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领域,目前发展到什么阶段?

智慧交通领域,目前发展到什么阶段?,第1张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海康威视(002415)、易华录(300212)、大华股份(002236)、千方科技(002373)、五洋停车(300420)、新智认知(603869)、众合科技(000925)、四维图新(002405)、皖通科技(002331)等

本文核心数据:智慧交通行业链、行业规模、应用市场结构、竞争格局、发展前景预测等

行业概况

1、定义:智慧交通概念源于智能交通 更区别于智能交通

智慧交通的概念来源于智能交通,智能交通最早在1960年由美国智能交通协会提出,其认为智能交通系统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并运用于交通系统,从而提高交通系统效率的综合性应用系统。

2009年,IBM首次正式提出智慧交通的概念。2012年中国《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当中,首次提出了智慧交通的概念。中国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认为,智慧交通指的是在城市已有的道路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将信息技术集成运用于传统的交通运输管理中,整合交通数据资源的同时协同各个交通管理部门,由此形成的结合虚拟与现实的,提供一体化的综合运输服务的智慧型综合交通运输系统。

2、产业链剖析:智慧交通产业链覆盖范围广

智慧交通行业链上游主要是提供信息采集与处理的设备制造商,中游包括软件和硬件产品提供商、解决方案提供商,下游以运营/集成/内容等第三方服务商为主。

行业链各环节玩家众多,传统安防企业、互联网厂商、云计算服务商、算法提供商等均开始进入智慧交通各细分领域。

智慧交通行业上游制造商具体包括数据提供商、算法提供商与电子器件制造商,相关代表企业有商汤科技、腾讯、同有科技、拓尔思、金溢科技等。

中游产品与服务领域可以细分为智慧交通硬件制造商、软件开发商与解决方案提供商,硬件制造代表企业有海康威视、千方科技、天迈科技等;智慧交通软件开发企业包括四维图新、易华录、四创电子与三大互联网巨头等;一体化智慧交通解决方案代表企业主要有大华股份、佳都科技、万集科技与银江技术等。

在下游智慧交通服务市场,代表企业如多伦科技、车联网络与大众交通等,为交通领域提供智慧化的咨询与运营服务。

行业发展历程:当前中国智慧交通行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

2010年至今,随着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的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智能出行等将会成为智慧交通系统技术发展的关键方向。

相对比发达国家,中国智慧交通产业发展起步时间较晚,智能交通向智慧交通的演变历程,大致可以概况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当前,中国智慧交通行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智慧交通进一步发挥“新基建”的支撑作用

从2015开始,政府层面持续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推进智慧交通行业快速发展,以匹配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需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重要基础支撑。2020年以来,我国智慧交通相关政策更是频出,智慧交通基础建设成为行业发展重点,2021年9月交通运输部发布的《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我国将打造一批交通新基建重点工程,智能交通管理将得到深度应用。

行业发展现状

1、行业市场规模:行业投资规模超3600亿元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转型升级,我国对智慧城市的投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根据中国信通院公布的智慧城市投资规模数据,2020年智慧城市相关项目总投资约为24万亿元,初步统计2021年约为26万亿元。以IDC统计的智慧交通占智慧城市的投资比重为14%进行测算,初步统计2021年中国智慧交通投资规模约为3640亿元。

2、行业招投标情况:行业招投标规模高速增长

——智慧交通千万项目规模快速增长

根据ITS114统计数据,2015年以来我国智慧交通市场呈现快速增长状态。根据ITS114不完全统计,2021年中国城市智慧交通(除停车)千万项目市场规模27641亿,同比增长2163%,项目数量1664个,项目平均投资规模166114万元;如果将135亿的停车项目加进来,那么千万项目总市场盘子超过了411亿,同比增长389%,项目数量1958项。

——运营商、互联网与传统交通建设企业为智慧交通领域主要中标人

据ITS114数据统计显示,截止2021年12月底,智能交通千万项目中标金额总和最高的是移动系,中标总金额为1509亿元,中标项目有117项;排名第二的是电信系,中标金额为1271亿元,中标项目有40项;排名第三的是德州静态交通,其单一中标项目金额达到739亿元;排名第四的是海信网络,中标总金额为722亿元,中标项目数30项。

3、智慧交通细分领域分布:智慧停车占据主要市场

根据ITS114统计,大型项目方面,2021年城市智慧停车中标过亿项目22个,总计为8973亿,数量较多,规模大。

2021年城市智慧交通市场(除停车项目)中标过亿项目21个,中标过亿项目市场规模总计约为5656亿。其中交通管控市场中标过亿项目7个,总计为1784亿;智慧运输市场中标过亿项目13个,总计为2913亿;其他项目1个,大理州城市感知能力提升项目(96亿)。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中国智慧交通企业主要分布在京津冀与东部沿海等交通发达地区

在国家政策牵引下,目前全国涌现出包括北京、上海、无锡、常州、重庆、长沙、武汉、海南等大量的示范区,进行智慧交通车路协同的业务应用示范。

截至2021年,全国已经有工信部和交通部批复共计40家智慧交通车联网业务应用示范区在全国落地,主要分布在中南部与东部沿海等交通发达地区。中国智慧交通行业示范区地域分布情况如下:

从前瞻统计的智慧交通行业30家代表性上市企业的区域分布来看,智慧交通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与浙江等京津冀与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北京与广东的代表性上市企业数量之和达14家,占比接近50%。

注:图中数据仅包含前瞻统计的30家上市企业。

从招投标市场来看,据ITS114统计数据,截至12月31日,2021年城市智慧交通市场(除停车项目)中标过亿项目20个,中标过亿项目市场规模总计约为55亿。从中标项目的区域分布来看,西南、华南、华北与华东地区为我国智慧交通行业发展的主要区域,四者合计占比超过90%。因此,从整体区域分布来看,中国智慧交通企业的区域集中度较高。

、企业竞争:传统交通信息化企业为行业主要玩家 企业业务布局各有侧重

2021年11月,IDC发布的《智慧交通管理应用级解决方案市场份额,2020》数据显示,中国智慧交通行业依旧以传统交通信息化领域的玩家为主。其中,国内车路人云自主协同一体化智慧交通解决方案提供商千方科技以17%的市占率占据行业主导地位;专业从事交通智能化技术应用服务的企业银江技术以14%的市占率位居第二;海信网科围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的交管云脑解决方案为核心,占据近10%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三。

注:截止2022年9月30日,暂未有权威机构统计2021年数据,故上述市场份额仅以2020年数据作以分析,仅供参考。

从智慧交通业务布局情况来看,代表性企业的重点布局区域侧重于京津冀及东部沿海等交通发达地区,比如千方科技主要布局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地区,佳都科技主要布局华东、华南的大型一线城市。

从中国智慧交通行业代表性企业的业务情况来看,行业龙头企业如千方科技的经营规模均明显高于其他企业,2021年智慧交通业务营业收入超过46亿元,而天迈科技与多伦科技的营业收入不足3亿元;从盈利情况来看,行业毛利率水平也因业务侧重点的不同而呈现出分层差异,例四维图新、万集科技与捷顺科技的毛利率水平均超过45%,而佳都科技与中远海科的毛利率平均水平不足20%。

整体来看,千方科技、四维图新与佳都科技等企业在中国智慧交通行业拥有较强的竞争力。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智慧交通市场潜力巨大,未来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近年来我国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交通行业都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各种出行方式之间信息交互仍然滞后,未来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进一步提高,各种出行方式信息共享和智能化服务技术将得到充分发展和应用;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科学技术飞速前进的大背景下,巨大的市场空白及发展空间使各行业企业争相入驻,在各分支领域为出行者提供了更加精细、准确、完善和智能的服务;政府积极出台各项政策法规,为各行业参与智慧交通建设部门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辅助。基于以上因素,我国智慧交通建设必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随着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加快,预计中国智慧城市行业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到2027年,中国智慧交通行业的投资规模有望超过6400亿元。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慧交通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各国已开启6G竞争

各国已开启6G竞争,5G普及如火如荼,6G相关研究也早已展开,标准组织、通信机构、运营商、移动厂商都在积极布局。初步商用化则预期在2029-2030年左右。各国已开启6G竞争。

各国已开启6G竞争1

随着全球科技的发展,如今5G技术已经开始普及,可是由于资费比较贵,所以没有办法全民普及。毕竟按照中国移动、联通、电信的收费标准来看,中国联通5G资费标准分为三个档次,199月租上网速度限制为500Mbps,299以上网络速度为1Gbps,超出部分3元每GB。

此外,中国移动5G上网速度分为300Mbps、500Mbps、1Gbps,综合来看三家运营商的网络资费数量平均月租在120元左右。虽然与很多4G套餐相差不大,但是如今很多人早已习惯使用wifi,因此很多人的手机卡月租基本上在几十元左右。可是就在5G资费居高不下的时候,外界已经传出要研发6G技术的消息,那么6G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要知道,5G是移动物联网,主要在高清视频、VR、物联网、自动驾驶等领域有着突出表现,而6G则是万物深度智联。比如说物联网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同时也包括卫星通信、无人机通信、可见光通信,最重要的是与人工智能互联。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6G网络就是5G网络的延伸与扩展。其中华为在5G领域可以说是佼佼者的存在,否则美国和加拿大等多个西方国家也不会接连对华为下手。如今有消息称华为早已在6G领域展开研究,甚至连韩国的LG集团也开始研发6G技术。那么6G网络究竟有多快?按照5G下载一部大小在1G左右的需要3秒钟来计算,那么6G网络也许只需要1秒左右的时间。所以说全球多国才会争相研发6G技术,希望能拔得头筹。

然而按照相关消息的报道,此前美国扬言拥有5G技术,可是经过实际检测之后,网络速度仅有24MB/S,相当于只比4G网络要快一点,所以说美国可能无法直接从5G进入6G时代。更为重要的是,如果6G真的可以成功研发,那么或许能实现万物互联,比如说你的手机和电脑以及周边的任何智能产品,包括你的汽车都可以相互连接。

这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更加强大的生态链,打个比方,你的电脑可以根据你平时上网浏览记录,猜测出你的喜好,而且平时也可以进行日常交流。这就意味着6G时代更加智能与便捷,而且华为有望再度拔得头筹。到了那个时候,美国如果还想打压华为,那就是与6G时代过不去了,甚至可以认为美国不想拥有6G技术。这一点从美国目前在5G领域的表现就能看得出来,网络速度比较慢,确实无法与华为没有退出美国市场的时候相提并论。

各国已开启6G竞争2

5G普及如火如荼,6G相关研究也早已展开,标准组织、通信机构、运营商、移动厂商都在积极布局。

2022年1月18日,联发科发布了一份详尽的《6G愿景白皮书》,基于时间表、关键技术趋势、工程实现因素三大主题,展现了联发科对未来6G时代的愿景,并提出、定义了6G系统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SOC”:

其中,S代表繁简得宜(Simplexity):

联发科认为,6G标准一方面应该简化传统设计,以提升效率,另一方面应该以适度的复杂性,换取更高的系统性能,在复杂性和简洁性之间取得平衡,追求更优的单位能耗,为全球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

O代表臻善致美(Optimization):

在联发科看来,6G系统的优化,应该以用户体验为导向,期望在三个新的关键方向上进行优化,分别是异构无线接入体系架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针对复杂应用进行跨层优化设计。

C代表融合畅达(Covergence):

联发科提出,融合概念包含对全频段接入的支持,设备和网络节点间的融合,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融合,地面与非地面网络的`融合,以及通信、感知和计算的全面融合,从而最大限度实现技术规模化效益,提升6G网络与设备的性价比,增强6G系统性能。

针对6G移动通信的关键趋势,联发科还提出了多个核心观点:

一是新的杀手级应用,比如极致全息和触觉通信、数字孪生、先进的远程服务等,它们将进一步推动市场对系统性能的需求。

二是由新型应用的驱动,数据传输速率将增加至5G的10-100倍,同时保证超低的延迟。

三是在7-24GHz、Sub-THz频段额外增加新的频谱可用性,总的可用带宽增加到50GHz以上,支撑极致应用服务,但也必须克服高频段传播的衰减。

四是对于密集网络而言,尤其要增加低频段容量、克服新频段传播衰减,室内基站部署成本等问题和挑战也需要不同于5G的方法来解决。

五是实现无处不在的全球连接,包括对目前蜂窝网络还没有覆盖的偏远地区。

六是5G首次加入的发布后持续改进用例、应用,可以让5G、6G共享资源的开销最小化。

6G标准研究期间,移动性能增强、网络架构设计、频谱资源使用效率、通信与计算融合、能效等都将是重要机会与挑战。

此外,联发科还就无线接入融合、分布式网络架构、面向真正小区边缘无感的MIMO演进、面向极致和可预测的QoS、系统能源足迹和能耗效率、地面与非地面融合、内生人工智能集成系统、频率资源增加与优化利用、跨云/网络/设备的端到端安全架构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对6G时代的思考。

联发科预计,6G初步标准化工作可能会在2024/2025年左右开始,第一版规范发布则有望在2027/2028年左右,经过两个阶段的演进,初步商用化则预期在2029-2030年左右。

各国已开启6G竞争3

当人们还在探索5G应用场景时,6G的科研成果已经出炉了。近日,紫金山实验室发布6G创新成果,其通信速率较5G提升10倍至20倍。多数消费者尚在经历4G到5G的更新迭代,6G为何又早早启动?它将给人们的未来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

新成果创造出无线通信最高实传输记录

1月4日,紫金山实验室副主任、首席科学家尤肖虎教授发布国际领先水平重大原创成果——360-430GHz太赫兹100/200Gbps实时无线传输通信实验系统,创造出目前世界上公开报道的太赫兹实时无线通信的最高实时传输纪录。

据了解,该成果是紫金山实验室联合东南大学、鹏城实验室、复旦大学和中国移动,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6G专项等项目的支持下,面向6G首次实现了单波长净速率为103125Gbps、双波长净速率为20625Gbps的太赫兹实时无线传输,通信速率较目前5G的速率提升10倍至20倍。

太赫兹无线通信被普遍认为是未来6G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太赫兹频段(300GHz~3THz)频率资源极为丰富,可支持100Gbps-1Tbps超高速率无线通信。当然,6G带来的也不仅仅是速度的变化。据悉,该成果可与现有光纤网络融合,实现6G超高速室内、室外广覆盖,未来还可搭载在卫星、无人机、飞艇等平台,应用于卫星集群间、天地间和千公里以上的星间高速无线通信场景,实现空天地海一体化通信。

6G传输能力可比5G提升百倍

5G还没用上,6G就要来了?看到消息后,不少网友发出疑问,6G是什么?

6G指的是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为促进物联网的发展。据了解,6G的传输能力可能比5G提升100倍,网络延迟也可能从毫秒降到微秒级。

去年9月16日,中国IMT-2030(6G)推进组召开首次6G研讨会。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段晓东代表IMT-2030(6G)网络技术组在会上发布《6G网络架构愿景与关键技术展望》白皮书。白皮书指出,未来的6G将在5G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的跨越。未来6G业务将呈现沉浸化、智慧化、全域化等发展趋势,形成沉浸式云XR、全息通信、感官互联、智慧交互、通信感知、普惠智能、数字孪生、全域覆盖等八大业务应用。

“有了6G,亦幻亦真的多维感知能让你在360度沉浸式的商场选购琳琅满目的商品,并享受身临其境般的服务。”中国电信研究院专家毕奇向记者描述了6G的一个应用场景。他提到,6G也为元宇宙的构想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此外,通过无所不达的6G卫星带来随处可得的服务,会让人烟罕至的野外通信更为便利。

2030年可能开始部署6G网络

那么,6G何时到来?目前按照业界认同的每10年移动通信将迭代的规律来看,6G将在2030年左右出现。通信专家项立刚进一步解释:“大约在2023年会完成对于6G愿景的制定,也就是我们想用6G来做什么。到2028年,可能会制定出6G标准,到2030年可能会开始部署6G网络。”

目前,我国6G发展也取得优异成绩,据日本相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在6G核心技术占有率榜单中,中国的6G技术专利占比达到403%,排名第一,美国的6G技术专利占有率为352%,排名第二。日本排名第三,占比约10%。

远在千里外的专家给患者做手术、在空调房远程 *** 作挖掘机等设备、通过5G+VR让远在海南的人们体会到在北方滑雪的快乐……当前,各行各业都在不断探索着5G新的应用场景,6G则将让5G愿景更好地实现。

毕奇也谈到,未来,用户对6G更直接的感受将是流量会从现在的以GB为单位增加到以TB为单位。同时,6G可能会带来一些新的网络服务模式,“目前大家比较习惯的是运营商提供网络和基站。到了6G,用户不仅是网络的使用者,甚至还可能是网络的提供者。”

中国智慧灯杆行业发展趋势和前景分析

智慧灯杆是多种设备设施和技术的综合体。未来长期趋势必将是实现“多杆合一”。

在此趋势下,智慧灯杆行业发展前景广阔,未来一片蓝海。从企业/运营商运营角度出发,智慧灯杆将产生多项运营收入,如补贴、安装、运维、搭载、广告、能源、基站、数据等都将带来收入。

以路灯为例,2014-2019年,我国城市道路照明灯杆数量逐年增加,2019年我国城市道路照明灯杆保有量约为2935万盏;若2020-2025年,我国城市道路照明灯杆数量保持5%的增速,预计2025年城市道路照明灯数量将达到39234万盏。

如2020年智慧路灯渗透率达30%,以城市主干道12米高路灯为例,物联网市电路灯一年节能费用高达1058元(电能节约698元每年,维修费用360元),而一盏物联网市电智慧路灯的改造成本为3800元,即物联网市电路灯的改造成本可在三年多的时间以节省能源成本和维修费用的方式返还,2020年中国智慧路灯市场规模将达到350亿元。

——以上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慧灯杆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根据恒州诚思的市场调研报告《2022-2028全球与中国视频监控设备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这份报告提供视频监控设备市场的基本概况,包括定义,分类,应用和产业链结构,同时还讨论发展政策和计划以及制造流程和成本结构,分析视频监控设备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市场趋势,并从生产与消费两个角度来分析视频监控设备市场的主要生产地区、主要消费地区以及主要的生产商。
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已经位居世界前列,视频监控设备行业应用持续发展。视频监控设备行业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普及。视频监控网——“中国天网”建成,视频镜头超过2000万个,并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进行警务预测,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无线视频监控设备越来越多地和互联网、物联网相融合,进一步推进整个视频监控设备行业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公共视频监控网络获得长足发展,不但在提高治安水平、预防和打击犯罪方面成果卓著,而且有效改善了交通管理、应急指挥、防灾预警、市政设施抢修等工作效率。
从视频监控设备产业链来看,上游的芯片及器件提供商。芯片制造的技术水平更新换代较快,芯片制造领域的发展对本行业技术水平、产品性能的发展有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中游的网络视讯设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
以视频监控为例,近年来随着相关技术不断提升、 “构建和谐社会”、“平安建设”、“智慧城市”等将成为各级政府的长期任务,我国视频监控行业也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趋势。根据初步测算,2020年我国视频监控行业市场规模在3167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35%。
数据显示,我国视频监控设备市场规模自2012年起稳步上升,到2019年市场规模已达935亿元,同比2018年增长169%,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下游需求持续上升等推动下,视频监控设备市场规模高达98亿美元。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成熟,将会为视频监控带来更多契机,也必将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
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带动了周边行业的火热发展,无线视频监控就是其中一项,据IDC预测,截止到2022年,中国视频监控摄像头部署量将达到27亿台之多,其中应用在无线视频监控行业的数量越来越多。无线视频监控能得到广泛应用除了归功于全民安防意识的提高, 更离不开我国视频监控设备行业的不断成熟。
智慧安防产品近年来受到欢迎。目前安防全球市场规模达到3000亿美元,虽然2020年全年预计视频监控摄像头市场或有小幅的下滑。然而,中国视频监控设备行业市场投资正在加速恢复,预计2024年中国智能视频监控市场将达到167亿美金,2019到2024年年均增长达95%。
以上数据参考恒州诚思出版的完整报告《2022-2028全球与中国视频监控设备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我们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市场调查报告、市场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IPO咨询、商业计划书等服务,尤其是化工和机械领域构筑了为客户解决统计局、海关、协会等官方单位无法统计到的细分产品数据,这也是在行业内始终处于不可动摇的专业优势的理由所在。

一、CFA金融分析师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不断涌现,金融分析师这一类人才十分抢手。以上海为例,未来2年上海对CFA的需求是3000人,而目前上海拥有CFA资格只有数百人左右。所以高薪、争抢就在所难免。

CFA金融分析师目前的关键点在于难考且证书的含金量极其大。而未来社会的金融高速发展,也对应了金融分析师这个职业未来会越来越吃香。

二、殡葬行业

殡葬行业属于硬性需求,而往往“死者”的生意也是最赚钱的,其利润甚至超过了房地产行业。但由于殡葬的特殊性,这一行业的暴利又往往不为人知。

以二三十元招标买入的骨灰盒,放在殡仪馆的货架上,售价就到了三四百元。利润率高达10~20。材质较好的、成本不超过100元的骨灰盒,卖到一二千元;一块不足2平方米的土地,上面建有或繁或简的墓碑,少则五六千元,贵则一两万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死亡人口数量每年大致在820万左右。如果以平均每人2000元的低标准丧葬费用估算,也是164亿元的市场。面对如此规模巨大的“丧葬经济”,中国殡葬业能轻易放弃行业垄断吗?

据调查,在殡仪馆、公墓,物价部门核定的火化收费标准为92元,可怎么算火化环节的费用都在六七千元以上。

凡此种种来看,殡葬行业的高利润都让这个行业成为一个现在吃香,未来也会持续吃香的行业。

三、移动互联网行业

互联网的新经济热潮带动了新的一波就业和经济增长。而现在来看,移动互联网行业的热门则来势更为凶猛。

这一行业目前不断壮大,也缔造了无数商业奇迹。未来中国哪个行业会一直高速增长呢?据瑞士信贷公布的报告预测,可能是电子商务。也有数据显示,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是GDP的10倍,网上零售增长率以每年100%的速度增长。可见势头强劲,锐不可当。

移动互联网催生了当下的几个头部巨头公司,而仅仅外卖行业的从业人员就有上百万千万人,随着5G技术的成熟,移动互联网将继续下一个吃香的行业。

不管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还是智能出行和汽车行业,都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息息相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2299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3
下一篇 2023-06-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