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 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 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 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扩展资料:
物联网的作用:
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将物联网定义为当下几乎所有技术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实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环境以及状态信息实时的共享以及智能化的收集、传递、处理、执行。
广义上说,当下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应用,都可以纳入物联网的范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联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联网工程
WiFi模块属于物联网传输层,功能是将串口或TTL电平转为符合WiFi无线网络通信标准的嵌入式模块,内置无线网络协议IEEE80211bgnac协议栈以及TCP/IP协议栈。无线网络协议IEEE80211bgnac协议栈以及TCP/IP协议栈是全球通用的,没有地域限制的呢,像SKYLAB的WiFi模块在美国、波兰华沙、新加坡、印度孟买、越南、埃及等地均有销售点,全方位为客户提供有力的支持。
传统的硬件设备嵌入WiFi模块可以直接利用WiFi联入互联网,是实现无线智能家居、M2M等物联网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美国199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自动识别中心(Auto-ID)”,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与人的连接正向人与物以及物与物的连接迈进,万物互联背景下的连接需求空前。与此同时,2G/3G减频退网,为NB-IoT做了巨大的市场“让步”,NB-IoT作为具有低功耗、低成本、高集成度等优势的窄带物联网技术,又能够以更低成本带来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因此,潜在巨大的市场增量空间。
█ NB-IoT模组之基——功耗与稳定
超低功耗模组是电池供电的物联网终端能长时间工作的关键。当前,水电表、燃气表等表计采用的都是电池供电的方式,表计行业对于生产的水电表寿命要求通常为6-8年甚至更长,而NB-IoT模组作为表计内部最大的耗电源,其功耗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表计的使用时长。随着NB-IoT终端运行时间的加长,对异常处理、环境适应、系统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模组的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因此,NB-IoT模组的可靠性是物联网设备终端的核心要求。
█ 千锤百炼,造就超高可靠性
作为NB-IoT的推进者之一,美格智能一直专注于NB-IoT模组的SoC定制,始终坚持双平台“两条腿走路”的战略规划。针对于以上问题,美格智能直面行业合作伙伴需求与挑战,就多款NB-IoT模组在严苛的温湿度环境下进行了可靠性测试,以有效破解广大NB-IoT合作伙伴对产品维稳性的疑虑。
“数据是产品性能的主要支撑力”。本次测试美格智能主要针对于公司现有的SLM130、SLM160、SLM130X三款NB-IoT模组进行,最终通过了三个“1000小时”的苛刻量产常规测试。
1000小时常温常湿正常运维:首先,美格智能对三款(SLM130、SLM160、SLM130X)NB-IoT模组产品分别进行了常温常湿环境下的工作运行测试,测试样品联网上电开机1000小时,仍然保持着持续正常的工作运维。
1000小时高温高湿不断网:在高温测试环节,美格智能将NB-IoT模组样品装上eSIM卡和天线并置入环境试验箱,在移动网络覆盖稳定情况下以串口连接方式将模组接入电脑,以1℃/min的速率提升试验箱温度至85℃,并上电开机,通过电脑串口AT命令工具,间隔1分钟循环发生AT命令“AT+ECPING=>不冲突哦
无线模块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展,也逐渐的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去,工作的环境也是各不一样,尤其在工业领域中,环境是更为恶劣。但是,大家知道吗温度对无线模块的工作有着绝对的影响。
首先,我们都知道人类在极低或者极高温度下都会无法正常进行工作,甚至会死亡,其实无线模块也是我们人类一样的,也有一定的温度承受范围。
如果是在极高温度的工作环境,在加上无线模块工作本身会产生一定热量的情况,模块上的一些电子元器件可能会被烧坏,导致无线模块损坏,无法正常进行工作。
如果是在极低的温度下,可能会导致无线模块直接死机,无法使用,就如同手机在室外零下摄氏度,会造成关机的现象一样。
还有一种情况,假设无线模块在常温下传输的距离为1000米,但是工作环境是在低温或者高温的情况下,会出现传输距离未能达到正常的传输距离,这也是温度对无线模块影响之一。
还有在低温,高温情况下,可能会造成无线模块工作频率会出现误差,速率降低等问题。所以我们选择无线模块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环境来挑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