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江苏省地级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北倚长江,南滨太湖,2018年无锡国内生产总值为11438亿元,位居全国第十四名(其他统计口径也有无锡超过长沙位居全国第十三的,长沙近些年的GDP统计,一直很奇怪)。下面我列举了GDP前三十强的城市,我们可以发现除排名第29的常州,无锡以655万的人口,倒数第二。一方面说明无锡的富裕程度,以655万的人口,462747平方千米的土地创造着令人艳羡的GDP,与此同时,人口也同样决定了无锡的天花板,决定了发展的上限。
1上海32679亿元,同比增长66%(人口:2418万)
2北京30320亿元,同比增长66%(人口:2171万)
3深圳(广东1)24691亿元,同比增长75%(人口:1253万)
4广州(广东2)23000亿元,同比增长65%(人口:1450万)
5重庆20363亿元,同比增长6%(人口:3372万)
6天津18809亿元,同比增长36%(人口:1557万)
7苏州(江苏1)18597亿元,同比增长7%(人口:1068万)
8成都(四川1)15342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1605万)
9武汉(湖北1)14847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1112万)
10杭州(浙江1)13500亿元,同比增长7%(人口:949万)
11南京(江苏2)1282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850万)
12青岛(山东1)12561亿元,同比增长75%(人口:929万)
13长沙(湖南1)11527亿元,同比增长85%(人口:800万)
14无锡(江苏3)11438亿元,同比增长74%(人口:655万)
15宁波(浙江2)10745亿元,同比增长7%(人口:801万)
16佛山(广东3)10550亿元,同比增长6%(人口:846万)
17郑州(河南1)1020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1012万)
18济南(山东2)8862亿元,同比增长74%(人口:870万)
19泉州(福建1)8467亿元,同比增长89%(人口:865万)
20南通(江苏4)8427亿元,同比增长72%(人口:731万)
21西安(陕西1)8349亿元,同比增长82%(人口:1255万)
22东莞(广东4)8300亿元,同比增长75%(人口:832万)
23烟台(山东3)8006亿元,同比增长65%(人口:706万)
24福州(福建2)7856亿元,同比增长86%(人口:766万)
25大连(辽宁1)7825亿元,同比增长71%(人口:702万)
26合肥(安徽1)7822亿元,同比增长85%(人口:803万)
27唐山(河北1)7159亿元,同比增长72%(人口:1024万)
28长春(吉林1)7085亿元,同比增长7%(人口:749万)
29常州(江苏5)7050亿元,同比增长7%(人口:520万)
30哈尔滨(黑龙江1)7002亿元,同比增长65%(人口:1093万)
无锡的发展,其实我们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建国之前,无锡在全国6个主要工业城市中,产业工人数占第二位,工业产值仅次于上海、广州,居第三位,资本总额居第五位。无锡在棉纺织业、交通运输、面粉、大米等产业位居全国前列。第二个阶段是1978到2007年,由于无锡底子比较好,且走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经济 社会 飞速发展,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第三个阶段是2007-2016年,这十年起始于太湖蓝藻事件,环水污染问题一度让2000多件工厂关闭或迁移他地,无锡也进入了失去的十年。另外还有无锡本地人口中所说的某某领导不作为所致。最后就是2017年无锡以物联网、大数据、自动化等行业为首,有明显复苏!
至于无锡的增长潜力, 我个人不太看好。中国的城市发展,政治因素是占据第一位的,尤其建国以后。身份高贵的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五个计划单列市;广州、武汉、哈尔滨、沈阳、成都、南京、西安、长春、济南、杭州、大连、青岛、深圳、厦门、宁波副省级城市;另外还有一些非副省级的省会城市例如福州、长沙、郑州等。无锡作为普通地级市,它所能享受的政策、资源十分有限,竞争力不足。同样尴尬的还有苏州、东莞、佛山、泉州、烟台等城市。
另一方面发展潜力的第二个因素是人口,城市竞争,规格到底是人口竞争,人口不仅是劳动资源,更是消费市场,人口决定一个城市的消费活力。现在各城市人口竞争越来越激烈,无锡在人口竞争这一方面渐渐落后,吸引力远不如武汉、成都、西安、长沙、杭州等城市,甚至不如宁波、合肥。无锡的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与人口流入),从2007年以前每年十万人以上,到现在一两万人,这是无锡的领导阶层需要分外关注的事情。
目前各个省都将提升省会首位度提上日程,未来十年,像武汉、郑州、南京、合肥、西安等省会城市崛起已经势不可挡,郑州、西安、宁波,甚至合肥等城市GDP总量超越无锡几乎板上钉钉。与此同时还要面临着上海、南京等超级都市的虹吸效应。因此无锡最好的归宿就是长三角超级都市圈中小而精、小而强,产业特色,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的中等城市。
无锡如何在新一轮的城市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是考验当前市委领导的重大课题!
看到有人说无锡经济到了天花板?我就纳闷了,在国内,同量级别的无锡是已经没有对手了,可放眼世界,和发达国家比,还有天大的潜力没有挖掘呢!怎么能说到了天花板了呢?如果仅仅靠人口增加来提升经济,那样的经济不要也罢。
无锡经过太湖蓝藻事件后(虽然太湖蓝藻是太湖全域城市共同造成的,但夏天的风不给力,都跑无锡来了),关停了几千家企业,经济一度下降比较明显,但现在无锡转型升级已经初步完成,后面的事就是踩油门挂六档,跑就是了。
无锡的发达,从来不是靠政治地位,靠国家政策倾斜,因为这些都没有,从来都没有。靠的就是无锡全体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干出来的,这种城市本身就让人肃然起敬!
一些省会经常会和无锡来比,我想,100公斤的三流拳击手,即使你能打赢60公斤冠军,又有什么值得光荣的?你依然是三流货色!而且还不一定打的赢,那就更丢人了。无锡要做的就是,确保60公斤的全国冠军,并把眼光放在境外,甚至世界,超过香港,超过新加坡!这才是无锡的眼光!
最后祝愿无锡越来越好!
无锡的未来应是不错的,我从事现代服务业,对无锡的制造业比较了解。无锡在15年前有不少员工超过5000的企业,现在2000-3000的用工已经是用人大厂,但是工厂的产值未见变化,说明人均劳动生产率增加比较大。无锡工厂对于精益生产,工厂自动化一直是在国内的前列的。
这几年无锡引进的企业基本都是高附加值的企业,因为交通的便利,工作在无锡,居住在苏州的情况也很多。无锡前些年的产业调整让无锡更加宜居,房价相比周围也是价格洼地,出行也很方便,高端人才落户率还是很高的。
对于制造业来说,如何控制房价的涨幅,让优秀人才能够引进来,留的住很重要。因为某位领导失落的几年,无锡交通状况有所恶化,中环迟迟未形成规划,须知良好的交通代表着城市的效率。索性这几年在加紧补欠账。
无锡对服务贸易一直重视不够,服务贸易业的无锡对服务贸易一直重视不够,服务贸易业的GDP一直偏低,有些可惜,和无锡便利的区位优势不符,整体规划也不够。所以没有出现苏宁/红星美凯龙等优势品牌。
希望无锡能够切实解决无锡/江阴/宜兴的一体化,这对无锡的后劲至关重要。同时应对高铁和机场的便捷换乘加大建设力度,真正将无锡打造成人流物流的枢纽。
实际从区域发展看,应实现苏州/无锡/常州的同城化发展,打造三地之间快捷的城区绕城高铁(类似日本的铁路出行网),如此可有效缓解高房价带来的不利因素,实现各项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的高效低成本配置(住在房价比较合理的区域,在房价较高区域工作)。如果达成此目标,必将对上海倒过来形成虹吸效应,应能一举超越上海。不过因为条块分割,可能会比较难。
同时无锡要提高对城市和小区的物业管理能力,这点无锡貌似不是很重视,这点做的不好会降低城市品味,对留住人才不利,是不是高端人才都去制造业了???
总体而言,这几年无锡在现任领导带领下,走出了发展的瓶颈。加油,无锡。会越来越好
无锡在全国范围内,从来没有靠政治地位,人口总量,地域面积优势。但是无锡上至全国第五,到全国前15名,经济发展一直是十分优秀。
这个和无锡这个地方的人文素质和城市精神有关。
无锡名人众多,多于大部分地级市。无锡有曾经的华夏第一县—-锡山市。锡山市撤市设区,江阴市又成为百强县之首。无锡曾经出了闻名全国的苏南模式——乡镇企业模式。无锡曾经出了中国第一村——华西村。无锡曾经出了中国首富施正荣。
虽然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或由于太湖蓝藻,或由于官员因素,无锡前几年速度慢了。
但是,这几年华丽转身,又走在了争先进位的路上!相信无锡有无限的未来,也相信国家会给她更多的支持。
江苏无锡,可能很多人都有所了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我国最强的普通地级市,连苏州都要自认“小弟”,同时也是苏南模式的重要发源地,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外地人来到这里上班,“厂妹”很多。
然而随着强省会时代的来临,外加自身处于转型阶段的原因,无锡GDP总量已经退出全国10强,在2019年以1185232亿元处于全国第13。但是,对于未来的发展,无锡GDP上升的潜力还是有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锡已经基本完成转型。
目前的无锡主要以物联网和高 科技 产业作为重要的经济支撑,说实话,这是很多城市无法对比的。同时,无锡还在开发锡东新城、太湖新城、惠山新城、滨湖新区等等,另外,无锡在地铁上也有一定的优势,明年就会开通第四条地铁,在未来的地铁时代,无锡的GDP还会持续增长。
但是,说实话还是难逃城市排名下降的趋势,说来说去无锡毕竟只是一个普通地级市,又如何和一些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想比,而且未来还是强省会时代。无锡,难免会被长沙、郑州赶超。
无锡地处江苏南部长江三角洲平原,北依长江,南滨太湖,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地理位置优越,土壤肥沃,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富庶之地,在近代无锡甚至成为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企业的摇篮。
改革开放以来,以无锡、苏州、常州为代表的苏南地区,突破旧思想旧观念,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走出一条先工业化,再市场化的发展路径,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苏南模式”,无锡的GDP一度超过南京位居全省第二。但经济发展好的同时,无锡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在2007的时候还爆发太湖蓝藻危机,因此这十几年来,无锡大力整治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调整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GDP被省会南京赶超。2018年无锡GDP为1143862亿元,南京GDP则已经达到128204亿元,两城的差距越来越大。
但可喜的是,无锡的经济质量越来越高,新产业动能足,新业态势头好,高 科技 产业、互联网产业发展迅速。无锡经济也触底反d,近年来经济增速回到7%左右,是江苏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之一。
未来无锡GDP上升空间仍然大,但想要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基本不可能,因为无锡的发展水平已经很高了,其2018年人均GDP高达174万元,是江苏人均GDP最高的城市,而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也超过5万元,位居全国前列。随着经济体量越来越大,发展水平越来越高,未来无锡经济增速将难以保持高速增长,而是会不断放缓,这是客观经济规律,但无锡的经济质量也将越来越高。
无锡地盘太小,苏州有五个县级市。苏州划一点地盘给无锡。然后再来比。否则没法比的。
今年无锡三个项目总量1500亿,马上开业,牛逼吗,包括四百亿的万达茂
世界上比无锡城市小 人口比无锡少但gdp 比无锡多的城市多了去了 同时这世界上比无锡城市大的多 人口比无锡多的多的城市但gdp 比无锡少的多的城市同样也有很多 我记得有个伟人曾说过 科技 是第一生产率 只要无锡把握好 科技 发展是第一要素 这个城市未来我相信没有天花板
物联网从概念到应用,无锡走过九年,现在的无锡已手握开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钥匙,即将再次引领我国工业潮流!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涉及到方方面面,在工业、农业、环境、交通、物流、安保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有效的推动了这些方面的智能化发展,使得有限的资源更加合理的使用分配,从而提高了行业效率、效益。
在家居、医疗健康、教育、金融与服务业、旅游业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的应用,从服务范围、服务方式到服务的质量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改进,大大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在涉及国防军事领域方面,虽然还处在研究探索阶段,但物联网应用带来的影响也不可小觑,大到卫星、导d、飞机、潜艇等装备系统,小到单兵作战装备,物联网技术的嵌入有效提升了军事智能化、信息化、精准化,极大提升了军事战斗力,是未来军事变革的关键。
一、智能交通
物联网技术在道路交通方面的应用比较成熟。随着社会车辆越来越普及,交通拥堵甚至瘫痪已成为城市的一大问题。对道路交通状况实时监控并将信息及时传递给驾驶人,让驾驶人及时作出出行调整,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
高速路口设置道路自动收费系统(简称ETC),免去进出口取卡、还卡的时间,提升车辆的通行效率;公交车上安装定位系统,能及时了解公交车行驶路线及到站时间,乘客可以根据搭乘路线确定出行,免去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社会车辆增多,除了会带来交通压力外,停车难也日益成为一个突出问题,不少城市推出了智慧路边停车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云计算平台,结合物联网技术与移动支付技术,共享车位资源,提高车位利用率和用户的方便程度。
该系统可以兼容手机模式和射频识别模式,通过手机端APP软件可以实现及时了解车位信息、车位位置,提前做好预定并实现交费等等 *** 作,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停车难、难停车”的问题。
二、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就是物联网在家庭中的基础应用,随着宽带业务的普及,智能家居产品涉及到方方面面。 家中无人,可利用手机等产品客户端远程 *** 作智能空调,调节室温,甚者还可以学习用户的使用习惯,从而实现全自动的温控 *** 作,使用户在炎炎夏季回家就能享受到冰爽带来的惬意;
通过客户端实现智能灯泡的开关、调控灯泡的亮度和颜色等等; 插座内置Wifi,可实现遥控插座定时通断电流,甚者可以监测设备用电情况,生成用电图表让你对用电情况一目了然,安排资源使用及开支预算;
智能体重秤,监测运动效果。内置可以监测血压、脂肪量的先进传感器,内定程序根据身体状态提出健康建议; 智能牙刷与客户端相连,供刷牙时间、刷牙位置提醒,可根据刷牙的数据生产图表,口腔的健康状况;
智能摄像头、窗户传感器、智能门铃、烟雾探测器、智能报警器等都是家庭不可少的安全监控设备,你及时出门在外,以在任意时间、地方查看家中任何一角的实时状况,任何安全隐患。看似繁琐的种种家居生活因为物联网变得更加轻松、美好。
三、公共安全
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情况频发,灾害的突发性和危害性进一步加大,互联网可以实时监测环境的不安全性情况,提前预防、实时预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降低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威胁。
美国布法罗大学早在 2013 年就提出研究深海互联网项目,通过特殊处理的感应装置置于深海处,分析水下相关情况,海洋污染的防治、海底资源的探测、甚至对海啸也可以提供更加可靠的预警。该项目在当地湖水中进行试验,获得成功,为进一步扩大使用范围提供了基础。
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智能感知大气、土壤、森林、水资源等方面各指标数据,对于改善人类生活环境发挥巨大作用。
趋势和特征
物联网近年来的主要显着趋势是由互联网连接和控制的设备的爆炸性增长。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意味着从一个设备到另一个设备的具体细节可能大不相同,但大多数人都具有基本特征。
物联网为将物理世界更直接地集成到基于计算机的系统中创造了机会,从而提高了效率、经济效益和减少了人力。
物联网设备的数量在 2017 年同比增长 31% 至 84 亿,预计到 2020 年将有 300 亿台。物联网的全球市场价值预计为到 2020 年达到 71 万亿美元。
环境智能和自主控制并不是物联网最初概念的一部分。环境智能和自主控制也不一定需要互联网结构。然而,(英特尔等公司)的研究发生了转变,将物联网和自主控制的概念结合起来,初步成果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将物体视为自主物联网的驱动力。
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有前途的方法是深度强化学习,其中大多数物联网系统提供动态和交互式环境。训练代理(即 IoT 设备)在这样的环境中表现得更聪明,无法通过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例如监督学习)来解决。
通过强化学习方法,学习代理可以感知环境状态(例如,感知家庭温度),执行 *** 作(例如,打开或关闭暖通空调)并通过最大化其长期获得的累积奖励来学习。
可以在三个级别提供物联网智能:物联网设备、边缘/雾节点和云计算。每个级别对智能控制和决策的需求取决于物联网应用的时间敏感性。例如,自动驾驶汽车的摄像头需要进行实时障碍物检测以避免发生事故。
通过将数据从车辆传输到云实例并将预测返回给车辆,这种快速决策是不可能的。相反,所有 *** 作都应在车辆本地执行。集成高级机器学习算法,包括深度学习物联网设备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使智能对象更接近现实。
此外,通过分析物联网数据、提取隐藏信息和预测控制决策,可以从物联网部署中获得最大价值。物联网领域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机器学习技术,从回归、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等传统方法到卷积神经网络、LSTM和变分自动编码器等高级方法。
未来,物联网可能是一个非确定性和开放的网络,其中自动组织或智能的实体(Web 服务、SOA组件)和虚拟对象(化身)将可互 *** 作并能够独立行动(追求自己的目标)目标或共享目标)取决于上下文、情况或环境。
通过上下文信息的收集和推理以及对象检测环境变化(影响传感器的故障)并引入合适的缓解措施的能力的自主行为构成了一个主要的研究趋势,显然需要为物联网技术提供可信度。
市场上的现代物联网产品和解决方案使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来支持这种上下文感知自动化,但需要更复杂的智能形式,以允许在真实环境中部署传感器单元和智能网络物理系统。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物联网
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相关产业集群发展的切入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具有较好的发展物联网产业的比较优势,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瓶颈制约,如缺乏统一的发展战略、核心技术缺失、标准体系不完善、地址资源缺乏、规模化应用不足等,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进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物联网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产业是由物联网芯片与技术提供商、应用设备提供商、软件与应用开发商、系统集成商、网络提供商、运营及服务商以及物联网用户构成的产业集群。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我国也将物联网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将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本文对我国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 (一)具有一定的技术积累 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物联网(传感网)研究,先后投入资金数亿元;《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均将物联网(传感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国家科技部、发改委、工业信息化部还专门立项对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射频识别(RFID)的研究和应用进行支持。科技部专门在先进制造领域设立了"RFID"专项,投入1亿多元对19个专题、近30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大规模的资助,从RFID芯片、关键 技术的研发到行业应用的整个产业链进行资助和培育。目前,我国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移动基站等方面都已取得重大进展。 (二)在标准制定上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 在世界物联网领域,我国与德国、美国、韩国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四大发起国和主导国之一,取得了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重要话语权。这将改变我国在计算机、互联网两次信息浪潮中双双落后的局面。目前,我国物联网(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已被采纳。为加强物联网标准化工作,2009年9月11日,中国物联网(传感网)国家标准工作组正式成立。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也在积极筹备过程中。 (三)具有了较好的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 一是技术研究和产业集群初具规模。2009年11月12日,江苏省、中科院、无锡市签署协议,共同建设"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同一天,中国移动宣布将在无锡成立中国移动物联网研究院,重点开展TD-SCDMA与物联网融合的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并同时建设物联网数据中心,以支撑物联网相关业务的落地运营。23日,中国电信物联网应用和推广中心、中国电信物联网技术重点实验室在无锡成立。24日,中国联通与无锡签订协议,合作推进WCDMA与物联网融合。 2010年3月2日,上海物联网中心成立。在产业化组织方面,早在2005年9月,上海就成立了"电子标签与物联网产学研联盟"。2009年11月和12月,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传感网(物联网)技术产业联盟筹备工作组相继成立。二是产业基地发展迅速。国家的大力支持下,2009年8月7日,首个国家物联网园区在无锡建立。11月1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在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物联网)创新示范区。各地的物联网产业基地建设也快速推进。 (四)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根据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意味着物联网产业要比互联网大30倍。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二、我国物联网产业化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一个明确统一的物联网发展战略和路线图 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标准、技术、商业模式以及配套政策等还远没有成熟。与计算机和互联网相比,物联网的发展更加需要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和标准的统一。但到目前为止,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还基本上处于一种自发状态,部门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分割情况较为普遍,明确统一的国家物联网发展战略和路线图还没有出台,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我国当前及未来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在国家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的情况下,容易出现一哄而上的局面,从物联网相关企业股价的迅速飙升以及许多城市纷纷介入物联网建设,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二)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缺失 我国在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方面存在缺失,除下一代互联网等技术外,我国只有极少数企业拥有物联网核心技术。以RFID(射频识别)技术为例:RFID技术是物联网中的核心关键技术,但在全球RFID专利中,我国RFID专利申请量只有美国的65%,日本的457%3,而且多以实用新型为主,发明型专利数量较少。美国在芯片、编码、空中接口协议等领域拥有大批专利,其申请总量超过了欧盟、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日本以及我国大陆等多个区域专利申请总量的总和,高达53%。而日本、欧洲则在传感器技术上拥有巨大优势。即使在国内,国外企业和组织在我国申请的RFID发明专利授权量也占据主要地位。截至目前,全球许多国际组织和国家已制订出RFID标准,并加速向我国输出,随着国外RFID标准在我国的推广以及逐渐被我国企业接受,我国RFID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国际标准在国内应用所形成了事实标准将会阻碍我国国家RFID(射频识别)标准的制定和推广。 (三)物联网标准规范体系尚不完善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涉及物体标识、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等多个环节,包括了芯片与技术提供商、应用设备提供商、软件与应用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网络提供商、运营及服务商等不同企业主体。虽然我国在物联网标准制定上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但适应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统一的标准体系尚未出台,使得目前很多物联网应用仍处于厂家各自为战的状态,终端厂商、应用厂商、集成商无法有效分工协作,产业分工不能细化,影响整个产业规模化的发展。随着物联网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标准规范的不完善将导致整个物联网产业的混乱。 (四)物联网地址资源匮乏物联网时代的网络发展,需要大量的IP地址,专家预计,未来五年我国物联网地址预计需求量在100亿。而目前互联网在IP地址资源上的不足,已经成为物联网发展最大的瓶颈。从总量上看,目前全球互联网IPv4协议能够提供的地址空间最多只有40多亿,且可分配的IPv4地址剩余量不足10%,并将于两年内消耗殆尽。从结构看,全球IPv4地址分布不平衡,截止2009年底,排名第一的美国的IPv4地址为1495亿,占全球已分配IPv4地址总数的50%。排名第二的我国的IPv4地址仅为232亿,占全球的777%。从发展趋势看,2009年度我国IPv4地址申请量为美国194倍,增长势头强劲。IP地址需求的快速增长及地址资源的不足,将使我国地址资源匮乏的问题更加突出。 (五)物联网规模化应用不足 我国物联网还处于发展初期,目前开展的物联网应用主要还局限于小范围的简单应用,难以激发产业链各环节的参与和投入的热情,庞大的行业和大范围的应用需求还没有被激发出来,使得当前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规模性市场需求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联网的规模化应用。同时,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也是制约物联网规模化应用的另一重要原因。 三、促进我国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一)尽快制定我国统一的物联网发展战略和路线图 一是分析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明确我国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发展目标、发展策略和重点任务;二是明确界定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发展物联网产业集群的地位、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三是制定实施我国促进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的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 (二)加强对物联网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一是在物联网核心技术,如RFID天线设计与制造、RFID标签封装技术与装备、标签集成、读写器关键零件、RFID测试技术和装备等方面,加强资金投入和技术研发;二是积极探索新的研发组织模式,将研发与产业化结合起来,建立物联网技术研发基地,聚集物联网研发人才和项目,开展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和相关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 (三)加快物联网标准体系的建设坚持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同步推进的原则。一是在物联网基础标准领域,积极参与和主导国际标准的制定,进一步确立并扩大我国在国际物联网标准制定中的发言权。二是在国内物联网标准的制定上,以国际标准为基础,以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核心技术和网络为依托,制定和形成我国自己的物联网标准体系。 (四)积极推进物联网技术的示范和规模化应用一是加快IPv6下一代互联网的应用步伐。积极发展IPv6下一代互联网是解决目前互联网地址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要尽快建立IPv4向IPv6过渡的有效组织机制,制度与措施,明确时间表,同时,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利用财税杠杆和专项基金等经济的手段,鼓励互联网应用提供商进行IPv6改造,加快IPv6下一代互联网的应用步伐。二要结合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标准的制定,以物联网运营企业(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为实施主体,发挥政府在推进物联网应用中的能动作用,以政府订购和首购的方式,在工业、农业、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开展形式多样的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包括环境监测、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家居等,探索物联网价值链合作模式和产业规模化发展模式。 未来几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出现快速增长,据相关分析报告,2007年全球市场规模达到700亿美元,2008年达到780亿美元,2012年将超过1400亿美元,年增长率接近20%。国内物联网产业,据赛迪顾问研究显示:2010年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201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市场前景将远远超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市场,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更好的发展前景。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发展,提高中小企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中小企业竞争力,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江苏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促进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提升发展水平的活动,适用本条例。本条例所称中小企业,是指在本市依法设立,符合国家中小企业划型标准的各类中型、小型和微型企业。第三条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把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区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发展方向的要求,制定政策措施,加强绩效评估,完善公共服务,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发展。
市人民政府成立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市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发展工作,定期研究解决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发展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协调各部门涉及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第四条 市、县级市、区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的指导和服务工作,督促中小企业转型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
发展改革、科技、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自然资源规划、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商务、行政审批、市场监管、地方金融监管、教育、统计、税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中小企业转型发展工作。第五条 中小企业享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的各项权利,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并在产业规划和政策指导下,自主创新发展。第二章 创业引导与成长推进第六条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扶持中小企业创业的政策体系,按照规定为中小企业在用地、人才、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改善创业环境,优化审批流程,降低创业成本。第七条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产业发展指导目录,鼓励创办科技型、资源综合利用型、节能环保型等类型中小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第八条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基地的规划和建设,组织工业和信息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技、商务等部门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基地评价和奖励机制。
鼓励和支持法人、非法人组织利用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闲置厂房等投资建设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基地。
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基地应当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人才培训、项目策划、技术支持、融资担保、商务代理、法律服务等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第九条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安排创业引导扶持资金,扶持创办中小企业。第十条 创办中小企业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租金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创业社保补贴等,以及申请创业担保贷款。第十一条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支持社会资金参与投资中小企业,完善创业风险投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设立各类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为中小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资金支持。
创业投资企业和个人投资者投资初创期科技创新企业的,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第十二条 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和人才在本市自主创业的,按照规定给予资助。
中小企业引进、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在住房、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按照规定享受有关优惠政策。第十三条 推动中小企业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全面提高中小企业战略规划、生产组织、技术开发、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基础管理水平。
支持行业协会、专业管理咨询机构和管理咨询志愿者开展中小企业管理咨询活动,帮助中小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第十四条 支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上市融资。
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中小企业上市工作的指导。
中小企业实现上市融资和股票增发融资的,按照规定给予奖励。第十五条 支持中小企业通过发行集合债券、集合票据、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私募债券或者集合信托等方式进行融资。第十六条 市、县级市、区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应当安排资金,有计划地组织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
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职业教育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行业协会和大型企业等单位采取定向培训、开展技术研发与合作、合作共建实习实践基地等方式,为中小企业培养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