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做物联网工程师的工作,主要是负责物联网联接管理平台架构规划及设计,对产品的整体系统架构负责。负责物联网联接管理平台运行设计工作,及主导关键框架代码编写。
2022物联网工程专业前景好不好
据有关专家估计,2022年物联网将连接全球超过300亿件物品,全球市值将达到约71万亿美元。现在已经有成千上万的传感器收集和传输数据。在更大的范围内,智能城市项目正在用传感器填充整个区域,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控制环境。
所以物联网是新时代的必然趋势,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在2012年最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物联网工程专业属于工学中的计算机大类,标准学制4年,毕业后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物联网工程专业属于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到电子、计算机、测控、通信、软件等多个专业的知识。主要课程包括物联网概论、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传感器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原理、数据采集与处理和物联网安全技术等等。
物联网工程专业就业方向2022物联网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以去自动化企业、智能家电、智能家居、工业控制企业、数字娱乐公司等领域就业,具体就业岗位包括射频识别开发工程师、物联网嵌入式硬件开发工程师、物联网嵌入式硬件测试工程师等。
物联网的应用如下:1、智能仓库。物联网一个很好的应用。它能准确的提供仓库管理各个环节数据的真实性,对于生产企业,可以根据这个数据合理的把控库存量,调整生产量。物联网中利用SNHGES系统的库位管理功能,可以准确提供货物库存位置,这就大大提高了仓库管理的效率。
2、智能物流。运用条形码、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等先进的物联网通信技术,实现物流业运输、仓储、配送、装卸等各个环节的智能化。不仅货物运输更加的自动化,而且作出的全面分析还能及时的处理问题对物流过程作出调整,优化了管理。大大提高了物流行业的服务水平,还节约了成本。
3、智能医疗。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和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的互动,实现医疗智能化。物联网医疗设备中的传感器与移动设备可以对患者的生理状态进行捕捉,把生命指数记录到电子健康文件中,不仅自己可以查看,也方便了医生的查阅,实现远程的医疗看病。很好的解决当前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看病难的问题。
4、智能家庭。物联网的出现让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加的便捷。不远的将来一台手机,就可以 *** 作家里大多数的电器,查看它们的运行状态。寒冷的冬天,我们可以提前打开家里的空调,回到家就暖暖的。物联网还能准确的定位家庭成员的位置,你再也不用担心孩子跑的找不见人,省心省力。
5、智能农业。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就更加的广泛。监测温湿度,监视土壤酸碱度,查看家禽的状态。在这些数据的支持下,农户就可以合理进行科学评估,安排施肥,灌溉。监测到的天气情况比如降水,风力等又为我们抗灾、减灾提供了依据。提高了产量,降低了减产风险。
6、智能交通。物联网将整个交通设备连在一起。主要是用图像识别为核心技术。可以准确的收集到交通车流量信息,通过信号灯等设备进行流量的控制,这个技术的运用,会让堵车成为历史。管理人员利用这个技术能将道路、车辆的情况掌握的一清二楚,驾驶违章无处可逃,交通事故也能及时的得到处理。人们的出行得到了很大的方便。
7、智能电力。电力工程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对电网的安全检测是一项必修科目。以南方电网与中国移动通过M2M技术进行的合作为例,因为物联网的运用,使得自动化计量系统开始启动,使得故障评价处理时间得到一倍的缩减。
编者按疫情时期学校在云平台开展线上教学,云计算在教育领域逐渐渗透,并引爆了云计算市场。云计算究竟有何优势?在教育信息化中又起到什么作用?在教育领域又有多少的可能性?
本文转自雷锋网,作者李菁瑛;经亿欧编辑,供读者参考。
当今,全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各种新兴技术层出不穷,云计算便是其中之一。云计算服务从最初的兴起到逐渐落地到各个行业,经过了黄金发展的十年,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趋势,被视为21世纪最有前景的市场之一。
2020年,一场突发的新冠疫情,再次引爆了云计算市场。
疫情之下,足不出户,带来了“在线服务”的大爆发,学校在各种云平台上开展在线教学,企业在云平台上开展视频会议,进行线上协同办公,无论是线上教学,还是线上办公,其背后都需要稳定的云服务来保障。疫情期间的流量大考,暴露出卡顿、流量超载等问题,让人们更加清晰地认知到云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当前云计算产业发展的不足。
疫情终将结束,但疫情给教育信息化带来的变革不会止步。对学校和老师来说,过去的云仅仅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如今,疫情倒逼每位师生接受了在线教学的体验,教学、授课、练习、作业批改、家校互动……一切都在云端进行。云的理念将不再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秘技术,而真真切切烙印在了师生的心里。
当然,云计算对于教育的渗透将不仅于此,未来云对教育行业的影响,仍是一幅值得无尽畅想的蓝图。
云计算技术兴起后,因其便捷、灵活的IT资源部署和按需支付的模式,使其成为全球 科技 和通信巨头们争相布局的“香饽饽”,在短短数十年间,便得到了迅猛发展,甚至被誉为数字化时代的基础设施。
云计算何以被“众星捧月”,它究竟有何魅力?
根据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NIST的定义,云计算是采用虚拟化技术,将各地区的服务器组成一个集群,根据用户消耗多少交多少钱的方式,可以为用户随时随地的接入和获取资源。集成在一个虚拟化的资源池中,用户可以方便、迅速的获取资源,不需要太多的管理,只是偶尔的通信。
早在2006年,Amazon对全世界宣布了一组云计算服务,推出云计算服务环境EC2(elastic Compute Cloud)以及云存储服务Amazon S3(Simple Storage Service)。Google在 2012 年正式发布 Google Drive,它是一款云存储服务系统。随后,国内的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也都基于云计算平台搭建了各种应用为用户提供云服务。
云计算的出现,赋予了IT资源更大的优势,让一切变得“触手可及”。
其d性扩展、伸缩性强的特点,用户通过服务平台可以对存储在互联网上的资源可以实现共享;
其虚拟化的特点,使得存储的内容无需具象在某台服务器或计算机终端,所有的东西都在“云”上,只要在能联网的地方,随时都可以获取互联网资源;
相对于传统自建机房,云计算技术灵活性强, 由于没有固定的应用以及动态分配的特点,用户无需投入大量时间和资金,便可以轻松享受云服务,省去了传统运维工作中繁琐的 *** 作过程, 如管理服务器、部署代码、安装数据库、存储文件、保持负载均衡等,高效的自动化运维大大节省了运维人力和成本资源,让员工专注于主营业务;
而且,云计算系统将各个区域计算机和服务器的整合在一个虚拟的环境中,采用多重安全认证的机制大大提高了资源和服务的可靠性。
从最早的私塾教育,到日渐普及化的学校教育;从言传身授,到远程网课,上千年来,教育技术从无到有,不断渗透、改变着教育的形态。
我们先来复盘下近现代教育技术的演变历程。
1990-1999年为前互联网时代,这个时代,学校开始搭建局域网,一部分教学材料和试卷、教材应用平台实现简单的计算机化,也 探索 了广播电视、远程网线等新兴传播技术。
2000-2009年为PC互联网时代,教务系统开始出现一些单点的应用,比如试卷和教材的应用平台。在教学上也开始使用多媒体投影、MOOC、远程网校等技术形式。
2010年后,来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技术对教育行业的影响进入升级阶段,2012年,国家颁布“三通两平台”战略,教育信息化开始成为人们口中的热词,更多的教务系统和教学终端进入学校。
2015年-2019年,云计算和软件服务的兴起,使用户从繁重、复杂的计算机资源管理中解放出来,教育局、中小学、高校等机构开始建设教育云平台、搭建智慧校园。与此同时,直播、翻转课堂、云中教室、AI双师等新模式被应用到教学场景中,教务、教学开始共同迈入智能化时代。
过去的十年里,人们看到技术对于教育领域的影响开始逐渐深入,那么,2020年作为下一个十年的起点,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5G、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应用,技术不仅将继续改变教学的过程,甚至将会重构校园的边界和内涵,无论是课堂还是校园,都将变得更加“智慧化”, 科技 将真正开始“颠覆”教育行业。
全球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消费水平不断升级,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不同于AI、大数据技术直接作用于教学练考管的各个环节,还有5G技术对于在线直播的流畅度的可观性,在过去的几年里屡见报端,被业界津津乐道。
相比而言,云计算这个互联网时代的底层技术,因其本身的虚拟和抽象属性,有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秘感,更多扮演着“底座”和“托盘”的角色,而常常被人们所忽略,但其重要程度无疑是不言而喻的。
打个比方,如果说AI、大数据等技术像是阳光和雨露,让教育的森林更加郁郁葱葱,那么云计算就像是支撑它们脚下的土壤,为教育技术变革提供赖以生存的水分和养分。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模式,以其快速、安全、易扩散的计算和数据存储能力,将会给教育信息化建设带来巨大的变革。
云计算应用在教育行业,就诞生了“教育云”, 即依靠互联网将教育资源和系统进行虚拟化,租用云平台供应商提供的服务器并在云平台上部署自己的资源和系统架构。
在“教育云”平台上,学校管理者和师生可以通过接入互联网方便分享和下载想要的教育资源,老师也可以将教材、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资料存储到云平台上,学生通过移动终端便可轻松获取。同时,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可以将各个学校或机构的教育资源集合到一起,打破了信息孤岛,促进教育资源使用效率的提升。
教育云平台可以构建一体化、可靠、优质、快速的教育网络环境,通过虚拟桌面云终端的设计方式,老师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云平台实现有效交流,将老师、学生和教育管理者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解放出来,促进了教与学的全面互动。
除了教育资源的数字化,云计算还可以实现教育基础设施和管理的数字化,把各种系统、终端连接起来,实现集中的平台管理,跨终端数据采集、信息挖掘分析,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从而推动个性化的教学,打造全方位的智慧校园。
另外,云平台的一个重要的优势就是安全性。其加密和备灾的功能,可以从物理层、网络层到应用层做到实时自动化监控,保证数据安全。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将数据存储在云端、多可用区部署,可以有效避免信息丢失,使学校能够快速搭建稳定的信息架构。
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已充分认识到云计算的基础作用,纷纷加大对云计算产业的扶植力度,全球云计算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在政策和产业的双重推动下,我国的云计算产业也迎来了春天。
早在2015年开始,政府就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云计算行业发展。
2015年1月,国务院引发的《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中指出,到2020年云计算应用基本普及,云计算服务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7年4月,工信部印发《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五个层面的重点行动计划以此推动中国云计算市场发展。
2018年8月,工信部引发《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指导和促进企业运用云计算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2020年,中央密集发声聚焦「新基建」,5G+云计算「数据中心」作为新基建的重要领域,成为我国下一阶段经济工作的重点。
在政策的春风吹拂下,我国云计算产业方兴未艾,互联网、零售、金融、医疗、教育等新老行业纷纷推动“上云”。
2019年7月,IDC公布全球公有云服务商 Top10,中国云厂商占据四强席位。
2020年5月8日,IDC 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跟踪》报告显示,2019下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IaaS/PaaS/SaaS)达到696亿美元。IaaS市场增长609%,PaaS市场增长763%。
据《2019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预计到2023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
作为新基建的一环,未来的云计算不再只是人们印象中枯燥乏味的IT技术,而将变成各个行业的“水和电”,云的内涵将更加丰富,云办公、云医疗、云教育、云法庭等新型业态喷涌而出,云将进一步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万物云化将不再是梦。
相比于云计算在零售、金融、医疗等行业的落地已日渐纯熟, 目前云在教育领域的渗透还处于初级阶段,全国中小学、高校、教育局的数字化覆盖率还远远不够,教育“云化”拥有广阔的增量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教育与技术的关系,国内许多教育专家、校长也都表示过积极拥抱的态度,这也意味着云在教育领域的无限可能性。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黄荣怀教授:
为实现"教育现代化2035"的目标,可以使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智能技术,加快推动教学方式、教学环境、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中央电教馆副馆长韩骏:
教育信息化已然成为教育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与必然之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才是教育的目的。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智能+研究院院长、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周傲英:
数字经济下,“Data is Power”,教育 科技 20时代,要 探索 一条应用、技术、科学研究联动和融合的创新之路。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依托教育底层基础设施的升级,对教育资源进行精准高效连接,从而实现供给端资源的高效个性化配置。
面向教育领域,阿里云、腾讯云、百度智能云、华为云等国内云厂商都已推出了教育专属解决方案,打造智慧教育云生态,帮助学校、教育局、教育企业实现数字化。除了巨头入局,一些中小型云服务商和电信服务商也在为教育行业提供定制化的PaSS、SaSS能力。
云+教育正在以强劲的势头重构教育行业,云计算或许将成为改变教育行业的下一个爆点,教育技术又将迎来一个波澜壮阔的新时代。
本文转自雷锋网,如需转载请至雷锋网官网申请授权。
文章链接:>
物联网品牌排行榜居前十的有:阿里云、华为HUAWEI、中移物联ONENET、中国联通物联网、天翼物联、百度智能云、中兴等。
物联网就是利用现代最新传感技术和网络的便利条件结合起来,把所有智能的一切物体联合成一个网络,从而极大的方便人们的生活。物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好处是能够提高社会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把原来不能实现或者难以实现的功能实现。
物联网正在取代移动互联网成为信息产业的主要驱动以物联网设备为例,2017年物联网设备连接数量已经超过手机用户数量,以阿里、华为、京东为首的互联网巨头企业纷纷提出自身的物联网战略。值得关注的是,全球各国尤其是美国、欧盟、日韩等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物联网发展,积极进行战略布局。
其他的方面
智慧医疗:包括远程检测、诊断,远成医疗协助,还包括远程手术等。车联网智能驾驶:未来可实现车车之间、车与智慧交通系统之间、车与人之间的实时通信及辅助决策,最终实现无人驾驶。智慧停车:停车资源优化、协同分配、调度,提高车位利用率。
智能家居:智能照明、智能音箱、智慧屏幕、各种传统家电升级为智慧控制,甚至通过家庭控制中心协同所有家居设备等,家居机器人等。智慧小区:服务、物业、停车、垃圾处理、业主互动等。
自从苹果推出了AirTag,引发了UWB超宽带技术在市场上大火,很多男生表示再也不用担心漂亮女朋友“走丢”了;妈妈们表示,在小朋友的校服上缝上一枚,从此不用担心熊孩子们乱跑了;有了超宽带技术的加持,网友们表示自己丢三落四的祖传技能可能要退出 历史 舞台了。
而市场上,宝马、蔚来、大众在自家的新车上也纷纷推出了UWB智能钥匙,国内几家大型储存物流企业,近期也正在尝试落地,超宽带货物定位技术,小米OPPO等国内手机大厂,在去年也纷纷展示了,所谓的“一指连”空间感知技术。
是的,超宽带技术最近是异常的火热,受到了市场的追捧。超宽带技术也被很多数码博主描述成为蓝牙的替代者、物联网风口的引领者、甚至是新一代无线通讯技术的变革者。果真是如此吗?超宽带技术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地方,你真的了解什么是超宽带技术吗,它的技术特点是什么,优缺点又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理性、客观且科学的分析超宽带这项技术的前景、发展空间以及趋势和定位。
一、UWB技术的发展历程
首先,超宽带技术并不是大家所以为的近几年发明的新技术,恰恰相反,超宽带技术其实是一项人类最早的无线通信方式,回溯超宽带技术的发展 历史 ,千年前中国人利用点燃长城上的峰火台对外族入侵的时间和位置,进行了烽火之间的信息传递。1880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利用火花隙发射器,成功在大西洋上进行了人类第一次无线电传递。火花隙实际上就是一种带宽很宽的极窄脉冲,这也是人类真正现代意义上最早出现的超宽带技术。
当年英国最先进的泰坦尼克号撞到冰山后也是利用火花隙式发射机,发出了最后的无线呼救信号。最终让近千人,包括女主“肉丝”因此获救。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超宽带技术多应用于军事用途,包括在军用雷达、军事定位上,军事通讯、军用成像等技术上面。比如军用保密通信上,采用多采跳频技术,实现了保密通信;比如在穿墙雷达上,使用超宽带的窄脉冲特性,实现了对恐怖分子的穿墙监控。这些都是超宽带技术的应用。1990年美国军方在一份DARPA的技术报告中首次提出了UWB这个名词,开始了超宽带技术的商业历程。
超宽带,顾名思义,了解通信知识的朋友都知道,一般的通信体制都会利用一个高频载波来调制一个窄带信号,通信信号的实际占用带宽并不高。而超宽带不同于传统的通信技术,使用的是最简单粗暴的纳秒级非正弦波的极窄脉冲来传输和接收信息和数据。从频域和时域的角度,传统的超宽带可以理解为是单纯的时域信号处理,不需要射频电路中的本振、差分等射频模块。我打个简单的比喻,4G、5G和Wifi信号就像是在念文言文,几个字就可以表达非常丰富的信息。而超宽带技术,则更像是原始部落的早期语言,需要很长一段话才能表达一个简单的意思,但是它也更直接,信息更明确。所以UWB、Wifi和5G本质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无线通信手段。
简单形容信息和我们说话是一样的,无非是三个维度,你是谁,你在哪里,你要干什么。这就是所谓的数据信息、身份信息,以及位置信息。在早期传递数据(干什么)方向上,超宽带技术其实也是有商业化实践的。早在2003年wifi技术还是一项比较新的技术时,美国WiQuest公司就一直在尝试,OFDM无线电架构下的高速UWB传输技术,在IEEE 802153a的标准下WiQuest的基带产品,当时已经实现了8到10米内、4百兆文件的传输。但是由于UWB接收器RF结构太过于复杂,加上芯片组的成本过高,市场落地一直没有推开。更致命的是,随着wifi联盟,在2006年80211n标准的正式亮相利用MIMO技术,实现了6百兆的数据传输,也间接宣告了高速UWB传输无线技术方案的失败。
二、UWB的技术特点
说完这三点优势,同时超宽带系统的劣势也很突出:
三、关于超宽带技术的一些展望
关于超宽带技术,我大概就介绍这么多。对于一项技术的基础了解,对于大家的投资,我觉得刚刚的介绍其实已经差不多了,也已经足够了。接下来我再来聊聊作为一名硬件工程师我对超宽带这项技术本身,一些个人更加主观的看法。
首先我的第一个观点,围绕手机来搭建生态绝对不是超宽带的未来,也很难有未来。由于需要以手机为极坐标,手机内部就需要配备两跟天线,而手机的内部空间其实是非常宝贵的。为了UWB的实现,成本和设计难度都要大大的提高。目前即使强如苹果依然需要蓝牙来做检测,理想的定位距离也只在30米内。实际上如果你把AirTag扔到附近没有iPhone的地方,它的定位就将失去作用。同时随着高通、华为海思的入局,UWB即使有发展,也会和蓝牙、Wifi一样集成到SoC中去,不会在手机上以外挂的形式出现。当然我并不觉得高通和海思现在有这样的计划去这么做,因为在C端,现阶段并没有这样的必要也没有这样的现实需求。
所以我的第二个观点就是,UWB超宽带技术目前依然还缺乏现象级的应用,来推动这项技术的真正爆发,目前超宽带技术的三大应用场景,安全门禁、物品定位以及设备互联。比如 汽车 钥匙、AR 游戏 、室内导航,无人机配送、智慧医疗、安全门禁,等等。我思考了一下,目前还没有一项真正的爆点应用来拉动大的需求。我个人认为仅仅在低成本的前提下,替代一些NFC的场景,可能有一丢丢的发展前景。
我的第三个观点,成本和生态,依然是超宽带技术目前很难逾越的鸿沟,现在市场上的超宽带产品绝大多数配的都是,Decawave的DW1000系列芯片,采用的还是早期的802154A协议,而像配备加密功能的4Z芯片方案,价格又高得离谱。我预测在C端,即使是手机厂商从现在开始统一思路,义无反顾的全力来推UWB搭建生态也需要3-5年。而B端,整套系统一个房间就需要3点定位,也就是3个基站的支持,多个房间就乘积的关系。我了解了一下,目前一个小型商场搭建成本在百万级以上。而是DW1000的芯片目前搭配的算法又很少,很考验企业自身的算法优化能力,所以目前企业端实际上也比较难推。
最后第四个观点,我大概了解了下市面上的量产产品,实际上理论和现实还是有差距的,目前市面上的UWB产品还仅能在小空间环境发挥,精准定位的明显优势,一到机场、户外、大房间等有障碍物的复杂场景,基本上和wifi都拉不开差距。
最后总结一下,UWB并不是一项前景已经稳定,标准已经统一并且没有局限性的产品,更不是很多数码博主认为的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的存在。恰恰相反,超宽带技术是一项优缺点极为鲜明,产品定位很清晰,并且正在发展,正在摸索,正在布局的一项早期产业。
如果一定要问我看不看好超宽带,那我可能就要泼冷水了,一切还是要看成本,成本只要下不来什么都是白搭。大家也不要太迷信苹果,只能说苹果目前有这个能力来摊销成本,可以作为奢侈品来炫技。但是单就这项技术本身,大家也不用太小看现在AI、NB-IoT,V2X以及下一代蓝牙协议的进展了。包括AR、VR方向上随着多传感器融合 SLAM的迭代,只要有算力,精准定位其实都不是什么,解决不了的痛点。而低功耗、万物互联则有NB-IoT,所以超宽带技术个人觉得还是很鸡肋的。4Z芯片系统的成本太高了,如果2-3年内,成本下可以下来,在B端还是有发展可能的,反之就不要玩了。
1、华胜天成
华胜天成的业务方向涉及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信息安全等领域,业务领域涵盖IT产品化服务、应用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及增值分销等多种IT服务业务,是中国最早提出IT服务产品化的公司。
2、必创科技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无线传感器网络相关产品研发、生产的企业之一。
3、凤凰光学
2016年12月9日,凤凰光学披露最新收购预案,拟以2215元/股发行3255万股,作价721亿元,购买海康科技100%股权。
海康科技的主营业务为智能控制器、物联网产品、智能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智能控制器业务收入占比最高,物联网业务是海康科技的重点发展方向。交易后,凤凰光学将新增加海康科技的智能控制器、物联网、智能设备等业务。
4、汇顶科技
汇顶科技正式宣布进军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窄带物联网)领域,通过并购全球领先的半导体蜂窝IP提供商——德国CommSolid。
整合其全球的超低功耗移动无线基带技术优势与汇顶科技位于美国加州的射频芯片设计及相关技术研发力量,加速公司在NB-IoT领域的战略布局,为全球客户提供差异化的蜂窝物联网系统级芯片(System-on-Chips)解决方案,合力开拓千亿规模NB-IoT市场。
5、力源信息
公司拟以每股1144元的价格定增1239万股,以142亿元收购鼎芯无限35%股权,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持有鼎芯无限100%股权。交易对方承诺鼎芯无限2015年至2017年净利分别不低于3750万元、4500万元、5400万元。鼎芯无限是一家专注于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的IC产品技术型分销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胜天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必创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凤凰光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汉力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云蚁物联是一款物联网设备控制平台的应用程序,为了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功能,它需要访问您的手机信息。这些信息包括:1 设备信息:云蚁物联需要读取您的设备型号、 *** 作系统类型和版本等信息,以便确定应用在您的设备上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2 存储权限:为了能够将配置信息保存到您的设备上,云蚁物联需要获得您的存储权限,以便将这些信息写入存储设备。
3 网络权限:云蚁物联需要访问您的网络连接,以便能够与相关的物联网设备进行通信和控制,并获取最新的设备状态信息。
请放心,云蚁物联只会读取您的必要信息,并且不会收集、存储或共享您的个人隐私信息。如果您对权限有任何疑虑,可以在安装应用程序时查看和编辑应用程序的权限,或在使用应用程序时根据需要选择授权或拒绝某些权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