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车联网行业主要上市企业:四维图新(002405)、东软集团(600718)、启明信息(002232)、高鸿股份(000851)、易华录(300212)、银江股份(300020)、千方科技(002373)
定义
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云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X(X:车、路、行人及云平台等)之间,进行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的大系统网络,是能够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网络,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系统领域的典型应用。
从结构层次来看,车联网系统是一个“端管云”三层结构体系:第一层是端系统,第二层是管系统,第三层是云系统。
从应用分类来看,车联网可以从联网技术、应用对象和需求对象等角度来划分,无论哪种分类方式都基本涉及到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信息服务类应用、以车辆驾驶为核心的汽车智能化应用和以协同为核心的智慧交通类应用。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中国车联网行业发展三大趋势
目前汽车产业已形成共识,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生产方式向互联协作的智能制造体系演进,服务模式呈现信息化、共享化的趋势,带有鲜明跨界融合特征的智能网联汽车正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最重要的创新载体。
2、渗透率:进入加速增长阶段,用户规模进一步成长
未来几年我国仍然是全球汽车消费大国,随着智能交通的发展,我国车联网用户的规模也将逐年提升,行业渗透率将进入进入加速增长阶段。根据亿欧智库对于中国车联网行业渗透率的预测,前瞻测算,2026年我国车联网用户规模将超过46亿辆。
3、市场规模:2026年车联网市场规模有望超过8千亿元
我国车联网行业不断壮大的优势在于汽车市场规模大,互联网技术升级速度快,以及通信产业发达。这为行业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需求、技术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因此,在发展优势的作用下,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将继续迅猛增长。
未来几年我国仍然是全球汽车消费大国,随着智能交通的发展,我国车联网用户的规模也将逐年提升,行业渗透率将进入进入加速增长阶段。经过初步估算,车联网市场规模有望在2026年达到8千亿元,2021-2026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036%。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第1章:车联网产业综述及数据来源说明
11 车联网的界定
12 车联网相关概念辨析(车联网、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
13 车联网专业术语说明
14 本报告研究范围界定说明
15 本报告数据来源及统计标准说明
151 本报告权威数据来源
152 本报告研究方法及统计标准说明
第2章:中国车联网产业宏观环境分析(PEST)
21 中国车联网产业政策(Policy)环境分析
211 中国车联网产业监管体系及机构介绍
(1)中国车联网产业主管部门
(2)中国车联网产业自律组织
212 中国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现状(国家/地方/行业/团体/企业标准)
(1)中国车联网标准体系建设
(2)中国车联网现行标准汇总
(3)中国车联网即将实施标准
(4)中国车联网重点标准解读
213 国家层面车联网产业政策规划汇总及解读(指导类/支持类/限制类)
(1)国家层面车联网产业政策汇总及解读
(2)国家层面车联网产业规划汇总及解读
214 31省市车联网产业政策规划汇总及解读(指导类/支持类/限制类)
(1)31省市车联网产业政策规划汇总
(2)31省市车联网产业发展目标解读
215 国家重点规划/政策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
(1)国家“十四五”规划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
(2)“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
216 政策环境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总结
22 中国车联网产业经济(Economy)环境分析
221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现状
222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展望
223 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与宏观经济相关性分析
23 中国车联网产业社会(Society)环境分析
231 中国车联网产业社会环境分析
232 社会环境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总结
24 中国车联网产业技术(Technology)环境分析
241 车联网关键技术分析
(1)数据采集技术
(2)定位技术
(3)通讯技术
(4)地图技术
242 中国车联网产业科研投入状况(研发力度及强度)
243 中国车联网产业科研创新成果(专利、科研成果转化等)
(1)中国车联网产业专利申请
(2)中国车联网产业专利公开
(3)中国车联网产业热门申请人
(4)中国车联网产业热门技术
244 技术环境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总结
第3章: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现状调研及市场趋势洞察
31 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历程介绍
32 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33 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4 全球车联网产业市场规模体量及趋势前景预判
341 全球车联网产业市场规模体量
342 全球车联网产业市场前景预测(未来5年数据预测)
343 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趋势预判(疫情影响等)
35 全球车联网产业区域发展格局及重点区域市场研究
351 全球车联网产业区域发展格局
352 美国车联网产业发展分析
353 日本车联网产业发展分析
354 韩国车联网产业发展分析
355 欧盟车联网产业发展分析
36 全球车联网产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361 全球车联网企业兼并重组状况
362 全球车联网产业市场竞争格局
37 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第4章: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痛点分析
41 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历程
42 中国车联网产业商业模式分析
43 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主体类型及入场方式
431 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主体类型
432 中国车联网产业企业入场方式(自建/并购/战略合作等)
44 中国智能网联(车联网)示范区建设现状
45 中国车联网市场渗透率
46 中国车联网用户规模体量
47 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规模体量测算
48 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发展痛点分析
第5章: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竞争状况及融资并购分析
51 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竞争布局状况
511 中国车联网产业竞争者入场进程
512 中国车联网产业竞争者省市分布热力图
513 中国车联网产业竞争者战略布局状况
52 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521 中国车联网产业企业竞争集群分布
522 中国车联网产业企业竞争格局分析
53 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54 中国车联网产业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541 中国车联网产业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542 中国车联网产业消费者的议价能力
543 中国车联网产业新进入者威胁
544 中国车联网产业替代品威胁
545 中国车联网产业现有企业竞争
546 中国车联网产业竞争状态总结
55 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兼并与重组状况
551 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发展状况
(1)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概述
1)车联网产业资金来源
2)车联网产业投融资主体构成
(2)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事件汇总
(3)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规模
(4)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解析(热门领域/融资轮次/对外投资等)
(5)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趋势预测
552 中国车联网产业兼并与重组状况
(1)中国车联网产业兼并与重组事件汇总
(2)中国车联网产业兼并与重组类型及动因
(3)中国车联网产业兼并与重组案例分析
(4)中国车联网产业兼并与重组趋势预判
第6章:中国车联网产业链全景梳理及配套产业发展分析
61 中国车联网产业结构属性(产业链)分析
611 中国车联网产业链结构梳理
612 中国车联网产业链生态图谱
613 中国车联网产业链区域热力图
62 中国车联网产业价值属性(价值链)分析
621 中国车联网产业成本效益分析
622 中国车联网产业价值链分析
63 中国通讯运营服务(公网/专网)市场分析
631 通讯运营服务(公网/专网)概述
632 通讯运营服务(公网/专网)市场现状
633 通讯运营服务(公网/专网)发展趋势
64 中国车联网内容服务供应市场分析
641 车联网内容服务供应概述
642 车联网内容服务供应市场现状
643 车联网内容服务供应发展趋势
65 中国车联网定位服务供应市场分析
651 车联网定位服务供应概述
652 车联网定位服务供应市场现状
653 车联网定位服务供应发展趋势
66 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分析
661 云计算服务概述
662 云计算服务市场现状
663 云计算服务发展趋势
67 配套产业布局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总结
第7章:中国车联网产业细分产品及服务市场发展状况
71 中国车联网产业细分市场结构
72 中国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硬件(车载终端)市场分析
721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硬件概述
(1)汽车电子
(2)T-Box
(3)C-V2X
(4)智能芯片
722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硬件市场现状
723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硬件发展趋势
73 中国车联网市场分析:车联网前装及后装
731 车联网前装及后装市场概述
732 车联网前装及后装市场发展现状
733 车联网前装及后装发展趋势前景
74 中国车联网市场分析: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制造
741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制造市场概述
742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制造市场发展现状
743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制造发展趋势前景
75 中国车联网市场分析:车联网运营服务
751 车联网运营服务市场概述
752 车联网运营服务市场发展现状
753 车联网运营服务发展趋势前景
76 中国车联网市场分析:车联网软件系统
761 车联网软件系统市场概述
(1)车载 *** 作系统
(2)整车OTA系统
(3)车联网信息安全
(4)车载计算系统等
762 车联网软件系统市场发展现状
763 车联网软件系统发展趋势前景
77 中国车联网市场分析:车联网整体解决方案
771 车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市场概述
772 车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市场发展现状
(1)智能座舱
(2)车联网平台等
773 车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发展趋势前景
78 中国车联网产业细分市场战略地位分析
第8章:中国车联网产业细分应用场景需求潜力分析
81 中国车联网产业下游应用场景/行业领域分布
811 中国车联网应用场景分布
812 中国车联网应用领域分布(主要应用于哪些行业领域?)
(1)车联网应用行业领域分布
(2)车联网应用市场渗透概况
82 中国智慧城市交通领域车联网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821 中国智慧城市交通市场发展现状
822 中国智慧城市交通市场趋势前景
823 智慧城市交通领域车联网需求概述(特征、产品类型等)
824 中国智慧城市交通领域车联网应用需求现状分析
825 中国智慧城市交通领域车联网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83 中国智慧高速公路领域车联网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831 中国智慧高速公路市场发展现状
832 中国智慧高速公路市场趋势前景
833 智慧高速公路领域车联网需求概述(特征、产品类型等)
834 中国智慧高速公路领域车联网应用需求现状分析
835 中国智慧高速公路领域车联网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84 中国智慧出行领域车联网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841 中国智慧出行市场发展现状
842 中国智慧出行市场趋势前景
843 智慧出行领域车联网需求概述(特征、产品类型等)
844 中国智慧出行领域车联网应用需求现状分析
845 中国智慧出行领域车联网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85 中国智慧港口领域车联网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851 中国智慧港口市场发展现状
852 中国智慧港口市场趋势前景
853 智慧港口领域车联网需求概述(特征、产品类型等)
854 中国智慧港口领域车联网应用需求现状分析
855 中国智慧港口领域车联网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86 中国车联网行业细分应用市场战略地位分析
第9章:全球及中国车联网企业案例研究
91 全球及中国车联网企业布局梳理与对比
92 全球车联网企业布局分析(不分先后,可定制)
921 微软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产品生产布局
(4)企业车联网在华业务布局
922 谷歌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产品生产布局
(4)企业车联网在华业务布局
923 苹果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产品生产布局
(4)企业车联网在华业务布局
93 中国车联网企业布局分析(不分先后,可定制)
9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93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933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93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935 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936 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937 博泰车联网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938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93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9310 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第10章: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前景预测及发展趋势预判
101 中国车联网产业SWOT分析
102 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潜力评估
103 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前景预测(未来5年数据预测)
104 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趋势预判(疫情影响等)
第11章: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资战略规划策略及发展建议
111 中国车联网产业进入与退出壁垒
1111 车联网产业进入壁垒分析
1112 车联网产业退出壁垒分析
112 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资风险预警
113 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资价值评估
114 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资机会分析
1141 车联网产业产业链薄弱环节投资机会
1142 车联网产业细分领域投资机会
1143 车联网产业区域市场投资机会
1144 车联网产业空白点投资机会
115 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资策略与建议
116 中国车联网产业可持续发展建议
图表目录
图表1:车联网专业术语说明
图表2:本报告研究范围界定
图表3:本报告权威数据资料来源汇总
图表4:本报告的主要研究方法及统计标准说明
图表5:中国车联网产业监管体系
图表6:中国车联网产业主管部门
图表7:中国车联网产业自律组织
图表8:中国车联网标准体系建设
图表9:中国车联网现行标准汇总
图表10:中国车联网即将实施标准
图表11:中国车联网重点标准解读
图表12:截至2022年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政策汇总
图表13:截至2022年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规划汇总
图表14:31省市车联网产业政策规划汇总
图表15:31省市车联网产业发展目标解读
图表16:国家“十四五”规划对车联网产业的影响分析
图表17:政策环境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总结
图表18: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现状
图表19: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展望
图表20: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与宏观经济相关性分析
图表21:中国车联网产业社会环境分析
图表22:社会环境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总结
图表23:车联网关键技术分析
图表24:中国车联网产业科研投入状况
图表25:中国车联网产业专利申请
图表26:中国车联网产业专利公开
图表27:中国车联网产业热门申请人
图表28:中国车联网产业热门技术
图表29:技术环境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总结
图表30: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环境概况
图表31:全球车联网产业技术环境
图表32:全球车联网产业政策环境
图表33:全球车联网产业市场规模体量
图表34:全球车联网产业市场前景预测(未来5年数据预测)
图表35: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趋势预判
图表36:全球车联网产业区域发展格局
图表37:全球车联网产业重点区域市场分析
图表38:全球车联网企业兼并重组状况
图表39: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图表40: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历程
图表41:中国车联网发展阶段
图表42: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主体类型
图表43:车联网产业利益相关方
图表44:中国车联网产业企业入场方式
图表45: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供给水平分析
图表46: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规模体量测算
图表47: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发展痛点分析
图表48:中国车联网产业竞争者入场进程
图表49:中国车联网产业竞争者区域分布热力图
图表50:中国车联网产业竞争者发展战略布局状况
图表51:中国车联网产业企业战略集群状况
图表52:中国车联网产业企业竞争格局分析
图表53: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竞争态势
图表54: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图表55:中国车联网产业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图表56:中国车联网产业消费者的议价能力
图表57:中国车联网产业新进入者威胁
图表58:中国车联网产业替代品威胁
图表59:中国车联网产业现有企业竞争
图表60:中国车联网产业竞争状态总结
图表61:中国车联网产业资金来源
图表62: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主体
图表63: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事件汇总
图表64: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规模
图表65: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发展状况
图表66:中国车联网产业兼并与重组事件汇总
图表67:中国车联网产业兼并与重组动因分析
图表68:中国车联网产业兼并与重组案例分析
图表69:中国车联网产业兼并与重组趋势预判
图表70:中国车联网产业链结构
图表71:车联网产业链构成
图表72:车联网产业链全景
图表73:中国四大车联网产业链雏形
图表74:中国车联网产业链生态图谱
图表75:车联网产业生态体系
图表76:中国车联网产业链区域热力图
图表77:中国车联网产业成本效益分析
图表78:中国车联网产业价值链分析
图表79:中国车联网参与主体收费模式
图表80:中国车联网基本价值链
图表81:通讯运营服务(公网/专网)市场现状
图表82:通讯运营服务(公网/专网)发展趋势
图表83:车联网内容服务供应市场现状
图表84:车联网内容服务供应发展趋势
图表85:车联网定位服务供应市场现状
图表86:车联网定位服务供应发展趋势
图表87:云计算服务市场现状
图表88:云计算服务发展趋势
图表89:中国车联网产业细分市场结构
图表90: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硬件市场现状
图表91: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硬件发展趋势
图表92:中国车联网前装及后装市场发展现状
图表93:中国车联网前装及后装发展趋势前景
图表94:中国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制造市场发展现状
图表95:中国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制造发展趋势前景
如需完整目录请联系客服
物联网就业方向主要是在科学研究机构、设计院、咨询公司、建筑工程公司,前景好。
1、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缩写:IoT)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
2、物联网可以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3、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
物联网的定义:
1、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IT行业又叫:泛互联,意指物物相连,万物万联。
2、“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3、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4、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将物联网的定义为当下几乎所有技术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实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环境以及状态信息实时的实时共享以及智能化的收集、传递、处理、执行。
行业主要企业:大富科技(300134)、梦网集团(002123)、共进股份(603118)、胜宏科技(300476)、润和软件(300339)、立昂技术(300603)
行业概况
1、定义
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称传感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并形成一个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可管理的网络。
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依托多种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多媒体采集技术等。物联网的几个关键环节可以归纳为“感知、传输、处理”。
2、产业链剖析:共有四大层面
所谓产业链,是以生产相同或相近产品的企业集合所在产业为单位形成的价值链,是承担着不同的价值创造职能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围绕核心产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在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通过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中形成的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构成的一个功能链结构模式。
从产业链条来看,物联网的产业链条由上而下可以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四个层级。
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加大了对中国高新技术出口的限制,不断扩大实体清单,影响了中国一些科技主导型企业的发展,这从侧面警示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地位的脆弱性。物联网通过传感器把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联系起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其中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的源头,已经成为各种应用能力所需的数据来源所在。目前中国国内也涌现出了一些传感器芯片重点生产企业,如:高德红外、西人马、士兰微、敏芯微电子、博通、全志科技、大唐微电子、复旦微电子等。
行业发展历程:处于市场验证期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 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因特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
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发 展历史悠久,可分为三个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大力推进
“十三五”以来,国家重视物联网产业建设及物联网成果应用,出台多度政策意见来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在“十三五”以来发布的行业政策中,以推动物联网成果应用为主,利用物联网技术加强信息交换、提高监督管理水平等。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十四五”期间,明确新基建,还要让5G用户普及率提高到56%。并且5次提到关于物联网的规划发展,除了划定数字经济的7大重点产业外,其余4次提到的场合均体现出对物联网发展重点的表述。
十四五规划中划定了7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这7大产业也将承担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超过10%目标的重任。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物联网工程为物联网相关产业培养信息技术领域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在企业、事业单位、公司、电子商务、金融、物流等行业从事计算机安全、物联网建设和嵌入式开发等相关技术工作。下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物联网工程专业就业方向,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有哪些
就业方向可在通信、金融、商业、交通、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从事物联网规划设计,无线局域网组网,物联网应用编程,物联网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等工作。
定位为物联网系统集成方向,该专业核心技术涉及传感与检测技术、RFID技术、无线组网、嵌入式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物联网系统集成等。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物联网企业需要与之相关的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传感网涉及城市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生产、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环境监控等领域。目前国内从事传感网应用的大企业为数不多,小企业则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传感网技术,主要由传感器、通讯网络和信息处理系统三部分构成,具有实时数据采集、监督控制等功能。凭借这种技术,通过网络实时监控各种环境、设施及内部运行机理等成为可能。
就业方向随着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基础研究的深入和实用化进程的发展,特别是纳米技术与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进一步有机结合,许多环保难将会得到解决。
纳米科技的兴起,对我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纳米材料是纳米科技的基础,功能纳米材料是纳米材料科学中最富有活力的领域,它对信息、生物、能源、环境、宇航等高科技领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就业方向本专业能在政府管理部门、科学研究机构、设计院、咨询公司、建筑工程公司、物业及能源管理、建筑节能设备及产品制造生产企业等单位从事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施工、运行、监测与管理工作。
本专业培养具备建筑节能基础理论、建筑物理环境、建筑环境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建筑节能设计、舒适性建筑环境工程设计、建筑能效评价等能力的高端综合人才。
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适应传统媒体机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公司等团体组织急需的宽口径、复合型信息传播人才。本专业既能从事信息传播时代内容方面的深度、综合、跨学科的信息传播工作,同时也能在新闻传播技术方面从事设计、制作等方面的传播技术类工作。
新媒体与信息网络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改变了过去的信息生产机制,同时也引起了新闻传播教育的革命。
就业方向物联网:下一个创业的机会
分析人士指出,物联网是未来十年科技业的发展方向,同时是走出这次金融危机的助推剂。于是我们看到,无锡的“感知中国”得到政府及运营商数亿的'资金,而且正在迅速增长中,同时各地物联网产业园和示范区如雨后春笋般曾出不穷。
作为国家倡导的新兴战略性产业,物联网备受各界重视,并成为就业前景广阔的热门领域,该专业主要就业于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就业口径广,需求量十分大。
物联网工程专业介绍
物联网应用从技术层面讲主要涉及三个部分,即对外感知、感知信息传输(可能需要节点利用无线组网实现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与回馈控制。智能技术贯穿整个物联网之中,是核心技术的核心。感知可以是智能感知,可以是多节点协同感知,还可以是智能识别感知系统。
物联网工程学习课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概论、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工程电磁场、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现代通信网、传感器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无线通信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近距无线传输技术、二维条码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物联网安全技术、物联网组网技术等。
物联网工程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
1、IT系统维护工程师
就是对基金公司所有IT设备进行维护管理的人员,广义上讲IT系统维护工程师,就是在基金公司从事技术支持、软硬件维护、病毒防护系统管理、设备维护管理等IT技术工作的人员。
2、ERP顾问
ERP实施顾问,也叫ERP实施工程师、ERP应用工程师,是指把公司的ERP实施作为己任,并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精力确保实现这一实施目标的项目管理人员。
3、系统管理员
主要分为网络系统管理员和信息系统管理员。网络系统管理员主要负责整个网络的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系统的设计、安装、配置、管理和维护工作,为内部网的安全运行做技术保障。服务器是网络应用系统的核心,由系统管理员专门负责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员则负责具体信息系统日常管理和维护,具有信息系统的最高管理权限。
4、网络管理员
网络管理员是指向社会公众开放的营业性上网服务提供场所里的管理员。
5、产品经理产品经理
就是企业中专门负责产品管理的职位,产品经理负责调查并根据用户的需求,确定开发何种产品,选择何种技术、商业模式等。并推动相应产品的开发组织,她或他还要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协调研发、营销、运营等,确定和组织实施相应的产品策略,以及其他一系列相关的产品管理活动。
6、电子元器件工程师
电子元器件工程师主要是研究、开发、设计、生产集成电路、半导体分立器件、电真空器件和特种器件等。
7、系统架构师
系统架构师(又称企业架构师或者系统设计师)是一个最终确认和评估系统需求,给出开发规范,搭建系统实现的核心构架,并澄清技术细节、扫清主要难点的技术人员。主要着眼于系统的“技术实现”。因此他/她应该是特定的开发平台、语言、工具的大师,对常见应用场景能马上给出最恰当的解决方案,同时要对所属的开发团队有足够的了解,能够评估自己的团队实现特定的功能需求需要的代价。
8、游戏设计师
游戏开发工程师致力于游戏总体设计,负责游戏开发工具和运营维护工具的设计与开发,并配合主程序完成游戏架构及各大功能的设计、开发、调试和其他技术支持。
物联网工程就业前景
物联网工程的市场庞大,因此就业前景也非常好。毕业生可从事信息传播时代内容方面的深度、综合、跨学科的信息传播工作,同时也能在新闻传播技术方面从事设计、制作等方面的传播技术类工作或者在政府管理部门、科学研究机构、设计院、咨询公司、建筑工程公司、物业及能源管理、建筑节能设备及产品制造生产企业等单位从事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施工、运行、监测与管理工作等等。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即通过传感器或物理识别装置等感知技术,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通过ICT通信传输技术将数据传输至物联网云处理平台进行计算和处理,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链接,进而对物理世界进行管理和控制。一句话解释:互联网的升级迭代版,互联网实现人与人的链接,物联网增加人与物理世界的链接;感知物理世界的变化,并对物理世界进一步的管理和控制萌芽期:(1991年-2004年):199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Kevin教授提出物联网概念,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构想物物互联,并未引起广泛关注。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首先提出物联网的定义。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将传感网络技术列为未来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初步发展期:(2005年-2008年):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2008年第一届国际物联网大会在瑞士苏黎世举行。
高速发展期(2009年-至今):2009年美国政府将新能源和物联网确定为美国国家战略。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视察时提出“感知中国”,无锡率先建立“感知中国”研究中心,中科院、运营商和多所大学建立物联网研究院。中国正式开始物联网行业战略部署。2010年中国政府将物联网列为关键技术,并宣布物联网是长期发展计划的一部分。2015年,欧盟成立物联网创新联盟。2016年,NB-IoT技术即将进入规模商用阶段。2018年6月,5G通信技术成熟化,第一阶段全功能标准化工作完成,进入产业全面冲刺阶段。
总结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大致经历:
第一阶段:智能消费产品的涌现
2012-2015年期间,消费类物联网产品一夜爆发,过后却慢慢消退。包括智能灯泡、智能插座、智能水壶、智能电饭煲等等智能产品出现在市场上。大致思路是将传统硬件产品,添加上Wi-Fi、蓝牙、ZiBbee等无线技术,再结合APP进行控制。这股热潮来的快、去的也快,因为害怕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存在问题,再加上价格比较高,对于消费者而言性价比不高,市场认可度比较低。
第二阶段:底层技术完善
第二阶段相对于上个阶段,技术有更深层次的突破。这个时候涌现了各种各样的针对物联网的技术,比如NB-IoT、LoRa等新型的传输技术、AI算法、智能语音技术等等,边缘计算、智能计算等计算存储技术走上台,传感器产品也更加的智能化,具有更多的功能。
第三阶段:行业级应用兴起
完成技术突破之后,物联网的应用逐渐从早期的消费类应用往企业级应用发展。更多的应用于城市建设、政府政务、各行各业产业当中。
物联网IoT产业架构分四层: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物联网IoT产业链:端——管——边——云——用
随着云端数据处理能力开始下沉,更加贴近数据源头,使得边缘计算成为物联网产业的重要关口;将来将有75%的数据需要在网络的边缘侧分析、处理和存储。因而物联网产业链由之前的“端——管——云——用”发展为现在的“端——管——边——云——用”;
“端”:物联网终端,主要是完成数据采集以及向网络端发送的作用;包含芯片、感知技术(传感器+识别技术)、 *** 作系统;
“管”:管道层,保证通信的作用,无线连接、卫星和量子通信等方式;
“边”:边缘计算,将集中式架构分解成边缘位置的点;
“云”:云平台,主要进行数据的计算和存储;包含云计算平台和AI技术;按厂商类型分:运营商、ICT、互联网和工业制造厂商以及第三方物联网平台;按商业模式分PaaS和本地部署;按照平台功能可以划分:设备管理平台、连接管理平台、应用开发平台和业务分析平台;
“用”:物联网IoT应用层,落地到不同行业应用场景中;三大业务主线:消费性物联网、政策驱动物联网和生产性物联网;(政策驱动物联网和生产性物联网并称产业物联网)
从产业集聚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已初步形成以北京—天津、上海—无锡、深圳—广州、重庆—成都为核心的 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 地区四大物联网产业集聚区的空间布局。
其中, 环渤海地区 凭借丰富的产学研资源和总部优势,成为我国物联网产业重要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基地; 长三角地区 以上海、无锡双核发展为带动,整体发展比较均衡,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推广方面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珠三角地区 是国内物联网市场化最成熟、体系最完备的地区,目前已形成了一批自主的、竞争力强的物联网应用技术成果和信息增值服务模式,产业规模领先其他地区; 中西部地区 软件、信息服务、传感器等领域发展迅猛,成为第四大产业基地,且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均存在优势,对物联网产业链底端感知层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产业集聚区的形成有利于产业规模效应凸显,形成产业链;有助于改善协作条件,节约生产成本;而且能更好的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目前,四大产业集聚区相互独立、各有特色,汇聚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产业链逐渐完善,研发机构和公共服务等配套体系基本完备。
行业主要企业:大富科技(300134)、梦网集团(002123)、共进股份(603118)、胜宏科技(300476)、润和软件(300339)、立昂技术(300603)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中国物联网区域竞争情况
行业概况
1、定义
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称传感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并形成一个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可管理的网络。
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依托多种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多媒体采集技术等。物联网的几个关键环节可以归纳为“感知、传输、处理”。
2、产业链剖析:共有四大层面
所谓产业链,是以生产相同或相近产品的企业集合所在产业为单位形成的价值链,是承担着不同的价值创造职能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围绕核心产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在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通过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中形成的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构成的一个功能链结构模式。
从产业链条来看,物联网的产业链条由上而下可以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四个层级。
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加大了对中国高新技术出口的限制,不断扩大实体清单,影响了中国一些科技主导型企业的发展,这从侧面警示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地位的脆弱性。物联网通过传感器把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联系起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其中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的源头,已经成为各种应用能力所需的数据来源所在。目前中国国内也涌现出了一些传感器芯片重点生产企业,如:高德红外、西人马、士兰微、敏芯微电子、博通、全志科技、大唐微电子、复旦微电子等。
行业发展历程:处于市场验证期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 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因特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
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发 展历史悠久,可分为三个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大力推进
“十三五”以来,国家重视物联网产业建设及物联网成果应用,出台多度政策意见来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在“十三五”以来发布的行业政策中,以推动物联网成果应用为主,利用物联网技术加强信息交换、提高监督管理水平等。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十四五”期间,明确新基建,还要让5G用户普及率提高到56%。并且5次提到关于物联网的规划发展,除了划定数字经济的7大重点产业外,其余4次提到的场合均体现出对物联网发展重点的表述。
十四五规划中划定了7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这7大产业也将承担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超过10%目标的重任。
发展现状
1、中国物联网连接数快速增长
全球物联网仍保持高速增长。物联网领域仍具备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GSMA发布的《The mobile economy
2020(2020年移动经济)》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达到120亿,预计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规模将达到246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我国物联网连接数全球占比高达30%,2019年我国的物联网连接数363亿。而根据2021年9月世界物联网大会上的数据,2020年末,我国物联网的数量已经达到453亿个,预计2025年能够超过80亿个。
2、应用层与平台层价值最高
从产业链价值分布看,应用层和平台层贡献最大的附加值,分别占到35%左右,传输连接层虽然重要,但产值规模较小;底层的感知层元器件由于种类众多,产业价值也较大,占到20%左右。
3、传输层产业结构中传输层占比最高
根据赛迪发布的《2019-2021年中国物联网市场预测与展望数据》,物联网的传输层依旧位居最大份额;随着大规模地方性物联网政策的落实陆续完成,支撑层增长速度放缓;而随着各领域市场需求的释放,平台层、应用层市场增长速度将持续呈上升趋势。
4、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突破25万亿
目前,物联网已较为成熟地运用于安防监控、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等。近几年来,在各地政府的大力推广扶持下,物联网产业逐步壮大。再加之近几年厂商对物联网这一概念的普及,民众对物联网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使得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整体呈快速上升的趋势。2019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约在176万亿元左右,2020年根据赛迪公布的数据,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约达到214万亿元左右;预计未来三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仍将保持18%以上的增长速度。中国物联网市场投资前景巨大,发展迅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北京物联网相关项目最多
截至2021年5月底,工信部共公开2批《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项目公示名单》,前瞻结合2批的项目名单分析,目前中国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项目主要集中在北京、浙江、广东和山东,其项目数分别为39个、24个、22个、20个。
2、企业竞争:以龙头企业间的竞争为主
《2021年中国物联网企业发展指数报告》于2021年10月29日发布,报告从动态角度评估物联网产业链各公司发展状况,围绕企业影响力、资金支持、研发技术能力、发展成效等多维度能力进行分析,剖析中国物联网企业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并总结中国物联网企业的发展情况及市场参与者竞争实力,试图发掘物联网行业业务实力强、成长性好以及竞争壁垒高的优秀企业群体。根据《2021年中国物联网企业发展指数报告》,2021年我国物联网最具领导力企业名单如下:
物联网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1、产业物联网占比逐渐上升
根据信通院于2020年12月发布的《2020中国物联网白皮书》,2019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中产业物联网和消费者市场各占一半,预计到2025年,物联网连接数的大部分增长来自于产业市场,产业物联网的连接数将占到总体的61%。由此来看,未来产业物联网的市场发展潜力大于消费物联网。
2、市场规模不断增大
目前,物联网在全球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欧、美、日、韩等国均将物联网作为重要战略新兴产业推进,但在繁荣景象背后却仍存在着众多阻碍发展的因素。其中核心标准的缺失,尤其是作为顶层设计的物联网参考架构等基础标准目前仍处于空白,基于争夺物联网产业主导权,各国对国际标准方面的竞争亦日趋白热化。
新冠疫情对于物联网行业来说犹如达摩利斯之剑,一方面疫情导致全球技术供应链出现一定的停滞期,另一方面疫情助推中国物联网的渗透。2020年无人工厂、无人配送、无人零售、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等“无接触经济”的爆发均离不开物联网技术的支撑。综合多方面的情况分析,前瞻认为未来5年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26年市场规模超过6万亿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很不错,具体如下:1更安全的保护措施。在新技术出现之初,它的技术力量几乎都集中在创新上,导致监管水平低下,这就使业界的兴奋、激进和政策、监管的滞后常常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物联网设备和基础设施的价格下降,企业在物联网设备上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这种创新和应用一旦普及,各种新技术的风险也突显出来。
2更普遍使用智能消费品设备。IoT所覆盖的行业人群广泛,从智慧交通、智能物流、医疗、农业、能源等行业应用,到私人智能家居、个人、智能汽车等应用,无论是降低成本,还是提高中国居民的生活质量,都将是中国居民生活质量的巨大提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