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工业革命:机械化
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9时间中期(大概是1760年至1850年)
特点: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从而开创了以机器代替人工的工业浪潮。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用的机器都是以蒸汽或者水力作为动力驱动,首次用机器代替人工,具有非常重要的划时代的意义。
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织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
工厂出现,成为工业化生产的最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试航成功。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汽车”。
1825年,史蒂芬孙亲自驾驶着一列托有34节小车厢的火车试车成功。从此人类的交通运输业进入一个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
1840年,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化
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大概是1870年到1900年)
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使用蒸汽和水力的机器满足不了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的需求,新的能源动力和机器引导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得益于内燃机的发明和电的应用,电器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此时的机器有着足够的动力,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得到了飞速发展,机器的功能也变得更加多样化。由于电话机的发展,人类之间的通讯变得简单快捷,信息在人类之间的传播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到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进入电气时代,三轮汽车、四轮汽车、电灯、自动电报记录机、电话、放映机等相继出现。
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生产。1870年至1900年,作为新能源的石油,产量从80万吨大幅增长至2000万吨。
第三次工业革命:自动化
时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大概是1950年到今天)
特点:第三次工业革命相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了更加巨大的变化。不再局限于简单机械,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人工材料、遗传工程等具有高度科技含量的产品和技术得到了日益精进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几乎把地球上的每个人都联系了起来,工业中的生产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机器人。人类在这个时代的“野心”不再局限于放眼所及的地球,而是星辰大海,并且在航天技术的高速发展下得到了实现。
(空间技术的利用和发展)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空间技术发展的新纪元。
1958年,美国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
1959年,苏联发射的“月球”2号卫星成为最先把物体送上月球的卫星。
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飞船率先进入太空。
1969年,美国人尼尔·阿姆斯特朗实现了人类登月的梦想。70年代以来,空间活动由近地空间为主转向飞出太阳系。
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中国宇航空间技术迅速发展,现已跻身于世界宇航大国之列。
1981年,美国第一个可以连续使用的哥伦比亚航天飞机试飞成功,并于2天后安全降落。它身兼火箭、飞船、飞机等3种特性,是宇航事业的重大突破。
(原子能技术的利用和发展)
1945年,美国成功试制原子d。
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个原子能电站。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利用和发展)
1946年,出现第一代计算机为电子管计算机。
1959年,出现第二代计算机为晶体管计算机。
1964年,出现第三代计算机为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0年,发展为第四代计算机为大规模集成电路机。
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化
时间: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比较模糊,2010年7月,德国政府通过了《高技术战略2020》,把工业确定为十大未来项目之一,到今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并没有覆盖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规模。我们现如今应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的过渡期。
特点:在《高技术战略2020》中,德国政府希望在未来10-15年的时间里,最大程度地实现生产的自动化。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承担核心技术支持,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会代替人工,甚至是完全替代,实现“无人工厂”。虽然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人工的解放做到了极致,但是有关于高度智能的机器人在具有“思维”后会对人类产生不利企图的担忧也随之而来。
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家电、人机交互、3D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物联网、资源整合、移动互联网、数字化制造、大数据革命、机器自组织、云计算、高度数字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机械化
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9时间中期(大概是1760年至1850年)
特点: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从而开创了以机器代替人工的工业浪潮。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用的机器都是以蒸汽或者水力作为动力驱动,首次用机器代替人工,具有非常重要的划时代的意义。
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织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
工厂出现,成为工业化生产的最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试航成功。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汽车”。
1825年,史蒂芬孙亲自驾驶着一列托有34节小车厢的火车试车成功。从此人类的交通运输业进入一个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
1840年,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化
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大概是1870年到1900年)
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使用蒸汽和水力的机器满足不了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的需求,新的能源动力和机器引导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得益于内燃机的发明和电的应用,电器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此时的机器有着足够的动力,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得到了飞速发展,机器的功能也变得更加多样化。由于电话机的发展,人类之间的通讯变得简单快捷,信息在人类之间的传播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到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进入电气时代,三轮汽车、四轮汽车、电灯、自动电报记录机、电话、**放映机等相继出现。
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生产。1870年至1900年,作为新能源的石油,产量从80万吨大幅增长至2000万吨。
第三次工业革命:自动化
时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大概是1950年到今天)
特点:第三次工业革命相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了更加巨大的变化。不再局限于简单机械,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人工材料、遗传工程等具有高度科技含量的产品和技术得到了日益精进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几乎把地球上的每个人都联系了起来,工业中的生产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机器人。人类在这个时代的“野心”不再局限于放眼所及的地球,而是星辰大海,并且在航天技术的高速发展下得到了实现。
(空间技术的利用和发展)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空间技术发展的新纪元。
1958年,美国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
1959年,苏联发射的“月球”2号卫星成为最先把物体送上月球的卫星。
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飞船率先进入太空。
1969年,美国人尼尔·阿姆斯特朗实现了人类登月的梦想。70年代以来,空间活动由近地空间为主转向飞出太阳系。
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中国宇航空间技术迅速发展,现已跻身于世界宇航大国之列。
1981年,美国第一个可以连续使用的哥伦比亚航天飞机试飞成功,并于2天后安全降落。它身兼火箭、飞船、飞机等3种特性,是宇航事业的重大突破。
(原子能技术的利用和发展)
1945年,美国成功试制原子d。
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个原子能电站。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利用和发展)
1946年,出现第一代计算机为电子管计算机。
1959年,出现第二代计算机为晶体管计算机。
1964年,出现第三代计算机为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0年,发展为第四代计算机为大规模集成电路机。
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化
时间: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比较模糊,2010年7月,德国政府通过了《高技术战略2020》,把工业确定为十大未来项目之一,到今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并没有覆盖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规模。我们现如今应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的过渡期。
特点:在《高技术战略2020》中,德国政府希望在未来10-15年的时间里,最大程度地实现生产的自动化。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承担核心技术支持,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会代替人工,甚至是完全替代,实现“无人工厂”。虽然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人工的解放做到了极致,但是有关于高度智能的机器人在具有“思维”后会对人类产生不利企图的担忧也随之而来。
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家电、人机交互、3D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物联网、资源整合、移动互联网、数字化制造、大数据革命、机器自组织、云计算、高度数字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