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云大项目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联通云大项目重点关注哪些方面,第1张

联通云大项目可以关注下以下几点:
1、项目概况与招募内容 。
2、项目名称:江西联通云大物联网设备及服务公开(长期)招募 。
3、项目背景:根据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业务的长远发展规划,针对云大物联网设备及服务合作方,拟通过长期公开招募确定相应的合作方。
4、申请人资格要求。
5、申请人应具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

物联网是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信息采集、智能控制的核心,是“互联网+”实施的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产业支撑,是产业互联网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生产效率提升、运行模式创新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中国联通物联网以平台为核心,构筑平台+网络+终端一体化的体系,打造覆盖全球主要区域的端到端整体服务能力;聚焦重点领域,聚合产业资源,推动物联网业务价值规模化快速提升。联通物联网为客户提供连接、应用、平台、终端等全方位的产品与服务。

经常刷手机的朋友都知道,网上时不时会蹦出“流量王卡”的广告,动不动10元、20元包30、50个G的流量。这些所谓的“流量王卡”比运营商出品的正规卡品要便宜得多,以联通99冰激凌套餐为例,每月99月才包20G通用流量。这些“流量王卡”是真的吗?自己到底能不能买一张使用?

这些“流量王卡”是真的吗?可以说“即真又假”。“真”的是确实花费少、流量大,“假”的是不属于正规的手机卡品。这些“流量王卡”到底有什么猫腻呢?原来这些所谓的“流量王卡”真正的名字叫“物联网卡”,是三大运营商为特定公司开发出来的用在物联网设备上的卡品。当该公司和运营商签订合同的时候,其中有明文规定(包括SIM卡上已注明),“该卡仅用于签约客户的物联网设备,不得用于手机等非物联网设备;此卡不具备拨打电话及发送短信的功能”。

虽然运营商和某公司合同上是这么规定的,但某些公司为了巨大的利益就把这些“物联网卡”包装成“流量王卡”在线上线下大肆售卖。而运营商的某些相关工作人员为了业绩,也对此等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些所谓的“流量王卡”可以用吗?用也是可以用的,特别是对于那些经常在户外做直播的人群,这样可以节省不少开支。不过,这种物流网卡当成手机卡也有3个不便的地方:1、不能接打电话,不能发收短信;2、从一个手机倒腾到另外一个手机或从卡1倒腾到卡2,就会出现不能使用的情况,还得联系卖家给你恢复;3、当然风险也是有的,假如这批物联网卡出事了,运营商就会封杀这一批卡,当然会连累到你的使用。

以上就是网上热卖的“流量王卡”的所以秘密,有没有帮到你?

平台支持3种方式接入:&设备协议直接接入&Agent接入&云网关接入
DMP(Data-ManagementPlatform)数据管理平台,是把分散的第一、第三方数据进行整合纳入统一的技术平台,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标准化和细分,让用户可以把这些细分结果推向现有的互动营销环境里。
很明显,通过DMP可以让我们的目标客户更加的精准。像Chinapex创略的APEXDMP是一个独立、开放式、企业级数据管理平台,帮助广告主整合、细分、分析目标受众,再结合他们的APEXLINK合作伙伴生态系统,可以更好的实现营销的转化。

2011年,苹果向美国专利商标局申请了虚拟SIM卡专利。苹果公司声称,这项专利允许用户在不使用SIM卡的情况下直接访问运营商提供的无线网络服务。
2014年9月,苹果发布iPad Air 2时,首次将eSIM卡(又称“Apple SIM”)的概念带到了实际产品中。
eSIM卡实际上将传统的SIM卡直接嵌入到设备芯片中,而不是将其作为独立的可拆卸组件添加到设备中。此外,与物理SIM卡相比,eSIM卡可以减少高达90%的空间,因为它在制造过程中已经嵌入到设备中,用户可以远程激活连接。这种做法将允许用户更灵活地选择运营商套餐,或者在不解锁设备或购买新设备的情况下随时更换运营商。
然而,eSIM卡也给运营商带来了诸多挑战:首先,运营商原有的SIM卡采购体系和供应模式将发生变化。其次,SIM卡全号资源的管理也会有一些相应的变化。第三,附加在SIM卡上的基本增值服务将会丢失。第四,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可能要部署很多远程配置管理系统,导致其运维服务成本有一定的增加。
很明显,eSIM卡会给终端厂商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更多的可能性,但是会削弱运营商对用户的控制力,所以eSIM一直没有普及。
三年过去了,苹果的Apple SIM卡已经遭遇了很多挫折。只有少数运营商支持,大部分中国消费者都没听说过。中国用户接触最多的是类似魅族的SoftSIM服务,在国外只能买流量。
然而,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和可穿戴设备的普及,在智能手机终端屡遭挫折的eSIM卡迎来了春天。
eSIM卡在车联网中的应用
其实eSIM服务和车联网有关。杰德(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客户解决方案销售总监王英洲向(微信官方账号:)介绍,eSIM业务最早是在车联网领域开发并大规模商用的,其技术也在车联网领域进行了测试,但为什么是车联网?
首先,车联网的通信需求其实就是安全性的需求,嵌入式卡在安全性上更有保障。车祸发生时,车主无法 *** 作的情况下,汽车主要是主动与后台沟通,所以eSIM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明显,传统的插卡无法保证碰撞后这项服务的正常使用,所以一个嵌入式的卡(这种与车机集成的卡)就很重要了。
其次,车辆跨境进出口需要码号管理的服务。从车厂的角度来说,一辆车的成本很高,就像一个补丁的eSIM,它的成本微不足道。但是汽车要出口到世界各地的时候,如果假设是死号的SIM卡,那么他需要提前和各个国家的运营商协商,生产死号卡,然后运到生产基地,生产出来之后再出口到各个地方,所以这一块是非常繁琐的,所以从车厂的角度来说,他有必要降低物料管理和工艺的复杂度。而且如果这个卡上写了死号,出口后一定时间内卖不出去,另一个市场就需要同样的车型,就要开那些车,把里面的卡卸下来,再按本地卡。整个过程的成本很高,可能几百欧元。
这些因素导致许多汽车经销商率先使用eSIM的M2M的这项服务,也就是说,使用芯片卡并进行码号管理服务。
eSIM卡在可穿戴设备中的应用
随着可穿戴设备的普及,通信和联网正在成为这些智能硬件的标准功能。显然,相比汽车和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的内部空间要珍贵得多,尤其是在电池技术没有取得突破的前提下,所以eSIM显然是更好的选择。
据了解,去年3月,GSMA协会公布了期待已久的嵌入式SIM卡远程配置(eSIM)规范。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因为它代表了可重复编程eSIM标准的第一个GSMA标准化版本,可用于智能手表、健身设备和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设备。
目前三星的Gear S2和S3,华为的HUAWEI Watch 2,都有eSIM卡版本,但是目前国内运营商都不支持,这也是国内用户一直在做的事情。
eSIM卡在物联网领域的前景
虽然手机用户体验eSIM还很遥远,但国内运营商都在积极利用eSIM卡部署自己的物联网平台。因为对于运营商来说,物联网是成本敏感的,对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更高,传统的SIM很难满足物联网设备的要求,而eSIM卡就方便多了。
在生产过程中,物联网设备中直接嵌入一张白色卡片,卡片上包含不同 *** 作人员的身份。通过单一管理平台,以安全长距离空中传输(OTA)方式完成运营商安全认证。用户可以直接选择设备所在的运营商网络,使用本地资费,减少跨境漫游费用,无需插SIM卡。
据中国移动相关人士介绍,中国移动以1000万用户为样本计算,每个eSIM可以节省4元左右的成本,这无疑将加速物联网的发展。
但对于eSIM物联网来说,除了eSIM卡,SM平台(订阅管理器)才是运营的重点,成为管理eSIM和更换运营商的关键。据悉,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已完成物联网eSIM卡平台建设。
对于物联网专网,由于eSIM卡可以远程编程管理,运营商可以为自己的物联网专网搭建专网写卡平台,实现物联网所有eSIM卡的空中写卡,甚至跨运营商写卡,并提供面向企业的设备管理解决方案。
面向物联网市场,eSIM卡未来市场前景广阔,包括车联网、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家居、远程智能抄表、无线移动POS机、定位跟踪等等。据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有125亿个eSIM连接,总价值约1740亿美元。
目前国内外很多公司都布局了eSIM卡。在刚刚过去的“第二届eSIM技术与创新峰会”上,我有幸采访了国内的创业公司郭彤和国外的G&D。
据王英洲介绍,世界上第一张SIM卡是G&D制造的,G&D也提供了世界上第一个商用的eSIM平台。未来,我们会一直看好eSIM卡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
当然,除了大公司,创业公司也已经进入市场,位于上海的郭彤科技看到了eSIM卡未来的机会。在刚刚结束的MWC2017上,中国电信联合郭彤、龙尚科技展出了一款窄带物联网模块,采用了郭彤科技的SIM2free技术。此外,郭彤宣布将与中国联通和恩智浦合作,打造eSIM解决方案。
目前,郭彤的主要产品包括ezM2M设备管理平台、SIM2free虚拟SIM技术和ezUICC连接管理平台,主要连接终端制造商和运营商,并提供交钥匙解决方案。
在科技CEO史看来,虽然目前eSIM卡的市场还不够大,运营商对eSIM卡在手机中的应用还比较抵触,但是他们在等待机会。
据国外媒体报道,ARM最近以1170万英镑收购了物联网安全公司Simulity Labs。Simulity Labs致力于SIM/eSIM技术的研究,并提供相应的嵌入式系统和服务,让物联网设备安全接入网络。
软银创始人孙正义在收购ARM后表示,物联网设备的数量将在20年内超过1万亿台。这些设备需要通信互联,但目前基于运营商蜂窝网络的物联网连接只占5%到8%。
未来,各种优势的eSIM卡显然大有可为。

联通物联网卡激活有二种方式:方式1:微信公众号认证:客户可微信关注“中国联通物联网”微信公众号,关注页面下方中间的“业务办理”,选择“实名认证”,进入“中国联通物联网实名制认证平台”,点击“快速认证”即可按照提示进行相关资料提交并完成实名制认证。方式2:网页认证:客户可在网络浏览器中打开地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2476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6
下一篇 2023-06-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