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二季度净利润88.963亿元,他们是如何从连年亏损转向盈利的?

拼多多二季度净利润88.963亿元,他们是如何从连年亏损转向盈利的?,第1张

拼多多之所以能够从连年亏损转向盈利,是因为拼多多下沉市场非常扎实,同时保持了超高性价比的发展模式,除此之外,还由于拼多多的质量水准已经有了明显提升。

虽然拼多多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但是拼多多的盈利能力却得到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因为在大家看来,只要长期持有拼多多的股票,必然会让自己从中获利颇丰。

一、拼多多能够实现盈利,是因为拼多多下沉市场非常扎实。

由于国内的电商行业竞争非常激烈,这使得拼多多根本没有能力和其他电商巨头相抗衡,为了抢占足够的市场份额,拼多多把自己的发展目标放在了二三线市场。因为只有抢占二三线的市场份额,才能够给自己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时间,正是由于拼多多的下沉市场做的相当出色,所以才使得拼多多能够盈利颇丰。

二、拼多多能够实现盈利,是因为拼多多保持了超高性价比的发展模式。

拼多多之所以能够吸引这么多的忠实用户,就是因为这些消费者都能够在拼多多这个平台买到性价比超高的产品。由于绝大多数消费者都不希望在网购平台当中买到价格虚高的产品,所以拼多多的出现 符合了这一部分消费者的需求,正是由于性价比超高的发展模式,才使得拼多多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三、拼多多能够实现盈利,是因为拼多多的产品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要知道拼多多之所以曾遭受到广泛的诟病,就是因为拼多多的质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然而随这时间的推移,拼多多在质量上也下足了功夫,这使得拼多多不仅有着低廉的价格,也有着相当不错的产品质量。正是由于自身的产品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所以才使得拼多多的市场份额变得越来越大。

最近京东跟拼多多都公布后了2020年的全年业绩报告。不过让人意外的就是,京东去年赚了4百多亿,拼多多继续亏损71亿,但是拼多多的市值却是长期超越京东,而且双方的差距不小。

如果不是因为黄峥退休去当科学家,引发拼多多市值小幅度下跌,那么拼多多的市值将领先京东更多,目前京东的市值是1300多亿美元,拼多多的市值是1700多亿美元。2018年京东市值大跌,当时拼多多市值就超过了京东,随后拼多多长期都是领先于京东,而且如今差距是越来越大。

那么为何京东赚钱,拼多多亏钱,刘强东努力工作,黄峥去当科学家,但是京东为何市值反而是不如拼多多呢?

我们仔细看看两家人的财报,京东营收是7,458亿元人民币(约1,143亿美元),其中净服务收入为939亿元人民币(约144亿美元)。拼多多的营收是人民币594919亿元。京东因为有自营业务,所以营收比拼多多大得多,不过即使是单独拿出服务的营收,京东依然超过了拼多多。

不过在增速上,京东的营收增速最近5年平均只有33%,而拼多多去年的营收却高达97%。显然拼多多的增速比京东快多了。

另外京东去年赚了400多亿,但是其中有300亿左右是投资收益,实际上营业利润只有120亿左右。京东目前的GMV是26万亿,而拼多多是16万亿。往前一年京东是不足2万亿,拼多多是1万亿,目前来看拼多多的增速也是更快。

京东的发展虽然还没遇到天花板,但是增速放缓已经是事实,而拼多多却依然在疯狂前进中。拼多多的亏损如果用非美国通用法则,其实是收窄了20多亿,从40多亿下降到了20多亿。可见拼多多已经快到盈利的关口了,另外目前拼多多并没有收取佣金等费用,按照拼多多的说法,这一块每年给商户节省了800亿的成本,如果未来逐渐收起来,等于这就是一年800亿的利润了,即使不全收,收一半那也是400亿的利润。

拼多多跟京东如果增速不变,那么不出2年拼多多的GMV就追上京东。目前阿里的GMV高达7万亿。京东跟拼多多加上来大约是阿里的一半。

拼多多目前的GMV已经达到了16万亿,如果学习阿里收取交易佣金,哪怕是1%,那么一年就是160亿了。

在资本世界就是如此,京东已经成立18年了,上市也已经6年了,该说的故事都说完了,资本市场必须寻找一个可以说新故事的项目,拼多多增速惊人,而且才成立6年,更加符合资本市场的需求。

事实上论业务的规模跟安全性,其实京东还是遥遥领先的,拼多多真正的胜利跟京东还是有差距。拼多多是纯平台性质,而且现在补贴比较猛,如果拼多多没有补贴,用户是否会下降,这是一个问号,京东始终有物流上的优势。这是其他平台都做不到的。虽然拼多多也在扶持自己的嫡系极兔快递,但是物流非一日之功,这就不是三五年可以追上的。

京东、阿里现在也在开拓类似于自己的拼多多版本,去竞争拼多多所在的低端市场,过去大家都小看了这一块的潜力,结果给了拼多多机会。不过拼多多想要进一步发展,它就必须先上发展,那么就会正面跟京东、阿里对抗,那么拼多多是否有这个底气跟能力呢?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问题。短期来看,拼多多的市值将继续领先于京东,不过长期来看京东还是更加稳健。拼多多未来的不确定性还非常多,它能否成长为参天大树,还是一个未知数。

京东金融拼多多是电子商务金融方面的应用平台吗
各平台情况
2022年,中国的电商已经发展超20年的时间,在这20年的时间里,几经沉浮,淘宝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随后,京东凭借着自营体系占据电商的一席之地;近几年,拼多多以黑马的姿态出现,与淘宝、京东呈现三足鼎立的态势。近1年,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直播电商开始出现,直播电商以更高的转化率及用户体验,逐渐吞噬传统电商的市场。本文将重点分析淘宝、京东、拼多多、抖音四个电商平台的异同,找出电商格局未来的变化趋势。
从发展历史看,淘宝自21世纪初期发展至今,是目前中国发展历史最久的电商平台。在20年的发展过程中,淘宝构建起了强大的电商基础能力,如支付、物流、商客服服务、营销等。京东约2010年左右开始崛起,凭借着自营策略及自建物流体系,走出了一条与淘宝不同的发展道路,形成了明显的平台心智。近几年,拼多多凭着“砍一刀”的社群营销及百亿补贴的低价大牌促销,月活跃用户已经接近甚至超越淘宝;2020年起,直播电商形态开始出现,抖音凭借着强大的流量以及用户使用时长,发展成为电商领域的新巨头。
从GMV角度看,淘宝+天猫GMV达到75亿,占据国内网上零售总额的60%以上。京东2021年全年GMV为329亿,同比增长262%;2021年拼多多GMV约244万亿,抖音GMV近万亿。
从月活用户角度看,淘宝保持在77亿以上,拼多多保持在7亿以上,抖音月活跃用户约65亿,京东为36亿。
二、电商外部环境分析
(一)政策层面
在国家监管的介入下,以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开始开放外链,未来淘宝链接可以直接分享到微信,这为淘宝的社交传播提供了机会,腾讯的流量和社交关系链可能成为培养淘宝的沃土;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打击对微信依赖较大的淘宝及京东同时,国家层面出台政策禁止平台二选一,使得商家将不只做淘宝或者京东一个平台,这为抖音等电商新势力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但是以抖音为代表的直播电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监管压力,主要表现在直播主播的偷税漏税问题上淘宝主播薇娅因偷税漏税被罚13亿的问题足够引起整个行业的关注,目前直播电商仍较大依赖头部达人,如头部达人出现偷税漏税等问题会给平台带来重大的打击
(二)经济层面
我国城镇化已达到较高水平,下沉市场的网络用户规模也逐步区域稳定,但下沉人群对于网络的使用依然保持增长趋势,淘宝、京东也在加速下沉市场的渗透,同时凭借下沉市场崛起的拼多多也在加速向一二线城市渗透。
但是近3年疫情对全国经济的影响较大,国家经济不景气,因此对于电商行业的消费需求也相对压抑;疫情也对全国各地的快递物流产生影响,商家及商品的限售范围增大,使得疫情后电商行业的发展受到抑制。
(三)社会层面
2020年以来全球疫情的发展,使得更多的消费场景转移到线上,随着直播带货场景的崛起,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也逐渐线上化;直播带货作为品牌实现私域用户转化的重要方式,市场体量正在快速增长,也成为许多内容平台入局电商时长的重要途径。
但是电商行业的流量及人口红利也正在消失,中国的电商渗透率也愈发到底瓶颈,商家的流量及拉新成本也越来越高。
(四)技术层面
4G技术的出现,使得直播带货蓬勃发展,带动直播带货成为电商的新业态;未来随着5G及物联网的发展,电商也会有从线上向线下发展的趋势。
三、各平台竞争力分析
淘宝/天猫:中国最大,最综合的电商平台,商品品类最全;天猫主打B2C品牌电商,淘宝主打C2C,同时还有淘特、闲鱼等垂直化电商平台;发展历史最长,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电商产业链,购物体验较好(会员服务、附加服务等);
京东:主打京东自营商品,自建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在3C、家电等领域的用户心智强;已经形成正品、物流快等标签,购物体验较好(会员服务、附加服务等)
拼多多:靠着拼团社群营销及微信端的巨大流量,快速成长为中国电商的第三巨头;通过好友帮砍价、免费拿商品、1分钱开团抽奖、邀请好友拆红包、每日夺宝”刺激了老用户分享,也吸引了新用户。主打低价白牌商品;同时百亿补贴也在打造用户心智;此外,农业是拼多多重点打造的一个领域,目前农业的电商化程度还比较低,拼多多想要打造从农业源头到消费者的供应链;从GMV及用户规模上看,拼多多也已经接近天花板
抖音电商:作为抖音APP的电商业务扩展,目前平台主要为直播带货电商模式,是近两年发展速度最快的电商平台;直播电商品牌通过优惠折扣和主播销售技巧,将直播间打造为超级卖场;短视频具有更高的销售转化率及营销优势;但是目前抖音单量波动较大(有直播就有销量,没有直播的时候单量较小),目前还没有沉淀出销量大且稳定的商家;此外,抖音在本土生活上的优势优于三个竞争对手,但是相对于美团还有一定的差距

会有一定的风险的,由于物联卡与普通SIM卡十分相似,市场上出现了真假难辨的“流量卡”,由于物联网卡市场门槛较低,代理商大大小小可以以“万”为单位计算,有些个人代理商为了吸引个人用户,推出所谓的无限流量,导致于电信物联网卡在个人市场上泛滥成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3318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6
下一篇 2023-07-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