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学制:四年 | 招生对象: | 学历:中专 | 专业代码:080905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以及和物联网相关的计算机、通信和传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 的专业能力和良好外语运用能力,能胜任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发及物联网应用系统规划、分析、 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 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和工 程科学知识;
3.系统掌握物联网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理解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典型方法,理 解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关联,具有感知、传输、处理一体化的核心专业意识;
4.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工程意识, 并具备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6.了解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初步能力;
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伦理的基本 要求;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9.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10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物联网技术体系、标识与感知、物联网通信、物联网数据处理、物联网控制、物 联网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施等。
核心课程示例(括号内理论学时+实验或习题课学时):
示例一:物联网工程导论(18学时)、物联网通信技术(45 +18学时)、RFID原理及应用(45+ 18学时)、传感器原理及应用(45 +18学时)、传感网原理及应用(45 +18学时)、物联网软件设计 (27 +18学时)、物联网数据处理(54学时)、物联网中间件设计(27 +18学时)、物联网应用系统 设计(54学时)、嵌入式系统与设计(45 +18学时)、传感器微 *** 作系统原理与设计(36+36学 时)、物联网控制原理与技术(45 +18学时)、物联网定位技术(45 +18学时)、物联网信息安全 (45 +18学时)、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36学时)、计算机网络(54学时)。
示例二:物联网工程概论(30学时)、物联网算法基础(60 +15学时)、物联网硬件基础(60+ 15学时)、传感网与微 *** 作系统(45 +15学时)、物联网安全与隐私(30学时)、无线单片机与协议 开发(60+15学时)、JAVA语言程序设计(30 +15学时)、物联网移动应用开发(20 +10学时)、物 流管理信息系统(30+15学时)、RFID系统(30学时)、物联网嵌入式系统开发(20 +10学时)、多 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60学时)、云计算(30学时)、物联网与智慧思维(30学时)、移动人机交互 技术(30学时)、社会计算(30学时)。
示例三:物联网工程导论(18学时)、物联网体系结构(40学时)、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36+10 学时)、物联网数据处理(40+10学时)、嵌入式系统原理(40 +12学时)、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 (40+10学时)、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50学时)、物联网通信技术(40 +14学时)、RFID与智能卡 技术(40+10学时)、物联网控制技术与应用(40+14学时)、物联网信息安全(40 +14学时)、传感 器网络及应用(40 +14学时)、网络规划与设计(40 +14学时)、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40+10学 时)、信息系统分析与集成(40+14学时)、软件集成与服务计算(40+1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传感器实验、传感网实验、物联网通信实验、物联网数据处理实验、物联网工 程规划与设计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能力要求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嵌入式原理及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汇编语言与微机原理》、《传感器微 *** 作系统原理与设计》、《应用密码学》、《光电子物理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建模》、《微处理器系统设计》、《物联网信息处理技术》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电商物联网、移动嵌入式、智能机器人、物联网大数据采集与分析。
专业(技能)方向
专业(技能)方向
IT类企业:物联网工程、物联网系统设计架构、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物理网系统管理、网络应用系统管理、物联网设备技术支持、云计算。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继续学习专业举例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
物联网专业就业前景
目前,教育部审批设置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本科专业中有“物联网工程”、“传感网技术”和“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三个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专业。此三个专业从2011年才开始首次招生,目前为止还没有毕业生,所以,无法从往年的就业率来判断未来的就业情况,但可从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和人才市场的需求等方面了解该专业未来的就业形势。
作为国家倡导的新兴战略性产业,物联网备受各界重视,并成为就业前景广阔的热门领域,使得物联网成为各家高校争相申请的一个新专业,主要就业于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也可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未来的物联网技术要得到发展,需要在信息收集、改进、芯片推广、程序算法设计等方面有所突破,而做到这些的关键是如何培养人才。柏斯维也指出,从整体来看,物联网行业是非常需要人才。
对应职业(岗位)
对应职业(岗位)
其他信息:物联网工程主要学习内容有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导论、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工程电磁场、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现代通信网、传感器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无线通信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近距无线传输技术、二维条码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物联网安全技术、物联网组网技术等。
1、物联网工程专业主要需要学:离散数学、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网络、 *** 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物联网通信技术、RFID原理及应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物联网中间件设计、嵌入式系统与设计、物联网控制原理与技术等。2、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计算机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该专业要求掌握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和物联网相关的计算机、通信和传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培养能够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的专业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智慧消防系统是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GSM(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网络、传感器等现代高新技术集于一体的智能消防无线报警网络服务系统。智慧消防依赖于万物互联技术实现,不同公司技术模式不一样,中电数通的智慧消防是将消防监测设备用互联网与移动/PC屏幕联结,使险情一发生就及时告知责任人第一时间通知处理。
20世纪90年代,我国少数地区开始了最早的信息化管理。在建筑业信息化发展方面,住房城乡建设部分别于2003年、2011年、2016年发布了《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2016—2020年建筑业发展纲要》,对建筑业企业信息化、行业监管和服务信息化提出了每个阶段的建设任务。
各个地区也先后建立了工程质量监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施工图审查等与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相关的业务系统,为行业监管、决策分析、政策制定提供了一定的支撑,也一定程度推动了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的发展,但仍存在监管头绪多、数据共享程度低等问题,具体如下:
一是缺乏信息化顶层设计。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有关的信息系统均各自建设,存在系统标准不统一、业务难以协同、功能不齐全以及信息共享难度大等问题,网络安全保证技术力量欠缺。
二是有待扩大工程监管数据信息化覆盖范围。一些影响质量安全的关键性数据信息尚在采用简单的手工统计和报送方式,造成数据信息采集不科学、不准确、不及时,过程痕迹难保存、难查询,出现问题无法溯源。
三是缺乏施工现场监控手段。工程建设具有项目多、周期长、工艺复杂和责任主体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目前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手段单一,发现质量安全问题时,对于施工过程无法进行现场情景追溯和数据溯源,不能有效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和施工安全主体责任。
四是数据共享程度角度、业务监管头绪较多。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及相关的消防、设计、施工图审查、责任主体单位及人员管理的各类信息都是彼此分离、孤立的,无法连通共享,无法及时发现隐患和提前预警,给全省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带来风险。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深入开展,通过建立统一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统一行业监管标准、业务管理标准,促进各业务间的数据互联互通,规范行业管理,推进智慧监管,成为工程质量安全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
一平台总体架构
省级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采用三级监管、四级联网的建设模式,即:省、设区市、区县三级监管;省、设区市、区县和企业级(施工现场)网络互连互通,包括互连互通一张网、信息资源一个库、智慧监管一张图、保障体系一套标准及业务应用N项系统。
二互联互通“一张网”
基于互联网、政务网,打通政府部门与施工现场各方主体生产信息资源互联互通的通道,提供具备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海量数据处理和业务应用基础设施支撑,强化网络安全和运维管理措施,形成相互补充、集约完整、安全可
靠的住建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
三信息资源“一个库“智慧监管“一张网”
构建集信息资源采集、存储、管理和利用的工程质量监管核心数据库,归集包括工程信息、人员信息、企业信息、数字图纸信息、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工程安全监督信息、施工现场监控信息、消防设计审查验收信息、气象、环境监测以及基础地理信息等数据。
形成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信息资源目录。全面梳理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相关的数据资源,梳理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系统清单、数据共享责任清单、不予共享清单和公共数据开放清单,形成信息资源目录。横向上建立跨业务、跨行业协同的数据资源目录和数据更新维护机制,纵向上建立省、市、县三级协同联动的数据资源目录和数据更新维护机制。
健全数据汇交、备案和更新机制。在统一的数据体系框架下,不断完善数据汇交、备案和更新机制,形成一套动态完善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数据采集标准、对接规范和治理规则。建立数据建设、管理与应用机制,保证对各类采集数据的集成整合,从源头上保障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从汇聚途径上保障数据的时效性和全面性,全面提升数据汇聚效率和质量。
建立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核心数据库。按照“一数一源”的原则,通过报表报送、业务协同、共享交换、离线汇交、在线调用及服务接入等方式,将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各业务数据统一汇集,并随日常业务管理完成数据同步更新,形成企业、人员、工程项目、质量监督、安全监督、现场监控及预警等业务基础数据库。
智慧监管“一张图”。基于一张GIS地图,构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统一门户,实施获取各业务应用系统和相关部门的信息资源以及互联网、物联网等相关数据,建立多源数据的汇集集成与智能分析机制,形成“智慧监管”的大数据中心,为业务监测、业务预警、统计分析、考核评价、决策分析及综合业务等应用提供数据支撑,从而实现施工现场关键节点的一体化监管,构建“一张图、一本账”。
四六项基本应用
基于统一平台,构建施工图数字化联合审查管理、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程质量检测监管、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安管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考试考核、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等业务管理应用。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系统。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主线,按照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以国家、各部委和各地方与工程质量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规范以及强制性标准等为基础,应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工程监督备案及监督任务分配、监督交底、日常监督检查、整改通知、竣工验收及监督报告出具等各个环节的全面信息化,形成一个向导型、智能化的业务体系。通过移动巡检、多方信息共享提升工程质量监管效能。
工程质量检测监管系统。工程质量检测监管子系统通过与各检测机构自有的检测试验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对检测机构工程质量检测信息上传、不合格报告统计预警、报告二维码防伪、检测机构资质信息以及人员信息等管理,辅助开展检测机构日常监管、监督检查以及机构、人员的动态管理,不断规范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为,遏制虚假检测报告的产生,提升检测行业监管效率。
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子系统。基于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子系统对全省范围内取得施工许可证的建筑工程实施信息化施工安全管理,主要涵盖安全监督手续办理、安全监督检查、安全自查、危大工程管理、双控机制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安全文明工地及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创建等方面。施工安全监管部门、参建各方主体使用该系统线上 *** 作,及时、全面、准确记录和存储安全管理行为、管理结果,并运用信息结果开展各项检查工作,有效地督促施工安全监管部门、参建各方主体履职尽责、落实责任目标,提升监督水平。
安管员和特种作业人员考核管理系统。引入“互联网+”等先进理念,构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安管员和特种作业人员考核管理子系统,实现企业报名、资料审核、考务安排、在线考核、自动评分以及证书维护等全过程、智能化的管理。通过系统整合,实现省市级、企业、考点、考生多方双向数据的互联互通,简化报名手续,规范考核流程、优化考核服务,提高服务效率、节约考核资源。
施工图数字化联合审查管理系统。施工图数字化联合审查管理子系统面向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以及审图机构提供数字化图纸在线交付、在线审查、多部门联审管理、设计变更留痕、意见在线反馈及预警监控等功能,实现施工图审查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将原先的人工 *** 作全部交由计算机处理,信息查询、汇总、统计更加便捷,审查流程和意见也更加规范,为主管部门监管建筑行业中施工图审查提供了便利,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
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政务服务系统。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政务服务子系统运用“互联网+”模式,构建省、设区市、区县(城市)和建设单位四级联动的政务服务系统,实现对建设单位提交的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消防验收备案以及消防验收申请进行在线受理、审核、归档工作,进一步提升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平台应用分析
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技术和力量,构建政府主导,与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互联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充分发挥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类信息资源的支撑作用,实现对工程实体质量和市场各方主体质量行为的动态监管,对施工现场相关人员、机械设备、临时设施等安全信息以及施工扬尘进行监测和有效管控,在工程全生命周期做到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溯,推进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构筑防范建筑施工质量安全风险的重要防线。
推进工程质量安全业务监测管理。汇集全省工程质量安全信息,各级工程质量安全管理部门通过系统报送质量安全交底、监督计划、检查巡查记录、问题处理、中止施工、质量投诉、竣工验收及设备记录等数据信息,汇集参建责任主体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管理数据,为参建责任主体提供便捷的远程业务服务和数据信息查询,为其他相关系统提供数据信息支持。
推进工程质量安全业务预警管理。利用智能监控和物联网技术,在施工现场起重机械设备等技术参数达到阀值时进行预警;在施工现场扬尘数值超过阀值时进行预警。在极端天气、特殊时期、突发情况下,各级主管部门平台向相关人员推送预警提醒。
推进工程质量安全考核评价管理。各级主管部门通过平台应用本辖区省文明工地创建信息,引导企业文明施工,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应用本辖区省结构优质工程信息,引导参建主体创建结构优质工程,促进全省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应用本辖区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标准化考评信息,指导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促进过程控制、持续改进安全管理机制的形成;通过掌握质量安全机构及监督人员信息,加强质量安全监督队伍的建设,提高人员执法水平。
通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归集调取施工现场影像、图纸、质量监测、人员到岗、安全设备运行及扬尘处置等生产信息,形成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大数据库”,对施工在建项目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促进工程质量监管部门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规范参建单位各责任主体的质量安全行为,真正落实质量安全各方主体责任,全面把好事前计划关、事中过程控制关和事后整改复查关,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本文来源于住房和城乡建设信息化,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
智慧消防的用途是什么?智慧消防是对传统消防的升级,再传统的消防设施上安装传感器、探测器,是这些设施能够联网。联网之后,这些设施就能够实时的被监控,代替了人力,提高了效率。而大数据的应用,会对火灾隐患有着预警作用,可以说极大的解决了消防的问题和漏洞,297号文件明确要求各地要打造物联网智慧消防平台。
智慧消防应用在哪?
高层建筑,人口密集场所,工矿制造业等地区。通俗的来说,学校、医院、商场、小区、工厂、写字楼等等人多楼高的地方,智慧消防能够避免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