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移动物联网,即基于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物联网技术和应用,是我国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移动物联网发展的政策环境持续优化,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加快构建。
连接数占全球比例超70%我国建成全球最大移动物联网络
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移动物联网(NB-IoT)建设发展的通知》,首次提出移动物联网网络建设和用户发展的量化指标。2020年,工信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明确要求加快移动物联网网络建设、加强移动物联网标准和技术研究等。
今年9月,工信部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移动物联网应用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的通知》,围绕智能家居、网联汽车、智能穿戴等领域的生活智慧化应用,智慧农业、智能工厂、智慧医疗等领域的产业数字化应用,智慧消防、环保监测、智能表计等领域的治理智能化应用,征集优秀案例,推进移动物联网应用发展。
专家表示,在政策支持指引、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移动物联网在网络能力、应用发展和产业能力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移动物联网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多环节,国内企业技术及产品研发能力持续增强,生态体系持续完善。
截至2020年底,根据我国智能电网建设规划,我国已基本建成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在“十四五”阶段中,我国将重点发展智能电网新能源体系建设。
智能电网建设规划实施以来电网投资额一直维持较高水平
2009年,中国正式启动智能电网计划,自此我国智能电网建设拉开了序幕。中国的智能电网被定义为“坚强的智能化电网”(Strong & Smart Grid)。在“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国家电网公司首次提出了中国的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并确立了总体发展目标。国家智能电网规划的出台,不仅拉开了智能电网建设的序幕,更引领了我国电网系统的不断升级与建设发展。
在我国发展的早期阶段,我国电网在智能化投资的比例较低,但是随着智能电网的推进,智能化投资在电网投资中的比例显著提升。按照我国最初的规划,智能化投资在“十二五”期间的年均投资额是第一阶段的一倍,占电网投资比例也由62%提升到117%。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展开,智能化投资将明显增加,二次设备投资占比将由目前的不足5%提升至12%-15%。根据规划,2009-2010年、2011-2015年以及2016-2020年三大阶段我国电网计划投资额分别是5510亿元、15000亿元和14000亿元,其中智能电网计划投资额为341亿元、1750亿元和1750亿元。
自2008年实施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以来,我国电网投资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从2010年的3410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5373亿元,年均增速72%。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不论是社会形态和电网生态都对给电网企业及电力行业带来全新的挑战。积极转型,由粗放式发展转向集约化发展模式,正成为电网企业长期发展的首要任务。
2019年,电网投资进一步受到管控,全年电网工程投资完成额仅为4856亿元,同比下滑962%,为近四年最低。电网公司推行精准投资,意在压减低效投资。电网严控投资主要压的是基建,包括输电、变电、架空线入地,还有收益低且不能计入输配电价的储能,包括发电侧的抽水蓄能和电网侧的电化学储能。2020年电力设备行业受益 “新基建”,国家电网2020以来已经两次追加年度电网投资至4600亿元,发力特高压及电力物联网。
2020年智能电网引领提升阶段基本完成
根据规划,截至2020年,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的引领提升阶段已经基本完成,基本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十四五”着力构建现代新能源体系建设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下称“《纲要》”)发布,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成为了我国下一阶段能源发展的首要任务。而在现代能源体系的框架下,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智能调节能力,加强源网荷储衔接,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提升向边远地区输配电能力,推进煤电灵活性改造,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等智能电网相关推进政策也在《纲要》中有所体现。
——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电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1、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信息与通信研究所待遇挺不错的,其中福利较好。实习生每月工资3000元左右,转正后年薪一般在10万元以上,个人收入的高低与本人完成的项目量(工作业绩)有关。2、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信息与通信研究所是国内专业从事电力通信技术(含电力特种光缆技术)、电力信息技术(含信息安全技术)、电力安全与应急管理技术、电力信息通信应用技术的一流科研与检测实验机构,是国家电网公司核心技术支撑单位,是国家电网公司在该领域的研究开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试验检测中心、培训服务中心。是全国能源行业电力应急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挂靠单位。
3、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信息与通信研究所主要承担电力通信网络及特种光缆技术、智能PLC与无线技术、电力信息应用技术、云计算技术、保密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电力安全管理技术、电力应急管理技术、电力物联网技术、信息通信融合及应用、互动平台和智能终端技术的研究开发、技术服务、试验检测、培训服务。
4、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信息与通信研究所下设13个研究室,拥有国家能源局授予“国家能源智能电网研发(实验)中心--信息安全保障技术分中心” ,国家电网公司级重点实验室“信息系统安全实验室”和“信息网络安全实验室”,国家电网公司级实验室“特种光缆电气及通信性能实验室”和“特种光缆及金具力学性能实验室”,中国电科院院级“电力通信网络实验室”,是目前我国在电力信息通信领域检测科目最全、水平最高、最具有权威性的电力行业科研、实验检测机构。实验室分别具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资质、国家计量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MA)计量认证资质、信息安全服务资质(安全工程类一级)、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服务资质(一级)、 信息安全授权培训机构资质 (一级)。
5、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信息与通信研究所将加强基础性前瞻性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加强公司核心业务的技术支撑和服务,加强试验检测工作;充分发挥信息通信与智能电网紧密融合的优势,开展信息通信技术创新研究,解决智能电网建设中信息通信的关键技术,力争在公司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骨干和引领作用,把信息通信研究所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研究机构,目前待遇挺不错的。
法律分析: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产业,而发展电力信息化、智能电网及电力物联网等产业是实现我国能源生产、消费、技术和体制革命的重要手段。为此,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颁布了多项意见规划。2019年3月国家电网颁发《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大纲》,明确“三型两网、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提出要抓住2019年至2021年这一战略突破期,通过三年攻坚,到2021年初步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再通过三年攻坚,到2024年基本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第五条 电力建设、生产、供应和使用应当依法保护环境,采用新技术,减少有害物质排放,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国家鼓励和支持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电。
专网物联卡和运营商核心网。物联网的云管端框架体系自下而上分为四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其中下面的专网物联卡和运营商核心网属于专。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从而提供智能服务的网络。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