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联合大学、东营职业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1、东营联合大学
东营联合大学前身为山东广播电视大学东营市分校,1986年1月成立。1992年8月开始与东营教育学院联合办学。1993年底,经市政府批准,在东营教育学院、东营电视大学联办的基础上, 正式成立东营联合大学。
2、东营职业学院
东营职业学院(Dongying Vocational Institute)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东营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立项建设院校、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山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第一批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拟立项学校。
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7年9月,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同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扩展资料
2001年,由东营广播电视大学、东营市财经学校、东营师范学校、东营农业学校和东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合并组建东营职业学院。2010年,学校被评为山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2011年7月,学校被教育部立项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建设单位。
2012年11月,山东省中捷农作物合作研究中心、东营石油装备制造合作研发中心在学校成立。2013年11月8日,学校被评为山东省物联网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014年11月,学校顺利通过山东省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和国家骨干校建设项目验收,被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评为“全国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优秀单位”。
2015年8月,学校被评为山东省20所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被教育部评选为首批100所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2017年9月26日,学校被评为第一批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学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营联合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营职业学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根据TechNode评选,2015年国内最值得期待的Top 10物联网创新公司,是最被看好的10家正在“连接一切”新硬件创业公司。2015年国内物联网创新经过近两年的积累,已经初成气候。物联网市场在中国被迅速开拓和发展,并且在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城市和汽车之间的互联,以及某些产业中产巨大的影响甚至是颠覆。而到了2015年,这10家企业或许代表着中国物联网创新的走向。
1小米
小米正试图在硬件行业中复制其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商业模式,毕竟它在智能手机市场还是非常成功的。凭借物美价廉的智能手环在智能穿戴市场取得初步成功后,小米推出了100家硬件公司战略,企图通过这个战略来使小米能连接到更多的智能小工具的领域,譬如医疗保健(iHealth),智能家居(Ants,Yeelink)等等(前面括号中的是在智能硬件相应区域的产品供应商中的佼佼者)。该公司还宣布与中国家电巨头美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 Broadlink
Broadlink是智能家居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他们的产品主要面向物联网的无线网络连接。除了现有的智能插座和红外设备的远程控制,Broadlink也在发展丰富自身的产品,而这有助于传统家电制造商研发更智能的产品。 现在Broadlink的Wi-Fi解决方案已经被集成到小米的智能路由器。
3 Gizwits
Gizwits是中国物联网技术平台,它所做的工作是把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连接到互联网或智能手机上。 GizWits提供给物联网开发者一些数据分析和相关开发工具,譬如远程接入,通知,和OTA固件升级。该公司已经为智能家居设备推出了自助式软件开发平台Gizwits20和一个可编程微控制器板GoKit。
4 Ayla
Ayla中国网络公司是美国Ayla在中国的分公司,它为中国开关制造商提供云连接解决方案和HVAC等智能设备。今年得到的1450万美元的投资后,该公司进入中国市场采取了一系列动作:推出中国网站,与新浪合作来推广公司,加入了中国导演协会。该公司的CEO和联合创始人,戴夫•弗里德曼,认为中国将在这一领域引领世界潮流。
5 Lifesmart
Lifesmart是杭州的一家本土公司,主要从事智能家居设备的开发,其产品线包括智能控制中心,智能插座,监控摄像机,环境传感器等。
6 Yeelink
Yeelink帮助制造商打造智能产品,他们为制造商提供从硬件设计到移动应用程序的开发,从概念阶段到最初的产品的一条龙服务。
7 Landing
Landing科技是一家总部位于深圳的智能家居公司,致力于开发、生产和销售智能家居设备和可穿戴设备并且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他们的“IVYLINK”和“Goldweb”品牌分别涵盖智能设备和网络设备及其配件。
8 Orvibo
Orvibo专注于物联网和智能家居设备。其产品线包括智能小工具,全数字可视门铃,并为成千上万的物联网终端提供智能服务云平台。该公司的旗舰产品Kepler是一台智能气体检测仪,它承诺保护您的家庭和亲人远离任何潜在的危险气体泄漏。
9 MXchip
MXchip在2005年年初成立于上海,主打方向是短距离无线网络技术及产品。
10Phantom
Phantom是一家智能家居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于智能照明和监控产品。报道称该公司去年的A轮融资中获得了150万美元。渤海湾赋予东营丰富的物产资源。这里是渤海水域渔业生物资源的主要繁殖场,有海洋生物600多种,是山东省最大的近海渔场,盛产对虾、梭子蟹、刀鱼等,享有“百鱼之乡”和“东方对虾故乡”美誉。然而,近年来随着捕捞技术及捕捞效率的提升,近海渔业资源衰退现象严重,很多传统渔场出现了无鱼可捕的尴尬局面,已处在“荒漠化”的边缘。这时海洋牧场的构想被提出。

通和海洋牧场平台
什么是海洋牧场?通俗地讲,就是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增殖放流的海洋经济生物聚集起来,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
东营市的海洋牧场建设始于2016年,以底播型海洋牧场为主。2018年,《山东省海洋牧场建设规划》把黄河三角洲海域作为重要板块,纳入了全省海洋牧场的发展空间布局。东营市利用丰富滩涂资源优势,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东营)海洋牧场综合体”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截至去年,已在河口区、垦利区建成通和、海盈、康华三处底播型海洋牧场,东营海洋渔业的发展正由浅滩迈向深蓝。
以海洋牧场和深水抗风浪网箱为载体,底播增殖文蛤、毛蚶等高值贝类,探索养殖鲈鱼、黑鲷、石斑鱼等经济鱼类,打造苗种培育、立体养殖、海洋产品深加工、休闲旅游多位一体的综合性海洋新业态,广阔蓝色的大海,正成为东营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黄河口大闸蟹
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生态循环水产品养殖项目也在河口区逐渐开花。项目主要采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工艺,进行高端鱼、虾、蟹及贝类水产的工厂化养殖。截止到目前,已完成投资3亿元,建成消毒池、暗池、引海水管道、换热站建设,建成养殖大棚26个,总水体20余万方。项目达产后,养殖总水体达35万立方米,年产对虾1500万斤,实现产值3亿元。进一步融合渔业一、二、三产发展,整合产业链的良种繁育、生态养殖和水产品销售,通过物联网系统建立从水域到餐桌可追溯的质量安全管理,实现产业链的良种化、设施化、生态化、标准化、智能化和品牌化。此外,河口区建设了智慧渔业养殖系统和检测中心,实现环境在线监测、数据智能分析、设备智能管控、全程实时监控等,显著降低人力成本,提高智能化、精准化管理程度和安全生产水平,同时,新建设了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系统,主要包括生化池一座,生态渠一条、发酵车间、净化池一座,安装固液分离设备及余热提取设备等,满足养殖尾水排放大循环处理,实现养殖零污染、零排放。
做好水产改革文章,东营市东营区坚持高质高效发展引路,着力以节水农业新模式驱动水产养殖业态踏上改革新路径。东营区探索推广藕池与稻田套养小龙虾、鳜鱼模式,推广面积已达1000亩。“在保证莲藕产量、水稻产量的同时,亩产小龙虾50公斤、鳜鱼10公斤左右。”依托养殖合作社、养殖园区等,东营区积极推广健康养殖示范区建设,鑫泓水产养殖合作社实施工厂化南美白对虾反季节养殖探索,获得实验成功;广利河等水系播五十万只淡水三角帆蚌,“以贝净水”的低投入、高效能的生态养护举措赢得了水系环境的净化。
向海而生,海洋装备产业发展强起来
东营的海,不仅有丰富的渔业资源,还有珍贵的石油资源。东营市东营区大力发展海工装备产业,威飞海洋水下生产系统入选省重大建设项目,首台国产水下生产装备已交付中海油成功海试,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和产品垄断,填补了该领域国内技术空白;新星高档船舶五金生产自动化项目,已完成首台机器人自动控制系统调试,正在进行批量试生产……依托“双招双引”平台,全区加大对涉海高新企业、涉海科研机构的引进和资金扶持力度,通过制定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向园区聚集,推进高端海洋装备产业集群发展。以东营高新区、东营区化工产业园区为载体,东营区重点发展海上高端勘探、钻采装备产业,海上石油装备化工产业核心区已现雏形。东营区已经组织辖区9家科技型企业加入市海工装备产业联盟,推动了海工企业互相协作、共同发展。
为海而“生”,独特“红海滩”景观恢复
面对这一汪湛蓝海水,海洋生态的恶化令人心焦。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关爱海洋”并不是一句口号,东营科学管海用海,坚持发展与保护并举,探索并一路前行,黄蓝交响激荡,奏出了一曲人海和谐的乐章。

2013年,东营划定了269365平方公里的渤海海洋生态红线区,约占全市管辖海域总面积的4489%,对红线区内开发活动严格实行分区分类管理。
2018至2020年,基于《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东营市针对自然岸线受损、滨海湿地受侵占、滨海植被退化、牡蛎礁及海草资源退化严重、生物多样性降低等海岸带湿地生态问题,实施了东营市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生态修复项目。
项目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垦东防潮大堤以东、垦东咸水沟入海口以南、永丰河入海口以北潮间带海域,总预算193亿元,实施期为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项目由垦东咸水沟区域退养还湿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小岛河北侧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恢复项目和永丰河-小岛河岸滩生态修复项目三个子项目组成。
截至2020年底,项目共完成滨海湿地修复2197公顷、退养还滩54957公顷、修复岸线533千米,超额完成渤海攻击战生态修复任务。随着人类活动的退出,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极大提升了修复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有效恢复了“红海滩”湿地景观。
向海而歌,“十里春风”尽在家门口
“红海滩”湿地景观的恢复,不仅提高了岸滩湿地的生态价值,提升了滨海湿地的生物多样性,还带动了东营旅游业。
在生态环境优化升级的当下,东营市大力发展智慧旅游,整合全市文化旅游资源要素,建设文化旅游数据中心;开发推广“黄河入海·智游东营”小程序,打造智慧文旅服务体系,为游客提供便利的“游前、游中、游后”的智慧化服务。
智慧文旅服务刷亮东营城市新“名片”, 借助“黄河入海”之力,东营市正塑造出独特的城市旅游品牌。

入海口黄蓝交界
2020年,东营市提出要加快提升旅游品牌营销力度,实施城市形象塑造计划:围绕“黄河入海、我们回家”品牌,推出“山东人游黄河口”、黄河口(东营)国际摄影大展等系列主题活动,随后推出“好客山东·游我助力”“疫净花开”等系列线上推广活动,提升东营旅游知名度;借助优秀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把大闸蟹、黄河口大米、海参、对虾等东营特色优质商品推向全国,打响黄河口品牌。目前,东营市正着力推动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旅游产品培育为旅游品牌,旅游品牌打造为旅游目的地,全力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

黄河入海口景观
从海洋牧场的建立,到海洋装备产业的优化提升,东营一步步实现了传统海洋产业的转型突破,而生态环境的改善,滨海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正一步步带领东营向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迈进。
构建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进一步提升经略海洋能力,是东营实现由海洋大市向海洋强市转变的美好蓝图。东营市将实施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生态建设、海洋开放合作、智慧海洋建设、海上安全保障等六项工程,聚焦发展现代海洋渔业、滨海化工业、海洋油气业、港口物流运输业、滨海文化旅游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新能源业、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业等九大海洋产业,到2035年,基本建成与山东海洋强省部署相协调、与海洋强国战略相适应,海陆统筹、河海一体,海洋产业发达、海洋科技先进、海洋生态良好、海洋综合管理高效、海洋文化特色鲜明的海洋强市东营技师学院专业主要有机械设计与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工业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航空航天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机电一体化、节能环保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英语、旅游管理、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动漫制作与应用、现代音乐制作与表演、广告学、电子商务、数字媒体艺术、护理学、应用心理学、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护理管理、药学、旅游管理等。
调研报告不同于 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以下是我和大家分享关于东营市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精选相关参考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东营市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1
石油化工是我市的支柱产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随着多家东营地炼企业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辖区内获批进口原油指标总量超过胜利油田年产量,未来原油加工量和整体装置开工负荷率将明显提高。
1 石化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2016年,东营市规模以上石化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分别为44612亿元、44312亿元、1822亿元、2944亿元,分别占地方工业345%、361%、221%、268%。石油化工产业经过多年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不断延伸和整合产业链,已形成炼油、石化、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等中下游配套完善、规模庞大、特色明显的产业集群格局,壮大成为全国地炼企业最为集中、规模最大的地市,2016年原油一次加工能力6900万吨/年。
(一)集约效应优势明显。石化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临港石化产业基地及东营区、广饶县境内。通过系列技术、装备、工艺等改造提升,国Ⅴ标准成品油供应全国各地,油田化学品成熟对接胜利油田市场,化工新材料方兴未艾,石化产业效益和竞争能力大幅度提高,2016年石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44312亿元,完成投资3173亿元,工业用地平均销售收入达到12622万元/公顷,单位工业用地平均投资强度达到9336万元/公顷;加工原油和燃料油4893万吨,占全国原油加工量的906%,主要产品成品油产量占全国产量的89%,居于国内地级市首位;石化产业销售收入占到集群销售收入的95%。
(二)创新能力提升强劲。集群内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了完善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2016年,规模以上石化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2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投入增加,带动了专利申请、新产品销售等的快速增长。整个石化产业集群的研发能力和水平都居于国内同行业前列,居于国内地级市石化产业的首位。
(三)资源节约效果明显。强化目标管理,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进步,健全长效机制,全市超额完成了“十二五”下降17%的节能目标任务。我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对化工企业“三评级一评价”(节能、安全、环保评级和综合评价)工作,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三项指标都居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四)两化融合深度契合。集群内石化企业实现了全厂DCS、ERP、SIS系统,原油调和、石油加工、仓储物流、销售服务供应链的协同优化系统法应用,广泛应用了工业云平台、工业大数据平台、三维数字化平台、物联网接入平台、生产优化工具,普遍应用了移动巡检、移动作业、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应急指挥、智能仓储等智能手持终端等,两化融合程度居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联合石化协会开展石化企业智能工厂试点示范工作,垦利石化、胜星化工、海科集团等3家企业试点成效明显。开展了化工园区(聚集区)智能化改造工作。重点对临港石化产业基地进行智能化提升,建成了产业园应急指挥中心,建设了智慧园区管理平台,打造集智慧办公、智慧安全、智慧环保、智慧应急、智慧能源、智慧安防、公用工程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园区体系。
(五)集群产业配套完善。集群在临港物流、研发孵化、原料储运、高端石油装备制造、交易平台、生产销售建设等领域配套完善。临港物流。建设了万吨级深水大港——东营港,码头总量达到39个,港口吞吐能力达到6000万吨,成为涵盖液化品、散杂货、客运、集装箱等多种运输业务的区域性中心港口。油气运管道。已建在用原油管道11条,辖区总长度354公里,本市炼化企业管道供应能力1780万吨;全市建成成品油管道3条,长21公里,成品油外输能力900万吨;建成长输天然气管道7条,辖区总长度265公里,资源供应能力20亿方/年。研发孵化。东营市石化产业辖区内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石油石化行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建有36个国家及省部重点实验室和研究机构,学校企业山东石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石油石化行业重要的科研中试及工业试验基地。以石油石化为特色、以高端科技服务业为主要业态,规划并开工建设了东营创新广场等科技孵化设施。交易平台。华东石油交易中心打造集信息交互、线上交易、区域交收、在线金融、智能物流、价格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石油石化产品交易平台。
2 石化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几点思考
(一)“炼化一体化”是大型石化提质增效的根本方向。“炼化一体化”是集上游炼制到下游化工产品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生产经营方式,其最大优势是能够有效整合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生产装置互联、上下游产品互供、管道互通、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生产效率高、产业结构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依托东营市现有炼油产业基础,进行整合优化,提升炼化一体化水平。按照“大型化、一体化、集约化、清洁化、园区化”思路,采用“常减压-渣油加氢脱硫-蜡油加氢-重油催化裂化-蜡油加氢裂化”的总加工路线,实现全加氢型炼化一体化流程,提高装置规模和经济性,依托园区条件集中供应氢气和水电汽风等,生产过程清洁、安环、环保。近期重点是整合炼油企业资源,向烯烃、芳烃领域进行延伸,提高基础石化原料供给能力,同时减少成品油产量。远期重点是对落后炼油产能进行整合置换,通过淘汰东营市部分炼油产能,在东营石化产业基地新建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技术水平,实现产业升级。
(二)延伸产业链是石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破解之道。当前,柴汽油的加工利润空间已十分有限,并且随着进口原油市场的开放,利润空间将会逐步压缩。石化产业向化工方向发展已是当前行业可持续发展行之有效的破解之道,学习惠州石化、九江石化等大型石化企业通过加大技术引进和研发投入,延伸石化产业链条,推进建设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需求量大的化工新材料和高端转用化学品项目,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路子。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化工新材料产业体系,促进东营市化工产业链的增值。
(三)调整优化布局是石化产业集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东营市北部地区重点打造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加强现有企业的安全环保节能监管,推进环境敏感区内的化工企业向石化产业基地搬迁,兼顾目前己经形成的重点企业发展需求,将基地建设与布局优化充分结合,提升化工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实现化工产业与城镇、环境的和谐发展。
(四)实行一体化管理是提高化工园区发展水平的迫切要求。坚持“五个一体化”的原则,即以产业一体化为核心,实现公用辅助工程一体化、物流运输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和管理服务一体化,化工园区管廊、码头、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配套要到位,水、电、气(汽)、煤炭等生产物资由统一部门进行管理,并且采取市场化方式进行运营维护。设置应急管理中心,统一应急事件的指挥和处置。
(五)智能工厂建设是打造精品石化企业的有效手段。推动先进优化系统(APC)在石化和化工企业的应用。提高生产执行系统(MES)应用普及率、覆盖范围及应用深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过程、物流仓储产供销产业链一体化,实现产品可追溯、制造过程可监控、效益可实时计算的目标。充分发挥先进信息技术在激发新潜能、重构生产体系、引领组织变革、高效配置资源的作用,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石化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实现企业生产方式、管控模式变革,全面提高安全环保、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绿色低碳水平,促进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益提升,着力打造产品特色鲜明、服务竞争力强、盈利能力水平高的精品石化企业。
东营市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2
近日,由山东省东营市政协牵头,东营市海洋与渔业、科技等部门联合进行的海洋经济发展情况调研工作结束,形成了《东营市海洋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总结东营市海洋经济取得的成绩、面临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报告》指出,2012年东营市海洋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拉动该市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海洋经济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海洋渔业快速发展,海洋工业初具规模,海洋服务业逐步提高;重大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港口建设进展顺利,初步建成了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液体化工品集散地;科技支撑能力逐步提高,目前已获得大批科研成果;海洋综合管理水平稳步提升;海洋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强。
但该市海洋经济也存在着规划体系不够完善,海洋经济总量小、质量不高,海洋经济支撑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报告》提出了六条建议:一是优化空间布局,统筹规划海洋经济发展,构建“三区两带”发展新格局,规划建设功能区,强化海洋功能区划的控制性作用;统筹陆海一体化发展,促进陆域经济与海洋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二是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构建现代海洋经济体系,发展海洋渔业,优化提升海洋化工业,重点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积极培育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加快推进海洋旅游业。三是坚持科技兴海,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加强海洋科技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四是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海洋承载能力。五是保护生态环境,推进海洋经济绿色发展。六是制定配套措施,加大保障力度。
目前,该市正在积极酝酿《关于加快全市海洋经济发展的意见》,以促进全市海洋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