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工程就业前景,以及就业方向如何,高分悬赏。!

物联网工程就业前景,以及就业方向如何,高分悬赏。!,第1张

物联网是一个很大的方向,楼主最好找到物联网的一个分支好好学,比如通信技术或者射频技术~
物联网可以是一个“专业”,但不一定是一个“学科”。国内有些专家反对设置“物联网专业”,因为定位不清,一个学校往往有好几个院系争夺“物联网专业“的申报,又不是一个明确的学科,难以培养出真正的专业人才,培养出来的人可能是“万精油”,懂得多但是不精,尤其是本科阶段,建议只作为研究生专业,像MBA一样的模式。和目前许多高校设置的“电子商务”专业一样,“电子商务”也有同样的定位不清问题,只要高校设置的物联网专业能够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尤其是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就应该可以设置,不必拘泥于它究竟属于哪个现有的“学科”。 下表列出了一个高校物联网专业课程设置的初步建议,算是抛砖引玉。
课程1、 物联网产业与技术导论 使用电子工业出版社《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等等教材。 在学完高等数学,物理,化学,通信原理,数字电路,计算机原理,程序设计原理等课程后开设本课程,全面了解物联网之RFID、M2M、传感网、两化融合等技术与应用。
课程2、C语言程序设计 使用清华大学出版社《C语言程序设计》等教材。 物联网涉及底层编程,C语言为必修课,同时需要了解OSGi,OPC,Silverlight等技术标准。
课程3、Java程序设计 ,使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Java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等教材。 物联网应用层,服务器端集成技术,开放Java技术也是必修课,同时需要了解Eclipse,SWT, Flash, HTML5,SaaS等技术。
课程4、无线传感网络概论,使用 无线龙通讯科技出版社《现代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短距离无线通讯入门与实战》等教材。 学习各种无线RF通讯技术与标准,Zigbee, 蓝牙,WiFi,GPRS,CDMA,3G, 4G, 5G等等 。
课程5、 TCP/IP网络与协议 ,《TCP/IP网络与协议》,清华大学出版社,等教材。 TCP/IP以及OSI网络分层协议标准是所有有线和无线网络协议的基础,Socket编程技术也是基础技能,为必修课。
课程6、嵌入式系统技, 《嵌入式系统技术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等教材。 嵌入式系统(包括TinyOS等IoT系统),是物联网感知层和通讯层重要技术, 为必修课。
课程7、传感器技术概论, 《传感器技术》,中国计量出版社,等教材。 物联网专业学生需要对传感器技术与发展,尤其是在应用中如何选用有所了解,但不一定需要了解传感器的设计与生产,对相关的材料科学,生物技术等有深入了解。
课程8、RFID技术概论,《射频识别(RFID)技术原理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等教材。 RFID作为物联网主要技术之一,需要了解,它本身(与智能卡技术融合)可以是一个细分专业或行业,也可以是研究生专业选题方向。
课程9、工业信息化及现场总线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等教材。 工业信息化也是物联网主要应用领域,需要了解,它本身也可以是一个细分专业或行业,也可作为研究生专业选题方向。
课程10、M2M技术概论 , 《M2M: The Wireless Revolution》,TSTC Publishing,等教材。 本书是美国“Texas State Techinical College”推出的M2M专业教材,在美国首次提出了M2M专业教学大纲,M2M也是物联网主要领域,需要了解,建议直接用英文授课。

物联网这个词算是非常时髦的一个词了,不知道的朋友可能还以为是专门管理物流的,其实不然,物联网的意思是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也就是通过互联网让每个物理实体变得可控可感,因为刚发展起来,国内开设本专业的学校也不是很多,但是本专业可的确是有着大好的前景哦:

1北京邮电大学

作为国内通信巨头,北邮在这方面可谓实力十分强劲,是许多通信专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梦中的天堂,当然,与之息息相关的物联网专业也是排在国内前列。绝对是想学习物联网专业的同学的不二选择。

2电子科技大学

作为我国四所电子高校之一,也是我国最早开设物联网工程的高校之一,电子科技大学无论是电子,通信,或是物联都走在我国前列,同时,众多的科研团队如物联网智能芯片与系统团队、射频集成电路与系统研究团队、光纤传感与器件团队更是着力于培养我国的物联网人才。

3江南大学

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组建于2010年,是全国首家物联网实体学院,不仅如此,而且江南大学的计算机以及通信的实力都是十分强劲的。同时江南大学每年在物对联网专业方面的科研都十分重视,投入十分多,官方资料显示:目前年均科研经费逾3000万元,获国家“863”、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纵向课题30多项/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0多篇/年。想必此所学校的学术氛围也是十分浓厚!同时江南大学地处南方,也算是我国的发达地区,而发达地区的物联网人才市场可谓是远远没有饱和,因此就业前景也是非常的好哦。

总之,物联网专业是个十分新潮的专业,国家目前急需物联网方面的人才,此专业很有可能掀起第三波科技浪潮,不过作为一个通信,电子,计算机等各方面交叉综合的学科,学习难度也是存在的,不过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物联网大好的就业前景还是很值得选择的!!

历史沿革

1952年8月,创办沈阳航空工业学校;

1953年9月,更名东北第一工业学校;

1955年1月,沈阳第一工业学校;

1956年1月,恢复沈阳航空工业学校校名;

1958年12月,更名沈阳航空学院;

1960年2月,更名沈阳航空工业专科学校;

1969年3月,更名国营第251厂;

1972年9月,更名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2010年3月,更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截止2014年7月,资料来源于校官网

办学规模 院系设定

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有20个教学单位,开办本科专业57个、专科专业4个。

教学单位

航空航天工程学部(院) 计算机学院 民用航空学院 安全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自动化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能源与环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理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 外国语学院 人文社科部 体育部 工程训练中心 研究生学院(研究生部) 国际教育学院(外事处) 空军后备军官学院 创新学院

本科类专业

经济学 金融学、保险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文学 英语、日语、广告学 理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套用物理学 工学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功能材料、能源与动力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体工程、网路工程、物联网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交通运输、飞行技术航空航天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环境工程、安全工程、消防工程 管理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行销、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物流管理、工业工程、旅游管理 艺术学 表演、动画、绘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专科类专业

交通运输 空中乘务 电子信息 计算机网路技术 文化教育 套用英语 艺术设计传媒 表演艺术 师资力量

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有教职工近1700人,专任教师近100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特聘院士12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48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80人。现有国家国防科工局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辽宁省创新团队4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辽宁省教学名师9人,校级教学名师28人,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23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校级学科学术带头人38人;辽宁省百、千、万层次人才45人;拥有博士生导师近20人、硕士生导师324人;近百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学校 教授。

新校区图书馆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凤田(专职)。

教学建设

截至2014年,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示范专业5个、省级重点支持专业5个、省级紧缺人才培养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程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高校创新团队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

沈航一号飞机模型

国家级特色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安全工程;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飞行器设计、飞行器制造工程;

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

机械振动;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飞行器设计专业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飞行器制造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省级特色专业

多元文化共存下的中日言语行为对比研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路工程;

省级示范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空中乘务、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

省级重点支持专业

电工及工业电子学、通信工程、安全工程;

省级紧缺人才培养专业

飞行器动力;

省级精品课程

英语、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控制工程基础、电工及工业电子学、电路信号与系统;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电工电子与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航空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高校创新团队

能源与环境学院科研团队、热能工程团队、人工智慧与知识工程团队;

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信息与计算科学教学团队,物理教学团队,航空发动机结构、强度及振动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环境工程教学团队、现代企业管理教学团队。

学科建设

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4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可在8个领域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拥有国防科技工业局"十一五"国防特色学科1个,省级高水平重点学科1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5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

一级学科硕士点

截至2014年,设有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4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一级学科名称

二级学科名称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力学

(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固体力学

流体力学

工程力学

机械工程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车辆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材料物理与化学

材料学

材料加工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工程热物理

热能工程

动力机械及工程

流体机械及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化工过程机械

能源与环境工程

(目录外二级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

通信与信息系统

信号与信息处理

控制科学与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系统工程

模式识别与智慧型系统

导航、制导与控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计算机系统结构

计算机软体与理论

计算机套用技术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飞行器设计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人机与环境工程

通用航空飞行器设计与制造

(目录外二级学科)

软体工程

(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

安全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

工商管理

会计学

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行销、人力资源管理)

旅游管理

技术经济及管理

设计学

(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

工程

机械工程

电子与通信工程

控制工程

计算机技术

软体工程

安全工程

航空工程

工业设计工程

专业硕士授权点

工程硕士(含机械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体工程、安全工程、航空工程、工业设计工程等8个专业领域);

工信部国防科技工业局"十一五"国防特色学科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省级高水平重点学科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机械设计与理论、模式识别与智慧型系统、计算机套用技术、计算机软体与理论;

省级重点培育学科

计算机软体与理论、计算机套用技术、模式识别与智慧型系统、机械设计及理论、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校级重点建设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8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工程中心2个、国家级研究所1个、省部级研究院(所)9个。

类别 级别 名称 实验室 部级 国防科工委航空制造工艺数位化重点实验室 省级 通用航空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大规模分散式系统重点实验室 数位化工艺仿真与试验技术重点实验室 清洁能源(联合)重点实验室 先进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航空装备制造与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 航空轻合金及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 市级 数位化制造工艺测试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工程中心 省级 知识工程与人机互动技术工程中心 辽宁省雷射再制造与雷射成形技术工程中心 研究院所 国家级 中航工业沈飞国家级技术中心沈航研究院 省级 通用航空研究院 航天技术研究院 机载设备研究院 先进制造工艺技术研究院 材料研究院 可再生能源研究院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院士工作站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套用技术研究所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专用仪器设备研究所 科研成果

1958年10月,由沈航师生自主研制的"沈航一号"飞机飞上了祖国的蓝天,受到举世瞩目。当前,沈航大学科技园是辽宁省人民 重点建设的大学科技园之一,年产值超亿元。

空乘专业学生

沈航先后承担国家863计画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预先研究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项目、航空预研和航空型号研究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0项,2012年科研经费达14亿元。2009-2014年,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论文3000余篇,被SCI、EI、ISTP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1500余篇。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达百万册;中文报刊3600余种;非书资料65万余件;电子图书50万余册;购置、自建中外文资料库30余个。

学术刊物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是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主办的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栏目有:航空制造工程;知识工程;动力与机械工程;计算机与通讯工程;安全与环境工程;基础科学;管理工程;经济管理等。该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资料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资料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中国期刊网入网期刊、中国科技期刊资料库、万方数据收录。

学术交流

沈航与法国皮卡迪大学、韩国航空大学、俄罗斯西伯利亚航空航天大学和阿穆尔国立技术大学等80余个国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关系。近些年来,派出600 余人次赴国外进行科研合作、学术交流、进修培训,在校留学生500余人。 聘请兰宁格等国外知名学者担任 教授。与俄罗斯阿穆尔国立技术大学合作实施了"2+2"人才培养模式,与法国艾普萨工程师学院联合培养法国工程师。先后举办国际学术会议4次。

现任领导 姓名 职务 学术职务 杨凤田 校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维 党委书记 博士生导师 陈保东 常务副校长、党委副书记 博士生导师 芮小苗 党委副书记 -- 卢建平 副校长 -- 林峰 副校长 -- 王琦 副校长 -- 尹峰 纪委书记 -- 佟刚 副校长 --

不是。工程科学与技术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学主办的工程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1957年创刊,曾用刊名《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成都科技大学学报》。期刊发文覆盖土木、水利、计算机、电子、电气、网络空间安全、机械、控制、地质、材料、化工、矿业等学科领域。开设了“科学前沿”“聚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特色栏目,组织了“网络空间安全”“川藏铁路工程与环境” “泛在电力物联网”“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 “青藏高原重大滑坡动力灾变与风险防控”等专栏,出版了纪念5·12汶川大地震系列抗震减灾特刊及“碳中和及绿色能源”专刊,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广泛关注。《工程科学与技术》被《EI》《Scopus》《EBSCO数据库》《剑桥科学文摘(CSA)》《INSPEC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期刊被评为中国中文权威学术期刊(A+等级),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期刊位于《世界影响力指数报告》Q2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3509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9
下一篇 2023-07-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