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区划分
适温区:8—40℃:1高适温区:30—40℃,温度越高对昆虫越不利。2最适温区:20—30℃,温度升高对昆虫有利。3低适温区:8—20℃,温度越高对昆虫越有利。
临界致死高温区(亚致死高温区):40—45℃
致死高温区:45—60℃
临界致死低温区:-10—8℃
致死低温区:-40— -10℃参考资料: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本书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俄罗斯人。
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
他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2《鲁滨逊漂流记》
本书作者——英国作家笛福
小说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还有土人“星期五”。
小说描写了水手鲁滨逊在航行中遇险后,漂流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多年,过着野人般的生活。
3《格列佛游记》
本书作者——乔纳森·斯威夫待,十八世纪英国小说家。
小说主人公——里梅尔·格列佛船长。
该书通过里梅尔·格列佛船长之口,叙述了周游四国(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智马国)的奇特经历。但仔细体会,却处处揭露着英国社会的黑暗现实,并寄寓着作者的理想。
4《繁星春水》
本书作者——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原名谢婉莹。祖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代表作有《超人》、《烦闷》等。 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
5《朝花夕拾》
本书为鲁迅(原名:周树人)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另:初中所学的鲁迅的小说全部选自《呐喊》。)
6《西游记》
本书作者——吴承恩(明)。《西游记》经无数民间艺人和作者付出巨大劳动之后,于明朝中叶,由吴承恩最后完成。它是中国神话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浓郁的浪漫主义是《西游记》的基本艺术特征。
主人公——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
7《水浒传》
本书作者——施耐庵。《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施耐庵,而书名却是罗贯中起的。《水浒传》原名《江湖豪客传》,可施耐庵对书名总感到不满意。罗贯中建议用《水浒传》,他觉得很好,他说,“‘水浒’有水边的意思,有‘在野’的含义”,于是便将书名正式定为《水浒传》。本书描写了北宋晚期宋江领导的山东梁山泊农民起义,真实地再现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直到失败的全过程。这部书也塑造了鲁智深、林冲、武松、李逵等一大批农民起义的英雄好汉形象。
(另:四大名著中只有《红楼梦》是清代的作品,其大三本按时间先后排列依次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注意:《三国志》属于史书,不是小说)
《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不是初中要求的
不过我还是说说吧
《红楼梦》
一部《红楼梦》,说不尽,道不完,真可谓千古奇书!
《红楼梦》在中国古代小说名著中声名最著、流传最广,读者最多,刊刻出版最为繁富,这部古典名著问世以来,评家蜂起,评说纷纭,理所当然形成一门显学――红学。人们还在不断地出版《红楼梦》、阅读《红楼梦》、研究《红楼梦》,这就是这部古典文学名著的永恒魅力,这就是这部古典文学名著的不朽价值。南北国画艺术大师,历时两年,精心创作350幅彩色国画。画家随文配图,或描摹情态、或表现场景,或浓墨泌洒,或工笔勾勒,艺术地再现了原著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生动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
在我国文学史上,也许还没有一部作品能够像《三国演义》那样长时期地吸引如此众多的读者,几百年来,她差不多被我们整个民族一代又一代地不停流传,阅读、可以说《三国演义》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我们民族生活的每个角落。《名家彩绘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由戴郭邦、陈白一、戴宏海等35名丹青高手,以如椽彩笔绘就292幅国画。各位画家风格各异,流派纷呈,或工笔、如穿针引线,一丝不苟,或写意,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多姿多彩地展示了三国时期宏大的战争场面和从多的人物形象,达到了《三国演义》绘画创作的顶峰,同时也展示了国画这一中华未瑰宝的独特风彩。尤其是其中一些脍炙人口的名篇章,如桃园结义、凤仪亭、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千战群儒、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等,精彩纷呈。
简·爱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
《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和《呼啸山庄》的作者艾米莉是姐妹。虽然两人生活在同一社会,家庭环境中,性格却大不相同,夏洛蒂勃朗特显得更加的温柔,更加的清纯,更加的喜欢追求一些美好的东西,尽管她家境贫穷,从小失去了母爱,父爱也很少,再加上她身材矮小,容貌不美,但也许就是这样一种灵魂深处的很深的自卑,反映在她的性格上就是一种非常敏感的自尊,以自尊作为她内心深处的自卑的补偿。她描写的简。爱也是一个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是她有着极其强烈的自尊心。她坚定不移地去追求一种光明的,圣洁的,美好的生活。
《爱的教育》作者简介
亚米契斯,1846年10月31日生于意大利。自幼酷爱学习和写作,1868年发表处女作《军营生活》,并由此出名。1886年,《爱的教育》出版,使他的创作生涯达到顶峰。内容提要
《爱的教育》是每个家庭必备的良书,是为人父母者、为人师长者、为人子女者在一生中务必一读的经典,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完成。全书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使得全世界各国都公认此书为最富爱心的教育性读物。夏丐尊先生感慨地说:“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得流泪。书中叙述的师生之情,朋友之谊,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于是又感激得流泪。”
《伊索寓言》
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一本书,它对西方伦理道德、政治思想影响最大。
东西方民间文学的精华,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伊索寓言》这本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篇幅短小,形式不拘,浅显的小故事中常常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爆发出机智的火花,蕴涵着深刻的寓意。它不仅是向少年儿童灌输善恶美丑观念的启蒙教材,而且是一本生活的教科书,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欧洲文学史上,它为寓言创作奠定了基础。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甚至政治著作中,也常常引用《伊索寓言》,或作为说理论证时的比喻,或作为抨击与讽刺的武器。此书中的精华部分,至今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法布尔的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他以人性观照虫性,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在其朴素的笔下,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如优美的散文,人们不仅能从中获得知识和思想,阅读本身就是一次独特的审美过程。
《昆虫记》不仅仅浸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某种精神。那种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这就是法布尔精神。如果没有那样的精神,就没有《昆虫记》,人类的精神之树上将少掉一颗智慧之果。
傅雷家书简介
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篡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6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 *** ,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弗兰西斯 ·培根(1561~162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学家。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使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
《培根随笔》这本书的内容涉及哲学、伦理、处世之道等,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态度。
这五十八篇的随笔中,我尤其喜欢《谈美》这一篇。因为,它说明了美的含义,“美”不只是外表的美,重要的是内在的美,所谓内在美就是一个人的德行。人们常用一个人的外貌去评论别人是否美,而忽略了一个人的内在美,内在美是最重要的,正如“人才”一样,不仅要有知识而且要有德行。如果缺少其中的一样也称不上人才。“美”也一样,如果一个人只有外在美,而缺少内在美,那么这一个人就不能称得上是美。相反如果内心美丽的人就算样子丑,也算得上是美,所谓美德重于美貌,外表的美不重要,内在的美才是真正的美,才是永恒的美。高压电电击昆虫的电流大小与电压、电阻和电流路径等因素有关,不同的情况下电流大小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高压电电击昆虫时,电流的大小通常在微安级别,即10^-6安以下。这是因为昆虫的体积较小,电阻较大,电流通过昆虫的时间非常短暂,所以电流的大小相对较小。但是,即使电流很小,高压电对昆虫的伤害也是非常大的,可以导致昆虫的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受到损伤,甚至死亡。因此,在进行高压电防治昆虫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对人和环境造成危害。气候因素与昆虫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温度和湿度可以直接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生存及繁殖,从而造成害虫不同的发生期、发生量和危害程度。亦可通过对寄主植物或者其他生物(如天敌等)的作用,而影响虫害的发生。因此在分析虫情时,温度和湿度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而温湿度的综合作用对昆虫种群数量变动影响也很大,一般来讲,季节性的温湿度对昆虫的综合影响作用可以归纳为下面几点:
(1)秋冬季昆虫准备越冬或刚进入越冬阶段时,在低温、高湿条件下,昆虫体内含水量较高,过冷却点也高,导致昆虫耐寒性减弱,越冬死亡较多。但进入越冬后,高湿常有利于保持水分平衡,也有利于春季的出蛰。
(2)秋冬季低温干旱,则虫体内含水量较低,过冷却点也低,耐寒性强,越冬死亡率较少。
(3)春季虫体已解除休眠或滞育,如气温回暖后,又遇春雨多的情况,则虫体内代谢增快,虫体含水量增加,如遇寒流由于其抗寒性减弱,导致昆虫死亡增多。
(4)夏季一般高温下,如遇高湿则昆虫幼虫体内水分蒸发慢,体温较高,代谢快,发育历期较短,而成虫寿命一般较长,总繁殖量较大。但若不是好湿性种类昆虫,也易热死。
(5)夏季高温干旱,特别是温度过高或高温持续时间较长时,则幼虫体内水分蒸发快,代谢较慢或受抑制,发育延迟,容易热死,并且成虫寿命比较短,总繁殖量较少。会啊,导入了抗虫基因,一般的昆虫都会死掉,但是有一些昆虫可能因各种原因发生基因突变,对植物的抗性基因不敏感而存活,这些基因随着昆虫的繁殖而传递给下一代,而不具有抗性基因的昆虫因死亡而使非抗性基因减少,因此昆虫群体的抗性基因频率增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远古时代的昆虫比现代人还要大。古代蜈蚣生活在现在的北美东北部和苏格兰,在石炭纪晚期,大约315亿到299亿年前,是已知的最大的陆地无脊椎动物,长度可达25米。石炭纪昆虫体型巨大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大气中的氧气更多,而且没有大型的陆地捕食者。科学家们发现,3亿年前的氧气水平为25%至30%。这比现代的氧气水平要高得多,现代的氧气水平只有21%,有时甚至是35%。甚至在1亿年前,氧气水平也在30%以上。科学家们假设,巨型动物与氧气水平高度相关,3亿年前的高氧气水平可能创造了巨型昆虫。大气中的氧气浓度明显高于今天的水平。古代蜈蚣呼吸的空气中有31%到35%的氧气,而它们今天呼吸的空气只有21%。
研究人员报告说,直到大约3亿年前,许多节肢动物通过散布在它们身体各处的微小风管呼吸氧气,而不是通过血液间接吸收氧气,这表明高氧气水平可能帮助昆虫向更大的身体进化。但科学家推测,高氧水平除了使各种植物和动物变得巨大之外,还容易引发更多的火灾。那时,有可能一个火星就能迅速烧毁一片森林,而这正是这些巨型昆虫的灾难开始的地方。科学家们怀疑在一亿年前,一场大火覆盖了整个地球。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分享就到这里了,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如果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在下面的评论中告诉我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