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初阶段,此类机构的存在仅仅是为了满足自有电商平台的支付需求,简单提供与各家
银行之间的网关接口。但随着电子商务在中国蓬勃发展,尤其随着海量用户数据的积累,
互联网企业逐渐了解到用户在
金融服务方面的需求和偏好,其提供的金融服务便开始从简单的支付渗透到了转账汇款、小额信贷、现金管理、资产管理、供应链金融、基金和保险代销等银行核心业务领域。在金融脱媒的背景下,这种渗透尤为显得令人担忧,意味着金融业和互联网企业的转型方向出现了战略重叠,均朝着“金融服务方案提供者”这条高附加值的路线进军。 在现今中国市场,根植于互联网行业的“类金融公司”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平台依托型。此类互联网金融公司拥有成熟的电商平台和庞大的用户基础,通过与各大银行、通信服务商等合作,搭建 “网上线下”全覆盖的支付渠道,在牢牢把握支付终端的基础上,经过整合、包装商业银行的产品和服务,从中赚取手续费和息差,并进一步推广其他增值金融服务。代表企业包括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支付宝、腾讯集团旗下的财付通、盛大集团旗下的盛付通等。 行业应用型。面向企业用户,通过深度行业挖掘,为供应链上下游提供包括金融服务、营销推广、行业解决方案等一揽子服务,获取服务费、信贷滞纳金等收入。代表企业包括汇付天下、快钱和易宝。 yhk收单型。此类互联网金融公司在发展初期通过电子账单处理平台和银联POS终端为线上商户提供账单号收款、账户直冲等服务,获得支付牌照后转为yhk收单盈利模式。拉卡拉为其中较为成功的典型。 预付卡型。通过发行面向企业或者个人的预付卡,向购买人收取手续费,与银行产品形成替代,挤占银行用户资源。代表企业包括资和信、商服通、百联集团等。 2005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发展可谓风起云涌。近年银行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开闸发放支付结算、金融产品代销等牌照,更为此类公司的规范健康发展进一步夯实了基础。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创新、整合、定制化服务方面拥有核心优势。通过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定位服务等前沿信息技术大量进行金融服务创新;通过打通金融机构、移动运营商、商户、用户等产业链各环节进行金融服务整合;通过数据挖掘,精确把握产业链资金流向,以此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充满创新精神的互联网企业正在沿着数据的路线,迅速侵吞传统银行业的版图。 便捷与安全,互联网金融的两要素 互联网金融企业优势种种,最终落实在用户端只简化成两个字:便捷。“关注用户体验”“致力界面友好”,互联网产品的设计理念在金融支付应用中亦体现得淋漓尽致。“小额快捷支付”使用户摆脱了U盾等安全防护产品的繁琐 *** 作,二维码扫描、语音支付等近场NFC应用使“无磁无密”概念延伸到线下,阿里金融甚至革新了传统的信贷理念,以商家在淘宝或天猫上的现金流和交易额作为放贷评估标准,建立了无担保、无抵押、纯信用的小额信贷模型,从申请贷款到发放只需要几秒钟。 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使“便捷”成为多数用户的首选,这一点还体现在金融支付工具的功能集成化。与单独某一家银行或基金公司所能提供的产品相比,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的虚拟钱包有更多接口,所能集成的功能更加多元,这无疑简化了用户的支付界面,更容易赢得使用者的青睐。 然而就金融这一特殊产品而言,便捷性与安全性存在显著的矛盾对立。如何保证自有资金、客户备付金、客户信息、运行和业务系统的安全,强化客户身份的识别,规范业务运作,是跨界的互联网金融公司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此外,以全新的信贷模式涉足贷款领域,未来究竟是否会积累巨大风险,新兴的网络金融公司无法给出肯定的答案。目前,互联网支付公司只有客户交易数据,没有资金流向数据,数据库不能有效掌握贷款人的资金流向,信用风险判断可能发生失误。交易数据是否能支撑金融模型,金融模型是否能确定把违约率降到一定概率,都需要时间来验证。 就风险控制而言,传统银行毫无悬念地完胜了互联网支付公司。此外,富有 *** 作经验、对软硬件投入巨资的商业银行在处理大批量订单时也可以更好地保持系统稳定性。“双十一”网络购物节当天,由于百万订单同时涌入,支付宝一度无法正常支付。根据易观智库预测,2015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将达到139万亿元,对于资本短缺、盈利渐薄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来说,是否有能力提升安全和稳定性,迟早会成为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这或者也为传统商业银行参与竞争提供了砝码。 信息,决战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价值 过去,企业通过与IT公司、银行、物流公司三方合作来整合“三流”,如今出现了跨界于IT和银行之间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其本身就已做到“合一”,天然比银行更具有数据挖掘方面的优势。除资金流信息以外,互联网金融公司还留存了海量的结构和非结构化交易信息,包括历史交易记录、客户交互行为、海关进出明细等,可为精准营销和定制服务提供数据支撑,进一步增加客户黏性。 只有拿到更多的信息,做到精准定位和推送,才能设计出对客户更有吸引力的金融服务方案,这就是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之间的核心战略冲突——谁都想将真正具有高附加值的、通过信息挖掘发现的增值业务拿在自己手中。在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未来蓝图中,金融业将会划江而治:银行的市场定位是金融基础网络、业务骨干和金融后台,支付公司则是业务触角和支付前端。它们将这种合作描述为“小江小河最终汇入大海”,商业银行的角色将成为只是为互联网金融公司提供备付金和自有资金托管服务的工具。 这样的界线无疑切断了银行和客户之间的联系,因为谁掌握了支付终端,谁就掌握了客户的全部信息,以及基于数据挖掘而产生一系列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如果客户不再使用xyk,银行就不再掌握用户支付通道和该通道所连接的全部用户信息,无论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交叉销售都成为了无根之源。当银行彻底丢失丰富的前端信息,成为互联网企业的工具,其业务含金量就会大打折扣。以目前美国最大的互联网金融企业Paypal为例,该公司网上支付主要包括四个环节:终端、交换器、买卖处理器、清算和结算,只有最后一环连接到银行处理器,这一环节的清算结算业务免费提供给客户,前三个环节才是真正的数据业务,通过获得信息和交易细节形成收费性服务解决方案。免费的基础业务与收费的数据增值业务,这也是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向,如果银行继续放弃对用户支付终端和信息的争取,其信贷转型(偏向零售和小微企业)和经营转型(成为提供金融解决方案的服务型企业)将会遭遇来自行业外的强有力的冲击。 在巨大压力下,商业银行和物流行业纷纷往“三流合一”的方向探索,前者自建电商平台和物流公司,后者自建电商平台和金融服务公司。这不一定代表了通往未来的正确方向,毕竟行业分工精细化才是最终趋势,“大而全”的企业很难满足客户的全方位需求。但它体现出一种开放的态度,即在对“信息”这一宝贵资源的争夺中,必须超越行业的概念,与互联网公司、物流公司和电信运营商充分竞合,尽量将自身划入“信息掌握者”这一疆域,才能确保在未来有蛋糕可分。 移动支付,零售银行如何破局 就目前而言,互联网金融公司通过掌握“支付通道”而对银行产生威胁主要落在零售方面(个人和小微企业)。在B2B领域,由于交易单笔金额较大,交易双方对资金安全顾虑较多,客户更愿意选择安全信用度更好的传统商业银行。然而在零售业务方面,如何通过握住支付终端来黏住客户,却是商业银行亟需思考的问题。 互联网企业经常提到“ABC”这个概念,即Application(应用)-Bank(银行)-Customer(客户),希望通过牢牢掌握“应用”(支付终端),确保自身“客户”不流失。身处这个链条中的“银行”需要考虑的则是,未来如果“应用”意味着唯一终端,“客户”要么选择多功能银行IC卡,要么选择手机虚拟钱包,究竟要如何在这场非此即彼的零和竞争中胜出,避免有朝一日客户跳开银行,“ABC”简化成为“AC”。 在上一轮线上支付终端的竞争中,商业银行无疑失去了先机,但这并不意味着彻底失去机会。事实上,目前第三方支付已进入战略转型期,趋势之一是O2O(Online to Offline从线上到线下),通过全业务线满足用户的整体支付需求;趋势之二是从自营电商到助力传统行业电商化,由满足需求向创造需求转型。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和移动运营商同样也看到了机会。所谓O2O,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3A”(Anytime, Anywhere, Anyway,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和任何方式)的消费需求,围绕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展开。由于2013年将要出台移动支付国家标准,银行、第三方支付、移动运营商从去年起就蓄势待发开始布局。 2010年,美国移动支付公司Square方块刷卡器的出现引领了一场支付革命。丢弃了繁琐的现金交易和名目繁多的yhk,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就能完成付款,无现金、无卡片、无收据。其后,谷歌钱包和Paypal扫码技术出现,开始与移动刷卡器Square争夺市场份额。 可以说,即使在成熟的美国市场,移动支付市场也仍处于百家争鸣的战国时期。今天的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在成长性和竞争激烈程度上亦是如此。拉卡拉刷卡器采取类似Square便携刷卡器的发展模式,支付宝钱包类似于谷歌钱包,微信扫码类似于Paypal扫码,它们核心价值在于实现了全银行支付功能的聚合。在xyk刷线下POS机的时代,银联提供了这种聚合;在网上支付的时代,第三方支付提供了这种聚合;而在尘埃尚未落定的移动支付时代,究竟哪种产品更受欢迎,是“移动刷卡器”,“虚拟钱包”,还是即将换代的可实现NFC近场支付功能的“金融IC卡”;究竟哪种合作模式更容易胜出,是“第三方支付+银行”“银联+通讯”“银联+银行”“银行+手机制造商”,还是跨平台的广泛合作,所有人都不得而知。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简便易用是永恒的方向。现金的发展用了300年,yhk的发展用了50年,网络支付发展已经有10年,而移动支付成为主流,也许速度会更加惊人。 从互联网金融角度重新审视商业银行运营 立足客户体验提升,重新审视金融产品设计。互联网金融之所以异军突起,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提供了更加简便和个性化的金融解决方案。介质单一化、功能多元化是未来的大方向,这就要求商业银行重新思索“用户界面”,是在柜面摆满琳琅满目的xyk、理财或者其他产品,还是给客户提供一个唯一的使用终端。这个终端(可以是卡,手机或者其他)的初始状态或许只加载了最基本的使用功能,如果需要其他附加功能模块,可以到“在线商店”自助添置,选择是单币种还是多币种卡,是货币基金xyk还是特约商户xyk,是可以在线购买贵金属还是扫描支付出租车费在理想状态下,它应该做到“一卡走天下”。自2013年起,新一代金融IC对磁条xyk的替代将会持续提速,给银行支付终端的更新换代提供了绝好契机。在掌控支付终端和提供增值信息服务的战争中,银行的“国界线”究竟怎么勘定,勘定在哪里,需要银行充分地参与竞争合作,积极与监管部门沟通,参与并力争主导用户习惯的培养和跨行业标准的制订,并将之体现在产品设计理念中。 立足客户结构层次演进,重新审视金融渠道建设。在线上支付时代,电子银行与物理网点两种渠道属于互为补充的并存关系。当电子支付从线上进入线下,可以随时随地满足任何环境下的金融服务需求,物理渠道因时因地制宜的个性化设计就显得格外重要。银行网点不应该也不能再“千人一面”,从最初选址到产品陈列,从前台风格到后台处理,未来银行物体渠道应当体现精准定位和区别化服务的概念,做到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力争客户服务效率改善,重新审视银行管理模式。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给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开放合作的契机。“三流合一”的非金融企业通过精准定位零售客户的偏好,向其推送包括金融产品在内的各种消费品和服务,这种毛细血管的发达也许可以降低银行微零售的成本,或者间接带来银行日常涵盖不到的客户,从而使银行变得更加高效。未来,零售业务的标准化和批发化运作,可能离不开与包括第三方支付在内其他非金融机构的广泛合作。当客户越来越要求服务的个性化和集成化,银行或许需要重新考虑管理的“集中”和“分布”概念。在业务需求挖掘、客户评价反馈、产品回收机制方面,贴近客户的各地分支机构与手握海量数据的数据中心或许可以承担更多的职责。如何依托数据挖掘和信息平台,个性化满足每一名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是商业银行仍需细化思考的问题。 立足跨行业资本竞争,重新审视上市银行投资者关系管理。即使对于成熟的美国市场,O2O也是一个全新概念,可以说,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支付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改变着地球两端金融版图的面貌。在这方面,中国的银行业并没有太多可以借鉴的对象。虽然目前,境内外银行业分析师还没有来得及将目光转移到这个问题上,但资本市场的资金流向其实已闻风而动。市场对互联网金融的未来无疑是看好的,阿里巴巴集团私有化引入PE投资20亿美元,名单包括了中投、国开金融、中信和淡马锡。京东商城再融资4亿美元,领投方为加拿大安大略教师退休基金。上述投资者都在资产组合中重仓配置了银行股,或者更偏好稳定而具有长期回报的公司。“资本总是稀缺的”,这种投资偏好的重叠和竞争方向的重叠同样令人警钟长鸣,提示商业银行在未来市值管理和资本规划中,需要更加关注资本市场资金流向及相关投资者行为的变化。 (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战略管理与投资者关系部)
简单来说,就是各种事物通过网络数据信号联系起来,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
管理的一种网络。
例如:
1大数据:加强食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领域,从生产到流通,涉及到食品链的各个环节拥有着庞大的数据资源。
运用电脑编程(有对数据进行运算处理的程序),有效、适时应用大数据,让我们从这些数据中分析出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正确应对食品安全问题。
不论是农产品或是加工食品,为了提升品牌竞争力都寻求构建自身的食品安全追溯平台。而在食品安全追溯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成为企业的隐形资产,其核心价值会在合理应用后才会有所体现。
2运用程序软件和各种识别,探测技术对物理信息(yhk等)进行识别处理,和信息交互(动车票的购买)。
物联网技术在道路交通方面的应用比较成熟。
随着社会车辆越来越普及,交通拥堵甚至瘫痪已成为城市的一大问题。对道路交通状况实时监控并将信息及时传递给驾驶人,让驾驶人及时作出出行调整,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高速路口设置道路自动收费系统(简称ETC),免去进出口取卡、还卡的时间,提升车辆的通行效率;公交车上安装定位系统,能及时了解公交车行驶路线及到站时间,乘客可以根据搭乘路线确定出行,免去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社会车辆增多,除了会带来交通压力外,停车难也日益成为一个突出问题,不少城市推出了智慧路边停车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云计算平台,结合物联网技术与移动支付技术,共享车位资源,提高车位利用率和用户的方便程度。
部分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维克号
关于“物联网”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所谓“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农行发行价268元/股
首先是硬件---电脑(客户端个人使用的一般电脑就行),服务器(好配置的电脑),专用网络
软件--成品软件(估计真的银行的比较少或功能上不会满足需求)建议定制,软件定制可以最大范围内满足业务需求(软件定制要提供一些业务管理都比较熟悉的人和软件公司进行沟通,了解好需求定制软件)
软件定制完成试用,试用满意后就算大功告成
杭州绿意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推荐
以下是部分物联网的应有领域
1、工业领域的应用:产品设备管理、能源管理、工业安全生产管理;
2、农业领域的应用:温室环境信息的采集和控制、节水灌溉的控制和管理、环境信息和动植物信息的监测;
3、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家庭智能化、小区智能化和城市智能化三者之间融成一个真正广义的智能控制网络;
4、医疗领域的应用:整合的医疗保健平台、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5、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公交行业无线视频监控平台、智能公交站台、电子票务、车管专家和公交手机“一卡通”;
6、物流领域的应用:供应链网络优化、供应链的可视性;
7、智能校园领域的应用:电子钱包、身份识别和银行圈存。
物联网技术应用前景展望
从整个物联网的发展情况来看,物联网目前仍然处在一个规模成长前夜的阶段。要实现规模化的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从长远来看,物联网必须在横向整合、纵向深入以及网络优化三个重要问题上取得突破,才能取得物联网的规模化发展。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