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无线通讯发展飞快,全球无线通讯,发展得如火如荼,人们对于行动通讯、影音传输或终端应用的需求日与俱增,所到之处网路无所不在,因此即便4G还再持续扩展布建时, 5G的世代也宣告即将到来,当中所含的商机更是无限。
为了迎接这庞大的通讯蓝海,各国无不积极地要抢先一步占得先机,纷纷投入许多资源及研究,对于下一代5G通讯进行规划和开发,想掌握其中的关键技术及专利,以提高被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3GPP)标准采纳的机会,俾助国内通讯相关产业未来的发展。
5G通讯性能大耀进
在产业发展迅速的情况下,用户端的各样应用也随之增加,在面对全球用户对于数据传输与网路容量需求越来越高的状况下,5G网路便因应而生,3GPP的5G相关的标准技术预计将在2016定案,在2020年预估相关产品将可步入商用阶段。在其未来发展,不仅需要大的传输速率,并且还要比现今大以数倍的连结数,全球将走入万物皆联网的时代(图1)。
图1 5G发展趋势
知名咨询机构麦肯锡指出,2025年物联网(IoT)的应用产值将达到111兆美元,5G提出低延迟、高传输、低耗能、大连结等特性,5G行动通讯预计在2020年全球将有500亿个终端产品具备上网功能,整体系统容量(Capacity)需求也较4G增加1000倍以上,并且其传输延迟必须小于1毫秒(ms),因此下一代5G通讯的效能提升及技术挑战势必比先前更加严峻。
随着智慧电表、智慧家电、智慧工厂、可穿载设备这些应用型终端的大量出现,越来越多的工作和生活都须要透过智慧终端来解决,对此,高密度的连结及降低终端成本需求变得越来越大,必要有新的技术来因应这样的需求。
5G关键技术剖析
在5G未来发展,不仅需要大的传输速率,并且还要比现今大以数倍的连结数,全球将走入万物皆联网的时代,在3GPP首先提出机器对机器(M2M)/机器类型通讯(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其设计的目标主要有更低的设备成本、更低的功耗、更大的覆盖率和支援大量的设备连线,但外界多数认为这只是一个过渡阶段的版本,因为其功耗和建置成本还是过高,对于需要更低功耗及更大量的连结数的应用来说,其还是不够为一可使用的技术,因此3GPP在R13提出一种更低传输资料量,更低的设备成本、更广覆盖率的技术,称做NB-IoT(Narrowband-Internet of Thing),其最大的传输资料量为200kbit/s,频宽也降至200kHz,并且其覆盖率可在提升数倍,因此各主流电信营运商无不极力支持此技术(表1)。
NB-IoT抢进物联网蓝海
物联网已发展多年,各式的应用及技术都相继被提出,如LoRa和SIGFOX,也都强调低功耗以及广大覆盖率的需求,但由于LoRa及SIGFOX使用非授权频谱,因此代表不管任何人皆可使用此频段,也形成许多不可控制的干扰问题,这变成在使用上非常不可靠,因此全球各大电信营运商倾向支持3GPP所提出之NB-IoT的技术,由于其使用授权频段,并且可以在原本的蜂巢式网路设备上快速部署NB-IoT的建置,对营运商而言便可以节省布建成本及快速整合原有长程演进计画(LTE)网路,因此可以预见未来NB -IoT将为全球主流电信商所推行的方向。
NB-IoT为一低功耗广域网路(Low Power Wide Area,LPWA)的技术,其特点便是极低的功耗和广大的覆盖率及庞大的连结数,其装置覆盖范围可以提升20dB,并且电池寿命可以超过10年以上,每个NB-IoT载波最多可支援二十万个连结,而且根据容量需求,可以透过增加更多载波来扩大规模,使单一基地台便能支援数百万个物联网连结。
在NB-IoT的设计上有几项目标,一为提升涵盖率,可以藉由降低编码率(Coding Rate)来提升讯号的可靠性,进而使讯号强度微弱时,依旧能够正确解调,达到提高覆盖率的目的,另外为要大幅提升电池使用周期,其发送的能量最大为23dBm,约为200毫瓦(mW),还有为降低终端的复杂度,因此其调变上使用恒定包络(Constant Envelope)的方式,可以使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 PA)运作于饱和区间,让传送端有更好的使用效率,在实体层设计上,也可以简化部分元件,使复杂度降低,还有为减少系统频宽,其频宽设计在200kHz,因为在物联网上不需要这么高的传输速率,所以便不需要这么大的频谱,在使用上也能够更d性地分配,而还有一个重要设计目标就是要大幅的提升系统容量,使得大量的终端能够同时连结,其中一种方法为可以使子载波区间更小,使得在频谱资源分配上能够更加的d性,切出更多子载波分配给更多的终端。
NB-IoT在频谱上有三种布建方式,第一种为单独布建(Standalone),此种布建方式为使用独立或全球行动通讯系统(GSM)的频谱,彼此不会互相干扰,是最单纯的布建方式,但需要一段自己的频谱。第二种是使用保护频段(Guard Band)来布建,利用LTE频谱边缘保护频段,讯号强度较弱的部分布建,优点是不需要一段自己的频谱,缺点是可能发生与LTE系统干扰问题。而第三种是在现行运作频段内布建(In Band),部署情境如图2所示,在使用的频谱则选择在低频段上,像是700MHz、800MHz、900MHz等,因为在低频段能有更广的覆盖率,并且有较好的传波特性,对于室内环境可以有更深的渗透率。
图2 NB-IoT三种部署情境来源:NB-IoT enabling new business opportunities, 华为
然而,目前3GPP所提出之NB-IoT也包含各项不同的技术,目前主要可分为两个方向,一为由诺基亚(Nokia)、爱利信(Ericsson)和英特尔(Intel)等阵营支持的NB -LTE(Narrowband-LTE)以及华为和Vodafone支持的NB-CIoT(Narrowband-Cellular IoT),两种技术对于营运商最大的差别在于其可以在现有的LTE环境中,有多少可以重新使用于物联网的应用中。
在NB-LTE几乎可与目前现行的LTE设备相容,但NB-CIoT可说是一个重新设计的技术,须要建构新的晶片,但在其涵盖率可望更加地提升,设备成本也更为降低,因此两个技术可说各有千秋,下面将对两个技术做一概述。
NB-LTE向后兼容降成本
在NB-LTE使用的频宽为200KHz,在下行使用的是正交分频多工存取(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的技术,子载波频宽为15kHz,而在正交频分多工(OFDM)符元(Symbol)以及时隙(Time Slot)和子讯框(Subframe)的区间,与原有的LTE规范相同。
NB-IoT上行使用的是单载波分频多重存取(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C-FDMA),子载波频宽为25kHz,是原本LTE子载波频宽的六分之一,而在符元以及时隙和子封包的区间为原有LTE的六倍。NB-LTE最主要希望能够使用旧有的LTE实体层部分,并且有相当大的程度能够使用上层的LTE网路,使得营运商在布建时能够减少设备升级的成本,在建置上也能够沿用原有的蜂巢网路架构,达到快速布建的目的。
以下行部分来看,在同步讯号(PSS/SSS)、实体广播通道(PBCH)及实体下行控制通道(PDCCH)等须要去做调整或重新设计,并且在原来一些控制通道,如实体控制格式指示通道(PCFICH)和实体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通道(PHICH),则省略去给资料做传送。而在NB-LTE中,为了将频宽缩减至200kHz,为原本LTE最小频宽14MHz的六分之一,因此将传送的时间周期拉长,所以在NB-LTE定义一种新的时间单位,称作M-subframe,其为原有LTE系统连续六个Subframe所构成,因此其时间长度为6毫秒,而六个M-subframe构成一个M-frame(图3),在一个M-subframe,最小的调度单位为一个实体层无线资源区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代表一个M-subframe中最多能够支援六个终端。
图3 NB-LTE下行封包设计来源:3GPP TR 45820
在上行部分,使用的是SC-FDMA,终端能够d性的使用各个单载波资源,在NB-IoT的应用上,接收端必须要能够容忍非常弱的讯号,而且时间延迟可能会很大,由于每个终端要与基地台做时间的对齐,其时间的误差要小于循环字首(Cyclic Prefix,CP),所以在CP的设计上必须要更加地拉长,因此在子载波频宽的设计上为原来的六分之一,到25kHz,这么做也可以使终端设备在频谱上做更d性的配置。
NB-CIoT新设计大应用
在NB-CIoT中,下行使用的是OFDMA,与以往的LTE系统不同,NB-CIoT使用四十八个频宽为375 kHz的子载波,并使用六十四点的快速傅立叶转换(FFT),其取样频率240kHz,也与旧有的LTE系统不同。在时间单位上,NB-CIoT一个封包由八个子封包组成,而在每个子封包可在分为三十二个时隙,每个时隙又分为十七个符元(图4)。
图4 NB-CIoT下行封包设计来源:3GPP TR 45820
其在各个讯号通道也重新设计,如同步讯号(PSS/SSS),虽也像LTE系统使用固定振幅(Constant Amplitude)的ZC序列(Zadoff-Chu Sequence),但其会复制两次传送,为的是增加侦测的可靠度,而在实体下行分享通道(PDSCH)原本使用涡轮码(Turbo Coding)的编码,也改为适合小资料传输的卷积编码(Convolution Coding),可更加简化系统架构及复杂度,提高系统应对物联网需求的能力。
在上行部分,采用的是分频多重存取(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系统,与OFDM系统相比,每个子载波间不需要正交,因此并不需要精确的时间及频率校准,而在频率使用上,NB-CIoT使用三十六个5kHz频宽的子载波,而其支援GMSK(Gaussian-shaped Minimum Shift Keying)的调变,GMSK为恒定包络的调变并且有PSK(Phase Shift Keying)的特性,可提供较高的频谱效益,并且可以使PA运作在饱和区间,得到更有效率的表现。
可以发现在NB-CIoT在整体设计上和以往LTE系统有非常大的不同,不仅在封包时间的架构上,在各个使用的通道也重新设计,因此对于营运商来说,必须要重新设计晶片模组,对于成本及建置的速度上便是一大需要顾及的地方。
NB-LTE与NB-CIoT各有千秋
NB-LTE与NB-CIoT各项技术的比较如表2所示,在NB-LTE中,大部分与原有LTE系统相同,如使用的接取技术和FFT与取样频率的大小等,但NB -CIoT,却是截然不同的设计规格。
对于营运商来说,NB-LTE能够与旧有的系统直接套用,无须耗费太大的成本,并且能够快速度布建在原有的蜂巢式网路基站中,而NB-CIoT中,不论在封包设计、取样频率或子载波频宽大小上,都与原本LTE不同,但正由于其是专为物联网所重新设计的规格,因此它在各样应用于物联网的特性上,会比NB- LTE更加地适合,如在取样频率上,NB-LTE依旧是192MHz,这在设备的成本上依旧会是一大考量,而NB-CIoT的取样频率就降至240kHz,便可以大幅降低设备成本以及耗电量。
NB-CIoT的CP也较NB-LTE更加地长,便更能够抵抗时间的延迟,使传输距离可以更远,所以NB-LTE与NB-CIoT都各有不同的优势与劣势,因此最后定案的技术与运作模式可能要等到3GPP所订出之标准规范后才能明朗化。
最终的NB-IoT的版本可能是这两个版本中选择一个,或是两个技术尽量融合成一个版本,但有几项技术原则必须要存在,包括:NB-IoT要同时支援Standalone、Guard Band及In Band的三种布建方式;使用180kHz的频宽;在下行链路使用OFDMA的系统;在上链使用GMSK或SC-FDMA系统;在L2以上的技术与通信规范,要尽量与原有LTE系统重用。
NB-IoT势在必行
在未来进入万物联网的时代,各种后端应用相继产生,因此要如何使这些应用彻底地实现,以及营运商要如何在这当中分得其中一块大饼,NB-IoT无疑是一个必要推行的技术,由于如SIGFOX或LoRa,其使用免授权频段,对于资料可靠性和安全性是一大考量,重要的是营运商如何在其中获取利益也是须要考量的部分,而NB-IoT由既有的LTE网路架构,再更新其部分设备元件,便能够快速地打入物联网市场,对于未来一日千里的通讯发展及需求,建置及部署的速度无疑是非常关键的考量,并且其使用的是授权频段,对于资料的安全性及可靠度便大大的提升,且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干扰问题,在今年(2016)的年中预计会定出一版NB-IoT的标准规范,届时便能够看见将来的窄频物联网的发展。作为一位物联网小白,是时候分享自己对物联网这个庞然大物一些简单的解析了。
众所周知,物联网的范围很广很广。在人们都意识生活离不开互联网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物联网也无处不在。但是物联网又没有像互联网一样应用的很明显,能够通过音视频表现出来。物联网从2016、2017年的LoRa、NB-Iot等技术站在风口上,到2018年渐渐进入一个平稳期,很多人不确定其方向到底在哪里。
近两年一直从事物联网相关的硬件产品开发,对物联网相关知识有了浅陋的了解,对物联网方向也简单认识。简答发表个人见解。
智能家居
提到智能家居,现在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AI音箱,它是智能家居的入口,它融合了AI、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一体,实现了人与物、物与物的相连。此类产品有亚马逊的Echo、小米的小爱、京东的叮咚、阿里的天猫精灵等。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与我们的智能家居(家用电器等)相接、控制,提供人们的生活质(bi)量(ge)。未来,智能家居行业将会围绕着AI音箱等作更广的发展。如扩展到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医疗等方面。
畜牧业、农业物联网应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畜牧业大国。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包括植物生长环境的数据采集、农业物流跟踪、食品安全跟踪、农作物生长控制等。目前的市场来看,物联网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主要还是应用于农场、果蔬基地等,其他,如物流市场、食品安全市场等都还没有很好的应用。这个和现有技术、成本以及需求等相关
畜牧业主要包括牛、羊、猪、鸡鸭鹅等。物联网在畜牧业中应用案例比较多。例如,网易猪、京东的跑步鸡、牛耳标、羊耳标等。物联网在畜牧业中应用主要是动物数据采集(健康、生长周期等)、实时定位、动物溯源(食品安全)等。现在虽有大量案例,但是技术的成熟型以及产品的必要性一直制约其发展。(只针对畜牧业本身,不涉及对应的物联网+畜牧业+金融贷款的组合产品,因为涉及到畜牧业+金融,现在就可以考虑加入区块链)
工业物联网
工业物联网的市场与应用是我目前认为市场行情最好的,也是目前物联网效果最能体现的应用场景。工厂设备改造、无线监控、设备状态检测、工业园区人员监控等需求非常多。工业物联网的应用主要是现代企业需要提高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以及维护成本,而现在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恰好帮助他们解决了。其次,工业应用不像商用对产品性能以及外观等最求很高,其对使用时间,寿命稳定性等要求比较高。这些恰恰是符合物联网终端设备的要求。还有就是现在的窄带物联网技术满足长距离传输需求,符合工业场所的需求。需求和技术都能满足,所以工业物联网的前景非常明朗。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这个概念比较大,智慧城市的目的是方便人们生活,智慧城市的每个部分都离不开物联网,包括安防监控、环保、停车等。智慧城市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方便人们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但是,从现在已经部署的智慧城市的效果来看,并不明显。个人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人们对物联网的概念还不深入,一直停留在过去的生活方式中,并且生活中的一些微小的变化并不会立刻显示出来,不会像移动互联网那样表现的特别明显。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适应时代的变化,让科技进入生活,改变生活。
物联网的应用远不止这么点,它无处不在,让科技进入我们的生活,让物联网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这个是我们作为物联网产品人的职责。让产品进入生活,改变生活,改变物与物,万物互联。
物联网时代:物联网的十大应用领域(上)地址: 物联网时代:物联网的十大应用领域(上)
目录:
(上)
一、物联网应用概述
二、物联网应用领域划分
1智能物流
2智能交通
3智能家居
4环境监测
5金融与服务业
(下)
6智慧医疗
7智慧农业
8智慧工业
9智能电网
10国防军事
6智慧医疗
健康 对个人来说非常重要,但人生病是不可避免的,如何使人们少生病、生小病、生病后能及时诊断和治疗成为目前卫生领域的重大课题。
物联网在医疗卫生方面的广泛应用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可穿戴设备早已出现在市场上,他的出现可以使得人们及时了解自身如呼吸、心跳、血糖等一系列生理参数,这些参数可与正常生理参数相比对,为人们提供 健康 辅助信息与建议;同时这些参数可以上传到医疗信息中心,一来为个人建立一个实时的 健康 参数库,二来可以通过这些参数自动诊断 健康 状况,从而使人们达到少生病、生小病、生病后能及时诊断和医疗的目的。
目前,看病难困扰着整个卫生系统,其原因是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公。采用物联网技术可以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通过物联网采集的病理数据可远程传输给权威医疗机构,专家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诊断病情,提出医疗方案,在远端的病人可根据医疗方案,由当地医疗人员处置。这样就保障了优良医疗资源的高效应用。
目前有很多精确度很高的手术如一些神经外科手术都需要 *** 作专门的仪器来进行手术, *** 作便是传感层接收的信息,仪器内嵌入的系统根据接收的信息通过特定的程序执行特定的 *** 作。理论上来说,信息可以由仪器本身自带的传感器产生,也可由远程端发送来信息,这样一些难度极大的手术便可由专家通过远程 *** 作来完成。然而现实中由于手术需要的实时性与网络传输信息的延迟性,这一设想还无法实现。5G技术的出现让这一设想成为可能。
物联网的应用还可以减少排队就医的时间,病人可通过物联网终端以及病情的缓急来预约就诊时间,就诊后可用移动支付的手段减少付费的麻烦,附着在药品上的RFID标签可以极大地减少药品的误服率,保障了用药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所在的团队的项目便是一个智能医疗的项目,是一个关于康复医学的项目,主要用来帮助骨折患者的恢复以及防止二次骨折的可能。)
7智慧农业
物联网在农业上的应用可以使得农业生产更加智慧。在农田里部署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实时采集田地里的水、肥等与农作物生长有关的参数,及时控制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环境使得农作物的品质更高。
物联网中的大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技术可以用来指导农户科学地生产、种植,从全局考虑种植与需求,以保证丰产丰收。
在养殖方面,RFID标签可植入动物体内,动物的全生长过程均存于监控之中,这样可以保障动物肉品的全方位可追溯,保障了食品的安全。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会写一篇一个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大棚无人种植智能监控系统方案)
8智慧工业
物联网与工业的融合应用产生了智慧工业,工业从大规模的生产逐渐演变成了个性化生产。企业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通过虚拟现实知道用户消费和订购,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通过物联网实时传送到企业的生产线上,通过工业的自动控制技术,在一个生产线上可生产不同的个性化的产品,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物联网与3D打印技术的结合,使得工业生产“可见即可得”。通过各种感知技术将用户想象的个性化产品图形化,图形化的虚拟产品可通过3D打印变成实际产品,这样就加快了产品研发、生产的速度,更快速地响应用户需求,提高企业的效益。
9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来源于电力自动化,其目标是在保障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同时,以更加经济的方式合理调配电能,使得电力企业和用户获得满意的效益。
电能是由其它如水力、火力、核能等能源转化而成的,它是一个无法存储的能量,因此多发电会产生浪费,少发电则供电不足。采用物联网技术后,电力企业可以通过在每个用户的用电设备上部署传感器,实时获得其用电信息,将该用电信息传送给电力企业,企业就可以及时调整发电量,以保障用电需求。另外,企业也可根据这些信息以及感知到的其他与 社会 生活、生产有关的信息,估算出用电需求量,依据需求量可有计划地安排发电所需的煤、油等发电物料,以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
此外,用户可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合理安排用电时间,在用电高峰期时,由于此时电价高,可减少用电,当在用电低谷时,由于电价较低,可加大用电量。采用物联网技术,电力企业和用户可以全面感知用电情况,准确获得用电的高峰和低谷信息,指导企业和用户,使双方均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
10国防军事
物联网在国防军事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全面的感知可获得战场上的全面情况,为合理部署战斗力量提供了保障。现代战争是一个精确打击的战争,感知了全面战场信息就获得了精确打击的对象,火力能有效地打击敌人,保护自己。全面感知还可以有效地调配战斗资源,合理分配各种轻、重及远程火力、战斗人员和后勤保障。
在国防军事上,通过各种地面、空中、海洋、空间感知设备获取全方位的信息,这些信息与武器互连,从而形成了强大的武装网络和战斗力,为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百粉# #百粉过千粉丝# #物联网# #计算机# #计算机知识科普#
LoRaLoRa(长 距离)是由Semtech公司开发的一种技术,典型工作频率在美国是915MHz,在欧洲是868MHz,在亚洲是433MHz。LoRa的物理层 (PHY)使用了一种独特形式的带前向纠错(FEC)的调频啁啾扩频技术。这种扩频调制允许多个无线电设备使用相同的频段,只要每台设备采用不同的啁啾和 数据速率就可以了。其典型范围是2km至5km,最长距离可达15km,具体取决于所处的位置和天线特性。
LoRa芯片在整个产业链中处于基础核心地位,重要性不言而喻。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美国Semtech公司是LoRa芯片的核心供应商,掌握着LoRa底层技术的核心专利。而Semtech的客户主要有两种,一是获得Semtech LoRa芯片IP授权的半导体公司;二是直接采用Semtech芯片做SIP级芯片的厂商,包括微芯 科技 (Microchip)等。
Wi-Fi
Wi-Fi被广泛用于许多物联网应用案例,最常见的是作为从网关到连接互联网的路由器的链路。然而,它也被用于要求高速和中距离的主要无线链路。
大多数Wi-Fi版本工作在24GHz免许可频段,传输距离长达100米,具体取决于应用环境。流行的80211n速度可达300Mb/s,而更新的、工作在5GHz ISM频段的80211ac,速度甚至可以超过13Gb/s。
一 种被称为HaLow的适合物联网应用的新版Wi-Fi即将推出。这个版本的代号是80211ah,在美国使用902MHz至928MHz的免许可频段, 其它国家使用1GHz以下的类似频段。虽然大多数Wi-Fi设备在理想条件下最大只能达到100米的覆盖范围,但HaLow在使用合适天线的情况下可以远达1km。
80211ah 的调制技术是OFDM,它在1MHz信道中使用24个子载波,在更大带宽的信道中使用52个子载波。它可以是BPSK、QPSK或QAM,因此可以提供宽 范围的数据速率。在大多数情况下100kb/s到数Mb/s的速率足够用了——真正的目标是低功耗。Wi-Fi联盟透露,它将在2018年前完成 80211ah的测试和认证计划。
针对物联网应用的另外一种新的Wi-Fi标准是80211af。它旨在使用从54MHz到698MHz范围内的电视空白频段或未使用的电视频道。这些频道 很适合长距离和非视距传输。调制技术是采用BPSK、QPSK或QAM的OFDM。每个6MHz信道的最大数据速率大约为24Mb/s,不过在更低的 VHF电视频段有望实现更长的距离。
ZigBee
ZigBee,也称紫蜂,是一种低速短距离传输的无线网上协议,底层是采用IEEE 802154标准规范的媒体访问层与物理层。主要特色有低速、低耗电、低成本、支持大量网上节点、支持多种网上拓扑、低复杂度、快速、可靠、安全。ZigBee是物联网的理想选择之一。
虽然ZigBee一般工作在24GHz ISM频段,但它也可以在902MHz到928MHz和868MHz频段中使用。在24GHz频段中数据速率是250kb/s。它可以用在点到点、星形和网格配置中,支持多达254个节点。与其它技术一样,安全性是通过AES-128加密来保证的。ZigBee的一个主要优势是有预先开发好的软件应用配 置文件供具体应用(包括物联网)使用。最终产品必须得到许可。
ZigBee技术所采用的自组织网是怎么回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当一队伞兵空降后,每人持有一个ZigBee网络模块终端,降落到地面后,只要他们彼此间在网络模块的通信范围内,通过彼此自动寻找,很快就可以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的ZigBee网络。而且,由于人员的移动,彼此间的联络还会发生变化。因而,模块还可以通过重新寻找通信对象,确定彼此间的联络,对原有网络进行刷新。这就是自组织网。
NB-IoT
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 NB-IoT)成为万物互联网络的一个重要分支。NB-IoT构建于蜂窝网络,只消耗大约180KHz的带宽,可直接部署于GSM网络、UMTS网络或LTE网络,以降低部署成本、实现平滑升级。
NB-IoT是IoT领域一个新兴的技术,支持低功耗设备在广域网的蜂窝数据连接,也被叫作低功耗广域网(LPWAN)。NB-IoT支持待机时间长、对网络连接要求较高设备的高效连接。据说NB-IoT设备电池寿命可以提高至少10年,同时还能提供非常全面的室内蜂窝数据连接覆盖。
蓝牙50
蓝牙是一种无线传输技术,理论上能够在最远 100 米左右的设备之间进行短距离连线,但实际使用时大约只有 10 米。其最大特色在于能让轻易携带的移动通讯设备和电脑,在不借助电缆的情况下联网,并传输资料和讯息,目前普遍被应用在智能手机和智慧穿戴设备的连结以及智慧家庭、车用物联网等领域中。新到来的蓝牙 50 不仅可以向下相容旧版本产品,且能带来更高速、更远传输距离的优势。
物联网的十大应用:智能家居、可穿戴、智慧城市、智能电网、工业互联网、连接车、联网医疗(数字医疗/远程医疗/远程医疗)、智能零售、智能供应链、智能农业。
智能家居
每当我们想到物联网系统时,最重要、最高效的应用就是智能家居,它在所有渠道中都是最高的物联网应用。寻找智能家居的人数每月增加约60000人。另一件有趣的事情是,物联网分析智能家居数据库包括256家公司和初创公司。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积极参与智能家居以及该领域的类似应用。智能家居初创公司的预计资金额超过25亿美元,并以快速增长的速度增长。创业公司名单包括著名的创业公司名称,如AlertMe或Nest,以及一些跨国公司,如飞利浦、海尔或贝尔金。
可穿戴
就像智能家居一样,可穿戴设备仍然是潜在物联网的热门话题。每年,全球消费者都在等待最新的苹果智能手表的发布。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可穿戴设备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轻松,比如索尼SmartB Trainer、LookSee手镯或Myo手势控制。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顾名思义,是一项重大创新,涵盖了从水分配和交通管理到废物管理和环境监测的各种各样的使用案例。它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是因为它试图消除城市居民的不适和问题。智能城市部门提供的物联网解决方案解决了各种与城市相关的问题,包括交通、减少空气和噪音污染,以及帮助城市更加安全。
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是物联网技术的另一个突出领域。智能电网基本上承诺以自动化方式提取有关消费者和电力供应商行为的信息,以提高配电的效率、经济性和可靠性。每月41000次的谷歌搜索证明了这一概念的流行。
工业互联网
考虑工业互联网的一种方式是查看发电、石油、天然气和医疗等行业中的连接机器和设备。它还利用了计划外停机和系统故障可能导致危及生命的情况。嵌入物联网的系统往往包括用于心脏监测的健身带或智能家用电器等设备。这些系统功能齐全,易于使用,但不可靠,因为如果发生停机,它们通常不会造成紧急情况。
连接车
互联汽车技术是一个由多个传感器、天线、嵌入式软件和技术组成的庞大而广泛的网络,有助于在复杂的世界中进行通信导航。它有责任以一致性、准确性和速度做出决策。它还必须是可靠的。当人类将方向盘和制动器的控制权交给目前正在高速公路上测试的自动驾驶车辆时,这些要求将变得更加关键。
联网医疗(数字医疗/远程医疗/远程医疗)
物联网在医疗保健领域有多种应用,从远程监控设备到先进技术,从智能传感器到设备集成。它有可能改善医生提供医疗服务的方式,并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医疗物联网可以让患者花更多时间与医生互动,从而提高患者参与度和满意度。从个人健身传感器到外科手术机器人,医疗领域的物联网带来了新的工具,这些工具采用了生态系统中的最新技术进行更新,有助于发展更好的医疗保健。物联网有助于医疗改革,并为患者和医疗专业人员提供口袋友好型解决方案。
智能零售
零售商已开始采用物联网解决方案,并在多个应用程序中使用物联网嵌入式系统,以改善商店运营、增加购买、减少盗窃、实现库存管理和增强消费者的购物体验。通过物联网,实体零售商可以更有力地与在线挑战者竞争。他们可以重新获得失去的市场份额,吸引消费者进入商店,从而使他们更容易在省钱的同时购买更多商品。
智能供应链
几年来,供应链已经变得越来越智能。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例如在货物在路上或运输途中跟踪货物,或帮助供应商交换库存信息,是一些流行的产品。通过启用物联网的系统,包含嵌入式传感器的工厂设备可以传输有关不同参数的数据,如压力、温度和机器利用率。物联网系统还可以处理工作流程和更改设备设置以优化性能。
智能农业
智能农业在物联网应用中经常被忽视。然而,由于农业经营的数量通常是偏远的,而且农民从事的牲畜数量很大,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物联网进行监控,并可以彻底改变农民日常经营的方式。但是,这一想法尚未得到大规模关注。尽管如此,它仍然是不应低估的物联网应用之一。智能农业有可能成为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特别是在农产品出口国。
物联网的应用
物联网的应用有许多,比如: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城市、智能环保、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校园等等。
物联网的简介
物联网指的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中涉及到物联网的技术有射频识别技术、传感网、云计算等等。虽然物联网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技术标准的统一与协调、管理平台问题、成本问题、安全性问题等等。
摘 要:对物联网的技术信息进行了综合分析,介绍了物联网的起源、基本概念、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应用现状,讨论了物联网的体系结构、感知及终端技术、物联网的安全、智能化等关键技术,最后结合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及产业现状,提出了物联网的应用与技术建议。
关键词:物联网(IOT);射频识别(RFID);网络应用;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2)08-0078-03
Features and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MA Yin
(Jiangs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uxi 214153, China)
Abstract: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Internet of Things (IOT) is made The origin and basic concepts of IOT is presented firstly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IOT at homeland and abroad and application of IOT are introduced secondly The key techniques of IOT such as the architecture, perception and terminal technology, security of IOT and intelligence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industry situation, the suggestions about IOT application and technical improvement are made finally
Keywords: Internet of Things (IOT);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Internet application; key technique
0 引 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管理与服务也得到快速发展,物联网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物联网是以感知为核心的物物互联的综合信息系统,其发展将促进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向着现代智能化的方式转变,可大大提高生产力和社会运行效率,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3次革命。
早在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就已经提及物物互联的概念,但受限于当时无线网络、硬件及传感设备的发展情况而未引起重视。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创造性地提出了当时被称为EPC系统的物联网构想。1999年,在建立物品编码、RFID技术和物联网的基础上,美国Auto-ID中心首先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从此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1]。
物联网的基本思想产生于上世纪末,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才真正引起人们的关注。2005年,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2]。《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通过一些关键技术,用互联网将世界上的物体都连接在一起,使世界万物都可以上网,世界上所有物体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主动进行信息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等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欧洲智能系统集成技术平台(EPOSS)于2008年在《物联网2020》[3]报告中分析预测了未来物联网的发展主要经历四个阶段:2010年之前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等领域;2010—2015年实现物与物之间的互联;2015—2020年进入半智能化阶段;2020年之后实现全智能化。目前,物联网的产业发展和应用正在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期,物物互联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RFID 在欧美国家已具有成熟的产业链,这些国家主要将RFID 技术应用于交通、车辆管理、身份识别、生产线自动化控制、仓储管理及物资跟踪等领域。我国目前的物联网虽然只有小规模应用,但物联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地位已经明确。
1 物联网关键技术及特点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它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的重要特征。物联网是一种复杂多样的综合网络系统,根据信息生成、传输、处理和应用过程,可以把物联网分为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和综合应用层。
11 感知识别层
感知识别层由大量具有感知和识别功能的设备组成,可以部署于世界任何地方、任何环境之中,被感知和识别的对象也不受限制。感知识别技术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是联系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的纽带,主要作用是感知和识别物体,采集并捕获信息。关键技术不仅包括射频识别技术、无线传感器等信息自动生成设备,也包括各种智能电子产品用来人工信息生成,主要是感知和识别设备的功耗、物体标签信息的浓缩和写入、物体信息代码的分类匹配等。近年来,各类可联网的电子产品层出不穷,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多媒体播放器、上网本、笔记本、平板电脑等迅速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分享信息。信息生成方式的多样化是物联网区别于其他网络的重要特征。
12 网络构建层
网络构建层主要是将感知识别层数据接入互联网。互联网及下一代互联网(包含IPv6技术)是物联网的核心网络。
各种无线网络可提供随时随地的网络接入服务。各种不同类型的无线网络合力提供便捷的网络接入,是实现物物互联的重要基础设施。无线个域网包括蓝牙技术(802151标准)、ZigBee技术(802154标准),无线局域网包括现在广为流行的Wi-Fi技术(80211标准),无线城域网包括现有的WiMAX技术(80216标准),无线广域网包括现有移动通信网络及其演进技术(3G、4G通信技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