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表与网络服务器通过运营商NB-IOT网络相互传输数据而开发的产品,支持多个频段,体积小,功耗低,可通过我司的电力在线服务平台对电表进行 *** 作,例如远程抄送、预付费、开合闸、数据监测、主动召测等。
符合相关行业标准和国网公司技术规范,兼容性强
可以直接与国网标准三相表模块互换
可以直接与国网标准单相表模块互换
关系统拓扑图
关于NB-IOT
强链接:在同一基站的情况下,NB-IOT可以比现有无线技术提供50-100倍的接入数。一个扇区能够支持10万个连接。
高覆盖:NB-IOT的接收灵敏度高,穿透力强。网络覆盖范围比GSM增强20dBm,覆盖面积扩大100倍。
低功耗:NB-IOT聚焦小数据量、小速率应用,因此NB-IOT设备功耗可以做到非常小。
低成本:NB-IOT无需重新建网,依托运营商网络,射频和天线基本都是复用的。
关于低功耗
NB-IOT网络引入了PSM和eDRX技术极大降低了终端功耗,其特点是小流量、上报为主、长期休眠、低移动性。模块电量来源于电表,无需内置电池。
主要功能及特点
1、支持全频段
2、支持LWM2M通信模式(电信)
3、支持LWM2M通信模式(移动)
4、支持超低功耗模式
5、支持本地升级
6、接口采用国网标准,可移植性强
7、具有低功耗、高精度、高可靠性、实时性等特点
基本 参数
分类 参数名 值
无线参数频段Band1/2/3/5/8/12/13/17/18/19/20/25/26/28/66/70
发射功率23dBm~-40dBm
接收灵敏度-115dBm
天线选项焊盘
硬件参数数据接口URAT/USIM等
工作电压21-36V(典型33V)
功耗5μA
工作温度-25℃~70℃
储存温度-40℃~85℃
湿度5%~95%RH(无凝露)
接口标准Q/GDW 1355-2013
通信协议DL-T 645-2007规约 可定制
尺寸
7cm5cm27cm
封装接口插针
能耗管理平台
二次开发1高效分布式
必须是高效的分布式系统。物联网产生的数据量巨大,仅中国而言,就有5亿多台智能电表,每台电表每隔15分钟采集一次数据,一天全国智能电表就会产生500多亿条记录。这么大的数据量,任何一台服务器都无能力处理,因此处理系统必须是分布式的,水平扩展的。为降低成本,一个节点的处理性能必须是高效的,需要支持数据的快速写入和快速查询。
2实时处理
必须是实时处理的系统。互联网大数据处理,大家所熟悉的场景是用户画像、推荐系统、舆情分析等等,这些场景并不需要什么实时性,批处理即可。但是对于物联网场景,需要基于采集的数据做实时预警、决策,延时要控制在秒级以内。如果计算没有实时性,物联网的商业价值就大打折扣。
3高可靠性
需要运营商级别的高可靠服务。物联网系统对接的往往是生产、经营系统,如果数据处理系统宕机,直接导致停产,产生经济有损失、导致对终端消费者的服务无法正常提供。比如智能电表,如果系统出问题,直接导致的是千家万户无法正常用电。因此物联网大数据系统必须是高可靠的,必须支持数据实时备份,必须支持异地容灾,必须支持软件、硬件在线升级,必须支持在线IDC机房迁移,否则服务一定有被中断的可能。
4高效缓存
需要高效的缓存功能。绝大部分场景,都需要能快速获取设备当前状态或其他信息,用以报警、大屏展示或其他。系统需要提供一高效机制,让用户可以获取全部、或符合过滤条件的部分设备的最新状态。
5实时流式计算
需要实时流式计算。各种实时预警或预测已经不是简单的基于某一个阈值进行,而是需要通过将一个或多个设备产生的数据流进行实时聚合计算,不只是基于一个时间点、而是基于一个时间窗口进行计算。不仅如此,计算的需求也相当复杂,因场景而异,应容许用户自定义函数进行计算。
6数据订阅
需要支持数据订阅。与通用大数据平台比较一致,同一组数据往往有很多应用都需要,因此系统应该提供订阅功能,只要有新的数据更新,就应该实时提醒应用。而且这个订阅也应该是个性化的,容许应用设置过滤条件,比如只订阅某个物理量五分钟的平均值。
7和历史数据处理合二为一
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的处理要合二为一。实时数据在缓存里,历史数据在持久化存储介质里,而且可能依据时长,保留在不同存储介质里。系统应该隐藏背后的存储,给用户和应用呈现的是同一个接口和界面。无论是访问新采集的数据还是十年前的老数据,除输入的时间参数不同之外,其余应该是一样的。
8数据持续稳定写入
需要保证数据能持续稳定写入。对于物联网系统,数据流量往往是平稳的,因此数据写入所需要的资源往往是可以估算的。但是变化的是查询、分析,特别是即席查询,有可能耗费很大的系统资源,不可控。因此系统必须保证分配足够的资源以确保数据能够写入系统而不被丢失。准确的说,系统必须是一个写优先系统。
9数据多维度分析
需要对数据支持灵活的多维度分析。对于联网设备产生的数据,需要进行各种维度的统计分析,比如从设备所处的地域进行分析,从设备的型号、供应商进行分析,从设备所使用的人员进行分析等等。而且这些维度的分析是无法事先想好的,而是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根据业务发展的需求定下来的。因此物联网大数据系统需要一个灵活的机制增加某个维度的分析。
10支持数据计算
需要支持数据降频、插值、特殊函数计算等 *** 作。原始数据的采集可能频次挺高,但具体分析时,往往不需要对原始收据进行,而是数据降频之后。系统需要提供高效的数据降频 *** 作。设备是很难同步的,不同设备采集数据的时间点是很难对齐的,因此分析一个特定时间点的值,往往需要插值才能解决,系统需要提供线性插值、设置固定值等多种插值策略才行。工业互联网里,除通用的统计 *** 作之外,往往还需要支持一些特殊函数,比如时间加权平均。
11即席分析和查询
需要支持即席分析和查询。为提高大数据分析师的工作效率,系统应该提供一命令行工具或容许用户通过其他工具,执行SQL查询,而不是非要通过编程接口。查询分析的结果可以很方便的导出,再制作成各种图标。
12灵活数据管理策略
需要提供灵活的数据管理策略。一个大的系统,采集的数据种类繁多,而且除采集的原始数据外,还有大量的衍生数据。这些数据各自有不同的特点,有的采集频次高,有的要求保留时间长,有的需要多个副本以保证更高的安全性,有的需要能快速访问。因此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必须提供多种策略,让用户可以根据特点进行选择和配置,而且各种策略并存。
13开放的系统
必须是开放的。系统需要支持业界流行的标准SQL,提供各种语言开发接口,包括C/C++,Java,Go,Python,RESTful等等,也需要支持Spark,R,Matlab等等,方便集成各种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算法或其他应用,让大数据处理平台能够不断扩展,而不是成为一个孤岛。
14支持异构环境
系统必须支持异构环境。大数据平台的搭建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每个批次采购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都会不一样,系统必须支持各种档次、各种不同配置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并存。
15支持边云协同
需要支持边云协同。要有一套灵活的机制将边缘计算节点的数据上传到云端,根据具体需要,可以将原始数据,或加工计算后的数据,或仅仅符合过滤条件的数据同步到云端,而且随时可以取消,更改策略。
根据公式:P=U×I7KW÷380V=18安培7KW÷220V=31安培 如果使用的电源是三相电源,负载也是三相负载。可选择三线四线制电度表。电流可选10到25安培表。
电能表是用来测量电能的仪表,又称电度表、火表、千瓦小时表,指测量各种电学量的仪表。
使用电能表时要注意,在低电压(不超过500伏)和小电流(几十安)的情况下,电能表可直接接入电路进行测量。在高电压或大电流的情况下,电能表不能直接接入线路,需配合电压互感器或电流互感器使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对电的需求越来越大,不同时间用电量不均衡的现象也日益严重。
为缓解我国日趋尖锐的电力供需矛盾,调节负荷曲线,改善用电量不均衡的现象,全面实行峰、平、谷分时电价制度,“削峰填谷”,提高全国的用电效率,合理利用电力资源,国内部分省市的电力部门已开始逐步推出了多费率电能表,对用户的用电量分时计费。
1995年4月,由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和电力工业部联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计划用电工作会议上决定,用3~4年时间,在全国各大电网内,有计划、分步骤全面推行峰谷分时电价制度。
总目标是各网转移高峰电力10~15%,全国实现转移高峰电力 1000~2000万千瓦,推行的范围不仅是工业、商业用户,而且对非工业、农业用电也要逐步实行。
在有条件的地区,即已经实行一户一表的居民用电区,也将有计划的开发低谷用电,实行峰谷电价,以提高电能利用率,提高居民的用电质量。对电力用户采用不同时段和不同计费标准。鼓励低谷时段的电力消费。
智能电表是智能电网的智能终端,远程抄表的 *** 作主要是运用远程智能终端对数据进行计量与采集,运用合理的网络和方式将其送到特定的系统而引用的抄表方式,同时在系统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 *** 作。
远程抄表系统的优势就是能够解放一部分劳动力,不再只是以传统的手工抄表,而是采用专网无线等对电能表等信息进行采集,并且通过 TCP/IP、GPRS 等通讯链路远程传送到主站计算机,从主站软件对采集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与计算。
远程抄表系统是在无线通讯不断发展,网络通信方式不断优化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能够与当前的众多技术相融,其中也包括物联网技术的决策和应用,实现电力智能仪表的远程抄表目标。现阶段,我国的电力系统与物联网的完美融合典型代表就是应用电力载波抄表的方式,实现远程抄表。
电力载波抄表指的是电力线应用低压电力线,随之采用电力载波的方式对电能的相关数据进行传输。其优势在于节省了重新布线的时间,只要有电线,数据传输就可以成为现实。
红外线作为高科技的产物,应用于我国的各个行业,采用红外抄表方式即可实现本地的一对一抄表方式,抄表员只需要在现场利用红外设备,对电能表进行抄表,现场情况即可清晰展现。不足之处在于必须人工在场,并且不可以进行大面积的自动抄表。无线微功率与载波抄表优势有所相同。
:
智能电表是智能电网的智能终端,它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能表,智能电表除了具备传统电能表基本用电量的计量功能以外,为了适应智能电网和新能源的使用它还具有双向多种费率计量功能、用户端控制功能、多种数据传输模式的双向数据通信功能、防窃电功能等智能化的功能,智能电表代表着未来节能型智能电网最终用户智能化终端的发展方向。
智能电表正在快速发展的电表类别,传统的智能电表用户持IC卡到供电部门交款购电,供电部门用售电管理机将购电量写入IC卡中,用户持IC卡在感应区刷非接触式IC卡(简称刷卡,下同),即可合闸供电,供电后将卡拿走。
当表内剩余电量等于报警电量时,拉闸断电报警(或蜂鸣器报警),此时用户在感应区刷卡即可恢复供电;当剩余电量为零时,自动拉闸断电,用户必须再次持卡交费购电,才可以恢复用电。
而新型的智能电表已实现银行及网络供电,用户可通过电力公司营业窗口,合作银行、第三方代售电机构及网络进行购电,极大的方便了用户,以北京网银购电为例:
1、登陆银行网站,点击“分行特色”下“电费”。
2、点击左侧“智能表购电”。
3、输入客户编号,点击确定。
4、核对客户信息,点击确定。
5、输入购电金额,点击确定。如需查询,点击左侧“查询”。
6、核对客户信息与缴费信息,并选择“缴费卡号”。
7、确认缴费信息,并插入银行U盾,输入密码,点击确定。
8、购电成功。如需发票,请于三个月内至工行网点或自助机具补打发票。
参考资料:
符合国 家电网公司计量中心检测标准的单相、三相智能电能表及配套的集中器、采集器。也可以为用户提供包括采用标准IC卡、CPU卡、红外卡、射频卡等各类接口的“水、电、气、热一卡通”方案,实现预付费式、后付费式、或阶梯计费式、复费率式等各种收费管理模式;还可以为用户提供基于电力线载波、M-BUS总线、485总线、LoRa无线、GPRS/CDMA物联网、NB-IOT物联网等远程无线通讯方式的“水、电、气、热仪表的解决方案”,与我公司的有线远传仪表、无线远传仪表、物联网远传仪表等各类网络化智能表计,构成完整的自动抄表系统,实现全自动抄表收费管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那些每个月都会光临的抄表员已经渐渐不见了,原来现在供电公司和物业都是用的远程抄表了,不再进行挨家挨户敲门查表了。
智能电表不同于传统电表。IC卡电表是可以连接到互联网,可以远程读取电表。远程抄表是智能仪表最基本的含义。对于如何实现远程抄表,实现智能抄表有多种方法。
最大量的国电采用的电力载波表,通过电线连到采集器,采集器通过GPRS上传读数到远抄服务器,所以国家电网居民用户基本上可通过掌上电力查看自己家每一天的用电量。提供这解决方案与产品的厂家大都直接跟国电合作。
其次第二大量的就是大型建筑里用的走485总线连网的智能电表,通过485总线连上采集器,采集器再转换成TCP/IP接网线直接上远抄服务器。提供这个系统的厂家比较多比如齐鑫跃直接面向建筑做集成。
第三就是当前青年公寓,白领公寓,酒店式公寓采用比较多wifi电表,这种电表直接联上公寓里的wifi上远抄服务器,当然还有GRPS电表,这种都使用在智能电表使用量不大的情况下。这种使用量直接可以网上买电表自己装上,再通过app就能直接使用。
第四就是未来真正的物联网智能电表,NB-IoT电表,这是华为与运营商正在主推还未成熟的产品。就是智能电表通过NB-IoT网络直接连远抄服务器。
通过以上的各种形式,就实现了远程控制,不
仅省了人力,也不用去打扰比人的生活,感叹社会的进步可真快。智能系统无论是对相关政府管理机构、相关公司、还是普通民众,这都是非常有益的事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