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是什么企业 京东方公司是做什么的

京东方是什么企业 京东方公司是做什么的,第1张

京东方是什么企业

1 京东方不是中央企业,也不是国有企业,而是有限责任公司。京东方是一家物联网产品、技术和服务提供商。主要业务是显示器。

2 京东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京东方)成立于1993年4月,是一家为信息交互和人类健康提供智能端口产品和专业服务的物联网公司。京东方的核心业务包括端口设备、智能物联网、智能医疗工作者。端口设备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汽车、可穿戴设备等领域;智能物联网为新零售、交通、金融、教育、艺术、医疗等领域搭建物联网平台,提供“硬件产品+软件平台+场景应用”的整体解决方案;在智能医疗产业领域,京东方通过移动健康管理平台和数字医院为用户提供全面的健康服务。

随着民众对健康医疗的需求日益提高,加强区域协同、促进信息共享、推进智慧医疗成为现阶段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传统医疗信息化的核心技术主要集中于应用软件的开发,目前,许多新兴技术也逐渐在医疗领域得到应用,如云计算、物联网、5G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将持续助力我国医疗行业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升级。

医疗信息化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医疗信息化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卫宁健康(300253)、东华软件(002065)、万达信息(300168)、东软集团(600718)、创业慧康(300451)、思创医惠(300078)、麦迪科技(603990)、和仁科技(300550)、易联众(300096)、久远银海(002777)等。

本文核心数据:医疗信息化专利申请状况、医疗信息化主要技术、医疗信息化公司新兴技术应用情况

我国医疗信息化领域的研发活动十分活跃

专利数量可以反映出行业技术的活跃度情况,专利数量越多,代表技术研发的活跃度越高。在SooPAT专利信息服务平台上以“医疗信息化”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截至2021年4月28日,有关专利共有12万项。按申请年进行分析,2010-2020年,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相关专利申请量逐年上升,尤其是2015年之后有明显增加。我国医疗信息化领域的研发活动十分活跃。

从专利领域分布来看,截至2021年4月,G16H(医疗保健信息学,即专门用于处置或处理医疗或健康数据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排名第一,专利申请量高达3322件,占比达2747%;其次是G06F(电数字数据处理),专利申请量为3026件,占比为2502%;A61B(诊断;外科;鉴定)排名第三,专利申请量为2572件,占比为2127%。

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基础设施技术为医疗信息系统提供支持

我国传统医疗信息化的核心技术主要集中于应用软件的开发,包括基于组件化平台的架构技术、报表开发管理引擎、电子病历解析引擎、医疗信息标准集成引擎等,随着技术的发展,云计算、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基础设施技术逐渐为医疗信息系统提供更多的支持。

政策鼓励新兴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在于以病人为中心实现信息的共享、流动与智能运用。在医疗卫生服务整个环节中实现协同和整合,才能推动各医疗机构医患资源的灵活流动和结构优化。从医疗信息化政策中可以看到,国家支持新兴技术在医疗领域进行应用,利用新兴技术,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的医疗服务体系。

新兴技术能够应用于医疗领域的多个环节

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迅速,疫情常态化下的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也让数字化转型成为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能级和创新力的关键。在需求的推动下,数字技术与医疗健康行业的融合将持续往纵深方向发展。除了医疗系统软件产品和技术不断加速的更新换代外,云计算、物联网、5G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信息化领域逐渐得到应用。

医疗信息化企业加大对新兴技术的投入

我国医疗信息化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支撑,在关键技术领域持续拓宽产品及服务生态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拓宽盈利方式,以满足医疗信息化的建设需求。

新兴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医疗卫生业务的复杂性决定了医疗行业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大型数据中心和大规模系统集成工作将会逐步展开,互联互通的信息系统成为医疗体系未来的发展趋势,5G技术将持续助力医疗行业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升级,人工智能在我国医疗领域应用将加速落地。

更多数据可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北京京东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根据天眼查查询。北京京东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位于北京市,是一家以从事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1242690058万人民币,实缴资本85000万人民币。是京东方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京东方集团是一家为信息交互和人类健康提供智慧端口产品和专业服务的物联网公司,也是北京市第一家B股上市公司。京东方集团的液晶面板出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迈瑞医疗(300760)、华大基因(300676)、迪安诊断(300244)、美康生物(300439)、鱼跃医疗(002223)等。

本文核心数据: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医疗器械企业占比等

行业概况

1、定义

根据2021年3月国务院最新发布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其目的是:

2、产业链剖析

医疗器械行业技术进步、企业成长和市场扩展等都与上下游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上游行业的科技进步将直接影响到医疗器械的技术走向。医疗器械行业的上游行业为医疗器械零组件制造,涉及的行业有电子元件、原材料、软件系统、新兴技术等领域。其中电子元件行业为大型医疗设备提供电子元件、电路板、芯片等电子零部件;原材料行业为医疗器械行业设备生产提供特殊材料等。国家的基础工业如橡胶、塑料、电子、钢铁、紧固件、有色金属等上游行业加工制造能力决定了医疗器械原材料或半成品的质量、技术水平和成本。同时,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也为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创新注入新鲜血液。

医疗器械行业的中游行业为医疗器械的研发、制造、销售以及服务的相关行业。

医疗器械的下游产业是医疗卫生行业,医疗卫生行业是为全社会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产品的要素、活动和关系的总和,其最重要的基本功能是医治和预防疾病、保障全民身体健康、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业的运行主体是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计划生育机构、爱国卫生运动机构以及医疗卫生研究机构等,其中最为重要的主体是各级各类医院。

在行业上游领域,代表企业主要有水晶光电、住友瑞科、卫宁健康、乐普医疗等企业,中游企业主要有美敦力、雅培等国际企业和迈瑞医疗、鱼跃医疗等国内企业,产业链下游主要为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其他医疗机构和第三方检验/体检机构等。

行业发展历程:目前处在高治疗发展阶段

在2000年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在50年代~60年代的改造调整背景下,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有较大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2000-2015年期间,我国医改政策导致卫生机构需进行器材和设备的更换以及补充,刺激了我国中低端产品和技术的快速增长。但高值医疗器械市场被进口产品占领。在2015年后,我国医疗器械创新政策频出,头部企业积极布局,创新医疗器械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此外,为加速国产化替代,我国颁发了相关政策;个别省份像是江苏省等更是禁止进口产品在公立机构中进行招标。

产业发展现状

1、行业整体情况:医疗设备占比近60%,整体国产替代水平较低

总体来看,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整体国产替代发展相对较弱,尤其在高值医用耗材领域,国产替代程度整体相对较低,是医疗器械领域国产替代“洼地”,相关细分产品发展现状如下:

注:满分★★★★★,☆为半星。

从细分市场结构来看,2021年中国医疗设备行业占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中游细分产品的市场规模的最大比重,达到5533亿元,占比5991%。

2、高值医用耗材:2021年市场规模近1500亿元

由于目前行业并没有对高值医疗器械的准确定义,广义上高值医疗器械为全部高价格的医疗器械,前瞻则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1版)》中的定义将狭义的高值医用器械定义为一般对安全至关重要、生产使用必须严格控制、限于某些专科使用且价格相对较高的医疗耗材。

受益于经济水平的发展,健康需求不断增加,中国高值医疗器械市场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我国高值医疗器械市场保持着稳步增长。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蓝皮书(2021)》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高值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为1305亿元,受疫情影响仅同比小幅增长374%。随着我国高值医疗器械行业的整体技术革新及产业链成熟,中国高值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或持续上升,初步统计,2021年中国高值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或接近1500亿元,同比上升1203%。

3、低值医用耗材:2021年市场规模超1100亿元

低值医用耗材是指医院在开展医疗服务过程中普遍应用的价值较低的一次性医用材料,包括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引流袋、引流管、留置针、无菌手套、手术缝线、手术缝针、手术刀片、纱布、棉签、医用口罩等。

受疫情全球范围蔓延的影响,2020年低值医疗耗材市场,尤其是口罩、防护服等应急防控耗材,短时间内需求呈十倍以上爆发。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蓝皮书(2021)》,2020年我国低值医用耗材市场规模约为970亿元,同比增长2597%。据初步统计,2021年中国低值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或近1200亿元,同比上升2109%。

4、医疗设备:2021年市场规模超5500亿元

医疗设备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或者其他物品,也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医疗设备是医疗、科研、教学、机构、临床学科工作最基本要素,即包括医用医疗设备,也包括家用医疗设备。

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全国乃至全球以监护仪、呼吸机、ECMO为代表的医用设备销售爆发式增长,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蓝皮书(2021)》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医疗设备市场规模达4556亿元,同比增长2652%。据初步统计,2021年中国高值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或超5500亿元,同比上升2144%。

5、IVD(体外诊断):2021年市场规模超1000亿元

IVD(体外诊断),从广义上讲,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样本(各种体液、细胞、组织样本等)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产品和服务。从狭义上讲,体外诊断产业主要指体外诊断相关产品,包括体外诊断试剂及体外诊断仪器设备。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健康,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将体外检测带入了民众的视野。疫情爆发,新冠病毒检测试剂需求暴增。国家药监局针对核酸检测试剂盒开辟了快速审批通道,不少产品快速上市,体外诊断企业业绩也随之“一飞冲天”。在疫情的催化下,我国体外诊断行业飞速发展。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蓝皮书(2021)》数据,2020年体外诊断(IVD)市场规模达890亿元,同比增长2430%。据初步统计,2021年中国高值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或超1000亿元,同比上升1973%。

产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广东省分布最多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生产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数量有28954家;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北、湖北、上海、江西、安徽、河南等地。其中,广东共有5221家企业,江苏共有3580家。

2、企业竞争:以非上市企业为主

2021年,我国医疗器械上市企业的营业收入达到了2528亿元,约占整个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的27%。由此可见,我国医疗器械仍以非上市企业为主。

当下,迈瑞医疗、英科医疗、乐普医疗、东方生物、新华医疗的营业收入在上市企业当中为TOP5。其中,迈瑞医疗在上市企业规模的市场份额约为10%,在整个市场的市场份额约为3%。

注:左边是在上市企业规模中的市场份额,右边是在整个市场规模的市场份额。

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

1、2027年市场规模或超2万亿

医疗器械行业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未来随着中国医疗体系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或将持续上升。

基于此,前瞻估测2027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或将超过25万亿元,年复合增速达到18%。

2、主要有四大发展趋势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具有起步晚、规模小、产品单一的特点。但经过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现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已成为一个产业门类比较齐全、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市场需求旺盛的朝阳产业。随着国家政策支持与优化、医改不断深入、人口老龄化不断凸显、消费能力和健康意识提升,促使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尤其是国内医疗器械龙头企业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而国内高歌猛进的医疗器械市场,在兼具资金和技术优势的国际医疗巨头的青昧下,行业竞争激烈,机会与挑战并存,未来中国医疗器械或有以下发展趋势: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智慧医疗是通过打造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在未来的卫生医疗领域,物联网带来的不仅是技术上的进步,更是观念上的革新。
随着医院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医院智能化技术的逐步深入,数字化医院建设已经成为国内外医疗领域的共识。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医院信息化建设也在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不断的推进。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福建恒锋电子有限公司是医疗数字化和公共建筑智能化的领航者,智慧城市倡导者与建设者。
携手智能科技,立足企业发展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袭来“智能建筑,在中国大陆上,得以真正的普及和推广并兴起于沿海地区。1995年在美丽的榕城(福州)一个新生的智能化企业-----“福建恒锋电子有限公司”诞生了,公司在成立之初定位在专注于智能建筑、数据中心和计算机信息系统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以“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为愿景,让科技信息技术服务于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以“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我、永续经营……”为发展目标,致力于民族科技品牌长久发展。17年来福建恒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始终以智能科技为根本立足本土不断的发展壮大经过不懈努力,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优秀的持有“甲级智能建筑系统专项设计资质、一级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一级建筑智能化专业承包资质”的“3甲”企业。公司荣获中国智能建筑分会“2011年度完成工程额前50强企业”,2010、2011年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机房设备应用分会“中国机房工程企业30强”,2011年福建省软件骨干企业。
继往开来,深耕智慧医疗
针对各种不同功能的建筑对智能化系统技术的要求逐渐专业化,如医院、政府办公大楼、金融机构、空港、体育建筑等由于具有不同的专业用房、设备和不同的使用功能而对智能化系统对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在医疗建筑中,智能化系统是为人服务、为管理服务的,并确保医院内日常的医疗任务的顺利进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包括医院在内的医疗机构和医疗设施的建筑设计以及配套设施的设计给于高度的重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化医院的建设,必须通过建筑智能化技术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减少医疗差错和事故、降低成本、节约能源,创造“人性化”的就医环境。
新医改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许多医院正进行改造或新建(扩建),这些医院正面临智能化系统建设问题,而且新建、改建的医院大楼本身功能多样、系统复杂,有中央空调、冷热水、多种照明、集中供氧、电视广播等。大量的建筑设备给日常维护管理带来了许多问题,靠以往的常规管理已无法保证其正常运行,因此,也提出了智能化新的要求。福建恒锋电子有限公司在欧霖杰总经理带领下紧抓市场需求,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医疗服务整个环节里实施协同和整合,从而建立高效、惠民的智慧医疗体系,解决医疗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并成功应用于重庆肿瘤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174医院、厦门中山医院、重庆西郊医院、邢台第三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省人民医院、福鼎市医院、三明市第一医院等、龙岩市第二医院等国内数十家医院智能化、数据中心设计施工和信息系统集成项目。
顺应行业发展,注重产品研发
恒锋电子长期致力于为中国医疗事业提供最佳技术支持和行业实践。秉承不断创新的精神,恒锋电子为中国医疗行业信息化的不断演进提供着强大支持。针对医疗行业的特殊性恒锋电子开发了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包括医疗协同平台和基于云计算网络环境的智慧医疗。医疗协同平台即统一医疗协作平台提供各种医疗机构的人员及系统的集成与协作环境。通过对各种医疗资源系统的整合,为医生提供了实时的、集成的、可 *** 作的数据,从而为患者提供准确诊断,降低成本,减少医疗事故。该平台同时提供了以医疗机构的业务信息为核心的信息发布功能,为病人方便获取医疗服务和健康知识提供工具,包括:个人门诊服务预约、个人健康档案及管理、健康咨询、网络心理咨询和健康常识等。
基于云计算网络环境的智慧医疗是以领先的云计算平台为支撑,将医疗机构的系统和设备通过互联网或专用网络互联起来,大幅度减少运行成本,并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率。通过软件服务(SaaS)的创新模式向医疗机构和个人提供一整套在线服务,包括电子健康档案,注册预约等,大大缩减医疗机构的投资,并为病人提供便利。云计算等尖端科技亦将为医疗未来的美好图景贡献其智慧。
医疗行业一直是恒锋电子关注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无论是对研究开发的持续投入,还是通过对医疗行业合作伙伴的深入合作,‘智慧医疗’的宗旨就是使医疗行业真正实现更加互联互通、更加可量化和更加智慧,这种更加智慧、惠民、可及、互通的医疗体系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恒锋电子将与各级政府、医疗单位和相关行业共同努力,携手推动医疗领域信息化,打造高效、便捷、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体系。
品行天下,致誉万里
“质量,信誉,沟通,创新”这是恒锋电子的企业文化核心,多年来恒锋人一直坚持这种文化内涵使恒锋电子越走越远,越做越强。十七年来,公司不断拼搏进取,由小变大,一路走来,有顺境亦有坎坷,但无论风云万千变化,他们始终以“追求卓越,质量第一”为目标,坚守着“诚实守信,品行天下”这一宗旨。如果说,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是对恒锋电子品质的肯定,那么,与时俱进的自主创新精神则是恒锋电子畅行天下的坚实基础。“品行天下,致誉万里”正是恒锋电子的意义所在。
恒锋电子先进的设计理念、优秀的解决方案和强大研发实力,在数字医院、区域医疗、公共卫生、移动医疗和医疗物联网等领域的不断创新,使她成为国内领先的智慧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引领智慧医疗未来,开启医疗物联网时代。
(责任编辑:方 苏)

有,上海海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经营范围:从事医疗科技、医疗设备科技、电子科技、通讯科技、电器科技、自动化系统集成、物联网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集成电路设计,通讯设备(除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的销售,制氧设备、空气净化设备、医疗器械、美容仪器、按摩器材、电子产品、健身器材、机电一体化产品、自动化系统设备的制造、加工(仅组装的专用设备生产不涉及钻孔、切割、折弯、使用焊接的焊接等属环评豁免项目)、销售,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计算机软件开发,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营养健康咨询服务。 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2943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 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