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1:人机交互性增强的数据和设备增长 到2019年底,将有约36亿台设备主动连接到Internet并用于日常任务。随着5G的推出,将为更多设备和数据流量打开大门。
趋势2:人工智能再次成为物联网的重要参与者 充分利用数据,需要通过人工智能提供计算机帮助。人工智能是理解收集的大量数据并提高其业务价值所必需的基本要素。人工智能将在以下领域帮助物联网数据分析:数据准备,数据发现,流数据的可视化,数据的时间序列准确性,预测和高级分析以及实时地理空间和位置(后勤数据)。 包括亚马逊,微软和谷歌在内的主要云供应商越来越多地希望基于其AI功能进行竞争。各种初创企业希望通过能够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AI算法使企业能够从不断增长的数据量中提取更多的价值。
趋势3:VUI:语音用户界面将成为现实
语音占了我们日常通讯的80%,就像科幻中一样,与机器人交谈应该是常见的通讯方式,例如R2D2,C-3PO和Jarvis。在设置设备、更改设置、发出命令和接收结果中使用语音不仅在智能房屋,工厂中,而且在诸如汽车,可穿戴设备之类的设备之间都是常见的。
趋势4:在物联网上的更多投资
物联网是少数新兴和传统风险投资家都感兴趣的市场之一。智能设备的普及以及客户越来越依赖于使用它们执行许多日常任务,将增加对物联网初创企业投资的兴趣。客户将等待物联网的下一个重大创新,例如可以对您的面部进行分析的智能镜,如果您生病了,可以打电话给您的医生;将结合智能监控摄像头的智能ATM机;可以告诉您如何进食和饮食的智能叉子。吃什么,以及每个人都在睡觉时会关灯的智能床。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它的定义很简单: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一系列的重要讲话、研讨、报告和相关政策措施表明: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将成为中国今后一项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各级政府部门将会大力扶持物联网产业发展,一系列对物联网产业利好的政策措施也将在不久后出台。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股市在受钢铁、银行、券商、基金重仓等权重板块集体倒戈的影响下,大盘一路下滑,但以远望谷、新大陆、厦门信达、东信和平、大唐电信、上海贝岭为代表的物联网题材股逆势拉升,连续数天涨停。物联网概念股的疯狂逆向拉升充分表明了物联网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物联网再次在中国掀起了巨大波澜。物联网概念从2009年迅速崛起,2010年已经成为了行业内的年度热点话题。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物联网。物联网是IT发展方向“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其中包括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
近日,第四届人单合一模式国际论坛在青岛举行。此次会议将"物联网"这个名词再一次推到了人们的面前。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论坛发布的物联网生态品牌标准,不仅肯定了物联网的生态属性,更是首次向世界范围输出物联网生态的通用标准,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物联网生态品牌白皮书》是由全球顶尖品牌战略咨询机构凯度,联合牛津大学与海尔集团共同发布的,其权威性不容置疑。其中以海尔作为核心案例,充分说明了中国本土企业对物联网生态 探索 中的先锋作用。
探索 物联网生态模式,海尔具有前瞻性
在零和博弈的商业时代,顾客对品牌的主要需求是质量,这使各品牌之间的竞争集中在生产要素之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电商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顾客也被更多地称为"用户",此时用户需求就升级为对平台产品多样性的需求,同步发生的是品牌的竞争策略,迅速跟随平台转移至抢夺流量上,"流量为王"成为近十年来长期霸屏的实践依据。
然而,无论是提高质量还是增加流量,在非生态化的模式下,各资源之间只能是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状态,体现的是对 社会 资源的极大消耗。而物联网生态模式下,企业围墙将被推倒,供应链边界将被打破,各资源方将实现非零和博弈的共生共赢。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早在2015年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也正是由于张瑞敏的前瞻性,让海尔的人单合一 探索 走在了时代的前端,在世界范围内起到了标杆作用。
海尔 探索 物联网生态模式,顺应了时代进步的潮流。
不难看到,随着时代的进步,全球商业发展的逻辑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各资源方开始认识到用共生共赢的重要性。传统的买卖场景快速向体验式场景迭代,社群经济和共享经济席卷而来,因此传统的商业模式已不足以迎接时代的挑战,打破企业壁垒、各链条内外共生共赢的生态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正如张瑞敏所说,"在物联网时代,企业不应再是有围墙的花园,而应该是一片热带雨林。热带雨林不会死亡,因为它是一个生态系统,自己能够繁衍出新的物种而生生不息"。
海尔物联网生态下的用户需求,是其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一切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这句口号看似浅显实则复杂。在流量为王的时代,虽然电商平台与品牌商都以客户需求作为产品生产与改进的源动力,但无一例外地都被产品的无效需求点和浪费的成本限制了发展,最终走上价格战的老路。
海尔在 探索 物联网生态的过程中,没有将用户屏蔽在交互之外,而是让用户参与产品设计与测试,譬如智慧阳台场景中的洗护阳台、健身阳台、休闲阳台、萌宠阳台、绿植阳台等共计9大类1450余个场景方案,这样不仅能使产品充分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还吸引了行业头部品牌的持续加入。基于用户体验的新生态体系就此逐渐完善,驱动着企业不断创新发展。
海尔物联网生态模式下的变革,为其转型升级提供了内生动力。
在被誉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物联网时代,企业不再依赖于外界竞争刺激,而更多地来自于内生的动力。
对内,物联网生态品牌将员工与用户进行强关联,从员工角色、组织结构、付薪模式、管理方式和激励机制各方面进行变革,大幅度打破组织边界,全维度提升企业的应变能力。
对外,物联网生态品牌还促进了原供应链模式下纵向资源的共享,以及横向跨界的创新,从传统的生产模式升级迭代为用户为中心的、无资源壁垒的创新型生产生态。这点可在日日顺物流联动食品、农业、运动、家居等行业资源,以用户 健康 为核心需求,输出了2000余个个性化 健康 解决方案中得到印证。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物联网生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而这种必然也需要有人引领。海尔的生态模式 探索 ,正是中国品牌在世界商业领域所做出的引领和示范,是具有时代意义的 探索 。
浠水科美是一家位于湖北武汉市浠水县的公司,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该公司成立于2012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知名的医疗器械企业之一。下面介绍几位浠水科美的老总:1 祁建华:浠水科美董事长,曾担任武钢集团冶炼厂副厂长、武汉钢铁集团董事、武汉鑫富利集团董事长等职务。他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行业经验,在公司的战略规划和产品研发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2 赵智斌:浠水科美总经理,曾在奥林巴斯(中国)有限公司、中新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公司工作过,并先后担任过销售总监、品牌经理等职务。他在市场营销和销售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对公司的销售业绩做出了重要贡献。
3 谢红军:浠水科美技术总监,主要负责公司的研发工作。他拥有医学博士学位和多年的医疗器械研发经验,曾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从事科研工作。他领导的研发团队在医疗器械领域取得了多项技术创新和专利成果。
这些老总在浠水科美的发展历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带领公司走向稳健发展,提高了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观察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规模最直观的数据就是“物联网终端连接数”,从连接数看,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物联网链接数量为639亿个,截止至到2017年我国物联网链接数量达到了1535亿个,相比2016年增长了698%。初步预计2018年我国物联网链接数量突破20亿个,在2019年我国物联网链接数量将达3125亿个,同比增长3852%。并预测在2020年我国物联网链接数量将达到40亿个,相比2017年增长约160%,而且这还是产业视角的保守估计,从物联网的连接构成看,目前应用最多三个方向为智能硬件、智能家电和智能计量,细分行业中智能家居和智能安防的发展最快,这一切应该与巨头的推动有关。
5G落地将推动社会迈入万物互联物联网时代
从中国高层的多次部署,到资本市场的资金热捧,近期最受舆论关注的概念之一莫过于“新基建”。其中,5G被多次提及,成为“新基建”的主要抓手。作为颠覆性技术,5G的落地将推动社会迈入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
物联网融合各行各业推动智能化转型
物联网作为全新的连接方式,近年来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在中国,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与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融合发展,预计2022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724万亿元。他表示,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转型如火如荼,物联网作为连接人、机器和设备的关键支撑技术,应加快推动布局,抓智能化转型机遇。
物联网行业就业前景怎样
根据报告,当前中国物联网产业主要采取重点地区率先试点,其他地区逐步跟进的方法来推动发展。因此,物联网安装调试人员的就业以一二线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及无锡、杭州等试点地区为主。随着产业发展,尤其是5G技术在多个城市展开试点,二三线城市也在积极布局物联网产业试点规划,就业形势会越来越好。
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越来越多企业的频频布局,中国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持续增长。调查预测,未来5年物联网安装调试员人才需求量近500万人。
——以上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