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是信息产业领域新一轮发展与竞争的制高点。世界各发达国家正在加大这方面投入,力图占据领先位置。我国也已经将物联网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关村在与物联网产业相关的核心技术研发、传感器、网络传输、云计算和行业应用、以及产业联盟协同创新等方面拥有比较好的基础,并且在奥运会上实现了多项成功示范应用。但是,由于物联网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物联网涉及产业链长,包括了传感器网络、信息传输网络和信息应用与服务等各环节。目前还存在着缺乏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和成熟的业务模式,行业融合不够,缺少有利于产业化推广的应用集成解决方案,研究力量分散,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物联网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大瓶颈。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抢占中国乃至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有必要成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联盟组织。
在北京市领导的关心下,在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经信委等单位的支持下,2009年11月1日,由中关村在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具有优势的40余家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中关村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简称‘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
二、联盟指导思想
以应用为导向、以产业为主线、以技术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打造中国物联网产业中心!
三、联盟工作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推动建设10-12项标志性示范应用工程,培育8-10家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集成应用解决方案、国家或行业标准5项以上。使北京中关村成为我国物联网高端特色产业中心、应用示范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标准制定中心。
四、联盟的组织结构
联盟设理事会、秘书处、专家委员会。理事会由成员单位共同参加,是联盟的最高决策机构;秘书处在理事会的领导下,负责联盟日常事务和项目协调、组织管理工作;专家委员会由业内知名的工程技术专家、企业家、相关行业组织领导、社会学者等组成,专家委员会是联盟的决策咨询机构,对联盟技术及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工作开展及重大决策等提供咨询指导意见。
五、联盟工作方向
北京物联网呈现产业链长,资源相对分散的发展结构。联盟将促进联盟成员开展合作,在以下五大方面形成资源集聚,加大中关村的产业优势:
1、在物联网应用领域,推动一批重大示范工程,促进物联网集成应用解决方案的成熟和产业化发展;
2、促进以科技奥运项目为代表的物联网成熟应用项目的成果转化与推广,扩大中关村优势企业市场影响力;
3、在物联网高端传感器和芯片设计制造、网络传输、云计算与应用等方面,通过产学研合作,加快发展产业化能力;
4、开展物联网相关公共平台建设,加强与其他相关产业联盟的合作,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5、开展物联网相关标准创制工作,通过标准合作,提高北京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导能力。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入会手续办理
一、提交一式4份正式盖章的缔约方登记表
二、提交缔约方登记表的电子文档
三、提交企业简介的中英文电子文档
四、提交logo电子档
五、交纳2010年度联盟会费(转账)
秘书处收到会费和4份缔约方登记表以后,再将会费发票和2份登记表返给会员单位
联系人:晏红
邮箱:yanhong@geicomcn
电话:010-82000975-356
理事长单位
1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副理事长单位
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3 北京京仪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 北京时代凌宇科技有限公司
5 北京昆仑海岸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6 北京天地互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7 赛尔网络有限公司
8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9 北京邮电大学
10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11 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交通科研所
12 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
13 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信息中心
14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15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6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北京分公司
1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
18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理事会特约观察员(理事长级)单位
19 TD-SCDMA产业联盟
20 宽带无线专网应用产业联盟(SCDMA无线宽带产业联盟)
21 WAPI产业联盟
22 闪联信息技术工程中心有限公司
普通理事单位
2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M2M运营支撑中心
24 长城金点定位测控(北京)有限公司
2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26 北京世纪互联宽带数据中心有限公司
27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28 北京商务中心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29 北京同方微电子有限公司
30 北京威讯紫晶科技有限公司
31 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2 阿德利亚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33 北京北大软件工程发展有限公司
34 大用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35 北京凯思昊鹏软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36 北京东方网力科技有限公司
37 北京迈信力通
38 清华大学数字与微波通信研究所
39 北京交通大学国家下一代互联网工程实验室
40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41 中科院研究生院泛在与传感网研究中心
42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43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44 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45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46 北京市朝阳区信息网络中心
47 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
普通会员单位
48 中科院计算所
49 意锐科技
50 北京酷信通科技有限公司
51 北京同方时讯电子有限公司
52 华为软件公司
53 极晨智道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54 宏霸数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55 青岛海尔软件有限公司
56 北京中和威软件有限公司
57 北京市均豪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58 北京天一众合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59 北京航天时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60 朗德华信(北京)自控技术有限公司
61 北京华通视博技术有限公司
62 北京国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3 北京庚顿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64 北京国信宇通科技有限公司
65 北京建筑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66 北京理工科技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67 深圳市业轩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南京安全技术研究所
68 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69 东信和平智能卡股份有限公司
70 北京东方正通科技有限公司
71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
72 北京西普阳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73 Or a n g e北京研发中心
74 三星数据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75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76 北京梦搜移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77 网御神州科技有限公司
78 北京旋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79 中关村科技软件有限公司
80 北京数字证书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81 北京华胜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2 爱思开电讯投资(中国)有限公司
83 北京声迅电子有限公司
84 北京天瑞创世科技有限公司
85 北京昆仑中大工控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86 北京奥尔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87 北京海顿新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88 北京汉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89 北京汉唐自远技术有限公司
90 北京中盛高科技术有限公司
91 黑龙江省物联网中心
92 北京惟泰安全设备有限公司
93 韩博伟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94 北京智威宇讯科技有限公司
95 北京东方华电科技有限公司
96 北京同有飞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7 北京金桥网联科技有限公司
98 北京泰华恒越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99 金尚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100北京麦邦光电仪器有限公司
101方正移动传媒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相关产业集群发展的切入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具有较好的发展物联网产业的比较优势,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瓶颈制约,如缺乏统一的发展战略、核心技术缺失、标准体系不完善、地址资源缺乏、规模化应用不足等,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进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物联网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产业是由物联网芯片与技术提供商、应用设备提供商、软件与应用开发商、系统集成商、网络提供商、运营及服务商以及物联网用户构成的产业集群。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我国也将物联网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将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本文对我国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 (一)具有一定的技术积累 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物联网(传感网)研究,先后投入资金数亿元;《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均将物联网(传感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国家科技部、发改委、工业信息化部还专门立项对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射频识别(RFID)的研究和应用进行支持。科技部专门在先进制造领域设立了"RFID"专项,投入1亿多元对19个专题、近30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大规模的资助,从RFID芯片、关键 技术的研发到行业应用的整个产业链进行资助和培育。目前,我国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移动基站等方面都已取得重大进展。 (二)在标准制定上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 在世界物联网领域,我国与德国、美国、韩国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四大发起国和主导国之一,取得了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重要话语权。这将改变我国在计算机、互联网两次信息浪潮中双双落后的局面。目前,我国物联网(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已被采纳。为加强物联网标准化工作,2009年9月11日,中国物联网(传感网)国家标准工作组正式成立。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也在积极筹备过程中。 (三)具有了较好的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 一是技术研究和产业集群初具规模。2009年11月12日,江苏省、中科院、无锡市签署协议,共同建设"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同一天,中国移动宣布将在无锡成立中国移动物联网研究院,重点开展TD-SCDMA与物联网融合的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并同时建设物联网数据中心,以支撑物联网相关业务的落地运营。23日,中国电信物联网应用和推广中心、中国电信物联网技术重点实验室在无锡成立。24日,中国联通与无锡签订协议,合作推进WCDMA与物联网融合。 2010年3月2日,上海物联网中心成立。在产业化组织方面,早在2005年9月,上海就成立了"电子标签与物联网产学研联盟"。2009年11月和12月,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传感网(物联网)技术产业联盟筹备工作组相继成立。二是产业基地发展迅速。国家的大力支持下,2009年8月7日,首个国家物联网园区在无锡建立。11月1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在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物联网)创新示范区。各地的物联网产业基地建设也快速推进。 (四)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根据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意味着物联网产业要比互联网大30倍。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二、我国物联网产业化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一个明确统一的物联网发展战略和路线图 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标准、技术、商业模式以及配套政策等还远没有成熟。与计算机和互联网相比,物联网的发展更加需要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和标准的统一。但到目前为止,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还基本上处于一种自发状态,部门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分割情况较为普遍,明确统一的国家物联网发展战略和路线图还没有出台,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我国当前及未来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在国家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的情况下,容易出现一哄而上的局面,从物联网相关企业股价的迅速飙升以及许多城市纷纷介入物联网建设,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二)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缺失 我国在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方面存在缺失,除下一代互联网等技术外,我国只有极少数企业拥有物联网核心技术。以RFID(射频识别)技术为例:RFID技术是物联网中的核心关键技术,但在全球RFID专利中,我国RFID专利申请量只有美国的65%,日本的457%3,而且多以实用新型为主,发明型专利数量较少。美国在芯片、编码、空中接口协议等领域拥有大批专利,其申请总量超过了欧盟、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日本以及我国大陆等多个区域专利申请总量的总和,高达53%。而日本、欧洲则在传感器技术上拥有巨大优势。即使在国内,国外企业和组织在我国申请的RFID发明专利授权量也占据主要地位。截至目前,全球许多国际组织和国家已制订出RFID标准,并加速向我国输出,随着国外RFID标准在我国的推广以及逐渐被我国企业接受,我国RFID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国际标准在国内应用所形成了事实标准将会阻碍我国国家RFID(射频识别)标准的制定和推广。 (三)物联网标准规范体系尚不完善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涉及物体标识、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等多个环节,包括了芯片与技术提供商、应用设备提供商、软件与应用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网络提供商、运营及服务商等不同企业主体。虽然我国在物联网标准制定上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但适应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统一的标准体系尚未出台,使得目前很多物联网应用仍处于厂家各自为战的状态,终端厂商、应用厂商、集成商无法有效分工协作,产业分工不能细化,影响整个产业规模化的发展。随着物联网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标准规范的不完善将导致整个物联网产业的混乱。 (四)物联网地址资源匮乏物联网时代的网络发展,需要大量的IP地址,专家预计,未来五年我国物联网地址预计需求量在100亿。而目前互联网在IP地址资源上的不足,已经成为物联网发展最大的瓶颈。从总量上看,目前全球互联网IPv4协议能够提供的地址空间最多只有40多亿,且可分配的IPv4地址剩余量不足10%,并将于两年内消耗殆尽。从结构看,全球IPv4地址分布不平衡,截止2009年底,排名第一的美国的IPv4地址为1495亿,占全球已分配IPv4地址总数的50%。排名第二的我国的IPv4地址仅为232亿,占全球的777%。从发展趋势看,2009年度我国IPv4地址申请量为美国194倍,增长势头强劲。IP地址需求的快速增长及地址资源的不足,将使我国地址资源匮乏的问题更加突出。 (五)物联网规模化应用不足 我国物联网还处于发展初期,目前开展的物联网应用主要还局限于小范围的简单应用,难以激发产业链各环节的参与和投入的热情,庞大的行业和大范围的应用需求还没有被激发出来,使得当前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规模性市场需求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联网的规模化应用。同时,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也是制约物联网规模化应用的另一重要原因。 三、促进我国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一)尽快制定我国统一的物联网发展战略和路线图 一是分析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明确我国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发展目标、发展策略和重点任务;二是明确界定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发展物联网产业集群的地位、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三是制定实施我国促进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的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 (二)加强对物联网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一是在物联网核心技术,如RFID天线设计与制造、RFID标签封装技术与装备、标签集成、读写器关键零件、RFID测试技术和装备等方面,加强资金投入和技术研发;二是积极探索新的研发组织模式,将研发与产业化结合起来,建立物联网技术研发基地,聚集物联网研发人才和项目,开展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和相关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 (三)加快物联网标准体系的建设坚持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同步推进的原则。一是在物联网基础标准领域,积极参与和主导国际标准的制定,进一步确立并扩大我国在国际物联网标准制定中的发言权。二是在国内物联网标准的制定上,以国际标准为基础,以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核心技术和网络为依托,制定和形成我国自己的物联网标准体系。 (四)积极推进物联网技术的示范和规模化应用一是加快IPv6下一代互联网的应用步伐。积极发展IPv6下一代互联网是解决目前互联网地址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要尽快建立IPv4向IPv6过渡的有效组织机制,制度与措施,明确时间表,同时,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利用财税杠杆和专项基金等经济的手段,鼓励互联网应用提供商进行IPv6改造,加快IPv6下一代互联网的应用步伐。二要结合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标准的制定,以物联网运营企业(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为实施主体,发挥政府在推进物联网应用中的能动作用,以政府订购和首购的方式,在工业、农业、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开展形式多样的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包括环境监测、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家居等,探索物联网价值链合作模式和产业规模化发展模式。 未来几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出现快速增长,据相关分析报告,2007年全球市场规模达到700亿美元,2008年达到780亿美元,2012年将超过1400亿美元,年增长率接近20%。国内物联网产业,据赛迪顾问研究显示:2010年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201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市场前景将远远超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市场,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更好的发展前景。
9月16日,Wi-Fi联盟宣布启动Wi-Fi6认证计划。和上一代的Wi-Fi技术标准相比,Wi-Fi6的数据传输速度提高了四成,能够支持增强和虚拟现实(AR/VR),扩大了网络容量,即使身处拥挤的火车站和相对封闭的角落,也能享受到优质的网络服务。目前,新发布的iPhone11全系均支持Wi-Fi6标准,这也将极大推动Wi-Fi6技术的普及速度。
去年年底,Wi-Fi联盟宣布改变Wi-Fi的命名方式,复杂的命名方式已经不复存在,Wi-Fi6(也就是原来的80211ax)将是下一代Wi-Fi标准的名称,从1999年使用至今的80211a命名格式正式退出 历史 舞台。
WiFi6相关技术规范仍在商讨中,预计会在今年完成正式及标准化,目前已有厂家提前做出产品抢跑市场。在日前举办的IFA国际电子消费展上,WiFi6系列产品包括拓展器,MeshWiFi系统等均有亮相。
几乎人手一部手机的移动互联时代,Wi-Fi对我们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业内人士预计,2019年将是Wi-Fi6商用元年。
关注“乐晴智库”,看深度行业研究报告(公众号:乐晴智库精选 / 网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