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领军公司,华为在鸿蒙 *** 作系统的推广方面不遗余力。为了加快鸿蒙生态系统的建设,华为成立了鸿蒙基金,并投入了数十亿的资金用于鸿蒙生态系统的发展。鸿蒙基金已经成为了华为技术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华为鸿蒙基金的详细介绍:
1 鸿蒙基金一期
鸿蒙基金一期于2019年启动,总规模为20亿元人民币。鸿蒙基金一期旨在支持鸿蒙生态系统的发展,包括鸿蒙 *** 作系统的研发、应用开发、硬件设备制造等方面。此外,鸿蒙基金一期还重点支持智能家居、智能出行、智能医疗等领域的创新创业项目。
2 鸿蒙基金二期
鸿蒙基金二期于2020年启动,总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鸿蒙基金二期将继续支持鸿蒙生态系统的发展,包括鸿蒙 *** 作系统的研发、应用开发、硬件设备制造等方面。此外,鸿蒙基金二期还将重点支持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创业项目。
3 鸿蒙基金三期
鸿蒙基金三期于2021年启动,总规模为300亿元人民币。鸿蒙基金三期将继续支持鸿蒙生态系统的发展,包括鸿蒙 *** 作系统的研发、应用开发、硬件设备制造等方面。此外,鸿蒙基金三期还将重点支持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创新创业项目。
总之,华为鸿蒙基金是华为技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支持鸿蒙生态系统的发展和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
9月11日,华为开发者大会进行到第二天,业界对于鸿蒙OS( *** 作系统)、HMS、华为的移动生态关注度不减。
大会期间举办的松湖对话上,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表示,截至目前已经有20多个产品种类、共1200万台第三方的产品支持鸿蒙系统。“一年时间,几亿台设备应该不为过。”
去年鸿蒙OS亮相时,华为就表示,鸿蒙OS是针对物联网而研发,率先在物联网智能硬件中使用,手机是其中一个核心场景。9月10日,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宣布,明年华为手机将支持鸿蒙OS。
扩展资料:
美的集团副总裁兼CIO、IoT事业部总裁张小懿透露:
“美的集团已经组建一个鸿蒙开发团队。我们各个事业部都很积极,已经开发出了15款设备,双十一前就会推出产品,当然压力也很大,需要共同努力。”
在他看来,鸿蒙OS将为家电产品带来体验升级,其一,使用鸿蒙OS后,用手机碰一下,三秒之内就可以连接到网络,提升了用户体验。
其二是多设备融合式的互联,比如手机和空调碰一下,或点下按钮,空调运行情况就展现在手机里,相当于空调多了一个移动屏幕。其三,美的的产品开发人员多了一个很大空间的选择,可以创造新的体验功能。
参考资料来源:东方财富网-华为鸿蒙OS进展如何?1200万台第三方产品已支持 美的开发了15款鸿蒙设备
华为这次进度很快,甚至可以说太快了(我曾经预想过4月或者6月开始内测,6月或者9月开始公测)。。。这是理所当然的,华为芯片被禁止代工是去年6月份,即8个月前,理论上说,即使现在华为(含原荣耀)手机的用户基数还很大,但充其量16个月以后,按统计可能会有52%的用户换掉手上已经至少2年的华为手机。也就是说16个月后华为终端用户会失去一半,再过1年可能连3成都不会有。鸿蒙要在谷歌嘴里夺食,普及的基础是现在庞大的华为用户,但如果用户换手机了,基数就没了。所以华为必须越早普及鸿蒙越好。越早普及,越能得到反馈, 现在的安卓用户升级鸿蒙就是执行一个超大规模的公测,现在庞大的华为手机终端的基数的用户体验了鸿蒙,才能对鸿蒙有信心,同时才能促进第三方厂商使用新手机搭载鸿蒙系统 。。。。。 鸿蒙不是不可能失败,毕竟过去10年死掉的手机系统不止一个。 但有些人妄图靠舆论就想逼迫鸿蒙完蛋也太异想天开了。要知道就算是三星的TIZEN这种垃圾货,也在印度市场折腾过一段时间。
企业的竞争就是战争,所以商场如战场,所以作为战争使用舆论战也是没问题的,不管战争的哪一方。
所以无论鸿蒙是否套壳,最后还是要凭技术能力说话,无论现在如何诋毁鸿蒙,如果无法实现鸿蒙的功能,那就无法阻止用户购买鸿蒙手机;同理,如果能用安卓实现鸿蒙的功能,那也就说明鸿蒙仅此而已。就像阿里的YUNOS,就是替换了一个中间层,网友不是傻子,用户不是傻子,一个没有任何特性的真安卓套壳的yunOS无法吸引用户,用户也不需要一个山寨版的安卓,所以失败是必然。如果鸿蒙也是类似的安卓套壳,那么失败也将是必然,根本不需要网上一些人屡次的强调鸿蒙是套壳安卓;
但是4月份放出鸿蒙,华为会面临2个问题:
1、鸿蒙是否有能达到宣扬的性能和稳定性?不说能秒杀所有系统,但至少稳定性不应该比安卓差,甚至达到IOS是必须要保证的,毕竟这也是华为宣传就是这么说的;当然,大BUG也不应该有,这是硬性规定;
2、除了本身的性能外。。。鸿蒙能否拿出用户立即就能体验到的新时代的物联网系统的亮点?除了性能稳定外,鸿蒙的物联网系统特性是华为一开始宣传的,那鸿蒙到底有什么亮点是能够让用户直观了解,且不得不用到的功能?而且是只有鸿蒙能够体现出来的功能,至少安卓无论怎么改进都无法达到。
我认为这2点是鸿蒙是否被用户接受的关键要素,前者是让用户意识到“鸿蒙达到了现在的安卓IOS同一个水平”能够提升最基础的信心、后者则是让反鸿蒙派只能从歪门邪道找借口反华为(比如继续口嗨251),无法再以安卓套壳来诋毁鸿蒙。
$$$$$$$$$$$
我昨天看到中兴手机的新闻了。。。N个月没看到了。。。。然后上个月看到魅族的新闻了(虽然没涉及手机),也是N个月没看到了,好像联想也冒过一次头。。。所以, 作为已经OTHER的手机企业,中兴联想魅族如果继续玩安卓,是很难斗过OVM的 。如果不放弃手机市场,要虎口夺食OVM,用鸿蒙未尝不是一条路。。。反而是OVM本身,为难啊;
华为肯定会把过去所有的机型都适配鸿蒙,甚至包括麒麟710A的机型,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 看了回复,补充下:麒麟710A作为国产第一款中芯国际量产的14nm芯片,我认为有上鸿蒙的意义,理论上鸿蒙的基础用户越多越好 )。。。除非已经有第三方手机企业已经准备大量发售预装了鸿蒙的全新手机(除了荣耀就是上面说的OTHER),否则,没有比给老机型适配鸿蒙这样扩大用户群(去体验)更好的办法了。但无论如何,尽量地增加老华为手机用户使用鸿蒙的数量,更有利于鸿蒙的普及。毕竟现在华为的老手机升级鸿蒙就相当于给老用户免费的试玩测试。
除了上述外,个人以为鸿蒙普及的最大难点还是在于:到底鸿蒙预装的HMS手机厂商能否从中能够得利?这是我在知乎的几个关于鸿蒙的帖子上屡次提到的。。。没有哪个国内的手机企业敢说“鸿蒙是开源的,所以我用鸿蒙可以不装HMS,可以自己搞一个商店搭配鸿蒙”。。。哪个企业有这个胆子?因为国内的安卓没有GMS,所以国内的鸿蒙也可以没有HMS?
既然鸿蒙必然搭配HMS,那么利益问题就是必须面对的问题了。国内的安卓白板一个,所有手机商店的广告的收入归手机企业自己,现在用鸿蒙,这笔账怎么算?华为抽成30%,其中10%给手机终端企业?我认为这是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EPIC怎么威胁到steam的?还不是降低抽成,最后开发商和玩家还不是都真香了。
PS:加一条,鸿蒙还有个先天优势,因为 华为完全可控,鸿蒙必然搭载HMS,所以应该不会存在安卓那样因为国内没GMS,并且对商场里的APP进行规范,限制权限,所以导致APP之间必须不断唤醒等问题,也没必要搞统一推送联盟之类的了。这极大有利于鸿蒙的生态。如果再加上华为对鸿蒙的各种管控,比如限制广告的类型和区域,理论上国内安卓的各种因为缺少谷歌领导,没GMS的问题,鸿蒙都不会有(我相信用过国外原生有GMS安卓手机的都明白和国内安卓的不同),可以说仅此这一点体验能超过国内安卓是必然的 ;对华为来说,唯一的问题还是在于如何说服第三方手机企业使用鸿蒙,如何做出利益让步,否则第三方企业白嫖安卓,又没有GMS,广告收入全归自己,凭什么要用鸿蒙?希望华为有好的方案。。。反华为反鸿蒙的与其一天到晚扭到安卓套壳什么的不放,不如从这些方面入手个人感觉成功可能性还更大一点。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基于微内核的全场景 *** 作系统。它采用分布式架构,连接不同的终端和设备,运行速度更快。值得注意的是,宏盟OS系统的目标、定位和功能并不是取代Android系统,而是定位于物联网。2019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表示,鸿蒙OS系统属于物联网底层应用技术。
去年底,华为高级副总裁彭文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宏盟并不是Android的替代品,而是Android的下一代产品。彭日成还说,“只要留在我们现有的足迹中,我们肯定能生存下去,但没有一家公司只想生存下去。因此,综上所述,宏盟OS系统具有四大技术特点,即首次将分布式架构应用于终端 *** 作系统,实现了跨终端的无缝协作体验;确定了时延引擎和IPC技术,实现了系统的平稳运行;终端设备的可信安全性基于微内核架构进行重塑,采用统一的IDE支持一次性开发和多终端部署,实现跨终端生态共享。
首先,由于它还没有应用到手机上,我们不知道它的稳定性、流畅性和易 *** 作性。所以我们希望在正式发布后能给消费者带来新的体验。其次,宏盟OS终端的期望在于产品外观、产品功能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从目前发布的智能屏来看,所有这些功能都毫无例外地得到了满足。因此,我们可以对未来将携带的设备充满信心。
我们可以看到,洪蒙把希望寄托在物联网上的意图其实非常明显,那就是颠覆目前所有的制度习惯,营造新的制度生态。虽然目前能通过的终端不多,但如果能实现,也能在我们现有的生活中起到更加便利的作用。作为消费者,我们也可以从中受益。也许华为确实有这个计划,但一定不能完成。目前,华为最重要的战略是HMS。无论是安卓还是宏盟,华为的手机都需要一套服务铺垫。他们不能使用谷歌 *** 作系统。他们不认为这是外交服务。以自身的服务为保障,可以让用户体验从Android到宏盟的无缝衔接,增强体验的统一感。毕竟,这两个平台都是HMS。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