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模组出货量将会激增,但市场会重新洗牌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运营总监 龚勇
细分的场景,行业的渠道,核心的技术,才是生存的关键
中国电信广东研究院 物联网领域经理 谭华
2018年,不是寒冷,是火炉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公共事务经理 孙芃卉
物联网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
Semtech 市场战略总监 甘泉
2018年是资本市场的“寒冬”,却是物联网是的“初春”
厦门南鹏物联 科技 有限公司 市场总监 王铎霖
物联网需打破落地难、盈利难的质疑
日海智能市场经理 谭梦溪
2018年是物联网真正由示范到实际应用转化的起始年
北京昆仑海岸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总经理 刘伯林
先回归产品本质,其次是物联网。
深圳市汇径 科技 有限公司 总经理 孙科彧
物联网的窗口期说了这么多年,或在2019至2020年真的降临
APICloud联合创始人兼CTO 邹达
物联网不能只停留在“将来我们能为客户做什么“的概念中
北京羿娲 科技 有限公司 市场VP李博
物联网市场上拼价格抢市场并不明智
奇迹物联(北京) 科技 有限公司CEO 杨仁磊
聚焦用户与产品,就无惧外部环境
杭州中科思创射频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总经理 蔡玉锋
NB-IoT将成为万物互联的万能钥匙
芯翼信息 科技 市场总监 陈正磊
物联网连接增长依旧强势,国产芯片迎来良机
上海移芯通信 科技 有限公司 高级市场总监 杨月启
物联网并未达到预期,但不用怀疑未来的潜力
利尔达 科技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线经理 徐海
物联网渐行渐热,应用遍地开花
西安中星测控有限公司总经理 谷荣祥
2018年是决物联网数据传输的一年, 2019年将会是数据分析和应用的一年
上海桑锐电子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 研发总监 张吉泰
NB-IoT量价齐飞,为物联网打开了突破口
江苏南大五维电子 科技 有限公司 总经理 潘巍松
期待5G商用,实现无人驾驶、MR影院影院等应用
深圳前海翼联 科技 有限公司 企划主管 陈奕榕
物联网平台化没有想象的市场效果,头部玩家还没出现。
深圳市飞思捷跃 科技 有限公司 CEO 杨捷
物联网应用定位精度提升需求迫切
深圳思凯微电子有限公司 总经理 张光华
AI和IoT紧密结合,是未来5年物联网的最大商机
北京博大光通物联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廖原
产业周期起起伏伏,做好产品才是王道
杭州数蛙 科技 有限公司 CEO 霍燕林
2018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受到热捧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K/3事业部总经理 张剑云
“风物长宜放眼量”,未来十年一定是物联网行业的春天。
成都精位 科技 有限公司 联合创始人&总裁 周宏亮
物联互联不仅需要技术,还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
锐骐(厦门)电子 科技 有限公司 锐骐 科技 董事长 谢洪泉
明确公司定位,聚焦产品与方案迎接新一轮洗牌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物联网解决方案经理 杜利征
物联行业已是“冉冉之星”,何以谈“寒冷黑夜”
上海莱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市场经理 何良龙
物联网企业从单一供应商向解决方案转变
苏州芒种物联 科技 有限公司 CEO 薛明刚
物联网应用在普及性和上档次两方面都将大有可为
北京优锘 科技 有限公司 VP 沈祎岗
工业物联网项目数量在逆流而上
上海美迪索科电子 科技 有限公司 VP 庄正军
物联网概念热不热,与企业不相干
北京九纯健 科技 发展有公司 副总经理 王小永
2018年是一个重新洗牌,行业优胜劣汰的一个时机
机智云创始人兼CEO 黄灼
物联网或将崛起于这个异常寒冷的冬天
七牛云边缘计算及IoT负责人 陶纯堂
5G技术的到来让万物互联时代触手可及
值得看云技术有限公司CEO 许明
物联网进入跨品牌跨品类跨协议的智能互联时代
广州云智易物联网有限公司市场总监 戴筱倩
技术发展速度远远快于物联网应用的发展
上海艾拉比智能 科技 有限公司市场副总裁 万学靖
智能家居市场正在从产品推广到用户运营的转变
富连网智能家居 科技 服务公司 生态链商务拓展总监 刘威
一站式物联网私网部署及相关应用方案将会越来越受欢迎
杭州罗万信息 科技 有限公司 常务副总裁 孙伟仁
智慧零售与工业制造业转型市场崛起迅速
深圳市宏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 张艳霞
共享单车风光不再,电动车和智能锁迎头赶上
MiraMEMS Marketing吴子健
深挖企业需求,瞄准To B领域
赫里奥(苏州) 科技 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王剑宇
消防领域刺激了传感器的市场需求
合肥皖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董事长 陈锦荣
新零售方案的视觉识别技术趋于成熟
安徽耐可视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 CEO 张治国
上海艾络格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周光兵
上海艾络格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周光兵
抢生意。
出现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数量超过3个(含本数)且国家未集采的剂型(指医保剂型),则不列入本次集采范围,这点可以理解为不和国家集采“抢生意”。
联盟集采已成为趋势,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的要求下,由省级、地方联盟发起的药品带量采购在全国范围内多点开花。广东市场容量一直排在全国前列,还在今年3月率先邀约10个省份组成联盟,对在第二批国采中到期的头孢氨苄进行带量采购,中选产品的新低价,让市场见证了联盟集采的力量。光电直读远传rs485水表和lora远传水表是两种不同传输方式的智能水表,rs485是有线远传水表,lora远传水表是无线水表。
光电直读远传rs485水表通过485通讯线进行数据传输,这类表适用于表集中安装,方便布线的场景;而lora无线远传水表是采用lora调制技术进行数据收发,不需要施工布线,适用于表比较分散的地方。所以光电直读rs485水表和lora无线远传水表各自有各自的好处,用户使用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应用场景来选择适合做哪一种。处方外流已成为行业不可逆的趋势,及早布局为承接外流做准备,成为零售药店未来制胜的关键点。
根据新医改政策:控制医院的药占比、公立医院推行零加成、禁止医院限制处方外流等,医药分家的终极路径日益清晰,艾昆纬数据预测显示,处方药外流规模约为4000~5000亿元,其中零售市场规模约3000亿元。
“处方流转合作专题论坛”暨大参林医药集团和广州国盈医药有限大参林战略合作发布会,近日在广州举行,主办双方围绕处方流转政策、发展趋势、处方流转先锋模式等做了解读与分享,并在会议中达成战略合作的签约。
双方将围绕共建医药处方流转先锋模式、拓宽参保慢性病患者用药购药渠道、针对重点供应商打造“工商零一站式”服务模式,共同拓展处方药零售在集采时代的新格局。
作为药店行业的头部企业,大参林积极 探索 新的商业模式,以适应新出现的行业变革,与国盈医药,共同合作拓展处方零售的新格局。
国盈医药是中国最大中外合资医药流通企业广药集团广州医药的全资子公司。
根据双方优势,大参林未来将承接更多临床品种,促进处方外流并扩大药店经营的品规数和服务水平。
稳健成长的连锁药店龙头企业
深耕华南市场,逐步走向全国
公司于1999 年在广东省茂名市成立,2004 年将总部迁往广州,是华南地区 历史 悠久的民营医药零售集团。
经过数十年的苦心经营,大参林已经成为中国零售药店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位列《中国药店》“双百强”榜单前三。
业务布局深耕华南,北上异地扩张。截止2020H1,公司已开业门店共 5212 家(含加盟店 106家)。
大股东股权集中,上市前激励计划深度绑定员工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柯云峰先生、柯康保先生与柯金龙先生,分别持有上市公司股份2139%、2139%与 1668%,合计 5946%,在我国上市零售药店公司中,公司相对股权集中,未来具备较高的股权释放空间与股权融资能力。
上市前成立员工持股平台,深度绑定核心员工。
财务分析:净利率与周转率出色,股东回报稳定
营收端稳定增长,利润端加速明显。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 6940亿元,同比增长 3214%,实现归母净利润 594 亿元,同比增长 5621%,营收与利润两端加速明显。
毛利率下降,净利率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凸显。2020H1 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2213%、408%、-002%,销售费用率与财务费用率下降明显,主要由于疫情期间销售活动停滞、租金减免以及公司置换低息贷款所致。
议价能力增强,经营性现金流进一步优化。
经营管理优异,净利率与周转率兼得。
受净利率与周转率拉动,ROE 有望稳步提高。
成长确定性强,头部企业将加速成长
东方证券分析师认为,从当下时点来看,药店行业未来几年的成长发展仍然有很高的确定性:
一方面,从产业趋势看,头部集中仍然是药店行业的主旋律,目前国内前10大药店的市场份额仅22%左右,仍然有很高的提升空间;
另一方面,随着医药分开/药品零加成等政策的推出执行、处方外流已经成为行业不可逆的趋势,处方外流为药店行业发展带来新的销售增量;
除此之外,随着近年来网上药店、药品集中采购等新政策的出现,药店行业尤其是头部企业,均在积极的 探索 新的商业模式,且实际情况来看,头部企业均快速适应了新出现的行业变革,这有利于行业的长期发展。
头部集中仍是零售药店行业的主旋律,空间依旧很大
从当下零售药店行业的发展趋势看,东方证券分析师认为,当下我国药店行业,已经进入数量整体饱和,但集中度不断提升的阶段。
从百强药店的规模上,也可以看出集中度提高的趋势。
进一步将百强药店拆开看,1-10强的销售占比明显上升,2010-2018 年,由 1152%上升至2158%,增长 1006 个百分点,即百强药店占比增长份额大部分由前十强贡献,市场份额向前十强集中。
从集中度提高的具体节奏来看,2017 年开始出现明显拐点,增量大幅向前十家集中。
从新店盈利周期上看,也再次反映集中度提升的趋势。
处方外流逐步兑现,行业增量流入确定性高
事实上,随着药品零加成在全国各地的实施,院内药房已逐渐成为医院的成本端,医院本身就有处方外流的动力,且从政策上看,国家也对处方外流持明显的支持态度。
处方外流已经成为药品行业内不可逆的长期趋势,而带量采购又驱动慢病处方流出。因此,及早地布局为承接外流做准备,将成为零售药店未来制胜的关键点。
从结果上来看,东方证券分析师发现也是如此,近年来百强药店处方药销售规模上升明显。
宏观口径也再次从侧面印证,药店行业处方药的占比正在提高。
从影响上来看,处方外流对药店行业的影响深远,未来处方外流规模超千亿,零售市场有望长期受益。
东方证券分析师认为,未来处方外流是医药行业的大趋势,零售药店行业有望大幅受益,对此,我们进行以下敏感性分析。
核心假设:
1、考虑到2017 年零售药店占比提高01%,2018 年占比提高03%,在医药分离大背景下,东方证券分析师预计处方外流仍将会提速,预计乐观、中性、悲观的零售药店占比提高分别为 25%、15%、05%;
2、2018 年药品行业的增速为 63%,考虑到中国老龄化以及药品的可及性因素,预计未来药品行业的复合增速为 6%。
基于以上假设,东方证券分析师预计我国2030年零售药店市场规模在中性假设下可达到 141 万亿,零售药店销售规模占比 409%,市场规模仍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互联网药店+集采政策,促使药店行业积极 探索 新模式
(1) 互联网本质是渠道,有望与线下门店形成互补
医药电商发展迅速,B2C 占比迅速提高。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政策与需求两端对互联网医药电商的接受程度逐渐提高,预计未来互联网电商规模将保持快速增长。
但虽然我国近些年互联网药店销售规模快速增长,但东方证券分析师也发现B2C 领域的销售品类与线下药房差别很大。
在线上电商的大趋势下,药店行业也在积极 探索 该模式,如O2O 等。东方证券分析师认为,相较于 B2C 而言,O2O 在销售结构上与线下药店类似,但在消费者年龄与消费时间上与线下药店又形成了良好的互补效应。
天眼查APP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共有近430万家电商相关企业,广东省以近84万家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全国首位,浙江省和福建省数量次之,均拥有超过50万家相关企业。
截至10月19日,我国今年已新增超过120万家电商相关企业(全部企业状态)。
其中,前三季度新增超过111万家电商相关企业,较去年同比增长6598%。第三季度新增近50万家相关企业,环比增长1677%。
(2) 集采加速出清落后供给,头部企业多措施应对
集采政策进一步深化。长期来看,随着医保控费等因素的影响,集采仍会持续进行。
东方证券分析师认为,带量采购政策对零售药店乃至整个医药行业的影响是持续并深远的。
集采药品规模出现同比下滑。
面对集采政策,药店企业也在积极地 探索 新的模式,总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参加集采:各省陆续将零售药店纳入集采范围,药店可以拿到与公立医院同样的价格,目前四家上市药店均表示跟进集采,拥有集采品种后,预计连锁药店对患者的引流作用明显提高。
2)联合上游:一方面,集采未中标的原研药企将加大零售药店渠道的投放力度,原研药品毛利率上升明显,有效对冲集采品种的利润额下滑;另一方面,药店与更多工业企业接触,能够承接更多临床品种,促进处方外流并扩大药店经营的品规数。
3)扩大规模:头部企业凭借资本力量持续处于扩张状态中,行业整合期尚在进行中,一方面在头部企业内生与外延稳定增长的前提下,集采政策对业绩负面影响的敏感度将下降,另一方面规模的扩大能够从商家处获得返利,从而有效对冲集采政策的负面影响。
4)优化服务:目前行业进一步向规范化与专业化发展,围绕处方药的多业态零售药店已经出现,特药、慢药药房等发展迅速,头部企业人才储备丰富,专业药事服务能力较强,多业态发展有助于企业的良性经营。
东方证券分析师认为,虽然2020年集采规模进一步扩大,但大型零售药店也可以参与集采并给予 15%的加价空间,在成本端与利润端均得到了改善,且由于集采品种已大幅度降价,即便 15%的加成对于客户的敏感性并不会特别的高,加之考虑到去公立医院的时间成本、交通成本等,零售药店的便利性凸显,预计 2020年零售药店客流的分流情况将得到好转,集采品种的盈利情况也将得到改善。
今年的疫情促使互联网医药零售政策进一步放开,大参林在线下门店基础和商品资源竞争优势下,积极 探索 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加速推动O2O、B2C电商模式的发展。
通过第三方及自建的购物平台,以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大参林网上商城APP等渠道为顾客提供高效、便捷的消费。
现阶段,零售药店行业目前增长相对稳定,头部企业竞争力逐步凸显,行业进入了加速头部化的阶段,在医药分离的大背景下,处方外流能为零售药店行业带来新增量,华南地区零售药店龙头大参林和广州国盈医药,共拓处方药零售新格局值得期待。
注:本文内容主要摘自东方证券研究所研报,中外行业研究整理推送广东工业大学整合机电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等学院的科研力量,在已建有的“广东省计算机集成制造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发改委工程实验室“广东制造物联网技术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基础上,以物联网技术构建智能化集成制造系统为目标,通过现场制造信息采集技术及智能终端平台、实时信息处理与动态组网技术研究平台、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技术研究平台以及面向制造的产品快速设计平台的建设,开展面向广东典型支柱行业的工程应用服务,促进广东制造业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提升制造活动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大幅度削减劳动力投入,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1]
该工程实验室的建成将成为我国第一个专业从事基于物联网的集成制造系统相关技术及应用研究的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同时为制造物联网高端技术及集成制造系统核心技术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2013年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的批复》(发改高技[2013]2064号)文件精神,依托广东工业大学建设的“制造业物联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中心负责人为广东工业大学校长陈新教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