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创新实践党的群众路线,大兴“开门办报”之风,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强化媒体与受众的连接,以开放平台吸引广大用户参与信息生产传播,生产群众更喜爱的内容,建构群众离不开的渠道。
要以先进技术引领驱动融合发展,用好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加强新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和应用,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要推进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注重网络内容建设,始终保持内容定力,专注内容质量,扩大优质内容产能,创新内容表现形式,提升内容传播效果。要深化主流媒体体制机制改革,建立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一体化组织架构,构建新型采编流程,形成集约高效的内容生产体系和传播链条。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增强主流媒体的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探索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创新媒体投融资政策,增强自我造血机能。
要大力培养全媒体人才,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提高主流媒体人才吸引力和竞争力。要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把更多熟悉新媒体的中青年优秀人才充实到关键岗位,充分释放人才活力。
人工智能会不会成为影视剧中一样,成为人类的敌人或者人类世界的终结者?答案是不会,至少暂时不会。目前的人工智能发展阶段距离影视剧中的智能还比较遥远。现在的人工智能是弱人工智能,没有自主欲望需求的阶段,人工智能主要是模仿人类某一方面的技能成为人类工作中的帮手。比如扫地机器人不会有自主意识希望能去舞台表演歌剧。
人工智能是软件工程学科,是进化了的自动化。任何技术的变革,带来的都是人类生活方式的更加便利, 人工智能也是人类手和脑的延伸 ,未来会成为我们很好的工具,扩展我们的现实环境,提升我们和周围环境的沟通。
想象一下,未来可能有《超能陆战队》中的大白那样的机器人提醒你:“最近血压高。”“心率过快,请注意”。是不是对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充满期待,希望能更长寿、见证更多新技术的革新呢?
之前就传出机器人可以写稿子当记者了,媒体人一片哀嚎,“要被机器人取代啦”。没错,一些工具能提高效率,但也会让很多人面临失业风险。现在,哪些媒体人的工作已经被取代了?未来,媒体人的哪些工作还会继续被人工智能取代呢?
人工智能与媒体融合时代,称为“智媒时代”,智媒进化专家预测会有这4个方向:
人工智能在媒体行业最主要应用有两个,一个是内容生成,比如读过了很多同质化的内容,就能自动生产同类内容;另外一个应用就是内容分发,基于用户需求不断优化的推荐机制。
目前,国内移动端用户数量巨大,在线时间长,用户平台很大,对内容的需求缺口很大。
再加上现如今很多行业技术达到了,内容没赶上,比如VR。VR现在还在学习如何真正打动人心,因为人类需要故事,这是VR的前景所在。
新技术带来了受众6个方面的变化,从受众变化中可以分析出对于内容有什么需求。也终于明白,今日头条为什么重资支持短视频创作。
可见,不光娱乐资讯需要短视频化,新闻资讯也需要短视频化。新技术在视频领域的应用一个是直播,一个是短视频。
虽然人工智能已经开始进入部分内容生产领域,但在内容生产方面,人与人工智能两者分工不同。人工智能的制作过程中,除了需要技术,还需要媒体人的才华,包括幽默、讲故事的能力。而人工智能的主要工作在于给内容打标签、便于检索,确定分发推荐,掌握反馈信息,不断优化推荐。一方面提升内容制作的效率,一方面更了解受众需求。
很多爆火的网红自媒体都是短视频出身,比如papi酱。
几年前,报纸开始把大版大版的文字改为读者更容易接受的图文形式。微博上一些媒体号也经常用长图文来解读最新政策新闻。但这一形式正被短视频替代,形成新形式-视频资讯。市场对于视频资讯的需求度很高,有很大生产空间。
短视频更容易形成粉丝经济。与短视频资讯相比,以后文字则会偏向更高效的逻辑传递。
一个变化是,今年视频内容付费比例增长,二次元已经开启货币化、人群有了支付能力。
很多自媒体人可能会说,不懂技术如何创作短视频呢?
其实技术方面真的不难,最难的是内容方面。不然李安的新《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休息》就不会被口水淹没,说只炫技术而内容故事不佳了。 而做内容正是很多自媒体人已经具备的能力:内容生产能力、讲故事的能力。随趋势而动只需要换一种媒介、换一种展现方式。
只从技术层面讲就没有那么复杂了。大家的智能手机都有了视频拍摄功能,而很多APP或者电脑软件也有视频编辑功能。同时,互联网上有非常多视频素材,推荐一下Wochit,是提供一站式视频素材的获取平台。
不过,如果是VR的内容制作者,还需要考虑一下如果如今的头盔被淘汰,内容是否也要淘汰呢? 内容生产者在跟上技术脚步的同时,还需要考虑能不能在技术革新、设备更迭时,尽量提升自身内容可移植率,虽然那并不容易。
未来会是一个“万物皆媒,人机合一,自我进化”的时代,智媒时代给媒体带来全流程变化,你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随风而起的网红级别的自媒体人呢?
根据中宣部《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规范要求》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等文件要求来看,省级技术平台应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开展媒体服务类、党建服务类、政务服务类、公共服务类、增值服务类等业务提供支撑,支持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内容、渠道、平台、管理、运营等方面的深入融合。
县级融媒体平台在设计规划和技术实施过程中,需要具备开放的架构体系,通过OpenAPI、RESTful、WebService和SOA技术与省级平台实现底层数据、应用组件和应用服务的多层级融合。县级融媒体平台要充分运用省平台提供的技术能力增强自身功能,也要对接市级融媒体中心,将县域内的内容、政务、服务等资源聚合和对外交换,真正建成互联互通、汇聚资源的信息平台、服务平台和数据中心。
省级融媒体平台是平台提供方、技术应用提供方,通过接口方式提供选题/任务书接口,稿件、素材数据接口等各类数据接口,向县级融媒体平台提供各类数据文件,同时将任务下发到县级平台。既要为县级融媒体中心提供技术支持,也要为地市级留有接口。
地市级融媒体中心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对上与省平台、对下与本市区域内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平台的接入与融合。
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基层内容、服务、业务运营的主体,是基层宣传的最后一公里。县级融媒体平台从省级平台获取接口授权,在发布稿件时,同时调用数据服务上报接口,将稿件资源同步到省级数据与交换共享平台,同时向省级平台回馈任务完成情况。对上要把中央、省级、市级的政策和思想传达给老百姓,对下做好服务,在满足老百姓对精神生活需求的同时,也承担着为老百姓发声的任务。
在具体建设时,笔者也找到一些实际的“一省一平台”“市带县”的融媒体中心建设案例作参考,以乐山日报社、新华社与中科闻歌联合建设的“乐山日报社县级融媒体公共服务平台”为例,该平台是国内首家由地市级媒体牵头建设、覆盖全域11个县(市、区)的县级融媒体公共服务平台。
乐山日报社县级融媒体公共服务平台发布
平台基于中科闻歌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支撑,打造“一屏、N端、七平台”于一体的全媒体运行 *** 作系统,将智能化贯穿到策、采、编、发、管、控、馈各个节点,并支持文字、、音频、视频等内容生产,全方位服务从媒体到受众的各个群体。在内容层面,平台依托新华社“县级融媒体专线”,借助“现场云”“媒体大脑”等工具实现智能化生产。平台还打通了与中央媒体、市级媒体的发声渠道,通过整合乐山各县(市、区)级媒体传播平台,将形成“上下联动、内外并举”的县级融媒体中心“乐山模式”。
乐山日报社县级融媒体公共服务平台大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