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一出,全民被“沸腾”。回顾近些年科技产业,似乎没有哪一款产品能够像鸿蒙系统那样牵动着亿万用户的心。鸿蒙之所以有如此之高的关注度,这不仅仅是中国自研 *** 作系统的突破之举,同时特殊的国际环境也给鸿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其实早在鸿蒙系统正式发布之前,任正非、梁华等华为的高层领导早已经给这款 *** 作系统定性——基于物联网打造。而提到物联网,很多网友感慨“小米做了这么多年的物联网生态,如今却被鸿蒙抢了风头”,而这背后的道理,其实颇有一番意味。人们通常会用“时也,命也,运也”这句出自《吕蒙正格言》的名言来感叹时运。我们不妨就从这三大维度,来解读今天的主题。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有很多发明创造并未在当时获得巨大的成功,反而是通过后人的推进和改良才对社会形成了革命性的改变。比如古希腊时期工程师希罗发明了蒸汽机,比瓦特早了几千年。但瓦特改进了蒸汽机,并推进了工业革命的演进。
在这个故事当中,“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虽然古希腊人发明了蒸汽机,但却缺乏高效的煤炭燃料供应,况且当时男耕女织的原始生产关系也不需要蒸汽机。这就好比如今物联网,尽管被业界视为下一个蓝海,但眼下功能偏弱、需求不旺也是实情。
当然,小米并非物联网的发明者,但在国内市场当中,小米可以说是推行物联网生态最早,且产品线最为全面的品牌之一。尤其是旗下的小爱智能音箱,在前几年绝对可以用风靡全网来形容。但是然后呢?似乎并没有什么然后了……
当“新鲜感”过后,那些曾经带来“惊艳”的智能音箱大多已经在吃灰。所谓的物联网,其实大部分用户也就是用来控制一下灯光的开启。更复杂的功能虽然也能实现,但考虑到更换成本和实现的复杂程度,相信很多人都不会觉得这是“刚需”。
市场需要培育,更需要关键技术的落地普及以及用户需求的升级。这不禁令笔者想到,早在20年前很多媒体就在畅想“电子商务”的广阔未来,但只有当10年前互联网支付和物流产业获得高度发展,电商才真正被更多的普罗大众所接受。
根据现在的情况来分析华为鸿蒙系统的运用还会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够运用到手机上,毕竟现在华为面对着多方压力,前有国外企业的压力后有国有企业的压力,华为需要先解决现有的问题然后才能把鸿蒙系统运用到手机上,这个过程是漫长而又艰辛的,毕竟这牵扯到了许多的利益纠纷,而且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华为现在因为国外企业的牵制华为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导致了华为鸿蒙系统上市的推迟,毕竟一个新生的科技都会让许多人关注,如果对自己的利益造成了影响那么肯定要对这个进行打压,以此来留存自己的利益,华为鸿蒙系统的出现严重的影响到了IOS系统和安卓系统的地位,以前是IOS和安卓各占一半江山,现在突然出现一个鸿蒙系统那么他们的江山就要分给别人,换做是谁都是不愿意分这一杯羹的,所以之间的摩擦是在所难免的。
再加上华为鸿蒙系统在国内的实施受到了制约,很难在中国国内打开市场,这也就导致了鸿蒙系统迟迟不能推行的原因所在,但是如果华为鸿蒙系统取得别人的信任那样就有利于它在国内的发展,但是如果做出了让人们反感的事情那么华为鸿蒙系统想在国内发展那就是痴人说梦,因为到那个时候中国人就会彻底抵制华为鸿蒙系统的出现。
所以华为鸿蒙系统什么时候进入手机行业那就要看华为如何把事情解决好了,到那个时候就是华为鸿蒙系统运用到手机的时候。
大家有没有想过小米手机不采用华为的鸿蒙系统是为了什么?其实除了小米不愿意帮助华为做大做强之外,它自身也有一套 *** 作系统,甚至一度还要争夺世界第一大互联网系统的位置。
这一款名为 小米vela的 *** 作系统 ,前不久小米就公布了MIUI系统和物联网系统velaOS,小米之所以要研发 *** 作系统就是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
不过不同于华为的鸿蒙系统,小米这一产品不是和各行各业的公司进行合作,而是让其他企业复制小米经营的模式,一旦各企业能够采用小米的 *** 作系统,就相当于为小米创造了巨大的生态环境,未来实现万物互联也就易如反掌了。
虽然目前来看尚难得出结论,但是小米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确实下了一番工夫。在首次提出物联网建设的理念后,小米迅速打造生态链,像云米和石头 科技 等产品层出不穷,而小米之所以要和这些企业合作投资,并不是为了控股盈利,而是想让该企业的科研队伍继续为公司创造 科技 产品,保证创新输出。
有了这些企业的合作运转,小米物联网体系一步步壮大起来, 像手表、手环等穿戴产品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二,移动电源领域更是稳居第一。除此之外小米自主研发的电视、电脑等产品都已经在国际上崭露头角,甚至一度打入了前五的位置。
比起华为从零开始,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物联网体系,小米此举可谓聪明至极,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建立起一个物联网体系。当然华为还在坚持自主打造鸿蒙生态,就一定有他的道理。
要知道鸿蒙系统是独立于安卓和iOS之外的手机 *** 作系统,而小米的vela系统则是采用了谷歌架构,本质上是属于安卓系统的衍生品,两者不存在可比性,不过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最受关注的鸿蒙 *** 作系统。
要知道鸿蒙系统的结构框架都是自主研发的,不存在任何软件支持,相当于一个空荡荡的房子,需要各大软件运营商进行产品搬运,慢慢填充起来。而说服各大运营商适配鸿蒙的确是个浩大的工程,毕竟鸿蒙面世不久,各方面的性能都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各方多少都有所顾虑,所以从生态组建的难度系数上来讲,鸿蒙远超vela系统。
而且为了保障运营商们的经营模式不受影响,鸿蒙专门开发出了适配安卓软件的功能,也就是大大降低了软件运营商的入驻门槛,这一点就比小米直接入股,掌控企业 *** 作系统来的自由随意。
不过两者还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比如两大系统都能够适配不同的产品,像小米的手机、手环和电视,华为的家电、 汽车 和电脑。能够实现这一点得益于他们采用了为内核的设计工艺,由于开发难度不高,且系统占空间小,因此能够在各类产品中得以搭载。
不过目前鸿蒙系统的发展明显要比小米vela系统势头更猛,毕竟作为国内自主研发的手机 *** 作系统,鸿蒙更有实力跟安卓和iOS同台竞技。根据华为的预测,未来搭载鸿蒙系统的设备总数不下三亿台,华为产品的占比就能达到2亿台,至于其他品牌的设备也会有1亿台左右。
由此可见, 虽然小米对自己研发的vela系统自信满满,但是由于无法摆脱安卓系统的技术影响,因此在知名度和认可度上迟迟难以跟华为的鸿蒙系统作比较 。至于其所梦想的物联网系统建设也许会有所成功,但如果一直没有核心技术作保障,未来很难不受到谷歌等外企的管控。
希望小米能够借鉴华为的研发经验,让国产手机和国产系统的自研技术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工业40的概念首先由德国在2013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
它被誉为继蒸汽革命、电气革命和信息革命后,人类 历史 上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革命。
蒸汽革命从19世纪初期开始,历经70余年,一直到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才宣告结束。
电气革命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20世纪50年代结束,前后也经历了七八十年。
信息革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直到今天。
如果以70年为一个周期,信息革命基本可以认为在2020年结束。
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革命已经宣告开始!
时至今日,尽管很多专家学者都认为我们的时代已经进入了智能化时代。
但在很多领域,我们甚至还没有完成信息时代所应该具备的特点和能力。
即使在工业制造中,信息化的程度也并不能够得到全面普及。
信息革命对于工业制造的影响,呈现了金字塔的形态。
越往上,信息化的程度越高。越往下,信息化的程度越低。
真正能够实现完全信息化的工业制造的并不多。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之际,能够首先响应并进入这个赛道的,终究只是少数。
工业革命从始至终都是由 科技 的跨越式发展引发的。
智能时代,能够最先进入工业40这个战场的,应该是 科技 企业。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品牌不再局限于产品品牌,而更多的向智能生态的概念延伸。
作为国内最具代表性的 科技 公司,华为完全具备率先进入工业40的条件。
生态品牌和品牌生态,仅仅只是颠倒了顺序,意义却是完全不同。
华为产品体系覆盖基础设施,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和内容服务四大细分领域。
依托鸿蒙和欧拉 *** 作系统,连接HiCar智慧生活,云端算力和集群中心加持。华为构建智能生态体系,绝非空言。
生态品牌总结起来,有两个大的特点。
高度的自主化动力和全新的生态模式。
企业想要实现高度自主化的动力,就需要让员工把自己当成企业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让员工保持强大的主观积极性。
才能让企业拥有更高的活力。
华为与一般企业的全员持股不同。这种独特的模式让华为的员工真正觉得自己是企业的主人。
生态模式是一种认知和理念的变革。
品牌从古到今,总共只有三种类型。
最常见的就是产品品牌,比如:宝马、可口可乐、肯德基等。
随后出现的是平台品牌,比如:阿里、京东、亚马逊等。
我们在网上购买3C产品,一般会选择京东而不是淘宝或者拼多多。这本身就是平台品牌效应在起作用。
最后就是物联网(IOT)时代的生态品牌。
生态品牌不仅仅是指将很多产品通过物联网连接在一起。
更多的是一种体验式的经济模式。
通过改善和提升用户的体验,从而促进品牌价值的提升。
华为产品体系所形成的生态将ToC和ToB完全纳入进来,将形成企业消费者和个人消费者共建的生态体系。
那么,全球第一个生态品牌是谁呢?
它连续三年 被BrandZ 评为全球唯一的物联网生态品牌。
是它第一个提出的生态品牌的概念。
全球前10名的商学院全部收录了它的案例。
ISO、IEEE、IEC等国际标准组织全都让它牵头主导物联网国际标准。
在构建生态品牌过程中,它大刀阔斧,直接砍掉12000名中层管理者!
也是它独创性地在三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损益表)之外,增加了共赢增量表。
它就是海尔!
一个在人们印象里或许并没有华为出色,但却已经成为真正全球化企业的先行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