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莱钢钢结构有限公司依托莱钢建设,面向全国,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产业,公司主营建筑产品的设计、钢构件的加工制造与安装,高层住宅、大型厂房、购物超市、写字楼、锅炉辅机、电站辅机、机械产品、桥梁和电力塔架等钢结构构件的设计及加工制作安装。
公司现有两条先进的焊接H型钢生产线、两条热轧H型钢生产线、一条重型数控H型钢生产线、一条方管生产线及较齐全的辅助设备,年生产加工钢构件能力达5万吨以上。
淄博莱钢钢结构有限公司设计、施工力量强,现代化装备水平高,施工项目涉及冶金、建筑、机械、电力、矿山、化工、交通和市政等十多个行业。近两年公司承揽的大型工程有:日照港散粮码头、潍坊利群购物广场、滨州国际会展中心、济南经十路人行过街天桥、淄博柳泉路跨济青高速公路线桥、邹平魏桥创业集团制衣、家纺等十多个大型工程、香港市政污水处理工程。其中,日照港散粮码头输粮转运站高54米,创出该公司高层建筑施工的新记录;潍坊利群购物广场是该公司第一次总承包大型多层市政工程的制作及安装;淄博柳泉路跨线桥钢梁工程是该公司独立完成公路桥钢箱梁制作工程,实现了重型钢构件和箱形梁生产的技术突破;香港市政污水处理存储罐工程中,焊接H型钢钢柱所用钢板最大厚度达60mm,最大焊脚尺寸26mm,工程质量和进度都获得了社会的良好赞誉。
淄博莱钢钢结构有限公司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公司坚持以加工、设计为龙头,以项目为载体,以莱钢集团为后盾,以产业发展为目标,凭借莱钢的品牌、资金、材料、管理与科研优势,大力发展新兴的钢结构建筑业,形成以居民住宅楼和工业厂房的开发为龙头,带动钢结构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莱钢集团公司一个新的产业链;依托淄博开发区优越的地理环境,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青岛港、董家口港区、前湾港、黄岛油港区、积米崖港区。
1、青岛港
青岛港始建于1892年,具有112年历史。是我国重点国有企业,中国第二个外贸亿吨吞吐大港。是太平洋西海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
青岛港由青岛老港区、黄岛油港区、前湾新港区三大港区组成。现有职工1.6万人,拥有码头15座,泊位72个。其中,可停靠5万吨级船舶的泊位有6个,可停靠10万吨级船舶的泊位有6个,可停靠30万吨级船舶的泊位有2个。
主要从事集装箱、煤炭、原油、铁矿、粮食等进出口货物的装卸服务和国际国内客运服务。与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2003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达到1.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00万标准箱,居世界集装箱大港第14位,中国第3位。
青岛港港口资产为110.4亿元。拥有全国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原油码头、铁矿码头和国际一流的煤炭码头、散粮接卸码头。有近20家合资企业,其中有6家世界500强企业与青岛港合资。
2、董家口港区
青岛市董家口港区靠近青岛市与日照市分界,隶属泊里镇。董家口港区近海自然水深平均-15米,距岸1000米水深可达-20米,是不可多得的天然优良深水港,港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临港产业区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码头岸线长约357公里,泊位数112个,建成后总吞吐能力将达到37亿吨。
3、前湾港
前湾港是中国大陆最大的集装箱中转港、冷藏箱进出口港、世界第14大集装箱港口,目前集装箱吞吐量为中国沿海港口第三位。前湾港拥有中国大陆沿海港口现代化的煤码头、前湾20万吨级矿石码头,
可接卸第六代大型集装箱船舶的集装箱专用深水泊位,主要开展集装箱装卸、储存、中转、代理、拆装箱、修洗箱、冷藏、危险品储存等全方位服务,承担了青岛港80%的吞吐量,成为以矿石、煤炭和集装箱运输为主的大型现代化、多功能、高效率的贸易和物流中心。
4、黄岛油港区
黄岛油港区是中国最大的原油中转基地,拥有1—5万吨级原油码头和20万吨级原油码头各一座,原油存储能力达180万立方米。原油码头采用国际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集原油进出、中转、储存为一体,年通过能力3000万吨。
5、积米崖港区
积米崖港区地处青岛市西海岸的胶南市东南部,位于山东半岛胶州湾畔唐岛湾内,是国家一级群众性渔港、国家二类开放口岸,现有码头 1403 米,码头水域面积 2 平方公里,平均水深 -7 米,最大水深 -10米。
随着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积米崖港的现状已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其港池水位较浅、泊位较少,特别是深水泊位不多,港口基础设施年久失修,这些成为制约港口经济发展的瓶颈,积米崖港扩建已是势在必行。
扩建后可使停靠吨位达到 5000 吨级;可增加港口吞吐量 100万吨,新增渔货卸港量3万吨,为投资商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当地政府提供巨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黄岛油港区
百度百科-积米崖港区
百度百科-前湾港
百度百科-董家口港
百度百科-青岛码头
是指非密闭式工艺过程中的无组织、间歇式的排放,在生产材料准备、工艺反应、产品精馏、萃取、结晶、干燥、卸料等工艺过程中,污染物通过生产加注、反应、分离、净化等单元 *** 作过程,通过蒸发、闪蒸、吹扫、置换、喷溅、涂布等方式逸散到大气中,属于正常工况下的无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定义;
指大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低矮排气筒的排放属有组织排放,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造成与无组织排放相同的后果。因此,在执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指标时,由低矮排气筒造成的监控点污染物浓度增加不予扣除。 [1]
通常包括面源、线源和点源等。如露天堆放的煤炭、粘土、石灰石、油漆件表面的散失物等,均属面源的无组织排放;汽车在有散状物料的道路上行驶时的卷带扬尘污染物排放属于线源污染;散状物料在汽车装料机械落差起尘量以及汽车卸料时的扬尘污染排放等都属于点状无组织排放源。
无组织排放控制技术;
无组织排放源控制关键技术包括BME综合抑尘技术和粮食行业转运码头除尘系统装备技术。
综合抑尘技术
主要包括生物纳膜抑尘技术、云雾抑尘技术及湿式收尘技术等关键技术。
生物纳膜抑尘技术,生物纳膜是层间距达到纳米 级的双电离层膜,能最大限度增加水分子的延展性, 并具有强电荷吸附性;将生物纳膜喷附在物料表面, 能吸引和团聚小颗粒粉尘,使其聚合成大颗粒状尘 粒,自重增加而沉降;该技术的除尘率最高可达99% 以上,平均运行成本为005~05元/吨。
云雾抑尘技术是通过高压离子雾化和超声波雾化 ,可产生1μm~100μm的超细干雾;超细干雾颗粒细密,充分增 加与粉尘颗粒的接触面积,水雾颗粒与粉尘颗粒碰撞并凝聚,形成团聚物,团聚物不断变大变重,直至最 后自然沉降,达到消除粉尘的目的;所产生的干雾颗 粒,30%~40%粒径在25μm以下,对大气细微颗粒污染的防治效果明显。
湿式收尘技术通过压降来吸收附 着粉尘的空气,在离心力以及水与粉尘气体混合的双 重作用下除尘;独特的叶轮等关键设计可提供更高的 除尘效率。
适用于散料生产、加工、运输、装卸等环 节,如矿山、 建筑、采石场、 堆场、港口、 火电厂、钢铁 厂、垃圾回收处理等场所。
粮食行业转运码头除尘系统装备技术
除尘系统通过控制码头散粮接收、码头散粮发放、立筒仓散粮发放、散粮进熏蒸仓、熏蒸仓散粮发 放、散粮进平房仓等工艺点上散粮输送过程中尤其是 落料点或转接点的粉尘外泄,保证散粮输送设备周边 的作业环境达到环保和职业卫生要求。天津港
天津港应具备运输组织、装卸仓储、中转换装、临港工业、现代物流、口岸商贸、保税加工及配送、航运及市场信息、综合服务等功能,并将逐步发展成为设施先进、功能完善、运行高效、文明环保的现代化、多功能的综合性港口。天津港主航道长44公里,航道底宽最宽已达260米,航道水深最深已达-195米,20万吨级船舶可以随时进港,25万吨级船舶可以趁潮进港。
唐山曹妃甸煤炭专用码头
曹妃甸平潮时为一条带状沙岛,甸即沙坨之意。岛上原有一座曹妃庙,故而得名。"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浅滩"的地质条件使其成为天然建港良址。据地质勘测,曹妃甸甸头向前延伸500米,水深即达25米,甸前深槽水深36米,为渤海最低点;建设30万吨级大型深水码头无须开挖航道,不冻不淤;后方陆域有150平方公里的滩涂可供开发利用,具备建成以钢铁、石化等大型临港工业为主的工业港条件。可以说,曹妃甸是渤海湾内最后一个建设大型深水码头的优良港址。
青岛港
拥有营运泊位67个。其中包括可停靠12000-15000TEU船舶世界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可停靠30万吨级超级巨轮的矿石码头、原油码头,10万吨级煤炭码头。目前世界上有多大的船舶,青岛港就有多大的码头。
黄骅港
黄骅港一期煤码头为高桩梁板式突堤码头,总长87929米,宽23米,顶面标高63米。一期码头由两个5万吨泊位和一个35万吨泊位组成,自西向东分别为101(2675米)、102(255米)、103(2325米)号泊位。一期码头南面垂直101泊位的100泊位长213米。黄骅港二期煤码头为高桩梁板式突堤码头,总长955米,宽23米,顶面标高63米。二期码头由两个5万吨泊位和一个10万吨泊位组成,自西向东分为201、202、203号泊位。
散、杂货码头采用栈桥码头布置形式,总长378米,现前沿水深13米。自西向东分为1号泊位和2号泊位。码头现有四台门座式起重机(两台16吨和两台40吨门机)。码头前方作业栈桥宽35米。码头前沿与后方陆域相距100米,西端与东护岸相距100米。码头前后方之间采用三座65米长、15米宽的引桥相连。码头顶面标高60米。目前,可停靠45万吨级以下船舶。
营口港
鲅鱼圈港区航道长85千米,单向航道,设计底宽为110米,底标高为-87米,口门宽度324米,有效宽度210米。 老港区航道全长39千米,分外航道和内航道。外航道有一段拦门沙浅滩,长3000余米,最浅端水深-17米。3000吨级船舶可乘潮出港,3000吨级以上船舶需在锚地过驳减载后乘高潮进港。外航道东西各有一个导流堤,起束水、冲沙作用。内航道最小水深-4米。
大连港
全港共有航道7条。其中,大港航道位于大港区东面,方向110°(290°),水深-10米;寺儿沟航道2条,位于寺儿沟第一码头与第二码头延长线上,自码头端处起北接大港航道,方向24°(216°),水深-95米;甘井子航道在大港航道北方2海里,航道方向为90°(270°),水深90米;香炉礁港务公司航道接于甘井子航道,航道方向为47°(227°),水深90米;鲇鱼湾航道,自新港1号灯浮至新港3号灯浮,航道方向95°(270°);水深175米;和尚岛航道自第二货轮检疫锚地11号灯浮至15号灯浮段方向170°(350°),自15号灯浮至18号灯浮段航道方向150°(330°),水深91米,航道总长135万米。
日照港
公司现有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3个),其中拥有2个10万吨级煤炭装船泊位和2个20-30万吨级的矿石卸船泊位。靠泊能力和作业效率属国内领先水平,2005年公司完成货物吞吐量5496万吨。日照港2005年底建成水深-18米的主航道,满足20万吨级以上船舶进出港。公司煤炭出口系统改扩建工程、大型矿石码头工程竣工投产后,煤炭年通过能力达到4500万吨、铁矿石年通过能力1600万吨。
秦皇岛港
目前,港口生产泊位总数已达到28个,设计年通过能力达到12亿吨。 港口锚地分为东锚地、西锚地、油轮锚地3处。锚地与码头的距离为3到7海里。锚地底质为泥沙,水域广阔,水深条件可满足本港作业各吨级船舶锚泊要求。全港共有5条航道。西航道:方位130°~310°,水深11米,宽100米,进入甲、乙、丙、丁等码头作业的船舶,经由此进出港;老航道:方位172°~352°,水深9米,宽100米,是大小码头的通道;东航道:方位191°~101°,宽120米,使用水深13米,是煤一、二、三期各码头和油码头配套航道;煤三期码头航道:方位215°~035°,宽120米,水深13米,进出煤三期码头船舶经此航道与东航道相通;主航道:方位160°~340°,宽120米,水深13米,东港区5万吨级重载船舶进出港均经由东航道与主航道相连。
岚山港
岚山港现有泊位9个,年吞吐能力超过2000万吨,设计水 深-75m~-14m。
烟台港
第一引航检疫锚地长2932米,宽1852米,水深7~145米,面积543万平方米,泥沙底质。
第二引航检疫锚地长3666米,宽2778米,水深17米,面积1018万平方米,泥沙底质。油轮过驳锚地长2199米,宽1548米,水深18米,面积339万平方米,泥沙底质。避风锚地水深7~9米,面积857万平方米,泥沙底质。
威海港
威海港航道长2 500米,底宽80米,水深一95米。
葫芦岛港
是一个以运送石油化工产品、粮食和建材为主的杂货港。这里的货物营运业务延伸至上海、广东、福建等地的国内主要港口。 葫芦岛港一期扩建工程1万吨级码头和通港公路已完工,2万吨级和35万吨级码头正在建设中。二期工程将扩建万吨级以上泊位6个,工程总投资10亿元。
锦州港
现拥有21个生产泊位,港口主航道可通过25万吨油轮和5万吨货轮。
丹东东港
大连庄河石城岛码头
大连长海码头
大连长兴岛码头
辽宁绥中码头
北戴河码头
山海关码头
唐山咀东码头
天津汉沽码头
山东东营港
山东莱州港
山东烟台骇客码头
山东龙口码头
山东蓬莱码头
山东荣成码头
未介绍的一般属于小客轮渡或千吨级小型渔船泊靠。详细资料可上网查。青岛港。
青岛港用一句话形容就是“世界上有多大的船舶,青岛港就有多大的码头。”,是全国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原油码头、铁矿码头和国际一流的煤炭码头、散粮接卸码头,因此青岛港的轮船也多。
港口是位于海、江、河、湖、水库沿岸,具有水陆联运设备以及条件以供船舶安全进出和停泊的运输枢纽。港口是水陆交通的集结点和枢纽处,是工农业产品和外贸进出口物资的集散地,也是船舶停泊、装卸货物、上下旅客、补充给养的场所。(一)大力提升物流社会化、专业化水平。
鼓励制造企业分离外包物流业务,促进企业内部物流需求社会化。优化制造业、商贸业集聚区物流资源配置,构建中小微企业公共物流服务平台,提供社会化物流服务。着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引导传统仓储、运输、国际货代、快递等企业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技术装备,提高服务能力;支持从制造企业内部剥离出来的物流企业发挥专业化、精益化服务优势,积极为社会提供公共物流服务。鼓励物流企业功能整合和业务创新,不断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积极发展定制化物流服务,满足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物流需求。进一步优化物流组织模式,积极发展共同配送、统一配送,提高多式联运比重。
(二)进一步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
加强北斗导航、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加快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发挥核心物流企业整合能力,打通物流信息链,实现物流信息全程可追踪。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全社会物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支持运输配载、跟踪追溯、库存监控等有实际需求、具备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物流信息平台发展,鼓励各类平台创新运营服务模式。进一步推进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整合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海关、检验检疫等信息资源,促进物流信息与公共服务信息有效对接,鼓励区域间和行业内的物流平台信息共享,实现互联互通。
(三)推进物流技术装备现代化。
加强物流核心技术和装备研发,推动关键技术装备产业化,鼓励物流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加快食品冷链、医药、烟草、机械、汽车、干散货、危险化学品等专业物流装备的研发,提升物流装备的专业化水平。积极发展标准化、厢式化、专业化的公路货运车辆,逐步淘汰栏板式货车。推广铁路重载运输技术装备,积极发展铁路特种、专用货车以及高铁快件等运输技术装备,加强物流安全检测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吸收引进国际先进物流技术,提高物流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四)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
加紧编制并组织实施物流标准中长期规划,完善物流标准体系。按照重点突出、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科学适用、基本满足发展需要的要求,完善国家物流标准体系框架,加强通用基础类、公共类、服务类及专业类物流标准的制定工作,形成一批对全国物流业发展和服务水平提升有重大促进作用的物流标准。注重物流标准与其他产业标准以及国际物流标准的衔接,科学划分推荐性和强制性物流标准,加大物流标准的实施力度,努力提升物流服务、物流枢纽、物流设施设备的标准化运作水平。调动企业在标准制修订工作中的积极性,推进重点物流企业参与专业领域物流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制定和标准化试点工作。加强物流标准的培训宣传和推广应用。
(五)推进区域物流协调发展。
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整体战略和产业布局调整优化的要求,继续发挥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区域物流协调发展。按照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规划要求,加快推进重点物流区域和联通国际国内的物流通道建设,重点打造面向中亚、南亚、西亚的战略物流枢纽及面向东盟的陆海联运、江海联运节点和重要航空港,建立省际和跨国合作机制,促进物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东部地区要适应居民消费加快升级、制造业转型、内外贸一体化的趋势,进一步提升商贸物流、制造业物流和国际物流的服务能力,探索国际国内物流一体化运作模式。按照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区域合作和发展等要求,加快商贸物流业一体化进程。中部地区要发挥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优势,加强与沿海、沿边地区合作,加快陆港、航空口岸建设,构建服务于产业转移、资源输送和南北区域合作的物流通道和枢纽。西部地区要结合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打造物流通道,改善区域物流条件,积极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农产品、矿产品等大宗商品物流产业。东北地区要加快构建东北亚沿边物流带,形成面向俄罗斯、连接东北亚及欧洲的物流大通道,重点推进制造业物流和粮食等大宗资源型商品物流发展。物流节点城市是区域物流发展的重要枢纽,要根据产业特点、发展水平、设施状况、市场需求、功能定位等,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改善产业发展环境。
(六)积极推动国际物流发展。
加强枢纽港口、机场、铁路、公路等各类口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为先导,结合发展边境贸易,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跨境物流体系和走廊建设,加快物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形成一批国际货运枢纽,增强进出口货物集散能力。加强境内外口岸、内陆与沿海、沿边口岸的战略合作,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国际陆港、口岸等协调发展,提高国际物流便利化水平。建立口岸物流联检联动机制,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积极构建服务于全球贸易和营销网络、跨境电子商务的物流支撑体系,为国内企业“走出去”和开展全球业务提供物流服务保障。支持优势物流企业加强联合,构建国际物流服务网络,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物流企业。
(七)大力发展绿色物流。
优化运输结构,合理配置各类运输方式,提高铁路和水路运输比重,促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甩挂运输、共同配送、统一配送等先进的物流组织模式,提高储运工具的信息化水平,减少返空、迂回运输。鼓励采用低能耗、低排放运输工具和节能型绿色仓储设施,推广集装单元化技术。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完善能耗和排放监测、检测认证制度,加快建立绿色物流评估标准和认证体系。加强危险品水运管理,最大限度减少环境事故。鼓励包装重复使用和回收再利用,提高托盘等标准化器具和包装物的循环利用水平,构建低环境负荷的循环物流系统。大力发展回收物流,鼓励生产者、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联合开展废旧产品回收。推广应用铁路散堆装货物运输抑尘技术。
重点工程
(一)多式联运工程。
加快多式联运设施建设,构建能力匹配的集疏运通道,配备现代化的中转设施,建立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完善港口的铁路、公路集疏运设施,提升临港铁路场站和港站后方通道能力。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发挥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作用,推进内陆城市和港口的集装箱场站建设。构建与铁路、机场和公路货运站能力匹配的公路集疏运网络系统。发展海铁联运、铁水联运、公铁联运、陆空联运,加快推进大宗散货水铁联运、集装箱多式联运,积极发展干支直达和江海直达等船舶运输组织方式,探索构建以半挂车为标准荷载单元的铁路驮背运输、水路滚装运输等多式联运体系。
(二)物流园区工程。
在严格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在重要的物流节点城市加快整合与合理布局物流园区,推进物流园区水、电、路、通讯设施和多式联运设施建设,加快现代化立体仓库和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周边公路、铁路配套,推广使用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方式和智能化管理技术,完善物流园区管理体制,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结合区位特点和物流需求,发展货运枢纽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口岸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以及农产品、农资、钢铁、煤炭、汽车、医药、出版物、冷链、危险货物运输、快递等专业类物流园区,发挥物流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农产品物流工程。
加大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和维修改造力度,满足粮食收储需要。引进先进粮食仓储设备和技术,切实改善粮食仓储条件。积极推进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建设,发展粮食储、运、装、卸“四散化”和多式联运,开通从东北入关的铁路散粮列车和散粮集装箱班列,加强粮食产区的收纳和发放设施、南方销区的铁路和港口散粮接卸设施建设,解决“北粮南运”运输“卡脖子”问题。推进棉花运输装卸机械化、仓储现代化、管理信息化,加强主要产销区的物流节点及铁路专用线建设,支持企业开展纺织配棉配送服务。加强“南糖北运”及产地的运输、仓储等物流设施建设。加强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支持“南菜北运”和大宗鲜活农产品产地预冷、初加工、冷藏保鲜、冷链运输等设施设备建设,形成重点品种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提升批发市场等重要节点的冷链设施水平,完善冷链物流网络。
(四)制造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工程。
支持建设与制造业企业紧密配套、有效衔接的仓储配送设施和物流信息平台,鼓励各类产业聚集区域和功能区配套建设公共外仓,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鼓励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服务,建设第三方供应链管理平台,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供应链计划、采购物流、入厂物流、交付物流、回收物流、供应链金融以及信息追溯等集成服务。加快发展具有供应链设计、咨询管理能力的专业物流企业,着力提升面向制造业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服务水平。
(五)资源型产品物流工程。
依托煤炭、石油、铁矿石等重要产品的生产基地和市场,加快资源型产品物流集散中心和物流通道建设。推进晋陕蒙(西)宁甘、内蒙古东部、新疆等煤炭外运重点通道建设,重点建设环渤海等大型煤炭储配基地和重点煤炭物流节点。统筹油气进口运输通道和国内储运体系建设,加快跨区域、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紧密连接的油气运输通道建设,加强油气码头建设,鼓励发展油船、液化天然气船,加强铁矿石等重要矿产品港口(口岸)物流设施建设。
(六)城乡物流配送工程。
加快完善城乡配送网络体系,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物流园区、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等三级配送节点,搭建城市配送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县、乡、村消费品和农资配送网络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邮政及供销合作社的网络和服务优势,加强农村邮政网点、村邮站、“三农”服务站等邮政终端设施建设,促进农村地区商品的双向流通。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体系建设,完善城市配送车辆标准和通行管控措施,鼓励节能环保车辆在城市配送中的推广应用。加快现代物流示范城市的配送体系发展,建设服务连锁经营企业和网络销售企业的跨区域配送中心。发展智能物流基础设施,支持农村、社区、学校的物流快递公共取送点建设。鼓励交通、邮政、商贸、供销、出版物销售等开展联盟合作,整合利用现有物流资源,进一步完善存储、转运、停靠、卸货等基础设施,加强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共同配送能力。
(七)电子商务物流工程。
适应电子商务快速发展需求,编制全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规划,结合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示范基地、物流园区、商业设施等建设,整合配送资源,构建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平台和配送网络。建成一批区域性仓储配送基地,吸引制造商、电商、快递和零担物流公司、第三方服务公司入驻,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和专业化服务水平。探索利用高铁资源,发展高铁快件运输。结合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完善一批快递转运中心。
(八)物流标准化工程。
重点推进物流技术、信息、服务、运输、货代、仓储、粮食等农产品及加工食品、医药、汽车、家电、电子商务、邮政(含快递)、冷链、应急等物流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积极着手开展钢铁、机械、煤炭、铁矿石、石油石化、建材、棉花等大宗产品物流标准的研究制订工作。支持仓储和转运设施、运输工具、停靠和卸货站点的标准化建设和改造,制定公路货运标准化电子货单,推广托盘、集装箱、集装袋等标准化设施设备,建立全国托盘共用体系,推进管理软件接口标准化,全面推广甩挂运输试点经验。开展物流服务认证试点工作,推进物流领域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支持物流企业开展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九)物流信息平台工程。
整合现有物流信息服务平台资源,形成跨行业和区域的智能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综合运输信息、物流资源交易、电子口岸和大宗商品交易等平台建设,促进各类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鼓励龙头物流企业搭建面向中小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促进货源、车源和物流服务等信息的高效匹配,有效降低货车空驶率。以统一物品编码体系为依托,建设衔接企业、消费者与政府部门的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物流信息标准查询、对接服务。建设智能物流信息平台,形成集物流信息发布、在线交易、数据交换、跟踪追溯、智能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的物流信息服务中心。加快推进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依托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等已有平台,开展物流信息化国际合作。
(十)物流新技术开发应用工程。
支持货物跟踪定位、无线射频识别、可视化技术、移动信息服务、智能交通和位置服务等关键技术攻关,研发推广高性能货物搬运设备和快速分拣技术,加强沿海和内河船型、商用车运输等重要运输技术的研发应用。完善物品编码体系,推动条码和智能标签等标识技术、自动识别技术以及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广物流信息编码、物流信息采集、物流载体跟踪、自动化控制、管理决策支持、信息交换与共享等领域的物流信息技术。鼓励新一代移动通信、道路交通信息通讯系统、自动导引车辆、不停车收费系统以及托盘等集装单元化技术普及。推动北斗导航、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在产品可追溯、在线调度管理、全自动物流配送、智能配货等领域的应用。
(十一)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工程。
加快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体系,重点推动包装物、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等生活废弃物和报废工程机械、农作物秸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等有使用价值废弃物的回收物流发展。加大废弃物回收物流处理设施的投资力度,加快建设一批回收物流中心,提高回收物品的收集、分拣、加工、搬运、仓储、包装、维修等管理水平,实现废弃物的妥善处置、循环利用、无害环保。
(十二)应急物流工程。
建立统一协调、反应迅捷、运行有序、高效可靠的应急物流体系,建设集满足多种应急需要为一体的物流中心,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应急物流运作能力的骨干物流企业。加强应急仓储、中转、配送设施建设,提升应急物流设施设备的标准化和现代化水平,提高应急物流效率和应急保障能力。建立和完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规范协调调度程序,优化信息流程、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推进应急生产、流通、储备、运输环节的信息化建设和应急信息交换、数据共享。珠海港2022年的主要货源结构将主要是涉及国内及国际贸易的综合性货物,包括原材料、加工品、成品等。其中,将以消费品、原材料和设备货物为主,其中主要有:一是消费产品,包括食品、服装、家具和电子产品等日常消费品;二是原材料,如棉花、纺织品、塑料、煤炭、木材、矿产等;三是机械设备,主要包括机械设备、运输设备、仪器仪表等。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珠海港2022年还将有越来越多的服务贸易货物,如技术服务、货物运输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总的来说,珠海港2022年的主要货源结构将是一个多元化、综合性的结构,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促进珠海港的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