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要到达这样的要求并非易事,依赖现有的管理工具和手段已经力不从心,数据中心的管理也必须上台阶,也就是要摒弃传统的手工式管理或者小作坊的管理工具,通过一个统一的集中管理平台,实现数据中心包括供电、制冷在内的基础设施管理和IT设备的管理,这样才能跟上信息化的整体脚步。来自Gartner的一份调查显示,一个管理非常好的数据中心,可以通过软件使整个运营成本降低20%。这也说明了数据中心管理软件的重要作用。日前,施耐德电气旗下的APC(以下简称APC)发布了一款名为StruxureWare的数据中心管理平台,实现了数据中心的统一管理,使我们看到了新一代数据中心管理平台的雏形。
数据中心管理面临整合需求
传统上,数据中心的管理被分为基础设施和IT设备两个部分,基础设施主要指供电、制冷,而IT设备主要指与IT系统直接相关的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等,这两个部分分别由不同的人管理,各自有自己的管理工具。
而实际上,基础设施的管理和IT设备的管理是高度相关、紧密联系的,人为地割裂它们,不利于对整个数据中心进行统一管理。比如,IT设备上的负载就和制冷需求高度相关,新增IT设备的部署都和机柜的制冷能力有着密切联系,甚至虚拟机的迁移也是要机柜中的温升情况的。
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技术工程师刘郑海认为,数据中心的管理有着几个层次的要求:首先要知道数据中心的所有设备的运营状况以及耗电情况;其次是如果出现问题,要知道这个问题出现在哪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解决;第三,要知道有哪些需要改进和优化的地方,比如如何将PUE值降到2以下。而满足这三个层次的需求都离不开对整个数据中心进行统一监控和管理。
“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和IT设施的集成管理带来的一个好处就是,我们能从各个方面了解、分析数据中心,从而提高对能源的利用率。同时,我们可以得到整体的、实时的解决方案,提高IT系统的灵活性。”施耐德电气IT事业部企业管理与软件副总裁Soeren Brogaard Jensen告诉记者。
在Soeren Brogaard Jensen看来,StruxureWare数据中心管理平台正是这样一套整体的管理软件。它可以同时管理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以及IT部分的基础设施管理,从而能提供数据收集、监测、自动化以及规划和实施等功能,帮助用户全面、多角度地了解数据中心关键任务物理系统相关信息。通过全新的软件,数据中心管理者可充分利用数据中心运营所需的所有数据和工具,让其数据中心的运营更加可靠、高效、经济、安全和环保。
支持虚拟化和云计算
Soeren Brogaard Jensen表示,除了集成性之外,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管理平台必须能支持云和虚拟化,因为这是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在云时代,数据中心必须是动态的、灵活的,以快速响应业务的变化。”他说。
本报总编辑许传朝也持同样的观点。许传朝认为今天的IT已经进入随需而变的时代,这就对于数据中心的灵活性、可用性、安全性、能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智能、更加完善、更加系统的管理。
那么,作为后台管理系统的数据中心如何支持云计算和虚拟化?Soeren Brogaard Jensen举例说,StruxureWare与VMware的vSphere实现了紧密集成,当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时需要把虚拟机迁移到其他服务器时,StruxureWare能根据机柜内的制冷能力和供电情况,挑选最合适的机柜和服务器,以避免出现热点,确保迁移成功。目前,StruxureWare数据中心管理平台除了支持VMware的ESX 及微软的Hyper-v外,不久后还将支持Xen。
Soeren Brogaard Jensen认为,数据中心管理平台未来有三大趋势:第一,厂商中立;第二,支持云和虚拟化,与虚拟机进行紧密集成;第三,打通IT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之间的联系。
“未来的数据中心管理平台软件一定是一个更加动态和智能,能满足高密度以及高能效的需求,让整个数据中心能够进行相应的自调整。比如,当数据中心出现热点时,它可以自动地帮你调配制冷和供电;当你的负载动态变化时,它能为之提供合理的环境。这一切会是完全智能的。这才是理想的管理平台。”他说。
单做一块!Soeren Brogaard Jensen认为,数据中心管理平台未来有三大趋势:第一,厂商中立;第二,支持云和虚拟化,与虚拟机进行紧密集成;第三,打通IT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之间的联系。
链接StruxureWare数据中心管理平台
StruxureWare数据中心管理平台可提供一系列的软件工具,以提升对数据中心监测和运营的全面管理,包括:
1 监测管理套件:可提供一系列领先的核心选项,包括设施和数据中心电力系统、制冷系统、安防系统和IT基础设施组件的实时可视化、通知及报告。监测管理套件包括:
StruxureWare Central(即原有InfraStruxure Central英飞中央管理器)是一款可兼容多个厂商品牌的基础软件系统,能够为复杂的IT物理基础设施提供统一的管理界面及分析功能。
StruxureWare Power和StruxureWare Cooling。这些高级选项是基于施耐德电气已有的创新及业界领先的电源监测(即原有ION Enterprise)和制冷自动化(即原有Continuum)软件之上,并针对数据中心各种具体和独特的应用进行了调整。
运行管理套件:StruxureWare运行管理套件是第二代“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框架”软件,可帮助数据中心管理者应对包括容量限制、频繁变更和可用性在内的日常挑战,实现对数据中心日常运营的有效控制。
物联网品牌排行榜居前十的有:阿里云、华为HUAWEI、中移物联ONENET、中国联通物联网、天翼物联、百度智能云、中兴等。
物联网就是利用现代最新传感技术和网络的便利条件结合起来,把所有智能的一切物体联合成一个网络,从而极大的方便人们的生活。物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好处是能够提高社会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把原来不能实现或者难以实现的功能实现。
物联网正在取代移动互联网成为信息产业的主要驱动以物联网设备为例,2017年物联网设备连接数量已经超过手机用户数量,以阿里、华为、京东为首的互联网巨头企业纷纷提出自身的物联网战略。值得关注的是,全球各国尤其是美国、欧盟、日韩等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物联网发展,积极进行战略布局。
其他的方面
智慧医疗:包括远程检测、诊断,远成医疗协助,还包括远程手术等。车联网智能驾驶:未来可实现车车之间、车与智慧交通系统之间、车与人之间的实时通信及辅助决策,最终实现无人驾驶。智慧停车:停车资源优化、协同分配、调度,提高车位利用率。
智能家居:智能照明、智能音箱、智慧屏幕、各种传统家电升级为智慧控制,甚至通过家庭控制中心协同所有家居设备等,家居机器人等。智慧小区:服务、物业、停车、垃圾处理、业主互动等。
“犀牛”来了
从盒马鲜生(新零售)、蚂蚁金服(新金融)到平头哥(新技术),回顾近几年从阿里“动物园”出来的物种,总在带来一些“新”的东西。9月16日,低调孵化3年的“犀牛智造”终于揭开面纱,这也意味着阿里巴巴“五新”战略中的新制造来了。
据了解,阿里“犀牛智造”项目从2017年8月开始研发,作为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制造平台,率先在服装行业 探索 新制造。
从目前犀牛智造的业务来看,与其说犀牛智造是一家服装工厂,不如说它是一家基于阿里业务体系内的数字工厂。
100件起订、7天交货;高频上新、滚动补货……结合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运转效率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4倍。犀牛智造通过平台沉淀的消费行为,为淘宝、天猫商家提供 时尚 趋势预判;同时,将行业平均1000件起订、15天交付的流程,缩短为100件起订、7天交货,为中小企业提供小单量、多批次、高效高品质的生产选择。
3万亿市场规模背后的野心
何为新制造?在2018年云栖大会上,马云定义新制造的标准是:按需定制、个性化、智能化,而按需制造的核心是数据。他表示,驱动未来制造业的是数据,大数据是生产资料,云计算是生产力。新制造是基于大数据时代思想的制造业,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未来成功的制造业一定是用好互联网,一定是IoT,一定是云计算、大数据的新型制造业企业。
那么,如何让制造业顺利拥抱互联网?阿里选择了以服装行业作为突破口。
一方面 ,服装行业是阿里巴巴的优势所在。 另一方面 ,服装是个大产业,有3万亿的市场规模。但无可逃避的是,服装行业也是一个高库存的行业,因为受到 时尚 潮流影响,供需的匹配在服装行业是个永恒的难题。
今年,受疫情影响,服装业的库存问题更加严峻。“中国服装第一街”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里,更有商家在直播间“99元一斤”清库存。
在此背景下,疫情凸显了数字经济抵御风险、降低负面影响的能力,数字化转型成为 社会 共识。
“小批量、反应快的柔性供应链,最大程度降低了试错成本,极大减轻了库存成本,为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强的韧性。”伍学刚表示,团队走访了大量的商家,发现他们很不容易。一些商家对设计很敏感,也具有很强的运营能力,但是在供应链上遇到了很高的门槛。“犀牛智造”的目的就在于帮助这些商家解决痛点。
行业人士认为,阿里新制造是阿里的又一次新创造,将引领一轮互联网深入制造业、制造业拥抱互联网的热潮,也将成为各行各业利用互联网的力量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新风口。
能否搅动数字化浪潮?
一直以来,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为阿里设定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方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爆炸的时代,阿里顺应时代潮流,让淘宝、支付宝等移动端APP再次成为全民手机中的爆款。
而当数字能力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驱动着各行各业迈向数字化之时,2016年,马云又在云栖大会上为阿里巴巴规划好了路径,提出了“五新战略”,即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时隔4年,“五新”集齐,新技术、新能源与新制造、新零售、新金融完美结合,互相驱动。而此次新制造的背后,阿里又在盘算着怎样的生意经呢?
根据官宣的信息来看,“犀牛智造”被定位为是新制造的一号工程。这也决定着犀牛智造在新技术支撑的背后所背负的重担,其面向的不仅仅是服装行业,而是要把中国的制造业优势、互联网发展优势融合在一起。这也正如犀牛智造CEO伍学刚所说:“新制造不是为了颠覆制造,而是为中国制造找新未来,让‘Made in Internet’成为现实。”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 科技 在产业中的运用,意味着一个新的数字产业时代来临。犀牛智造能否成为新制造的风向标?笔者认为,制造业变革并非一朝一夕,而阿里有多少野望也意味着其将迎接多大的挑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