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电线电缆品牌:远东电缆、亨通光电HTGD、民兴电缆MXC、宝胜电缆、上上电缆、起帆QIFAN、江南电缆、金龙羽、金杯电工、熊猫电线PANDA。
1、远东电缆:远东电缆有限公司前身创建于1985年,地处长三角经济圈中心的千年陶都宜兴市,远东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
2、亨通光电:亨通光电是中国光纤光网、智能电网、大数据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金融投资等领域的国家创新型企业。
3、民兴电缆MXC:始于1988年,电线电缆十大品牌,专业生产各类电缆电线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的大型现代化企业。
4、宝胜电缆:宝胜集团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宝胜技术力量雄厚,是集电线电缆及系统、电缆材料、电工电气、高中低压变频器、伺服系统、工业机器人和物流服务。
5、上上电缆:江苏上上电缆集团创建于1967年,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电信业务收入增长较快
2021年,中国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47万亿元,同比增长80%,增速较2020年提高了41个百分点,实现了自2014年以来最高增长水平。
数据及互联网仍是主要收入来源
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大力拓展新兴业务,是固定增值及其他业务的收入成为增长第一引擎。2021年,固定数据及互联网业务实现收入2601亿元,比同比增长93%,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由2020年的174%提升至178%
2021年,通信行业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实现收入6409亿元,比2020年增长33%。
新兴业务实现快速增长
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业务发展加速,2021年实现相关业务收入2225亿元,比2020年增长278%,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由2020年的128%提升至152%。其中,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业务比2020年分别增长184%、915%和355%。
语音业务收入持续下滑
在互联网应用对话音业务替代效应持续显现的背景下,2021年,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完成固定语音和移动语音业务收入224亿元和1155亿元,比2020年分别下降9%和3%,在电信业务收入中总占比94%,占比较2020年回落12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2021年,我国通信业积极推进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5G和千兆光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覆盖和应用普及全面加速,行业发展质量和增长水平进一步提升,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通信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5G的龙头股主要有中兴通讯,亨通光电,通宇通讯三个。
扩展资料:
早盘5G概念股全面爆发
民生证券分析,5G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基础设施,具有高传输速度、超低时延、海量连接、驱动万物互联的能力。5G将根据各种业务的不同诉求而提供非常明确的个性化通信服务的能力,为运营商和产业合作伙伴带来新的商业模式。中国的5G承载网也将于年底开始启动,预计牌照2019年发放。
三维通信(002115):是专业提供无线产品和网络覆盖解决方案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无线网络延伸覆盖、网络优化以及无线系统综合解决方案,跨越WCDMA、TD-SCDMA、GSM、CDMA等多个网络平台。
欣天科技(300615):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移动通信产业中射频金属元器件及射频结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具体包括谐振器、调谐螺杆、低通、传输主杆、电容耦合片、电容耦合杆、介质等,主要用于移动通信基站中的射频器件。
烽火通信(600498):是国内优秀的信息通信领域设备与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国家科技部认定的国内光通信领域唯一的“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武汉。中国光谷”龙头企业之一。公司掌握了大批光通信领域核心技术,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00多项。
参考资料:
5g概念股龙头一览 5g股票有哪些?-南方财富网
新浪 财经 讯 “科创”是当前中国经济最热的主题,而相较于尚处创业期的科创板企业,A股上市公司是中国最优质的企业群的代表,它们有着更高的确定性、更稳定的现金流和更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撑起了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半壁江山,它们对创新的投入,也是市场中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
鉴于此,新浪 财经 启动中国“科”公司评选,力求筛选出中国最具科创实力的上市公司。科创实力评选将分别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结构三大维度进行综合排名评选。其中,创新投入主要指公司研发投入、员工教育经费等;创新产出主要指公司利润及收入产出等;创新结构主要指公司技术结构、人才结构等,如核心专利技术及研发人员占比等等。在这三大维度上,按照申银万国行业划分,对沪深两市从属“通信传输设备行业”的公司进行科创实力评选,最终得出“2018年通信传输设备行业‘科’含量前十”的排行榜。
中兴通讯研发支出居榜首 但研发投入同比下滑1586%
根据wind数据统计,从研发支出绝对值看,在沪深两市中位居通信传输设备前三分别为中兴通讯、烽火通信、亨通光电,研发支出额分别为10906亿元、254亿元、1354亿元。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中兴通讯2018年的研发支出尽管位居榜首,但是相比2017年,其2018年研发投入同比下降1586%。2017年中兴通讯研发支出额为12962亿元。同时,亨通光电尽管研发投入总额靠前,但是从研发支出与营业收入占比来看,其在前十榜单相对靠后。在“2018年通信传输设备行业‘科’含量前十”榜单中,亨通光电研发支出与营业收入占比仅为为4%,仅高于中天 科技 ,而中天 科技 该指标在榜单中未最低。
中兴通讯禁运解除后业绩在大幅改善
中兴通讯主营业务主要分为运营商网络、消费者业务和政企业务,2018 年整体收入为855 亿元,同比下滑 2141%。分业务板块来看,其中运营商板块营收 571 亿元,同比下滑 1051%;政企业务营收 92 亿元,同比下滑 613%;消费者业务 192 亿元,同比下滑 4543%。2018 年亏损 6949 亿元,原因系美国制裁处罚了 10 亿美元,以及 2018 年4-6 月期间由于禁运带来的经营停滞损失。
中兴通讯业绩在禁运解除后快速恢复。公司在 2018 年 7 月解除禁运,2018Q3 即开始恢复盈利,2019 Q1 实现营业收入 22202 亿元,虽然同比减少 1934%,但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 863 亿元,同比增加 11595%,且相比 2018Q4 单季度的 276亿元大幅改善。
同时,2019 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中兴通讯预计公司 2019 年 1-6 月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 12 亿元至 18 亿元。
中兴通讯业务“百花齐放”
根据东吴证券统计,公司在无线、有线、终端业务,5G 应用领域等业务正在“百花齐放”。
无线方面,技术不断实现突破,商用合同业界领先:5G 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商用实践业界领先;NFV 全球超过 420 个商用和 PoC 案例;5G 端到端商用产品和解决方案、全系列 NR 产品实现全频段、全场景覆盖;Common Core 实现 2/3/4/5G/fixed 全接入和全融合,同时支持 SA 和 NSA;自研系列化 AI Engine 支持 5G 全场景智能化;全球获得超过 320 个 LTE/EPC 商用合同,全球 4G 基站累积发货份额接近 20%。
有线方面,在 5G 承载、光通信、光接入等领域竞争力持续提升:5G 承载完成 20 多个实验局和测试,核心技术指标及试商用进度保持行业领先;光接入旗舰 TITAN 容量和集成度业界第一,创新架构支持固移融合和嵌入式边缘计算,在中国、意大利、日本等地规模应用;光网络产品传输性能领先,在波分单载波 400G 测试中,刷新 400G超长距陆地高速传输距离记录。
终端业务,聚焦重点客户和重点市场,率先完成 5G 终端测试:目前已率先完成国内三大运营商的 5G 端到端调通,并在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奥地利、意大利、芬兰等多个国家开展 5G 终端测试;携手中国联通(6230, -004, -064%)、芬兰 Elisa、奥地利和记等运营商合作伙伴,在 MWC2019 发布首款 5G 旗舰中兴天机 Axon 10 Pro 5G 版,取得 5G 手机领先商用;5G 室内外 CPE 等系列化 5G 终端产品,也将陆续在全球主要大国登陆;Blade V10 于国内及重点国家上市。
5G 行业应用领域,聚焦技术前沿,与合作伙伴合作密切:在智能制造、车联网、新媒体、智能电网、智慧港口、智慧机场、环保、 旅游 和医疗等领域,开展“5G+”行业赋能的研究 探索 、示范建设、商业孵化等,在 5G 时代助力垂直行业数字化转型。与三一重工(13180, 005, 038%)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 探索 5G 与工业的深度融合;携手天津联通打造全球首个 5G&MEC 智慧港口应用示范;与南京禄口机场空港 科技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手打造 5G 智慧机场;与中国电信合作建设雄安 5G 应用外场试点,包括无人驾驶、智慧安防、白洋淀智慧治水、全景 VR 高清直播、16 路高清视频直播、双城 4K 高清视频会议六大业务。
中国“科”公司评选是由新浪 财经 主办,由中国 社会 科学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服务、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大数据产业应用研究基地提供数据支持的年度评选,通过对A股上市公司科研力量的多维度评比,得出中国最具科创实力的上市公司。
最终榜单将于7月16日新浪中国“科”公司峰会揭晓。届时新浪 财经 将发布《2018中国上市公司科研价值研究报告》和《中国科创企业全景洞察报告》两份重磅报告。在此之前,新浪 财经 将逐步推出多维度子榜单,帮助投资者洞悉上市公司真正的“科创”含量,同时,也向市场中坚守科创的力量致敬!
本文共2053 字
阅读完约4分钟
伴随着制裁高压,华为亦在步步反击。
最新消息显示,华为拟出售控股子公司旗下的部分海缆通信网络业务。对此,有分析人士表示,华为此次调整业务,或意在收紧拳头剥离非核心业务,以更好地专注主业。
与此同时,IEEE对华为“解禁”,多国表态力挺华为,华为面临的环境正发生变化。
1
出售海缆通信业务意何在?
日前,上市公司亨通光电发布公告称,正筹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华为技术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投资”)持有的华为海洋网络(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海洋”)51%股权。
公告显示,华为投资已经与亨通光电签署了《交易意向书》,双方将聘请具有证券、期货资格的资产评估公司对华为海洋进行评估,最终交易价格以评估值为基础,由双方协商确定。
鉴于交易双方尚未签署正式的交易协议,具体交易方案仍在商讨论证中,尚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值得关注的是, 这是美国对华为实施出口管制后,华为第一次出售非核心资产。 亨通光电公告里并没有提及华为出售子公司股权的具体原因,而华为方面亦未披露原因。
公开资料显示,华为海洋成立于2008年11月,为全球第4大的海底电缆工程商,主要负责电缆的铺设与维修。是华为和全球海事系统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的合资公司。其中,华为持股51%,向合资公司提供通信传输技术,全球海事系统有限公司持股49%,提供海洋施工经验。
(华为海洋亮相海缆行业“奥林匹克盛会”—— SubOptic2019 图据官网)
而亨通光电则专注于光纤通信和电力传输领域,是中国第一家通过5000米水深国际海试的海缆企业。在ODC2017年会上被评为2016年-2017年全球光纤通信行业前3强。
事实上,亨通光电收购华为海洋并非是无的放矢,两者此前曾有合作。
2018年10月22日,PEACE国际海缆网络系统有限公司(亨通光电子公司)和华为海洋联合宣布,PEACE海缆项目进入海缆和设备生产环节。该海缆项目全程12万公里,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并计划在2020年第一季度提供商用服务。
另外要注意的是,据华为2018年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华为海洋为华为贡献的收入为394亿元,净利润为115亿元。华为海洋收入占全年总销售收入的0054%。
可以看出,海洋电缆业务收入占比极小。有分析人士称, 华为出售海底电缆业务,意在集中进行核心事业,将集中精力发展其贸易重点,即移动通信网络及智能手机领域相关业务。同时,对华为海洋来说,亦可以免受华为相关争议的影响。
此前外媒曾报道称,华为海洋网络公司正大力发展用于网络数据传输的海底光缆,市场占有率高,可能会引来美国政府猜疑。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表示:“不能在世界战略领先的产品,我认为就应该退出生命周期。对于产业的战略性退出,一定要有序地退出。”
一旦交易方案确定,意味着华为将从华为海洋抽身而退,甚至意味着华为全面退出海缆市场的战略调整。
2
华为封杀令效果几何?
在华为拟出售海缆业务的同时,大环境也发生了变化。
IEEE近日再发声明,声明指出,解除对华为及其子公司员工参与IEEE出版过程中同行评审和编辑工作的限制。此前限制性的做法是为了规避相关的法律风险。
而在此前,一些暂停华为会员资格的国际技术标准化组织开始恢复华为会员资格。如SD存储卡协会(SDA)、WiFi联盟、蓝牙技术联盟和JEDEC协会(固态技术协会)等行业组织。
不仅仅是学术界方面,在5G领域,华为也获得了多国的支持。
过去几天,俄罗斯、西班牙、马来西亚和英国等国的或企业纷纷力挺华为。
其中,5月30日英国最大电信运营商EE率先在伦敦、曼切斯特等6城部分区域推出商业5G服务。BBC新闻网问询派出3组报道团队,抢先进行英国国内首次5G新闻直播。
(图据观察者网)
同一天,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30日在日本东京参加第25届国际交流会议“亚洲未来”时表示,马来西亚将会继续尽可能地使用华为的技术。
华为西班牙公司首席执行官金咏5月29日说,尽管美国政府发布针对华为的禁令,但华为在西班牙的绝大多数合作伙伴在这个困难时期都选择与华为“并肩作战”,华为参与西班牙5G网络建设不会受到美国禁令的影响。
据介绍,在西班牙,华为已与多家电信运营商签署5G部署协议。
犹记得,当美国宣布封杀华为,市场都在担心华为5G的发展未来之时,任正非说:“华为的5G是不会受影响,在5G技术方面,别人两三年肯定追不上华为。我们不会轻易狭隘地排斥美国芯片,要共同成长,但是如果出现供应困难的时候,我们有备份。”
正如央视此前报道,华为离不开供应商,也离不开国际市场,必须要融入世界,共同成长。华为的利益在于国际合作、国际市场,不孤立于世界,与世界一起发展。
部分资料源自券商中国、第一 财经
编辑|梅婧 审核 |贾秋红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系金妹儿
转载须在正文开头显著位置
注明稿件来源及作者名,违者必究
本报法律顾问
北京炜衡(成都)律师事务所 罗浩斐 律师
联系金妹儿
商务合作:028-86968491
联通混改效果不显,5G用户数再次落后,联通只能靠流量“拯救”了。
来源|歪道道(ID:daotmt)
继解约耐克后, 王一博 再次迎来新的代言。3月28日,中国联通正式宣布王一博成为中国联通的品牌合伙人,这似乎也再次印证了其作为行业顶流的商业价值。
不过,这本该是粉丝们值得高兴的一件事,却因为品牌方迎合CP粉而遭到质疑。有网友发现,联通提供的5组靓号中,除了一些类似“251813”这样带有表白王一博意思的谐音数字外,还有专门针对CP粉的号码,比如“1823”,翻译过来就是“耶波爱赞”。
在两家粉丝不甚和谐的氛围下,联通这一举动无疑惹怒了众多唯粉。
找王一博做代言,却还想割cp粉的韭菜,联通看不懂粉丝经济,可急于收割粉丝经济,这似乎恰恰暴露了联通的窘境。2020年全年,中国移动用户累计净减8359万,中国联通累计净减12664万,而中国电信则净增1545万。
这也是为什么联通找流量明星代言的原因。近些年来,联通混改效果不显,5G用户数再次落后,联通只能靠流量“拯救”了。
联通混改离成功还很远
2020年11月2日,中国联通9037亿股定增限售股解禁,占总股本比例的2914%,占流通股比例4205%,约合解禁市值43108亿元。但让人失望的是,联通的股价从三年前的683元/股跌为了471元/股,这让当初砸下270亿的互联网巨头们浮亏高达186亿元。
回想起2017年,腾讯、阿里、百度、京东等互联网公司集体加持联通混改,资本市场反响激烈,故而很多人对这次混改信誓旦旦。当时,A股的卖方研究员非常喜欢讲一个故事:联通混改后,经营绩效会逐步向中国移动靠拢,达到10%以上的净资产收益率。可三年过去了,预计联通的2020年净资产收益率还是只有5%左右。
当然,联通混改的成果不是看它给战略投资人带来多少收益,而是自身的改变。
根据财报,过去三年,联通的营收和利润的增长都比较稳定,其中2020年的营业收入为303838亿元,同比增长46%,净利润12494亿元,同比增长103%。更值得注意的是,联通的移动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67亿元,同比止负转正。
这要归功于ARPU(平均每个用户每月贡献的业务收入)的提升,移动用户ARPU达到421元,同比提升41%。
只是,ARPU的增长似乎和联通混改没有什么关系。一方面,这来自运营商们原来过于廉价的宽带价格提高以及智慧家庭类收费业务增长,直接带动了ARPU;另一方面,2020年价格更高的5G套餐,也提高了用户的整体消费额。据悉,联通5G用户的ARPU值超过80元,电信5G用户的ARPU值达到656元。
联通的营收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增速缓慢,2017-2019年,联通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023%、584%、-012%。
混改除了引资建设、承包运营外,员工改制以激发公司内部的活力,才是混改更核心的内容。2018年,云南联通被列入国务院国企改革“双百行动”的试点,2019年初,中国联通公开寻找民营合作方并最终确认了亨通光电、中电兴发、亚锦 科技 。但没过多长时间,云南联通混改的 “ *** 盘手” 之一刘少培离职,在他离职前,亚锦 科技 正式宣布退出混改。
作为中国联通混改的第一家省级公司,云南联通带给总公司的或许不是经验,而是教训。
随着各省陆续展开混改,更多的问题也开始暴露。有网友在各大社交网站爆料,安徽芜湖联通在大肆裁员,很多老员工开始瑟瑟发抖,唯恐裁员落在自己的头上;不少联通的员工也吐槽,“混改中的联通依然是开不完的会、拿不完的KPI、写不完的PPT,和以往没什么两样”。
去年3月,《通报》直接指出了中国联通“混合所有制体制优势发挥不充分”,实际上是形式上引进了民营股东,但实质上并未改革机制。
中国联通能抓住5G时代的红利吗?
联通的掉队,起始于4G时代。2013年 4G 牌照发放,整个行业都在考虑上马4G,可常小兵治下的中国联通仍然纠结TDD牌照和FDD牌照的问题,试图通过大干快上HSDPA这一375G落后的技术,以及3G和4G一体化的路线,延长其3G红利期。
3G时代的辉煌迷住了常小兵,他也没想到从3G过渡到4G,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运营商的江湖已经彻底大变。
如今5G已然成为中国联通的“救命稻草”。2020年,联通和电信“破天荒”地达成合作,将共建全球首张规模最大的5G共建共享网络,在此之后,两者合并的消息更是甚嚣尘上。值得一提的是,外界对合并似乎多抱有赞成的态度,他们认为在愈演愈烈的国际贸易战环境下,面对即将到来的5G,电信、联通合并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联通与电信的合作,预计为双方节省了超760亿元的投入,但是从目前来看,5G这条赛道上联通掉队依旧明显。
最新财报中,联通首次公布了5G用户数据,5G套餐用户达到7083万户,市占率为22%,5G套餐用户渗透率达到23%。横向对比,中国电信5G套餐用户达到8650万户,中国移动已超165亿。联通和电信的用户之和还是没能超过移动,这和移动用户总数的差距一致。
5G用户数垫底其实并没有什么,当前运营商都处在5G用户增量阶段,鹿死谁手还未可知,但关键是5G时代,运营商从2C市场向2B市场转型是大势所趋,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产业互联网等2B业务,不仅将为运营商创造新的收入窗口,而且很可能顶替传统业务而占据主流。
从这个维度看,中国联通不是没有优势。
根据财报显示,联通在产业互联网的布局主要涉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IT服务,去年收入分别为384亿元、172亿元、422亿、1336亿,同比增长速度分别为627%、398%、390%、334%。其中占比最高的是IDC和IT服务业务,联通在全国IDC机房有561处局所,主要客户包括腾讯、阿里、百度、京东等互联网客户以及金融、政府客户等。
混改让互联网巨头与联通的利益“绑定”,自然给其带来了直接的合作。
单看联通B端业务的增速,其实不低,但与移动的差距仍旧很大。中国移动的2020年年度业绩报告显示,DICT在2020年收入达435亿元,同比增长665%,其中,移动云收入为人民币9172亿元,同比增长3538%。这种现状是否会在5G时代继续维持,关系到联通于5G市场的地位。
谁能解联通用户之困?
2020年,在移动用户总数上,联通流失的用户最多,而在5G套餐用户上,联通积累的用户又是最少的,这也难怪联通会想出通过邀请流量明星代言收割粉丝的方式。在王一博之前,联通还签约了首位创新合伙人 鹿晗 ,并推出“福鹿相伴卡”。
但这次,联通非但没尝到甜头,反而招来了“祸端”。
自王一博官宣中国联通品牌合伙人后,微博上不少肖战粉丝扬言要去联通营业厅办理携号转网,也由此引发了对联通信号差的集体质疑。很多网友纷纷表示,“联通有请代言的钱还不如好好修复一下你们的网络”,与之相对地,王一博的粉丝也不甘下风,再次引发口水战。
而在这场闹剧中,最惨的怕就是中国联通了,新用户还没有吸引过来,老用户却惨遭流失,移动和电信莫名其妙“坐收渔利”。
然而,不管是蔡徐坤、鹿晗还是现在的王一博,似乎都难以重演当初移动“动感地带”的热潮。2003年, 周杰伦 一句“我的地盘我做主”被绝大部分年轻人所熟知,仅用15个月时间,动感地带就“感动”了2000万目标人群。
当然,这不是代言人的锅。
一方面,5G部署初期,有针对性的应用比较少,特别是面向个人消费者的应用更少,尽管如此,5G套餐的价格还偏贵。比如中国联通推出“沃派星燃卡”,5G版星燃卡起步985元,其套餐的核心无非还是流量、语音通话及一些老掉牙的专属服务。
另一方面,年轻用户圈层化严重;Z世代喜欢通过兴趣爱好结实朋友,找到属于自己的圈子,这逐渐形成了无数个割裂的圈子,追星也是如此,一个流量明星的粉丝再多,所触达的也仅仅是其粉丝罢了。所以,一定程度上讲,无论联通的明星营销有多成功,于用户增长不过是锦上添花。
更何况,被饭圈撕扯,联通此次还翻车了。
5G赛道上,三大运营商都还在布局之中,现在谈孰优孰劣言之尚早,不过处于混改道路上的联通,是时候好好想想混改接下来该怎么走了。与此同时,加入这场“豪赌”的互联网公司似乎也没有想好如何与联通进行业务合作,如果只是作为一个沉默的投资人,真金白银或许会付之东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