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云栖大会的永久会址选在杭州?

为什么云栖大会的永久会址选在杭州?,第1张

起源地就在杭州。由于杭州人才众多,是高科技人才聚集地,而云栖大会的前身可追溯到2009年的地方网站峰会,网站峰会地址就在杭州,因此云栖大会的永久会址选在杭州。云栖大会于2020年9月17日—18日开幕,本次大会以“数智未来,全速重构”为主题,由两场主论坛、近两百场专题、栏目和分论坛组成,会议背景 “云栖大会”每年一次,是阿里巴巴主办的创新科技盛会。

“犀牛”来了

从盒马鲜生(新零售)、蚂蚁金服(新金融)到平头哥(新技术),回顾近几年从阿里“动物园”出来的物种,总在带来一些“新”的东西。9月16日,低调孵化3年的“犀牛智造”终于揭开面纱,这也意味着阿里巴巴“五新”战略中的新制造来了。

据了解,阿里“犀牛智造”项目从2017年8月开始研发,作为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制造平台,率先在服装行业 探索 新制造。

从目前犀牛智造的业务来看,与其说犀牛智造是一家服装工厂,不如说它是一家基于阿里业务体系内的数字工厂。

100件起订、7天交货;高频上新、滚动补货……结合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运转效率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4倍。犀牛智造通过平台沉淀的消费行为,为淘宝、天猫商家提供 时尚 趋势预判;同时,将行业平均1000件起订、15天交付的流程,缩短为100件起订、7天交货,为中小企业提供小单量、多批次、高效高品质的生产选择。

3万亿市场规模背后的野心

何为新制造?在2018年云栖大会上,马云定义新制造的标准是:按需定制、个性化、智能化,而按需制造的核心是数据。他表示,驱动未来制造业的是数据,大数据是生产资料,云计算是生产力。新制造是基于大数据时代思想的制造业,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未来成功的制造业一定是用好互联网,一定是IoT,一定是云计算、大数据的新型制造业企业。

那么,如何让制造业顺利拥抱互联网?阿里选择了以服装行业作为突破口。

一方面 ,服装行业是阿里巴巴的优势所在。 另一方面 ,服装是个大产业,有3万亿的市场规模。但无可逃避的是,服装行业也是一个高库存的行业,因为受到 时尚 潮流影响,供需的匹配在服装行业是个永恒的难题。

今年,受疫情影响,服装业的库存问题更加严峻。“中国服装第一街”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里,更有商家在直播间“99元一斤”清库存。

在此背景下,疫情凸显了数字经济抵御风险、降低负面影响的能力,数字化转型成为 社会 共识。

“小批量、反应快的柔性供应链,最大程度降低了试错成本,极大减轻了库存成本,为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强的韧性。”伍学刚表示,团队走访了大量的商家,发现他们很不容易。一些商家对设计很敏感,也具有很强的运营能力,但是在供应链上遇到了很高的门槛。“犀牛智造”的目的就在于帮助这些商家解决痛点。

行业人士认为,阿里新制造是阿里的又一次新创造,将引领一轮互联网深入制造业、制造业拥抱互联网的热潮,也将成为各行各业利用互联网的力量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新风口。

能否搅动数字化浪潮?

一直以来,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为阿里设定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方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爆炸的时代,阿里顺应时代潮流,让淘宝、支付宝等移动端APP再次成为全民手机中的爆款。

而当数字能力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驱动着各行各业迈向数字化之时,2016年,马云又在云栖大会上为阿里巴巴规划好了路径,提出了“五新战略”,即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时隔4年,“五新”集齐,新技术、新能源与新制造、新零售、新金融完美结合,互相驱动。而此次新制造的背后,阿里又在盘算着怎样的生意经呢?

根据官宣的信息来看,“犀牛智造”被定位为是新制造的一号工程。这也决定着犀牛智造在新技术支撑的背后所背负的重担,其面向的不仅仅是服装行业,而是要把中国的制造业优势、互联网发展优势融合在一起。这也正如犀牛智造CEO伍学刚所说:“新制造不是为了颠覆制造,而是为中国制造找新未来,让‘Made in Internet’成为现实。”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 科技 在产业中的运用,意味着一个新的数字产业时代来临。犀牛智造能否成为新制造的风向标?笔者认为,制造业变革并非一朝一夕,而阿里有多少野望也意味着其将迎接多大的挑战。

9月18日,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宣布推出的本地化部署服务阿里云云盒Cloud Box,基于自研“神龙X-Dragon架构”,融合计算、存储、网络三大公共云前沿技术为用户提供本地部署软硬一体的全托管云服务,为需要将业务部署在本地机房的用户提供了和公共云一致的服务体验,满足计算离数据更近的用户需求。

图:阿里巴巴合伙人、阿里云基础产品事业部高级研究员蒋江伟宣布发布阿里云云盒Cloud Box

各行业上云已成趋势,尤其是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部分公司将数字化转型列为企业的优先战略,但因为受限于合规、带宽、延时和成本等要求,一些企业转向将部分业务部署在本地机房,但同时又希望在本地机房获得公共云低成本、d性和敏捷性的一致体验。

云盒就是为解决这一难题而生的。并基于“神龙X-Dragon架构”,云盒为用户提供了与公共云一致的云产品体验;同时,通过虚拟网络(VPC)方式实现本地云盒与公共云的网络互通,方便其中部署的应用与其它本地应用或者云上的服务进行集成相较于线下自建数据中心的方式,云盒提供了包括按需下单、按需付费等购买方式,节省了线下自建IDC的一次性资金投入,也避免了设备利用率低时带来的容量闲置成本。

神龙架构:下一代的算力体验

“神龙X-Dragon架构”是阿里云自研的软硬件一体化计算架构,能帮助用户在云上获得超越传统物理机的计算能力。云盒基于“神龙X-Dragon架构”研发,不仅可以帮助用户在本地机房获得d性伸缩的能力,还可获得强大的计算能力和高I/O性能;同时,通过阿里云自研的网络设备将云盒和本地IT设施对接,可满足超低延时的网络需求。

此外,云盒可提供d性计算全规格实例、数据库、安全和容器服务等产品,同时保持实例版本升级、安全漏洞、补丁升级与公共云的同步更新,用户在本地即可第一时间享有公共云上最新的产品和特性。

安全合规:企业级网络隔离

安全合规是企业将业务部署在本地机房的重要原因之一,用户可以自选机房在本地部署阿里云云盒Cloud Box、将数据存储在本地,同时通过虚拟网络(VPC) 和公共云无缝对接、实现企业级的网络隔离,直接内网访问应用,很好地满足了特殊行业客户的监管需求。

快捷交付:公共云一致的本地体验

依托阿里云公共云能力的输出,云盒提供的是本地部署软硬一体的全托管云服务,用户无需自行运维,即可享受和公共云一致的稳定性体验和SLA服务。

事实上,企业对于计算的要求已经从“场景的全覆盖”扩展到了“地点的无处不在”,阿里云布局了“云、边、端”全场景覆盖的能力,推出了一系列新的产品部署和运营形态,未来阿里云会将公共云延伸到更加广阔的空间里,与客户一起为即将到来的边缘计算、5G 时代的到来做好准备。

“2019阿里云峰会·上海”已经结束,在7月26日的阿里云新零售联合解决方案“星选会”上,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智能新零售事业部总裁肖利华发表了名为“新零售时代的企业数智化转型的联合之道”的主题演讲。演讲再次强调了阿里云致力于成为全链路数智化转型的引导者,助力新零售企业转型升级。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智能新零售事业部总裁 肖利华

纵观零售业的发展历程,整个行业发展的关键体现在两个层面。 从行业层面而言,核心在于效率与成本;而从需求层面而言,核心在于产品和体验。 由于新一代网络消费者的世界会呈现出更复杂、碎片化、变化多端的样貌,企业经营全面数字化,提升商业决策和商业目标的转化率和可靠性也变得愈加重要。基于对目前零售业的变化及零售商角色转变的深刻认识,各大零售商分别提出了对于零售业转型升级概念的解读。

阿里云的“新零售”

阿里的新零售概念始于2016年云栖大会。根据定义, 新零售是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的泛零售业态。以“以心为本”、“零售二重性”和“零售物种大爆发”为特征,同时意味着人货场的重构 ;区别与以往任何一次零售变革,新零售将通过数据与商业逻辑的深度结合,真正实现消费方式逆向牵引生成变革。在企业云端,是用户行为、用户认知、关系链等的全面数字化;在用户终端,是用户触电、消费场景、消费行为的全面数字化。

针对零售企业的“新零售”升级,主要体现在企业组织结构及决策方式的变革、数据对于决策与运营方面的驱动、供应链扁平化与柔性化的管理、新产品研发模式的改进、业态创新融合与 科技 融入、仓储物流体系的完善、面向消费者服务的升级和销售渠道融合等多个方面。阿里巴巴在其生态大会上也曾经提出,将要把从品牌设计、开发、营销、渠道服务、物流、金融等所有板块11大要素全部整合在一起,为新零售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解决方案。

“新零售”的成绩单

从今年1月11日ONE商业大会推出的新零售全链路数智化转型蓝图,到全站式数智化转型五部曲,经过几个月的全力以赴, 阿里云新零售已携手伙伴提交验证了近百个联合解决方案,其中22个已顺利通过认证,覆盖商品制造、物流、供应链、运营营销、零售、组织等流程。

鹰云智能 创立于2018年,成立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通过与阿里云的合作为零售行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他们 基于阿里云物联网和互联网云中台技术,为购物中心等大型商业空间提供“项目洞察及竞对联合解决方案” ,通过大数据与商业逻辑的深度结合,构建商业数据化、在线化、智能化的全场景闭环。

鹰云智能订货签约仪式

广州的正佳广场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通过此次项目洞察及竞对联合解决方案,正佳广场顾客数字化运营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正佳广场数字化方式识别的到场会员数量从以前的月均20万提升为月均107万,提升了435倍,数据应用带来的广告营销服务收入同比上年度增长60%,租金收益提升15%。

鹰云智能CEO宋亦皇先生在分享时提到:作为一个购物中心的老板,通过网络协同加数据智能的理念,在定位招商营运的各个环节中,研究商户和顾客生态,多样化的运营购物中心,才能更好的创造价值。

成立三年的 袋鼠云 也是阿里云一个很重要的合作伙伴。作为数据智能践行者, 袋鼠云携手阿里云打造智能组货解决方案。 该方案指导门店调整产品陈列与区域配置,开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组货模式,进一步提高店铺坪效,开启组货革命。 目前,包括李宁在内,已经有很多品牌商开始使用智能组货解决方案,并取得了不错的提升效果。

袋鼠云解决方案分享

在这场集成与被集成的关系里,阿里云与合作伙伴互利互惠,携手共赢。 据了解,阿里云将在9月发布支持零售企业全链路数智化转型升级的更多的联合解决方案。

星选会上, 阿里云智能全球生态事业部总经理沈涛指出 :“前面有一片广阔的蓝海等待着我们,大家联合起来形成真正的核心力量,把新零售行业做大,把公司业务做好,成为全行业乃至全世界的典范,阿里巴巴永远与合作伙伴站在一起,把新零售的标杆不断拉新做高,成为行业里面绝对的领头羊。”

全面上云拐点已至,新零售时代悄然来临之际,企业需要基于消费者主权和用户认知,优化商业价值链,降低获客成本,优化经营效率(流量效率、数据效率、认知效率);同时 科技 创新配合崭新的渠道铺货策略,零售业在未来十年间将被重新定义。 阿里云也将坚定践行"被伙伴集成"的原则,携手更多的行业能力伙伴,加速能力融合,共同驱动中国新零售行业数智化转型的进程!

云栖大会好。
1、时间久,云栖大会的前身可追溯到2009年的地方网站峰会,经过两年发展,2011年演变成阿里云开发者大会,到2015年正式更名为“云栖大会”,而钉峰会是近几年由钉钉创办的。
2、涵盖广,云栖大会以引领计算技术创新为宗旨,承载着计算技术的新思想、新实践、新突破。钉峰会是即服务、生态和个性化为主的大会。

“过去我们常常把云计算、大数据挂在嘴边,现在来看应该是云数据、大计算”,在5月的云栖大会成都峰会上,阿里云资深总监肖力在《通往智能之路》的演讲中如是说。

肖力的观点不难理解,数据的价值不在于“大”,重要的是在线,只有打破数据孤岛,让数据发生更多的汇聚,更多的交换,更多的更新和挖掘,才能产生更大的价值。同时,这一观念背后也揭示了一个趋势:云计算巨头们开始将“智能”纳入了战略框架,或是“智能”为云计算带来的红利。

云计算如何把智能变成一种普惠科技?

正如前面所说,阿里云已经开始了一场智能化演进,并成为今年云栖大会各个峰会的主题,背后所承载的是阿里云的一系列实践。

今年3月份,阿里云正式发布了机器学习平台PAI20,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云计算。不同于其他巨头的智能云计算大多停留在“思”的层面,阿里云的ET已经开始遍地开花,诸如ET医疗大脑、ET工业大脑、城市大脑等等,并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于安全智能化。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云还在在各地积极举办天池AI大赛,鼓励开发者利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去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当然,如果只是阿里云的单方面突围,并以此来判定云计算的发展趋势,不免有些武断。事实上,包括亚马逊、微软、谷歌等在内的云计算巨头们,在云计算的智能化演进上做出了和阿里云相似的选择。

不久前结束的Google Cloud Next’17大会上,一个积极的信号就是在云计算领域步伐稍显缓慢的谷歌试图开启智能云计算的新时代,比如推出了全新的机器学习KPI,全球最大的机器学习及数据科学竞赛平台Kaggle被谷歌收入囊中,以及为迪士尼、Verizon、SAP等重磅客户提供了更智能的云端解决方案。

无独有偶,2015年中旬的时候,微软就低调地把Azure的定位修正为智能云,尽管彼时的“智能云”还停留在概念阶段。在刚刚落幕的Build2017开发者大会上,微软公布了云计算在智能化方面的新举措,包括将云计算的智能扩展到物联网边缘设备的Azure IoT Edge,全新开发的数据库服务Azure Cosmos DB等等。

亚马逊作为目前最大的云计算服务商,在智能化方面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敏感”。在去年年底举办的AWS re:invent大会上,AWS正式推出了自己的AI产品线,包括图像识别工具Rekognition,文本转语音服务Amazon Polly,以及亚马逊人工智能助手Alexa的内核Lex。

原因似乎不难理解,云计算早已不再是计算能力的单维竞争,“更聪明的云服务”才能制造更大的价值。

站在开发者的角度来看,云服务的趋势是让一切变得更加“简单”。而计算能力是一种基础资源,如何将计算能力变成服务是云服务平台们需要思索的,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逐步落地之后,更加聪明的云服务也日渐成为一种新需求。

安全智能化的趋势和行业变革

在云计算的业务矩阵中,安全无疑是决定客户“用脚投票”的诱因之一。市场研究机构Market Research Future的报告显示,全球云安全市场在2022年达130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达17%。另一家研究机构Gartner也给出了类似的观点,认为安全性将在2018年的时候取代成本和敏捷性成为政府部门采用云服务的首要原因。在这个背景下,安全智能化已经成为巨头们发力的对象。

从巨头们的动作上来看,微软的Azure Security Center发布了多项威胁检测能力,同时Office365也提供了智能威胁感知和高级数据治理功能;谷歌在云安全策略上同样表现出了与时俱进的态度,在布局上从传统的云安全平台延伸到安全芯片领域。

然而在安全领域走的最远的,恐怕非阿里云莫属。

肖力在云栖大会成都峰会上做了一个大胆的预测:未来,安全将迈入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时代。阿里云每天帮助国内37%的网站成功抵御16亿次攻击、防御2000次DDoS攻击、2亿次暴力破解,以及300万次Web攻击防御。这个成绩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不无关系。

且从阿里云及同行者的安全服务上可以洞见出两个趋势:

其一,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正在逐渐被应用在安全服务中,提升安全管理的效能。

今年年初的RSA 2017上,全球安全专家们的观点预示了云安全的三大趋势,即安全防御技术走向智能化、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产品化、从IT驱动安全转向业务驱动安全。

在笔者看来,“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并不是战无不胜的武器,这是很多主打“智能“的安全初创企业一个误区。

阿里云的做法是:从算法改良做起,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去优化产品的现有功能。例如阿里云云盾的安全大数据分析平台“态势感知”,基于算法和模型进行威胁分析和风险评判,颠覆了以往基于规则的安全检测。

又比如游戏行业的风控模式“游戏盾”,作为阿里云云盾在游戏行业安全风控的新模式,技术基础同样是智能调度算法。与传统单点防御的DDoS防御方案相比,“游戏盾”用数据和算法来实现智能调度,将“正常玩家”流量和“黑客攻击”流量快速分流至不同的节点,最大限度的缓解了大流量攻击。

其二,人工智能正在逐步减少对安全分析师的依赖。

人工智能取代人力业已成为整个互联网行业争论的焦点,麦肯锡也曾大篇幅预测过哪些职位将被机器淘汰。在安全领域,肖力提出了“智能防御”的概念,用大数据分析与算法优化安全防护能力,意味着“用更少的人,做更多的事。”云安全已然成为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先行者之一。

事实上,在早些时候的RSA 2017上,肖力就曾对“数据智能”的必然做出过解释:一家企业的访问量达到数亿,如果靠人工来判断每一个请求是否安全,显然不可能做到。以前大部分人的方法是使用“规则”,把经验写成规则来“过滤”非法请求。但是,随着攻击者的“玩法”越来越高级,传统的过滤方法可以被轻易绕过,安全研究员们必须找到一种“新的”“自动化”的方法来发现风险和攻击者。

按照国外已有的先例,知名的数据智能公司Splunk将用户的各方面数据统一导入大数据平台,制造出可以分析威胁的引擎,已经成为了行业的最佳实践模型包。在RSA“创新沙盒”大赛上,拔得头筹的UnifyID核心仍是把来自IoT设备的海量数居上传到云端,通过机器学习的方法判定:哪些设备是可信的,从而识别设备背后的人的身份,保护系统、数据安全。不一而足。

总的来说,在云计算巨头们的努力下,人工智能将变成门槛更低的普惠科技,且这个趋势将渗透到云服务的方方面面,诸如在安全等领域已经可以感知到智能带来的能效提升及人力资源的重新分配。

阿里云、AWS等巨头们已经在行动和思维上拥抱智能化,相信云计算的智能化时代即将来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2279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3
下一篇 2023-06-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