专业人才培养,提高全员数字化素养和应用技能,推动业务数字化和数字化业务创新,培育数字新业态、新产业,发展数字新产品、新服务。

21

国家管网构建“一个数字管网”

面向五类用户(员工、资源方、客户方、服务方、监管方),构建“一个数字管网”的极致用户体验;

对齐“建运维研”作业,拉通端到端业务流程,打造覆盖全业态、全场景安全高效的智慧管网;

聚焦价值创造,构建交易平台,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开展数字化运营,发展平台经济,驱动收入增长;

打造数字平台,构建“安全可信、开放生态、智慧运营、敏捷高效”平台能力,快速响应业务需求;

收放结合,实现集团数据资产及IT资源的集中管控(收),应用及业务的快速创新(放)。

22

中国电信云改数转

2022年加大推动云改数转战略;

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

23

中国移动聚焦“四个三”战略内核

牢牢把握数字化转型加速的发展机遇,聚焦“四个三”。

加快“三转”,即推动业务发展从通信服务向信息服务拓展延伸,推动业务市场从To C为主向CHBN全向发力、融合发展,推动发展方式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聚力“三新”,即推进新基建、融合新要素、激发新动能;

深化“三融”,即构建基于规模的融合、融通、融智价值经营体系;

提升“三力”,即打造高效协同的能力、合力、活力组织运营体系。

24

中国联通数字经济主航道

将“大联接、大计算、大数据、大应用、大安全”作为主责主业;

加快构建“多元共建、互补互促、跨界融合、竞合共生”的数字生态;

要创建贯穿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全新生态体系;

构建“全覆盖、全在线、全云化、绿色化、一站式”数字化服务。

25

中钢集团建设“数字中钢”“智慧中钢”

提出了“十四五”数字化转型“1344”规划思路,即以建设“数字中钢”“智慧中钢”为总体目标;

落实“1344”提出了六项原则和九条工作措施,总体架构是“1+3+5+N”;

从“管控服务数字化、网络安全体系化、实体产业智能化”三个维度推进数字化转型;

着力夯实数字技术平台、数据治理体系、大数据应用平台和网络安全防护平台四个基础;

加快推进产品创新数字化、生产运营智能化、用户服务敏捷化、产业体系生态化四项创新,赋能集团高质量发展。

26

中国电科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

聚焦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大 科技 攻关力度,提升基础创新能力,支撑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全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推动民用航空、轨道交通、智慧气象、智慧公安等成熟产业数字化能力提升,加快培育智慧司法、航天信息、应急管理、生态环境、卫生 健康 等新兴产业的数字化动能;

支撑数字政府建设。打造“云+数+应用+生态”的数字政府电科模式,承建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及“互联网+监管”系统,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体系;

开展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全面启动“数字电科”建设,统筹规划技术路线和发展路径。

27

中国华能打造统一的智慧能源数据平台

第一阶段为战略规划、夯实基础阶段(2021年3月底前)。统一规划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出台《数字化转型总体规划》。构建企业数据治理体系,统一数据结构、数据编码,形成共性元数据、根数据。实现所有风电、光伏数据接入智慧能源数据平台。完成瑞金智慧电厂示范项目建设。

第二阶段为重点突破、引领示范阶段(2021年-2022年)。以风电、光伏数据中心为基础,完成水电、燃机、火电、核电等数据接入,形成统一的智慧能源数据平台。形成全流程、全业务元数据管理和全生命周期数据治理服务能力。完成主要产业和企业管理重点业务的数字化转型。

第三阶段为巩固提高、全面转型阶段(2023年)。中国华能全面实现数字化转型,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要成果。数据驱动成为发展重要动力,数据共享、数据服务贯穿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多产业链、多系统集成的智能化生产、管理、决策体系和生态。

28

兵器装备集团围绕“数字兵装”推进三大任务

实施“1343”数字化转型战略;

围绕“数字兵装”一个总体目标,聚焦主责主业,全力推进“战略管控、智能制造、数字经济”三大任务;

构建“数据驱动战略监管体系”“产业链一体化协同创新体系”“创新平台支撑体系”“数字化能力与安全保障体系”等四大创新体系;

实现由传统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由生产制造型向科研先导型三个转变;

建设以 汽车 产业链、光电信息为代表的产业创新生态圈和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新格局。

29

国家电投全面建成“数字国家电投”

到2025年,基本建成综合智慧能源生态体系,数字化水平达到能源行业“国内领先”;

到2035年,集团公司数字化水平达到能源行业“世界一流”,全面建成“数字国家电投”。

30

华润集团实现“智慧华润2028”

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

集团成立90周年(2028年)之际,初步实现智能化,数据资产、平台资产价值充分发挥,对外市场化赋能,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成为数字化智慧化发展的先行者。

31

国家电网能源电力数字化

加快推进全业务、全环节、全要素数字化发展;

要围绕能源电力数字化,有力支撑能源互联网建设;

加快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深化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在营销服务领域的应用推广;

围绕能源数字产业化,积极打造能源互联网产业生态圈;

深化北斗、5G等技术集成应用,加快能源电商、智慧车联网等创新发展。

32

中国电建构建工程数字化生态圈

“十四五”期间,把“数字融合能力”作为集团总体战略六大能力之一;

围绕管理数字化与业务数字化,借助“电建云”推动传统工程企业步入数字时代,构建面向数字时代的新电建;

推动建筑业从产品建造向服务建造转型,通过“产品+服务”方式,在建造过程增加建筑产品的数字化衍生服务,围绕“三场(市场、现场、内场)、三资(资源、资产、资本)、三链(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进行服务;

建立“工程建设命运共同体”,构建工程数字化生态圈。

33

中国大唐打造数字大唐

数字化愿景:“打造数字大唐,建设世界―流能源企业”;

目标:成为“广泛数字感知、多元信息集成、开放运营协同、智慧资源配置”的智慧能源生产商。

34

中广核引入“云大物移智链”技术

将全面引入“云大物移智链”等新技术,加快智慧核电、智慧矿山、智慧新能源建设;

实施云化战略,构建泛在互联、云端一体、灵活强大的坚实技术底座;

中广核认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人的认识和专业的团队,专业人才培养被定位为未来的重点任务之一。

35

中核集团核工业数字化、智能化

按照“点、线、面、体”的路径逐步推进。要以 科技 创新为核心,重点在数字化运营、数字化生产和数字化生态方面着力,要在“产业+ 科技 ”上积极布局;

必须把自主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快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卡脖子”问题;

切实增强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利用安全可靠的技术,加强平台、系统、数据等安全管理,提升核工业数据信息的本质安全水平;

要以数字化需求为重点,以丰富的数字化实践培养人才。

36

航天 科技 建设“数字航天”

建设数字航天,推动航天数字化产品、数字化研制、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产业协同发展;

推动航天技术应用及服务产业向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航天+”产业形态;

着力推动航天产品向高可靠、可重复、智能化方向发展;

推进科研生产模式转型升级,打造航天智能制造体系;

推进精益化管理,逐步构建以流程主导和数据驱动的企业管理模式。

37

中国航发打通数字化应用“最后一公里”

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产业生态体系,打通数字化应用“最后一公里”;

实现航空发动机产业优势资源快速汇聚,提升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试验、服务全过程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协同发展能力;

支撑以产品研发体系为核心内容的AEOS(航空发动机运营体系)建设,加速航空发动机核心业务与数字化技术的深度融合。

38

中国南方航空建设世界一流航空运输企业

以数字化转型助推高质量发展,不断向建设世界一流航空运输企业的目标迈进;

以数字化保障航空安全。将 科技 创新作为安全七大体系之一,推动安全管理从“人盯人”向“盯系统”转变,为安全管理赋能;

以智能化提高运行效率。打造统一运行指挥信息平台,统一数据、标准和流程,为航路优化、航班编排、飞行跟踪、航延优化、机型调配、精益维修、航材库存优化等业务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以数字化提升服务质量。持续打造“南航e行”;

以数字化推动绿色发展;

以数字化提升管理水平。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将 科技 信息作为10个领域重点任务之一。

39

中远海运打造一流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生态

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努力打造全球一流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生态;

以“技术+场景”为核心,围绕产业链持续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将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公司主业中;

同时推动有关行业规则与标准建设,包括推动基于区块链的国际贸易及航运相关标准的制定,推动国际运输征信体系建设等。

40

招商局实现“数字化招商局”

“十四五”末初步实现“数字化招商局”,各个板块的服务、运营、产品达到全数字化、全线上化、全透明化、全合规化;

共享技术基座包括云和大数据、底层广泛的连接、边缘计算和数据汇集,解决产业布局分散、保证数据资产等问题;

打造技术、数据与业务能力中台,进行业务协同和数字共享中台的建设,实现流程敏捷化。通过一个以移动端为主的招商随行工作协同平台,覆盖整个集团;

实现数字化转型“四提升”,即客户服务数字化、生产运营数字化、内部管理数字化和生态模式数字化。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2113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1
下一篇 2023-06-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