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主要是学什么的呢,会不会不好学,就业前景如何??

物联网主要是学什么的呢,会不会不好学,就业前景如何??,第1张

简单的来说,物联网要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在开设物联网专业,也是结合现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去弥补现阶段大学课程的空缺。学习的东西还是比较多的,这是我看的河南清华IT教改专业的课程体系,借用下:

主干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数字电路、计算机网络技术、C#程序设计、单片机及接口技术、数据结构与算法、网页制作、ADONET数据库程序设计、Photoshop平面设计、传感器技术及应用、网络程序设计、Web应用程序开发、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与应用开发、RFID系统构建与应用开发、智能家居控制系统项目开发、食品安全追溯系统项目开发、手持终端设备应用程序开发。

就业前景,建议可以去智联招聘前程无忧上面看看,附带一个薪资截图,只能说,还是很火的

物联网是 一个大的概念包括非常多行业。是将传感器,执行器和数据通讯技术内置于物理对象,使其可被整个数据网络或者物联网跟着,协调与控制。
物联网现在就业前景非常光明,求远大于供。
从难度来说,物联网涉及的层面有软件,硬件,云技术,最好是理科出身的学生学,或者对数学编程等有兴趣,不然不好学。

2011年全国有30所高校开物联网课,140个多个专业啊。
以下仅供参考:
电子科技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物联网工程、传感网技术;四川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物联网工程、微电子材料与器件;西南石油大学:海洋油气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成都理工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西南交通大学:物联网工程。
武汉地区的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总共新增9个专业。
光江苏就有6所高校新设与物联网相关专业,分别是东南大学的传感网技术专业、河海大学的物联网工程、江南大学的物联网工程、南京邮电大学的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苏州大学的物联网工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物联网工程专业。

物联网工程专业属于工学中的计算机大类,标准学制4年,毕业后授予工学学士学位。物联网工程专业开设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两大类,学生主要学习研究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彼此作用、相互转换的方法和技术。有一定的学习难度
学生需要学习包括计算机系列课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模拟电子技术、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物联网安全技术等几十门课程,同时还要打牢坚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另外,优秀的外语能力也是必备条件,因为目前物联网的研发、应用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国家,学生需要阅读外文资料和应对国际交流。
物联网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计算机、通信技术、电子技术、测控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以及管理学、软件开发等多方面知识。作为一个处于摸索阶段的新兴专业,各校都专门制定了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在移动监测、智能可穿戴、POS机、气象、医疗和能源等行业用途很大,而且是实现设备联网不可或缺的产品,不少相关的top域名都被注册。

专科生学习物联网应用技术只要努力学还是可以的,物联网应用技术,可以说是大家的起步都是一样的,本科专科没有多大的区别,这是一项新的技术,对于整体的研究没有任何影响,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学校的互联网资源,学习各种各种的教材,然后提升自己的整体水平。

物联网应用技术主要学习内容为《物联网导论》、《电工电路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筑识图》、《布线工程》、《单片机技术及应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JAVA程序设计》、《传感器技术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开发》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智能建筑。

物联网应用技术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无线传感网节点电子原理图和PCB图的绘制能力。

3、具备无线传感网节电路板的焊接、检测、装配、调试和维修能力。

4、具备无线传感网单片机程序的编程、下载和调试能力。

5、具备物联网系统集成能力。

6、具备物联网应用系统软件编程能力。

7、具备物联网应用系统安装调试、故障分析和排除能力。

8、了解物联网和无线传感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 原理。

物联网就业前景很好,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

物联网专业是教育部允许高校增设新专业后,高校申请最多的学校,这也说明了国家对物联网经济的重视和人才培养的迫切性。物联网的产业规模比互联网产业大20倍以上,而物联网技术领域需要的人才每年也将在百万人的量级。

物联网的基本特征从通信对象和过程来看,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是物联网的核心。物联网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整体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

整体感知—可以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智能传感器等感知设备感知获取物体的各类信息。

可靠传输—通过对互联网、无线网络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送,以便信息交流、分享。

智能处理—使用各种智能技术,对感知和传送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实现监测与控制的智能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2256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3
下一篇 2023-06-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