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琼洁 刘 勇
近年来江苏省物联网产业规模保持25%以上的增长率,物联网产业整体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截至2019年,全省物联网相关产业规模近7000亿元,形成了以支撑层、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为代表的物联网产业结构。其中,应用层的占比不断增加,涌现出一批有技术、有市场、上规模的物联网企业,全省物联网企业已超3000家,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40余家,从业人员达到30余万人。江苏物联网产业发展先发优势不断凸显、规模效应与集聚效应不断凸显、产业布局持续优化、产业链条不断延展、骨干企业的龙头效应不断显现,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尤其是在国际物联网产业标准制定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已成为江苏产业发展的高地和区域名片。
与此同时,有三大因素制约江苏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一)技术与市场对接不畅,骨干企业创新带动力不强
近年来,江苏物联网企业数量迅速攀升,物联网技术研发能力也大幅提升,但从企业的盈利情况看,有近五成的中小企业处于亏损或不盈利状态,这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主要原因是这些企业的技术与市场无法实现有效对接,存在技术市场化和应用推广难的问题。从江苏物联网产业的总体来看,其产业总体规模和企业的规模较小,缺少产业发展带动力强的上游骨干企业,尤其缺少“专尖特精”的物联网企业。骨干企业带动作用不强。在传感器环节,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骨干企业,在系统集成环节,缺乏具有软硬件、网络、平台、应用流程耦合的一体化高端综合集成服务能力的龙头企业和大型服务商。同时龙头和骨干企业与产业链相关企业合作不够紧密,技术与市场对接不畅,许多物联网产品和技术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核心技术链和产业链尚未形成,整体核心竞争力不强。
(二)核心技术亟待突破,标准化建设有待加强
江苏虽然是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先行区和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示范区,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规模化产能较小、核心技术不强、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感知与智能处理产业与国外差距较大。核心芯片、基础性系统、基础性架构等关键领域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中高端传感器依赖进口,智能处理和云计算的基础架构由发达国家主导,缺乏能实现硬件、物联网、网络、平台、应用和业务流程端到端大系统综合集成企业,智能和微型传感器、超高频和微波射频识别(RFID)、地理位置感知等感知技术,以及近距离无线通信、低功耗传感网节点、人机/机器智能交互(M2M)终端、异构网络融合、网络管理等传输技术、基于MEMS 工艺、薄膜工艺技术形成的敏感芯片等相关技术研发水平和标准制定工作落后。物联网的整体研发能力不强,大多数领域的核心技术尚处在研发阶段,从物联网核心架构到各层的技术体制与产品接口大多未实现标准化,物联网标准化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标准化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研发投入力度不够,创新人才不足
物联网产业技术研发需要投资大量的资金和人才。在研发资金投入方面,与广东(深圳市、广州市)相比,江苏每年对物联网产业发展资金投入力度不大,对物联网企业研发支撑不足,同时与广东企业(腾讯、华为、中兴等企业)相比,江苏物联网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整体较小。在创新人才支持方面,与广东相比,江苏物联网产业发展人才引培力度较小,同时也存在着人才引培政策制度不完善和不够落地、对稀缺高端人才的招引和需求量最大的中端人才的引流不足、一流的人才梯队缺失等问题。
为此,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推动江苏省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增强龙头效应,打造产业核心技术创新高地
一是打造一流物联网创新企业。大力支持引进国内外龙头企业,鼓励支持企业进行产业前瞻性与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和应用试点创新,鼓励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一批物联网行业的龙头和骨干企业,突出龙头骨干引领作用,建设一流创新企业。通过“以评促建”和“以评促改”,完善企业的评价考核体系,加大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程度、研发成果质量、创新辐射带动作用等指标的权重,引导龙头骨干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优化研发支出结构,联合高校院所加强“卡脖子”技术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快提升攻关引领能力。二是建设物联网产业重大创新平台。强化企业主体创新地位,鼓励重点领域龙头企业联合产业链企业开展协同创新,重点在物联网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和“杀手锏”技术。加快建设江苏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国家高性能计算应用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先进封装与系统集成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传感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创新平台。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对接,协同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三是提升物联网产业链协同能力。壮大产业集群,带动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强化企业专业化协作和配套能力。围绕“卡脖子”技术攻关,支持民企广泛参与龙头、骨干企业和高校院所等牵头的项目,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形成强协同、弱耦合的创新生态。根据任务体量和条件要求,鼓励民企牵头申报。同时,通过完善 科技 创新政策,加强创新服务供给,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引导民企加大研发投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小而美、小而精”的 科技 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与“国家队”之间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
(二)强化技术与市场协同,搭建 科技 创新协同攻关体系
攻破物联网关键技术,提升物联网产业核心能力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 社会 中介服务机构和个人等的创新行为主体,以及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协同实现。一是提升技术体系化能力,实施锻“长板”、补“短板”相结合的系统性战略布局。面对日益严峻的外部环境挑战,在推进物联网技术跨界创新时,应从战略高度、以战略思维系统谋划 科技 创新布局,优化 科技 计划,形成锻“长板”、补“短板”相结合的系统性战略部署路径规划,形成多维度、多循环的关键技术供给体系和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格局。二是提高组织体系化能力,打通知识突破与商业实现的价值链接。对于物联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要 探索 大纵深、跨学科的研发模式,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拓展包括产业大基金在内的各类创新投资渠道,实现集科学发现、技术跃升和产业化方向于一体的突破,实现知识突破与未来面向商用生态的有效衔接。聚焦全球竞争的源头技术供给,不仅是追逐“国际发表热点”,更需要形成核心技术突破后的持续改良机制,及时跨越技术商用的成熟度阈值。实现知识突破与商业实现的价值衔接,需要改革当前重大 科技 创新工程的组织实施方式。三是鼓励重大攻关计划的创新单元之间的知识共享。鼓励物联网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与其他创新主体形成协同互动。在核心技术攻关上,借鉴重大公共创新平台的成功经验,制定权责分明的知识产权共享和保护机制,鼓励各类战略 科技 力量形成优势资源平台的吸引力和合作凝聚力,引领对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和共性技术的持续攻关。
(三)加大要素投入,优化物联网产业发展政策环境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政策。统筹利用现有资金资源,加大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支持。采用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方式, 探索 建立国家物联网产业专项投资基金。鼓励运用政府和 社会 资本合作模式,引导 社会 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深化产融合作,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动商业银行创新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推动政策性银行在国家规定的业务范围内,根据自身职能定位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健全融资担保体系,完善风险补偿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股权抵押、知识产权质押业务,试点信用保险、 科技 保险,研究合同质押、资质抵押的法律地位和可行性。二是完善人才引育体系,打造人才技术梯队。鼓励高校面向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培育物联网和信息技术人才力量和后备干部。支持高校院所高层次人才到企业任职或兼职,选聘优秀 科技 企业家到高校担任“产业教授”,实现人才双向流动。鼓励产业园区、企业、实训(实习)机构,以及江苏高校、职业(技工)院校,联合或独立开展江苏物联网集群产才融合示范基地评估,打造一批特色化示范性物联网学院、物联网实训(实习)基地。三是加大对外宣传,提升政策效度。通过举办展会、大赛等多种形式搭建企业技术交流平台为本地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力争更多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创新平台落户江苏,进一步强化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导向,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对外推广重点项目、产品,帮助企业快速发展,进一步彰显全链扶持和分类施策原则,不断提升新政策的覆盖面、含金量、精准度。
作者单位:南京市 社会 科学院、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江南大学中国物联网发展战略研究基地
本文刊于《中国发展观察》杂志2021年第3-4期合刊
《中国发展观察》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中国发展出版社主办、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编辑出版,是以发展为主线、以经济为重点的综合性半月刊,开设有战略、宏观、区域、世界、法治、 社会 、文化、前沿、产业、智库论坛等栏目,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权威性、可读性。《中国发展观察》在学术理论界、各级党政机关以及企业家阶层拥有广泛而稳固的读者群,并被中国 社会 科学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重要机构和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等权威数据库列为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
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中路22号院亦城财富中心A座7层(邮编:100176)
网址:>一、专业简介
专业源于电子信息技术(物联网方向),2010年起,专业为适应无锡地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需要,成立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在江苏省首先招收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专业定位为物联网系统集成方向,该专业核心技术涉及传感与检测技术、RFID技术、无线组网、嵌入式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物联网系统集成等。该专业于2010年被评为无锡市重点专业。
二、社会需求与专业定位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对无锡而言,它不仅意味着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成为城市发展转型的一个新契机。通过无锡市近几年的积极努力,国家发改委已将无锡作为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二大基地之一;工信部正式批准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全国物联网示范基地;国务院批准无锡建设国家物联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针对物联网发展的迅猛形势,无锡市政府加大对物联网相关的龙头企业引进;在产业空间布局上,以新区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为核心,新区、滨湖区等为重点,其它市县区为支撑,形成“一核多元”的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共同发展的物联网产业布局,逐步形成物联网产业链体系。目前,无锡市政府通过海归人员创业的“530”计划,引进物联网企业600多家,并开辟出30多平方公里的物联网创新示范区,强力推动产业的发展;中科院、清华大学等20多家科研院所已在无锡设立机构;中国移动、联通、电信三大移动运营商也先后登陆无锡。据估计2012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超过1700亿美元,2015年接近3500亿美元,年均增长25%左右。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2500亿元,较2010年增长25%。2015年无锡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达到2500亿人民币(无锡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刚在无锡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上的讲话,
物联网产业发展需要研究型、技术型、综合型、工程型等不同层次的人才,本科院校较为适合培养物联网技术应用的高层次人才,而高等职业院校适合培养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影响物联网产业人才需求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的是产业发展的规模和全员劳动生产率。根据无锡市信息化办公室提供的情况,无锡感知中国中心空间及发展规划至2015年总投资40亿元,建成引领中国传感网技术发展和标准制订的中国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实现各类技术成果转移100项,集聚各类物联网企业800家,实现产值500亿,引进和培养高级人才5000名,集聚从业人员5万人。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物联网企业需要与之相关的工程技术人才。
根据2010至2013年对长三角200多家物联网企业的调研情况,专业毕业生面向物联网企业,从事物联网工程项目的规划、施工管理;物联网设备安装、调试和维护;物联网项目售后服务、维保与管理;物联网智能终端产品的生产制造与辅助设计等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科技竞赛:各种大学内部或者与其他大学的科技竞赛,例如机器人比赛、计算机视觉竞赛、程序设计竞赛等,这些竞赛能够锻炼参与者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意写作比赛:许多大学会举办创意写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有趣、有创意的作品。这些比赛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创意潜能。
科学研究项目:大学里有许多科学研究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探索未知领域,发现新的知识。这些项目可以锻炼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研究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发展创新思维。
社会实践活动:许多大学会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志愿服务、社区建设、环境保护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化创意活动:许多大学会举办文化创意活动,例如艺术展览、音乐会、戏剧演出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文化、培养艺术素养,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术讲座:大学里有许多学术讲座,鼓励学生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开拓视野。这些讲座可以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和研究成果,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培养创新思维。
创业计划竞赛:各种大学内部或者与其他大学的创业计划竞赛,例如商业计划书竞赛、创业实践比赛等,这些竞赛能够锻炼参与者的创新能力、商业素养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校园创新项目:许多大学会鼓励学生参加校园创新项目,例如科技创新、社会企业等。这些项目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创新潜能。
智慧校园创意大赛:智慧校园是现代化校园的一个发展方向,鼓励学生运用科技手段,提升校园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例如,有的学校会举办智慧校园创意大赛,鼓励学生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出创新解决方案,并给予资金和资源的支持。
公益创新比赛:公益创新比赛鼓励学生从公益角度出发,开发新的公益创新点,参与志愿者活动。时 间:
2020年07月18日(周六)下午14:00-18:00
地 点:
在线(初步确定利用腾讯会议进行,会议号与会议密码另行通知)
区块链思想者40人论坛(BT40)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
中国流通行业管理政研会区块链工作委员会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
中国农学会计算机农业应用分会
中国区块链生态联盟
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
北京大学区块链俱乐部
北邮国家大学科技园金融科技研究所
郭善琪先生: 共识经济学(Consenomics)创立者,区块链思想者40人论坛(BT40)创始人,中国流通行业管理政研会区块链工委首席共识经济学家,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王忠民教授: 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陈晓华教授: 数字经济学家、区块链经济理论首创者、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互联网(区块链方向)重大项目评审专家、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主任兼首席数字经济学家、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数字经济发展研究小组秘书长、北京邮电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金融科技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全球私募股权研究院智库委员、浙江大学数字金融学院区块链实验室专家成员、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校外导师、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国家发改委主管《财经界》杂志栏目专家、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研究中心专家顾问。
主要代表著作:《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金融科技概论》、《人工智能重塑世界》、《揭秘区块链》、《5G新动能》等书,连续8年被评为工信部行业教育培训工作“先进个人”、荣获2017年中国经济年度。
应邀接受过央视、凤凰卫视、BTV、第一财经等电视节目访谈。作为嘉宾应邀出席过世界VR产业大会、数博会、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金融科技博览会、世界物联网大会、中国两化融合大会、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等并做主旨演讲。
曹辉宁教授 ,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金融MBA学术主任,美国财务学会会员,曾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北卡罗来纳大学Chapel Hill分校。曾两次获得Journal of Finance的最佳论文提名(1998年和2000年);曾获Northern Finance Association评选的新兴市场领域最佳论文奖;曾获Western Finance Association 评选的最有投资价值的最佳论文奖;在2004中国金融国际年会上获得最佳论文三等奖;2011年获全球顶级金融学术期刊之一《金融评论》颁发的2011年“Spängler IQAM”最佳论文奖优秀奖;2016年入选世界著名出版集团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的2016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任Ann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的编委会成员及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view和China Financial Review的主编。
梁伟博士: 数字经济专家,区块链思想者40人论坛(BT40)联合创始合伙人,中国电信集团区块链与数字经济联合实验室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业委员,可信区块链联盟电信工作组联合组长,亚洲区块链学会顾问,国际电信联盟(ITU)区块链相关项目编辑人,拥有十余年新兴 ICT(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领域、通信网络领域的研究、开发与管理经验。主持国家及企业重大项目 10 余项,累计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24 篇,授权发明专利 12 项,美国专利 1 项,主导国际标准 6 项,软件著作权 3项,出版专著 3 本。由中央政治局区块链讲解人作序的《深入浅出区块链:核心技术与项目分析》,为通信行业首部区块链专著。
檀林 :北京大数据研究院首席生态官,MA Club创始人,前微软加速(北京)CEO,前北京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研究员。
熊榆教授 ,英国萨里大学商学院讲席教授, 博士生导师, 英国剑桥大学可持续领导力学院院士(CISL Fellow), 英国约克大学计算机学院兼职教授, 英国皇家注册工程师, 中华全国青联委员, 重庆欧美同学会副会长, 重庆市青联常委,兼任英国东北创新监测署联席主任(英国政府中介机构, 推进英国东北部创新发展),全英中国创业发展协会执行主席, 21世纪中英创业计划大赛发起人, 英国国际创新中心总裁, 英国国会跨党派区块链小组专家委员会成员, 英国伦敦区块链金融公司UKEX联席董事长/管理委员会主席。
王东临先生 ,云计算基础设施/区块链基础设施技术领袖,知名企业家,中国十大青年科学家,中国软件行业十大杰出青年,首届中国杰出工程师,OASIS国际工业标准组织UOML-X技术委员会主席,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中国软件业十大领军企业家,先后创办书生电子(发明电子印章)、书生云(云计算技术领袖)、YottaChain(存储公链市场份额暂居第一)、Ystar(用户无感使用的钱包)
狄前防 ,北京两化云网智能科技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专委会副秘书长,原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经济分析师。
1、王忠民教授 ,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2、陈晓华教授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主任兼首席数字经济学家,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数字经济发展研究小组秘书长,北京邮电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金融科技研究所所长。
3、曹辉宁教授 ,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金融MBA学术主任,美国财务学会会员,曾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北卡罗来纳大学Chapel Hill分校。
4、梁伟博士 ,区块链思想者40人论坛(BT40)联合创始合伙人,中国电信集团区块链与数字经济联合实验室主任。
5、张璐 ,重庆物联网协会区块链专委会秘书长,中国电信集团区块链与数字经济联合实验室(重庆)负责人。
6、檀林 ,北京大数据研究院首席生态官,MA Club创始人,前微软加速(北京)CEO,前北京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研究员
7、王东临先生 ,云计算基础设施/区块链基础设施技术领袖,知名企业家,中国十大青年科学家,中国软件行业十大杰出青年,首届中国杰出工程师,OASIS国际工业标准组织UOML-X技术委员会主席,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中国软件业十大领军企业家,先后创办书生电子(发明电子印章)、书生云(云计算技术领袖)、YottaChain(存储公链市场份额暂居第一)、Ystar(用户无感使用的钱包)
8、狄前防 ,北京两化云网智能科技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专委会副秘书长
9、熊榆教授 ,英国萨里大学商学院讲席教授, 博士生导师, 英国剑桥大学可持续领导力学院院士(CISL Fellow), 英国约克大学计算机学院兼职教授, 英国皇家注册工程师, 中华全国青联委员, 重庆欧美同学会副会长, 重庆市青联常委,兼任英国东北创新监测署联席主任(英国政府中介机构, 推进英国东北部创新发展),全英中国创业发展协会执行主席, 21世纪中英创业计划大赛发起人, 英国国际创新中心总裁, 英国国会跨党派区块链小组专家委员会成员
10、谢锦龙教授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执行副主任&秘书长,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客座教授
11、王紫上 :海南省区块链协会副会长、上方股份(835872)创始CEO、持续运营上方18年,《链组织》《云管理》作者、TokenSky链盟创始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理事
12、陈雷 ,区块链思想者40人论坛(BT40)成员,比特蓝鲸创始人,北京大学区块链俱乐部秘书长,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移动通信协会区块链专委会委员,北京城市大数据研究院特聘专家,中国区块链超算产业联盟理事
13、陆新之 ,资深商业观察家,财经科技新知媒体矩阵创始人
14、孙志国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15、吕艳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16、江宏 ,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执行秘书长
17、于晓昆 ,国网区块链实验室,国家电网2020年区块链总架构师
18、张亮 ,联想集团首席解决方案架构师
19、田勇, 贵州省电子证书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20、李倩倩博士, 中国农业大学
21、曹浩博士 ,安徽科技学院副教授(密码学博士)
22 、 李铭洋, 中国企业报数字经济频道负责人
郭先生:
tel:+86-10-82051290
cell: +86-13301289389
WeChat : CheeyeTHU
Tok: 1DD29E772ED06A8EF0516E8BBC9B03FCE7582F77E815969E2040A2556D0F380740396075A7B3
关于Tok的说明:
1、用户注册无需手机号,无需电子邮箱,只需要一个用户名和设定的密码即可。系统根据这个用户名生成一个76位长的HASH值(由0~9和A~F这16个数值构成),这个HASH值即是该用户的ID。
2、系统没有中心服务器,是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的点对点加密通信,除了参与对话的人之外,无人知道对话的内容。
3、温馨提示:记住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TOK不存在密码重置的问题,因为没有中心服务器,除了你自己之外,无人知道你的密码,TOK也不例外。
创新创业大赛突出一个创制新,创新就是目前国家积极推进的互联网+等新兴经济,用新思维新模式新技术融入到创业之中,改变传统创业和内容,一般创新创业各高校的学生是最大的潜力资源。
要求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可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
高校教师科技成果转化的参赛项目不能参加创意组,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有参赛申报人的除外,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须为项目的实际成员,可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在校情况一览:参与过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项目计划书中财务部分,或写在自我评价一栏:在校期间参与过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项目计划书中财务部分,具有良好的理财能力。
扩展资料:
“互联网+工业”即传统制造业企业采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改造原有产品及研发生产方式,与“工业互联网”、“工业40”的内涵一致。
“移动互联网+工业”。
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传统制造厂商可以在汽车、家电、配饰等工业产品上增加网络软硬件模块,实现用户远程 *** 控、数据自动采集分析等功能,极大地改善了工业产品的使用体验。
“云计算+工业”。
基于云计算技术,一些互联网企业打造了统一的智能产品软件服务平台,为不同厂商生产的智能硬件设备提供统一的软件服务和技术支持,优化用户的使用体验,并实现各产品的互联互通,产生协同价值。
“物联网+工业”。
运用物联网技术,工业企业可以将机器等生产设施接入互联网,构建网络化物理设备系统(CPS),进而使各生产设备能够自动交换信息、触发动作和实施控制。
物联网技术有助于加快生产制造实时数据信息的感知、传送和分析,加快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
“网络众包+工业”。
在互联网的帮助下,企业通过自建或借助现有的“众包”平台,可以发布研发创意需求,广泛收集客户和外部人员的想法与智慧,大大扩展了创意来源。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搭建了“创客中国”创新创业服务平台,链接创客的创新能力与工业企业的创新需求,为企业开展网络众包提供了可靠的第三方平台。
参考资料:
互联网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奖作品有人工智能影视制作、智能眼镜、智能手环、全球激光荧光陶瓷等。目前互联网互联网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有很多,比如人工智能影视制作,智能眼镜,智能手环,全球激光荧光陶瓷等,还可以向家政养老,育幼等相关领域专业倾斜。
互联网创新的意义
分享用户产品评价信用等多层次的数据,经验的共享,甚至可实现金融服务过程中关键算法和模型的共享。协作金融机构互相协作,为用户提供更具价值的服务,金融机构与用户协作,改进产品设计,用户互相协作,实现金融产品与服务的筛选乃至自金融,自由金融服务门槛降低,金融机构多元化,产品供给充足。
市场竞争充分,用户拥有自由选择、评价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权利,甚至可以自由提供金融服务,普惠人人都能够以合理的价格,方便和有尊严地得到所需的金融服务,并从正当的金融活动中受益,互联网与金融相结合的互联网金融,它将不仅仅是传统金融的一次技术升级,更是一种新的参与形式。
在这种参与中,我们更需要关注交易结构,交易协议和内容的变化,以及金融权力契约结构的改变,而不应只局限于交易技术的升级,互联网金融不是简单的互联网技术的金融,而应是基于互联网思想的金融。
也就是说当从行为主体和参与形式的角度来理解,甚至以金融权力去中心化的角度来思考和前瞻,互联网金融将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展现出更多的普惠和民主金融意义,远远超过技术的层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