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蛇鲨远程空射核巡航导d服役于哪些战争?

美国蛇鲨远程空射核巡航导d服役于哪些战争?,第1张

SM-62,又称“蛇鲨”,是美国诺思罗普公司早期研制的一种大型地对地洲际巡航导d,其主要作战使命是在大规模空袭中,先期摧毁敌军的以防空雷达为首的具有严重威胁效应的防空系统,确保后续轰炸机的有效渗透。蛇鲨的研制历经数十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但在d道导d研制成功后,蛇鲨即告退役,其在美国空军中服役的时间相当的短暂,很少有人知道该型导d的存在。

1955年开始,美军更换新的编号体系,XB-62也被赋予新的编号—XSM-62,诺思罗普将J71发动机换成普惠公司的J59,推出N-69D,即XSM-62A,d上装备了全天候的天文-惯性导航装置,其中惯性导航装置的信息来自天体的相对位置的测量,并且在导d的翼下加挂了两具容量为2700升的副油箱,导d不加燃油空重从C型的7537公斤增加至9366公斤,并且发射重量增加至20吨,导d内部的燃油箱装载有118吨燃油。1955年11月开始试射,在试射中发现花费巨大财力研制的天文导航系统精度十分的差,飞行3400公里误差就达到了32公里,就算改进后圆概率误差也达到了75公里,如果要求对目标有较大的杀伤效果就要求d头当量在百万吨级。

1956年,诺思罗普推出了最后一种蛇鲨即N-69E,这也是生产型蛇鲨的原型d,导d空重比D型轻了900公斤,而发射重量却增加了2000公斤,达到了空前的22吨。装备两台航空喷气-通用的固体燃料火箭助推器,助推器在燃料耗尽后就脱离d体,主发动机开始工作,导d和所有的地面设备能够用一架C-124运输机空运到作战地区。1957年开始试射,首发以失败告终。同年10月由空军的人员组成的发射小组开始试射N-69E,但空军的首次导d发射就充分体会到了蛇鲨的不可靠性,发射了7枚导d,结果只有两枚导d飞至目标区而且只有一枚成功的将d头投掷在距目标中心区65公里远的地方。1958年开始进行全射程发射试验,在实验中只有一枚导d成功的飞行了8000公里,落在离目标区10公里的地方,后期的10次发射中,制导系统只有50%的有效率,为此诺思罗普的工程师在总结后得出的结论是:该型导d只有33%的几率能发射上天,而在上天的导d中,只有10%的几率能飞行设计的距离。

虽然导d在E型后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战略空军司令部似乎失去了热情,首先,司令部官员认为蛇鲨无法在同温层飞行,飞行高度(4500米)不足,容易被敌方拦截;其次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即蛇鲨糟糕的试射纪录,1958年12月16日,战略空军总司令汤姆斯稴保尔通知空军副总参谋部长柯蒂斯稥李梅立即取消发展蛇鲨,认为该型导d对战略空军空军力量的加强几乎没什么作用。但此时空军高层已经决定装备该型导d了,因为这种超长距离的武器能够帮助美军训练导d发射人员,而且不管其可靠性多差,射程在10000公里的导d毕竟还是会有一定的威慑效应的。于是1956年12月,空军推出了一份成立蛇鲨作战单位的计划,从诺思罗普邀请了专家对导d发射所需的地点、附属装备、人员配置进行了专门的讨论,原计划采用机动性较好的野战卡车牵引蛇鲨的发射车,导d分散部署,空军考虑到经费、安全性等问题,后来还是考虑选取专门的发射基地,战略空军司令部派出了专门的队伍开始选择蛇鲨的发射基地,1957年3月,专家组提交了报告,选定缅因州的普拉斯库岛空军基地为第一个导d发射阵地。

蛇鲨正式开始装备部队,军方编号SM-62,导d出厂价4134万美元。两个月后,帕特立克空军基地被选为训练基地,并在同时成立了556战略导d中队,这支中队也是第一支装备战略地对地导d的作战中队,中队在成立后半年就发射了首枚SM-62。1959年初,战略空军司令部在普拉斯库岛空军基地成立了第702战略导d联队,原先成立的556中队归属于702联队,联队在成立后就配备了首枚刚刚出厂的生产型蛇鲨SM-62A,配备的d头为爆炸当量超过400万吨的W-39核d,556中队原计划5月进驻702联队所在地普拉斯库岛,但就在中队划归702联队后4个星期被战略空军司令部撤编,随后原计划归属于702作战中队的702导d维护中队也被取消,第702战略导d联队变成了没有下属部队的“光杆联队”。1959年后期,战略空军司令部再次激活了蛇鲨退役的报告,不过此时空军司令部却决定保留蛇鲨一段时间,直到在研制的d道导d服役。

1961年1月,SAC对外宣布702中队装备了30枚的蛇鲨开始担负起战备值班。但就在宣布蛇鲨拥有作战能力后不久,新上任的肯尼迪决定砍掉了蛇鲨,称其为“陈旧的并且是没有军事价值的”。半年后,第702联队被撤编。普拉斯库岛空军基地随后交付空军国民警卫队,随后又被改成地区机场以及工业园区。在基地内还有一个702中队的小型博物馆。大部分的蛇鲨导d则被送至戴维斯基地销毁。

蛇鲨虽然没有在冷战初期做出什么贡献,但战略空军司令部通过组建556中队和702联队取得了训练、管理战略导d部队的经验,也得到了维护保养大型洲际导d的丰富经验,这些经验对于维护后来的民兵,大力神等d道导d来说是无价的。

朝鲜会发射 我个人认为是卫星 但美日韩高调称之为导d 我觉得原因在于经济危机和日韩对朝的恩怨 首先说下经济危机:毛主席说,这里说道,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可避免地要造成生产过剩的危机和失业者的增加”。这就是酝酿着战争。 金融危机诱发战争已经不是新闻了。

希特勒之所以能够崛起,就是因为美国爆发了当时世界最大的金融危机,造成整个世界经济衰退,大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人民处于饥寒交迫中,希特勒法西斯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崛起的。

二战以后,美国为了转嫁国内矛盾,避免国内的经济危机,屡屡发动对外战争。
1950年 美 *** 纵联合国通过组成联合国军的非法决议,麦克度阿瑟任总司令;1965年 美军派18000对越南发动战争;1983年 格林纳达发生政变,25日,10艘战舰和2000海军陆战队入侵;1991年 以美国对伊拉克实施了长达38天的战略轰炸和战术空袭;1999年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向南联盟仅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倾泻了数千枚导d、两万多吨炸d;2001年美国对阿富汗实施了2个多月的持续轰炸;2003年5月2日上午9时,以美国为首的联合部队在联合国未授权的情况下侵入伊拉克,战争共持续44天。

美国之所以喜欢在世界上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就是为了转嫁国内出现的经济危机,避免美国走向衰落,就是说美国是靠战争发家的,每次战争后,都极大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增长,保持了美国霸权的势头。
不仅美国喜欢转嫁国内经济危机,一些老牌帝国主义国家都喜欢通过战争转嫁国内危机,当今世界,欧洲国家一些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自身军事势力不足,便和美国绑在一个战车上,分享美国侵略战争带来的好处,可以说世界经济危机总是伴随着战争的爆发。

战争有看得见的,有看不见的,当金融危机正在威胁到美国国家利益时,也许美国一手动用航空母舰,一手动用金融武器,将世界的财富一网打尽。
第二就是日韩对朝的恩怨 咱们都知道 韩国是从朝鲜分出去的 假如台湾从大陆分出去咱们能不恨他吗
照目前看来 美国是不会轻易找事 美国国务卿也说过 “导d”飞到美国领土才会拦截 而这三个国家中 日本已经做好重非准备拦截了 包括部署爱国者和派驱逐舰 日本的危险还是比较大的 最近几天的事了试目以待吧

反d道导d

地地导d

空射型AGM系列:“阿尔克姆”AGM-86空射巡航导d

AGM-86A是在“亚声速巡航武装诱惑d”(SCAD)基础上研制的一种空地战略巡航导d,但该d射程1500公里,无法实现从有效防空区外攻击苏联内地目标。AGM-86B“空射巡航导d”(ALCM)是波音公司为美国空军研制的第二种空地战略巡航导d。AGM-86B比AGM-86A长了2米,射程增加到2500公里,1982年开始装备美空军的B-52轰炸机,1986年结束生产,总计生产约1700枚,据报道,AGM-86B导d从1992年开始退出现役,并逐步被更先进的“先进巡航导d”(ACM)AGM-129A所取代。

神秘的隐身杀手——AGM-129巡航导d

AGM-129隐身巡航导d,d长637米,d体最大直径074米,发射质量1682千克,带一颗当量为20万吨级TNT的W80-1核d头,射程为3000千米,1991年开始装备B-52战略轰炸机,每架飞机可在翼下携带12枚导d。 与AGM-86B空射巡航导d相比,AGM-129导d的主要特点:一是采用独特的隐身气动外形设计和巧妙的结构布局,使导d具有较好的隐雷达、隐红外和隐声学的性能;二是d体和翼面均采用吸收电磁波的复合材料和吸波涂料,大幅度减小了导d对雷达电磁波的反射,不容易被敌方的雷达探测到;三是采用耗油率低的涡轮风扇发动机并用气冷式高压涡轮叶片,可提高推力、增大射程,明显降低红外信号特征;四是在惯性导航+地形匹配复合制导系统中使用激光雷达,提高了其测高仪的精度和地形分辨率,使导d在超低空以高亚音速进行地形跟踪和机动飞行,导d的命中精度约16米;五是由于采用新技术较多,生产数量较少,导d成本大幅度增加。AGM-86B采购单价为1574万美元,而AGM-129隐身巡航导d的采购单价高达6734万美元。

BGM-109 Tomahawk 战斧系列巡航导d

BGM-109A(TLAM-N)战斧对地攻击核巡航导d

战术指标

目标:无特定目标,攻击陆上和海上高价值战略目标

射程:最大2500km

巡航高度:海面或地面障碍物上762~150m

巡航速度:最大M072

命中精度:圆概率误差30m

可靠性:>80%

d长:556m(不带助推器)/617m(带助推器)

d径:527mm

翼展:265m

发射重量:1443kg

战斗部:20万吨W80-0核d头,重量1225kg

制导系统:地形匹配辅助惯性制导

动力装置:主发动机F107-WR103或FR107-WR400涡扇发动机,助推器固体火箭

BGM-109B(TASM)战斧反舰巡航导d

战术指标

目标:远距离舰只

射程:463~556km

巡航高度:海面或地面障碍物上762~150m

巡航速度:最大M08~092

d长:556m(不带助推器)/617m(带助推器)

d径:527mm

翼展:265m

发射重量:1430kg

战斗部:小斗犬B半穿甲战斗部,重量454kg

制导系统:惯性制导+主动雷达末制导

动力装置:主发动机J402-CA400涡喷发动机,助推器固体火箭

BGM-109C/D(TLAM-C/D)战斧对地攻击巡航导d

战术指标

目标:重要战术目标

射程:1112~1294km

巡航高度:海面上7~15m,地面平坦地区<60m,山区约150m

d长:556m(不带助推器)/617m(带助推器)

d径:527mm

翼展:265m

发射重量:约1500kg

战斗部:小斗犬B半穿甲战斗部,重量454kg/高爆集束d头(D型)

制导系统:惯性制导+地形匹配+数字式景象匹配区域相关器制导

动力装置:主发动机J402-CA400涡喷发动机,助推器固体火箭

BGM-109G(GLCM)战斧陆上发射巡航导d

战术指标

目标:陆上高价值战略目标

射程:最大2500km

巡航高度:地面障碍物上50~150m起伏飞行,平坦地区15~50m

巡航速度:最大M072

命中精度:圆概率误差30m

可靠性:>80%

d长:556m(不带助推器)/617m(带助推器)

d径:527mm

翼展:265m

发射重量:1450kg

战斗部:W84 1~5万吨级可变当量核d头

制导系统:地形匹配辅助惯性制导,雷达高度表测高

动力装置:主发动机F107-WR450涡扇发动机,助推器固体火箭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一系列局部战争,就信息化战争的主体阶段而言,如海湾、科索沃、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在军事上都是相当成功的,其主体阶段仅为38、78、73和42天。值得深思的是:美国在军事上成功的重要原因,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推进的军事转型,使美国极力谋求制天权,并以制天权为主导,赢得先发制人的非对称优势。

适时修正的顶层设计

美国的军事转型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而军事转型顶层设计的开篇之作可追溯至1997年。1997年12月,美国国防研究小组向国防部提交了《国防转型――21世纪国家安全》的研究报告,其核心理念是“面向未来的战略:转型”。报告以前瞻性思维,分析了2020年的世界、2020年的美国国家安全和应对2020年国家安全的挑战,提出了“能力”和“转型战略”的整体构思。该报告开了系统谋划美国军事转型的先河。

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军事转型的势头未减,“9・11”恐怖袭击事件更成为刺激美国加速军事转型的催化剂,加速军事转型因此成为美国军政的第一要务。围绕第一要务,以转型、战略、构想、条令、评估等为主题,美国军政高层出台了一系列军事转型的相关文件。
横向“转型”主线的展开示例如下:
转型目标――如国防部2003版《军事转型-战略途径》
转型指南――如国防部2003版《转型计划指南》
转型要素――如国防部2004版《国防转型要素》
转型计划――如空军2004版《转型飞行计划》
转型路线图――如空军2006版《2006~2025路线圈》
横向“战略”主线的展开示例如下:向未来的持续过程,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转型文件也不会一成不变,转型文件必然随形势的发展而适时修正。因此转型文件必须注明版本的年份,从同名而不同年份的文件版本,可以比较适时修正的背景和内涵。

理念解读

基于威慑转型为基于能力
2001版《四年国防评估报告》明确了基于能力的发展理念,2005版《美国国家国防战略》和2006版《四年国防评估报告》,进一步确认了“基于威慑转型为基于能力”的国防发展模式,倾力打造足以战胜现实和潜在的任何对手的实战能力。

例如在继续保持绝对核威慑优势的前提下,美国的AGM-86B空射核导d,从AG M-86C型起改型为适于局部战争实战需要的常规空射巡航导d。其射程从2400千米缩短为1200千米,其精确打击能力的CEP精度,随着天域C41SR军力结构和精确制导技术的不断升级,从B型的30米逐步提升至C型的10米,至D型则进一步达到5米的水平。D型/Block Ⅱ具有末段机动和对准目标呈垂直俯冲的特性,并采用先进的侵彻战斗部,从而对地下坚固目标形成更精确有效的打击。AGM-86C/D常规空射巡航导d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实际使用数量达到153枚。
基于军力转型为基于效果
基于效果的精确打击已经取代基于军力的大部队对阵,唱响了现代局部战争的主旋律,“基于军力转型为基于效果”也已经成为转型的焦点理念之一。2001及2006版《太空作战军事条令》、2002版《太空联合作战军事条令》和2004版《太空对抗作战军事条令》,都确认了基于效果的作战方式即效基作战方式,通过效基计划、效基实施和效基评估,形成空天一体和空天制胜的非对称优势。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系列局部战争的实践,充分证明了基于军力转型为基于效果的理念价值。
如左图所示,二次大战中,1000架次B-17,携带9000枚250磅炸d,以1000米的CEP精度,打击目标效果仅为1个;越南战争中,30架次F-4,携带176枚500磅炸d,以120米的CEP精度,打击目标效果也仅为1个;在沙漠风暴中,一架次F-117隐形战机,携带2枚2000磅精确制导武器,以3米的CEP精度,打击目标效果达到2个;科索沃战争中,1架次B-2隐形轰炸机,携带16枚2000磅精确制导武器,以6米的CEP精度,打击目标效果高达16个。
平台中心转型为网络中心
平台中心,即单一兵种的武器平台中心,已不适应多兵种联合作战的格局,信息化战争各作战平台之间互联、互通、互 *** 作的发展趋势,必然促使平台中心转型为网络中心。
以网络中心战示意图为例,图5中第一层面是处于军事制高点的天域C4ISR军力结构,现阶段主要包括导d预警、军事通讯、全球定位、照相侦察和气象环境等五大系列军事卫星,第二层面是以预警机等现代特种装备飞机为主的空域C4ISR军力结构,第三层面才是装备精确制导武器的作战平台。这三个层面的高技术装备,必须通过如图所示的数据链16(Link 16)、宽带信息网络技术(WIN-T)、战术目标定位网络技术(TTNT)和宽带网络波形(WNW)等,才能实现数据瞬间链接和互联、互通、互 *** 作,即通过作战信息的实时共享,实现以网络为中心的联合作战。


优势理念

适时修正至2004版《空军转型飞行计划》,美国空军从航空部队转型为航空航天部队的完整计划纲要已经形成。2005年12月7日,空军部长和参谋长联名签发了《美国空军使命宣言》,宣布“美国空军的使命,是为保卫美国及其全球利益做好一切准备,随时强势出击――在天空、太空、网空飞行和战斗”。宣言表明美国航空航天部队的作战空间,不仅从现实空间的天空扩展到太空,而且从现实空间扩展到虚拟的网络空间,即网空。而优势理念,则不仅从空中优势的制空权扩展到太空优势的制天权,并进而扩展到网空优势的制网权。2007年12月29日发布的《网空司令部白皮书》进一步强调,“没有制空权就没有现代战争的胜利;没有制空权、制天权和制网权,就没有未来战争的胜利”。

中国理念

美国国防部1997版《四年国防评估报告》只字未提“中国”,因为当时美国根本没有把中国放在眼里。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公然肆无忌惮的轰炸我驻南使馆,这不仅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也促使我们重塑经济结构和重振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发展。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壮大,美国人心目中的“中国理念”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008版《美国国家国防战略》17次提到“中国”,文件强调“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与美国具有潜在竞争的国家。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将必须防范中国成长中的军事现代化及其对国际安全战略选择的冲击。中国将继续壮大其常规军事能力……发展远程全球打击、太空战和信息战的能力。”

美国国防部一年一度提交国会的《中国军力报告》2006版、2007版和2008版,连续三年引用了2006版《四 年国防评估报告》第29页的一句话――“中国是美国最大的潜在军事对手”,这句话高度概括了今日美国军方的“中国理念”。
美国执意发表的2009版《中国军力报告》,3次提到“中国的军事转型”,4次提到“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并妄加评论称中国“正在改变区域军力平衡”。

无缝整合的体制建设

2000版《航空航天力量――保卫21世纪美国》是一份航空航天整合的白皮书,文件的卷首引用了空军瑞恩将军的一段话,“美国空军正在以一支无缝整合的航空航天部队挺进二十一世纪”。

从1982~2000年美国军方包括各军种,相继成立或调整过7次有关航天的指挥机构。2002年10月1日航天司令部与美国战略司令部合二为一。合并之后最重大的体制调整是2005年跨军种联合机能司令部JFCC体制建设,成立了太空作战-联合机能司令部(JFCC-SPACE)、集成导d防御-联合机能司令部(JFCC-IMD)、全球打击和集成-联合机能司令部(JFCC-GSI)、网络作战-联合机能司令部(JFCC-NW)和情报监视侦察-联合机能司令部(JFCC-ISR),有效整合了军事航天的指挥体系,全面提升了军事航天的强势地位。

太空三化的终极挑战

2006年8月31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的《美国国家太空政策》表明,美国拒绝就任何可能会限制其进入或使用太空的协议进行谈判,美国有权不让任何“敌视美国利益”的国家或个人进入太空。换成大白话就是“太空领域美国想怎么进就怎么进,想不让谁进就不让谁进”。难怪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国家安全决策系主任琼-约翰逊-弗里斯撰文称:“这个新政策以直言不讳甚至对抗性的语言将美国与其它航天国家的重点利益对峙……其语言……如此无所顾忌,简直更象是太空霸权主义的一揽子宣言……。”

2008年2月12日中国和俄罗斯共同向裁军谈判全体会议提交了“防止在外空放置武器、对外空物体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条约”。白宫迅速回应,称美国“反对任何阻止和限制利用太空的条约”。显然太空霸权主义已成为美国的基本国策。
“2009年1月新任总统奥巴马上任伊始,即通过白宫网站发布政策意向,希望在世界范围禁止反卫星武器以确保太空的自由,似乎美国的太空政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国的太空政策将向何处去,世界各国正拭目以待,目前判断奥巴马上台后美国太空政策的实质变化还为时过早。因为第一,奥巴马对美国现役的具有太空对抗及潜在太空对抗能力的军事资产保持沉默,对美国现行的一揽子太空武器及潜在太空武器计划讳莫如深,己所不欲,何施于人;第二,何谓太空武器难以明确界定,此意向缺乏可 *** 作性;第三,美国已经变化的只是收敛强硬姿态和修复多边外交,而不变的依然是不容撼动的太空霸主地位。”

太空军事化――既成事实

冷战时代美国与前苏联在太空领域的激烈争夺,促成了美国太空军事化的发展模式。1991年底前苏联解体,巧合的是1991年初海湾战争爆发,加上之后的三场高技术的局部战争,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2002年的阿富汗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都凸显了美国军事太空资产的用武之地。如图8所示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发现一定位-瞄准一攻击-评估”的打击链时间从100分、40分、20分缩短至10分,精确制导武器占总投d量的百分比从76%、35%、56%上升到683%,通信带宽需求比从1、2~25、7增至10。上述数据的背后凝聚了美国军事太空资产的技术优势,而反映的实质是四次局部战争太空军事化程度的跃升,充分证明太空军事化已是不争的既成事实。

太空武器化――难以逆转

2004版《太空对抗作战军事条令》明确了太空对抗作战的整体格局。太空对抗作战的基础是太空态势感知(SSA),太空态势感知是保持太空优势的首要条件和行动基础,具体项目是天基太空监视系统(SBSS)。在太空态势感知的基础上,太空对抗的两翼是防御性太空对抗(DCS)和进攻性太空对抗(OCS)。

2008年美国国防信息中心发表了两份有关太空武器的分析报告,一份题为《2009财年国防预算中太空武器的份额》,另一份题为《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的潜在太空武器计划》。2009财年美国国防预算中太空武器的份额明细,见表1。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的潜在太空武器计划明细,见表2。
从美国国防信息中心公开披露的信息可见,美国在导d防御太空计划、防御性太空对抗与进攻性太空对抗和敏捷全球打击等领域,正紧锣密鼓的发展太空武器及潜在太空武器。美国控制太空独霸太空的战略意图+分明显,即在当今和未来的战争中,确保军事制高点――制天权的非对称绝对优势。为此美国不惜大肆炒作中国的反卫星武器威胁,为发展太空武器计划的提速一再追加拨款。显然美国太空武器化的发展态势已难以逆转。
表1和表2所列计划,如作战快速响应航天、战术星、F6航天器系统和轨道快车等,本刊在2009年第一期已作精彩介绍。这里再简单介绍一下多拦截器。
美军目前使用的拦截导d,每枚d上仅携带1个能摧毁来袭d头的拦截器。为有效应对多d头的威胁和诱饵的干扰,美国导d防御局推出了多拦截器防御计划。多拦截器的主体集成了微型的推进和姿控系统,多个微型杀伤拦截单元围绕主体形成“子母式”结构。多拦截器通过d道导d防御系统和本身的探测器――探索导引头,进行目标跟踪和识别,并最终以“多对多”的策略有效摧毁多个来袭d头。多拦截器将成为美军反导能力的倍增器。
2008年12月2日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洛-马公司研制的多拦截器MKV-L全尺寸试验样机,在约7米高度跟踪目标的同时机动飞行20秒,成功完成了自由飞悬浮测试,见图9。从图9可见,多拦截器MKV-L全尺寸试验样机携带12个微型杀伤拦截单元。按计划多拦截器下一步将进行飞行试验。

在2009财年美国国防预算太空武器的份额明细表中,多拦截器的份额高达3545亿美元,可见美国军方对多拦截器的重视程度。

太空战场化――未雨绸缪

在基于能力、基于效果和网络中心等转型理念的指导下,美国军方正不遗余力的布天网、铸天剑和组天军。“布天网”的重点是导d预警、军事通讯、全球定位、照相侦察和气象环境等五大军用卫星系统,构成网络化的天域C4ISR军力结构,见图10;“铸天剑”的重点是导d攻防和天基武器系统;“组天军”的重点是无缝整合的航空航天部队。信息化战争的主战场向太空转移已是大势所趋,美国太空军事化的既成事实和太空武器化难以逆转的发展态势,布天网、铸天剑和组天军的整体部署,都在提醒我们必须防患于未然,如不有效遏制,太空迟早会成为大国角力的主战场。
2001年4月美国空军大学指挥学院的杰姆逊,以《X-37:开创控制太空的新纪元》为题,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报告以太空是否是下一个珍珠港,作为太空战场化未雨绸缪的警示,并详细探讨了X-37作为太空多功能平台的潜在军事价值。
2006年11月17日,美国空军宣布推进新的X-37B轨道试验机计划,为原X-37计划注入新的军事生命,据报道,X-37B调整后的首次轨道试验飞行将于2009年年进行。
在太空力量增强、太空支援、太空控制和太空力量运用等领域,由于太空无人机可作为太空平台,其潜在的整合能力和战略价值,使X-37B所隐含的太空战场化背景备受关注。


结语

信息化战争的主战场向太空转移已是大势所趋,太空作为军事制高点必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美国之所以认定中国是美国最大的潜在军事对手,主要是因为中国潜在的太空优势和未来的制天权挑战。对手之间自然力图知己知彼,因此唯有清醒解读美国军事航天战略转型的背景信息,我们才能在未来的风云变幻中立于不败之地。

B


试题分析:漫画中美国和苏联两国正在进行扳手腕,可见他们都想使得本国成为唯一的一个超级大国,从而称霸全球。可见美苏两国相互制衡,因此B符合题意。
点评:借助漫画考查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是思想品德试卷的一个常见出题形式,我们可以再仔细理解漫画的本意与引申意义的基础上逐一排除不正确选项。

错误。海湾战争是美军自越南战争后主导参加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在战争中,美军首次将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实战,展示了压倒性的制空、制电磁优势。通过海湾战争,美国进一步加强了与波斯湾地区国家的军事、政治合作,强化了美军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

战争特点

作战模式

海湾战争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模式,对二战以来形成的传统战争观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其最大特点为,这是一次高科技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普遍使用各种先进技术:

(1)电子战对战争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的电磁优势将成为战争中的新制高点;

(2)空中力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海湾战争开创了以空中力量为主体赢得战争的先例,在空袭中,由于大量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提高了空袭的准确性,又使平民伤亡降低到最小程度;

(3)作战空域空前扩大,战场向大纵深、高度立体化方向发展,不存在明显的前方和后方;

(4)高技术武器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使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域发展。

1、空中作战

在海湾战争中,空中作战已经作为一种独立的作战样式而出现。在历时43天的空中作战中,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出动了各种用途的飞机,分别执行空袭、侦察、电子战、护航、加油、运输、观察等任务。

对伊军的指挥中心、防空体系、重兵集团等进行了全方位、全天候的空袭,完成了战略空袭、夺取战区制空权、消弱伊军地面部队和支援地面作战等4个阶段的任务,对战争进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机动作战

在海湾战争中,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首先从地面和空中对敌实施双重包围,通过地面部队的高速推进和空中兵力投送,在敌后方形成积极活动的正面,直接攻击敌主力部队。这种以机动作战为主的战法,目标明确,行动坚决,更快地推动了战役进程的发展。

3、远程火力

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充分发挥高技术兵器远距离精确打击的性能,主要进行远距离火力战。例如,“阿帕奇”武装直升机通常都是在伊军地面防空火力有效射程之外发射反坦克导d,摧毁伊军坦克装甲车。

M1A1坦克也是在敌方火力射程之外开火,摧毁伊军坦克和阵地设施。远程火力战使技术装备优势一方能够先敌发现、先敌开火,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己方人员的伤亡。

4、电子战

预警、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是现代战争赖以进行的重要手段。在海湾战争中,电子战由于可剥夺敌军在此方面的能力,夺取战场制电磁权,而成为实施“硬杀伤”所不可缺少的一种作战方式。在战争开始前,美军即使用电子作战飞机对伊军电子设备实施强烈干扰,压制伊军的通信和预警雷达系统,保证了空袭行动的突然性。

在战争全过程中,美军又针对伊军的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实施强大的电子战,对伊军电子设备、防空雷达和通信网络等进行“软压制”。结果,使伊军指挥失灵,通信中断,空中搜索与反击能力丧失,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5、夜战

在这次战争中,美军飞机、坦克、步兵战斗车乃至单兵武器都装备有红外夜视装置、激光夜视仪和红外热成像设备等夜视夜瞄器材,这使美军的武器装备在夜间可以发挥同在白天一样的作战效能,使美军能昼夜不停地连续作战,更有效地打击伊军,更快地推进战役战斗的进程。

扩展资料

世界影响

海湾战争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终结,客观上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苏联在海湾危机和战争中的表现说明,它作为两极格局中的一极已名存实亡,昔日的超级大国只能听任事态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讲,美国在海湾战争中既是打伊拉克,也是在打苏联。

海湾战争后,苏联最终解体,为两极格局画上了句号。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大获全胜,成为冷战后仅剩的超级大国,但这并没改变世界基本力量的对比,相反,世界加速向多极化发展。

海湾战争显示出高技术武器的巨大威力,标志着高技术局部战争已经作为现代战争的基本样式登上了世界军事舞台。由于高技术武器的使用,使现代战争的作战思想、作战样式、作战方法、指挥方式、作战部队组织结构以及战争进程与结局等方面都出现了重大变化。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形成的传统战争观念产生以强烈震撼,促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研究未来新型战争的热潮,从而引发了一场以机械化战争向信息战争转变为基本特征的世界性新军事革命!

苏联炮兵主帅米·伊·涅杰林元帅。第一枚P-6型洲际d道导d在发射台上发生爆炸,夺去了炮兵主帅米·伊·涅杰林和约1 00位最高级火箭专业技术专家和军人的生命。

详情

有57名军人和17名工业界代表牺牲在P-16导d发射场,其中包括:试验委员会主席、炮兵主帅米·伊·涅杰林,试验场第二局局长、作业***、中校工舞师帕·米·格里戈里扬茨,试验场副主任、上校阿·伊·诺索夫,试验场第一局局长、中校工程师叶·伊·奥斯塔舍夫,指挥控制系统总设计师鲍·米·科诺普列夫,指挥控制系统副总设计师伊·阿·鲁巴诺夫,导d副总设计师列·阿·柏林和瓦·阿·孔采沃伊,航程发动机副总设计师格·费·菲尔索夫。
伤员名单中共49人,其中4人不治身亡,包括部长会议国防技术国家委员会副主席列·阿·格里申和战略火箭军总司令主任副官尼·米·萨洛上校。
上述数据来源于试验场参谋长格·叶·叶菲缅科少将1960年10月28日呈送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列·伊·勃列日涅夫的正式文件。这些文件直到1995年10月,亦即灾难发生35年后方得以公诸于世。1960年11—12月,另有11名烧伤和烫伤人员死在医院。如此一来,在拜科努尔大灾难中死亡的总人数就达到了92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2664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 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