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学习和理解Amazon 的IoT路径,可以带来诸多的启发。如果团队在一个复杂的项目上取得成功, 就需要了解实现的步骤和可交付成果、必要的资源和实际作用以及每一个固有的风险和依赖性。
就Amazon 而言,建立一个成功的物联网战略有三个关键阶段。 实际上许多步骤是同时采取的, 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方式加以处理。
首先, 必须优先考虑如何缩小选择范围。 尽管物联网提供了广泛的机会,但成功与否取决于对市场的理解, 需要认真评估和审议所谓的机会,从正确的地方切入。
[上传失败(image-5e32dc-1528106368588)]
一切都始于一个环境分析。 需要彻底了解行业和竞争对手ー优势、弱点、机遇和威胁(SWOT),这将帮助我们看到市场上的大趋势和真正的能量。 技术已经彻底改变了几乎每一个行业, 从制作到医疗保健到零售等等, 没有任何一项业务没有受到影响。
在我们所在的行业里, 人们是怎么评价物联网的? 真正理解什么是最糟糕的用户体验: 顾客在哪感到沮丧? 什么数据或者什么事件可以改善客户体验? 提供这些数据的传感器或物联网机会是什么
这应该是一个更广泛的行业观点, 不要受限于自己狭隘的视野, 不要对当前的业务有一个狭隘的看法,不要让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在某些情况下, 这可能涉及在价值链的某一部分开展业务, 以便了解价值链的其他部分, 并确定相应的商业机会。
创建一个地图, 在自己所在的领域空间中,其他解决方案提供者在哪里, 对发展要有一个明确的理解, 每个人到底做什么, 他们的关键客户是谁, 以及他们的物联网使用情况。 访谈有助于理解客户的需求, 进而检验这些需求的智能方式是否已经得到满足, 是否存在着差距。
记录具体的客户需求, 并确定未来的客户目前正在经历的摩擦点。 从一开始就遵循想要的结果, 可以帮助确定细节和优先事项, 否则, 这些细节和优先事项可能会被高估或忽视。
精心打造一个强大的客户角色是一项艰苦的工作, 可能需要重新开始几次才能做好。 在这些方面, 可能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为了展示而不是为了工作,不要担心这些可交付成果的美丽伪装, 除非已经真的在做了。 要担心自己的洞察力、与客户的交谈状况,以及要和其他能给工作带来洞察力和挑战的人一起验证发现。
No measurement, No management, 需要设计一些方法来评估工作的成果。
这包括弄清项目的可行性和过渡点, 以及它将如何与公司的其他战略相联系。有时候, 尤其是当组织对于连接设备领域还是新手的时候, 项目的成功应该是能从项目中学到什么来衡量, 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功。可能执行一些早期的物联网方案, 纯粹是为了获得经验, 而没有预期的投资回报率。
一旦把所有这些分析都解决了, 就需要与团队的其他成员分享所学到的东西。 通过建立商业系统的飞轮模型和商业模式, 来阐述这些经验。
一旦明确了战略想法以及为什么要实现它, 就需要一个物联网路线图, 这个路线图可以帮助计划和交流, 明确什么已经在构建过程中,以及它们如何运作。
在创建路线图时, 亚马逊最喜欢的策略是ーー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换句话说, 需要一个宏大的愿景, 但实际上只是小赌一把, 测试一下自己的想法。 这可能包括创建一个原型, 一个最低限度的可行产品或与现有客户及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的一个项目。
有四种方法可以清晰地表达路线图:
最后一步是识别和绘制物联网的需求ーー明确使解决方案能够成功所需的那些技术能力。可以使用许多不同类型的方法, 比如用例、用户故事、流程、人物角色、架构规格等方式来记录需求。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都要回答关于洞见(数据和事件)、分析和推荐、性能、环境、 *** 作、成本等问题。
关于洞见,回答这样的问题可能很重要:
关于分析和推荐,需求问题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关于性能问题可能包括以下几点:
关于环境和 *** 作的需求问题可能包括以下方面:
成本问题可能包括以下几点:
在制定计划的时候, 尽管物联网可以提供关键的拼图, 但这并不是一张代金券。简单地创建一个物联网解决方案一般不会成功。 然而, 如果专注于通过更新的或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大的价值, 改善公司运营或创建新的或更有效率的商业模式, 才更有可能获得成功。
1) >我们公司有这方面的需求,所以我就留意了一下,这个Amazon Supply Chain可帮助供应链领导者减轻风险并降低成本,提高供应链d性,可广泛应用于制造、汽车⌄零售与快消、化工、医疗等行业中。优势是构建供应链数据湖,统一供应链视图;将数据置于实时可视化地图中,自动识别并给出风险警报;通过机器学习提供更准确的需求预测,提供可执行建议。有的,亚马逊云科技宣布Amazon SageMaker现在支持Geospatial ML,只需单击几下即可访问各种不同的数据,根据模型生成的预测也可以在地图上可视化。新的地理空间功能将SageMaker的ML模型构建能力范围扩展到新兴的地理空间工程领域,用于灾害应对߅城市规划、物流和运输等应用。
作者 | 尼古拉苏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1990年,美国首富比尔盖茨在华盛顿州西雅图的麦迪那区买了一块地皮,开始为自己建造一幢豪宅。七年之后,这幢豪宅终于完工,盖茨为此花费了113亿美金。这其中还不包括地价。
与传统豪宅相同的是,盖茨的豪宅地域广大,景观优美,功能齐备,极尽奢华,但与此同时,它与传统豪宅之间又有着极大的不同。它还是当世物联网智能家居的典范之作。
盖茨为这套豪宅取名“未来之屋”。
这就是人工智能赋能之下的万物互联,这就是IoT(Internet of Things,即“物联网”)。
很多人以为未来屋离我们还很远,其实未来屋早就来了。
站在2019年的时点上,很有必要地回头看看,物联网这颗潜伏多年的种子,将如何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破土而出。
1
手环背后的蝴蝶效应:万亿级别信息产业
1982年,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三个懒于去买可乐的程序员聚在了一起,认真地 探索 了如何科学购买可乐。他们在可乐机里安装了微动开关,并连接到服务器上。这样,人们可以在电脑里查询可乐的数量及冷热。
这台可乐机叫做“Only”,因为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当时唯一物联网设备。随后一系列的物联网设备开始诞生。
那么,何谓物联网?
与互联网把人连接起来不同,物联网是把万事万物连接在一起。物体通过传感器和嵌入式计算机系统,产生数据,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交互,交织在同一张网络上, 最终实现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何物体之间的互联,成为无所不在的网络并进行无所不在的计算; 而数据连接成巨大的神经网络,可以自动产生决策。
以时下流行的小米智能手环为例,只要戴着这个轻巧的小东西,它就可以记录你的运动量,监测你的睡眠质量。你可以通过手机应用实时查看运动量,监测走路和跑步的效果,及时调整健身计划,还可以实时了解自己的 健康 状况。
物联网是智慧世界最后一张拼图。 高效、精准、解放人力,这是物联网的关键词, 而物联网背后大数据的积累,则是新的生产资料。 物联网之上,无数从未被搜集统计的信息被数据化,万物信息上传到云端,成为数字世界非常重要的一环。
你身上带上的小小的手环,可能成为你的生命系统重要的监护人。 物联网这只蝴蝶,扇动几次翅膀,足可引起中国大地上的一场龙卷风。
互联网的红利正在逐渐消失,物联网的世界正在到来。
2008年,第一届国际物联网大会在瑞士苏黎世举行,这一年,物联网设备数量就已经超过了地球上人口的数量。 美国研究机构Forrester预测, 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价值将比互联网大30倍,并将成为下一个万亿元级别的信息产业。
2
米家会是“未来之家”?
GSMA智库预计,从2017年到2025年,产业物联网连接数将实现47倍的增长,达到138亿产业物联网连接;2017年到2025年消费物联网连接数将实现25倍的增长,到2025年全球范围内将会有18亿消费物联网链接。 互联网在枯竭,而物联网将成为推动 科技 市场增长的最大风口。
从物联网连接的渗透率来看,渗透率最高有智能计量、车联网、智能家居和安防。在这些领域的数据最有可能率先实现闭环,最先落地。
尤其智能家居。它是2019年物联网最大的变化的领域,以超预期的速度在快速增长。
StrategyAnalytics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智能家居数量为164亿户,市场规模为840亿美元,预计到2023年,智能家居数量预计将达到293亿户,年消费额将达1550亿美元;2017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为908亿元,预计2017-2021年GAGR为4812%。
目前,“未来之家”的中国市场,已经突破了千亿体量。但是,“未来之家”究竟局里我们还有多远呢?
答案是,近在咫尺。
通讯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大大加速了未来之家的落地。近年来,NB-IoT技术的普及,能解决能耗、覆盖率与成本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满足地下管网、室内及偏远地区监测邓物联网需求,而5G的落地更是大大加快了物联网的进程——它能使网络时延降至1ms、速度高达20Gbps、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100万终端,更能解决高要求的物联网需求。智能家居一触即发,巨头们早早布局,加码抢滩。 “未来之家”最可能先将由谁来实现?
美国有谷歌、苹果、亚马逊,而中国有小米 。
目前,全世界消费级IoT(物联网)市场第一是小米,占全球市场份额19%,第二、第三、第四是世界级巨头——亚马逊(12%)、苹果(1%)、谷歌(09%)。超乎想象地,小米超越了BAT巨头,也超越了美国巨头,成为全球第一。
小米在物联网基础之上,衍生出了“米家”,空调、电视、扫地机器人、电饭煲、洗衣机、智能门锁等都可以链接到米家上,实现语音智能 *** 控。可以说,进入米家,就是进入当年比尔盖茨的未来之屋了,而目前小米开发的米家APP上,月活用户不断增长,已经突破了260万,单纯非小米手机的米家APP用户就超过了50%。
自1990年比尔盖茨开始建造未来屋以来,智能家居的概念就已经诞生,但几十年来智能家居一直离普通人非常遥远,这其中的推广之难显而易见。
那么,小米IoT又是如何实现的呢?
3
小米提前布局的IoT生态链
智能家具有三大痛点:第一、商业通道的封闭性,非智能化的家居产品不能接入平台;第二、技术上没有打通,不同设备有不同的生产商,彼此不能互相连接,前两点都妨碍了智能家居间无法形成一个闭环。第三个痛点是成本高,质量差,性价比低,导致渗透增长率低下。
小米打造了庞大的产品线,构建了小米之家IoT生态链,IoT产业自此迎来转机。 今天,小米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用智能硬件平台,没有之一。
小米对家居物联网关键领域都进行了卡位。2014年,小米推出智能手环开始,陆续推出空气净化器、路由器、净水器、电饭煲、无人机、扫地机器人、电动滑板车、声波电动牙刷、小爱音箱、蓝牙温湿度器、智能闹钟、行车记录仪。各项产品接入IoT生态链,能实现统一控制,互相协同,打造智能家具场景。
图:小米部分产品一览
此外,小米研发并生产了智能的互联互通的模组。 虽然产品不是同一个公司做的,但是只要用了小米的模组,不同设备就能互相连通。 这能帮助更多的产品接入到小米IoT生态链中。 例如,小米已经和宜家达成合作。宜家所有的全系智能照明产品,统统能通过ZigBee协议接入小米IoT生态链中。用户可以通过小爱同学和其他入口等控制宜家相关产品,并与小米其他IoT智能设备互联互通。除了宜家,小米还在全季上海虹桥中心酒店,与全季共同开发了智慧酒店系统;与”车和家“一起打造小爱同学车载解决方案。爱空间则推出了智能家居安装服务小米智能照明家装套餐。小米生态链渐趋完整。
第三点是小米一直坚持极致高效为根基的“性价比”路线。 这得益于过去的沉淀。小米一贯坚持高性价比路线,建立了高效的供应链体系。而小米有一个以“米粉”为核心的庞大的用户群体,使得产品能快速规模化生产,把成本控制在较低水平。
图:小米家居保持极高性价比
另一方面,是由于对产品的“专注”,保证了质量。小米产品这么多,但是只有手机、电视和路由器是小米生产的,其他的产品是采用投资的方式,孵化出不同的产品。小米直接在市场“抢”在细分领域数一数二的公司合作,每个公司都是专注在各自领域沉淀多年的企业, “专注性”保证了了米家的智能化设备保持高效和稳定。
2019年Q1,小米IoT平台已连接IoT设备数达到171亿台(不包括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环比增长137%,同比增长70%。高连接数使得产品保持高速迭代,IoT开发者平台全生态已经建雏形。
4
IoT的未来谁主沉浮,小米会一直领先?
物联网市场规模可观,国内各领域巨头陆续布局。BAT等互联网巨头基于自身云计算优势,主要布局B端大型客户,只有阿里在C端消费级IoT相对成熟。而智能设备供应商中,华为、小米起步较早,通过打造自身设备连接平台,构建消费级IoT平台;OV在消费级IoT的布局尚未成形。
而阿里、小米、华为三者模式看似类似,但是细看大有不同:
从控制中心来看,小米、阿里起步较早,布局较全面。小米的小爱同学和阿里云的天猫精灵起步相近,华为起步较晚。
但从种类看,小米和华为控制中心布局较全,华小米和华为在手机端优势明显,华为的手机出货量比小米的高,但是小米的手机IoT配套显然比华为齐全。除了智能音箱和智能音箱外,小米还有手机、智能电视、智能手环等作为入口。
云计算方面,阿里无疑拥有最强的云计算能力。华为云整体优势大于小米,但是优势主要针对B端,在整体的应用层面,并不一定比小米突出。
IoT平台方面,阿里平台视之为物联网重点,因此阿里的平台搭建最成熟;小米次之,华为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平台搭建不如前两者。
每个部分强弱不同,和各巨头发展的重点不同有关。阿里重点在于应用管理平台搭建和数据处理,华为凭借着海量连接以及NB-IoT技术,重点做底层的设备连接平台。而小米注重智能家居的整体生态。
而从C端物联网的流量分布来看,小米遥遥领先。全世界消费级IoT(物联网)市场第一是小米,占全球市场份额19%。小米名符其实地超越了BAT巨头,也超越了美国巨头,成为全球第一。
也就是从目前布局来讲,小米遥遥领先。
为什么是小米?而这样的成功有没有护城河呢?
首先,流量是物联网竞争的关键,能帮助小米避开BAT的流量垄断,小米手机+其他控制入口+智能赢家设备+IoT平台,构成了完整的闭环,自成护城河,而不需要导入BAT的流量。
随着生态链的完整,IoT业务开始呈现规模效应,在2019年Q1,IoT版块财务数据亮眼。2019年Q1,小米IoT与生活消费品部分营收达人民币120亿元,同比增565%。小米AIoT特征显著,呈现爆发式增长,反映出小米的AIoT领先优势。并且,AIoT业务已经开始兑现收入,未来预计进入高速增长期。
当年手机出诞生,人们只视之为可携带的通话工具,认为取代PC是痴人说梦;而未来屋的幻想的提出,当时也被无数人认为是幻想。而现在,小米经过了多年布局,梦想中的“未来之屋”真的要来了。
雷军在2019年之初再次喊出了,小米要全面AllinIoT,未来五年持续投入高达100亿,抓住人工智能、物联网时代的新风口。这是对业务战略重点布局方向的清晰界定,以"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建立深厚基础,迎接5G、人工智能及万物互联等新技术周期。
小米的未来是什么?
小米的未来依然只会是小米,是AIoT最终及最初的幻想。
参考及引用:
[1]丛林基于技术、应用、市场三个层面的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
[2]苏 美文 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
[3]郑欣物联网商业模式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4]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M],小米生态链谷仓学院,中信出版社
[5]从亚马逊飞轮看小米的护城河[R],西南证券
[6]小米纪录片,一团火
[7]以硬件为入口逐步推进互联网变现的 科技 巨头[R],光大证券
[8]从亚马逊飞轮看小米的护城河[R],西南证券
[9]雷军致投资人公开信
[10]访谈,王自如对话小米副总裁
[11]虎嗅:小米生态链的未来在哪里[Z],江浩Corli
我看了直播印象深的是HPC7g和C7gn。HPC7g适用于天气预报、生命科学、工程计算等高性能计算场景,将在2023年初正式投入商用。C7gn实例为要求更为严苛的网络密集型工作负载而设计:包含网络虚拟设备(防火墙߅虚拟路由器、负载均衡器等)、数据分析和紧密耦合的集群计算作业场景。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