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好的第三方物联网云平台有哪些?

比较好的第三方物联网云平台有哪些?,第1张

物联网云平台扮演着“物”与IT流程和业务流程之间的中介角色,能够促使企业具备变革性的数字业务创新能力。具体来说,物联网云平台不仅仅是把物联网设备和软件紧密结合在一起,还能优化整个业务流程管理,如业务流程编排、工作流协调、数据交换等,加速解决业务中的实际问题。
为了从物联网中提炼更多的价值,企业应该尝试寻找一个大的、长期存在于市场中的物联网云平台合作伙伴。而机智云作为第三方物联网云平台代表,拥有超过10年、上万方案、千万级设备接入的物联网云平台建设经验,沉淀为工业级稳定、安全的AIoT云平台。平台采用微服务架构,在云端部署可自由组合的应用组件,实现设备接入与管理、海量设备实时数据分析,SLA高达999%,兼容主流通信协议。平台架构灵活,支持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部署,具备AI边缘计算能力,支持边云协同。平台提供横向扩展的能力,支持设备量的不断增加和设备接入后的各类应用。同时,平台遵循开放设计原则,企业可以基于API接口进行二次开发,平台OPEN API可打通企业管理系统,数据归属厂家。目前,机智云平台服务覆盖消费电子、工业智能、共享设备和智慧渔业等行业,能够根据行业属性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关于公布2019-2020年度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示范项目名单的通知
工信厅科函〔2020〕15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物联网分册(2016-2020年)》,经各地区各单位推荐、综合评审和网上公示等环节,确定2019-2020年度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示范项目名单(见附件),现予以公布。
请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及项目推荐单位结合“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布局和工作实际,在技术创新、应用落地、政府服务等方面对入选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协助做好上下游企业对接,加强实施效果跟踪,推进优秀成果推广应用,深化物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地推动产业集成创新和规模化发展。
附件:2019-2020年度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示范项目名单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2020年6月30日
附件:
2019-2020年度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示范项目公示名单
序号
申报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面向高精度传感器、边缘计算、 *** 作系统核心软件、无线通信、安全可信等关键技术项目,以及物联网标准体系、物联网检测认证等创新平台项目)
1
电气线路火灾智能预警物联感知终端及系统应用
上海枫昱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2
单芯电池监测芯片技术开发与应用
大唐恩智浦半导体有限公司
3
微机电与传感技术创新平台
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
4
IoT边缘端红外-可见光异构图像传感单元及AI处理系统
西北工业大学
5
物联网用新型高精度电学量传感器系列
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
6
钢丝绳物联检测传感器技术应用
冷丘(上海)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7
5G边缘计算网关与业务平台
浪潮软件集团有限公司
8
ALP_iCloud-IOT平台
青岛奥利普自动化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9
H3C 绿洲物联网平台边缘计算支撑系统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10
新型交通基础设施电子标识传感器与车路协同多模融合AI芯片
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1
基于物联网的机器人视觉边缘计算
华通科技有限公司
12
矿山安全监测与风险管控系统
北京北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13
支撑物联网大数据应用的GIS基础软件研发及产业化
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14
中信工业互联网平台
中信云网有限公司
15
基于物联网关键技术的智慧停车管理服务平台
厦门科拓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6
城市智慧能源管控系统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雄安新区供电公司
17
矿山智能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宁夏广天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18
基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实验室系统
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9
新疆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新疆汇通互联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
电力物联网智能化安全主动防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1
物联网安全管理系统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22
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产业应用支撑平台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23
基于芯端云协同的物联网整体安全体系研究和产业化
大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24
高安全物联网终端拟态处理器及应用示范
之江实验室
25
绿盟物联网准入网关项目
北京神州绿盟科技有限公司
26
工业物联网设备安全可信接入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广东纬德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7
基于多元网络数据的物联网安全风险监测服务平台
恒安嘉新(北京)科技股份公司
28
数字化大坝安全智能监测平台
新华水力发电有限公司
29
物联网使能平台自主研发与生态运营
天翼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30
综合管廊可视化运控平台
长沙变化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31
面向物联网区块链的设备资源虚拟化与边缘计算调度技术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32
数字视网膜开放平台及芯片验证应用
浙江智慧视频安防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33
基于可信认证的城市公共安全视频智能监控网络平台
讯之美物联网服务有限公司
34
物联网系统与安全检测评估平台
工业和信息化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软件评测中心)
35
基于物联网的衣物全生命周期智慧解决方案
青岛云裳羽衣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36
物联网近场空口检测认证服务创新平台
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有限公司
37
物联网系统抗复杂电磁环境研究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38
基于物联网电子证据链的远程检测平台及应用示范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39
车联网信息安全检测认证平台建设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40
基于5G-V2X的智能网联基础设施集成和云控平台研发
深圳市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1
基于5G技术的设备物联状态监测平台
鞍钢集团自动化有限公司
42
近零功耗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创新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43
无源物联网节点及芯片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上海坤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44
新型显示器件MURA缺陷视觉检测技术
武汉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45
面向云制造领域的物联网关键技术创新
贵州航天云网科技有限公司
46
基于“云边端”协同的低耦合、高扩展的智能感知解决方案
西安图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47
工业实时 *** 作系统NECRO
安徽国讯芯微科技有限公司
48
一铭国产 *** 作系统
一铭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49
自动驾驶 *** 作系统虚拟化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面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泛在能源物联网、智慧城市、智慧农业等领域物联网集成应用项目)
50
基于北斗的车辆运输应急安全管理云平台
山东航天九通车联网有限公司
51
基于C-V2X的车联网公交云脑平台应用示范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
52
基于新型电子电器架构的智能网联汽车平台技术开发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53
新能源汽车远程监控和电池溯源管理平台
东软集团(大连)有限公司
54
“一路”云停智慧停车管理系统
厦门路桥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55
基于辅助驾驶产品车联网生态应用
南斗六星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56
基于智能网联的移动出行平台建设项目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57
基于北斗新能源汽车绿色公务出行示范与应用
安徽中科美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58
全程供应链管理之车联网智慧运输管理系统
广州市嘉诚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59
基于车路云协同技术的“数字轨”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新奇点智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60
机器视觉检测系统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
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1
基于卫星遥感与物联网的公路建设全过程智慧管控平台研究
新疆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2
电建大型机械设备远程监控平台项目
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63
基于二维码标识的轮毂精确追溯系统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64
水电工程物联网安全监控平台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65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纸行业云运维系统
长沙长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66
工业企业能效与环保综合管理物联网平台
河北申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67
集装箱智能监测管理系统
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68
基于物联网的起重机安全与健康监控系统集成创新
江西飞达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69
基于德恩云智造新模式的工业物联网建设
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0
基于5G通信网络的工业多源异构数据管理平台
山东万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71
基于智慧工厂及数字化车间研发及应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重庆锦声科技有限公司
72
自主研发智能终端在工业互联网的创新融合应用
银川华信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73
基于AI的煤矿信息化综合监控嵌入式系统平台
精英数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4
面向汽车研发验证与产品优化的物联网集成平台构建
中汽数据(天津)有限公司
75
互联网+智能水电站监控系统
甘肃博瑞电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76
面向高端铝材精深加工的协同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及示范
辽宁忠旺集团有限公司
77
路曼远程运维服务项目
天津路曼科技有限公司
78
中服云端智能物联网平台
西安中服软件有限公司
79
光纤预制棒数字化与智能化制造技术研究
青海中利光纤技术有限公司
80
盾构远程在线监测云平台
中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81
基于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刀具专业云
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
82
安捷综合能源智慧管理集成创新融合应用
天津安捷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3
多能互补微网系统解决方案及示范工程应用项目
西电宝鸡电气有限公司
84
鞍山综合能源服务示范项目
辽宁电力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85
基于边缘智能的输变电隐患与缺陷预警泛在电力物联网应用
山东信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86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配电房解决方案研究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87
基于园区的综合能源管控物联网项目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8
基于“云-边-端”一体化的综合能源物联网服务平台
科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9
面向智慧生活的家庭、社区融合服务智能物联平台及应用示范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90
基于物联网应用的创新智慧医联综合服务云平台
北京维卓致远医疗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91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决策分析与道路指挥调度系统
成都九洲电子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92
“生态眼"—生态环境立体多源实时动态感知平台
江苏南大五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93
新一代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结构监测与安全评估系统研发及应用
武汉智慧地铁科技有限公司
94
基于物联网的机场智慧运行管理平台
飞友科技有限公司
95
“金龙湖绿网”绩效服务分析平台
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96
海绵城市智能管控分析系统及应用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97
基于物联网的北斗智慧交通监控与综合服务平台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98
智慧城市大数据服务平台
江西飞尚科技有限公司
99
基于AI+物联网融合创新智慧集成应用
福建星网物联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100
面向 AIoT 的全域交通 AI 控制系统
银江股份有限公司
101
城市轨道交通融合云平台运营及运维联合创新项目
呼和浩特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102
城市异构物联网分布式云平台研发与应用
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103
全面支持国家标准的智慧城市大数据应用平台
中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04
智慧养老全区块监管平台
上海市爱护网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105
基于中国移动OneNET的城市物联网平台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
106
基于超大监测物联网的地铁隧道全寿命诊断与预警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107
中信智慧水务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108
汇桔大脑
广州博鳌纵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109
临平老城区有机更新一期(文化艺术长廊)智慧化项目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10
基于NB-IoT物联网技术的智慧照明大数据云平台
河南继元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1
晨泰科技智慧用电安全动态监管平台
浙江晨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2
电动自行车安全管控系统
福州聪电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113
基于视频分析挖掘的智慧城市管理平台的开发与示范
天地伟业技术有限公司
114
智能化办案区管理系统
哈尔滨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嘉利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5
基于物联网的城市供水管网智慧监控与优化调度技术应用示范
河北建投水务投资有限公司
116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楼宇综合管理平台的研发及推广应用
日立楼宇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117
智慧水利云平台应用示范项目
山东力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8
生态环境泛在网络科研装备研发与应用示范研究
成都德鲁伊科技有限公司
119
农业有害生物监测及防控技术体系构建与产业化应用
广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0
蔬果数字农业示范区
上海赋民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1
基于物联网的粮食仓储管理解决方案
安徽航天信息有限公司
122
智慧孵化物联网应用推广示范
烟台大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
123
平安智慧产销溯源平台项目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124
渔联网+智慧渔业
常德启腾水产服务有限公司
125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养殖系统
南京丰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6
物联网高效节水项目
京蓝沐禾节水装备有限公司
127
以文山三七为重点的智慧农业公共服务平台
云南神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8
轻量化汽车零部件协同设计、制造物联网集成创新应用项目
浙江华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9
生产制造业 (汽车制造 )智能分析管理平台
吉林省联恒易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130
基于HTML5的Web网络单片机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海口丰润动漫单片机微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
原标题:《2019-2020年度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示范项目名单公布》

云从 科技 7月20日成功过会,在与旷世 科技 、商汤 科技 和依图 科技 "AI四小龙"的上市比拼中率先上岸,公司也因此成为科创AI第一股。2018-2020年云从 科技 累计亏损2684亿元,此次在科创板公司募集资金375亿元,科创板的上市也意味着公司可以缓解常年亏损带来的资金压力。

AI公司赚钱太难了。相关报告显示,全球近90%的AI公司处于亏损状态,10%的赚钱企业基本是技术提供商,中国AI产业链中90%以上的企业也同样处于亏损阶段。AI四小龙无一例外全部亏损,而且一个比一个能亏,比如依图 科技 2017-2020H1累计亏损7268亿元;旷世 科技 2017-2020Q3期间累计亏损1306亿元。商汤 科技 IPO不太顺利,有消息称公司将于8月份向港交所提交申请。虽然目前不清楚商汤 科技 亏损多少,但公司与云从 科技 一样,也是亏损的状态。

为什么AI公司赚钱这么难?

云从 科技 主营业务是为客户提供高效人机协同 *** 作系统和行业解决方案,前者是凭借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打造了人机协同 *** 作系统,通过对业务数据、硬件设备和软件应用的全面连接,把握人工智能生态核心入口,为客户提供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人工智能服务;后者是基于人机协同 *** 作系统,赋能智慧金融、智慧出行等应用场景,为更广泛的客户群体提供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行业解决方案:

报告期内公司向客户提供基础 *** 作系统、基于人机协同 *** 作系统的应用产品和核心组件以及技术服务,其中基础 *** 作系统是可以直接销售给客户的,一般交付给具有研发能力的企业和第三方软件厂商,由客户二次开发后投入使用。公司提供的 *** 作系统有智能云平台、视图汇聚分析平台、融智云平台和集成生物识别系统,基于不同的功能,面向物联网、政府、公安等城市治理和金融、商业等不同应用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客户前期没有购买云从 科技 *** 作系统,则公司向客户销售 *** 作系统和应用产品,保证相关应用产品有效运行。核心组件是基础 *** 作系统内可以独立交付的功能模块,通常是封装了核心AI能力的软件包,主要交付给研发实力强、对软件管控要求较高的客户,由客户集成到其自由系统中使用,基本不涉及进行定制化开发。技术服务主要是人机协同 *** 作系统在软件产品销售以外的服务,包括公有云服务、风控服务和智能化运维服务。

成立至今云从 科技 人机协同 *** 作系统及应用产品相继经历了初步推进人机协同 *** 作系统内核沉淀的V10、综合多类业务场景的基础 *** 作系统V20和升级人机协同 *** 作系统V30三个阶段,实现了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和智慧商业四个重点领域的基础 *** 作系统的整合。公司的V40版本则是升级了智慧治理领域的融智云平台和智慧金融领域的集成生物识别系统,通过AI技术优化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用户体验:

在系统层上云从 科技 开发了面向不同领域的基础 *** 作系统,通过系统和组件的方式将AI技术赋能应用场景。2014年以来旷视 科技 便开始了Brain++这一AI生产力平台的研发,覆盖从数据生成、清洗、预处理、标注和存储到算法架构设计、实验环节设计、训练环境搭建,再到训练、加速、模型评估和产生模型以及模型分发、部署应用全流程。Brain++集成了包括深度学习框架MegEngine(天元)、深度学习云计算平台MegCompute和数据管理平台MegData,将算力、算法和数据能力融为一体,作为AI基础设施,实现从算法生产到应用的全流程化和规模化供给:

旷视 科技 的Brain++平台相比云从 科技 的 *** 作系统+组件的模式,不同之处在于将算力、算法和数据进行融合,实现了AI的全流程。比如公司的Brain++商业版覆盖了数据管理、模型开发和算力调度等算法生产全流程,还可为客户提供集群搭建和部署在内的硬件交付,让客户不必为寻找AI硬件供应商和软硬件适配等问题烦恼,提升了AI的效率。Brain++平台和算法构成了旷视 科技 的核心AI能力:

业务模式上,云从 科技 的基础 *** 作系统、组件和应用产品可以单独销售,但旷视 科技 的Brain++平台是以解决方案的形式对外销售的,这构成了俩公司业务上的差异。

2018-2020年云从 科技 实现营收484亿元、807亿元和755亿元,这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为483亿元、780亿元和751亿元,2020年主营业务下降主要系疫情影响,这与其商业模式有关。报告期内公司其他业务主要为向少量客户提供外购硬件和技术开发服务,2019年其他业务收入一度达到027亿元,但占比仍较小。

主营业务中人机协同 *** 作系统营收为031亿元、183亿元和237亿元,营收占比为62%、227%、313%;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营收为452亿元、597亿元和515亿元,营收占比为936%、740%和682%:

旷视 科技 是一家聚焦物联网场景,以物联网为AI技术落地载体,通过构建完整AIoT产品体系,面向消费物联网、城市物联网、供应链物联网三大核心场景,提供经验验证的解决方案的AI公司。公司业务分为消费物联网解决方案、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和供应链物联网解决方案三大类。2017-2020Q3公司营收为304亿元、854亿元、1260亿元和716亿元,其中60%以上的营收来自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云从 科技 营收中第三方软硬件和智能AIoT设备营收占比虽然从2018年的812%下降至2020年的508%,但仍占据半壁江山。号称行业领先的AI公司,营收一半竟然来自硬件产品,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AI公司靠什么赚钱?

毛利率来看,报告期内云从 科技 主营业务毛利率虽然由215%提升至432%,但仍大幅低于依图 科技 和旷视 科技 的毛利率,依图 科技 主营业务毛利率由2017年的574%提升至2020H1的71%,是这几家公司中最高的:

细分到具体产品或服务,可以看出云从 科技 人机协同 *** 作系统的毛利率在75%以上,处于较高水平。人机协同 *** 作系统中软件授权业务的毛利率超过80%,主要是绝大部分软件授权业务涉及安装调试或定制开发,产生了相应的费用。报告期内公司技术服务毛利率由9945%下降至40%,因为金融风控业务涉及对外采购数据服务,2020年新增的数据中心智能化运维服务需要委托第三方提供服务,降低了毛利率水平。

云从 科技 营收占比最大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业务毛利率为1776%、2343%和2819%,主要是该类业务根据客户需求,需外购部分配套软硬件产品或服务,外购材料成本较高,挤压了毛利率空间。公司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毛利率相比可比企业也明显偏低,比如依图 科技 软件、软硬件组合在报告期内的毛利率分别为641%、819%、875%、868%和113%、328%、543%和696%。

云天励飞和云知声解决方案业务毛利率水平相比依图 科技 和旷视 科技 偏低,与云从 科技 相当。比如云天励飞数字城市云隐管理业务和人居生活智慧化升级业务毛利率分别由4227%、6316%下降至3823%和4443%,主要系解决方案中需要采购硬件并有一定比例的安装服务成本,尤其是硬件设备比例上升会拖累相关业务的毛利率水平:

旷视 科技 业务毛利率水平来看,消费类物联网解决方案业务毛利率超过80%,但其营收占比由2017年的459%下降至2020Q3的181%,营收占比最大的城市物联网毛利率下降至30%以下,因此拖累了公司的毛利率水平:

旷视 科技 在招股书中提到,消费物联网解决方案是公司传统核心优势业务,主要利用人脸识别技术提供云端SaaS类及移动终端类解决方案,成本以软件为主,毛利率水平最高。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业务主要为智慧城市及智慧建筑管理,这一业务随着行业经验积累、项目设计与交付能力不断提升,按理公司具有提升毛利率空间的能力。但旷视 科技 提到,因为项目成本中硬件占比提升,导致毛利率有所下降:

结合云从 科技 、云天励飞和旷视 科技 等业务模式,可以看出:如果单纯靠出货 *** 作系统等业务,公司可以保持一个很高的毛利率。未来随着业务不断成熟,成本和费用的下降,公司具有盈利的可能。但目前来看,旷视 科技 、依图 科技 等为代表的AI公司还是以解决方案业务为主,这就涉及到一些硬件的采购和安装,相应的导致毛利率的下降。

AI四小龙无一例外全部亏损,而且一个比一个能亏。云从 科技 报告期内累计亏损2684亿元,看起来不少,但在旷视 科技 和依图 科技 面前还是弱爆了。

依图 科技 2017-2020H1净利润分别亏损1166亿元、1161亿元、3642亿元和1299亿元,累计亏损7268亿元。旷世 科技 2017-2020Q3期间分别亏损775亿元、280亿元、6639亿元和2846亿元,累计亏损1306亿元。商汤 科技 IPO不太顺利,有消息称公司将于8月份向港交所提交申请。虽然目前不清楚商汤 科技 亏损多少,但公司与云从 科技 一样,也是亏损的状态。

寒武纪主营业务是AI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主营业务与云从 科技 等明显不同,但2017-2020年公司仍然累计亏损超过20亿元。2020年寒武纪亏损大幅减少,但扭亏为盈还是遥遥无期:

行业龙头亏损严重,中小AI公司同样亏的不少。比如提供数字城市运营管理和人居生活智慧化升级应用场景解决方案的云天励飞2017-2020Q3期间净利润累计亏损1607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为267亿元,报告期内营收累计仅为68亿元,赚的还没有亏的多。

为什么AI公司赚钱这么难?

先说说这些公司亏损的直接原因。

2018-2020年云从 科技 毛利从105亿元增长至328亿元,毛利率由215%提升至432%,但期间费用由338亿元飙升至1061亿元,直接造成营业利润亏损。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由129亿元增长至274亿元,销售费用率由2663%提升至3628%,这属于很高的水平了。此外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加大,由2018年的148亿元增长至578亿元,营收占比由3061%提升至7659%,已经足以让公司亏损了:

报告期内云从 科技 实施股权激励并产生了相应的费用,但这种费用短期对公司利润带来压力,假以时日影响会消除,但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的增加是持续性的,毕竟这与公司经营密切相关。比如云从 科技 销售费用中占比最大的是人员薪酬,主要是公司业务扩展,销售人员和平均薪酬增加。

人工智能仍然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企业,各家公司为了保证持续的竞争力也在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研发。目前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和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迭代速度比较快,以云为例产品迭代周期一般为2-6个月,因此人工智能行业的研发是个持续时间长且投入高的过程。比如云从 科技 2020年研发费用率超过75%,公司基于人机协同 *** 作系统在研项目有基础平台、算法工厂、AI融合数据湖、知识计算和人机自然交互等8项之多。

亏损最严重的旷视 科技 也是如此。2017-2020Q3公司期间费用由402亿元增长至1349亿元,规模上超过公司的营收,这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分别由2414%、3345%、6650%提升至416%、5756%和9223%:

另外为了提高研发人员、管理人员等积极性,或者出于营造缺钱的目的,AI公司还会实施股权激励,并为此产生巨大的股份支付费用,侵蚀了公司的盈利空间。比如2019年云从 科技 实施了股权激励,产生了1303亿元的股份支付费用;2019-2020Q3云天励飞为激励核心团队、保证团队稳定性,对核心成员实施股权激励,为此分别支付了208亿元和719亿元的股份支付费用。

目前抛开其他不谈,在研发上的投入和股权激励产生的巨大费用,凭借这两项,已经让大多数AI公司陷入亏损了。

客户变动大、客户集中度较高、单一客户依赖性较高等仍是AI公司面临的共同难题,而这一难题事关公司经营是否可持续,也是这类公司上市中的拦路虎之一。无论是注册制下的科创板、创业板还是审核制下的主板,从发审委到上市委,都盯着这一问题。

今年3月份上交所在云从 科技 第一轮问询中就要求公司就"不同类型产品前五大客户的销售内容、销售收入及变动原因,前五大客户变动较大是否符合行业惯例"等进行问询。

2018年云从 科技 第一大客户分别为北京物联新泊 科技 有限公司,营收占比为3011%;2019-2020年北京汇志凌云数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为公司第一大业务,营收占比为3049%和1098%,销售金额变动也非常大。另外江苏趋云信息 科技 有限公司和江西骏马 科技 有限公司成立不久后就成为公司前五大客户,上交所还就合理性、交易价格公允性和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或其他特殊利益安排等进行问询。

云从 科技 这种情况在其他AI公司中也存在。比如2017-2020Q3旷视 科技 前五大客户相继经历了杭州联汇 科技 有限公司、中国移动、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东华软件股份公司四家公司,销售金额也从2500多万到8500多万不等,而且多个客户经历了一轮游,在下一年度中不见踪影:

从云从 科技 的反馈来看,AI公司面临碎片化问题,不仅仅是场景的碎片化,还有订单的碎片化。以2020年度人机协同 *** 作系统客户分布情况来看,云从 科技 绝大多数客户的订单规模在100万元以下,1000万元以上的订单占比很低。应用场景上,公司产品覆盖了智慧治理、智慧金融智慧出行、智慧商业等多个领域,营收占比最大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也呈现出类似的特征:

客户集中度上,云从 科技 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从6223%下降至2792%,相反依图 科技 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从3512%提升至6202%,而旷视 科技 常年在20%-30%左右徘徊。

客户的飘忽不定说明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客户端的复用性很低,订单的碎片化说明了人工智能技术商业化水平还处于较低的水平,难以实现规模化应用。AI公司要想寻求发展就要不断开发新用户、不断延伸新的应用场景,这势必增加了公司的额外开支。前文已经提到,云从 科技 、旷视 科技 等销售费用率很高,尤其是职工薪酬占主要比例,主要是为了扩大业务区域、开拓客户而招兵买马,相应的费用不断增长。

人工智能产业链分为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三大环节,其中目前以旷视 科技 、云天励飞等为代表的企业多为技术层公司,主要通过开发相关算法赋能智慧城市、智慧金融等应用场景。目前中国的AI产业相比美国,差距在于第一是基础层实力偏弱,尤其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芯片、传感器等领域的公司太少,而且华为等部分企业因为实体清单影响,经营遭遇困难:

云从 科技 、旷视 科技 等相继布局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层,但更多的企业处于应用层,参照互联网公司,应用层的竞争会更加激烈,技术实力不佳、综合能力不足的公司会逐渐掉队。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与美国的谷歌、亚马逊和微软等类似,华为、腾讯和阿里巴巴等巨头的加入让人工智能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华为、腾讯等公司拥有打通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的能力,而且在技术、研发、客户、市场等方面拥有云从 科技 等难以撼动的优势,因此势必给这些公司带来巨大压力。

从目前产业发展现状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曲线来看,其已到了从技术转向大规模应用的关键节点,目前如何规模化落地成为行业痛点。不过对云从 科技 、旷视 科技 等这些资本一路输血充大的公司来说,现在紧迫的事情是如何通过上市在补血的同时还让曾经的投资者退出,毕竟这么多年下来它们等不及了。

万一所投公司倒闭了,一切都打水漂了。

6月11日,国内领先的宽带IOT无线传输方案提供商创通电子在上海张江举行了新品发布会。这家成立于2010年,由留美归国博士创办的高 科技 企业,已于2011年在上海张江成立分公司捷 锐通 。

新产品、新技术发布

在发布会上,创通电子产品副总裁周永贵给大家带来了新产品发布,通过与公司其他人员的配合,给大家生动演示了产品的部分功能。

01 “隐形的AI眼睛”:WIFI雷达生物探测

WIFI雷达生物探测 是目前真正意义上的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检测技术,在没有摄像头(摄像头有隐私画面被曝光的安全风险)的前提下,利用WIFI工作中的无线信号,结合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对周围环境的变化进行探测,从而识别 生物入侵、人体动作、甚至生命体征。

无线信号覆盖区域内的人员步行、肢体动作或者起身蹲下跌倒等动作都会被检测。比如在独居老人的房间,老人不慎摔倒,这个 “隐形的AI眼睛” 就会立即做出反应,同时可以很好的保护老人隐私。当室内无人或者人员没有动作的情况下系统会识别不产生任何反应,方便易用。 WIFI雷达生物探测技术和IOT方案结合,可以广泛应用于银行、医院、家居、酒店、商超、仓储等领域。

02 万物与5G互联:AI原力边算小站

随着5G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形成的聚合效应,正推动着“万物 互连 ”迈向“万物智联”,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智能网联 汽车 、智能机器人等数以万亿计的新设备将接入网络,形成海量数据,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

创通电子发布推出的 原力边算小站AForce V100 ,能够实现万物与5G的互联,同时把智能分析推向前端,更快更好地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并及时反馈。不但能有效节省海量数据所带来的高带宽需求,节省资费,同时能更快的对现场问题做及时处理,大大提高时效性。 原力边算小站可以有效的应用在5G+AIoT、户外设施检测安防、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场景。

03 实现收发同步:GPS同步小微波基站

多个应用、多点布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2771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 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