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的,移动,联通等卡,也是按照套餐来进行计费的。如果有不懂的,可以继续咨询。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物联网是个新生事物,发展是需要过程的。挑战和机遇:物联网应用前景和发展展望 物联网的发展代表了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就通信产业来说,长期的发展目标是 实现人与人之间无缝的联系和沟通。这个目标发展到现在,已经基本实现了。那么今后向什么方向发展?2009 年开始,以“物联网”、“智慧地球”为代表的信息化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出 现,为通信产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全球金融危机后期的大背景下,物联网的本质是行业信息化,各国政府大力推动物联网发展的动力在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创造就业。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全球范围内,运营商 成为了物联网的重要推动者。 运营商将在物联网的发展中获得巨大的利益, 同时带领整个通 信产业,朝一个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物联网规模化发展面临 3 大挑战 从整个物联网的发展情况来看,我们认为物联网仍然处在一个规模成长前夜的阶段。要实现规模化的发展,仍面临着一系列的瓶颈,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概括总结起来就是横向欠缺整合,纵向亟待深入。与之相对应的还有第三个问题,就是伴随物联网进一步的发展和规模化,将会对通信网络产生压力,并且产生一系列的新问题,需要对整个基础 网络针对物联网进行优化。 总结来说,物联网的规模化发展,面临的三大挑战是: 第一,需要实现物联网横向的整合,打造社会公共的物联网基础架构。并在标准化、规 范化的基础上,形成真正的物联网产业联盟。 第二,需要促进物联网在各个行业的纵深发展。应抓住新的关键技术、政府示范项目以 及新的商业模式等契机,实现重点行业的突破,并由点带面,促进整个物联网向各个行业的 纵深发展。 第三,基础网络优化。通信产业界形成共识,就是物联网的规模化发展,将对基础网络产生一系列优化的需求。比如为了满足庞大的物的数量,要对号码优化;为了满足物的低功 耗、低移动的影响,要对无线资源进行优化等。 挑战一:横向整合 从横向整合的角度来说,基于物联网这样一个从感知层到网络层,再到应用层的端到端 的架构, 应该建立公共的分层的物联网体系架构。 这样一种社会公共的物联网基础架构的优 化,有两个节点非常重要:一个是物联网业务支撑平台,或者说物联网中间件平台; 另外一 个是标准化、规范化的物联网网关产品。 物联网应以平台和模组为基础形成一个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的物联网基础架构,并以此架构为基础形成整个社会物联网的分工。 在这个过程中,标准化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从国际范围来看,整个物联网的规范制订都处于相对滞后的局面。 物联网行业规范的制订是推动物联网的关键, 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物联网规范的制订应以物联网业务支撑平台为核心,重点是在平台与终端的接口、平台与应用的接口的标准化。 在形成一个社会公共的物联网基础架构,以及相应规范制订的基础之上,形成真正价值链分工基础之上的产业联盟。 目前国内物联网的产业联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布局分散,缺乏基于价值链的分工。虽然大多数厂商宣称提供端到端方案,但大部 分规模较小。 挑战二:纵向深入 纵向深入方面,应该抓住一系列的机会推动物联网在各个行业的深化。 首先应该抓住新技术带来的变革契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正在带来这样的发展契机。 物联网通过对传统产业的变革,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传统服务产业链条。新技术变革为运 营商和设备制造商, 占领行业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这是一个利用新技术所带来的机遇,突破重点行业的范例。 第二,应该抓住政府示范项目的机会。在政府示范项目中,政府关注重点在于整个物联 网产业链的发展, 以及社会公共资源在物联网领域最优化的投入。 设备制造商和电信运营商 可以通过在政府示范项目充分的合作,形成合力,实现重点行业的突破。中兴通讯和上海电 信合作,在上海提供了车辆监控系统服务世博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此项目最近刚刚 获得了 CDG 颁发的物联网的业务创新大奖。 第三,需要在经营模式和商业模式方面实现创新。现在物联网的发展体现出严重的行业 不平衡。 国内发展比较快的几个行业, 都是有巨额投资的行业。 大多数没有钱的行业怎么办? 未来物联网向更多行业纵深化发展, 需要由创新模式来带动。 挑战三:基础网络优化 基础网络的优化,是整个通信业界尚未解决的问题,也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 基础网络优化,前期普遍认为距离实际市场需求较远, 但是从今年下半年起, 在网络已经达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物联网终端在线的情况下,这种需求已经出现了。比如加强网络终端感知能力的需求, 为了规避数据安全风险而进行数据分流的需求等。 这些都是现实的需求, 并且正在不断地细化。 从长远来看,我们认为物联网必须在横向整合、纵向深入以及基础网络优化三个重要问题上取得突破,才能取得规模化的发展。 物联网解决方案,经过前期的巨大努力,我国在物联网领域已经形成了金字塔形的层次结构:处在金字塔顶端的是物联网业务支撑平台产品; 处在第二层的是标准化、 规范化的物联网通信模块产品;第三层是关键行业应用方案;第四层是物联网的基础网络优化;第五层是技术人才的组织和支持。
目前物联网的数据传输技术主要是WiFi、蓝牙、Zigbee,其中WiFi的传输速率高且范围广,我记得SKYLAB有一款支持远距离图传的大功率WiFi模块,+28dBm的发射功率,300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SKW77的传输距离可达1000米,且支持视频传输。
SKW77
BLE蓝牙更多的用于物联网智能家居,智能控制中的小数据传输,+4dBm的发射功率,能够实现一对一,一对多的传输及控制。
蓝牙模块
关于成本这一块的话不是太清楚,建议是直接到网站上询价,这样得来的数据会更贴近市场。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预测,到2025年物联网的连接数将达到700亿,远远超过人和人通讯的链接数。而其中将会有超过50亿的设备基于蜂窝技术的物联网连接,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不同于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物联网市场受到网络基建设施在移动性和数据传输速度等方面的条件制约。很多人预测,未来每个消费者可能想得到10GB带宽;5G的峰值速率将比4G快100倍;从网上下载1GB的高清视频,未来只需要短短1秒等等,这些预测并非虚幻,将给人们带来生活品质提升的期盼。
华为的一份材料中谈到了人与人的联接将扩展到人与物、物与物的联接。华为预计到2025年,智能手机用户将达到80亿,65亿人可以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1000亿终端相互联接。同时,物理联接承载的流量爆发式增长:随着人们对高清业务需求的提升,手机屏幕的分辨率从1080p提升到2K,对移动网络的带宽要求也从12M升级到24M,今后,手机分辨率还将逐步提升到16K,这就需要提供100M以上的网络带宽。并且,如果未来每个人平均拥有的终端数量为5部(手机、PAD、手表、眼镜、便携等),那么对于带宽的压力可想而知。视频之后还有更大的视频,流量和带宽的增长没有止境。
各通信设备巨头对5G峰值速率的判断有不一致的地方。爱立信今年年中表示,其已进行了5G无线网络测试,结果显示5G网速峰值可高达5bps,比现在4G LTE网络标准连接速度快上250倍之多!华为对5G的研究定义的目标是:第一个就是要实现1000倍的容量。第二个是消费者要能得到10G带宽。第三个就是5G的时延要达到1毫秒。做到这一点,5G就能够实现物联网需要的1000亿的连接。
华为还预计,5G的峰值速率将达到10Gbs,比3G快700倍,比4G快100倍。举例来说,从网上下载1GB的高清视频,使用3G要用十几分钟;使用4G,可能需要2到3分钟;但如果用5G ,只需要短短1秒!简单来讲,5G是大带宽、大容量,加上物联网。希望2020年5G的网络和终端能够为大家所使用。
5G时代用户的生活有何改变呢?据中兴通讯白皮书《5G - 驱动现实和数字世界融合》, 5G除了能使人与人之间实现无缝连接,也能够加强“人与物”及“物与物”之间的高速连接,创建一个新的数字生态系统,驱动网络流量加速增长。5G发展方向以“人的体验”为中心,在终端、无线、网络、业务等领域进一步融合及创新。同时,5G将为“人”在感知、获取、参与和控制信息的能力上带来革命性的影响。5G的服务对象将由公众用户向行业用户拓展,5G网络将吸收蜂窝网和局域网的优秀特性,形成一个更智能、更友好,更广泛用途的网络。5G主要三大特点
1、高速率:5G是依托4G良好的技术架构,可以比较方便的在其基础之上构建新的技术。未来的5G愿景最强烈的一个方面就是用户体验到的网络速率。4G现在已经很快了,但是还不够,5G要做到的目标是最大10Gbps,现在的移动网络工作在相对较低的频段,低频段的好处的是传播性能优越,可以使运营商用较少的成本(少量基站)达到很好的覆盖。
2、海量物联网通信:主要面向智慧城市、环境监测、智能农业、森林防火等以传感和数据采集、实时解析为目标的物联网领域,提高社会管理效益和增强安全防护能力。
3、低时延、高可靠通信:主要面向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自动驾驶、智慧能源等领域,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技术成熟度不够,例如电池、RFID、通讯等,虽然发展比较快,但仍然有或多或少的缺陷;
缺乏统一规范,大家都在做,但是没有统一规范导致互相很难兼容,所以难以大规模铺开;
相关产品还不够多,现在虽然概念比较火,不过具体到产品上仍然缺乏能够普遍使用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