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方的公司发展简史

讯方的公司发展简史,第1张

2001
深圳市讯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成立,并通过华为工程服务供应商资格认证
2002
市场部成立,以建设高校综合通信实验室为市场部主营方向
2003
成立上海软件研发中心
第一所高校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合同顺利签订,引发e-Bridge实训理念思考
开始逐步推广e-Bridge通信实训平台
2004
与H3C签订高校合作协议,并获得H3C“三星级服务认证”资质
成为华为公司亚太、欧洲地区工程合作伙伴
第一所引用e-Bridge实训理念高校--江西师范大学合同顺利签订
开始全面推广e-Bridge通信实训平台
2005
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与高校合作成功开发e-Bridge实验管理系统
成为华为教育领域唯一战略合作伙伴,跃居华为工程合作伙伴前五名
2006
深圳市康索特软件有限公司成立,从事通信软件的研发与销售
与UT斯达康签订高校合作协议,负责高校PHS实训解决方案推广
e-Bridge实验管理软件顺利通过科技信息局检测及登记
第一届e-Bridge用户研讨会在宁波顺利召开
2007
获得通信系统集成丙级资质认证,成为行业内首家通过并拥有此资质的企业
与摩托罗拉签订合作协议,全面负责高校摩托罗拉MEI移动通信认证培训建设与推广
第一届高校实训教育发展高峰论坛成功在桂林召开,同专家学者共商现代通信实训人才培养
2008
成为华为赛门铁克教育行业合作伙伴,推出安存实验室解决方案
08年被华为评选为“华为公司优秀合作伙伴”,是华为最大业务与软件产品工程合作伙伴
校企合作全面展开,与几所高校进行全面校企合作,涉及精品课程开发、师资建设等
电信业务开发平台解决方案成功推广,做到科研实质合作
培训业务全面推广,成功举办培训班,学生就业推广工作取得可喜成果,开发了EB培训
实验教学辅助系统开发成功
获得工信部计算机系统集成三级资质认证
第二届高校实训教育发展高峰论坛在深圳成功举办
2009
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联合成立深圳中科讯联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物联网应用领域
通过国家高新企业认证
全国首所高职类院校多专业共建“讯方学院”在牡丹江大学正式揭牌
第三届高校实训教育发展高峰论坛在福州成功举办
2010
通过CMMI三级认证
与珠海世纪鼎利签订合作协议,负责高校无线网络优化解决方案推广
被华为评选为“最佳行业拓展合作伙伴”、“中国区工程合作优秀质量奖”
第四届高校教育发展高峰论坛在长沙成功举办
2011
深圳市讯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成立十年
获得TL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第五届高校教育发展高峰论坛在成都成功举办
e-Bridge通信网络实训平台在170余所高校成功应用
2012
获得华为工程合作伙伴金牌二等奖
成为华为授权培训合作伙伴,负责华为网络学院推广
第六届高校教育发展高峰论坛在西安成功举办
推出物联网实验与创新平台、移动互联网创新平台
讯方第一届夏令营活动成功举办
e-Bridge解决方案在全国200余所高校成功应用

新公司更名 启用新名称联通红筹公司名称于2008年10月15日由“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香港)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公司注册处已就此发出更改名称证书。
网通被撤销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地位于2008年10月15日上午9点30分起生效。已发行的美国托存股份被撤销,在纽交所上市于纽约时间2008年10月15日上午9点30分起生效。工业信息化部、国资委、新公司领导共同为新公司揭幕 2008年10月15日,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于今日正式合并,中国电信业重组迈出清晰的第一个脚步。同时,新联通今日公布新的公司标识,并正式启用更改后新名称。新公司筹备组组长常小兵于会上简述新公司战略发展方向。
联通和网通正式合并发布会于北京金融街地区的原中国网通大楼召开,15日早上9:20开始签到,来自国资委、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和证监会的相关领导到场致贺。新公司筹备组组长常小兵宣布新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成立正式挂牌成立。 新公司筹备组组长常小兵发言中透露,感谢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为本次重组做出的工作。并坦言新公司面临着巨大的企业融合和人员融合压力。
肯定中国网通的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奚国华在致辞中表示,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都是在电信改革中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中国网通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所做的支持工作值得肯定。
奚国华同时指出,今天联通和网通的合并有实质性进展,这是电信重组的重要内容之一,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对此次合并表示热烈祝贺。 15日起网通营业厅更换旧联通标志
新公司筹备组组长常小兵于专访中对腾讯科技表示,今起,原网通营业厅将更换联通标志。早先,位于金融街的中国网通大楼已正式换上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的标志。
业内人士表示,届时,新联通营业厅数量将达到18000个,可以缓解此前,跟随 C网交易一起将北方县以下联通营业厅全部划转给中国电信之后所带来的压力。 今日,中国联通同时发布新的标识,这实际上意味着,中国网通品牌今日谢幕。中国联通今早发布公告,表示公司与网通重组案已获香港高等法院批准,交易至此已正式生效;此外,网通在香港和美国的上市地位将于15日同时撤销。
公告称,网通公司被撤销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地位之事宜于2008年10月15日上午9点30分起生效。网通公司已发行的美国托存股份被撤销在纽交所上市之事宜预期于纽约时间2008年10月15日上午9点30分起生效。前述事宜的正式完成有待于完整履行相关证券交易所规定的程序。
联通合并案获香港高院批准网通15日两地退市北京时间2008年10月15日,中国联通15日发布公告称,公司与网通重组案已获香港高等法院批准,交易至此已正式生效;此外,网通在香港和美国的上市地位将于15日同时撤销。
附:中国联合公告全文如下:
中国联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进展公告之二
中国联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或“公司”)以及公司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对公告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负连带责任。
2008年10月14日,香港高等法院已批准本次交易的协议安排,并确认根据协议安排减少网通红筹公司股本。上述高等法院命令之正式副本连同获得高等法院批准及符合《公司条例》规定的法院股东会议之会议记录已呈交香港公司注册处,并由香港公司注册处于2008年10月15日办理完成登记手续。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于二00八年五月二十六日收到国资委《关于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与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重组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厅改革[2008]311号),内容如下:
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根据2008年5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工信部联电[2008]73号)中关于进一步深化电信体制改革,鼓励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的精神,你们可就相关改革重组事项进行研究。涉及所属上市公司的合并重组事宜,要依法推进;对集团公司的合并,我委将视上市公司的合并重组情况予以研究确定。
三部委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电信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产业,电信网是信息化最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电信业的健康发展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积极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为形成更为合理、有效的市场竞争格局,促进电信行业健康、协调发展,应进一步深化电信体制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增强创新能力,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竞争架构,提升服务水平。
一、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我国电信业从完全垄断到引入竞争,从政企合一到政企分开,从两个竞争主体到多个竞争主体,走过了一条“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的道路。1994年以中国联通的成立为标志,电信业打破垄断,引入竞争。1998年后,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实现了政企分开、邮电分设,重组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正式成立了中国移动。2001年,以打破固定电信领域的垄断为重点,实施企业、、业务和市场重组,成立了新的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形成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卫通、中国铁通六家基础电信企业竞争格局。
2001年到2007年,全国电信业务收入从3719亿元增至728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1%,用户数从326亿户增至913亿户(其中移动电话547亿户),年均增长约1亿户。固定、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双双跃居世界第一,市场竞争更加充分,资费大幅降低,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移动通信发展迅速,电信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行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电信业在竞争架构、资源配置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移动业务快速增长,固话业务用户增长慢、经济效益低的矛盾日益突出,企业发展差距逐步扩大,竞争架构严重失衡。为形成相对均衡的电信竞争格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电信企业的竞争能力,促进行业协调健康发展,应充分利用现有三张覆盖全国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和固网资产,深化电信体制改革。
二、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目标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以下简称3G)为契机,合理配置现有电信网络资源,实现全业务经营,形成适度、健康的市场竞争格局,既防止垄断,又避免过度竞争和重复建设。
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主要原则是:把握一条主线,适应电信技术发展趋势和全业务经营的需要,通过深化改革,促进电信业持续健康发展。抓住两个中心环节,一是科学合理设计电信竞争架构;二是坚持自主创新。做好三项工作,一是促进资源优化配置,避免重复建设,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二是着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电信企业;三是维护行业稳定,确保国家信息安全和特殊通信保障。四是兼顾各方面利益,既要保障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又要维护消费者和境内外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发放三张3G牌照,支持形成三家拥有全国性网络资源、实力与规模相对接近、具有全业务经营能力和较强竞争力的市场竞争主体,电信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竞争架构得到完善;自主创新成果规模应用,后续技术不断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电信行业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监管体系继续加强,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分享电信行业发展改革的成果。
基于电信行业现状,为实现上述改革目标,鼓励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包括资产和用户),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
三、配套政策措施
(一)大力支持自主创新。一是结合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重大科技专项实施,积极参与国际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制定。二是鼓励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优先使用自主创新产品。三是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优先支持重点研发、制造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四是政府有关部门利用对外优惠贷款、无偿援助及其他外贸出口政策推动自主创新产品的国际化发展。五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将自主创新作为考核电信运营企业的重要指标,科学、合理确定相关电信运营企业的网络建设和经营指标。
(二)加强电信行业监管。针对重组后新的市场架构,将在一定时期内采取必要的非对称管制措施,促使行业格局向均衡发展,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监管体制。通信行业管理部门将制定更加严格的行业监管政策,对变相阻碍、破坏互联互通、网间漫游的,给予企业经济处罚,对责任人给予行政处罚。鼓励移动通信运营商相互开放网间漫游业务,漫游结算等价格由政府制定。逐步扩大企业的自主定价权。
(三)促进行业协调发展。进一步推进电信运营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业务融合为切入点,积极推进三网融合,鼓励业务交叉竞争。积极支持应用软件开发、内容提供等信息服务行业发展。引导中外电信运营企业发挥各自优势,扩大和加强在研发和国内外市场开拓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四、组织实施要求
(一)请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卫通、中国铁通六家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根据本通告精神,认真研究本单位参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建议和意见,并尽快形成正式方案报相关部门。  (二)如改革方案涉及公司重组、网络资产转让、上市公司合并等问题,实施中应遵循国际惯例,遵守境内外资本市场运作规则。
(二)中国网通(亲情卡)诚招一级代理商。为感谢新老用户多年来对网通的支持与厚爱,特推出充话费赠话费活动。充100赠100元,打长途,市话全都(1毛钱)每分钟,适用于移动,联通,安卓版手机 。为了保证市场稳步发展,我公司将推出电子商务模式力争一年之内发展到1000万用户,同时在东南亚招募代理商,落实以后在授权,别的渠道代理公司既不负责。
(三)改革重组与发放电子商务3G牌照相结合,重组完成后发放电子商务3G牌照。
工业信 息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财 政 部
二零一三年七月二十三日

《崛起的超级智能》(刘锋)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提取码:5x8v

书名:崛起的超级智能

作者:刘锋

豆瓣评分:71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7-1

页数:290

内容简介:

21世纪以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工业40、云机器人、区块链、城市大脑等等新技术不断冲击着人类的工作和生活。这些前沿科技的爆发是巧合还是必然,背后蕴含了怎样的规律?2005年以来,刘锋博士带领科学院团队对前沿科技发展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互联网正在从“网状结构”发展成为“大脑模型”,由此产生的互联网大脑将数十亿人类的群体智慧和数百亿设备的机器智能链接在一起,形成大自然前所未有的超级智能,本书深入解析了互联网大脑的形成与发育过程,详细阐述了超级智能的崛起对行业产业、城市建设、人工智能、脑科学、生物进化、科技哲学以及人类社会的未来影响,前瞻性地预测了21世纪前沿科技的发展趋势,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行业产业与前沿科技结合将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企业和个人在科技大潮中将如何寻找自己的定位,人类的未来在新科技的影响下会有怎样的命运。

专家推荐

"张亚勤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百度公司总裁、前微软全球副总裁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5G和云计算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从虚拟世界正在走向物理化,深刻改变和冲击着人类社会和经济模式。互联网的架构也在经历着快速的变化。在这本书里,刘锋次、多维度、系统性地总结了他多年“互联网大脑”的研究成果,探索人类大脑、机器智能和互联网大脑结构的关联,对互联网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演进方向,令人耳目一新。很值得阅读!

刘慈欣 雨果奖获得者、科幻作家、《三体》作者

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通过互联网正在形成自然界的智能形态,刘锋的这本开创性著作揭示了21世纪一个重要而独特的科技模型原理,互联网大脑如何深刻影响人类的未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周鸿祎 360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执行官

50年来互联网结构从一张巨网变成一个大脑,这对企业、产业、城市建设乃至人类社会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一趋势值得企业家、投资人、政府管理者的关注。刘锋所著的《崛起的智能:互联网大脑如何影响科技未来》很好地为我们阐释了这一趋势的产生、原理和未来影响。

王飞跃 、中科院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实验室主任

这是一部探寻互联网“进化”和人脑发育相似之处的杰作。作者刘锋博士以其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视角,细致剖析了互联网从“网状结构”向“类脑结构”演化的历程,深刻揭示了“互联网大脑”这个智能系统对人类社会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书中从大脑发育的角度,系统性地对物联网、人工智能、城市大脑等众多新兴技术做了归纳梳理,其真知灼见为科技企业把握互联网发展趋势提供了难得的参考与指导。相信每一位希望顺应、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读者都会从本书中受益匪浅。

约翰·翰兹(John Hands)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研究员、《宇宙简史:从宇宙诞生到人类文明》(Cosmosapiens: Human Evolution from the Origin of the Universe)作者

《崛起的智能:互联网大脑如何影响科技未来》将成为一本经典书籍,其体现的创新思想,不仅是因为它对互联网与前沿科技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更是因为它提出数十亿人产生的群体智能与数百亿智能设备产生的AI智能进行链接,从而形成互联网大脑的论断。刘锋及其团队对互联网大脑如何不断进化和发展的预测,值得任何对人类和科技未来感兴趣的人阅读。

"

编辑推荐

1深度挖掘科技领域“看不见手“的秘密,阐述互联网大脑为代表的超级智能是如何影响21世纪科技巨头与科技产业的兴衰命运,对人类社会的未来产生了哪些风险与机遇,帮助科技企业和个人应对科技浪潮带来的挑战。

2建立重要的基础科学模型“互联网大脑”结构,深刻解读了21世纪以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工业40、云机器人、区块链、城市大脑等前沿科技概念涌现的原因和它们的关系。为读者掌握前沿科技发展趋势提供了可靠的武器。

作者简介:

前沿科技趋势领域研究专家、计算机博士、2008年受聘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特聘研究员,人工智能学家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互联网、人工智能和脑科学交叉领域。

2005年,刘锋博士提出互联网知识共享与交易的“威客”模式,受到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数百家媒体报道,近百家企业进入该领域,由此推动数家独角兽企业的产生。2007年通过深入研究互联网结构的重大变化,提出并建立了“互联网大脑模型”,对包括城市大脑、行业大脑、前沿科技涌现和相互关系的研究产生重要影响。在人工智能领域,2014年建立标准智能模型,形成AI与人类通用智商测试方法,成果受到美国CBNC、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日本每日新闻、印度排名的英文媒体Indiatoday等世界主流媒体的报道。

十个有关大数的信息:

1)大数据计算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增加人类认知盈余 

大数据技术就像其他的技术革命一样,是从效率提升入手。大数据技术平台的出现提升了数据处理效率。其效率的提升是几何级数增长的,过去需要几天或更多时间处理的数据,现在可能在几分钟之内就会完成。

大数据的高效计算能力,为人类节省了更多的时间。我们都知道效率提升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典型标志,可以推断大数据技术将带领人类社会进入另外一个阶段。通过大数据计算节省下来的时间,人们可以去消费,娱乐和创造。未来大数据计算将释放人类社会巨大的产能,增加人类认知盈余,帮助人类更好地改造世界。 

2)大数据通过全局的数据让人类了解事物背后的真相 

相对于过去的样本代替全体的统计方法,大数据将使用全局的数据,其统计出来的结果更为精确,更接事物真相,帮助科学家了解事物背后的真相。大数据带来的统计结果将纠正过去人们对事物错误的认识,影响过去人类行为、社会行为的结论,带来全新的认知。

有利于政府、企业、科学家对过去人类社会的各种历史行为真正原因的了解,大数据统计将纠正样本统计误差,为统计结论不断纠错。大数据可以让人类更加接近了解大自然,增加对自然灾害原因的了解。 

3)大数据有助于了解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利于科学决策 

大数据收集了全局的数据,准确的数据,通过大数据计算统计出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真相,通过数据分析出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自然界发展规律。利用大数据提供的分析结果来归纳和演绎出事物的发展规律,通过掌握事物发展规律来帮助人们进行科学决策,大数据时代的精准营销就是典型的应用。 

4)大数据提供了同事物的连接,客观了解人类行为 

在没有大数据之前,我们了解人类行为的数据往往来源于一些被动的调查表格及滞后的统计数据。拥有了大数据技术之后,大量的传感器如手机APP、摄像头、分享的和视频等让我们更加客观的了解人类的行为。

大数据技术连接了人类行为,通过大数据将人类的行为数据收集起来,经过一定的分析后来统计人类行为,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的行为。可以说大数据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将人类行为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了解人类行为特点,为数据价值的商业运用提供基础资产 

5)大数据改变过去的经验思维,帮助人们建立数据思维 

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直都在依赖着数据,无论是各国文明的演化,农业的规划,工业的发展,军事战役及政治事件等。

但是出现大数据之后,我们将会面对着海量的数据,多种维度的数据、行为的数据、情绪的数据、实时的数据。这些数据是过去没有了解到的,通过大数据计算和分析技术,人们将会得到不同的事物真相,不同的事物发展规律。

依靠大数据提供的数据分析报告,人们将会发现决定一件事、判断一件事、了解一件事不再变得困难。各国政府和企业将借助于大数据来了解民众需求,抛弃过去的经验思维和惯性思维,掌握客观规律,跳出历史预测未来的困境。

大数据发展趋势:

1)趋势一:数据的资源化 

何谓资源化,是指大数据成为企业和社会关注的重要战略资源,并已成为大家争相抢夺的新焦点。因而,企业必须要提前制定大数据营销战略计划,抢占市场先机。   

2)趋势二:与云计算的深度结合 

大数据离不开云处理,云处理为大数据提供了d性可拓展的基础设备,是产生大数据的平台之一。自2013年开始,大数据技术已开始和云计算技术紧密结合,预计未来两者关系将更为密切。除此之外,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计算形态,也将一齐助力大数据革命,让大数据营销发挥出更大的影响力。   

3)趋势三:科学理论的突破 

随着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就像计算机和互联网一样,大数据很有可能是新一轮的技术革命。随之兴起的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可能会改变数据世界里的很多算法和基础理论,实现科学技术上的突破。   

趋势四:数据科学和数据联盟的成立 

未来,数据科学将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各大高校将设立专门的数据科学类专业,也会催生一批与之相关的新的就业岗位。与此同时,基于数据这个基础平台,也将建立起跨领域的数据共享平台,之后,数据共享将扩展到企业层面,并且成为未来产业的核心一环。

大数据分析: 

现在的大数据分析,跟传统意义的分析有一个本质区别,就是传统的分析是基于结构化、关系性的数据。而且往往是取一个很小的数据集,来对整个数据进行预测和判断。但现在是大数据时代,理念已经完全改变了,现在的大数据分析,是对整个数据全集直接进行存储和管理分析。

扩展资料:

大数含义

1 交易员术语,指汇率的头几位数字。

2 数学用语,指两个数中较大的数。

3代表十的七十二次方。

4大数在编程中表示超过32位二进制位的数。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大数

3D打印思想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并在20世纪80年代得以发展和推广。3D打印是科技融合体模型中最新的高“维度”的体现之一,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把它称作“上上个世纪的思想,上个世纪的技术,这个世纪的市场”。
19世纪末,美国研究出了的照相雕塑和地貌成形技术,随后产生了打印技术的3D打印核心制造思想。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三维打印机数量很少,大多集中在“科学怪人”和电子产品爱好者手中。主要用来打印像珠宝、玩具、工具、厨房用品之类的东西。甚至有汽车专家打印出了汽车零部件,然后根据塑料模型去订制真正市面上买到的零部件。
1979年,美国科学家RF Housholder获得类似“快速成型”技术的专利,但没有被商业化。
20世纪80年代已有雏形,其学名为“快速成型”。20世纪80年代中期,SLS被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卡尔Deckard博士开发出来并获得专利,项目由DARPA赞助的。
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可打印出三维效果的打印机,并已将其成功推向市场,3D打印技术发展成熟并被广泛应用。普通打印机能打印一些报告等平面纸张资料。而这种最新发明的打印机,它不仅使立体物品的造价降低,且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未来3D打印机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1995年,麻省理工创造了“三维打印”一词,当时的毕业生Jim Bredt和Tim Anderson修改了喷墨打印机方案,变为把约束溶剂挤压到粉末状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把墨水挤压在纸张上的方案。
2003年以来三维打印机的销售逐渐扩大,价格也开始下降。 家用3D打印机
德国发布了一款迄今为止最高速的纳米级别微型3d打印机——Photonic Professional GT。 这款Photonic Professional GT 3D打印机,能制作纳米级别的微型结构,以最高的分辨率,快速的打印宽度,打印出不超过人类头发直径的三维物体。
最小的3D打印机
世上最小的3D打印机来自维也纳技术大学,由其化学研究员和机械工程师研制。这款迷你3D打印机只有大装牛奶盒大小,重量约33磅(约15公斤),造价1200欧元(约11万元人民币)。相比于其他的打印技术,这款3D打印机的成本大大降低。研发人员还在对打印机进行材料和技术的进一步实验,希望能够早日面世。
最大的3D打印机
华中科技大学史玉升科研团队经过十多年努力,实现重大突破,研发出全球最大的“3D打印机”。这一“3D打印机”可加工零件长宽最大尺寸均达到12米。从理论上说,只要长宽尺寸小于12米的零件(高度无需限制),都可通过这部机器“打印”出来。这项技术将复杂的零件制造变为简单的由下至上的二维叠加,大大降低了设计与制造的复杂度,让一些传统方式无法加工的奇异结构制造变得快捷,一些复杂铸件的生产由传统的3个月缩短到10天左右。
大连理工大学参与研发的最大加工尺寸达18米的世界最大激光3D打印机进入调试阶段,其采用“轮廓线扫描”的独特技术路线,可以制作大型工业样件及结构复杂的铸造模具。这种基于“轮廓失效”的激光三维打印方法已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该激光3D打印机只需打印零件每一层的轮廓线,使轮廓线上砂子的覆膜树脂碳化失效,再按照常规方法在180℃加热炉内将打印过的砂子加热固化和后处理剥离,就可以得到原型件或铸模。这种打印方法的加工时间与零件的表面积成正比,大大提升打印效率,打印速度可达到一般3D打印的5—15倍。
彩印3D打印机
2013年5月上市了这种类型的3D打印机新产品“ProJet x60”系列。ProJet品牌主要有四种造型方法的装置。其余三种均是使用光硬化性树脂的类型,包括用激光硬化光硬化性树脂液面的类型、从喷嘴喷出光硬化性树脂后照射光进行硬化的类型(这种类型的造型材料还可以使用蜡)、向薄膜上的光硬化性树脂照射经过掩模的光的类型。高端机型ProJet 660Pro和ProJet 860Pro可以使用CMYK(青色、洋红、、黑色)4种颜色的粘合剂,实现600万色以上的颜色ProJet 260C和ProJet 460Plus使用CMY三种颜色的粘合剂)。
3D打印机器人
2013年11月23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展出3D打印机器人,这是一台远程体感控制服务机器人,最主要的功能是照顾老人。很多老人行动不便,有了机器人助手,只要对着摄像头做出手势,机器人就能模仿动作去做家务。

物理学概览
物理学是研究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性质、运动和转化、内部结构等方面,从而认识这些结构的组成元素及其相互作用、运动和转化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物理学的各分支学科是按物质的不同存在形式和不同运动形式划分的。人对自然界的认识来自于实践,随着实践的扩展和深入,物理学的内容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入。
随着物理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人们发现物质的不同存在形式和不同运动形式之间存在着联系,于是各分支学科之间开始互相渗透。物理学也逐步发展成为各分支学科彼此密切联系的统一整体。
物理学家力图寻找一切物理现象的基本规律,从而统一地理解一切物理现象。这种努力虽然逐步有所进展,但现在离实现这—目标还很遥远。看来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探索、研究是无穷无尽的。
经典力学
经典力学是研究宏观物体做低速机械运动的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宏观是相对于原子等微观粒子而言的;低速是相对于光速而言的。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称为机械运动。人们日常生活直接接触到的并首先加以研究的都是宏观低速的机械运动
自远古以来,由于农业生产需要确定季节,人们就进行天文观察。16世纪后期,人们对行星绕太阳的运动进行了详细、精密的观察。17世纪开普勒从这些观察结果中总结出了行星绕日运动的三条经验规律。差不多在同一时期,伽利略进行了落体和抛物体的实验研究,从而提出关于机械运动现象的初步理论。
牛顿深入研究了这些经验规律和初步的现象性理论,发现了宏观低速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亚当斯根据对天王星的详细天文观察,并根据牛顿的理论,预言了海王星的存在,以后果然在天文观察中发现了海王星。于是牛顿所提出的力学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被普遍接受了。
经典力学中的基本物理量是质点的空间坐标和动量:一个力学系统在某一时刻的状态,由它的某一个质点在这一时刻的空间坐标和动量表示。对于一个不受外界影响,也不影响外界,不包含其他运动形式(如热运动、电磁运动等)的力学系统来说,它的总机械能就是每一个质点的空间坐标和动量的函数,其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由总能量决定。
在经典力学中,力学系统的总能量和总动量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物理学的发展表明,任何一个孤立的物理系统,无论怎样变化,其总能量和总动量数值是不变的。这种守恒性质的适用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经典力学的范围,现在还没有发现它们的局限性。
早在19世纪,经典力学就已经成为物理学中十分成熟的分支学科,它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例如:质点力学、刚体力学、分析力学、d性力学、塑性力学、流体力学等。经典力学的应用范围,涉及到能源、航空、航天、机械、建筑、水利、矿山建设直到安全防护等各个领域。当然,工程技术问题常常是综合性的问题,还需要许多学科进行综合研究,才能完全解决。
械运动中,很普遍的一种运动形式就是振动和波动。声学就是研究这种运动的产生、传播、转化和吸收的分支学科。人们通过声波传递信息,有许多物体不易为光波和电磁波透过,却能为声波透过;频率非常低的声波能在大气和海洋中传播到遥远的地方,因此能迅速传递地球上任何地方发生的地震、火山爆发或核爆炸的信息;频率很高的声波和声表面波已经用于固体的研究、微波技术、医疗诊断等领域;非常强的声波已经用于工业加工等。
热学、热力学和经典统计力学
热学是研究热的产生和传导,研究物质处于热状态下的性质及其变化的学科。人们很早就有冷热的概念。对于热现象的研究逐步澄清了关于热的一些模糊概念(例如区分了温度和热量),并在此基础上开始探索热现象的本质和普遍规律。关于热现象的普遍规律的研究称为热力学。到19世纪,热力学已趋于成熟。
物体有内部运动,因此就有内部能量。19世纪的系统实验研究证明:热是物体内部无序运动的表现,称为内能,以前称作热能。19世纪中期,焦耳等人用实验确定了热量和功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建立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宏观机械运动的能量与内能可以互相转化。就一个孤立的物理系统来说,不论能量形式怎样相互转化,总的能量的数值是不变的,因此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是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的一种表现。
在卡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克劳修斯等科学家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达了宏观非平衡过程的不可逆性。例如:一个孤立的物体,其内部各处的温度不尽相同,那么热就从温度较高的地方流向温度较低的地方,最后达到各处温度都相同的状态,也就是热平衡的状态。相反的过程是不可能的,即这个孤立的、内部各处温度都相等的物体,不可能自动回到各处温度不相同的状态。应用熵的概念,还可以把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达为:一个孤立的物理系统的熵不会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少,只能增加或保持不变。当熵达到最大值时,物理系统就处于热平衡状态。
深入研究热现象的本质,就产生了统计力学。统计力学应用数学中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大量粒子的平均行为。统计力学根据物质的微观组成和相互作用,研究由大量粒子组成的宏观物体的性质和行为的统计规律,是理论物理的一个重要分支。
非平衡统计力学所研究的问题复杂,直到20世纪中期以后才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对于一个包含有大量粒子的宏观物理系统来说,系统处于无序状态的几率超过了处于有序状态的几率。孤立物理系统总是从比较有序的状态趋向比较无序的状态,在热力学中,这就相应于熵的增加。
处于平衡状态附近的非平衡系统的主要趋向是向平衡状态过渡。平衡态附近的主要非平衡过程是弛豫、输运和涨落,这方面的理论逐步发展,已趋于成熟。近20~30年来人们对于远离平衡态的物理系统,如耗散结构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还有很多问题等待解决。
在一定时期内,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总是有局限性的,认识到的只是相对的真理,经典力学和以经典力学为基础的经典统计力学也是这样。经典力学应用于原子、分子以及宏观物体的微观结构时,其局限性就显示出来,因而发展了量子力学。与之相应,经典统计力学也发展成为以量子力学为基础的量子统计力学。
经典电磁学、经典电动力学
经典电磁学是研究宏观电磁现象和客观物体的电磁性质的学科。人们很早就接触到电和磁的现象,并知道磁棒有南北两极。在18世纪,发现电荷有两种:正电荷和负电荷。不论是电荷还是磁极都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作用力的方向在电荷之间或磁极之间的连接线上,力的大小和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在这两点上和万有引力很相似。18世纪末发现电荷能够流动,这就是电流。但长期没有发现电和磁之间的联系。
19世纪前期,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小磁针偏转。而后安培发现作用力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以及磁针到通过电流的导线的垂直线方向相互垂直。不久之后,法拉第又发现,当磁棒插入导线圈时,导线圈中就产生电流。这些实验表明,在电和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在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被发现以后,人们认识到电磁力的性质在一些方面同万有引力相似,另一些方面却又有差别。为此法拉第引进了力线的概念,认为电流产生围绕着导线的磁力线,电荷向各个方向产生电力线,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电磁场的概念。
现在人们认识到,电磁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电荷在其周围产生电场,这个电场又以力作用于其他电荷。磁体和电流在其周围产生磁场,而这个磁场又以力作用于其他磁体和内部有电流的物体。电磁场也具有能量和动量,是传递电磁力的媒介,它弥漫于整个空间。
19世纪下半叶,麦克斯韦总结了宏观电磁现象的规律,并引进位移电流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核心思想是:变化着的电场能产生磁场;变化着的磁场也能产生电场。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一组偏微分方程来表达电磁现象的基本规律。这套方程称为麦克斯韦方程组,是经典电磁学的基本方程。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其传播速度等于光速,这一预言后来为赫兹的实验所证实。于是人们认识到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电磁现象的规律,肯定了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由于电磁场能够以力作用于带电粒子,一个运动中的带电粒子既受到电场的力,也受到磁场的力,洛伦兹把运动电荷所受到的电磁场的作用力归结为一个公式,人们就称这个力为洛伦茨力。描述电磁场基本规律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和洛伦茨力就构成了经典电动力学的基础。
事实上,发电机无非是利用电动力学的规律,将机械能转化为电磁能:电动机无非是利用电动力学的规律将电磁能转化为机械能。电报、电话、无线电、电灯也无一不是经典电磁学和经典电动力学发展的产物。经典电动力学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而对社会产生普遍而重要的影响。
光学和电磁波
光学研究光的性质及其和物质的各种相互作用,光是电磁波。虽然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在电磁波中只占很窄的一个波段,但是早在人们认识到光是电磁波以前,人们就对光进行了研究。
17世纪对光的本质提出了两种假说:一种假说认为光是由许多微粒组成的;另一种假说认为光是一种波动。19世纪在实验上确定了光有波的独具的干涉现象,以后的实验证明光是电磁波。20世纪初又发现光具有粒子性,人们在深入入研究微观世界后,才认识到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可以为物质所发射、吸收、反射、折射和衍射。当所研究的物体或空间的大小远大于光波的波长时,光可以当作沿直线进行的光线来处理;但当研究深入到现象细节,其空间范围和光波波长差不多大小的时候,就必须要考虑光的波动性。而研究光和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时,还要考虑光的粒子性。
光学方法是研究大至天体、小至微生物以至分子、原子结构的非常有效的方法。利用光的干涉效应可以进行非常精密的测量。物质所放出来的光携带着关于物质内部结构的重要信息,例如:原子所放出来原子光谱的就和原子结构密切相关。
近年来利用受激辐射机制所产生的激光能够达到非常大的功率,且光束的张角非常小,其电场强度甚至可以超过原子内部的电场强度。利用激光已经开辟了非线性光学等重要研究方向,激光在工业技术和医学中已经有了很多重要的应用。
现在用人工方法产生的电磁波的波长,长的已经达几千米,短的不到一百万亿分之一厘米,覆盖了近20个数量级的波段。电磁波传播的速度大,波段又如此宽广已成为传递信息的非常有力的工具。
在经典电磁学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电磁场的概念。在物理学其后的发展中,场成了非常基本、非常普遍的概念。在现代物理学中,场的概念已经远远超出了电磁学的范围,成为物质的一种基本的、普遍的存在形式。
狭义相对论和相对论力学
在经典力学取得很大成功以后,人们习惯于将一切现象都归结为由机械运动所引起的。在电磁场概念提出以后,人们假设存在一种名叫“以太”的媒质,它弥漫于整个宇宙,渗透到所有的物体中,绝对静止不动,没有质量,对物体的运动不产生任何阻力,也不受万有引力的影响。可以将以太作为一个绝对静止的参照系,因此相对于以太作匀速运动的参照系都是惯性参照系。

《社交媒体简史》([英]汤姆·斯丹迪奇(Tom Standage))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提取码:7mpy  

书名:社交媒体简史

作者:[英]汤姆·斯丹迪奇(Tom Standage)

译者:林华

豆瓣评分:75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

出版年份:2019-3

页数:320

内容简介:内容简介

社交媒体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从西塞罗和其他古罗马政治家用来交换信息的莎草纸信,到宗教改革、美国独立、法国大革命期间印制的宣传小册子,过去人类跟同伴交流信息的方式依然影响着现代社会。在报纸、广播和电视主导了信息的散播几十年后,互联网的出现使社交媒体重新变成人们与朋友分享信息的有力工具,并推动公共讨论走向一个新的模式。

汤姆•斯丹迪奇在书中提醒我们,历史上的社交网络其实跟现代社会的社交媒体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天主教会在回应马丁·路德的攻击上的两难境地很像今天那些大企业回应网络上的批评时的状况;17世纪人们对于咖啡馆会分散人们工作、学习注意力的指责也很像今天对社交媒体负面作用的担心。借助对托马斯·潘恩和“互联网之父”文顿·瑟夫等人的讨论,作者还探索了一些人们一直争论的话题:从言论自由和审查之间的张力到社交媒体在启迪创新和激发社会变革上的作用。

见识城邦简史系列还包括:《人类简史》《世界简史》《生命简史》《药物简史》《时间哲学简史》《纳粹德国简史》《以眼还眼:犯罪与惩罚简史》《婚姻简史》《隐私简史》等。

编辑推荐

★ 社交媒体不是什么新发明!其特质、利弊、发展趋势,都能在它的演变史中找到答案。了解历史,才能掌握“新媒体”时代的未来!

★ 莎草纸信→小册子→咖啡馆→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展示社交媒介的演化如何影响宗教改革、美国革命等历史事件,进而改变人类的互动方式和文明进程

★ 社交媒体促进自由和开放,还是让管控无处不在?社交媒体提高信息沟通效率,还是让人无法专注于有益工作?社交媒体让公共讨论更加活跃,还是让公共空间变得琐碎和粗鄙?让作者在数据与趣闻中帮你解答这些疑问。

★ 《金融时报》《经济学人》年度选书,各大媒体、书评人一致好评。

评论

发人深省,信息丰富,线索组织得清晰且引人入胜。

——《纽约时报书评》

斯丹迪奇在叙述社交媒体历史的过程中,准确地抓住了人类对交流的需求这一核心,非常精彩。

——《出版人周刊》

汤姆•斯丹迪奇又一次展示了他将历史与现实的争论联系起来,并激荡出新知的天赋。这本书读起来非常有趣,论证也很具说服力。

——史蒂文•约翰逊(Steven Johnso,美国科普作家、媒体理论家)

这本书让我们懂得,今天的互联网,其实是一个肇始于古罗马的社交媒体传统的延续。这就让我们能更清醒地感知人类现在是如何在转推历史并同时创造未来的。

——克雷格•纽马克(Craig Newmark,craigslist创始人)

作者简介:汤姆·斯丹迪奇(Tom Standage),毕业于牛津大学,学习工程和电脑科技,目前是《经济学人》杂志的数字编辑,掌管杂志的网站及其移动端版本,此前还在《经济学人》担任过商业编辑、科技编辑和科学记者。他同时还是专栏作家、BBC时事评论员,也为《卫报》《每日电讯报》《纽约时报》等媒体撰稿。其历史著作还包括《人类食物的历史》《六个杯子中的世界史》,以及畅销书《维多利亚时代的互联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3075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 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