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连接树莓派的意义

远程连接树莓派的意义,第1张

远程连接树莓派有以下几个意义:
1 可以实现无需多次移动物理设备,就可以在任何位置控制树莓派。这在物理设备需要被安装在不便携带或者人未必随时在场的情况下十分有用。
2 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树莓派硬件和系统的资源和功能,以满足个人或者企业的各种需求。比如,远程连接到树莓派后可以通过树莓派来访问远程服务器上的文件,并进行编辑和 *** 作,发挥树莓派作为服务器的优势。
3 节省人员成本和时间成本。对于企业或组织,使用远程连接树莓派可以避免物理部署设备所需要的工作,减少了人员代价和时间成本。同时也显著降低了网络安全问题,数据会更加安全。
总之,通过远程连接树莓派,我们可以更方便地管理和控制树莓派。使得我们可以更加高效,安全地使用它,从而增加其所带来的价值。

主要还是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降低成本的作用,为成为物联网硬件铺路,但个人认为依然是杯水车薪。来分析一下树莓派发展所遇到的问题,自然就有答案了。
树莓派如果想要大规模商用,成为物联网设备的标准硬件,面临的最大竞争对手,应该是以ARDUINO为代表的ARM单片机开发板。尽管树莓派的关注度更高一些,但主要还是玩家效应导致的,真正落实到产品环节上,树莓派完全是被吊打的。
如果单单从实现功能的角度出发,树莓派其实是可以胜任很多工作的。但从现实角度考虑,树莓派存在的最大价值,主要还是用来培养玩家兴趣,学习Linux,以及学习一些电路常识。很多先天因素,决定了它很难成为智能设备开发的主流。唯一有实际意义的应用,是可以作为一台小型服务器。但如若只是为了当作服务器使用的话,没有理由一定要使用树莓派。
树莓派无法大量商用的主要问题有三个,官方的控制成本的一系列措施,主要是想解决第一个问题。
第一,成本问题。
咱先来算个账,一个3代+的树莓派,要200+元。如果想做成产品,搭配两个其他模块,按照一个模块100元左右的价格估算,材料成本至少也要在400元左右。再加上一些基础元器件,电源,外壳,也就上500元了。
而搭配两个模块的树莓派,可能做出什么级别的产品呢?湿度计,南瓜灯,门铃大概也就是这个级别了吧?500元材料成本,加上推广费用,运输成本,人力成本,时间成本,税务,卖到上千元,恐怕还是赔钱的。谁会花千元买个门铃?
所以如果真的要在设备上使用树莓派作为控制设备的话,有可能涉及的范围,只有军事,科研等“赔钱没关系”的行业当中。而并非一般的市场环境下。
第二,续航问题。
树莓派的耗电量,决定了它只能用于大型设备上。尽管网上很多人,用它制作出了智能浇花器,玩具无人机等小型创意产品。但有多少人仔细考虑过这些创意产品,在使用电池作为电源时,有多久的续航能力?咱来看看刚才做的那个门铃长啥样吧:
一个吊炸天的高端奢侈品门铃,售价千元,偶尔会发出嗡嗡的风扇声。打开电源按钮时,还要经过一段等待过程,等门铃开机之后才可使用。还需要拉一条专用电源线来供电,否则只能续航几个小时。
综上所述,既然只能用于大型设备,那么树莓派自身体积小的特点,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第三,与单片机相比,并无优势。
与树莓派最近似的,莫过于ARM单片机开发板了,以其中最出名的ARDUINO为例,它被视为比51系列单片机更利于新手入门的单片机开发板,它与树莓派在应用中唯一的区别,就是它是一个单片机,没有 *** 作系统,所以它无法当作电脑使用。一个ARDUINO UNO开发板大约30-80元不等(品牌差异),除了无法作为电脑使用之外,它所能实现的功能却与树莓派不相上下,开发难度也相对小一些,耗电量更是比树莓派要低的多,基本可以满足手持设备的续航需求。基于ARDUINO而开发出的民用智能设备,已经具备了一定市场,而树莓派衍生的民用智能设备,市场份额依然趋近于零。树莓派除了价格,耗电,均成倍高于ARDUINO之外,唯一可以算作优势的,就是有一个 *** 作系统而已。但如果真有需要,在ARM开发板上加装一个小型 *** 作系统,并非难事,比如ProtoThreads之类专为单片机设计的 *** 作系统,只需要烧录120行代码便可搞定。虽功能不如Raspbian,但紧凑小巧,能耗自然也要小的多,便于解决手持设备续航能力不佳的问题。Raspbian功能更全面的特点,非但无法带来更多优势,由此造成的能耗过大问题,反而成了限制其应用范围的瓶颈。

好用。市面上有很多类似于树莓派的开源板子,但是GPIO能用的没几个,若是做物联网方面的应用还是树莓派好用,因此不降价。GPIO,通用型之输入输出的简称,功能类似8051的P0—P3,其接脚可以供使用者由程控自由使用。

是微软的一个布局物联网的的 *** 作系统,是精简版的win10,剥离了界面 *** 作。支持大部分win环境的公共,可以让熟悉微软编程环境的程序可以很快的上手,目前支持的只有几款硬件,支持的外设也比较少,但个人感觉还是一个很有前景的 *** 作平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2636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8
下一篇 2023-06-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