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发物联网应用程序_物联网软件开发

如何开发物联网应用程序_物联网软件开发,第1张

物联网开发应用最重要的是各种接口的兼容性。

首先物联网终端设备数量比手机大得多,而且本身没有显示界面,通常只是能够通过特定网络协议回传数据的传感器(直接连入互联网或者通过网关设备),也就是说在物联网大数据汇聚的前端,数据的汇入是自动化进行的,应用开发的重点是后端的汇聚层。

物联网应用后端汇聚层需要有一个智能化软件系统(通常运行于数据中心),来管理物联网设备(包括固件升级等)、网络、处理海量数据,并提供给用户。

在设备层、汇聚层之外,物联网应用还需要一个分析层,负责处理物联网设备产生的大数据。

最后,是最终用户层,负责将有用的数据分析结果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到用户的终端设备中,这个层面的开发,可以是移动web网站也可以是一个手机APP。

由于设备层和汇聚层第三方专业产品和服务的完善,实际上今天的物联网应用开发,主要指的是分析层和用户层这两个层面,换而言之,未来物联网开发生态主要建立在成熟的云计算物联网平台上。成熟的物联网平台通常都提供汇聚层需要的大数据存储、实时信息总线以及于前端应用通讯的API。

实际上今天已经有大量面向物联网应用开发的平台,例如Xively、Mnubo、BugLabs和ThingWorx等,这些平台通常能够兼容大量物联网产品厂商的设备。

华为的崛起,让科技圈在谈到BAT时,不得不将华为也纳入讨论范围。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华为的声量甚至要大过BAT,要知道去年华为的营收突破了千亿美元,超过了腾讯和阿里之和。
反观浪潮,似乎也在走着和华为相似的崛起之路,不光在营收这一指标上直追TMDJ这几个小巨头,在利润水平上更是让这几家汗颜。确实,浪潮和华为在主营业务和战略布局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首先,浪潮和华为都是做硬件起家,继而在主营业务上都掌握核心技术,从而走上攻城略地的征伐之路。
华为最先涉足的是通讯运营商业务,其中包括基站、交换机、路由器及光网络产品,这一领域的核心技术是各产品上的处理芯片,华为逐一完成了上述产品主要芯片的自研。
其中基站使用的是海思ASIC芯片,交换机产品用的是海思ENP系列芯片,路由器则开发了SA、SD和HI三类芯片,其中高端产品使用的海思SD58XX性能大大高竞争对手,光网络产品有自研的OptiXtreme系列oDSP芯片,可以支持单波100G—600G速率可调,单纤容量达40T,为业界最高。
浪潮则是上世纪90年代进入服务器领域,并将服务器作为战略业务。
2013年发布了中国第一台高端服务器系统天梭K1,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高端主机技术的国家。此后,浪潮又成功解决了32颗处理器、256条内存之间高速互联与数据一致性的技术难题,系统掌握了“双翼可扩展多处理器紧耦合共享存储器体系结构”、“三级目录两级缓存一致性域协议”、“软硬件一体化的系统高可用技术”等产业核心技术。
其次,浪潮和华为一样,现在都在进行全产业布局。
在主营业务获得成功后,华为先后向企业业务(服务器)、云计算、AI、智能终端(手机、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音箱等)等方面进行布局,并且在进入的每个领域都有小成。可以说,华为已经逐渐摆脱了仅仅只是一个ICT企业的标签,成长为业务体系多元的综合性科技巨头。
浪潮也是如此,确定服务器作为企业战略根基业务,之后也在云计算、AI、智慧城市、产业互联网等领域广泛布局。在浪潮的规划中,到2022年,服务器业务要做到全球第一;全球的“五朵云”中,其中有一朵是浪潮云。
最后,浪潮和华为都经历了从2G、2B市场向2C个人消费型市场转型的经历。
面向个人消费市场,直接拥抱消费者是科技巨头的必经之路,只有在广阔的个人消费市场才能真正历练一家企业的综合能力。华为也正是因为2C业务的成功,才让公众逐渐认识和了解华为。
浪潮以“爱城市网App”入局,通过浪潮在B端和G端积累的势能,通过数据链接向C端延伸。虽然浪潮2C转型还没有太多值得一说的故事,但浪潮已经实实在在迈出了布局C端的步子。
如此看来,“智能相对论”也认为,浪潮与华为确实很像,但并不能说浪潮就是华为的“翻版”,将两家企业进行更加细致的剖析,还是可以发现很多不同之处。
1、华为的业务布局更广。
这里所说的布局主要指的是华为的个人消费终端、物联网以及芯片方面的布局。浪潮在这些方面也开始涉足,但还没有太多拿得出手的产品,还未形成较强的竞争力。
2、华为对供应链的控制力更足。
中美之间的贸易战给了华为一个展示实力的极佳舞台。即便美国对华为实行技术封锁,华为在供应链上仍有“备胎计划”,主要华为在芯片和系统层面都拥有自研能力。浪潮虽然在主营业务服务器领域也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但在关键的芯片技术上,还是受制于人。
3、在体量和对行业的影响力上,华为的声量更大。
说得直白一点,浪潮在服务器市场虽然已经做到了中国第一、世界第三,但浪潮服务器对于这个市场来说并不是不可或缺的,但华为却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通讯、手机等多个市场的竞争格局。
成为下一个华为or挑战BAT,浪潮凭什么?
在企业管理学中有一种“沸水效应”,说的是如果水只烧到95度,只要不继续烧下去,热度就没了;但是如果烧到100度以上,水一旦烧开,只要维持小火不断,就能一直保持沸腾,就像用户对品牌的认知。
浪潮目前的境地就很像已经到达95度的热水,已经到达了即将沸腾(成为下一个华为/与BAT比肩)的临界点,现在浪潮需要想出办法,如何保持小火不断,让水烧到100度,沸腾不停。如果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浪潮要再上一个台阶,还有什么可以倚仗的武器?
1、BAT也拿不到的数据
搜索、社交、电商、出行……互联网每天都在产生大量的数据,而互联网公司的本质就是如何运营这些数据。可是我们或许并不知道,这些被或大或小的互联网巨头“搜刮”出来的数据只占到总数据量的20%,另外还有80%的数据藏在企业和政府机构的防火墙后。
随着互联网对公众消费数据(流量)挖掘已到极致,现在竞争的焦点开始聚焦到份额更大的隐藏数据之中,以及如何安全可控的将两部分数据融会贯通。
在这方面,浪潮拥有BAT和华为努力求之而不得的优势。
多年B端、G端经营的经历和经验,浪潮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根据《桔子财经》的报道,浪潮在企业数据、政府数据、互联网数据以及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的质量追溯数据上,已经积累了近60PB的数据量。
同时浪潮的“国企身份”可以比较容易获得授权,在一个更为丰厚的数据土壤中,可以让浪潮的产品设计与解决方案更为完善和优化。
可以说数据就是浪潮的最大底气。
2、“与时俱进”的运营模式
很多2B、2G的运营都强调“驻场支持”,即运营方派驻专人到企业或政府机构提供专属服务,提高项目推进、解决问题的效率。
浪潮的运营模式不是简单的“驻场”,而是在与客户的磨合中逐渐沉淀出的JDM模式:即与客户产业链的融合为基础,面向客户具体业务,提供从研发、生产、供货到实施运维等业务链条服务;甚至与客户的合作始于朦胧期,联合研发面向未来的需求,浪潮与客户一起定义未来的应用。
很明显,浪潮的JDM运营模式与客户的距离更近,变通性更高,能够做到与产业发展和客户需求的“与时俱进”。
3、5G和边缘计算带来的机会
客观评述,被浪潮视为战略业务的服务器并不是一个朝阳赛道,根据IDC发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服务器市场调研报告显示,2019年一季度,全球服务器出货量为2582万台,同比下降51%,销售额为19804亿美元,同比增长44%。即便浪潮在当季实现了17%的增速,浪潮的天花板再高也在想象之内。
那么浪潮的机会在哪呢?
根据Gartner的预测,随着5G技术的普及,未来的集中式传统数据中心将不存在,IT基础设施会是分布式而且是无处不在。其中到2020年,有50%的大型企业会把边缘计算列入规划,超过50%的工业物联网分析将在边缘进行。这也意味着,未来边缘将是基础设施中发展最快的部分。
浪潮对此早有布局,除了发布了一系列与AI和边缘计算相关的服务器产品矩阵外,还启动了新的AI生态发展计划——T计划,其中包括软硬件平台创新、框架优化、应用使能、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内容。
浪潮用开放聚合的生态打法来应对5G和边缘计算的挑战。
浪潮上位还有三个问题待解
“智能相对论””如此看来,浪潮距离上位似乎只差临门一脚,然而实际上,浪潮若想再上一个台阶,还需解决三个问题。
首先,是面向C端的产品能力。
华为也是撕开了2C市场的这道口子之后才迎来了企业发展的又一次跨跃,就目前来看,浪潮相比BAT和华为,在产品能力上有不小的差距。
浪潮尚未有像华为的手机、百度和阿里的智能音箱一样拿得出手的硬件产品,在软件产品上,浪潮想用装在“智慧城市”里的“爱城市网”App这个应用作为突破,将沉淀在政务云上的各类政府数据的价值提炼出来,为用户提供以公共服务为主要的特色的“58同城”。
然而“爱城市网”要想成为像百度搜索、微信、手淘这类杀手级的应用,不光需要解决用户认知、用户数量、使用频率等方面的基础问题,应用里的内容、体验是否能够支撑浪潮野望,也还需要产品自身做出解答。
其次,是数据掘金的风险。
上文提到,浪潮很大的一个优势是拥有海量的来自企业和政府的隐藏数据。这些数据是浪潮上位的资本,也是浪潮覆灭的隐患。
这些数据之所以藏在防火墙后,就在于这些数据过于重要。在我们看来,一些互联网公司的数据泄露更多影响的是个人隐私,而这些隐藏数据的泄露可能关系到一家公司的商业、技术核心,或者关系到国家安全。
这就要求浪潮在面对这些数据时除了保持足够的定力,不为追求过高的商业利益而滥用数据,还要有足够的防护措施。因为任何一次数据安全事故都会对浪潮的商誉或者生存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最后,是护城河的深度。
服务器和云计算是浪潮的主赛道,浪潮多年的经营,在这两个领域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护城河,但相较BAT和华为,其护城河的深度还不够。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虽然浪潮服务器目前能够做到中国第一,世界第三。但DELL、华为、联想这些“友商”们和浪潮的差距并不大,更为关键的是,对于用户来说,如果没有浪潮,其他厂商也能完成“补位”。
总结:浪潮确实已经成长为科技圈里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但要想达到BAT和华为这样的高度,浪潮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其中的关键在于2C转型的速度上。B端、G端数据的挖掘固然重要,但个人消费市场的数据转化链条短,变现速度快,所受制约少,在浪潮没有拿的出手的C端产品之前,就再更多想想如何将千亿营收提高到2000亿营收,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稳重的爬吧。

行业主要企业:大富科技(300134)、梦网集团(002123)、共进股份(603118)、胜宏科技(300476)、润和软件(300339)、立昂技术(300603)

行业概况

1、定义

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称传感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并形成一个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可管理的网络。

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依托多种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多媒体采集技术等。物联网的几个关键环节可以归纳为“感知、传输、处理”。

2、产业链剖析:共有四大层面

所谓产业链,是以生产相同或相近产品的企业集合所在产业为单位形成的价值链,是承担着不同的价值创造职能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围绕核心产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在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通过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中形成的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构成的一个功能链结构模式。

从产业链条来看,物联网的产业链条由上而下可以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四个层级。

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加大了对中国高新技术出口的限制,不断扩大实体清单,影响了中国一些科技主导型企业的发展,这从侧面警示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地位的脆弱性。物联网通过传感器把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联系起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其中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的源头,已经成为各种应用能力所需的数据来源所在。目前中国国内也涌现出了一些传感器芯片重点生产企业,如:高德红外、西人马、士兰微、敏芯微电子、博通、全志科技、大唐微电子、复旦微电子等。

行业发展历程:处于市场验证期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 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因特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
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发 展历史悠久,可分为三个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大力推进

“十三五”以来,国家重视物联网产业建设及物联网成果应用,出台多度政策意见来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在“十三五”以来发布的行业政策中,以推动物联网成果应用为主,利用物联网技术加强信息交换、提高监督管理水平等。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十四五”期间,明确新基建,还要让5G用户普及率提高到56%。并且5次提到关于物联网的规划发展,除了划定数字经济的7大重点产业外,其余4次提到的场合均体现出对物联网发展重点的表述。

十四五规划中划定了7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这7大产业也将承担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超过10%目标的重任。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现今物联网的应用范围很广,基本智能化的能联网能被采集数据返回数据的智能终端,都属于物联网。所以上面这个问题,要具体看是哪方面的物联网。
总体来讲,物联网的管理平台还是非常多的,只要有管理对象,就一定有管理平台。不管是简单的智能终端自带的管理平台,还是第三方推出的综合的物联网管理平台,都有不少平台。物联网管理平台,目前来看不管哪个细分领域,都是比较成熟的。
举个小例子,智慧小区的大门出入管理平台,借助人脸识别、闸机、智能摄像头、消防传感器等物联网终端,能够实现体温自动检测、戴口罩智能识别、身份智能验证、车牌号自动识别、入禁区报警、火情及消防设备异常告警等智能化、智慧型的管理。
这也是一个物联网管理平台,根据阶段性的物联网需求,搭建一个管理平台,这种平台一般都是开放式的,可以提供面向其他平台的接口,融入其他管理平台,也可以提供接口对接,将其他数据采集进来统一管理。

物联网设备是非标准计算设备,可无线连接到网络并具有传输数据的能力。物联网涉及将互联网连接范围从台式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之类的标准设备扩展到任何范围的传统“哑”或未启用互联网的物理设备和日常物品。这些设备嵌入了技术,可以通过Internet进行通信和交互。它们也可以被 远程监视和控制。
连接的设备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在该生态系统中,每个设备都与环境中的其他相关设备通信以自动执行家庭和行业任务。他们可以将可用的传感器数据传达 给用户,企业和其他预期的各方。这些设备可以分为三大类:消费类,企业类和工业类。
消费者连接的设备包括智能电视,智能扬声器,玩具,可穿戴设备和智能电器。例如,在 智能家居中,设备旨在感应和响应人的存在。当一个人回到家中时,他们的汽车与车库连通以打开门。进入室内后,温度调节器已经被调整到其首选温度,并且照明设置为较低的强度和颜色,因为他们的智能手表数据表明这是一个充满压力的日子。其他智能家居设备包括根据天气预报调整洒水量的洒水装置和了解最经常清洁房屋区域的机器人真空吸尘器。
企业物联网设备是旨在供企业使用的边缘设备。有各种各样的企业物联网设备可用。这些设备的功能各不相同,但往往倾向于维护设施或提高运营效率。一些选项包括智能锁,智能恒温器,智能照明和智能安全性。这些技术的消费者版本也存在。
在企业中,智能设备可以帮助举行会议。位于会议室中的智能传感器可以帮助员工确定和安排会议可用的房间,确保可以使用合适的房间类型,大小和功能。当与会人员进入会议室时,温度将根据占用情况进行调整,随着屏幕上适当的PowerPoint加载,灯光将变暗,并且演讲者开始演示。
消费者,企业和工业物联网设备的示例包括装配在会议室和装配线机器上的智能电视和智能传感器。
工业物联网设备旨在用于工厂或其他工业环境。大多数工业物联网设备是用于监视装配线或其他制造过程的传感器。来自各种类型传感器的数据将传输到监视应用程序,以确保关键流程处于最佳运行状态。这些相同的传感器还可以通过预测何时需要更换零件来防止意外停机。
如果发生问题,系统可能能够将通知发送给服务技术人员,以告知他们出了什么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部件。这样可以避免技术人员到现场诊断问题,然后再去仓库获取解决问题所需的零件。
物联网设备如何工作?
物联网设备在功能方面有所不同,但是物联网设备在工作方式上有一些相似之处。首先,物联网设备是旨在以某种方式与现实世界进行交互的物理对象。该设备可能是装配线上的传感器或智能监控摄像头。无论哪种情况,设备都可以感知物理世界中正在发生的事情。
该设备本身包括集成的CPU,网络适配器和固件,通常在开放源代码平台上构建。在大多数情况下,物联网设备连接到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服务器,并获取该设备可用于在网络上运行的IP地址。某些物联网设备可通过公共互联网直接访问,但大多数设计为仅在专用网络上运行。
尽管不是绝对要求,但许多物联网设备是通过软件应用程序配置和管理的。但是,某些设备具有集成的Web服务器,因此不需要外部应用程序。
物联网设备配置并开始运行后,其大部分流量就出站了。例如,安全摄像头可传输视频数据。同样,工业传感器流式传输传感器数据。但是,某些物联网设备(例如智能灯)确实接受输入

疫情之下Shark的清洁机器人+Ninja的小厨电备受欢迎


文:海豚音

海豚读次新(解读次新风云变幻,挖掘成长潜力牛股,欢迎关注)

继贝仕达克、朗特智能后又智能电控小龙头悄然上市—— 振邦智能 ,不过贝仕达克过度依赖TTI不同,朗特智能虽然TWS等新兴消费电子新品爆发式增长,但是出口海外的离网照明产品总感觉像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雷,增速开始大幅放缓,而相比之下振邦智能则显得各项业务发展非常均衡,近年来新榜上了Shark Ninja、TTI两家全球细分领域巨头,振邦的业务开始进入了发展快车道,而 汽车 电子电控产品方面公司更是目前上市公司里少数提供车载冰箱电控产品的公司。 疫情之下随着鲨科牌清洁机器人及Ninja等空气炸锅、咖啡机等小家电销量提升,公司也成为最大受益者,那么振邦智能究竟如何?且看海豚今日为你深度剖析!


此前关于朗特智能的剖析链接如下:

智能控制器龙头,新品不断放量!产品应用于TWS耳机、扫地机器人、电子烟等多个领域

此前关于 贝仕 达克的剖析链接如下:

全球电动工具巨头TTI第二大供应商!还傍上了亚马逊,能否在智能家居及安防领域突围?


2017年我国智能电控市场规模为162亿,其中 汽车 电子、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及工业设备智能电控产品占比分别为2330%、1370%、1290%,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普及,智能家居、智能建筑等新兴行业迅速发展,智能建筑与家居的市场占比已达910%。


公司专注于智能电控领域,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事冰箱、空调等家电控制器的企业,截至目前公司产品有高端智能控制器、变频驱动器、数字电源、智能物联模块,主要用于终端设备中的电能变换、控制及应用,具体应用领域有——


公司下游主要客户有WIK(Nestle 一级供应商)、TTI、鲨科、多美达(车载冰箱)、GMCC 美芝、美的、美菱、扬子、奥马、远大、TCL 德龙、松下、格力晶弘。 其中WIK和TTI为公司前两大客户,且随着公司与TTI、鲨科(SharkNinja)等业务的逐渐放量,公司出口占比从2017年的186%大幅提升至2019年的353%。


业务模式上与行业内一般智能电控产品企业以 OEM 为主不同,公司业务模式以 JDM、ODM 业务模式为 基础,逐步建立起以差异化定位、高附加值为特征的产品结构和以高合作粘性为特征的客户体系,在与终端整机制造商业务合作中更具有主动权和互动性。



从收入规模上,振邦智能与朗特智能相当,2018、2019年振邦智能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93%、227%

受新飞、夏宝经营困局影响,公司大家电类产品收入占比从之前六成左右持续下滑至15%左右

在智能家电控制领域,公司在 变频冰箱控制器、高端小型家电控制器 两类电 控产品具有较强优势,公司的变频冰箱智能电控产品具有高效节能、品质稳定等突出优势,主要客户有美芝、美的、美菱、奥马等。


近年来 受新飞、夏宝等客户经营陷入困境影响,公司大型家用及商用电器电控产品2018年收入同比大降324%,收入占比也从2017年的59%大幅下滑至2018年的334%。 2020年上半年公司结合战略规划、产能情况调整业务布局重心,主动减少承接部分低利润的大家电类电控产品项目,收入占比进一步下滑至15%左右。


目前公司在大型家用及商用电器领域的电控产品以高技术附加值的变频驱动器、 含逻辑控制的变频一体板为主,应用领域集中在冰箱、空调以及商用新风机设备,产品价值通常高于一般逻辑控制器,且客户主要是少数几家长期合作的国内中型电器品牌制造商,因此公司大型家用及商用电器电控产品毛利率为21-23%左右,与麦格米特相当,略高于拓邦股份、和而泰。



在高端小型家电领域公司先后开发出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 智能化、高端化小型家电,如 咖啡机、清洁机器人 等,主要客户有伟嘉(WIK,雀巢 一级供应商)、鲨科、TCL 德龙、Severin、奥 仕达、松下 等。 其中WIK为公司2010年拓展客户,近三年一直为公司前两大客户,2017-2019年公司对WIK的收入分别为9322万、112亿、117亿,收入占比稳定在19%左右。

小型家电电控产品也是公司业绩主要增长动力,收入规模从2017年的117亿增至2019年的31亿,收入占比从2017年的247%大幅提升至2019年的45%,主要是因为 2018年公司新增客户鲨科(Shark Ninja)主要为其供应清洁机器人、 咖啡机、空气炸锅等小家电电控产 品,2018年公司对鲨科实现收入1亿,其中清洁机器人电控产品实现收入7693万 ,2019年公司对鲨科的收入继续大增,其中空气炸锅电控产品同比大增34倍至5480万,咖啡机电控产品同比增长208%至117亿,并新增电压力锅电控产品在当年实现收入1350万。2020年上半年公司对鲨科的收入继续放量,其中清洁机器人电控产品收入达4358万,收入占比已超14%


目前公司小家电电控产品主要客户有WIK、Shark Ninja、Severin、Humanscale 等, 终端产品以境外品牌为主、市场定位中高端,客户结构与盈趣 科技 类似,公司小家电电控产品毛利率在30%左右, 毛利率与盈趣 科技 相当。而同业中拓邦股份业务规模较大、产品线 布局较广,涵盖电饭煲、电烤箱、洗碗机、咖啡机、搅拌机、微波炉等较多种类小家电电控产品,业务及客户结构较为分散,从而整体毛利率相对略低,只有20%左右



2016年公司新增客户全球知名电动工具制造商TTI,近两年TTI对公司产品的采购持续放量,2018、2019年公司对TTI实现收入分别为7127万、11亿,并在2019年跃居为公司第二大客户,收入占比为1618%,随着公司对TTI收入的持续放量,公司电动工具产品收入规模也增长迅速, 收入规模从2017年的1372万增至2019年的12亿,收入占比从2017年的29%大幅提升至2019年的174%,2020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至2976%。


另据数据显示,TTI 的智能控制器供应商有 8 家,其中拓邦股份、和而泰、朗科智能、贝仕达克4 家合计占 TTI 智能控制器采购的 80%以上份额, 2018 年度,拓邦股份对 TTI 的销售额为 937 亿元,贝仕达克为 466 亿元,朗科智能为 454 亿元,和而泰为 391 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和而泰对TTI的2018年营收占比高达9347%,贝仕达克对TTI的收入占比达八成左右,拓邦股份对TTI的营收占比达2636%左右,朗科智能第一大客户为九阳,对TTI的营收占比为32%左右。

公司电动工具电控产品毛利率水平从2017年的208%逐年提升至2019年的262%,高于朗科智能17%左右的毛利率水平,低于贝仕达克35%左右毛利率水平,与和而泰、拓邦股份较为接近。



车载设备在可靠 性、抗干扰性等方面要求通常高于一般电器,技术门槛和生产工艺门槛相对较高。且目前国内车载电器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对应上游电控部件市场 的竞争程度较传统家电控制领域略低,而公司进入该领域较早,且与主要客户多美达集团合作时间较长,因此公司 汽车 电子控制业务毛利率水平较高超37%。


公司自主研发的车载变频冰箱控制器、车载变频空调控制器、房车燃气冰箱控制器、车载空气净化器控制器、车载逆变器等产品性能突出、品质稳定、能效比高,目前公司已成为宝马、梅赛德斯奔驰、路虎、V沃尔沃等欧美主流 汽车 生产厂商的二级供应商。


公司车载智能电控产品主要客户为多美达,自2005年为多美达供货,2017、2018年多美达分别为公司第四、第三大客户,公司对多美达的收入分别为6048万、6922万,收入占比达12%左右。不过2019年多美达调整了采购政策,从而使得公司 汽车 电子电控产品收入同比下降283%至50006万,收入占比从之前的12%左右小幅下降至2019年的722%。


多美达为国际知名车载冰箱企业,旗下有Dometic 、 WAECO 、 MOBICOOL 三大品牌


工业自动化领域:汇川 科技 、蓝海华腾

家用电器及电动工具领域:拓邦股份、和而泰、朗科智能、和晶 科技 、盈趣 科技 、贝仕达克

工业电源及自动化控制和家电控制:麦格米特



随着2020年以来公司小家电及电动工具领域产品的进一步的增长,公司产品结构实现了优化,公司预计2020年收入同比增长29%至9亿,扣非净利同比增长407%至146亿。与此同时疫情期间公司还是防疫物资企业远大洁净空气 科技 的电控部件供应商。公司下游客户较为集中,近年来随着对WIK、Shark Ninja、TTI的收入增长,公司业绩增速迅猛,质地上好于靠离网照明产品驱动的朗特智能,与贝仕达克相当,建议可以保持适当关注。

TG462系列工业级物联网网关是一款采用ARM架构高能效处理器作为主控、采用Linux作为 *** 作系统的嵌入式工业计算机。

主要应用以下行业

电力:电压电流数据实时监控报警、城市电网、路灯控制;

环保:实时数据采集自来水、污水管道、泵站与水厂实时监控维护;

交通:机动车辆、车牌抓拍监控系统、车辆违章监控、交通灯控制;

安防:远程门禁系统监控、防盗装置报警;

能源:煤矿、石油、天然气、油田数据采集、供暖系统监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2362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4
下一篇 2023-06-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