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的院校代码为10657。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历经贵州大学堂、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等时期,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1951年11月,主席亲笔题写“贵州大学”校名。1997年8月,与贵州农学院等院校合并。2004年8月,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
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z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学校简介
贵州大学简称“贵大”,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是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以部为主、部省合建”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省一校”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孔子学院奖学金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中西部高校联盟成员、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并成为教育部在西部地区重点建设的14所高水平大学之一,是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对口合作建设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463761亩。另有教学实验农场98537亩。
师资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等国家级领军人才16人、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等国家级青年人才28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召集人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科技人才”9人、贵州省核心专家22人、贵州省省管专家63人。通过一流学科特设聘用岗位人员196人,杰出人才3人、卓越人才4人、青年英才10人、一流学科特区人才178人、“溪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此外,有连续7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录1人;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3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12月,贵州大学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部省合建高校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学科群2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9个、区域一流建设学科7个;ESI全球前1%学科4个,植物与动物科学、化学进入ESI,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
截至2021年6月,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学科覆盖了文学、历史学、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及艺术学12个学科门类,有1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与加拿大魁北克大学合作培养中加合作项目管理硕士,并被授权开展高校教师和中职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工作。
国家重点学科:农药学。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植物保护。
国内一流建设学科:植物保护。
大数据科学与技术学科群:生态学、农林经济管理、生物学、化学、法学、林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区域一流建设学科:土木工程、应用经济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冶金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公共管理。
省级特色重点学科:民族学、农药学、土木工程、畜牧学、材料学、矿业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物理学、食品、酿酒科学与工程、森林培育、地质学、生物工程学、机械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数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学、冶金工程、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农林经济管理。
省级重点学科:化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造林学、采矿工程、基础数学、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结构工程、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作物遗传育种、农业经济管理、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汉语言文字学、化学工艺、材料学、果树学、理论物理、企业管理、民族学、农药学、作物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哲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
教学建设
截至2014年3月,学校承担各类教学改革项目,拥有2门国家精品课程、国家一类特色专业9个、二类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示范性专业17个,另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6个。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学、汉语言文学、英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矿物加工工程、酿酒工程、植物保护、动物科学、林学、工程管理、农林经济管理、行政管理、社会工作、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生物科学、冶金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采矿工程、农学、旅游管理、音乐表演、视觉传达设计。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日语、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物联网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测绘工程、环境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安全工程、园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草业科学、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音乐学、表演、绘画、哲学、经济学、社会工作、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生物科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冶金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信息安全、土木工程、地质工程、采矿工程、食品科学与工、建筑学、城乡规划、农学、烟草、农业资源与环境、动物医学。
特色专业
教育部一类特色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汉语言文学、自动化、林学、冶金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哲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教育部二类特色专业:采矿工程、植物保护。
贵州省特色专业:哲学、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矿物加工工程、生物工程、水产养殖、社会工作、农业资源与环境。
贵州省示范性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汉语言文学、自动化、林学、经济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资源勘查工程、土木工程、法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生物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植物保护。
科研机构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5个、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心)6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土资源部科技创新团队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9个、国家级教学基地和示范点19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和示范基地10个。
2022年,教育部公布了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其中包括以贵州大学宋宝安为带头人的农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
学校尤其注重培育发展特色优势学科和服务贵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有白酒研究院、国际民间艺术研究院、民族学研究院(中国苗学研究院)、喀斯特地貌博物馆、西部少数民族博物馆、阳明文化研究院、东盟研究院、长征文化研究院、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研究院和西部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科研成果
2011年至2014年,学校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590项。其中,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37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励266项,获授权专利455项,11人获贵州省青年创新人才奖。发表论文113篇,被EI、ISTP、SCIE收录143篇。出版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世界佛学文库”、国际视野中贵州人类学苗学(第一辑)、国际视野中贵州人类学˙彝学(第二辑)等图书。
对外交流
截至2014年3月,学校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余所高校或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是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院校、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在美国普莱斯比学院建立了孔子学院。此外,学校在IAUP(国际大学校长联盟)、AUAP(亚太大学联盟)等国际组织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08年以来,学校承办和协办了6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
学校是浙江大学对口帮扶高校,与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中南大学、西南大学、广西大学、云南大学等7所中西部高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学校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贵州省9个市、州,20余个县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与瓮福集团、茅台集团、中国联通贵州分公司、奇瑞万达公司等一批企业开展合作,实施了“博士科技兴村行动计划”、“百名教授、博士进企业行动计划”和“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并有一大批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2019年,贵州大学与英国林肯大学合作举办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2019年8月8日,教育部批准贵州大学与美国西卡罗莱纳大学合作举办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2021年11月11日,教育部下达《关于同意设立贵州大学北阿拉巴马国际工程技术学院的函》,批复设立贵州大学北阿拉巴马国际工程技术学院,中外合作办学者分别为贵州大学和美国北阿拉巴马大学。
高考志愿填报专业代码如下:
专业代码要按照给考生发放的当年招生计划填报,可以参考省考院发下来的今年的招生计划的书来填,因为那本书上会公布今年在本省招生的各批次院校和各专业的计划数,也会有相应的院校和专业的代码,或者可以问学校的老师。
填报志愿时,考生必须按照招生计划填报报考的院校及专业代码,招生计划里面,院校及专业与代码都是一一对应的,不能乱填。
高考填报志愿时是填代码。先填学校的代码,然后再填专业的代码。代码会在发给考生的招生计划汇编或填报指南(每个省市的书名可能存在不同)这些书中。
填报高考志愿前的准备:
①认真阅读、领会当地当年发布的有关高校招生的各类信息,熟悉招生政策和规定。
②仔细阅读当地当年的招生专刊上刊登的招生专业目录以及考生填报志愿须知等,了解院校的办学性质、收费标准、所属批次,掌握填报志愿的其他要求等。
③通过有关院校的网站和宣传资料,了解高校的办学地点、专业设置、办学特色、师资力量、培养方向等。
④仔细查阅有关高校的招生章程,了解对进档考生的排序办法、录取规则等。
⑤了解《普通高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及院校招生章程中有关院校和专业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避免因身体原因填报不当造成院校退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