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个月时间准备博创杯来得及吗

用一个月时间准备博创杯来得及吗,第1张

我们弄得是家居安防 从4月到现在还没好 不过大部分功能都弄好了 老师说分两部分 一部分是新颖但不是实用型 另一部分是实用型 最重要的是看展示的豪华程度= =我们还特别弄了个房子 抓紧时间应该能来的及

通知明确

各地要按照《管理办法》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0〕21号)要求,进一步规范竞赛管理工作,引导学生和家长坚决不参加名单以外违规举办的竞赛活动,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外负担。

人员聚集的竞赛具体举办时,主办单位须报当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部门同意。

据统计,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关于2021-2022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中, 自然科学素养类20项,人文综合素养类10项,艺术体育类6项。

相较于2020-2021学年竞赛活动名单,本次名单进行了多处删减和新增。一起来看看具体有哪些:

8项 删减,9项新增

自然科学素养类

删减: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全国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

世界物联网博览会青少年物联网创新创客大赛

第三十一节“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

新增: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环丁青少年环保创意大赛

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

人文综合素养类

删减:

中国日报社“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

北大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

新增:

“语文报杯·时代新人说”全国中学生正文大赛

全国中学生环境保护优秀作文征集活动

新概念作文大赛

艺术体育类

删减:

全国青少年造型艺术作品大赛

国奥行知杯中小学足球邀请赛

新增:

全国青少年模拟飞行锦标赛

“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季赛活动

全国青少年传统体育项目比赛

参加哪些竞赛对高考更有利?

五大学科竞赛

在36项竞赛活动中,“五大学科竞赛”可以说是“含金量”最高的, 除了能被高校强基计划、综合评价测试等认可,如果入选国家集训队,直接获得高校保送资格 !

重庆工程学院代码是12608。2001年8月,重庆正大软件专修学院成立;2003年4月,更名为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重庆工程学院。

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z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学校介绍

重庆工程学院位于重庆市,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以工学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中央财政支持建设院校、全国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动漫游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软件产业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入选重庆市首批示范性众创空间。

截至2021年,学院设有南泉和双桥两个校区,校园占地81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35余万平方米。

历史沿革

2001年8月,重庆正大软件专修学院成立。

2002年3月,学院承债式整体并购原巴南区南泉职业中学,并迁校至巴南区南泉镇白鹤林16号。

2003年4月,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撤消“重庆正大软件专修学院”,成立“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同年,被教育部和信息产业部确定为全国试办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基地。

2004年3月,学院征地2897亩,一期扩建工程动工,修建与之相配套的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及学生食堂,并于当年投入使用。同年,先后与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签订联合举办网络本科教育协议。

2005年5月,学院与电子科技大学签订协议,在学院开展软件工程硕士教育。

2006年,学院产教结合实训基地建成。

2008年;重庆市教委正式将正大软件学院列为重庆市单独招生高校。同年,学院2期263亩扩建用地获得重庆市政府批准,学院产业实训大楼的落成。

2011年,学院被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实训基地和全国信息化专业人才实训基地。

2014年5月,教育部正式批准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重庆工程学院,首批招生本科专业为: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艺术、市场营销。

2016年2月,教育部批准学校在重庆市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通桥街道西湖大道76号增加一处办学地址,即双桥校区。

2019年起,学校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人力资源管理三个本科专业,同时停招所有专科专业。

院系专业

据2019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校开设7个二级学院,本科招生专业24个,自2019年起停招专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学院有专任教师82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327人(教授64人,副教授26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405;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学历专任教师615人(博士66人,硕士54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761;“双师型”教师540余人,占专任教师总数658。此外,学校聘有企业一线的兼职实习实训导师10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

质量工程

截至2019年,学院拥有重庆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重庆市资源共享课程4门、国家人才培养基地3个、重庆市人才培养基地4个。学校创新创业园是重庆市孵化器协会理事单位、重庆市高校众创空间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成渝经济区创新创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重庆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重庆市大学生微企创业孵化园、重庆市首批众创空间;同时被团中央、团市委认定为“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青年创新创业学院教学基地”。

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全国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紧缺型人才培养基地、全国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动漫游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

重庆市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软件产业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

重庆市特色专业:软件工程。

重庆市本科高校一流专业立项建设项目:物联网工程专业。

重庆市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Web程序设计(java)》《无线传感器网》。

重庆市资源共享课程:《计算机网络》《嵌入式技术》《人机交互界面设计》《BIM建模技术应用》。

教学成果

2008年6月,学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三段三化”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教学成果获第三届重庆市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

2014年,学院获得重庆市重大教改项目2项,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

截至2019年,近三年来,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大赛、全国高校数字艺术作品大赛、全国高校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能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大学生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家及省市级学科竞赛中荣获600余项奖励。

2018-2019学年,学生共参加国家级学科(技能)和素质竞赛11项,省市级竞赛100项,共取得各级各类比赛奖项381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5项,省部级奖励356项,183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

科研平台

学院拥有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重庆市教委高校智能领域创新平台1个、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1个、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1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校级研究所3个、校级研究中心3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14年4月,学院教师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重庆市软科学研究项目、重庆市攻关(科普)等纵向项目43项。

2012年,教师李静主持的《基于新农村建设视角的西部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获得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年度课题立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19年底,图书馆馆藏图书达18667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0467万册,电子图书82万册。馆藏印刷型中文期刊1040种,报纸50种。电子期刊15000余种。

拥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超星期刊、超星移动图书馆、超星读秀、维普期刊、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爱迪科森职业全能培训库、51CTO学院、百度文库、联图随书光盘、超星发现、超星百链、全球案例发现系统、公图艺术库、FARS外文文献传递、维普考试服务平台、朗读亭、中国知网科研人事论文诚信档案管理系统等数据库,存储容量达到81TB。

馆藏文献以软件工程、互联网工程、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艺术工程、游戏与动漫设计制作、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和信息服务等专业为主。逐步形成了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每周向读者开放945小时,网上资源服务全天开放。

形象标识

校徽

学校校徽整体呈圆形,圆形是团结的象征,寓意着全校师生团结向上。

内圆采用“工程”汉字首字母G/C组成,G/C字幕简化成翅膀飞舞姿势,形如鸟的双翼,以地球的形状围绕“工程”,两字首字母,代表知识和科技的力量,是全球化、国际化的标杆。象征着学院是不断向社会输送知识和优秀人才、探求真理、服务社会、追求卓越的开放式大学。

一、文华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文华学院 是一所民办高校,该校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应用技术类型普通全日制本科学校,由武汉美联地产有限公司举办。
二、文华学院简介
文华学院 前身——“华中科技大学 文华学院 ”, 是2003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的普通全日制高校,由武汉美联地产有限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同举办。2014年5月,教育部批准学校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学校,更名为“ 文华学院 ”。

文华学院 位于华中科技大学旁,直线距离不足一公里,坐落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中国光谷”腹地创业街上,毗邻风光秀丽的东湖风景区。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340亩,绿树成荫,红枫成林,被誉为武汉“颜值最高的十所大学”之一,“秋天到文华看红叶”,已成为武汉市民的一种新选择。学校建筑总面积5326万平方米,校园内现代教育及生活设施齐备,学校治学严谨,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

吴文刚先生为 文华学院 董事长;中国院校研究会会长、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著名高等教育学家刘献君教授任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勇传教授担任名誉校长。文华师生共享华中科技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华中科技大学三分之一国家级教学名师及一大批优秀教师和干部在文华任教、任职。学校还聘任一批武汉名校著名学者、专家,担任学校、学部和系学术带头人。

在办学过程中,坚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教育理念和秉承“博学笃志、本立道生”的校训,坚持教育家办学,倡导共同创造,实现共同发展;在教改中,优化结构,重点突破,守住根本,不断创新,在教职工、学生中形成了懂得尊重、承担责任,提升境界的价值追求。

学校办学定位于“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以“区域经济社会需求为导向”,立足湖北、服务中部、辐射全国,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具有现代创新创业能力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学生16000余人,设置了本科专业43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工、管、文、法、经、艺术6大学科门类,初步形成“工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发展格局。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学校还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多所著名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

学校在华中科技大学的帮助和指导下,建立了科学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现有专任教师800余名,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357人,拥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76%,双师型专任教师占总数的408%。

学校坚持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了六大特色专业方向和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项目中五个特色专业群,有一批省级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有湖北省重点学科和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设有湖北高校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湖北品牌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新媒体人才外包服务基地等省级机构。

个性化教育深入人心、特色凸显,形成了“三九个性化教育模式”:三种类型学生,即学术型、应用型、潜力型;三个关键点,即潜能、立志、空间;三个一工程,即一人一规划,一生一课表,一师一优课。学校努力探索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遵循个性化教育的路径:尊重学生,严格要求,科学指导,自主学习。创建多样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个性化教育,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与氛围。

学校个性化教育探索,吸引了潘懋元、周远清、顾明远、叶澜、王英杰、瞿振元、钟秉林等数十位著名教育家到学校调研和指导,更加活跃了学术气氛,促进了个性化教育的探索。专家们说:“文华是一所有理想、有追求的学校,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由发展的空间。”2013年3月,学校《独立学院本科学生个性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课题,获第七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校秉承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优良传统,营造大学人文氛围,开设了“院士、名人、企业家”讲坛,杨叔子、李培根、罗俊、李德仁、杨家福、叶朝辉等20多位院士、校长与学生交流50多场次;“百家讲坛”主讲人王立群、易中天、于丹等知名学者,还有著名作家熊召政、方方,社会文化名人郭敬明、洪晃等先后到访学校讲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形成了良好学风。

2018年我校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知识竞赛、文体竞赛,其中国家级获奖734人次,省级获奖444人次。第九届蓝桥杯一等奖1人次;全国大学生智能互联创新大赛一等奖1人次;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二等奖1人次;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环保知识竞赛一等奖1人次;2018校园国际艺术大赛一等奖1人次;全国金融与证券投资模拟实训大赛一等奖3人次;大华杯全国设计作品大奖赛一等奖1人次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省级特等奖1人次;大学生物理实验创新设计竞赛省级一等奖10人次;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省级一等奖1人次。

关于计算机比赛项目有以下这些:

程序设计类竞赛(算法类竞赛)

项目应用类竞赛

数学建模类竞赛

程序设计类竞赛(算法类竞赛)

这类竞赛主要是使用各类算法,在规定的实际内(多为3~5小时)解出数道题目(多为4~8道),且使用的算法有时间长度限制,否则会超时,这类竞赛主要有:

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

CCPC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

CCF CCSP大学生计算机系统与程序设计竞赛

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

蓝桥杯大赛

CCF CSP计算机软件能力认证

前四项比赛难度较高且有报名资格限制,多为学院ACM集训队的队员参加,需要平日大量练习,有余力的同学可尝试加入ACM队后参加;蓝桥杯难度较低,可以作为入门级的赛事,建议参加;CSP认证不仅是我校保研、毕业的要求之一,而且在很多学校的研究生复试中可以代替机试成绩,每年三次,建议参加。

项目应用类竞赛

这类竞赛主要是用自己已有的项目或按比赛的要求设计项目进行评比,这类竞赛主要有:

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

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

全国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

还有几个类似的创新创业类竞赛,如: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创新杯大学生科技学术和创业计划竞赛

这些竞赛可以用自己的科研训练项目参加,也可以自己多参加一些项目,主要是用于积累项目,在保研、工作、考研中的面试环节中均是与面试官交流的谈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3193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4
下一篇 2023-07-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