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AI催化物联网蝶变 创新应用惠及更多用户

5G+AI催化物联网蝶变 创新应用惠及更多用户,第1张

物联网这一概念其实在很早之前就被提出,其以互联网为核心和基础,并延伸和扩展到了各式各样的终端之上,简单来说就是实物联入网络,最终实现物与物之间、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而随着现在互联网应用的拓展和延伸,特别是在以 5G 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持下,越来愈多的新模式、新业务不断涌现,也让人们生活、办公、出行的方式也迎来了变化。


来源于网络


5G+AI+大数据实现更智慧的万物互联


说到现在的互联网,5G绝对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相较于其它蜂窝技术,5G 在物联网连接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更快速的传输速度,还提供了支持海量连接的高带宽,相比4G,5G 连接密度提高了近十倍,能效密度提升近百倍。这也意味着在人口密度大、智能设备数量庞杂的城市街道、大型场馆和商场,5G的超大吞吐量能够完全胜任这些场景中大量设备的接入使用需求。


正因为5G的到来,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万物互联提供了基础。同时在更多设备接入网络之后,为了让设备之间的互联更加智能,大数据和 AI 技术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当数以亿计的终端设备连接到网络时,就会累积大量数据,大数据技术可用来整理这些数据,配合AI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合算法实现不断优化,以提升整个系统的智能化程度。


物联设备在 5G、大数据和AI的支持下,从以人为主导的互联,逐渐变成了设备自我智能调节,看似都实现了互联的结果,但对于我们这些实际使用的用户来讲,设备之间能够更智能更简单的了解彼此,减少人为控制,体验也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在不断推动万物智能互联发展的过程中,一大批先行者企业可以说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中包括通信领域的高通公司。高通的物联网解决方案,为全球不同国家、不同行业提供的创新产品与解决方案。近年来随着5G的普及,高通更是携手合作伙伴,通过汇聚覆盖10大行业的多款产品应用和案例故事,展现了物联网生态系统的各种创新,在5G+AI+大数据等技术的共同支持下,今天的物联网不再只局限于"万物互联",而是向着"万物智联"迈进。


物联网创新推动生活场景数字化变革


近年来,得益于数字经济政策环境和创新应用落地土壤,以5G、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为国内企业创造了增长空间,更多的实际用例将我们平时接触的购物、医疗等领域全部覆盖。更加智能化的互联也让物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的应用场景和深度超乎想象。


东集小码哥(来源于网络)


以医疗行业为例,企业可以利用高通全球化解决方案,将创新产品与医疗场景相融合。其中东集推出的高标准的智慧医疗手持终端,为海内外医疗服务机构提供了数据采集终端。通过高通骁龙5G移动平台的加持,东集的手持终端支持丰富的全球5G频段,并且同时支持Wi-Fi6 Ready通信技术,即便是在医院路由器高密度连接情况下,仍可保证畅快互联且支持WPA3加密技术,保证病患信息安全传输。加上高通Al引擎,可以让整个终端的算力加倍,承载更多高性能应用的高效运行,无论是输液、查房等临床场景,药房管理等内勤场景,还是检测标本、体检报告配送等外包服务场景都能够支持涵盖,并精确进行分类 *** 作,便携和高效性让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不少,也让患者的就医体验变得更为简洁。


超嗨科技购物车(来源于网络)


在以往传统的购物过程中,选购商品、排队结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在大型商超收银台前,消费者对数米长的结账队伍早已司空见惯,这种形式不仅浪费消费者的购物时间,也影响商超整体的经营效率。


针对于此,超嗨科技通过采用高通的解决方案,在普通智能购物车的基础上,接入新零售领域的AI技术和通信技术,研发出全新智能购物车,搭载骁龙移动平台的购物车,支持Wi-Fi和无线网络、还提供了不错的图形识别性能。在AI算力支持下,消费者进入商场购物时,可以通过智能购物车直接自助扫描商品进行购物。通过网络内置传感器可以进行数据交互,在购物前支持账号注册/会员登录,购物中支持购物防损、生鲜称重、购物定位与导航等功能,购物后还能实现自助结算,解决了以往线下购物的诸多痛点问题,让用户拥有了全新的线下购物体验。


物联网引领全新工作方式


近年来疫情持续影响着我们的工作生活,不少人的工作方式也因此产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线上办公的形式让不少企业在特殊时期也依能够正常运作。而随着这种形式的推广,也诞生出了不少新兴技术和业务模式。通过线上公办模式的持续创新,催生了更高效、低成本和更协同的智能工作方式。


钉钉会议一体机F2(来源于钉钉)


其中钉钉基于高通高性能物联网解决方案还推出了视频会议一体机F2,高通领先的视频技术让F2在10米距离内能实现全高清画面覆盖,高性能AI的加入让会议一体机拥有了自动取景、发言人跟踪、多画面自动导播等功能,为企业用户提供了远程音视频沟通、协同能力,更智能高效的会议形式也帮助企业节约差旅成本,提升工作效率,为企业远程高效办公带来不小增益。


加速城市管理和交通系统智能化


过去的十年里,传统意义上的车联网在发展,也努力开放,但不同的厂商、不同的企业都各成一套系统,这让车联网更多止步于“联网的汽车”,而并非一个真正的移动互联时代的产品。而随着现在更多规范和开放接口的出现,成功打破了各厂商之间的壁垒,让城市交通建设朝着更智慧、创新的方向发展。


在汽车领域,高通布局了车载信息处理和C-V2X、数字座舱、云侧终端管理、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自动驾驶(AD)。通过配合国内的主机厂商和配件厂商,持续利用其移动通信、计算方面的能力,合作推动车联网技术的发展,并利用5G技术致力改善人们的交通出行,使未来的出行交通更加安全、可靠。


九号共享滑板车S90L(来源于网络)


除了智慧出行之外,共享出行作为智慧城市的关键出行模式,在提升出行效率、合理分配社会资源、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中九号公司推出了智能共享滑板车S90L,同样也是利用高通平台提供的AI算力,滑板车可自主感知道路信息并检测停车环境,对提升用户骑行安全、规范骑行习惯提供了很大价值;同时该平台支持全球广泛频段,为滑板车在不同国家运营提供稳定、便捷的连接。


总结


今天,物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的应用场景和深度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不仅仅是上面的一些用例,我们还能看到使用物联网监测系统实时采集土壤和温湿度等环境数据;妈妈通过智能婴儿监护机的镜头看护自己熟睡中的宝宝;物流企业的工作人员利用手持设备高效管理仓库中的所有快递等等使用场景。


也正是通过这些成熟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我们已经能够享受到智能家居带来的舒适,智能办公带来的企业变革以及共享出行带来的出行便捷,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推动下,物联网行业还将持续挖掘用户的需求,通过与 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不断融合,相信今后还会有更多应用场景的落地,让设备之间的智慧互联惠及更多用户。


来源于高通


面对这些机遇挑战,其实更需要高通这样的企业来扮演开拓者这一角色,凭借在物联网领域深厚积累和深远布局,各行各业也都愿意与高通合作,通过其解决方案助力行业加速以及更多满足用户使用需要的产品面试,不仅推动了物联网终端普及,也进一步赋能下一代物联网生态系统创新。总之,相信在各类企业和高通的共同合作努力之下,物联网还将在众多领域创造出更大价值。

行业主要企业:大富科技(300134)、梦网集团(002123)、共进股份(603118)、胜宏科技(300476)、润和软件(300339)、立昂技术(300603)

定义

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称传感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并形成一个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可管理的网络。

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依托多种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多媒体采集技术等。物联网的几个关键环节可以归纳为“感知、传输、处理”。

物联网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1、产业物联网占比逐渐上升

根据信通院于2020年12月发布的《2020中国物联网白皮书》,2019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中产业物联网和消费者市场各占一半,预计到2025年,物联网连接数的大部分增长来自于产业市场,产业物联网的连接数将占到总体的61%。由此来看,未来产业物联网的市场发展潜力大于消费物联网。

2、市场规模不断增大

目前,物联网在全球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欧、美、日、韩等国均将物联网作为重要战略新兴产业推进,但在繁荣景象背后却仍存在着众多阻碍发展的因素。其中核心标准的缺失,尤其是作为顶层设计的物联网参考架构等基础标准目前仍处于空白,基于争夺物联网产业主导权,各国对国际标准方面的竞争亦日趋白热化。

新冠疫情对于物联网行业来说犹如达摩利斯之剑,一方面疫情导致全球技术供应链出现一定的停滞期,另一方面疫情助推中国物联网的渗透。2020年无人工厂、无人配送、无人零售、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等“无接触经济”的爆发均离不开物联网技术的支撑。综合多方面的情况分析,前瞻认为未来5年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26年市场规模超过6万亿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去年,新冠疫情突然爆发,给全球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很多行业和企业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甚至面临倒闭和破产的危机。然而,也有一些行业和企业在疫情中逆势而上,实现了增长和发展,比如医疗、防护、在线教育、电商、外卖、云计算等。这些行业和企业之所以能够在去年的疫情中生意还好,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与疫情防控和民生需求密切相关。比如医疗和防护行业,由于疫情的爆发,导致了医疗资源的紧缺和防护物资的需求激增,这些行业和企业能够及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和产品,满足了市场的迫切需求,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认可。比如在线教育、电商和外卖行业,由于疫情的影响,导致了很多人不能正常出行和工作,这些行业和企业能够提供便捷的在线服务和产品,满足了人们在家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求,增加了客户的粘性和忠诚度。
与数字化转型和创新能力密切相关。比如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行业,由于疫情的影响,导致了很多传统行业和企业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压力和机遇,这些行业和企业能够提供先进的技术和平台,帮助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和创新,提升客户的效率和竞争力。比如一些新兴的创新型企业,由于疫情的影响,导致了很多市场空白和需求变化,这些企业能够快速地抓住机遇,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服务,打造出新的商业模式和价值主张。
与危机应对和管理能力密切相关。比如一些有实力和规模的企业,在疫情中表现出了强大的危机应对和管理能力,能够及时地调整战略、优化结构、降低成本、保障供应、稳定团队、扩大市场等,从而实现了逆势增长。比如一些有社会责任感和公益精神的企业,在疫情中表现出了强大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精神,能够积极地参与疫情防控和救助工作,捐赠物资、资金、技术等,从而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支持。
预计疫情对上述行业和企业的影响将逐渐减弱,但不同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态势可能存在差异。对于那些能够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数字化转型趋势的企业来说,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一些传统行业和企业可能需要加强数字化转型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围绕疫情防控和与之相关的民生需求,仍有许多潜在的商机和发展机会等待挖掘和开发。
此外,企业对于危机应对和管理能力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在未来的发展中,企业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韧性和适应性,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和临时应急机制,以应对不确定性和变化性的市场环境。同时,企业还应注重提升员工的素质和能力,建设稳定的人才梯队,为未来的发展积累足够的人力资源。
总之,去年疫情对于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但也为一些行业和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未来,企业需要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数字化转型趋势,加强危机应对和管理能力,培养稳定的人才梯队,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引言:

近年来,作为前沿技术之一,物联网可谓是赚足了眼球。随着世界各国研究人员对物联网的技术研发日益深入,物联网技术也不断发展成熟,并不断渗透到各个细分行业中。为推动物联网技术深度融入各个领域,我国各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其中就包括《面向智慧城市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指南》等文件。“十四五”规划虽还未全面公开,但是根据中项网行业信息整理分析,物联网行业将在十四五期间迎来大爆发。

物联网概念的由来及发展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一词,最早于1991年由麻省理工的教授提出。在1995年比尔盖茨撰写的《未来之路》一书中也有所提及。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自动识别中心的Kevin Ashton教授将RFID及传感器应用于日常生活,将物品标记应用,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根据“物联网“的英文名称: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实它还有一个名称,就是传感网,是指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的活点定义是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
物联网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正不断向“高价晋级“

目前物联网应用已经遍布各个行业,预计将为数十亿日常物品提供连接和智能,而且它已经在各个领域广泛部署,即: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医疗保健、智慧城市、农业、工业自动化等。
未来物联网将会更加广泛的应用于不同行业和领域中,从简单的状态检测和自动化,向高阶的综合调度和智能化决策等方向演进:

物联网行业竞争即将到白热化阶段,技术突破成为行业痛点
目前,在物联网行业,广为人知的主要是华为、阿里等Top10的企业。然后实际上,在物联网领域做的比较好的企业已经有上百家,还有其他大大小小的新进去企业和独角兽公司等,由此可见物联网行业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通过智能传感器、多媒体采集、专网、5G、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疫情科学防控、企业复工复产等方面发挥支撑作用,接口融合问题将是物联网行业面临的最大的技术难点和痛点。

“十四五“—物联网真正的爆发期

根据国际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全球联网和物联网设备预测更新》,截至2018年底,全球联网设备数量已经达到220亿。在华为的预测中,到2025年,物联网设备的数量也将接近1000亿个,每小时会有200万个传感器被部署。

根据中项网近五年项目及招投标信息汇总分析,2020年物联网相关项目数量呈直线上升,未来物联网市场上涨空间可观,预计到2025年国内物联网市场规模将突破6万亿,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25%。

以内容为中项网行业研究院自创,如有转载请标明出处,多谢!

中项网行业研究院依托中项网的建设项目大数据、行业专家资源和分析研究团队,专注为企业提供行业研究、竞争对手调研、成本研究、渠道研究及业绩监测等服务。

主要优势行业:我们在能源电力、石油化工、轨道交通、环保、新能源、机电设备、工业控制、工业润滑油等领域积累了丰富资源和经验,超过500+的成功案例;

我们的资源:30+名行业研究专家、200+的支持团队、覆盖全行业的项目投资数据及多渠道资源,匠心行业商机及发展研究。

我们小区使用的锋物科技智慧社区就有的,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他们的智慧系统可以全民监测社区内人员流动情况,做到记录、预警,还能回溯人员出入记录。
除此之外,还设立了“社区防疫”专栏,特别的方便。

2020初始,一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从武汉开始,很快席卷了整个中国。疫情之下,各类资源出现短缺,不仅是武汉资源的短缺,是战斗在一线的各地医院资源的短缺,亦是普通老百姓资源的短缺。

目前来看,大批大批的物资被送往武汉,与时间赛跑的运送工人们,连喝口水的时间都不敢浪费;而足不出户的普通老百姓同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口罩脱销,快递一再延迟,在一“罩”难求的困境下,购买生活必需品成为了世纪难题。

于是乎,就有人在呼吁:无人货车、无人快递车、无人送餐车的尽快“上线”。无人货车自己运转,将资源送到武汉;无人快递车定点停留,在到达收货地点时,给人们发送通知,人们通过收到的短信代码,从车辆上的专用隔间中取出杂货袋里属于他们的商品。如此,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避免了人与人面对面的接触,极大降低疫情的风险。

当然正如我们所知,目前无人车的应用尚不成熟,使用场景亦有限。但值得注意的是,其已以各种方式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作用。

为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深圳福田区在环卫领域就率先使用了无人全自动的环卫清扫车。无人全自动的环卫清扫机器人可实现自主完成清扫、洒水、垃圾收集等工作,最大限度的提高工作效率。在这场看不见的硝烟里,无人全自动的环卫清扫机器人、半自动高温高压清洁车的出现,极大的保障了一线环卫工人的安全。

当然在无人清扫车之外,医院这个一线战场上也出现了无人车的身影。前不久,两辆搭载了无人驾驶硬件设别和软件系统的送餐机器人出现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它们主要从事送药、送餐、回收被服和医疗垃圾等工作,有效的减少了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接触的频次,降低交叉感染病毒的风险。

来源:广东广播电视台触电新闻

此外,酒店作为隔离点,聚集人群较多,也成为了这次疫情的“重点保护区”。今年大年初二,深圳的一家酒店隔离点为减少人员的感染,便首次启动了普渡的6台机器人配送。在患者提出送餐、送药或者其他物品需求后,医护人员只需要将物品放置在机器人上,让其自行前往送货便可。之后机器人会自动回到护士站里,消毒后又可以继续配送。

除送餐和送药服务外,送快递也是抗击疫情期间的刚需。去年八月上线的湖北仙桃邮政智能快递车就在这场战疫中发挥了它的作用。相关资料显示,该投递车全车长约 2 米,宽约 08 米,高约 15 米,每小时最高速度达 15 公里,一次最多可以装载 200 公斤邮件,拥有 30 个包裹格口,纵向相邻的小格口可通过拆卸搁板变成大容量格口,满足不同规格邮件的投递需求。车体采用防水防尘的硬件设计,在不同的天气环境中也能正常完成投递作业,并确保邮件不会受到损坏。

深圳一清科技提供的名叫“夸父”的无人驾驶快递车亦成为了山东某疫区的物流主力军,并承担起了后勤仓库与病房、病房与垃圾站、超市与小区等地点之间的物资物料运输任务。该车一次车可装载75个小箱子,每箱可承载货物20斤,单趟配送能力可达1500斤瓜果蔬菜。

另一家企业京东,在此次疫情中,为更为有效的支援疫区,自疫情爆发后便一直在筹备武汉地区的智能配送工作。2月6日,京东首单医疗物资成功被送到了武汉第九医院,这也打响了京东在此次战“疫”的第一q。京东表示,未来,随着智能配送机器人的规模扩大,这些特殊的“逆行者”将为更多武汉的医院提供必要物资的配送。

来源:京东物流公众号

事实上,在疫情发生之前,不少企业以及不少场景已经有了无人车的身影。

早在2016年10月,由OTTO运输的自动卡车的首单运输货品就已经在美国上路。首次运输成功后,Uber就向世界宣布,其收购的OTTO公司完成了全球首次无人卡车的商业运输任务,虽然从科林斯堡到斯普林斯的路程只有133英里,2小时车程。

2018年,沃尔玛开始和 Waymo 公司合作,让凤凰城郊区的消费者提前享受这一先进科技。用户只需在网上提交购物清单,便可乘坐 Waymo 的无人车辆前往沃尔玛商店直接取货。去年1月在和 Udelv 合作后,沃尔玛开始测试一款名为 Newton 的自动驾驶车,可以为客户配送他们在线订购的商品。

2019年7月,沃尔玛宣布和自动驾驶汽车创业公司 Gatik 合作,正式推出了一项服务:在美国阿肯色州本顿维尔的仓库、取货点、部分商店之间,用无人车运送客户的订单。据悉,Gatik 使用的是有配备自动驾驶系统的 4 级轻型商用车和 B2B 短途物流货车,交货距离可辐射200英里。自2018 年以来,车辆就已经在加利福尼亚的公路上进行测试,能使货物在城市中的运输成本降低 50%。

2019年12月,图森未来L4级无人驾驶卡车车队也在京礼高速(延崇北京段)顺利完成中国首次高速公路全封闭环境下、基于C-V2X车路协同技术的队列跟驰测试工作。作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图森未来携包括北汽福田、首发集团、华为、四维图新等在内的合作伙伴,共同实现了无人驾驶卡车车队总长14公里(包括98公里连续特长隧道群路段)的三车队列跟驰。

此外,德邦快递于去年被授予了正式运营牌照。不同于以往的测试牌照,此次颁发的牌照允许在德清指定区域内的公开道路上进行L4级运行。这意味着无人驾驶货车快递场景应用正式落地和实现商业化。

事实上,2018年双11期间,德邦快递便首次推出了“麒麟号”L4级别无人驾驶货运车,截止至今,其运营总里程已经达到10000公里以上,累计货物运输则高达20000票。从后台数据来看,德邦系统已可以支持包括在暴雨、隧道、夜晚等多场景下实现稳定无人行驶,最高时速达90公里。

作为物流行业的巨头,京东在2018年的京东CUBE大会上也一口气公布了一系列项目新进展,包括L4级无人驾驶重型卡车。

京东的无人重卡卡车车头长9米,宽25米,高35米,拖车长14米。作为L4级的重量级产品,该车融合了多个传感器,车身搭载数个32线激光雷达,车顶则搭载了64线的激光雷达,具备L4级的自动驾驶的能力。据悉,京东无人重卡已经完成了2400小时的智能驾驶超级测试,计划2020年在国内上路。

而在无人快递车方面,去年的618,京东今可谓是赚足了噱头,因为其正式启动了自己的全球全场景常态化配送货物首次的尝试。6月18日上午,20台京东配送机器人在北京海淀区上路,京东平台一声令下,首批载有618订单的京东配送机器人从上地站发出,这也预示着快递无人配送时代的来临。

当然,作为国内最先拿到无人驾驶测试牌照的百度,自然是不甘落后。在2018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就宣布实现了“阿波龙Apollo”的正式量产,并将碧桂园潼湖科技小镇作为落地运营的场所,这也是全球第一个真正运营无人车的小镇及园区。此外,百度和金龙客车合作的全球首款L4级量产自动驾驶巴士,也正在积极推进商业化落地。百度表示其完成总装的阿波龙,即将发往北京、雄安、深圳、福建平潭、碧桂园、湖北武汉、日本东京等地开展商业化运营。

来源:百度阿波罗官微

同一日,苏宁物流与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联合宣布,将加速落地物流自动驾驶技术,在2020年实现末端配送的自动驾驶技术普及和无人配送车的规模化量产。

此外,菜鸟也不断推出包括菜鸟无人车、无人机、菜鸟快递塔、菜鸟驿站智能柜、菜鸟小盒等系列智能黑科技,提供从最后1000米到最后0米的全面解决方案。去年,菜鸟同样也启动了无人车配送。在成都的未来园内,满载包裹的菜鸟无人车在园区内穿行,把消费者购买的天猫商品送达分拨场地,全程由IoT(物联网)系统自动调用红灯,无人车自主规划路线和避障。这是菜鸟无人车首次从末端配送,进入园区调拨运输环节,代表着无人驾驶应用场景的进一步拓展。

总而言之,无人车的应用已经开始在我们身边上演。但由于技术、环境、法律的诸多限制,目前还只停留在有限的场所,未大范围的普及。不过可以想象,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越发成熟,无人车会用到更多的场景中去,在重要关头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在无人车应用尚不普遍的当下,为更好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阻断疫情传播,还望大家少出门、不聚餐、勤洗手、多通风,做好自己,助推疫情早日过去!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2963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 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