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5G的商业化逐步落地,越来越多的领域加入了数字化转型之路,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施智能化升级。特别是题主所列举的工业领域,就是谋求数字化转型的先锋。
特别是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由于供应链断裂和防疫管理不善所导致企业停工甚至是破产的例子不在少数。而对那些熬过艰难时刻的企业而言,想要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重塑核心竞争力,数字化转型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手段。
与传统的经营模式相比,实施数字化转型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价值,包括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加速产品迭代、优化管理流程、加强制造自动化程度等等,真正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此外,数字化程度的提高,也大大提高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各种风险的监测能力,避免造成相关损失。
当然,以上只是物联网对于某一个领域所创造的价值,同理,在面对智慧农业、智慧交通、智能家居等行业时,一样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来实现更智能和更便捷的功能,例如气候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可自行检测分析当前数据是否符合农作物生长需求,并联动灌溉或保温系统进行干预,确保作物最佳生长环境。(了解更多智慧人脸识别解决方案,欢迎咨询汉玛智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细心发现,其实现在很多物联网的应用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各个部分。比如说共享单车,自助扫码骑行,骑完以后锁车付费走人,这个能很好地解决大家短途出行效率。还有就是应用在汽车上,专业术语叫车联网,现在很多10几万的车都具备远程监控的功能。比如说通过app远程启动车子,通过app查看车子的状态,当前在什么位置,还能根据你的行驶里程和机油寿命提醒你去保养等等。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说智能家居产品,小家电产品。有些应用虽然感觉是鸡肋,这些都是他们跑马圈地的结果,先把市场占下来,再慢慢更新迭代产品。但不可否认的事,大家确实能感觉到物联网潜在的巨大价值,生怕自己错过一个亿。
从种种迹象也反映了物联网一定是个发展的趋势。总的来说,其实物联网可以和任何一个行业进行融合,让传统的产品更加智能高效。而我们汉玛智慧也在一直努力研发,争取为大家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智慧解决方案,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便捷,让科技未来更指日可待!
智能工厂是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虚拟现实、大数据技术以及专家系统,把企业现场真实环境与虚拟环境紧密融合,实现对经营、生产、 *** 作的全过程、全环节的快速响应与精准干预,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高效协同。
智能工厂依靠机器进行工作并解释数据,既可以整合客户和业务合作伙伴,也可以制造和组装定制产品。但是,人仍然是生产制造的核心,起到的作用主要是控制、编程和维护。智能工厂的目标不是没有人,而是让人的工作更有价值。智能工厂的机器不是代替人,而是更好地协助人完成工作。以WSI和生英钛的智能工厂解决方案为例,依靠互联网的维系,运用工厂管理系统,可以帮助企业搭建智能管理平台,提升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产能、规避错误、放大管理力,通过快速,智能的工作方式帮助企业实现流程的规范化,智能化。
自从工业40概念的诞生,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轰轰烈烈的到来,而智能工厂将是构成未来工业体系的一个关键所在。在智能工厂里,人、机器和资源如同在一个社交网络里自然地相互沟通协作,高效便捷的完成繁重的生产任务。可以参考工业40标准制定者之一的德国公司SAP的研究,工业互联网及工业40前沿研究报告>钢铁行业在积极化解过剩产能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当前的重点就是加快智能制造发展,即借助智能制造技术,转变生产管理模式,实现敏捷制造和精细化管理,进而推动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
智能制造引领新一轮制造业革命,也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深刻的工业革命。《中国制造2025》明确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推进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实现钢铁强国的必由之路。
时下,我国钢铁行业正在全面贯彻实施《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将进入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为主的发展阶段,也是钢铁工业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阶段。钢铁行业要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全面提高钢铁工业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化解过剩产能为主攻方向,坚持结构调整、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质量为先、开放发展,加快实现调整升级,提高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要实现钢铁工业“十三五”规划的目标,钢铁企业必须全面推进智能制造,而《规划》为我国钢铁行业如何推进智能制造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指出了路径。
钢企智能制造探索步伐加快
如今,不少钢铁企业已经在智能制造上开拓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宝武集团、沙钢等大型钢企采用工业机器人、无人行车、无人台车、无人仓库等智能制造技术来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钢铁生产自动化、库存、营销等关键环节智能化水平先进。
一些大型钢厂将智能制造分成“3+1”模式,即“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互联和基础设施”,进行探索和实施。据介绍,目前,该领域研发的课题主要是钢铁制造全流程在线检测—监测技术及数字化、智能化嵌入技术,分布与集成相结合的余热余能梯级利用和系统回收技术,钢铁生产智能化能源管控与环境优化技术,污染物分布与集中结合的协同控制与一体化脱除技术,钢厂与相关产业互补链接及与周边社会共生共荣生态链接技术,钢铁流程制造和服务一体化网络集成技术,钢铁制造流程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协同动态调控技术,高性能钢铁产品定制化、减量化生产及装备技术,高性能钢铁产品全生命周期智能化设计、制备加工技术。
从目前来看,不少钢企纷纷进入智能制造领域:
有的钢厂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和智能制造技术,依托传感器、工业软件、网络通信系统、新型人机交互方式,实现人、设备、产品等制造要素和资源的相互识别、实时联通,促进钢铁研发、生产、管理、服务与互联网紧密结合,推动钢铁生产方式的定制化、柔性化、绿色化、网络化、智能化。
有些技术、资金实力雄厚的钢铁企业,则以钢铁流程绿色化、智能化集成为目标,重点围绕制造流程结构优化、制造流程技术提升、钢铁制造服务平台建立、新型商业模式建立与运营四大关键路径进行研发。
有的钢厂以关键环节机器换人为抓手,尝试和实践全工序机器换人,提升智能化生产水平,先后建成5000毫米宽厚板和特棒示范智能车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智能制造发展之路。
有的钢厂明确智能制造目标,稳步推进:减少人工作业,提升自动化能力;全面推进建立区域化、工序化的信息监控、管控平台;制订公司智能化制造规划,并成立智能制造推进项目团队,以实现从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到智能化的逐步转变。
有的钢企确定了智能制造目标,即在未来几年内建设、改造一批智能化产线,完成基于互联网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智能化研发、生产、销售体系构建,促进企业实现向智能制造模式的转型。
钢企推进智能制造该如何着力?
一家钢企从事自动化生产工作的负责人坦言:“我们公司不是不想尝试智能制造,而是不知道该怎么着手。”
曾有一家大型钢铁企业工程师也向笔者表示,目前,国内钢铁智能化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还是以经验为主导,尽管个别生产线有自己的数据库,但一般为生产工艺的数据,在上下游衔接等方面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
那么,钢铁行业该如何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在一系列钢铁产业发展的高峰论坛上,业内专家就我国钢铁业推进智能制造发表了各自的见解,给钢铁企业诸多的思考和启迪。
业内专家指出,钢铁行业在积极化解过剩产能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当前的重点就是加快智能制造发展,即借助智能制造技术,转变生产管理模式,实现敏捷制造和精细化管理,进而推动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智能制造是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大趋势,也是当前钢铁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着力点。早在2015年工信部发布的《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决定自2015年启动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以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进程。其中,钢铁行业已被列入工信部的智能制造试点范围。
专家同时强调,推进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资金、技术、人力等诸多方面,系统策划是确保目标一步一步实现的有效方法,不能急功近利、一哄而上,而要稳扎稳打、分步实施、循序渐进,即针对我国钢铁行业和智能制造的特点,逐步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诸如,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或数字化车间,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促进钢铁制造工艺的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等的发展。同时,在此基础上全面实施高级计划排程(APS)系统,实现敏捷制造和精准交货。
专家表示,在推进企业决策智能化方面,目前主要以两化深度融合为载体。钢铁智能制造的核心是对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高效利用,目标是提高资源的全局利用效率,其重点在于决策的智能化。为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钢铁企业应采用系统优化的思想,建立具有冶炼技术和经济成本的双重模型,实现单部门局部优化与多部门一体化全局优化的平衡。
大数据是传统数据库、数据仓库、商业智能概念外延的扩展和手段。推进大数据的集成应用,关键在于健全钢铁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整合冶金数据资源,突破钢铁行业大数据核心技术,提升钢铁大数据分析应用能力,提高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培养复合型大数据人才,组织实施制造业大数据创新应用试点,以推动制造模式变革和冶金行业的转型升级,培育发展冶金产业新业态。
以上由物联传媒转载,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将真实的加工制造连接到工业40如果使用了工业40技术,一个新的加工制造生产线可以实现多达25种的产品变化,同时将产量提高10%,库存减少30%。工业40架构的应用让制造商在生产过程中可以获得更丰厚的投资回报率。
工业40是一场工业的革命,目的是将信息技术(IT)的虚拟世界、机器的物理世界以及互联网合为一体。其中心是将具有IT功能的所有工业领域都整合起来。
工业物联网(IIoT)设备要想创建工业40生产制造环境需要注意以下5个方面。在工业40中,对机器工具或一组机器的 *** 作,应该允许使用诸如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这样的智能设备进行简单的连接。
1分布式智能
这里说的分布式智能是指在智能传动和控制技术网络的机器设备中,加入尽可能多的智能和控制功能、或者单独的传动轴,而不是从一个中央处理单元(CPU)来处理所有的动作。
2快速连接
在决定应该使用现场总线的什么功能时,应该看一下生产平台是否支持例如OPC UA(来自于OPC基金会)这样的标准。消除不同供应商系统的障碍,而且对通讯和控制平台采取一种更加开放的方式很重要。
3开放标准和系统
开放标准允许基于软件的解决方案可以更加灵活地集成,并有可能将新的技术移植进现有的自动化架构中。
4实时数据整合
可能利用实时的机器和工厂性能数据来改变自动化系统和生产工艺的管理方式。不用捕捉并分析数月以来有价值的关于生产率、机器停机时间或者能源消耗的数据,支持工业40的平台能够将数据整合到常规的工厂管理报告之中。这会让制造商和机器具备详细的信息来执行快速的工艺和生产变更,以实现产品满足特定客户需求的愿景。
5自适应性
科技帮助生产线变得主动。目标就是让工作站和模块可以适应个性化的客户或产品需求。
二、让工业40和IIoT在智能工厂里运行工业40和工业物联网(IIoT)能够为设备(从传感器到大规模控制系统)、数据和分析之间提供更好的连接性,Beckhoff自动化的TwinCAT产品专家Daymon Thompson这样认为。传感器和系统需要网络连接来共享数据,分析有助于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物联网主要包括4个基本元素:实体的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双向连接、数据以及分析设备可以是小到一个传感器大到一个大规模控制系统中的任何一种。传感器和系统需要与更大的网络进行连接,以共享由传感器或系统产生的数据。对此数据进行的分析会产生可执行的信息,其结果是让人们做出精明的决策。
关于智能工厂的3个思考在决定实施工业40之前,要对智能工厂提出的3个问题是:
1你是否想要自动完成快速的产品转换,以及对市场需求的响应更好?
2你是否想通过识别出可以进行持续改进的区域来提升你的设备综合效率(OEE)以及生产总产量?
3你是否想要根除浪费,例如能源、原材料和闲置时间?
在确定和完善真实世界里智能工厂的目标之后,采用基于PC控制的硬件和软件有助于帮助你早日成功。
三、为什么要部署工业物联网?因为在工业世界里普遍使用了联网的传感器而比商业的物联网(IoT)更加先进,这些传感器就是物联网里面的“物”。数以亿计的联网的有线及无线压力、液位、流量、温度、震动、声波、位置、分析仪表以及其他传感器被用于工业领域,而且每年以数百万台的速度增加,为工厂提供了更多的监控、分析和优化。
IIoT通过将传感器连接到分析和其他系统中,来自动提高性能、安全性、可靠性和能源效率,具体方式为:
1从传感器上采集数据比以往经济有效得多,因为传感器很多都是电池供电和无线通讯的
2使用大数据分析和其他技术将这些数据翻译成可以理解的信息。
3将这些可 *** 作的信息在正确的时间呈献给正确的人员,要么是工厂人员,要么是远程专家。
4如果工作人员采取了正确的 *** 作,将带来性能上的提升。
四、基于平台的工具克服了IIoT的复杂性基于平台的方式提供了一种灵活的硬件架构,可以部署在许多不同的应用场合中,消除了硬件的复杂性,并让每一个新的问题基本上都成为软件方面的挑战。系统设计师选择的平台应该基于一个对信息技术(IT)友好的 *** 作系统(OS),这样它们可以安全地进行供给和配置,进而来正确地认证和授权用户维护系统的整体性,并让系统最大程度地可用。
五、基于数据的工业物联网如果没有数据,就没有大数据、云和分析功能,也没有区别于物联网(IoT)的工业物联网(IIoT);PI北美组织的副总监Carl Henning说,IIoT中的“物”造就了IoT中的“物”。IIoT需要开放的标准,以太网和软件标准可以为控制和制定决策所需要的信息提供数据。
其中一部分)时,大多数人认为最有用的特性是实时功能。
通过将信息、自动化、以及运行在工业物联网上的生产系统之间不断融合,物联网正在积极地影响着未来的工业自动化,Softing 有限公司市场部副总裁Mark Knebusch指出。随着以太网速度越来越快,电缆系统的集成更加重要,而电缆的认证有助于提升工业网络的性能。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600050)和中国广电正式颁发5G牌照,批准四家企业经营“第五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2019年来,在全球5G发展提速,韩国、美国、瑞士、英国相继开通5G服务的背景下,我国的5G商用正快马加鞭。
业内人士认为,5G的重要性以及战略意义显而易见,但对运营商而言只有找到5G收入的增长点,才愿意大规模建设网络。因此,5G网络的建设节奏将是应用驱动型的,应用场景的挖掘,对5G投资举足轻重。随着5G商用的推进,应用场景市场产品有望加速落地。看好5G在未来2-3年投资价值,建议对于5G沿着“三条明线”和“一条暗线”进行布局。
事件驱动我国5G牌照正式发放
2019年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四家运营商发放了5G牌照。我国5G牌照的发放跳过临时牌照、试商用牌照,直接发放商用牌照,5G正式商用牌照的加速落地超出市场预期。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强调,5G牌照发放后,我们一如既往地欢迎外资企业积极参与我国5G市场,共谋我国5G发展,分享我国5G发展成果。5G牌照发放后,诺基亚、爱立信、华为、中兴、英特尔、高通等均表示将积极支持我国5G商用建设和部署。
发牌之后,发改委等部委联合发布通知,其中要求推进5G手机商业应用,从5G的实际应用方面加速推进5G进展。6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共同发布《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通知要求,积极推进5G手机商业应用。鼓励5G手机研制和上市销售。加强人工智能、生物信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手机上的融合应用。推动办公、 娱乐 等应用软件研发,增强手机产品应用服务功能。此外,北京市通信管理局网站6月10日显示,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市5G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可喜进展。截至5月底,北京地区铁塔公司已交付给三家基础运营企业的5G站点共计4983个,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共建设完成5G基站4300个。目前主要覆盖区域为城市核心区、冬奥会相关园区、世园会、大兴机场及典型应用场所等。
种种迹象表明,5G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提速。4月我国移动通信基站的产量为57498万信道,同比增长1729%,增速较前一月扩大106个百分点。通信行业业绩与运营商资本开支呈正相关,5G网络建设大规模投入将带动通信板块业绩提升。目前来看,国内运营商2019年资本开支自2016年以来首次出现增长,其中无线侧资本开支率先爆发,成为结构性重点。
行业前景5G后应用市场有望加速
5G的重要性以及战略意义显而易见,但对运营商而言只有找到5G收入的增长点,才愿意大规模建设网络。因此,5G网络的建设节奏将是应用驱动型的,应用场景的挖掘,对5G投资举足轻重。
目前可列举的5G应用众多,诸如VR/AR、车联网、远程医疗、云 游戏 、智慧家居、智慧城市、智能工厂、广域物联网等,但是部分应用涉及范围甚广,需要在硬件、法律、管理等方面解决诸多问题,并经历漫长的各方协调方有望实现。
从产业成熟度和培育难度等方面考虑,5G时代最先爆发的应该是4G时代已比较成熟,但是5G能够为其带来更加优越体验和性价比的业务应用,对于这些应用而言5G并非是必须技术。因此,兴业证券判断,随时随地的高清视频沟通、云 游戏 、远程教育、视频直播等将会成为最先爆发的应用,接下来智慧家居、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方向才会渐次展开。
在国内,高清视频沟通(或视频云)有望直接受益于5G建设,而成为最先爆发的5G应用,其中,视频会议“云+端”厂商亿联网络(300628)以及“中国版Zoom”视频云厂商二六三(002467)最引人注目。
根据信通院发布的《5G产业经济贡献》显示,预计2020年-2025年,我国5G商用直接带动的经济总产出达106万亿元,IT产业链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5G后应用是5G产业链下游最大的市场,按应用场景分类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家居、智慧城市、远程医疗、工业自动化和AR/VR等,随着5G商用的推进,应用场景市场产品有望加速落地。
投资机会沿着“三明一暗”寻找成长标的
招商证券表示,当前时点,看好5G在未来2-3年投资价值,建议对于5G沿着“三条明线”和“一条暗线”进行布局。
三条明线为5G基础设备建设、5G下游应用爆发、5G带来全面IT云化。
进入5G建设元年,5G通信网络建设落地有助于拉动行业中上游产业进入向上周期,5G基础设备建设进入高景气周期。2019年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逐步走出4G后周期的投资谷底,从2019年起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含5G投资)增速开始由负转正,2019年资本开支预算(含5G资本开支)约为3030亿元,同比增长56%,增长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来源于4G后周期相关投资,另一方面来源于5G试验相关投资的增加。从结构上来看,2019年运营商CAPEX实现正增长主要来源于无线部分的增长,无线部分预计将增加230亿投入,同比增长194%,看好主设备商、天线滤波器、光器件等标的。
此外,4G是消费级需求的爆发,5G有望带动信息需求从消费级需求向工业级需求转移,带来第四次工业革命。5G下游具有更长成长逻辑,在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带动下将逐步落地。下游运营商在5G时代,将更多往用户内容端、边缘计算、车联网运营端、企业级用户端渗透,代际更迭下运营商将面临大机遇。
同时,移动互联网已经进入成熟期,但云、管、端同时在演化,新的万物互联和智能化时代即将开启,产业重心将从移动互联网端转移到云端,IT云化趋势不可阻挡,云计算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未来中国云计算渗透率将持续提升,目前尚未看到明显天花板,云计算产业链(IDC、服务器、交换机、光模块、云通信等)成长空间巨大。
一条暗线为核心元器件实现全面进口替代,自主可控。中美贸易争端波澜再起,继2016-2018年中兴通讯(000063)被美国商务部两次制裁之后,华为被行业研究列入实体清单,未来中美贸易争端可能边际效用降低,长期 科技 竞争将代替贸易争端。目前国内产业链核心技术薄弱,向上游核心领域产业升级迫在眉睫,看好未来长期中国信息产业升级及进口替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