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农业物联网发展经验借鉴】 物联网与农业

【国外农业物联网发展经验借鉴】 物联网与农业,第1张

2015-04-23 国农互联

各国农业物联网发展概况

美国

推进农业数据标准化。从长期来看,农业物联网需要的是可以相互识别的可 *** 作标准,这样不同设备才能在一起工作,否则不同设备传回的信息格式不能兼容。目前AgGateway和OADA正在研究农业数据标准化的问题。AgGateway是一家非营利性的商业联合组织,致力于推进电子商务在农业领域的发展和推动信息通信技术在农业的使用。OADA是一个帮助农民全面、安全获取数据的开放式项目。美国农业与生化工程师协会(ASABE)也在支持建立农业数据标准的工作。

大农场引领农业物联网应用。就农业物联网技术覆盖主体而言,大农场成为美国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引领者,在农业物联网技术推广中起着示范作用。美国大农场采用物联网设备的数量相对更多,研究显示,美国大农场对技术的采用率高达80%。而对于小农场而言,由于设备的安装和维护成本高,它们使用物联网设备的数量相对较少,不过在大农场的示范作用带动下,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小农场采用物联网技术。

信息化基础设施奠定农业物联网发展基础。从美国农业物联网的发展现状来看,其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备,为美国农业物联网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美国政府每年用于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方面的投资约为15亿美元,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农业计算机网络系统AGNET,可以为美国农业物联网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信息资源。同时,美国建立了农业技术信息数据库,如BISIS(生物科学情报社)、CAB(英联邦农业局)、AGRICOLA(美国国家农业数据库)和AGRIS(FAO农业情报体系)等。

日本

政府大力推动农业物联网发展。农业物联网在2004年被列入日本政府计划。当时日本总务省提出U-Japan计划,其核心是力求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相连,在未来形成一个人或物均可互联、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其中就包括农业物联网技术。目前,日本政府不断加强对智慧农业的扶持补助,通过一系列补助措施,到2020年日本农业信息技术化规模将达到580亿至600亿日元,计划在十年内以农业物联网为信息主体源普及农用机器人,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0亿日元。

制造商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知识。日本农户在最初引进农业物联网时,由于成本过高、技术较难掌控等原因,物联网设备长时间处于停用状态。后来在制造商与当地农协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逐渐接受并理解了物联网技术,比如在家里看看农作物的照片,并对比一下各类数据便可管理偌大的土地,并可较以前减少一半的工作量。

产、官、学协同研发农业物联网技术。近年来,日本农业物联网技术主要由NEC、富士通、日立等大型公司的IT部门牵头研发,并与三井物产等农用品开发商合作。日本非常注重引进和发展符合日本国情的精确农业。目前,日本产、官、学合作进行的农业物联网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精确农业的基础研究,提供农业生产应用的作物生长模型数据库,可用于农业物联网的农业生产指导信息平台。二是精确农业机械的研究,提供农业物联网的智能化 *** 作终端。

英国

政府考核基于物联网的农业信息化。英国政府通过执行欧盟的单一补贴政策,把农业环境保护、农业产出与效益等很好地纳入补贴政策的考核指标,把农业机械的信息化程度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予以支持,督促农业生产者广泛利用农业物联网,促进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等新技术融合,推动开展农业生产,从而推动农业物联网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确化、高效化和自动化水平,实现环境保护、生产发展、效益提高、收入增加、资源节约等多重目标的均衡发展。

政府引导、多元市场主体拉动农业物联网建设。英国发展农业物联网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进行推动,政府主要是制定引导政策,采取扶持措施引导农业生产者,电信运营商、IT公司等农业物联网的主要建设者参与农业物联网建设。以政策为指引,以需求为导向,利用市场机制,按照有偿、自愿、效益的原则,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开展信息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实用性、针对性、可持续性,能够较好地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

注重涉农人员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英国政府十分重视涉农人员的信息化技能和知识的培训与教育,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农村教育信息化计划。政府制定政策,把信息技术课列为全国中小学必修课程,并拟定了具体考核标准,采取了有效措施加强农村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了各种网络学校和培训中心,开展了适宜于农村地区的各种网络或者视频远程教育,一些地方政府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中要求不低于6%用作计算机和网络费用,一些农村制定了学生和计算机、图书馆的具体比例等,这些措施有效促进了信息化知识和技术在农村的普及,涉农人员的知识水平得到很大提高,这对农业物联网的发展至关重要。

以色列

以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促进农业物联网发展。农用土地有效集中和生产经营组织化是以色列农业物联网发展的基础。以色列945%的土地为国家所有,私人土地仅占55%。农业生产经营主要采取较为独特的集体农场(基布兹)和农业合作社(莫沙夫)两种形式。应运而生的是由多家集体农场和农业合作社联合组建的区域合作组织,它使整个农业生产经营有了较高的组织化程度,这些农业经营主体更加关心并追求农业生产经营的质量和效益,对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愿望更加强烈,并且可以为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撑。

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支撑农业物联网发展。高度发达的农业科技和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是以色列农业物联网发展不可比拟的优势。以色列农业增产的96%靠科技,其高度发达和集约化的农业是以强大的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体系作为后盾和支柱的。政府每年用于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方面的经费高达数亿美元,占GDP的比例位居世界前列。目前,以色列已建立一整套由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农业合作组织紧密配合的农业研究和推广体系。以色列鼓励科研人员和推广人员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开办或联办私人示范农场、科技型开发企业、推广型的培训示范基地等。

滴灌推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滴灌在一般人印象中,就是布设大量打上微小孔洞管线的一种节水浇灌方式,但以色列人运用物联网技术把它做到了极致。以一个深埋地下的简单喷嘴为例,它凝聚了大量的高科技,它由电脑控制,依据传感器传回的土壤数据,决定何时浇水、浇多还是浇少,通过物联网技术,不仅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而且节约了人力成本。铺完管线以后,未来大量农田的灌溉将由少数几个农民通过智能设备来控制。

国外农业物联网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政府力推农业物联网建设

无论是美国这样的农业强国,还是以色列这样的农业资源匮乏的国家,在他们农业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政府都十分重视农业物联网发展的战略规划、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农业技术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并以此加快农业物联网技术的采纳和应用,从而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因此,我国政府应强化农业物联网发展的顶层设计,促进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开发。此外,政府在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大力引导农业生产的产业化也是农业物联网推广应用的重要动力。

以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

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是指农业信息的收集、传输、反馈、检测、控制、存储的载体、执行机构、数据库和管理软件等。例如,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备为美国农业物联网的发展创造了极其优越的条件,因此,大力促进农村宽带网络建设,建设和完善农业信息化专家系统和管理软件,配置性能完善的控制系统、通信传输、电力供给等信息化元器件,这一系列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我国发展农业物联网的重要基础。

以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为动力

从美国、以色列等国家农业物联网发展状况来看,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为农业物联网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农业产业化将变革农业组织管理结构,实现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经济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组织会涌现出来,相比传统分散经营的农户而言,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加关心并追求农业生产经营的质量和效益,对应用信息技术的愿望更加强烈,这些新型农业生产组织必然会推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因此,我国应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组织必将凭借在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优势,提高农业物联网的应用水平。

以农业物联网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为保障

日本、以色列等进入农业现代化的国家都拥有高度发达的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物联网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可以促进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因此,我国应加大农业物联网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比如从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加强农业物联网人才队伍建设,可以引进海外人才,培养农业物联网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及人才团队,制定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等。同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研发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以农业物联网研究为立足点的重点实验室等知识创新平台建设; 重点实施科技“110”综合信息服务工程、专家大院工程、企业和农村科技特派员创业工程、科技入户工程四大示范服务与推广工程,强力推进农业物联网技术服务推广体系建设。

加大对涉农人员农业信息科技教育

日本、英国等国家在推进农业物联网发展的过程中,都涉及对相关人员进行农业信息科技方面的教育,这不仅有利于涉农人员事先对农业物联网技术进行评估,提高他们应用先进信息技术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他们在具体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时能够得心应手,从而推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传播。我国农民数量众多,农村教育水平较低,农民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国家即使研发出高科技的农业物联网技术,虽然能够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在落后的农村很难推广应用,我国涉农人员的信息科技水平严重阻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所以,我国要通过农村信息服务站、“阳光培训”工程、专题培训班、网络学校、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民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涉农人员的信息科技水平,为我国农业物联网的发展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天津市软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15-2017年)

软件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倍增器,是信息消费的引擎和重要内容,是未来最具活力和前景的产业之一。我市拥有国家新型工业化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示范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和国家863软件专业孵化器,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对于提升产业层级,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推动美丽天津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要求,结合《天津市软件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特制定本计划,期限为2015年至2017年。

一、产业现状

“十二五”以来,我市软件产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强力驱动下,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产业规模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实力逐渐增强,优势产品不断涌现,聚集效应日益明显。业务收入从2011年的370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711亿元(居全国第十位),年均增长386%,超过全国软件产业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2013年底,全市软件从业人员达到7万人,软件企业总量超过1500家,其中通过软件企业认定的企业达到544家,登记软件产品2482件,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1848件。

- 1 -

软件产业聚集效应日益明显,全市逐步实现了定位明确、分工协作、互补配套的集约发展模式,产业布局初步形成了以滨海新区为龙头的软件产业核心区,以周边区县软件园为主体的软件产业辐射区和以中心城区商务楼宇为核心的软件产业特色区。其中,滨海高新区成功列入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标志着我市软件产业发展水平已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也必将带动我市软件产业的整体水平提升。

我市软件产业发展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一是产业规模偏小,整体竞争力有待提升,支撑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和人才等核心要素缺乏,中小软件企业规模化发展不足;二是重点领域优势还需进一步巩固,骨干企业整合发展资源的能力还需提升,带动产业链的作用不突出;三是产业发展氛围不浓郁,产业聚集区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支持产业发展的资金、政策等关键要素配置不足,使得我市对优秀软件资源的吸引力相对不足。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立足基础、龙头带动、发挥优势、载体支撑的产业发展思路,围绕大数据、IC设计、泛娱乐、软件服务外包四大重点领域,优化产业发展载体,着力聚集一批龙头企业,着力壮大一批中小软件企业,着力提升人才支撑能力,加快提升产业规模化、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发展水平,推动我市软件产业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17年,我市软件产业基本形成结构优、企业强、载体 - 2 -

精的发展格局,软件业务收入达到1500亿元,其中2015年达到1000亿元,2016年达到1200亿元,平均增长20%左右;软件服务收入占软件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50%以上;亿元以上软件企业达到150家,十亿元企业达到25家;软件产业聚集区达到8个,聚集区面积达到1000万平米,将我市打造为京津冀软件产业创新成果转化承接地和中国北方软件产业聚集新高地。

三、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

(一)主要任务

围绕支撑软件产业规模发展、高端发展的核心关键要素,坚持培育和引进两手都要抓,坚持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两端都要硬,着力培育10家左右龙头企业,着力提高中小软件企业业务收入占全市的比重,着力引进5家左右龙头企业,着力提高人才的支撑能力。

1、着力培育行业龙头企业

2、着力推动中小软件企业规模发展

- 3 -

针对我市软件产业以中小软件企业为主的现状,围绕制约中小软件企业发展的资金、技术、人才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协调和服务等工作。尤其是对掌握具有排它性和不易模仿性技术的中小软件企业,加大项目、融资的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开发出具有特色和行业竞争力的软件产品。支持和鼓励各类优秀软件专业人才创办和领办中小软件企业。鼓励大企业将部分业务转包给中小企业,鼓励中小微企业联合拓展业务。通过扩大中小软件企业的群体规模和单体规模,壮大全产业规模。

3、着力引进一批行业骨干企业

以吸引一批软件行业龙头企业落户为着力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中科院、工程院、知名高校和中央直属的大院大所等为重点,采取合作成立公司、设立分支机构等多种形式,积极吸引其先进研发成果到天津转化和产业化;瞄准世界软件500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全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并把握京津一体化发展机遇,发挥区位和成本优势,积极引进地区总部、研发基地、技术支持中心和外包服务中心等落户,着力支持企业在天津建立新的工作团队;做好落地企业的服务工作,加速产业链条的形成。

4、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以高端、紧缺人才为重点,着力引进海内外优秀软件人才到天津创新创业,面向三北地区知名高校,引进一批优秀软件专业毕业生。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各类院校和科研机构为支撑、培训机构为辅助的多层次人才培育体系。建立企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促进创新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利用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天津市高等院校,以及天津市大学软 - 4 -

件学院等平台资源,为产业创新提供持续动力。充分发挥企业培训机构的作用,通过采用“订单式”、“定制式”等培训方式,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继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二)发展重点

1重点发展四大优势领域,构建八大战略共同体

按照突出优势和特色的原则,以重点企业为依托,以市场趋势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重点加快大数据、IC设计、泛娱乐和软件服务外包四大领域的发展。同时,激发企业开拓精神,鼓励行业内企业建立战略共同体,实现优势互补、共同争取项目、技术创新和开拓市场,重点围绕数据库、数据安全、IC设计、动漫游戏、数字影视、服务外包、金融应用软件、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建设八大产业战略共同体。

大数据领域。紧跟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围绕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服务和数据安全等我市优势领域,重点在数据库、数据仓库、商业智能分析软件等领域加大研发力度,加快高可靠、高性能的大型通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积极拓展专业数据库在政府、电力、电信、信息安全等多领域的应用;着力打造云计算技术中心,着力开发自主可控的大数据分析技术与产品,加速推进能源互联网等重要领域的大数据的应用,大力推进大数据服务的产业化;加大云安全软件的开发。开展计算机病毒防治应用基础研究,形成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关键技术和成果,促进和引导我国的反病毒行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围绕数据库、数据安全建设2个战略共同体。到2017年,大数据产业规模达到550亿元。

- 5 -

IC设计领域。充分依托国内IT市场,扩大IC设计企业的发展规模,加强企业与新一代终端厂商的合作,在数字电视、智能手机、物联网、三网融合等领域,形成系列化的IC产品,大力发展系统级芯片(SoC)、通信芯片、物联网传感器芯片、射频标签(RFID)芯片、数字电视IC设计等。依托重点优势企业,大力开展无线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基带、射频多媒体芯片,数字电视音视频芯片及其应用方案的研发,做好与集成电路制造、封装和测试的衔接,培育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发挥好滨海新区的龙头带动作用,将新区集成电路产业打造成为国家重要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引领示范区。支持企业建立IC设计战略共同体。到2017年,IC设计产业规模达到250亿元。

泛娱乐领域。大力发展影视、游戏、动漫、文学等数字内容行业;加快互联网娱乐平台行业的发展,提高数字媒体内容的传播速度;着力发展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行业。不断提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转变企业的经营和赢利模式,提升产业规模和竞争力,逐步建成我国北方数字出版、在线视频和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心。围绕动漫游戏、数字影视建设2个战略共同体。到2017年,泛娱乐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

软件服务外包领域。围绕ITO(信息技术外包)、BPO(业务流程外包)和KPO(知识流程外包)等关键领域,依托行业龙头企业,促进行业向高端发展,形成若干家规模、能力、水平居全国前列的企业。重点发展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系统租赁、系统托管等信息技术外包,扩大通讯和电力软件研发规模,发展智能电网、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的软件研发、信息技术支持等外包业务。壮大基于信息技术的业务流程外包,拓展呼叫中心、港口 - 6 -

物流、金融、商务服务、医疗卫生、通讯与公共事业等行业的业务流程设计。鼓励企业聚焦工业设计、研发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知识流程外包领域,重点拓展知识产权研究、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测试、产品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等外包业务。支持企业建立服务外包战略共同体。到2017年,软件服务外包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

同时,大力加快汽车、电力、金融、教育等行业应用软件,尤其是把握工业40时代机遇,推动功能性工业软件的智能应用和研发;支持内容服务、网络应用服务、电子商务、多媒体、搜索引擎、移动互联网和商业信息服务等互联网业发展;做大做强嵌入式软件。围绕金融应用软件、移动互联网建设2个战略共同体。到2017年,行业应用软件、互联网及嵌入式软件等产业规模达到400亿元。

2优化八大产业聚集区建设

立足各区域的产业基础和发展空间,着力完善聚集区环境,引导软件资源定向聚集,促进软件企业孵化成长和产业规模化发展。

滨海高新区软件园。重点发展软件服务、服务外包、互联网、动漫游戏、IC设计等产业方向。同时进一步完善软件园环境,在居住、交通、餐饮与文化娱乐等方面进行专项提升,将软件园打造为宜居、宜商、宜工作的综合体。

开发区泰达软件园。重点发展数据存储和数据安全、IC设计、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等产业方向。适度超前建设互联网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提高现有IC设计、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效果,完善相关产业政策,通过软硬完善的环 - 7 -

境加速产业资源的聚集。

保税区空港软件园。重点发展行业应用软件、软件服务、高端制造业嵌入式软件等产业方向。通过强化规划的导向作用,科学制定产业功能区布局,达到最优集聚效应,为发展以软件产业为核心的信息产业创造国际化的发展环境。

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重点打造以动漫影视、广告传媒、互联网IT为主的泛娱乐集群,并着力打造文化与科技相融合的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

武清电子商务园。重点打造以电子商务为主导,云计算服务平台、第三方电商支付、服务外包为辅的软件产业集群。为中小电子商务个人与企业打造信息化服务环境和孵化平台,同时融合主流模式,构建综合性的电子商务产业园。

中北高科技产业园。重点发展以手机游戏、软件开发、系统集成、智慧信息、电子商务、可穿戴设备、北斗应用等产业方向。加速招商服务中心、企业孵化器、加速、生产力促进中心、IDC数据中心等的建设,通过定向聚集打造我市软件产业新基地。

京津中关村科技新城。围绕智慧化、信息化方向,积极承接北京优势资源溢出,重点发展两化融合行业应用软件,推进天津宝坻智慧云产业数据中心建设,发展全国性数据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

津南海河教育园聚集区。围绕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优秀软件技术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鼓励软件企业向海河教育园聚集,同时支持高校教师和优秀毕业生创办和领办软件企业。

四、保障措施

- 8 -

(一)加强政策引导和落实

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11〕4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软件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100号)等国家支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用足用好用活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我市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大财政、融资、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完善融资担保、信息、技术、创业、培训等服务,扶持企业做强做大。

(二)加大投入力度

建立多元化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投入机制,加强本市相关专项资金向项目聚焦,加大对前瞻性、公共性、示范性、协同型、创新型项目的支持力度;创新政府扶持资金支持方式,通过资本金注入、贷款贴息、服务外包补贴、融资担保等形式,吸引集聚民资、外资等社会资本参与。支持商业银行、担保机构、保险机构和小额贷款机构开展针对软件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信用贷款、信用保险、贸易融资、产业链融资等业务。鼓励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支持骨干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施并购。

(三)强化项目支撑

鼓励大型企业发挥自身基础和优势,瞄准产业重点方向和前沿领域,集成多方资源和技术,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并积极申请国家项目支持;鼓励各领域战略共同体联合申请国家和天津市相关项目;加速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发挥好项目的带动作用,鼓励本土软件企业快速形成配套能力,促进我市整体软件产业总体水平的提升。各主管部门和产业园区做好项目落地、实施的配套服务工作。

- 9 -

(四)加深开放、交流和合作

发挥各种合作机制的作用,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和重大项目引进力度。把握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机遇,发挥好京津中关村科技新城等京津合作示范区的作用,积极吸引北京优秀软件资源,实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积极打造京津冀创新共同体,引导和鼓励京津冀三地软件企业、科研院所等加强联合攻关。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支持企业扩大境外投资,在境外设立研发、市场营销及服务机构,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大力支持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申请国外专利,在海外推广应用。

附表:重点工作任务分工表

- 10 -

附表

重点工作任务分工表

序号

1

总各相关单位落实本行动计划情况。 2

委、市国税局、市财政局

积极推动软件产业载体建设,形成各有优3

势、各具特色的软件产业聚集区,实现资源互补和产业结构升级。

人民政府、宝坻区人民政府

4

智力支撑。 5

键技术研发类项目合作攻关。 6

级。 7

业实施重点项目,壮大产业规模。 8

桥梁作用,为软件企业做好服务。



支持市软件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发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软件行业协利用软件产业专项资金,支持我市软件企

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 政府 新区人民政府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软件产业结构升市工业和信息化委、滨海新区人民搭建软件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开展关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科委、滨海做好人才培养,为我市软件产业发展提供

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教委 政府、西青区人民政府、东丽区人民政府、津南区人民政府、武清区市工业和信息化委、滨海新区人民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

工作任务

充分发挥软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作用,汇

责任部门

市工业和信息化委

- 11 -

16日,商务部宣布,第127届广交会6月15至24日在网上举办,为期10天。在网上举办广交会是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努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的创新举措,有利于帮助外贸企业拿订单、保市场,更好地发挥广交会全方位对外开放平台的作用。商务部将坚持进出口并重,做好产供销对接,提升广大企业和客商的上线体验,力争举办一届“特殊时期、特殊意义、特别举措、特别精彩”的网上广交会。
此前,腾讯刚刚于15日在其官方公众号平台公布: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确定腾讯成为第127届广交会技术服务商,为广交会网上举办提供整体技术支持、平台研发服务与云资源支撑。
在10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稳外贸举措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已揭秘首次网上广交会将主要包括线上展示对接平台、跨境电商专区、直播营销服务三部分内容,继续发挥贸易展的优势,打造10×24小时全天候线上外贸平台,让中外客商足不出户下订单、做生意。此外,商务部也将推动25万家广交会参展企业全部上线展示。
广交会被誉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按惯例,每年的春季广交会于4月15日开幕。不同于往年,在当前疫情形势下,第127届广交会将迎来创新之举——搬到网上举办,这也是中国首次完全以网络形式举办广交会。
那么这场颠覆传统认知的网上交易会究竟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根据官方介绍整理,具体线上展现模式有待官方进一步的通知。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16日说,近日,商务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认定了首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
在商务部当日举行的网上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高峰说,经有关部门综合评议、公示等程序,认定中关村软件园、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上海浦东软件园、中国(南京)软件谷、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物联网产业园、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厦门软件园、齐鲁软件园、广州市天河中央商务区、海南生态软件园、成都天府软件园等12个数字服务出口基础良好、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园区为首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
高峰说,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各基地所在省市制定基地建设的实施方案,研究出台具体支持政策,加快服务出口数字化转型,努力将基地打造成我国发展数字贸易的重要载体和数字服务出口的集聚区。

华为已在全球设立数十个研发中心,主要国家包括法国、日本、印度、德国、印尼等,具体介绍如下:

1、法国:华为于法国期间,一直致力于为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最好的技术支持,帮助他们增强国际竞争力,华为将持续对法国的创新领域进行投资。目前,华为已在法国设立了芯片、数学、家庭终端以及美学等四个研发中心,其研究成果在全球范围内得以应用。

2、日本: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将在日本设立尖端技术研究开发基地,与日本企业合作开发物联网和5G无线技术。华为于2016年在东京开设研发中心,随着开发进度逐步扩大规模。

3、德国:华为目前设有面向市场的产品开发基地和尖端技术研究基地“X labo”。除了深圳、上海之外,华为在德国慕尼黑也设有“X labo”,东京是第二个海外研发中心。

4、印度:目前华为于印度的研发中心印度本地员工占比高达98%。该研发中心将充分利用印度当地服务优势,打造全球服务交付中心,面向全球客户开展研发工作,主要负责开发通信软件和尖端通信网络服务方案。

5、印尼:2015年5月19日华为技术投资有限公司(华为印尼)与印尼通信部签署ICT中心合作谅解备忘录,未来双方将联合打造印尼创新中心,共同推动印尼通讯行业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华为在法国设立传感器和软件研发中心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华为将在日本设立研发中心 开发物联网和5G技术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华为海外研发中心在印度投入使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华为将与印尼通信部联合打造ICT中心

服务贸易是一国的法人或自然人在其境内或进入他国境内向外国的法人或自然人提供服务的贸易行为。主要方式有: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商业存在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务。其中,服务包括商业服务,通信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销售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
广义的服务贸易既包括有形的活动,也包括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在没有直接接触下交易的无形活动。服务贸易一般情况下都是指广义的。
2019 年以来,中国服务贸易稳中向好,服务业扩大开放、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等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挑战,中国抓住服务贸易发展的机遇,积极应对挑战,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一、2019 年 1-9 月中国服务贸易总体情况
2019 年以来,中国服务贸易延续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1-9 月,服务进出口总额402280 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3%。其中,服务出口142084亿元,增长94%;服务进口260196亿元,下降02%;服务逆差 118111 亿元,下降 98%。
(一)服务出口增速明显加快,贸易逆差持续收窄2019 年以来国内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服务业扩大开放、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等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服务贸易稳中向好势头持续巩固,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地位稳步提升。1-9 月,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为 149%,其中服务出口占对外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为 102%,服务进口占对外贸易进口总额的比重为200%。分领域来看,旅行服务(含旅游、留学等)进出口总额 150047亿元,同比下降 53%,占比延续下降态势;受全球货物贸易增长疲软的影响,保险服务进出口总额 7381 亿元,同比下降 82%;得益于保税维修业务试点政策的落实,维护和维修服务进出口总额 7118亿元,同比增长 571%。此外,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及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进出口总额也出现较快增长,分别为 2637亿元、40416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73%、197%。
1-9 月,服务贸易出口增长 94%,进口出现 02%的负增长。其中,维护和维修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出口分别增长 587%、279%和 193%。服务贸易逆差持续收窄,1-9 月,服务贸易逆差额为118111 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 98%。分领域来看,除加工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保险服务贸易逆差扩大外,其他领域服务贸易逆差呈现收窄态势。其中,维护和维修服务贸易延续顺差态势,同比增长 62%;旅行、运输、知识产权使用费等领域仍是逆差主要来源领域,特别是旅行服务,逆差规模为 115535 亿元,占服务贸易逆差总额的 978%。
(二)新兴服务进出口快速增长,带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传统服务贸易占比下降,服务贸易结构持续改善,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1-9 月,旅行服务、运输服务和建筑服务三大类传统服务进出口合计 244938 亿元,占服务贸易总额比重 609%,较去年同期下降约 27 个百分点。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合计 137022亿元,比重提升至 341%,比上年同期提升 25 个百分点。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 71772 亿元,增长 137%,高于整体增速 42 个百分点;进口 6525 亿元,逆势增长 82%。
从具体领域看,多数新兴服务贸易发展较快,尤其是个人文化娱乐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等领域增长最快,进出口规模增长速度分别达到 273%、197%和 169%。出口方面,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分别增长279%、193%、139%,合计在服务出口总额中占比为 225%,成为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新增长点,推动了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旅游服务、保险服务出口由增长转为下降,降幅分别为 117%和 96%。进口方面,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金融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分别增长 353%、218%、204%。
(三)服务外包发展稳中有进,转型升级态势明显
在以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及产业变革的驱动下,制造服务化、服务外包化趋势增强,服务外包规模稳步提升,产业结构高端化升级态势明显。2019 年 1-9 月,中国企业签订服务外包合同额 8864 亿元人民币,增长 44%;执行额59532 亿元,增长 12%。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 53804 亿元,增长 11%;执行额36123 亿元,增长 112%。
通过向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的“四化”转型,中国服务外包市场潜力加速释放,行业深度不断拓展,转型新动能加速培育,生产性服务外包发展迅速,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跃升,服务外包结构进一步优化。1-9 月,管理咨询服务、测试服务、互联网营销推广服务、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服务、电子商务平台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离岸执行额分别为 128 亿元、130 亿元、195 亿元、205 亿元、427 亿元和 481 亿元,分别增长701%、632%、593%、492%、497%和 263%。此外,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服务快速发展,1-9 月离岸云计算服务同比增长 195%。
二、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特征与趋势
(一)中国为全球服务贸易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中国在刺激全球服务市场需求方面发挥了建设性作用,成为全球服务贸易增长的最大贡献者之一。自 2009 年以来,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速度109%,高于全球服务贸易年均增长速度 7 个百分点;其中服务出口年均增长速度 73%,高于全球服务出口年均增速 33 个百分点;中国服务进口年均增长速度 136%,高于全球服务进口年均增速 97 个百 分点。
2018 年以来全球贸易摩擦加剧,贸易增长压力增大,受全球制造业活动和投资力度减弱影响,主要经济体服务贸易增长速度显著放缓,但中国服务贸易仍保持较高增速。2018 年,世界服务出口增长77%,增速回落 03 个百分点,其中美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长39%,增速回落 13 个百分点。相比较而言,2018 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同比增长170%,对世界服务出口的贡献率达93%;进口同比增长123%,对世界服务进口的贡献率达 149%,成为推动全球服务进口增长的最大贡献者。2019 年第一季度,世界服务出口出现 007%的负增长,其中美国服务出口增长仅 043%,同期中国服务出口增长 57%,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中国服务与中国市场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为世界各国带来“中国机遇”。
(二)中国成为数字服务贸易的先行者
数字技术的发展正在重构全球经济新版图,数字服务贸易成为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的重要途径。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快速壮大,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数字技术领域创新能力日益增强。普华永道发布的《2018 年全球创新企业 1000 强报告》显示,在 2018 年全球研发支出最高的 1000 家上市公司中,中国企业为 175 家,其中阿里巴巴研发支出达 36 亿美元,研发强度 144%,研发支出排名第 45 位;华为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交专利申请 5405 项,创下历史最高记录;全球企业专利申请排名中,中兴和京东跻身前八位。
良好的发展基础促进了中国数字服务贸易的发展,数字服务贸易领域日益广泛化、国际化,贸易规模快速增长。从出口方面看,软件出口规模持续扩张,2018 年中国软件出口执行金额同比增长 98%,出口额为 4123 亿美元;云服务商规模和实力仅次于美国,2018 年中国与云计算相关的运营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13%,在信息技术服务中占比达到 300%;数字内容领域出口规模迅速扩大,2009-2018 年,中国自主研发的网络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从 11 亿美元增长至959 亿美元,十年间增长了 87 倍。从进口方面看,可数字化的服务进口需求大幅增长,2018 年中国可数字化服务进口 12404 亿美元,同比增长 177%,在服务进口中的占比为 236%。
(三)服务贸易推动“一带一路”发展与合作
服务贸易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推动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发展与合作。2018 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服务进出口额 1217 亿美元,占中国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为 154%。近年来,中国分别与中东欧国家和金砖国家签订了《中国-中东欧国家服务贸易合作倡议》、《金砖国家服务贸易合作路线图》,已经有 14个国家与中国建立服务贸易双边合作机制。2019 年举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形成了六大类 283 项成果清单,涵盖债券市场/专项贷款融资、版权贸易合作、数字服务、知识产权、科技创新、邮政和快递服务等多个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倡议。
“中欧班列”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不仅促进了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的发展和经贸交流,更成为促进沿线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通道带贸易,贸易聚产业”的方式,中欧班列重塑了沿线国家经济地理,贸易创造效应愈益凸显,国内外的主要节点城市都已成为重要的贸易商品集散地,服务功能也从传统的仓储、物流配送,向清关、轻加工、退换货、销售展示和大数据分析等方向转变。中国将进一步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航空、铁路等基础设施领域的互联互通,在形成“铁、公、空、水多式联运”网络体系的基础上,以大通关体系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推进运输、金融、信息交换等服务环节便利化水平的提高。
三、中国服务贸易前景展望
在世界经济与贸易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中国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总体来看,中国服务贸易将继续为全球服务贸易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推动服务贸易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的《2018 年世界贸易报告》预计,2030 年全球服务贸易在贸易中的占比将提升至 25%,其中发展中国家的占比将提升至 57%。同时,中国国内经济环境持续优化,将为服务贸易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服务业转型升级为服务贸易发展奠定了良好产业基础。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服务业日益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2018 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占比为 522%,服务业对 GDP 的贡献率为 597%,比 2000 年提升了 235 个百分点。2019 年 1-9 月,中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 70%。同时,服务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了信息传输、软件技术服务、商务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催生了平台经济、体验经济和分享经济等一大批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在服务业发展的带动下,中国服务贸易快速增长,日益成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对外开放深化的新动力。
制度体系日益完善为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良好发展环境。服务贸易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探索并出台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相关举措,中国服务贸易进入增速趋稳、结构趋优的新阶段。2019年以来,自贸试验区建设和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加快推进,通过深化服务领域的对内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等举措,各地正在加快形成区域服务贸易发展新优势。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成为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重要载体和支撑,在产业集聚、引领示范、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以及新增的自贸试验区都加大了服务贸易创新优化发展的力度,各地正在快速推进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文化服务出口基地、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的建设工作。此外,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国家级展会呈常态化、多元化发展趋势,为中国乃至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提供新平台。相关政策及措施的落实推进将进一步完善中国服务贸易管理体系,在推动服务贸易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服务贸易的高质量发展。
综合来看,虽然外部发展环境存在一定压力和挑战,但是随着服务贸易在世界经贸格局中地位的提升,中国服务贸易发展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将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当前中国服务贸易规模已接近8000 亿美元。展望未来中国服务贸易仍将保持增长态势,预计 2020年中国服务贸易规模有望突破 1 万亿美元。
中国服务贸易状况2019秋季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3124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 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