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地球是谁提出的?

智慧地球是谁提出的?,第1张

智慧地球这一概念由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

智慧地球也称为智能地球,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

而后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使得人类以更加精细、动态的方式工作和生活,从而在世界范围内提升“智慧水平”,最终就是“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地球”。

“智慧地球”包括三个维度:

1、第一能够更透彻地感应和度量世界的本质和变化。

2、第二,促进世界更全面地互联互通。

3、第三,在上述基础上,所有事物、流程、运行方式都将实现更深入的智能化,企业因此获得更智能的洞察。

作者:

缪可延
IBM 副总裁,大中华区云计算与认知软件事业部总经理

2020年的新冠疫情,来如山倒,去若抽丝,寰球经济同此凉热。

IDC 在近期一个调研报告中指出,自疫情爆发以来,全球经济从“新非常态”到“新常态” 经历了几个不同阶段,企业的核心关注点在每个阶段也各不相同。在 COVID-19 疫情爆发的危机时刻,企业关注的是业务能否延续;经济下行放缓之时,企业开始考虑成本优化;到了谷底的衰退期,业务的d性至关重要;在重回增长之前,是关键的平台期,也是一个分水岭。

很多人在苦苦挣扎,思考如何在不确定和快速变化的市场条件下生存和运营。疫情暴露了与企业数字就绪相关的各种漏洞,很多企业领导者都把加快数字化重塑提上首要日程,希望可以做到短期应对与长期战略规划并举,堵住漏洞,成为竞争中最智慧、反应最迅速的企业。

在这个关键时刻,我认为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尤其是技术的选择、业务模式的选择、生态的选择。虽然许多公司已经对业务的很多方面做了数字化,但大多数企业还没有把智能化运营、d性应变和灵活优化生产力等数字化方案有机地编织在一起,实现规模化的企业数字化重塑。此时此刻,企业在做出对未来影响深远的重要选择时,应该系统地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如何把 智能化运营 贯穿于企业所有的应用和系统之中?

第二,如何 d性应变 ,快速应对市场的变化和突发危机?

第三,如何 具备灵活性 ,让企业能够自由选择市场上最具性价比的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最大程度地优化成本效益和生产力?

第四,面对复杂而多变的业务环境,如何通过自动化工具和 规模化创新 实现企业的数字化重塑?所谓的规模化创新是指企业整体有序的创新,不只是局部创新。

混合云的敏捷性与贯穿企业应用与系统的智能化,是企业面向未来智慧转型,实现价值飞跃的关键。大家都在谈上云,也在尝试不同的云,但真正好的云平台战略并不简单,必须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和业务战略,与企业的数据、安全、智能、移动等战略保持一致。

上云是大势所趋,但是仍有 80% 的企业关键业务负载还没有上云,且难度比已经完成的 20% 要大得多。就像搬家一样,容易搬的那部分已经搬了,而最难搬的都是最贵的家当,包括在原有架构上面运行的关键应用和宝贵数据。今天,企业是在新家全部重新置办,还是将以前值钱的家当好好地用起来?疫情之下,企业希望寻找能够以很好的成本效益地把这件事做好的技术伙伴。不仅如此,搬新家还需要遵从新世界的统一标准和规范。所有这些,都使企业接下来的云转型难上加难。

IBM 收购红帽之后,红帽 OpenShift 这一领先的企业级开源技术成为 IBM 所有能力和解决方案的底座。OpenShift 是六大 IBM Cloud Paks 的核心;IBM Cloud、IBM Z、LinuxOne、IBM Power Systems 和 IBM Cloud Satellite 都在 OpenShift 上运行;IBM 边缘计算解决方案也基于 OpenShift 构建。基于这一底座,IBM 可以帮助企业在任何环境中运行工作负载,在保护和优化企业过去 IT 投资的同时,负责任地帮助企业以更优的成本、更高的效率,迁移到云端新世界。在搬家的过程中,如果你想尝试其他的 “设计公司”,选择其他的云厂商,没问题——IBM 的强项就是能够提供企业级的技术能力和行业经验,基于红帽 OpenShift 的技术底座,帮助客户实现平稳过渡;同时结合其他云厂商的优势,不被锁定又可以无限扩展,真正实现随处运行,整合所有。

IBM 的混合云平台基于红帽 OpenShift,向下可以连接任何 IT 环境(公有云、私有云、本地、边缘),不同的公有云厂商,从数据中心到边缘端;向上是基于 IBM Cloud Paks, Watson AI 应用的混合云软件,以及红帽和 IBM 开放的 ISV 合作伙伴生态系统的解决方案,由经验丰富的 IBM 专家服务团队提供端到端的混合云转型及创新服务。作为新世界混合云环境下的通用语言,OpenShift 把 IBM、客户、各种类型的合作伙伴、不同供应商,这样一个可以无限扩展的创意创新生态系统连接在一起,成为开放架构的生态纽带。

未来三年,IBM 将投资 10亿美金,打造具有无限扩展和定制能力的更加广泛开放的混合云生态圈,推进基于 OpenShift 的混合云平台的新产品和新方案的上市与落地,惠及更多的伙伴和客户。

在中国,我们也取得了可喜进展。例如,我们与神州数码和红帽携手,共同推进 IBM 混合云平台及行业解决方案的本地化落地。我们也与国内重要的公有云厂商合作,不久前我们把阿里云加进 “IBM 认证的公有云(IBM Eligible Public Cloud)”名单,这意味着采购 IBM Cloud Paks 产品的客户现在可以选择在阿里云上部署和实施 IBM Cloud Paks 的容器化产品;与此同时,阿里云的客户也可以选择 IBM Cloud Paks 作为他们混合及原生云部署的企业 PaaS 平台,展开下一阶段的云智之旅。这是 IBM 混合云平台“随处运行”价值定位的最佳例证,也是 IBM 在中国扩展混合云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我们的目标是要满足中国各种类型、每一个企业的云转型需求,同时也为那些渴望以平台战略取胜的客户打造“1(客户)+1(IBM)+N(客户的生态伙伴)”的行业生态云的创新模式,为中国企业的疫后重塑提供新的技术、新的思路、新的价值。

过去 100年, 科技 改变了人类 社会 与经济的发展,几乎每一次重大变革的背后,都少不了 IBM 的身影。IBM 也许不是最炫的公司,但是在一个个生死攸关、适者生存的达尔文时刻,IBM 总能凭借领先的 科技 和创新的理念,引领自身的转型、推动 社会 的进步。

2003年前后,互联网泡沫破灭,IBM 前瞻性地提出“电子商务随需应变(e-business on demand)”, 倡导把信息技术用于企业现代化,开启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征程。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 IBM 提出“智慧地球”战略,倡导在扁平化全球化的时代构建一个Interconnected(互联)、 Instrumented(物联)和 Intelligent(智能)的世界。今天与“智慧地球”密切相关的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 科技 发展的战略重点。

2012年,IBM 提出大数据和云计算是企业的未来,加大对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投入。2015年 IBM 明确公司要转型成为提供认知解决方案及云平台的公司。今天的 IBM,云营收已经位列全球第三(数据源:Enderle Group),AI 市场占有率连续三年全球第一(数据源:IDC),云计算专利数从 2012年累计至今达 11000多项,位列全球第一。

2019年,IBM 完成史上最大的 科技 收购案,以 340亿美金收购开源 科技 领军企业红帽,进一步明确了 IBM 的混合云平台战略。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危机,当企业急需选择一个灵活、安全、智能、兼具成本效益和规模创新优势的技术架构和生态来加速数字化转型之时,IBM 与红帽所打造的开放安全的混合云平台成为了企业的优选。

其实,IBM 在收购红帽之前就已经是一家领先的云计算公司。以公有云为例,IBM 公有云是在开源软件、安全领导力和企业级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构建的,在 19个国家建立了 60多个云数据中心,以满足性能和部署需求。IBM 公有云提供了超过 190个云原生 API(应用接口),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量子计算等。去年,IBM 宣布和美国银行合作,设计全球首个金融服务公有云,打造遍布全球的金融云生态圈,帮助解决金融服务机构在法规遵从性、安全性和d性方面的特定需求;不久前,法国巴黎银行也加入进来,另外有 30多家金融技术服务公司也加入到这个日益壮大的生态系统当中。

面对混合云高达 12万亿美元的市场机遇,IBM 正在集全公司之力,打造开放、安全、贯穿企业级 AI 能力的混合云平台,并称之为“第四平台”。IBM CEO Arvind Krishna 认为,“IBM 的第四平台将成为继主机、服务和中间件这三大平台之后,一个不可或缺、经久不衰且无处不在的平台,它将成为推动客户和世界不断创新的强力催化剂。”我非常认同这个看法,IBM 这种原生的平台能力源自其百年 科技 创新转型的经验和强大的生态运营能力。在“平台经济”方兴未艾的今天,IBM 强大的平台能力也是我们赢取客户和伙伴信任的关键所在。而事实上,规模越大,平台方法的价值优势就越显著。

所有过往,皆为序章,所有未来,皆是可期。我们期待, 借助 IBM 混合云的敏捷性和企业级 AI 所提供的智能,借助 IBM 开放的生态圈, 能够让企业的“上云用数智”之路变得更加简单。我们期待,不久的将来,每一个企业都可以通过 一个统一的平台 轻松获得他们所需要的智能、d性和灵活性,都能在复杂多变的数字环境中茁壮成长。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的概念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国际电信联盟2005年一份报告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 *** 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

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家用电器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

具体的说就是在农业、物流、能源、环保、医疗等重要领域都将推进物联网规模化应用。物联网将加速向各领域渗透应用,催生出无人零售、精准医疗、智能制造等大量新模式新业态,生产生活的“痛点”“难点”正在破题,一系列“独角兽”企业有望诞生。

扩展资料:

物联网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公共事业中均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一、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

1、农业标准化生产监测:是将农业生产中最关键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等数据信息实时采集,实时撑握农业生产的各种数据。

2、动物标识溯源:实现各环节一体化全程监控、达到动物养殖、防疫、检疫、和监督的有效结合,对动物疫情和动物产品的安全事件进行快速、准确的溯源和处理。

3、水文监测:包括传统近岸污染监控、地面在线检测、卫星遥感和人工测量为一体,为水质监控提供统一的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数据发布平台,为湖泊观测和成灾机理的研究提供实验与验证途径。

二、物联网在工业中的应用

1、电梯安防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安装在电梯外围的传感器采集电梯正常运行、冲顶、蹲底、停电、关人等数据,并经无线传输模块将数据传送到物联网的业务平台。

2、输配电设备监控、远程抄表: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实现所有供电点及受电点的电力电量信息、电流电压信息、供电质量信息及现场计量装置状态信息实时采集,以及用电负荷远程控制。

3、企业一卡通:基于RFID—SIM卡,大中小型企事业单位的门禁、考勤及消费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及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等。

三、物联网在服务产业中的应用

1、个人保健:人身上可以安装不同的传感器,对人的健康参数进行监控,并且实时传送到相关的医疗保健中心,如果有异常,保健中心通过手机提醒体检。

2、智能家居: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包括各类消费电子产品、通信产品、信息家电及智能家居等,完成家电控制和家庭安防功能。

3、智能物流:通过GPRS/3G网络提供的数据传输通路,实现物流车载终端与物流公司调度中心的通信,实现远程车辆调度,实现自动化货仓管理。

4、移动电子商务:实现手机支付、移动票务、自动售货等功能。

5、机场防入侵:铺设传感节,覆盖地面、栅栏和低空探测,防止人员的翻越、偷渡、恐 袭击等攻击性入侵。

四、物联网在公共事业中的应用

1、智能交通:通过cPs定位系统,监控系统,可以查看车辆运行状态,关注车辆预计到达时间及车辆的拥挤状态。

2、平安城市:利用监控探头,实现图像敏感性智能分析并与110、l19、l12等交互,从而构建和谐安全的城市生活环境。

3、 城市管理: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实现城市部件的分类、分项管理,可实现对城市管理问题的精确定位。

4、环保监测:将传统传感器所采集的各种环境监测信息,通过无线传输设备传输到监控中心,进行实时监控和快速反应。

5、医疗卫生:远程医疗、药品查询、卫生监督、急救及探视视频监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联网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我国在物联网前沿领域实现领跑

2009年物联网开始引起全球范围的关注。2009年开始,以物联网、智慧地球为代表的信息化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为通信产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全球金融危机后期的大背景下,物联网的本质是行业信息化,各国政府大力推动物联网发展的动力在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创造就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全球范围内,运营商成为了物联网的重要推动者。运营商将在物联网的发展中获得巨大的利益,同时带领整个通信产业,朝一个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全球物联网创始于美国,成长于世界,是属于全世界的。

全球物联网高级别国际性会议,在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召开,指定由物联世纪会议展览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先后组织召开了近40场国际会议和论坛,首次提出了世界物联网的理念和认知(物联网代表“智慧革命”)及物联网可持续发展方向,研发了世界物联网的组成架构和模式。

世界物联网大会设有大会组委会、执委会、专家顾问委员会、秘书局等机构;建有世界物联网基金、物联网创新联盟、世界物联网基金会、世界物联网研究院、物联世纪会展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地球物联网集团等多个国际合作平台机构,发布了《世界物联网北京宣言》,建立了《世界物联网排行榜》。

扩展资料

世界物联网大会(国际组织)已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发计划署、贸发会议、工发组织、国际电联等机构及ISO、IEEE、IEC等国际组织和100多个国家的机构、外交使节建立了友好往来关系。

世界物联网大会(大会)得到中国、德国、俄罗斯、美国、法国、新加坡、菲律宾、乌拉圭等国家政府机构及组织的关注和支持,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计划发展署、联合国工发组织、国际电联、ISO、IEEE等国际机构和中国等相关国家政要、物联网专家学者、物联网企业、社团组织、标准机构及媒体等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认同和参与,已成为全球知名的新经济国际组织和大会品牌。

世界物联网大会提倡在物联网承载“智慧革命”时代的基础上,由物联网应用实践最多的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相关机构、物联网领头企业、国际标准组织、社会团体共同制定世界物联网标准体系及游戏规则,引导全球物联网创新和发展。

为推动和发展物联网产业,搭建了世界物联网五大平台:世界物联网大会、世界物联网基金、世界物联网研究院、物联网创新联盟、智慧地球物联网集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世界物联网大会

物联网简介
所谓物联网,是指通过装置在各类物体上的电子标签,传感器、二维码等,经过接口与无线网络相连,从而赋予物体以智能,可以实现人与物体的沟通和对话,也可以实现物体与物体互相间的沟通和对话。它以通信技术为基础,让物理设施和IT设施进行“联姻”,从而使得政府管理、生产制造、社会管理,以及个人生活实现互联互通,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物联网”被美国人认为是振兴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而在我国,它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2010年两会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物联网进入了“国字号”发展的轨道,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尔集团推出了“物联网冰箱”,在这种冰箱上输入相关信息后,不出家门,就能轻松缴纳水电费……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我国将进入一个“物联网时代”。
物联网有多火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目前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
在美国,以物联网应用为核心的智慧地球计划,得到奥巴马政府的积极回应和支持,其经济刺激方案将投资110亿美元用于智能电网以及相关项目。另外,欧盟也在2009年6月制定并公布了涵盖标准化、研究项目、试点工程、管理机制和国际对话在内的14点行动计划。
近几年,我国物联网也举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虽然,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物联网的发展必然促使物联网相关产业交融,各产业各司所职、各取所需,最终形成一个强大不机械化的产业链,蕴含难以想象的能量。到2015年,我国物联网将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初步构建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将在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关键标准研究与制定、产业链条建立与完善、重大应用示范与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建成一批物联网应用示范重大工程,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骨干企业,初步形成创新驱动、协同发展、辐射面宽、带动力强的物联网发展格局,努力抢占新一轮世界经济科技制高点。
物联网专业学什么
物联网专业是教育部允许高校增设新专业后,高校申请最多的学校,这也说明了国家对物联网经济的重视和人才培养的迫切性。在2012年最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物联网工程专业属于工学中的计算机大类,标准学制4年,毕业后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物联网工程专业开设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两大类,学生主要学习研究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彼此作用、相互转换的方法和技术,有着很强的工程实践特点。
物联网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计算机、通信技术、电子技术、测控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以及管理学、软件开发等多方面知识。作为一个处于摸索阶段的新兴专业,各校都专门制定了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需要学习包括计算机系列课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模拟电子技术、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物联网安全技术等几十门课程,同时还要打牢坚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另外,优秀的外语能力也是必备条件,因为目前物联网的研发、应用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国家,学生需要阅读外文资料和应对国际交流。
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韩经说,该校的课程包括物联网工程导论、嵌入式系统与单片机、无线传感器网络与RFID技术、物联网技术及应用、云计算与物联网、物联网安全、物联网体系结构及综合实训、信号与系统概论、现代传感器技术、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现代通信技术、 *** 作系统等课程以及多种选修课。
物联网专业就业前景
目前,教育部审批设置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本科专业中有“物联网工程”、“传感网技术”和“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三个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专业。此三个专业从2011年才开始首次招生,目前为止还没有毕业生,所以,无法从往年的就业率来判断未来的就业情况,但可从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和人才市场的需求等方面了解该专业未来的就业形势。
作为国家倡导的新兴战略性产业,物联网备受各界重视,并成为就业前景广阔的热门领域,使得物联网成为各家高校争相申请的一个新专业,主要就业于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也可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中科院院士、华东师大软件学院院长何积丰表示,未来的物联网技术要得到发展,需要在信息收集、改进、芯片推广、程序算法设计等方面有所突破,而做到这些的关键是如何培养人才。柏斯维也指出,从整体来看,物联网行业是非常需要人才。

物联网的特点是整体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可以借助云计算、模式识别等技术来处理信息
物联网的特点是整体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物联网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可以借助云计算、模式识别等技术来处理信息,云计算可以从两个方面促进物联网和智慧地球的实现:首先,云计算是实现物联网的核心。

基本概念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严格而言,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是RFID电子标签技术。以简单RFID系统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构筑一个由大量联网的阅读器和无数移动的标签组成的,比Internet更为庞大的物联网成为RFID技术发展的趋势。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预计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有专家预测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
国际电信联盟2005年一份报告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 *** 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
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物联网是利用无所不在的网络技术建立起来的,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早在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就提出,“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毫无疑问,如果“物联网”时代来临,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不谈什么隐私权和辐射问题,单把所有物品都植入识别芯片这一点现在看来还不太现实。人们正走向“物联网”时代,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编辑本段]原理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而 RFID,正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其中包括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 [编辑本段]步骤(1)对物体属性进行标识,属性包括静态和动态的属性,静态属性可以直接存储在标签中,动态属性需要先由传感器实时探测;
(2)需要识别设备完成对物体属性的读取,并将信息转换为适合网络传输的数据格式;
(3)将物体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处理中心可能是分布式的,如家里的电脑或者手机,也可能是集中式的,如中国移动的IDC),由处理中心完成物体通信的相关计算。 [编辑本段]发展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2009年2月24日消息,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在2009IBM论坛上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针对中国经济的状况,钱大群表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广阔,而且中国政府正在以巨大的控制能力、实施决心、和配套资金对必要的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建设,“智慧的地球”这一战略将会产生更大的价值。
在策略发布会上,IBM还提出,如果在基础建设的执行中,植入“智慧”的理念,不仅仅能够在短期内有力的刺激经济、促进就业,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为中国打造一个成熟的智慧基础设施平台。
钱大群表示,当今世界许多重大的问题如金融危机、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等,实际上都能够以更加“智慧”的方式解决。在全球经济形势低迷的同时,也孕育着未来的发展机遇,中国不仅能够籍此机遇开创新乐观产业和新的市场,加速发展,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
IBM希望“智慧的地球”策略能掀起了“互联网”浪潮之后的又一次科技革命。IBM前首席执行官郭士纳曾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认为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这一判断像摩尔定律一样准确,人们把它称为“十五年周期定律”。1965年前后发生的变革以大型机为标志,1980年前后以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为标志,而1995年前后则发生了互联网革命。每一次这样的技术变革都引起企业间、产业间甚至国家间竞争格局的重大动荡和变化。而互联网革命一定程度上是由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所催熟。20世纪90年代,美国克林顿政府计划用20年时间,耗资2000亿-4000亿美元,建设美国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而今天,“智慧的地球”战略被不少美国人认为与当年的“信息高速公路”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被他们认为是振兴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该战略能否掀起如当年互联网革命一样的科技和经济浪潮,不仅为美国关注,更为世界所关注。
2005年,在中国诞生了“智慧的钥匙”(Witkey);2007年12月,刘锋、张玲玲、顾基发等人在中国发表了学术论文:“知识管理在互联网中的应用”,提出了“互联网虚拟大脑”的观点。该文作者之一,刘锋近日(2009年7月15日)在百度网站发表博文认为[5]:“IBM智慧地球”的概念,比“互联网虚拟大脑”的观点晚1~3年,并用图形“图示IBM智慧地球与互联网虚拟大脑理论的雷同”;该作者还在百度网站发表了另一篇博文指出[6]:“IBM智慧地球是不成熟的概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2492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6
下一篇 2023-06-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