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是小米的股东吗

高通是小米的股东吗,第1张

高通是小米的股东。

高通设立了15亿美元的中国风险投资基金,用于支持中国初创企业的发展。截至2019年,高通创投在中国已投资60多家企业,投资并完成退出13家独角兽企业,其中包括小米、摩拜和触宝等成功上市或被并购 。

小米在上市时,Qualcomm Asia Pacific Pte Ltd认购了4617万股发售股份。

扩展资料:

高通总部设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市。是全球3G、4G与5G技术研发的领先企业,目前已经向全球多家制造商提供技术使用授权,涉及了世界上所有电信设备和消费电子设备的品牌。

在中国,高通开展业务已逾20年,与中国生态伙伴的合作已拓展至智能手机、集成电路、物联网、大数据、软件、汽车等众多行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通

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很不错,具体如下:
1更安全的保护措施。在新技术出现之初,它的技术力量几乎都集中在创新上,导致监管水平低下,这就使业界的兴奋、激进和政策、监管的滞后常常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物联网设备和基础设施的价格下降,企业在物联网设备上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这种创新和应用一旦普及,各种新技术的风险也突显出来。
2更普遍使用智能消费品设备。IoT所覆盖的行业人群广泛,从智慧交通、智能物流、医疗、农业、能源等行业应用,到私人智能家居、个人、智能汽车等应用,无论是降低成本,还是提高中国居民的生活质量,都将是中国居民生活质量的巨大提升。

日前,小米旗下精品生活电商平台“有品”悄然更名为“小米有品”。新名称增加“小米”二字,用以增强品牌认知。
不过,目前这一更名工作仍未全部完成。《零售老板内参》发现,截至今日,有品官网、IOS版APP、官方微博、品牌LOGO等部分核心渠道及VI标识均已完成更名,但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安卓部分应用商店APP、官网部门宣传页内容等方面,仍沿用旧名。
就改名一事,小米生态链副总裁、有品总经理高自光向《零售老板内参》回应称,更名正在持续推进中,预计很快将统一改完。
从有品到小米有品,一场围绕小米生态链的改革大幕正徐徐拉开。
- 1 -
有品两次改名:品牌认知再强化
事实上,这并非有品第一次更名。有品刚创立时,原名“米家有品”。2017年8月,米家有品宣布更名为“有品”。彼时,据有品官方表示,更名意在方便用户建立更好的品牌认知。
有品定位于精品生活购物平台,主要依托小米生态链体系,把小米的“爆品”模式,复制到生活消费品领域的方方面面。
根据小米招股书,截至2018年3月31日,小米通过投资和管理建立了由超过210家公司组成的生态系统,其中超过90家公司专注于研发智能硬件和生活消费产品。
“米家”二字去掉后,有品也正式对外部全面开放渠道。除售卖小米、米家及生态链品牌外,还引入了大批优质第三方品牌产品,转型成开放的精选电商平台。
“较之小米网和小米之家,有品的品类是最宽的,更像是一家小型的百货公司,是一个开放的平台。”米家有品方面曾就首次更名解释道。
谈及第二次更名的缘由,高自光表示,此次更名意在增强用户对有品的理解,“原来米家那个品牌,也是“小米+”的意思,但大家不太了解这个含义,我们觉得(改名)更清楚一些”,高自光告诉《零售老板内参》。
一位接近小米的知情人士向《零售老板内参》透露,这次更名来得比较仓促,系小米创始人雷军临时做出的决定。
但高自光则告诉《零售老板内参》,此次改名谈不上临时,公司为此讨论了很久,但由于涉及用户量较大,改名进行的比较慎重。
是否为雷军的临时拍板,目前尚不得而知。但显然,米家有品给自己“做减法”,去掉“米家”二字,是阶段性转型的必然辅助措施。此次给自己“做加法”,加入“小米”这一IP标识,既能增强品牌背书,也是给到生态链企业的一个交代。
- 2 -
越来越模糊的小米生态链边界
两次改名背后,是小米生态链边界持续推进的一个缩影,也是有品从“无心插柳”到“柳成荫”的过程。
“小米有品”前身是米家(App)dock 栏的一个电商入口,目的是方便用户采购周边和耗材。此前在接受雷锋网采访时,高自光曾透露,小米有品完全不在生态链最初的计划范围内。
但在几乎未做资源投入的情况下,小米有品关联交易和耗材产生的年销售额就超过了十亿人民币。
这一喜人的成绩,让小米管理层眼前一亮。2016年年底,小米生态链方面决定,将已经在米家APP中孵化近两年时间的小米有品独立出来,用以连接所有小米生态链产品。
这种“独立”最终体现到了组织架构的调整上。在经过半年多时间的探索后, 2017年12月12日,雷军发布一封内部信,宣布原属MIOT(小米物联网)团队的小米有品团队独立拆分成有品电商部门,并成立IoT技术委员会。
“有品电商在今年4月份发布以来,也发展迅速,很有可能成为公司战略性的新零售平台之一。”雷军在内部信中表示。
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小米共拥有14513名全职员工,其中生态链部门共955人,占整体员工人数的66%,系小米第四大业务部门。

大家有没有想过小米手机不采用华为鸿蒙系统是为了什么?其实除了小米不愿意帮助华为做大做强之外,它自身也有一套 *** 作系统,甚至一度还要争夺世界第一大互联网系统的位置。

这一款名为 小米vela的 *** 作系统 ,前不久小米就公布了MIUI系统和物联网系统velaOS,小米之所以要研发 *** 作系统就是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

不过不同于华为的鸿蒙系统,小米这一产品不是和各行各业的公司进行合作,而是让其他企业复制小米经营的模式,一旦各企业能够采用小米的 *** 作系统,就相当于为小米创造了巨大的生态环境,未来实现万物互联也就易如反掌了。

虽然目前来看尚难得出结论,但是小米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确实下了一番工夫。在首次提出物联网建设的理念后,小米迅速打造生态链,像云米和石头 科技 等产品层出不穷,而小米之所以要和这些企业合作投资,并不是为了控股盈利,而是想让该企业的科研队伍继续为公司创造 科技 产品,保证创新输出。

有了这些企业的合作运转,小米物联网体系一步步壮大起来, 像手表、手环等穿戴产品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二,移动电源领域更是稳居第一。除此之外小米自主研发的电视、电脑等产品都已经在国际上崭露头角,甚至一度打入了前五的位置。

比起华为从零开始,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物联网体系,小米此举可谓聪明至极,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建立起一个物联网体系。当然华为还在坚持自主打造鸿蒙生态,就一定有他的道理。

要知道鸿蒙系统是独立于安卓和iOS之外的手机 *** 作系统,而小米的vela系统则是采用了谷歌架构,本质上是属于安卓系统的衍生品,两者不存在可比性,不过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最受关注的鸿蒙 *** 作系统。

要知道鸿蒙系统的结构框架都是自主研发的,不存在任何软件支持,相当于一个空荡荡的房子,需要各大软件运营商进行产品搬运,慢慢填充起来。而说服各大运营商适配鸿蒙的确是个浩大的工程,毕竟鸿蒙面世不久,各方面的性能都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各方多少都有所顾虑,所以从生态组建的难度系数上来讲,鸿蒙远超vela系统。

而且为了保障运营商们的经营模式不受影响,鸿蒙专门开发出了适配安卓软件的功能,也就是大大降低了软件运营商的入驻门槛,这一点就比小米直接入股,掌控企业 *** 作系统来的自由随意。

不过两者还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比如两大系统都能够适配不同的产品,像小米的手机、手环和电视,华为的家电、 汽车 和电脑。能够实现这一点得益于他们采用了为内核的设计工艺,由于开发难度不高,且系统占空间小,因此能够在各类产品中得以搭载。

不过目前鸿蒙系统的发展明显要比小米vela系统势头更猛,毕竟作为国内自主研发的手机 *** 作系统,鸿蒙更有实力跟安卓和iOS同台竞技。根据华为的预测,未来搭载鸿蒙系统的设备总数不下三亿台,华为产品的占比就能达到2亿台,至于其他品牌的设备也会有1亿台左右。

由此可见, 虽然小米对自己研发的vela系统自信满满,但是由于无法摆脱安卓系统的技术影响,因此在知名度和认可度上迟迟难以跟华为的鸿蒙系统作比较 。至于其所梦想的物联网系统建设也许会有所成功,但如果一直没有核心技术作保障,未来很难不受到谷歌等外企的管控。

希望小米能够借鉴华为的研发经验,让国产手机和国产系统的自研技术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小米算是中国企业。

实际上,在诸如开曼群岛、英属维京群岛等地区注册公司已经成了许多国际大公司的惯用手段,尤其是科技公司。

由于这些地区的法律法规的特殊和宽松性,在此注册能帮助企业更好地开展跨国经营、规避贸易壁垒、不需要进行过多信息披露、合法避税减税、实现海外上市、进行特殊资产管理等。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0年3月3日,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硬件和电子产品研发的全球化移动互联网企业,同时也是一家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及智能家居生态链建设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小米公司创造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 *** 作系统、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

“为发烧而生”是小米的产品概念。“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是小米公司的愿景。小米公司应用了互联网开发模式开发产品,用极客精神做产品,用互联网模式干掉中间环节,致力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用来自中国的优质科技产品。

小米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消费类IoT物联网平台,连接超过1亿台智能设备,进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MIUI月活跃用户达到242亿。小米系投资的公司接近400家,覆盖智能硬件、生活消费用品、教育、游戏、社交网络、文化娱乐、医疗健康、汽车交通、金融等领域。

8月2日,“年轻人的第一只股票”小米,在价格稳定期结束后,再度跌回发行价17港元/股附近,盘中甚至一度破发。坐了一波过山车的投资者不禁要问,说好的“翻倍”行情,还有吗

6月22日,小米创始人雷军、林斌等高管在小米招股书上正式签字,小米随即启动全球公开发售。当日上午,小米CEO助理“小米公司陈曦”在微博上喊话:港交所第一只同股不同权的股票,股票代码:1810(18年上市,10年创立),年轻人的第一只股票,亲爱的米粉们,账户开好了吗

然而,“年轻人的第一只股票”却在上市的首月里,上演了一出过山车大戏。

尽管创始人雷军认为“小米是全球罕见的、既能做硬件、也能做电商、也能做互联网的全能型企业”,“小米的估值,应为腾讯乘以苹果”,但是面对不尽如人意的招股结果,雷军最后将发行价定到了最低的17港元/股。

虽然雷军认为发行价已经定到了最低,小米还是没能逃过首日破发的命运。7月9日,小米一开盘就遭遇破发,最低跌至16港元/股,较招股价下跌近6%,并已非常接近IPO前F-1轮投资者进入时的成本价158港元/股。

情况在“绿鞋”护盘资金等各路人马的推动下很快迎来反转。上市首日,小米的“绿鞋机制”便被触发,超募资金出来护盘,股价震荡回升,最后下跌118%,收报168港元/股。

上市首日晚间,雷军携新老朋友在香港某酒店举办小米香港主板上市庆功宴,席间雷军放话称:“要让在上市首日买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资人赚一倍!”数据显示,上市首日及次日,年轻投资者的聚集地富途证券均稳居小米十大净买入经纪商第二位。

之后小米所向披靡,收复每股17港元的开盘价后,一鼓作气,仅用了7个交易日,最高冲至222港元/股,小米的市值也从507亿美元飙升至703亿美元。

看到小米如此凌厉的涨势,米粉似乎看到了“年轻人的第一次翻倍”的希望。但是,形势很快再次反转。

伴随着价格稳定期截止日的临近,以及全球科技股的大幅下挫,小米开始上演跳水行情,“怎么涨上来怎么跌下去”,仅用了11个交易日,股价便再度回到发行价附近,盘中再度破发。

在小米的本轮过山车行情中,“绿鞋机制”扮演了重要角色。据计算,为了“稳定”股价,小米动用了56亿港元的护盘资金。

小米29日发布公告称,与全球发售有关的稳定价格期于7月28日结束,摩根士丹利于7月17日已悉数行使超额配股权,按每股17港元的价格超额发售了327亿股B类股份,约占全球发售量的15%。

超额配股权就是市场俗称的“绿鞋机制”,国际市场几乎所有稍微大型一些的新股发行都会设置“绿鞋机制”,稳定新股股价。伴随着“绿鞋机制”的全部行使及价格稳定期的结束,小米的股价后市将何去何从呢

西南证券将小米与美股的亚马逊对标,认为小米的生态圈刚刚形成,互联网服务和生态链两个飞轮正在飞速旋转,未来成长之路刚刚开始。但与传统互联网公司不同的是,小米多了一个维度(设备连接数),作为IOT(物联网)时代的新增变量,基于IOT泛互联和AI泛智能的第三个飞轮将是小米探索的星辰大海。

西南证券给予小米2019年40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3030港元/股,上调至“买入”评级。麦格理则以小米今年第二季手机付运量同比上升49%高于其预期为由,维持小米“跑赢大市”评级,并给了30港元/股的目标价。

与机构的乐观不同,很多小米的年轻投资者在本轮股价回落中选择了离场,因为他们担心小米将于8月中下旬发布的财报并不好看。

2018年4月,小米向雷军控制的Smart Mobile Holdings Limited以1599美元的对价发行6396万股B类普通股。小米在回复内地监管层的反馈意见时称,该次股权激励确认9827亿元股份支付费用。本次授予雷军的股权已经在上市前发出,不会在上市后稀释存托凭证持有人的权益。

但真的如此吗有投资人士指出,小米此举也许不会稀释存托凭证持有人的权益,但一定会影响二季度的业绩表现。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小米短期股价表现仍值得期待。受锁定期制约,小米的基石投资者和原始股东只能等半年后才能出货,雷军有维护股价稳定、市值管理的需求。

另外,从近期放出的“小米2018年二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大增488%”、“小米大张旗鼓宣布进军空调领域”等消息来看,也许雷军并没有放弃小米千亿美元市值的梦想。

小米的起步法宝是制造智能手机。当年小米的手机注重性价比,然后通过饥饿营销在国内手机销售中获得第一名。小米的股票代码,1810,这意味着它在18年内上市,在10年内成立。它也被称为第一批年轻人。估值下调是雷军的积极选择。为了给小米上市后的上涨留下足够的空间,为投资者赚钱。

小米的使命是始终坚持做一个感动人,慷慨大方的好产品,让世界上的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印度,它已进入手机市场前五名。它已经连续五个季度保持了第一批手机出货量。通过独特的生态链模式,小米投资并带动了更多志同道合的企业家,搭建了一个连接超过13亿台智能设备的物联网平台。

智能汽车已经成为一家未来前景非常确定的公司。甚至恒大、阿里巴巴和华为也以不同的方式参与汽车制造。魅族是小米最关心的人。在小米之前,魅族一直被誉为国产苹果手机,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荣誉。小米也不闲着,雷军不久前还表示,小米未来将在汽车制造领域投资1000亿美元。小米在其所有业务中都采用成本效益路线。

既然是性价比,那么就注定小米无法在硬核科技上有重大突破。想玩高科技,并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行了,看看华为,一年的研发投入上千亿,才有了今天的成绩。小米上市后,除了打造一批富人,小米还拥有强大的资金来源,销售手机并不是结果,因为手机的冬天即将来临,而国产手机的保证数量已经达到了极限。如果小米想要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就必须扩大新的业务领域,并找到更有利可图的项目。

我之前就有一个观点,那就是买入一家公司的股票,不要看什么基本面,最为关键的还得看创始人!

拿互联网行业来说,去年美团点评与小米公司都成为了上市公司。在美团点评上市之际,王兴说的是上市只是一个开始。而小米的雷军则表示:希望年轻人们现在买入小米股票,未来将会获得2倍的投资!
美团市值

在上市之初,美团点评的股价也是一路下滑,美团去年9月上市就立马跌破发行价。最低到40块港币,跌去了42%。这也曾一度让不少投资者们怀疑王兴!

但王兴还是那个王兴,终究没有让我们失望。美团点评的股价从年初到现在涨了60%!目前美团点评的市值在3888亿港元。

数据显示:美团总用户从21亿长到4亿,人均交易笔数/交易额从10笔/782块长到24笔/1288块。毛利率和变现率提高,亏损收窄。

要知道,美团可是一路血杀出来的,从当年的千团大战,再到互联网外卖大战。如今美团最大的对手被认为是阿里。而美团的目标一直没有变,他们要做“中国的亚马逊”,创始人王兴说“无需在意短期股价的涨跌,应该看重公司的长期价值。”当一个机会点逝去之后,那么就要创造一个新的机会点,这就是霸道的王兴!
进入2019年,美团点评成功的挡住了饿了么的反扑,同时将会摩拜单车正式美团化。随后美团品牌全面开启新**。线下的充电宝、二维码牌、Pos机以及美团的一些周边产品,统统变成**。这预示着,王兴兑现了当初上市的诺言,上市只是一个开始,美团将全新出发!
小米市值

说完了美团点评,我们再来看看雷军的小米。一年前,小米登陆港交所,发行价17港元;一年后,小米跌至95港元附近,仅为IPO时的56%。一年时间蒸发1500多亿港元市值,除了宏观环境的剧烈波动,回到公司基本面,小米到底有什么问题?

在我看来,机构与资本们对于目前的小米并不看好, 大家没发现吗?小米股价连续下跌,基本上也都是小米公司自家在回购。

说到底,小米智能手机在国内的销量很是低迷,虽然红米手机在国外销量不错,但这对于原本利润就低的小米手机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卵用!

小米虽然标榜自己是一个苹果乘以腾讯的互联网公司,但其本质上是一个制造业卖手机和3C产品的公司,并没有一个所谓的新的商业模式。
近几年,雷军和小米已经将触角伸向房地产,其中既有联合华润拿地,也有雷军旗下顺为资本频频投资房产家居项目。对此,雷军一再对外发声,表示小米不会进军房地产。

小米的 科技 园并不一定完全要用于做自己的业务,他有可能去做地产商业方面的经营,比如做转租。总之一句话,中国目前最赚钱的行业,应该还是房地产行业!

当然了,咱们也不能小米公司不行。小米公司对于中国智能手机行业的贡献还是非常之大。再加上小米在物联网中的布局,小米还是能一战的,毕竟小米才成立9年。但你要是让我现在持有小米的股票,咱是真心没那个胆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3009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 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