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化现状与趋势是怎么样的?

中国老龄化现状与趋势是怎么样的?,第1张

一、老年人口迎来总量高峰,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65岁以上老年人口出现两个增长高峰,第一个增长高峰是在2018年—2022年,主要是由于新中国的首个“婴儿潮”出生人口,在这个时段进入了老龄化时期;第二个增长高峰是在2027年—2038年,是“大饥荒”之后的“婴儿潮”出生人口进入老龄化阶段。

二、老龄人口结构转变,高龄化现象日益凸显。

老龄人口分为80岁以下的低龄老人和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2019年—2038年主要为低龄老人的增长,低龄老人大约占老龄人口的2/3。从2041年开始,高龄老人的数量迅速增长,占比也将快速增大。

从人口红利到人口老龄化:

我国老龄化的特点离不开一个重要背景,即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多年,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加,总抚养比持续下降。总抚养比指的是需要抚养的老年人和少儿(0—14岁)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换句话就是一个劳动年龄人口要支撑多少需要照顾的老人和需要抚养的孩子。

刚进入老龄化的前期,总体来看,少儿的抚养比有所下降,但老年人的比例已经开始上升。从人口的发展趋势来看,1960年开始到2049年,总人口大约在2029年达到顶峰,之后开始下降。

但我们的劳动年龄人口早在2012年就已经达到了顶峰,目前已经连续下降好几年。因此,抚养比已经开始上升,即每个劳动人口所需要抚养的人数正在上升。

我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世界第一,在2020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11日在苏州召开。会上发布的《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在过去10年居世界首位,未来10年人工智能将重点向强化学习、知识图谱和智能机器人。在人机交互、知识工程、机器人、计算机图形学、计算理论等领域,中国仍需迎头赶上。人工智能是新形势下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具有与各行各业相结合的能力。越来越多的行业和领域正在进行不同层次的智能升级。新的人工智能时代将是一个泛智能时代,覆盖的范围将远远超过传统意义上对互联网和科技产业的理解,这将为整个社会带来生产力和连通性的飞跃。在产业政策支持下,市场立法逐步完善,未来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到2025年将超过4000亿元。

人工智能的发展伴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其他先进技术的同步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大量数据的挖掘和应用,人工智能将会深入到很多行业。2019年,人工智能将继续在G端政府和B端企业场景中,自上而下地逐步下沉和细化发展。2019年,在政策、市场、资金、技术的综合加持下,人工智能在传统制造业的应用将逐步增加,这将促进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和2050年智能制造目标的实现,带动核心制造企业上下游一体化,提升产业链的整体商业价值和利润。

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目前我们还处于人工智能薄弱阶段,人工智能技术仅限于单一应用,比如无人驾驶。但进入强人工智能或超人工智能阶段,意味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取代人类大部分工作,甚至在各方面都优于人类的超脑。2019年,相关行业组织将关注并发布关于人工智能研发和员工道德行为准则的规定,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和行业解决方案的应用不会带来社会问题。

1、人工智能行业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与5G、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形成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能力,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底层支撑,将来就业前景很好。

2、人工智能应用的范围很广,包括:计算机科学,金融贸易,医药,诊断,重工业,运输,远程通讯,在线和电话服务,法律,科学发现,玩具和游戏,音乐等诸多方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2472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6
下一篇 2023-06-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