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化转型案例
◆德国汉高集团与阿里1688达成年度营销战略合作
1月26日消息,德国百年化工巨头汉高集团与阿里1688达成年度营销战略合作,成为首家与1688数字营销平台达成年度战略合作的化工企业。1688数字营销将基于线上线下全域营销产品矩阵,依靠生态化服务体系,为汉高提供行业化个性化的全年营销解决方案,通过增值服务权益、特色营销场景、服务培训支持、产品数据优势、1&N品牌及经销商联合营销工具等结合全方位赋能,助力汉高更好应对客户日益增长的数字化需求,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
◆联合利华与京东超市达成战略合作
日前,联合利华与京东超市达成战略合作,将在品类建设、营销共创、 科技 驱动、无界零售等方面开展合作。根据协议,2019年联合利华将在京东超市推出多个新品,打造京东专属产品线,京东超市将加速向联合利华开放“用户运营中心”工具使用,帮助双方加速精准营销。此外,联合利华将在2019年上半年落地协同仓等战略合作项目,加速双方全面协同项目落地。
◆房企碧桂园要转型高 科技 企业
1月21日碧桂园集团2019年度会议上,碧桂园董事会主席杨国强表示,我们现在要朝着一个高 科技 企业去做,这是我们未来强大竞争力的源泉,未来我们的三个重点是:地产、农业、机器人。2018年以来,碧桂园不惜重金发力进军机器人、现代农业和新零售等风口领域,从建筑机器人到现代农业,碧桂园的新布局无不是围绕“房”和“地”进行。
◆海尔携手科思创共建数字化联合实验室
近日,全球大型家电品牌海尔与德国材料生产商科思创在青岛正式签订合作协议,依托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共建“海尔-科思创数字化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将致力于研发家电生产过程中与聚氨酯工艺相关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旨在为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树立新标杆。通过“海尔-科思创数字化联合实验室”,双方将在生产线数据获取、在线质量监测、数据分析和挖掘以及工艺流程优化等多个领域联合研发解决方案。
◆百丽国际去中心化推动数字化转型
近日,百丽国际执行董事李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百丽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思路是去中心化,将数字化工具的运用推到前端去。在李良看来,传统鞋业零售存在“数据割裂”的三大痛点:第一,底层数据是割裂的,商场数据无法及时反馈品牌和商家;第二,不同区域、不同渠道、不同门店的数据是割裂的,无法形成有效的“数据对齐”;第三,反应机制是割裂的,宏观数据和微观决策之间是割裂的,数据无法快速帮助一线销售人员回答问题,无法指导供应链及时调整。
◆中海油试水数字化转型
1月23日,中海油公布新一年的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2019年,中海油计划增加资本开支,而油气增储上产、数字化转型以及 探索 海上风电将是工作要点。中海油管理层表示,关于数字化以及智能化,基于此前积累的带昂勘探开发的资料完善数据库,对未来勘探研究、开发策略形成指导,同时也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海上作业提供远程支持,通过智能油田以及云平台的建设, 探索 业务数字化创新。
▌人工智能
◆华中 科技 大学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
1月26日,华中 科技 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正式成立,副省长陈安丽和华中 科技 大学党委书记邵新宇、校长李元元共同揭牌。目前,华中 科技 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学术产量居国内第八位,成果质量居国内第六位。对标国家战略,服务湖北发展,华中 科技 大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原自动化学院为主体,健全机构,创新体制,成立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海龙大厦完成电子卖场转型升级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海龙电子城也加快“改造升级”,开启转型之路。海龙大厦由以前的电子卖场转型升级为全国首家智能硬件创新中心,期间经历了疏解电子产品销售商户、回租回购小业主产权、加强产业升级调整,引入了地平线、旷视 科技 、硬蛋 科技 等在人工智能产业的领军企业,人工智能、孵化器等 科技 创新企业达到了90%以上,转型效果明显。
◆西安交大成立人工智能学院
1月21日,西安交通大学举行“人工智能学院”揭牌仪式。全球人工智能领域顶尖青年学者,北京旷视 科技 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研究院院长孙剑被授予西安交大人工智能学院院长职务。学院将充分发挥西安交大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优势,形成高端人才积聚效应, 探索 智能产业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
▌物联网
◆康佳携手阿里在物联网时代突围
近日,由康佳互联网事业部主办的“易的N次方”2019康佳互联网战略发布会暨年度营销盛典上,阿里巴巴和康佳集团宣布双方达成战略合作,阿里入股康佳集团旗下易平方和开开视界。2019年,康佳的互联网战略是发力“五大场景”,即在家庭场景、商旅场景、社区场景、景区场景和办公场景全面构建人与屏之间的“情景交融”。
◆华为5G重磅发布
1月24日,华为在北京举办5G发布会暨2019世界移动大会预沟通会,发布了全球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华为天罡,致力打造极简5G,助推全球5G大规模快速部署。目前,华为已经获得30个5G商用合同,25,000多个5G基站已发往世界各地。同时,华为正式面向全球发布了5G多模终端芯片和基于该芯片的首款5G商用终端,带来首屈一指的高速连接体验,让万物互联的智慧世界与人们的生活更近了一步。
◆博世与雅观 科技 达成物联网战略合作协议
1月22日,博世安防通讯系统携手国内AIoT全屋智能前沿企业——杭州雅观 科技 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IoT物联网及相关领域结成长期、全面的战略伙伴合作关系,共同打造全屋智能体验,推动全屋智能行业发展。根据协议,双方将就博世ZigBee智能无线红外人体移动传感器以及博世ZigBee智能无线多功能传感器,接入雅观 科技 全屋智能解决方案进行合作。
◆菜鸟网络启用首个物联网机器人分拨中心
1月22日,菜鸟网络宣布,全国首个物联网机器人分拨中心在南京启用。机器人通过在分拨中心内移动,去往南京60多个配送网点的包裹按序分类,方便快递员配送。菜鸟柔性自动化工程师钟翔介绍,这一系统以 IoT 技术为核心,应用计算机视觉、多智能体机器人调度技术,实现了大件包裹在整个分拨中心内的全程可控、智能识别以及快速分拨。
▌区块链
◆腾讯与贵阳将在云计算、AI 和区块链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
1月26日,腾讯与贵阳市人民政府今天签署了深化合作协议,两方将发展数字经济,打造“数智贵阳”。腾讯将提供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和经验。腾讯云还同步为“数智贵阳”提供底层区块链技术,打造贵阳“网络身份链凭证中心”,建成后将实现一经上链,在个人、企业授权的情况下处处使用,快速验证。
◆中信银行落地山东首笔区块链国内信用证福费廷业务
近日,中信银行济南分行成功为客户办理了辖内首笔区块链国内信用证福费廷业务,成为省内首家开展区块链福费廷业务的银行。2018年9月,中信银行与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合力开发了区块链福费廷交易平台。该平台通过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能有效解决了传统银行间资产交易存在的诸多弊端,可极大地提高交易效率,提升银行间资产交易的安全性,有效降低交易成本。
◆日本每日新闻社成立区块链实验室
1月22日,区块链风投公司Gaudiy与日本每日新闻社开始共同研究区块链技术及其开发。每日新闻社推出“每日新闻 Blockchain Lab”(简称MBL),以研究和开发区块链在服务及新闻业的应用。MBL的目标是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信息的信任基础,为新闻的健全发展和公正做贡献。
▌大数据
◆山东省文化和 旅游 大数据研究中心成立
近日,山东省文化和 旅游 厅与济南大学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济南大学举行,“山东省文化和 旅游 大数据研究中心”揭牌。双方在协议中约定,将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务实重效、共同发展的原则,就建设山东省文化和 旅游 大数据研究中心和山东文化 旅游 研究等事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山东文旅融合大发展。
◆河南启动首个大数据信用融资服务平台
1月22日消息,在日前举办的河南省2019年重大项目银企对接会上,河南启动全省首个大数据信用融资服务平台——“信豫融”。该平台通过与工商、税务、不动产登记、海关、司法、环保、医保、社保等涉企经营和监管的信用信息实现实时共享,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金融机构、企业提供一站式信用大数据服务。
◆首个融媒体与大数据研究中心落户中国人民大学
1月22日,首个融媒体与大数据研究中心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挂牌仪式,成为国内首个以打造产学研相结合为特色的融媒体与大数据合作交流平台。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曾繁文表示,该研究中心首先要下大力气做好智库建设,成为融媒体发展和舆情大数据建设的核心智库。其次,整合资源做融媒体建设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同时,强化研究中心的辐射引领作用,为更多的地方政府和县域融媒体发展服务。
▌云计算
◆IDC公布中国云计算厂商份额数据
1月21日消息,市场研究机构IDC公布了2018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厂商市场份额数据。数据显示,阿里云、腾讯云和中国电信分列前三,分别是43%、112%和74%。阿里云的市场份额达到了第二名到第九名市场份额的总和,占据了中国云计算市场的半壁江山,这也是阿里云连续三年位居中国市场第一年。
◆启明星辰增资易捷思达,布局云计算
近日,启明星辰发布公告,为加强在信息安全方向布局的发展战略,决定由全资子公司向易捷思达增资5000万元。易捷思达成立于2014 年2月,由IBM中国研发中心OpenStack 核心研发团队创建,为企业级客户提供云计算产品与服务。启明星辰增资易捷思达,一方面,将利用易捷思达在云方面的积累,结合公司自身安全的能力,大力实践云安全;另一方面,公司提出的安全独立运营、安全技术的互联网+、人工智能化战略与云计算密不可分。
▌网络安全
◆爱尔兰调查Twitter数据泄露事件
1月26日消息,爱尔兰正在对Twitter的数据泄露事件发起调查。此前该机构收到Twitter的通知,称这家社交媒体网络发生了数据泄露事件。欧洲《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第33条规定,如果发生个人数据泄露事件,相关公司必须在了解情况后的72小时内上报监管方,并明确规定了要提交的资料数据和类型。违反隐私法可能会被处以最高达全球营收4%或2000万欧元的处罚,具体以数额更高者为准,而此前的罚款仅有数十万欧元。
◆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正式揭牌
1月21日,网络安全产业园入园企业座谈会在京举行, 在座谈会上,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正式揭牌,包括360企业安全集团在内的10家网络安全企业签约入驻。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的目标是将北京市建设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网络安全产业集聚中心。预计,到2020年,产业园区内企业收入规模达到1000亿元;到2025年,将依托产业园区建成我国网络安全产业“五个基地”。
认知无线网络的频谱感知技术
认知无线电/认知无线网络起源于Joseph Mitola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工作,在其博士论文中,Mitola将认知无线电定义为“the integration of model-based reasoning with software radio technologies”,认为认知无线电是智能计算和无线通信这两个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1] 。随后,美国的FCC和DARPA分别启动了多项计划,对认知无线电和动态频谱接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欧盟的端到端重配置计划(E2R: End to End Reconfigurability Project)也启动了对认知概念在技术和经济领域等各方面问题的研究。Simon Hakin在2005年发表了关于认知无线电的著名文章“Cognitive radio: brain-empower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2] ,主要从信号处理和自适应过程的角度对认知无线电技术的框架结构进行了较为完善的分析。此后,许多有名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也展开了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实验平台的开发,认知无线电的概念也被扩展为认知无线网络,指利用认知原理来提高各种资源(频谱、功率等)使用效率的无线网络[3] 。在频谱管理部门的带动下,一些标准化组织也先后开展了一系列标准制定工作以推动该技术的发展。目前涉及认知无线电/认知无线网络标准制订的组织和行业联盟主要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国际电信联盟(ITU)和软件无线电论坛(SDR Forum)等。
认知无线网络中,主(授权)用户指那些对某段频谱的使用具有高优先级或合法授权的用户,次级用户是指那些低优先级的用户。次级用户对频谱的使用不得对主用户造成干扰,因此要求其能快速、可靠地感知主用户使用授权频谱的情况。次级用户必须具备认知能力,因而称其为认知用户,在网络结构中则表示为认知节点。认知用户的频谱感知主要包括在某个频段上检测主用户存在与否(主用户信号检测)和估计认知用户对主用户接收机可能造成的附加干扰(干扰温度估计)两个任务[4] 。更进一步的可能要求是频谱感知还应区分主用户信号的种类(空中接口分类)[5] 。目前大部分频谱感知的研究都集中在最重要的主用户信号检测上。
1 频谱感知的基本方法
主用户信号检测的单节点频谱感知基本方法通常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相干检测。如果知道主用户信号的结构特征(如导频、前导或同步消息等),匹配滤波器加门限检测的方法是最优的主用户信号检测方法。相干检测可获得精确的频谱感知结果,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必须知道主用户信号的先验知识,而且当认知无线网络运行在很宽的频段上时,实现许多类型的授权信号的相干检测成本太高,几乎不可实现。
第二类为能量检测。在感兴趣频段上测量某段观测时间内接收信号的总能量,如果能量低于某个设定门限则声明该频段为白空间。与相干检测相比,能量检测需要更长的感知时间以达到同样的感知效果,但低成本、易实现的特性使其受到认知无线网络中频谱感知技术的青睐。
以上基于信号检测技术的两种频谱感知方法,有很好的理论基础[6] ,性能分析已比较完善。
第三类为特征检测[7] 。能量检测的最大缺点是它不能区分接收到的能量是来自主用户信号还是噪声,在低信噪比环境中的频谱感知结果尤其不可靠。在主用户信号的载波频率、调制类型或循环前缀等某些特征已知时,利用信号的期望和自相关函数呈现出来的周期性(循环平稳谱相关特性),可将信号能量与噪声能量区分开来,突破能量检测的瓶颈。文献[8] 还分析实际情况下有限的数据长度对循环谱特征检测的影响。实现复杂度远高于能量检测是制约特征检测在频谱感知中应用的最主要缺点。
此外,2003年底FCC频谱政策工作组提出了干扰温度模型[9] ,意在对无线环境中的干扰源进行量化和管理。干扰温度限提供了特定地理位置在某一感兴趣频段上接收机能够顺利工作的最差环境的特征描述。根据干扰温度模型,认知用户若能确定其对主用户接收机造成的附加干扰量并加以限制,使主用户接收机所受的总干扰(含噪声)不超过干扰温度限,则认知用户可与主用户运行在同一频段上。可以看出,基于主用户信号检测的频谱感知意在避开主用户,而基于干扰温度模型的频谱感知则试图与主用户同时并存于同一个频段,这是两者最大的区别。文献[10] 定义了已知和未知主用户信号参数时干扰温度的理想模型和一般模型,并从通信容量的角度分析了如何来最优地选择认知系统的工作带宽和发送功率。但干扰温度模型存在两个需要解决的难题:其一为在主用户发送信号存在的情况下如何测定其接收机的噪声水平,其二为在主用户接收机位置未知的情况下如何估计认知用户对它可能产生的干扰。降低问题难度的一种可能办法是让主用户系统来辅助认知系统的频谱感知,如文献[11] 中要求主用户接收机在工作过程中持续发送指示信号。另一个需要考虑到的是,认知用户和主用户共存于同一个频段时,认知系统的通信过程中也会受到授权系统的干扰,所以认知系统能获得的通信容量可能非常有限[10] 。
2 协同频谱感知
认知无线网络可通过对多节点感知信息的协同处理来提高频谱感知的效果,这被称为协同(协作、合作)频谱感知。频谱感知性能主要由感知范围、检测时间、检测概率、虚警概率等几个相互关联的指标来衡量,协同频谱感知可利用空间分集增益改善上述指标,解决单节点感知中难以克服的多径深衰落、阴影衰落和隐终端等难题[4] ,同时也可减轻对单个节点感知灵敏度的要求,降低实现成本[12] 。
实现协同频谱感知的方式有两种,即中心式和分布式。
中心式感知:中心单元收集各认知节点的感知信息,负责识别可用频谱,并将频谱可用信息广播给各认知节点或直接控制认知节点的通信参数。文献[13] 中以AP为中心收集、处理各感知节点的硬判决(二进制)结果,通过克服信道衰落效应来提高感知性能,其检测概率和虚警概率的计算在文献[14] 中给出。文献[15] 以主节点(master node)为中心节点合并各感知结果来检测TV信道。文献[16] 则由融合中心(fusion center)根据各认知节点能量检测的结果最终判断主用户在某个频段上的存在与否。
分布式感知:认知节点彼此之间共享感知信息,但独立判断各自的可用频谱。与中心式感知相比,分布式感知的优点是不需要基础结构网络,部署更灵活些。文献[17] 显示一个用户作为另一个用户中继的两用户协同频谱感知可带来35%的捷变增益(所需感知时间减少35%)。文献[18] 进一步将这种分布式感知协议推广到多用户环境中。
无论中心式还是分布式感知,就协同频谱感知的研究内容而言,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1)认知节点感知信息的合并处理,即考虑信息融合(fusion)问题。
2)感知信息传递过程的合作,即考虑中继传输问题。这个问题表示指纹识别设备的驱动程序或配置文件出现了问题,导致无法正常启动。根据联系官网查询,以下是一些解决方案:
1、检查驱动程序-在设备管理器中查找指纹识别设备,如果设备上有感叹号,说明驱动程序存在问题。右键点击设备并选择“更新驱动程序”来尝试安装最新的驱动程序。
2、禁用并重新启用设备-在设备管理器中找到指纹识别设备,右键点击并选择“禁用设备”,然后再次右键点击并选择“启用设备”。
3、重新安装设备驱动程序-卸载指纹识别设备的驱动程序,然后重新安装最新的驱动程序。
4、检查系统更新-确保你的电脑已经安装了最新的Windows更新。
1、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
2、物联网的组成:
物联网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面,即: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以及应用层。具体如下:
(1)、感知识别层。
感知层是物联网整体架构的基础,是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融合的重要一环。在感知层,我们可以通过传感器感知物体本身以及周围的信息,让物体也具备了“开口说话,发布信息”的能力,比如声音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强传感器等。感知层负责为物联网采集和获取信息。
(2)、网络构建层。
网络层在整个物联网架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负责向上层传输感知信息和向下层传输命令。网络层把感知层采集而来的信息传输给物联云平台,也负责把物联云平台下达的指令传输给应用层,具有纽带作用。网络层主要是通过物联网、互联网以及移动通信网络等传输海量信息。
(3)、平台管理层。
平台层是物联网整体架构的核心,它主要解决数据如何存储、如何检索、如何使用以及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问题。平台管理层负责把感知层收集到的信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进行有效地整合和利用,为人们应用到具体领域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4)、综合应用层。
物联网最终是要应用到各个行业中去,物体传输的信息在物联云平台处理后,挖掘出来的有价值的信息会被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比如智慧物流、智慧医疗、食品安全、智慧园区等。
扩展资料:
物联网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1、获取信息的功能。
信息的感知、识别,信息的感知是指对事物属性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知觉和敏感;信息的识别指能把所感受到的事物状态用一定方式表示出来。
2、传送信息的功能。
传送信息指的是信息发送、传输、接收等环节,最后把获取的事物状态信息及其变化的方式从时间(或空间)上的一点传送到另一点的任务,这就是常说的通信过程。
3、处理信息的功能。
处理信息指的是信息的加工过程,利用已有的信息或感知的信息产生新的信息,实际是制定决策的过程。
4、施效信息的功能。
施效信息指的是信息最终发挥效用的过程,有很多的表现形式,比较重要的是通过调节对象事物的状态及其变换方式,始终使对象处于预先设计的状态。
-物联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