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普观点:网络融合赋能未来FTTH、5G和物联网

康普观点:网络融合赋能未来FTTH、5G和物联网,第1张

康普运营商网络大中华区及韩国有线网络业务销售总监杨亚俊

数字化世界的发展驱动带宽需求量的增加,推动有线和无线网络向着网络融合的方向发展。网络融合的定义是指在单一网络上使用多种通信模式,以实现单一基础设施所无法提供的便捷性和灵活性。将高速数据流从数据源/信号源,经由高带宽网络传送至无线分配点,是当前网络发展的方向。

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正在快速增长。近期行业研究显示,亚太区5G网络的部署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79%的亚太区网络运营商表示将在未来18个月内推出5G网络,而这一比例在全球范围内为67%。根据GSMA预测,至2025年,亚太区将成为全球5G覆盖最广的区域。亚洲移动运营商计划将于未来几年内投资近2000亿美元,用以升级4G网络并推出全新5G网络。今年六月中国向四大电信运营商发放了商用5G牌照,据GSMA移动智库(GSMA Intelligence)预测,截至2025年底,中国的5G连接数将达到46亿,占全国总连接数的28%。

5G网络的部署将需要全新、广泛的光纤网络,以满足高带宽和低时延的性能要求。借助融合网络,服务提供商可提供更广泛的服务,包括采用全新业务模式推出创新性的服务,从而更高效、快速地进入新市场。

对于运营商而言,网络融合可带来颇多益处,包括大幅节省部署总成本,通过光纤网络简化连接,实现物物相联,并保证在必要时可切换其他运营模式,确保运营商基础网络架构标准化的同时兼具灵活性,从而满足未来新技术的需求。

光纤到户和5G致密化

光纤到户(FTTH)在亚太区覆盖广泛。新加坡凭借93%的FTTH覆盖率、100%的4G覆盖率和超过一万个Wi-Fi热点,被FTTH委员会评为亚太区最佳智慧光纤城市。东京和首尔凭借90%的光纤到户覆盖率紧随其后,再之后是中国香港、釜山和墨尔本。中国大陆也迅速在几年内完成了大量4G和FTTH部署,目前国内FTTH网络已覆盖90%以上的家庭和80%以上的用户。

网络融合为需要大量光纤的FTTH网络提供了具有高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因为该技术可让大型运营商通过使用单一的光纤网络来支持各种5G用例,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资产利用率并延长投资回报期。无线网络架构下一步演进的方向将是4G/LTE致密化和5G无线网络,即固网连接和无线接入点的融合。

传统蜂窝网络(即宏蜂窝基站构成的网络)中,每个基站独立供电,并通过不同类型的回程网络互连,包括光纤、HFC、铜缆和微波。移动设备的信号覆盖就有赖于宏蜂窝基站来实现。虽然4G带动了宏蜂窝基站数量的增长,但5G和预期带宽需求的激增将需要更多数量的蜂窝基站—尤其目前,旨在实现更高速度的5G网络频率依旧受到距离的限制。当前使用的独立微波点对点通信(P2P)的常规链路将无法满足带宽需求,此时服务提供商需要思考如何使用光纤来连接蜂窝站点。这也反向催生了对融合网络的需求。

网络融合也为未来无线接入网络(RAN)提供了解决方案。光纤的使用对于集中式RAN架构的实施至关重要,其高带宽、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可支持RAN的持续演进。因此,拥有光纤资源的运营商将能够更好地部署先进的RAN网络,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客户。

物联网(IoT)

据Gartner预测,至2020年,消费者将拥有超过260亿的物联网设备,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希望通过自动化流程来缩减时间和管理成本。随着消费者越来越依赖互联设备及其带来的一种日益互联的生活方式,为助力运营商满足这一需求,网络融合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以互联网为中心的世界中,对带宽的普遍需求推动了固定网络和无线网络向着网络融合的方向发展。高速的数据流从数据源产生,经由高带宽网络,传输至无线分配点,上行则反向,是当前网络的发展方向。随着物联网设备在获取信息方面更具时效性,一个高质量网络的价值也将随之提升。因此,在向消费者快速提供信息服务的过程中,网络融合终将发挥重要作用。

物联网设备能否充分发挥用武之地取决于其赖以运行的网络基础设施。因此,目前运营商面临的挑战在于需要确保网络融合,让物联网设备能够快速有效地运行。

融合是发展方向,现在和未来均是如此

融合网络的优势显而易见。面向5G以及未来更多的可能性,网络融合是打造前瞻性网络的最佳选择。特别是应对伴随5G和物联网应用激增带来的对高带宽需求以及资源限制方面的挑战,网络融合能够为运营商提供合理且经济的解决方案。

目标是实现万物互联的物联网(英文:Internet of Things,缩写IoT)概念似乎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较为遥远,而实际上物联网正在不知不觉的渗透进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不仅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环境,也在悄然变革着互联网产业的格局,孕育着下一个IT产业的霸主!

达宝利销售的Pofit智能工学电脑椅正是座椅产业进行智能化物联网升级的初步尝试。Pofit除采用动态仿生脊椎靠背,同时支撑3节胸椎、5节腰椎、1节骶椎,更好的分散脊椎压力外,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将智能化的概念引入产品的设计之中。Pofit座椅内置了多个传感器,所搜集的数据通过蓝牙与手机APP相互传输,用户在APP中进行功能设置,享受数据统计、坐姿警示、久坐提醒、评价与建议等服务。

虽然Pofit在智能化融入方面做出了勇敢的尝试,在避免久坐、保持正确坐姿等方面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深层次需求,但是离真正意义的智能物联还有很大的差距。

不过,Pofit对座椅智能化的有益尝试正在揭示着一股来势汹汹、不可逆转的产业升级趋势:传统产品的智能化与物联网化。

在从互联网向物联网延伸的新时代,传统产业又迎来一次转型升级的难得契机。

可实现智能化的产品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谈到智能化设备,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电器、电子产品的智能化,例如电视、热水器、空调、洗衣机、风扇、路由器、抽油烟机、音响、插座、照明等。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原本与电毫无关系的传统产品正在加速智能化并接入物联网,例如健康领域出现的心电图手环、血糖仪、体脂秤、胎心仪、血压计、体温计等;安防领域出现的视频监控、防盗报警器、烟雾警报器、红外探测仪、门控、入墙开关、智能锁、智能猫眼等;家用领域出现的美妆镜、净水器、扫地机器人、水壶水杯、办公座椅、升降桌、智能床、窗帘、足浴盆、智能水族、晾衣架、地暖等;甚至原本只是机械的车辆,也在加速智能化并接入物联网,Mercedes me智能车家互联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我们身边可智能化的传统产品还有很多,没有做不到的智能化,只有想不到的智能化。那么传统产品智能化有什么优势呢?

第一,智能化产品将在传统产品的红海撕杀中跳脱出来,开辟一片广阔的蓝海市场,率先吸引到高端客户的关注。

举个例子:数千年来,扫帚和簸箕是人类清扫地面的主要工具,后来吸尘器面世,分流了一部分客户,近几年来,不受电线束缚的扫地机器人的销量高速增长,可以想象不久的将来,智能化的扫地机器人不断迭代,功能不断完善,清扫甚至拖地的效果越来越好,将不断蚕食扫帚和簸箕的传统产品市场,最终导致传统产品的消亡。

手机替代相机、电子货币替代纸币、微信替代信件和电话、外卖平台替代方便食品、打车软件替代路边叫车、电子商务冲击实体商业……随着科技的爆炸式发展,智能化产品层出不穷,有可能几十年甚至十几年,一种传统产品就由鼎盛转为衰落。传统生产厂家在产品智能化的道路上要避免重蹈“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跟不上”的覆辙。

第二,智能化产品将会通过终端程序搜集到大量用户的使用数据,通过网络及时反馈到研发部门,研发部门利用大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确定产品改进方向,开发出更符合客户需求的新产品,加快产品的迭代速度,强化市场竞争力。

第三,智能化产品使厂家可以通过 *** 作终端(APP或小程序)与客户建立高效的一对一的沟通渠道,强化客户管理和营销效果。客户打开物联网终端的时候正是使用产品的时候,也是对厂家的营销信息接受度最高的时候;其效果远强于一个被客户关注却设置为“不接收文章推送”,几乎很少主动打开的微信公众号。

厂家不主动对产品进行智能化改造,就会沦为IT企业的附庸

在传统产品的智能化升级过程中,厂家积累的产品改进经验所起到的效果越来越差,真正起主导作用的是既懂硬件又懂软件的IT公司,它们开发出一套适合某个产业的智能化系统,只需选择生产厂家即可。在智能化新品的利润构成中,IT公司占据了很大一块,行动迟缓的厂家只能沦为低附加值且竞争激烈的代工厂。

而对IT公司而言,传统产品的智能化趋势给它们带来了由“软”变“硬”的机会。只要发挥技术优势,针对一个产品或一个行业研发出一套软硬件结合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就可以选择工厂进行代工贴牌,从而走上制造和销售的道路。

小米2011年10月推出第一款手机,以手机品牌的形象亮相。2013年9月第一款小米电视上市,进军电视产业。5年时间过去,2018年小米电视霸榜京东618,销售额7日连续第一;根据奥维云网数据,小米电视出货量进入全球市场前十,中国市场前三;2018年8月,小米宣布“小米电视全渠道销量第一”。我们不管小米电视是否真的是中国第一,但是小米电视仅用五年时间就从局外人做到全球前十,与传统的家电企业相比,如此神速的“小米”显得过于“凶猛”。

小米电视为什么这么“猛”?原因不全在产品质量的优势上,因为小米电视也是厂家代工的,别的电视品牌也能达到同样的质量;再除去商业模式的原因,小米擅长搞预售和饥饿营销,拿到海量的订单后,可以从厂家获得更低的出厂价格,小米电视主要通过电商渠道销售,节省了渠道费用,因此价格更有优势;小米“凶猛”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它建立了智能互联生态,将电视与主业——手机深度捆绑。小米用智能物联网重新赋能了电视。小米手机的客户因为对小米品牌的认可,为了获得手机与电视互联互通的新鲜体验,更倾向于购买小米电视,同样因为这个原因,米粉们进而会购买小米的空气净化器、空调、路由器、扫地机器人、电水壶等一系列可互通互联的产品,甚至未来的汽车、房产等小米推出的一切产品。

小米崛起的案例为传统厂家转变思路敲响了警钟。传统的商业理论认为“品牌要细分化和专业化,才能保持市场竞争力”,但是这一理论正在受到物联网时代的挑战。因为代工的普通存在,产品在质量和功能上的差异变得越来越小,除品牌影响力外,产品背后的智能物联生态成为影响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小米在电子电器领域逐渐站稳脚跟,正在将触角延伸到以“小米有品”为代表的非电传统产品,不断加速传统产品的智能化和物联网化,进一步强化小米生态产业链。

全球的互联网公司都在变硬,成为软硬一体的公司。国际上有亚马逊、谷歌、微软、脸书等IT公司,国内有百度、阿里、腾讯、小米、京东等IT公司,种种实例都在证明着这一不可逆转的趋势。

如果传统企业不主动实现产品的智能化,掌握研发和产品的主动权,就可能被拥有智能化优势的IT公司捏住七寸,被压在产业链的底端,失去市场话语权。

智能物联平台成为IT大佬的兵家必争之地

传统产品独立进行智能化遇到两个难题。

第一、如果每个产品都独立开发一个APP,种类会有成千上万种,用户也不愿意在手机中下载那些几乎很少用到的APP。也就是智能产品可能被迫“不智能”,仅成为一个被使用的物品。

第二、如果每个产品都需要重新设计硬件模组、配制服务器、开发前端程序,那么智能化的成本会很高。独立开发的智能化产品由于缺少技术和平台的支持,也很难实现真正的物联网化。

产品的智能化和物联网化不是同一个概念。

智能化只要求产品具有感应元器件、执行元器件,通过蓝牙或扫码等方式与手机中的APP或小程序建立数据连接,将感应器采集到的数据反馈到终端程序中,将客户在程序中输入的命令传达到产品中执行。

而物联网化除智能化外,更大的区别在于数据传输和处理方式上的互联网化。在物联网上,每个人都可以应用电子标签将真实的物体上网联结,在物联网上任何人都可以在获得许可的前提下,查出它们的具体位置,获得它们采集的数据,并对它们进行控制和管理。物与物之间的连接依靠的是打破地域限制的互联网,而不仅仅是有范围限制的蓝牙连接,或有渠道限制的扫码连接。

传统产品的智能化亟需IT公司提供物联网服务平台和底层的技术支持。

将万物互联的硬件基础、储存运算、终端展现掌握在自己手中,将产生极大的行业影响力和非常丰富的商业模式想象空间,因此智能物联平台成为IT大佬的兵家必争之地。

从国内看,阿里智能为厂商提供包括智能硬件模组、阿里智能云、阿里智能APP在内的一站式设备智能化解决方案。小米IoT开发者平台宣称“将面向智能家居、智能家电、健康可穿戴、出行车载等领域,开放智能硬件接入、智能硬件控制、自动化场景、AI技术、新零售渠道等小米特色优质资源,与合作伙伴一起打造极致的物联网体验。”腾讯推出云小微、叮当、QQ物联等平台相互竞争,选择优势项目扶植。百度内部大力整合成立SLG部门,推出DuerOS对话式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华为也推出了HiLink联盟,推出华为智能家居APP。中国BATMJ五大豪门全部参与到智能物联平台的争夺战中。

对于传统厂家来说,从五大豪门中选择一个智能物联平台进行合作,将大大降低产品物联网化的成本和难度。相比之下,阿里、京东、小米各有自己的众筹平台和电商平台,如果厂家选择它们的智能物联平台进行开发,制造出产品原型即可在它们的众筹平台上进行众筹,如果众筹效果不好,对厂家来说仅损失了开发费用和原型制作费用,损失并不大;如果众筹效果好,可批量生产完成交货,收获智能化的第一桶金,并根据用户的反馈进一步优化产品;进而在它们的电商平台上开店销售,解决销售渠道的问题。

IT大佬们不惜耗费重金建立和推广智能物联平台,目的就是建立智能物联生态圈,构建生态影响力。因此它们更愿意谈及连接设备及活跃数量,因为这是生态能力的体现。2018年初,百度DuerOS公开的数据是,连接设备数量达5000万台,日活跃数1000万;小米公布的激活设备数量是1000万量级。

同样,凡是愿意与AMJ智能物联平台深度合作的厂家和产品将得到这些IT巨头的资源倾斜和推广支持,这对厂家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竞争优势,也是许多新公司快速切入行业竞争,崭露头角的捷径之一。

智能音箱是简易物联网的入口,APP才是智能物联网的核心

2017年底,小米推出智能音箱“小爱同学”,此后,阿里推出“天猫精灵”、京东推出“叮咚”,百度推出“小度在家”,腾讯推出“听听”,智能音箱大战如火如荼地展开。

为什么互联网巨头纷纷抢滩智能音箱呢?

因为智能音箱的语音交互功能很有趣,对普通消费者非常有吸引力,能够吸引消费者尝试,而互联网企业的最终的目的是让消费者初步感受到控制物联网上其它相关产品的乐趣,比如用语音控制热水器准备烧水洗澡,用语音控制扫地机器人开始工作,用语音控制灯光开关等,并培养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将消费者留在自己的智能物联生态圈中。

因为语音控制的局限性,只能让客户简单控制联网的少数产品。随着加入智能互联生态的产品的数量和种类急剧增长,语音交互控制只能满足部分需求,成为客户控制联网物品的辅助手段,真正控制数量众多联网产品的有效工具仍是APP。因此正在加速进入千家万户的智能音箱的配套APP将逐步演变成一个智能物联网控制中心,这才是互联网企业争夺的焦点。

智能家居只是初级阶段,智能社会才是物联网的终极方向

智能家居的物联生态是互联网巨头目前争夺的焦点。因为家居产品离人最近,使用频率最高,是促使人们了解和使用物联网的有效途径。但是物联网的壮大不会局限于家居,而是会逐渐渗透到运输物流、机关服务、健康医疗、智能环境等个人和社会的方方面面。

我们畅想一下物联网在未来的应用领域。

在银行里,客户用手机连接到银行服务的物联硬件,可以用手机实现取号,到号提醒和业务办理指引。

在列车上,客户用手机连接到列车上的物联服务硬件,可以浏览列车提供的增值服务,实现呼叫乘务员,购买餐饮、物品,坐等送货等功能。

在旅游景区,客户用手机连接到景区的物联服务硬件,程序可以精准定位客户在景区的位置,在手机中展示相关的多媒体内容,配合语音进行导游讲解。

物联网的应用空间非常广阔。

智能物联的硬件生态链的发展可能威胁到软件生态链的地位

微信已经成为高频社交应用软件,它推出的(附近)小程序服务正在汇集数量众多功能各异的应用。随着5G、云计算时代的到来,微信正在成为软件生态链的入口,拥有更稳固的影响力。

随着IPV6的成熟,128位的IP地址能够让智能物联网连接世界上的每一粒砂子。受固有物联网概念的束缚,我们认为物联网就是对物品数据的获取和指令的下达,但是我们仔细思考,物联网一定要这么使用吗?每个联网的物品,当用户访问它的IP时,完全可以把IP跳转为云端的某个应用程序,变访问物品为访问程序,这样就可以实现前面列举的社会化物联网应用的场景。

一定要在物品的周围用扫码添加、蓝牙配对的方式才能接入物联网吗?并不尽然。物品在物联网上只是一个IP,并通过GPS或所连接的网络显示所在的物理位置。通过物联网背后的智能物联管理平台,用户可以通过IP地址或者位置搜索接入这个物品,从而摆脱物理空间对物联网的限制。

再进一步推演:如果不涉及物品信息的搜集和控制,只是通过物联网的地址去跳转程序,那么物品的实体可以不存在,只需要在物联网上模拟出这个IP和所在的物理位置即可。

经过一系列演变,智能物联管理平台可能演变成一个基于物理位置的程序(含硬件控制)汇集平台,本身的性质和作用与微信的附近小程序十分相似。物联网携海量IP、附近硬件接入提醒、硬件控制等优势,可能会从另外一个层次对微信这样的软件形态应用产生冲击和影响。

如果互联网企业在软件、小程序(云计算)的竞争中未取得领先优势,那么深度开发基于智能物联网的平台和应用,有可能获得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是。
当前,物联网(IoT)结合5G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物联网可以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改进决策并增强客户体验,可以成为各个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推动因素。
物联网是通过约定的协议将原本独立存在的设备相互连接起来,并最终实现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测、控制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无需人与人、或人与设备的互动。通俗来说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网”,主要应用于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电力等领域。目前物联网产业正在飞快发展着,从智能电视、智能家居、智能汽车、医疗健康、智能玩具、机器人等延伸到可穿戴设备领域。物联网将赋能智能硬件向多元的消费场景渗透,从而创造更加便捷、舒适、安全、节能的生活环境。以智能家居为例,我们借助物联网可远程控制家庭里面的每一件智能家居,像电灯,电视,空调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随着5G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将应用到更多领域,由此可见物联网产业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未来物联网概念仍具有较大的投资价值。


随着智慧城市、智慧校园、物联网等智慧行业应用的发展,基于不同场景的新业务和新应用正呈现爆炸的发展趋势,万物智联的数字化 社会 雏形初现。

作为智慧应用的重要场景之一,文旅行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尤其是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层面鼓励 旅游 行业变革,并提出从景点 旅游 模式走向全域 旅游 模式发展,同时持续推动文旅融合。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文旅行业迎来产业升级, 旅游 发展模式逐渐改变。

此外,随着数字化转型的进一步深入,信息化应用程序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加快推进文旅智慧化建设变得尤为重要。作为全域智慧文旅综合服务商,亨通网智运营总监张建国在接受C114的专访时表示:“ 科技 化、智慧化加快了 旅游 行业发展,推动 旅游 模式的改变。”


文旅智慧化、数字化是必经之路



智慧 旅游 发展至今,从单纯的信息化建设到数字化经营再到全方位的提档升级, 旅游 元素更向着多元化发展,强调与文化 科技 结合,注重 旅游 体验及内容,新技术在 旅游 方面的应用更加广泛。

张建国指出,智慧化应用对 旅游 带来的改变正在深刻影响着企业、政府、游客等多个受众层面。对于企业,智慧化应用创造了新型的 旅游 业态,改变了 旅游 信息的传播方式,用创新的服务模式提升了服务质量。对于政府,促进了各部门的职能以及业务的转型,提升了监管效率和质量。对于游客,改变了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消费习惯,体验了与原来不同的 旅游 模式,同时带给游客高品质的 旅游 体验。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文旅行业受到较为严重的冲击,而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地的文化 旅游 产业正逐步复苏。而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智慧化的文旅显得更为重要。

对此,张建国强调:“文旅智慧化、数字化是必经之路。同时也是一条艰难的路程,现在的目的地 旅游 依旧存在着数据独立、联动困难、文化缺失等现象,这些都是需要去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大核心理念,打造差异化优势


当前文旅智慧化、数字化的发展如火如荼,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必定会有众多厂商蜂拥而至。对于此,张建国指出,亨通网智的最大优势在于对行业的专注和认知,并基于智慧文旅提出四大核心理念:文旅融合、建运并重、共建共享、经济创收,打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在提升竞争力的同时,解决上述的痛点问题。

张建国表示:“第一,只有将文化与 旅游 相融合,才能够形成爆发点;第二,文旅建设与运营并重,因为只有运营才能产生经济价值;第三,强调全 社会 参与,游客和居民共建共享;最终达到区域经济收入增长,经济创收的目标。”

基于上述理念,亨通网智打造了专业的解决方案团队和技术支撑团队,全力支撑服务市场,并依托属地化运营服务,保障智慧化应用真正发挥最大价值。

面向政府,以“文旅大数据”为依据进行文旅行业发展指导与规划、文旅行业监管与综治,发展文旅带动经济创收。面向景区,以智慧化、智能化建设为基础实现智慧化管理、智慧化服务、智慧化营销/智慧化运营。面向游客,以“公众服务平台”为途径互动式覆盖 旅游 全过程,让公众拥有全周期的个性化 旅游 助手,提升 旅游 体验。面向企业,以文旅宣传、电商分销、运营服务为手段建设良好的市场生态,吸引企业入驻,共建共运,促使文旅产业 健康 发展。

据张建国介绍,亨通网智经过三年的 探索 发展,并借鉴同类产业和融合自身发展方向,通过积累,在行业中到达了既定高度同时也得到了相关单位的高度认可。市场业务辐射全国,在河北、山西、重庆、贵州、四川、江西、湖北等地区成交了多个千万级、百万级项目。

“数字化”加速智慧文旅可持续发展

2020年,我国数字化产业进入规模部署的新阶段,更是开启了赋能百行千业的新征程,同时创新应用落地迎来新机遇,加速促进智慧文旅的发展。

在张建国看来,大带宽、低延时、多连接的特性,多个智慧文旅应用场景都可以得到实现。例如, AR、VR技术使用让游客切身体验景区整体打造的景观。此外,新一代通信网络使高清视频实时传输和处理成为可能,基于人脸和形体识别的游客入园和游客行为分析能够更广阔的应用。

据悉,亨通网智在智慧文旅方案方面,结合目前市场前景,推出创新应用的智慧文旅解决方案,目前已有相关项目在积极落地和实施。

面向未来,亨通网智将借力文旅融合发展, 科技 赋能文旅产业。提升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方面的 探索 和研究,大力推动文旅产业升级转变,运营加大文化IP、文旅基地的输出,赋能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

(全文转自C114通信网)

本文为2021年8月刊发

其到来将使得有线、Wi-Fi和室内移动连接成为任何具有竞争力的办公场所的必备要素。
IoT将内嵌传感器、软件和连接的物理对象连接至互联网。其能够收集和分析有关物理环境以及环境中的人们如何互动的大量数据。运用智能分析提供可 *** 作的数据,让经理能够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物联网的主要原则:持续收集来自对象的信息;聚合数据点进行分析;以及使用此数据更好地理解环境。
对于设施运营着,收集情报并将其应用于整个简述的传感器数据中有助于简化和精简建筑围护。其通过感应传感器进行应用,有助于削减建筑运营支出、仅在需要的区域使用能源和HVAC,并采用先进的日程安排和预测性分析降低维护成本。
基于传感器的物联网已被众多公司用于改进其办公室管理。
采用物联网的办公室可适应办公室的变化,而非墨守成规。例如,一家公司现在仅需要清理有人办公区域的垃圾箱,或在有需要时补充咖啡、墨水、肥皂和卫浴用品。降低照明、供暖和通风费用:通过由办公室物联网数据驱动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 作面板转变办公室的实践和习惯。采用基于物联网的管理的办公室将提供更清洁、更怡人的工作环境,并且成本更低,运营更简便。越来越多的公司将对物联网辅助的工作场所及其较低的运营成本(作为具有竞争力的设施的前提)加以了解。
物联网还将越来越深入员工的生活。他们的智能手机将持续连接至智能住宅、联网汽车、智能交通状况更新并提供有关孩子和家属的最新情况。
随着物联网在公司和日常生活中承担起互联网的大部分职责,所有这些(基础设施运营、办公室管理和员工生活方式)将使得整个建筑的连接性变得更加重要。对于设施运营商,物联网能够在有线、Wi-Fi和室内移动连接之间实现高品质的无缝体验,成为其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
以上由物联传媒转载,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程宝平,现任中国移动智慧家庭运营中心融合通信系统部总经理。

从中国移动最早参与自主产品研发的软件工程师,成长为中国移动集团级“首席专家”,他亲身见证了中国移动 科技 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并主持研发业界首个多形态终端智能通信商用系统,在超高清视频通信、智能安防、智能家居、智能终端 *** 作系统、应用中间件等领域创造多个业界领先的技术和产品。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与汗水。程宝平,这位 “路遥知马力” 的耕耘者,将“绵绵用力、驰而不息”的特质,贯穿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并用极致的专注力实现了一次次“弯道超车”。在他看来,专注是最高效的努力。

出生于国际电信日(5月17日)的程宝平,似乎注定要和通信打上交道。年少的他虽然懵懂,但对知识的渴望极度强烈。没有网络,书本成了“小镇少年”了解世界最重要的窗口。

蹭书——当时镇上唯一的新华书店,对他来说就如同乐园般的存在;借书——从同学那搜刮各种杂志、小说、连环画,兼收并蓄;买书——一旦兜里有点钱,比如领了奖学金、稿费,他便直奔书店。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程宝平说,他很感谢当年那个如饥似渴读书的少年。读书拓宽了他的视野、格局,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培养了他善于思考问题、敢于付诸行动、勇于克服困难的性格。

也正是当年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撰写数学论文的经历,悄悄在少年心中埋下了科研的种子。程宝平的梦想一点点萌芽,后求学于邮电大学,又在贝尔实验室、IBM研究院、三星研究院等企业从事新技术研究的实习,直到进入中国移动工作,程宝平正式开启了属于他的乘风破浪。

“一次次的困难,一次次的思考,一次次的选择,造就一次次的成长。”无论是在学生时代,还是步入工作岗位,程宝平似乎都如“庖丁解牛”一般,善于独辟蹊径、化危为机。

初入大学时,虽说他读的是计算机专业,但却是零基础,一开始和许多同学有着较大差距。一般同学都从学习DOS/WINDOWS、C/C++/VC应用编程入门,可他偏偏不走寻常路,直接上手UNIX/LINUX、内核编程,然后以此为优势顺利进入学校 科技 协会,通过与高手的交流、学习、切磋,实现弯道超车。

加入中国移动后,他参与了智能终端 *** 作系统的自主研发。 *** 作系统推广的最大瓶颈之一在于应用生态的构建。于是,他牵头定义全新的Mobile Widget应用体系,研发跨终端平台中间件,通过屏蔽 *** 作系统差异性,实现应用“一次开发,到处运行”。与此同时,他还通过吸引合作伙伴基于这个应用体系来开发应用,促进自主 *** 作系统应用生态的繁荣和发展。

“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所有的计划、目标和成果,都是思考和选择的产物。思路决定出路,是程宝平的人生信条。

2017年,面对日趋饱和的运营商话音业务,程宝平开始钻研多形态终端智能通信技术,并提出“5G+AIoT+Comm”的理念,通过通信模组软件化,赋能物联网终端,让70亿人与人的话音连接,向200亿人与物的下一代实时音视频连接演进。他认为,5G技术大规模商用,将促使语音通信持续场景化演进,多媒体通信的未来,就是高清化、智能化、多态化和泛在化。

他主持研发的多形态终端智能通信系统,定义极简信令协议,兼容IMS/VoLTE,采用扁平化架构,具备高质量、低成本、高效率、全覆盖等优势,同时通过研发和创新自带适应扬声器增益控制的回声消除技术,基于能量优先的选路混音机制,以及呼啸抑制、自适应码率切换、关键帧重传、降噪、动态路由算法、语音识别、手势识别等关键技术,持续提升用户体验。

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之下,让不同地域、不同语言的人,甚至是残障人士,都能平等享有通信的权利,“无障碍通信”的梦想,已不再遥远。

“没有经历,任何新的东西都不能深知。”在追求新突破的同时,程宝平不断沉淀内化,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自我超越。为了让多形态终端智能通信业务尽快服务全国用户,程宝平和团队一起跑遍31个省300多个地市,完成几百个业务接入点的适配工作,实现业界首个多形态终端智能通信系统规模化商用。为了践行“多态化、泛在化”的理念,他引入了智能音箱、语音遥控器、早教机、猫眼门铃等十几个品类的终端产品,与百度、阿里、小米等上百家厂商开展深度合作,构建了500多款智能终端的产品矩阵。

程宝平主持研发的中国移动首套富媒体消息(RCS)系统,已服务超过3000多万企业员工。其中的5G消息智能管控系统,采用前馈深度神经网络、LSTM递归神经网络、SIFT特征提取等技术,结合场景化策略控制和多维度全类型的指纹库技术,在业界处于领先水平,目前已应用于中国移动5G消息系统。

此外,程宝平还带领团队完成基于人脸的AR视频通信、低成本机顶盒H265超高清视频通信等业界领先技术和产品的研发。

赋能万物通信的每一步,他都走得坚实而有力量。

2019年,程宝平又将智能通信技术应用于家庭安防领域,引领业务从“技术洼地”走向“技术高地”。为了解决传统安防终端品类单一、场景受限、系统封闭、增长乏力等困境,他提出“平台开放、品类拓展、场景延伸、功能丰富”四大策略。他带领团队研发VoLTE智能对讲、IMR等差异化技术,率先应用于猫眼门铃、门锁、智能门禁等终端硬件,引入了行业前20名品牌的10个品类、100多款终端产品,以“平安乡村”工程为切入点,创新8大应用场景,家庭安防(移动看家)业务用户数在半年内跻身行业前三名。

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借鉴云计算领域的Ready-Standby设计思路,着手研发基于BGP的双通道直播技术。通过边缘BGP线路对用户、设备的网络分别进行探测,动态实时切换转发、P2P两个通道,弱网下自动降码率保流畅,使得安防产品的直播成功率由85%提升至9995%,卡顿率低于1%,达到业界领先水平,有效地保障了用户体验。

与此同时,程宝平在国际电信联盟ITU牵头完成《基于智能音箱的多媒体通信系统要求》《家庭监控系统的需求和接入协议》等相关国际标准的立项工作,积极推进制定多形态终端智能通信、家庭安防视频监控等领域技术的企标、行标和国际标准。

长路漫漫,道阻且长。未来,程宝平将与通信一路同行,致力于将运营商通信能力赋能多样化智能家居,打造更广泛、更便捷的通信体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2547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7
下一篇 2023-06-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