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中储粮是如何保管中国13亿人粮食的?

在平时,中储粮是如何保管中国13亿人粮食的?,第1张

粮食是关系到全国上下大大小小城市中,所有人的东西,要保管好如此庞大的人群口粮,是个非常艰巨的任务。要确保储备粮棉油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还真是有一手呢。

一、这个机构的买买买,与广大剁手族们不一样。不仅要锁定优质粮源,严把粮食入库质量关,还广泛采用“一卡通”系统,让购买粮食全过程公开,透明,不会存在人情粮食,所有的流程都是受到严格把控的。

二、在家可以囤几袋米面,难免受到天气影响,时间久了还会长虫,那么这个机构如何做呢?如果你以为他的粮仓还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破旧不堪的老式仓库,那就“OUT”了。事实上,现代粮仓采用科技存储。现在的机械化智能化作业完全取代人力,效率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料,不仅采用智能氮气气调、内环流控温技术多种“黑科技”,每个直属库安装有100多个摄像头、数千个粮情传感器,形成全国粮食行业最大的一张物联网。

三、还肩负着稳定预期,平抑粮价的任务,在特殊时期可以调用,24小时供货,随到随取,保证了灾区群众口粮和食用油供应。另外,当粮食价格过低时,为防止“谷贱伤农”,就要以托市价收购粮食;当粮食供给偏紧、粮食价格上涨时,为防止“米贵伤民”,就要向市场抛售粮食,保护种粮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

四、每一粒粮食都是有生命的,存放一定时间,品质自然会下降。因此,储存一定时间就要推陈储新,稻谷、玉米每2至3年就要轮换一次,小麦每3至5年就要轮换一次,大豆每1至2年就要轮换一次。建立比较稳定的轮换机制。

在第四十个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到来之际,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公司在北京中央储备粮顺义直属库启动第三届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各界人士走进大国粮仓。开放日活动主题为“科技赋能 爱粮节粮”,在接下来一周内,中储粮全系统各分(子)公司共140家直属库集中向公众开放,让社会各界近距离了解中央企业在强化科技创新,管好大国粮仓,倡导爱粮节粮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从活动上获悉,目前,中央储备粮的科技储粮覆盖率超过98%,综合储存损耗率从2%以上降至1%以内,南方地区控温储藏的稻谷出库时品质如新,“藏粮于技”效果显著。在中储粮北京分公司顺义直属库的一个粮仓,6000吨小麦盖着“空调被”睡的正香,这是一个能杀虫、会呼吸、可调温的智能化管理粮仓,其背后是多项“高科技技术”的支撑首先是内环流控温技术:夏季时,当仓温达到设定温度时,系统自动启动,将粮堆内的冷源输送到仓内空间,达到降低仓温、仓湿和表层粮食温度的目的,仓温控制在25℃、仓湿降低到35%以下,表层粮温控制在25℃以下,实现了准低温绿色储粮。
其次是粮仓智能通风技术:粮仓智能通风技术是依据实时准确的粮情数据与气象信息,参照智能通风数学模型及参数化的通风条件,智能选择通风模式,精准捕捉通风时机,自动开关通风窗、通风道和通风机设备设施,实现降温通风、排积热通风、保水通风、自然通风等不同目的的通风作业。
在通风作业时, *** 作人员只需在电脑上设置通风目标值,系统内置的专家系统就会自动判断是否通风,并发出信号控制现场通风设施设备来实现智能通风作业,直至通风结束。
这一技术能够有效避免无效、有害、失水通风,极大降低能耗与劳动强度,降低损耗,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准低温绿色储粮的特点。
其三是智能技术。智能气调技术,可以根据粮堆中害虫种类及数量,结合粮温与仓房气密性情况,自动确认充气工艺及目标浓度,并自动开启制氮机等相关设备,通过上充下强排与气囊浓度维持工艺,对粮食进行气调防治及保鲜储藏。粮堆氮气达到目标浓度时,系统自动关闭,粮堆进行密闭储藏。从而达到杀虫、抑霉、绿色保质储藏的目的。根据充氮目的的不同来确定充入氮气的浓度,98%氮气浓度达到杀虫,95%氮气浓度达到防虫,90%氮气浓度达到保鲜储粮。
智能气调储粮不使用任何化学药剂,无毒、无害、无污染,绿色环保,保证了粮食储存和食用品质安全。
近年来中储粮集团还探索“互联网+”与中储粮业务的融合,开展了“智能化粮库”建设,综合利用传感器、射频识别等技术将出入仓作业、储粮作业、购销结算等业务集成融合,如今实现了对980个储存库点全覆盖,构建了全球最大的粮食物联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3001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 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