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竹属是什么?

方竹属是什么?,第1张

(薛纪如)

学名:Chimonobambusa Makino。小型竹类。地下茎单轴或复轴型。节间短,一般不超过20厘米,圆筒形或下部节间略呈四方形,分枝一侧扁平,常具浅沟槽,秆中部以下,至少于基部数节各具一圈由气生根转化形成的锥状短刺;秆芽通常锥形,抽长时紧贴主秆。3分枝或于后期为多分枝,枝节显著隆起,具脊。秆箨早落或宿存;箨耳缺失;箨片退化,呈微小三角形或锥形。叶片披针形,小横脉清晰。小穗通常单生或族生于花枝各节上,常呈紫色,含数小花,无柄,或顶生小穗,以花枝梢头节间充作小穗柄;小穗轴具关节;颖1~3片,逐渐增大,具数脉;外稃顶端尖锐,具数脉;内稃略短于外稃,具2脊,无毛,鳞被3片,膜质;雄蕊3枚;子房楠圆形,无毛,花柱1,极简短,柱头2枚,羽毛状。果椭圆形,具坚厚果皮。(见图)本属约30余种,产亚洲,散见于日本、印度、缅甸、越南等国。中国西南山地是本属分布中心,约有18种。此外陕西、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广西、福建也有零散分布。本属为亚热带山地竹种,耐荫、喜湿,多成片自然分布于海拔800~2200米山地常绿阔叶林区。常见于沟谷两侧或于林内呈下木层存在。川方竹、刺竹子、刺黑竹和金佛山方竹等在西南山区较普遍;寒竹和方竹见于东南地区的福建、浙江省。本属要求温凉潮润的气候条件和排水良好的山地森林土壤,故在疏林内生长最好;在炎热地区、高寒山地以及干燥地段都难以成长。方竹属秋季收笋,是有名的笋用竹,除供鲜食外,亦多制成笋干。其杆打磨后质地光滑坚韧,可制作手杖和工艺用品。此外,方竹属由于杆形奇特,如节部具刺,秆略呈方形,也是人们喜爱的观赏用竹。

方竹防风固沙林

(windbreak and sand-fixing forest)

(高尚武)

为防治风沙和控制沙漠化而营造的森林。通过营造防风固沙林,把自然历史变迁造成的恶性循环变为良性循环。由流沙的治理,绿洲防护体系的建立,和天然植被的保护与管理等多种防护功能的各部分组合在一起的防护系统工程,不仅起保护社会设施和自然环境的双重作用,也是改变低产生态系统为高产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

全世界的沙漠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2~15%,有低纬度热带沙漠和中纬度温带沙漠之分,降水量都在250毫米以下。中国的沙漠主要属于后者,北方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总面积1282万平方公里。其中沙漠(沙质荒漠)及沙地占556%,戈壁(砾质荒漠)占444%。沙漠、戈壁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贺兰山、乌鞘岭以西,而沙漠化土地80%分布在半干旱地区的荒漠草原和干草原地带,其余分布在干旱地区的荒漠地带。

9 海南椰林

丁克仁

10 台湾天然针叶林

李鹏供稿

11 大觉寺古油松

李鹏

12 北京故宫白皮松古树

李鹏

13 台湾神木——红桧

丁克仁供稿

14 山东孔庙古柏

李鹏

15 北京戒台寺古槐

李鹏

16 广西阳朔古榕

李鹏

17 少林寺古银杏

刘春根

18 肃敦煌县古榆树

丁克仁

19 浙江上虞县古樟树

丁克仁

20 拉萨左旋柳

王豁然

2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李鹏

22 南京林业大学校园

马有基

23 北京林业大学学生做测量实习

赵宗源

24 东北林业大学学生在做伐木实习

江红鹰

25 中国古代林学著作

徐季佳

沙漠是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干,风扬古代湖沙质沉积物,风和沙相互作用后形成的自然景观。沙漠腹地有规模、有系统、有规律形态的高大沙丘与风力保持动态平衡状态。沙丘的形态主要是新月形、线形、金字塔形、拋物线形和穹状等类型及其派生类型。沙漠扩展、蔓延形成暂时的沙丘特征,但它们会因一次风暴引起形态的调整。这类沙丘每年以1~2米、5~10米或更快的速度迁移,对绿洲、交通、工业设施基地产生危害。戈壁是第四纪洪积——冲积由砾石、碎石和沙质堆积而成,地面平缓。由剥蚀——残积——坡积形成的,地面起伏不大,基岩裸露,碎石、沙砾层薄,山地几被蚀平,沟谷分割剧烈,缺乏河流。戈壁地面颗粒大、风力难以吹动,只有其中沙质在风力下产生风沙流危害,但与沙漠比起来危害小得多。沙漠化是由于自然历史因素,河道变迁,沙漠扩展,古代绿洲、城堡被流沙吞没,出现类沙漠景观,而且不可能靠自然恢复原始面貌。沙化是指干旱土地上,人为毁林草造成生态退化,原有固定沙地沙子普遍再活动,引起地面广布沙丘。

发展历史

俄国1895年修建穿越卡拉库姆沙漠铁路,为防沙害探讨流沙治理措施,并于1912年成立列别捷克沙漠研究站,从事机械沙障和植物固沙双重工程研究。50年代起,伊朗、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沙特阿拉伯、印度、西南非洲等国家先后开展了治沙造林和绿色带工程,重建植被。60年代起又利用化学覆盖物固沙,保护重要设施基地免受沙害。化学固沙剂中一种是水溶性树脂乳液,另一种是液态聚合物。利用这种材料胶结流沙使之达到固定,每公顷需喷洒3785公升,有效期半年到三年。远不如采用植物性材料作为固沙覆盖物经济有效。

中国清代初叶前后,甘肃河西走廊农民在风沙线上开始“插风墙”阻截流沙,“护柴湾”保护天然植被防沙化,各村为护柴湾订有乡规民约。自20世纪50年代初起治沙造林事业才大规模进行,先是在半干旱地区东北西部营造基干林带,继而在内蒙古、陕北、甘肃河西走廊、宁夏等地营造防风固沙林带1835公里。与此同时,新疆荒漠垦区人工绿洲大规模建造防风林网,使垦区防护林占耕地面积48~6%,覆盖率大的达128%。此外,在固沙防风林外围有危害的流动沙丘上,最初辅以沙障,栽植梭梭、沙拐枣、花棒等灌木固沙,控制流沙蔓延,而在半固定沙丘上采用封沙育草措施,一般3~5年后植物盖度可恢复到50%。截至1977年,风沙区造林保存面积190万公顷。1978年中国决定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到1985年,226个风沙县第一期工程量已按计划完成。中国第一条穿越沙漠的包兰铁路,兰州至银川一段,六次穿越腾格里沙漠,其中迎水桥至孟家湾一段16公里,全是高大格状沙丘,由于在沙丘上采用插方格草沙障,并种植灌木和多年生草治沙措施,1958年8月1日通车以来,基本保证火车正常运行。此后又相继修建了通过沙漠和风沙区的兰州至新疆、集宁至二连、甘塘至武威、乌达至吉兰太(兰新、集二、甘武、乌吉)等干线和支线。为保铁路畅通无阻,进行了大量防沙工程。中国沙区公路的沙害防治,一种是采用以输沙方法防治沙埋路面;另一种是利用设置机械沙障护路、风力输沙护路和植物固沙护路的综合措施防治沙压公路。

治沙措施

中国治沙遵循原则是: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除害与兴利相结合;改造与利用相结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大量造林种草与保护巩固现有植被相结合。其办法有以下几种:

治理流沙

风沙危害都是气流对沙子吹蚀、搬运、堆积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根据风沙运动规律,要导致堆积、拦沙,就要降低风速,使气流含沙量处于过饱和状态,稳定沙面,削弱风速对沙子的搬运能力。要造成吹蚀、导沙或非堆积搬运,就要加大风速或切断沙源补给,使气流含沙量处于不饱和状态,增加气流对沙子搬运能力。据此,治理措施,有工程治沙、植物治沙,或两者结合。①工程治沙:广为采用的是机械沙障(或风障)。即采用柴草、粘土、树枝、板条、卵石等材料,在沙丘上全面平铺或带状平铺,或成行状格状直立插设。工程措施中的风力拉沙,应用于清除公路被保护地段的沙埋危害。通常是设置聚风板改变流沙输移方向,或利用聚风板下入口处增强下导风,引起路面附近流场结构的改变,风流增速,使流沙在路面不产生堆积。在有水利条件地区,为消除沙害,则利用水的动力拉沙造田、修渠筑坝等,也是改造利用沙漠的一种工程措施。这在中国陕北沙区已有丰富经验。②植物治沙:是治理流沙经济有效而又持久的措施。流动沙丘地上造林种草成败的关键在于树种的选择:荒漠、半荒漠、干草原处于三个气候带,而且同一气候带沙地下伏物的性质不同,应选择适于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发展的乡土乔、灌、草种,同时也可采用已经引种成功的外来优良乔、灌、草种。重要的是选用旱生植物。适于中国治沙造林的乔灌木树种和草种有:干草原地带为差把嘎蒿、杨柴、胡枝子、小叶锦鸡儿、黄柳、白榆、小青杨、樟子松等;半荒漠地带为油蒿、籽蒿、柠条、杨柴、花棒、紫穗槐、沙柳、旱柳、小叶杨、钻天杨等;荒漠地带为梭梭、沙拐枣、柠条、花棒、柽柳、白刺、旱柳、箭杆杨、钻天杨、二白杨、新疆杨、胡杨、沙枣等,但选用乔木树种需灌溉。造林方法,一般情况下以植苗造林较为可靠,插(压)条(干)造林需在水土条件较好的地段,而直播造林通常在降雨较多地区才能进行。

建立绿洲防风固沙体系

包括在绿洲外围的流动沙丘上设置各种工程措施,主要是在侵害绿洲的流沙的源头,堵塞风口阻滞沙源;在侵害绿洲要冲的沙漠前沿地段,建立宽阔的封沙育草带,用以滞沙和减低地表风沙流中的含沙量,阻截外来流沙侵袭绿洲;通过划区封禁,促使自然恢复植被,和通过人工干预,利用降水、灌水补种草类和灌木,建成绿色带;绿洲农田边缘地带营造防风阻沙林带,由乔灌木组成单带或双带式林带,面对沙漠背依绿洲,消弱风速,沉降气流中悬浮沙粒;绿洲内部建立纵横交错的护田林网,调节近地层小气候。如此分层设防,而又由于不同形式的防风固沙作用相互联系,即可产生综合防治的效益,维护绿洲生态平衡。

封沙育草育林

土地沙漠化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防止和控制已出现的沙漠化现象,除了采取人工种草、造林措施外,重要的是采取封育保护天然丛林和灌丛的措施。对毗连绿洲的地区,根据沙源情况,首先划定范围,规划出封育区的宽度(一般500~1000米),使之逐步恢复植被,形成绿色屏障。对荒漠中相对比较稳定的灌丛林,如梭梭林,柽柳、白茨沙堆等,应着重采取管护措施,划区封育和轮牧,为灌木丛林结实和天然下种更新创造条件。荒漠河谷林,如胡杨林、灰杨林、银白杨林、沙枣林等,由于河道变迁和人为影响,林地面积缩小,沙化面积增大,天然屏障的作用在降低。为保护和扩大河谷林,应采取划段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促进天然下种更新和天然萌蘖更新。

随着干旱地区的开发和人口的增长,经济活动和灾害性气候因素对自然界影响越来越大。当今沙漠化问题正在不同程度上遍及亚、非、澳、美和欧洲大陆,据联合国沙漠化会议估计,每年5~7万平方公里土地沦为沙漠化。因此,干旱地区如何合理开发水、土、植物资源并获得收益,如何保护环境和采取合理的措施,是今后的一大课题。过去的重点在于因害设防,而今后还须考虑可再生资源的整治、管理和保护。即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着手整治,按不同类型作出区划规划和在每个区建立治理示范,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沙漠、草场变化动态,安排恢复生态平衡的整治。

参考书目

治沙造林学编委会编著:《治沙造林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月老(yuè lǎo),别名柴道煌,民间又称月下老人、月下老儿,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人,是中国民间传说中主管婚姻的红喜神,也就是媒神,是天庭的一位上仙。

月老这一形象最初在唐朝小说家李复言的小说集《续玄怪录》的《定婚店》中出现。记载了唐朝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巧遇月下老人。宋城县的县令知道了这件事情,就把韦固原来住的旅店题名为“定婚店”。月老由此而来,此后世代相传,男女老少咸知。月下老人后来也成为媒人的代称。

月下老人以红绳相系男女,确定男女姻缘,体现了唐朝人对爱情与婚姻“前世注定今生缘”的认知态度。对于从前那种结婚一定要讲求门当户对的观念来说,月老的婚姻观念显然有了很大的进步。

基本介绍 本名 :月老 别称 :月下老人 月下老儿 柴道煌 所处时代 :唐朝 出生地 :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 主要成就 :牛郎织女 宗教 :道教 起源年代 :唐朝  神职 :中国神话中执掌婚姻的媒神  人物出处 :《续玄怪录·定婚店》  祠堂 :月老祠 月老宝诰,人物出处,轶事典故,文献记载,婚恋观,艺术形象,文献形象,影视形象,月老合婚真经,合婚宝诰,和合二仙宝诰,小赞韵,召和合二圣咒, 月老宝诰 月老宝诰(1) 志心皈命礼,团圆月下,相思树底,订婚殿中(2)。执掌天下之婚牍,维系千里之姻缘(3)。慈眉一点,有情人终成眷属(4)。红绳一牵,逃不过三世宿缘(5)。拄杖巾囊,奔波于烟雾云霞间(6)。童颜鹤发,超脱于爱恨情仇外(7)。大圣大慈,大仁大愿(8)。牵缘引线,月下老者(9)。合婚联姻,正缘尊神(10)。 注解: (1)月老仙师: 月老仙师,简称“月老”,姻缘之神。月老仙师对世间男女以红绳相系,确定姻缘。宝诰,用于褒扬。 (2)团圆月下,相思树底,订婚殿中: 月下、树底、殿中。此三处皆为月老仙师所处之地。 (3)执掌天下之婚牍,维系千里之姻缘: 此句言月老仙师之职能。《续幽怪录》记载:“韦固曰:然则君何主?月老曰:天下之婚牍耳。” (4)慈眉一点,有情人终成眷属: 慈眉,喻月老仙师慈祥之面容。一点,一经钦点。 (5)红绳一牵,逃不过三世宿缘: 三世,前世、今世、来世。此句言中国古人对爱情婚姻以“前世注定今世缘”的认知态度 (6)拄杖巾囊,奔波于烟雾云霞间: 拄杖,执持拐杖。巾囊,月老仙师装系夫妻姻缘红线的布囊。《续幽怪录》记载:“问囊中何物,答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妻之足。” (7)童颜鹤发,超脱于爱恨情仇外: 童颜鹤发,言月老仙师须发皆雪白,但容貌光彩如儿童。超脱于爱恨情仇外,《续幽怪录》记载:“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逭。” (8)大圣大慈,大仁大愿: 大圣,月老仙师智慧超凡、通真达灵。大慈,月老仙师慈祥爱护众生。大仁,月老仙师呵护世间男女。大愿,月老仙师愿众生婚姻皆美满之宏愿。此句力赞月老仙师之无量功德。 (9)牵缘引线,月下老者: 月下老者,简称“月老”,为月老仙师之民间称呼。 (10)合婚联姻,正缘尊神: 为月老仙师之圣号,道教亦称“合婚联姻天尊”。 人物出处 月下老人,简称“月老”,别名柴道煌。是中国民间传说中专管婚姻的红喜神,也就是媒神。关于月老的事迹,在唐代之前,并没有记载。记载月老最早的文献资料出自唐代李复言的《续玄怪录·定婚店》。略谓: 杜陵韦固,元和二年旅次宋城遇一老人倚布囊,坐于阶上,向月捡书。固问所寻何书,答曰:“天下之婚牍耳。”又问囊中何物,答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则潜用相系,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 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逭。”后多用作媒人的代称。这个在月下倚布囊、坐于阶上、向月检书的老人,即是后来在民间被奉为婚姻之神的月下老人。只要其用囊中红绳把世间男女之足系在一起,即使经历“仇敌之怨,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等折磨,也会化解一切最终成为夫妻。 商丘月老祠 轶事典故 众所周知,媒人有个雅称,叫做“月下老人”,简称“月老”,他的由来,还有一段奇趣的传说。 韦固在宋城(今商丘)遇月老 唐朝元和二年,杜陵有个叫韦固的书生去清河访友,途中借宿在宋州宋城县南店客栈。同住客栈的张姓客人听说他还没有娶妻,说是要把原清河太守潘昉的女儿介绍给他,约定第二天早晨在龙兴寺门前碰头,告诉他女方的回音。 次日四更天时,韦固就匆匆起床赶往龙兴寺,张姓客人还没有到,倒见一须发银白的老翁坐在台阶上,倚著布袋对月翻书。他踅过去窥看,却一字不识,便对老翁说:“小生熟读经书,怎么一字不识?”老人笑笑说:“此非人间凡书,你如何识得?上面所载,是天下男女匹配的婚牍。” 韦固将信将疑,又问布袋里装的什么东西。老翁道:“是为红线,用来系夫妻两人的脚,一男一女降生时就已拴住了,以后即使仇敌之家、贫富悬殊、丑美不等、相隔万里,也必成夫妻。”韦固益发惊奇,再问:“小生的妻子应是哪位千金?”老翁翻了翻书说:“宋城南店北面卖菜陈婆的女儿便今年才三岁,十六岁时与你结为连理。至于潘昉之女,与你无缘。” 韦固暗想,她十六岁时,我已过而立之年了,哪有差这么多年的?于是说:“可否得见未来的娘子?” 老翁领着他进入一个菜市场,看到有个瞎了一只眼的妇人,抱着个小女孩蹒跚而来。其指著小女孩说:“这就是你的娘子。”韦固生气地说:“若我知书达理之人,岂能娶乡野老婆子家的粗俗女儿,不如杀了她吧。”老翁哈哈大笑:“已是赤绳系足的了,岂可逆转?”言毕飘然而去。 韦固哪里肯信?令仆人杀了小女孩,仆人胆小,只刺破了小女孩的眉间,拔腿逃之夭夭。 以后年复一年,虽有好事之人为韦固提亲说媒,却都未成功。转眼十多年过去了,韦固家未成而业已有,在相州刺史王泰手下当了参军官。王泰欣赏他才学过人,将女儿许配给了他,择定黄道吉日拜堂成亲。新娘王氏年方二八,美若瑶池仙子下凡来,韦固满意非常,夫妻相敬如宾。 那新娘眉目间总贴著一朵彩色纸花,晚上睡觉时也不取下,沐浴后还要重新贴上。韦固忍不住询问原由。回说小时候被歹徒刺伤,贴纸花以掩饰伤疤。 韦固暗暗吃惊,再问妻子身世,王氏如实道来。 王氏襁褓中时父母双亡,跟着靠卖菜为生的奶妈陈氏艰难生活,后来陈婆打听得她的叔叔王泰当了刺史,便送与王泰收养。王泰当作亲生女儿一般对待,抚养至十六岁时把她嫁给韦固。听完妻子叙说,韦固大为诧异,想起了当年龙兴寺前遇见老翁对月翻书事,认定这月下老人正是主管人间婚姻的媒神,逢人便津津乐道这桩奇遇,至远近皆知。稍后,学人李复言把这则传闻取名“定婚店”,收录在《续幽怪录》一书中,由是世代相传,男女老少咸知,“月下老人”、“月老”即是婚姻介绍人。 文献记载 《浮生六记》:“世传月下老人专司人间婚奂鶳,今生夫妇已承牵合,来世姻缘亦须仰藉神力。”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莫非他心里有这段姻缘,自己不好开口,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先说定了我的事,然后好借重我爹妈给他作个月下老人。” 《儿女英雄传》:“今日这喜事,不但有媒有妁,并且还请得是成双成对的媒妁,余外更多著一位月下老人。” 《老张的哲学》:他们信教的不供神,和不供子孙娘娘,月下老人一样。 明·无名氏《女真观》第三折:“你权做个撮合山主亲的月下老,俺两个衔环之报,成就了碧桃花下凤鸾交。”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若是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 《红楼梦》:“自古道:‘千里姻缘一线牵。’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丝,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正是一对佳人才子。虽在海外,但也是一国驸马,富贵无穷。况天缘是月下老人赤绳系定的,不必多疑。 婚恋观 月下老人以赤绳相系,确定男女姻缘,反映了唐人姻缘前定的观念,他是唐人命定观的表现之一。唐人以为,人的命运,不是自己可以确定和改变的,“天下之事皆前定”(《感定录·李泌》),“人遭遇皆系之命”(《纪闻·王》),“人事固有前定”(《续定命录·韩泉》)。 唐人的这种前定观念,当然也表现在婚恋方面,“结缡之亲,命固前定,不可苟求”(《续玄怪录·郑虢州騊夫人》),“伉俪之道,亦系宿缘”(《玉堂闲话·灌园婴女》)。 月老形象的出现,正是这种命定观在婚恋领域的艺术化、形象化。其实,在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之前,唐人小说中还有类似的形象,戴孚《广异记·阎庚》云: 仁亶见其视瞻非凡,谓庚自外持壶酒至,仁亶以酒先属客,客不敢受,固属之,因与合欢。酒酣欢甚,乃同房而宿。中夕,相问行礼,客答曰:“吾非人,乃地曹耳,地府令主河北婚姻,绊男女脚。”仁亶开视其衣装,见袋中细绳,方信焉。 这里自言为地曹的“客”,即是“主河北婚姻”者,同样是通过以袋中之绳“绊男女脚”的方式,确定世间男女姻缘。可见,在唐代,婚姻前定、主于地府冥司是流行和普遍的观念。世间男女之所以能成为夫妻,则是由于地府冥吏以绳相系,也是冥冥之中的命运安排。 不过月老于月下结绳以定婚姻的形象,更具诗意,因而流传更广,遂成为故实,月下老人也因此成为民间家喻户晓的婚姻之神。其实命运是不可预知且时刻存在变数,道(自然)是因时而动,顺势而为的,一切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即便神佛也不可控制人的思维,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若命运真是注定的,宇宙也将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故而切勿迷信命定观。 艺术形象 文献形象 关于月下老人的形象,清人沈三白《浮生六记》中说:“一手挽红丝,一手携杖悬婚姻簿,童颜鹤发,宾士在非烟非雾中。” 影视形象 《西游记》《西游记贰》郭德信饰 月老 《春光灿烂猪八戒》李智贵 饰 月老 《欢天喜地七仙女》马崇乐 饰 月老 月老合婚真经 《步虚韵》 太极分两仪,阴阳本为一。 和合仙宫坐,掌管婚姻籍。 天喜祥光至,合卺做夫妻。 月老牵红线,夫妇长相依。 合婚联姻天尊 慢澄清韵 人生于世万般难,修福修寿修姻缘。 婚姻本是前世定,但需今生把线牵。 凡有夫妻不悦事,稽首诚诵月老篇。 仙师率众来拥护,鸾凤和鸣代代传。 道场众等,人各恭敬。 恭对道前,诵经如法。 八大神咒 净心神咒 太上台星。应变无停。 驱邪缚魅。保身护命。 智慧明净。心神安宁。 三魂永久。魄无丧倾。 净口神咒 丹朱口神。吐秽除氛。 舌神正伦。通命养神。 罗千齿神。却邪卫真。 喉神虎贲。炁神引津。 心神丹元。令我通真。 思神炼液。道炁常存。 净身神咒 灵宝天尊。安慰身形。 弟子魂魄。五脏玄冥。 青龙白虎。队仗纷纭。 朱雀玄武。侍卫我真。 安土地神咒 元始安镇。普告万灵。 岳渎真官。土地祇灵。 左社右稷。不得妄惊。 回向正道。内外澄清。 各安方位。备守坛庭。 太上有命。搜捕邪精。 护法神王。保卫诵经。 皈依大道。元亨利贞。 净天地解秽咒 天地自然。秽气分散。 洞中玄虚。晃朗太元。 八方威神。使我自然。 灵宝符命。普告九天。 乾罗怛那。洞罡太玄。 斩妖缚邪。度鬼万千。 中山神咒。元始玉文。 持诵一遍。却病延年。 按行五岳。八海知闻。 魔王朿手。侍卫我轩。 凶秽消散。道炁长存。 祝香咒 道由心学。心假香传。 香爇玉炉。心存帝前。 真灵下盼。仙斾临轩。 令臣关告。迳达九天。 金光神咒 天地玄宗。万炁本根。 广修亿刼。证吾神通。 三界内外。惟道独尊。 体有金光。覆映吾身。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包罗天地。养育群生。 受持万遍。身有光明。 三界侍卫。五帝司迎。 万神朝礼。役使雷霆。 鬼妖丧胆。精怪亡形。 内有霹雳。雷神隐名。 洞慧交彻。五炁腾腾。 金光速现。覆护真人。 开经偈 寂寂至无宗,虚峙劫仞阿。 豁落洞玄文,谁测此幽遐。 一入大乘路,孰计年劫多。 不生亦不灭,欲生因莲花。 超凌三界途。慈心解世罗, 真人无上德,世世为仙家。 《太上老君说月老合婚真经》 尔时。太上老君, 在清净天上,大福堂国,长乐舍中 。与飞天神王,真仙大圣,诸天帝主。聚集清净天, 老君光映万天,仙乐自鸣。天花偏满,异香飞扬。诸天诸帝,三界群真,云集台下。作礼既毕,环拱座前,咸听说法。时有五岳献花,四渎贡宝。是时有一道人,名曰至真,擎拳长跪,上白老君曰 。见人世间。孤独众生。男无妻子。女无丈夫。尚未配偶。单身者多。阴阳失调。如何禳解。老君曰。诵念月老。禳婚真经。众仙稽首。答礼齐听。 老君曰,世间男女,婚姻不顺,种种恶因,皆是自身造恶所致,有因前生,有因今世,呵风骂雨,不敬神祇,瞒天昧地,亵渎神灵,贪嗔嫉妒,恶口妄言,不孝父母,不尊师长,不知礼义,不明廉耻,奸盗邪,恣情纵欲,以荣为耻,以耻为荣。毁人财物,坏人声名, 女,诱人丈夫,损人之短,炫己之长,身在中土,信奉邪教,心念胡夷,毁谤大道,深信夷狄, 辱骂圣贤 ,胡言乱语, 骂神称正 ,抛宗弃祖,不念人伦,致使星辰失度,运限滞留,阴晴不测,寒暑不调,乾坤劈破,天地崩裂,家庭不睦,夫妻不和,岂不知人心即是天心,人心不古,天心不正。吉庆远离,祸患相侵,孤鸾入命,寡宿同程,咸池沐浴,红艳桃花,绞婚煞,破婚煞,重婚煞,离婚煞 , 隔婚煞, 桃花煞。重夫煞。重妻煞。井水煞。三丁煞。八败煞。孤寡煞。煞煞相随。苦不堪言。 老君曰:吾自混沌之中,无始劫前,号曰原始天尊,创三十六天,三界十方九地,及万千世界, 创世之初,名曰上古,上古之人,人心淳朴,怀道抱德,不贪不欲,各足于身。但用至诚,即能得道,夫敬妇爱,以合阴阳,妻贤子孝,即合天心。下古之人,人心矫诈,惟求财宝,不识因缘,贱命重财,贪恋色,夫妇不睦,破国亡家,内怀万恶,外结凶狂,相继灭亡,未曾自悟。 吾悯众生,分身下界, 为度众生,历劫演化,随方设教,教名不一,吾于东方,即立东方之教,吾于西方,即立西方之教,观其习俗,因人施教,教人孝悌,以尽人伦,教人礼仪,相互恭敬,教人诚信,以明廉耻,教人仁慈,敬爱万物,教人明理,以辨是非,教人守义,以尽忠心,教人智慧,能知取舍。法有千万,得一是道,天下万教,源归大道, 吾劝后辈门人,不可己是人非,宗源一体,教化痴愚,不争养福,不贪养禄,以俭养徳,以仁养心,以敬养慈,以义养孝,以博爱养天下万物, 若有正信男女,皈依道经师宝,信奉大道,供养天尊,孝顺父母,契约六亲, 发心转诵此经。三五十遍。千五百遍。踊跃忏悔。悔过消刑。 若复有人,得遇真经,无力修奉,可请道士女冠,或一或二,或三或五, 就于宫观,设立坛场,持诵月老让婚真经,得闻妙法。 弃恶修善,依经奉行, 老君曰。即有十界天官,满空圣众,赐福赦罪。消灾解厄。广大慧力。无边法显。济民救苦。福应万灵。宿世冤仇,乘福消散, 百福千祥,居于家中,夫妻恩爱, 家庭和睦,父慈子孝,老少安宁,疾病远离,灾难无侵。 后世子孙,兴旺发达,十相端严,人中显贵。 是时,至真道人,心生哀悯,再拜老君曰,伏蒙老君,垂赐金言,为诸众生,演说是经,恳请道君,恩准我等,将此真经,流布于世,利益万民。 老君曰。善哉善哉。汝可宣扬此经,弘扬正教。福利无边。普及众生。永沾胜善。众神稽首礼谢。即说赞曰: 男婚女嫁前世缘,姻缘合成好百年。 月老祠下雷令响。订婚宫中角号鸣。 雷令响起角号鸣。禳婚解煞讽仙经。 谨请月老仙师降。引线红娘坐堂中。 恭请寿星速下界。天禧星君降临坛。 配偶仙官急到此。合和二仙来作证。 拨缘童子前引路。合婚郎君后边行。 连枝比翼结合好,造就盛世乐太平。 今日两姓联成姻,必成千古留佳名。 情定终身结美满。龙烛辉煌照花堂。 玉人交拜合千载。天配良缘发齐眉。 互敬互爱家道昌。花烛成对人成双。 人间至美姻缘事。夫妻恩爱好百年。 前途无量子孙昌。家呈瑞祥在厅堂。 诸大星君让婚煞,和和美美百世芳。 志心朝礼。禳婚解煞大圣,合婚月老仙师。 志心朝礼。禳婚解煞大圣,合婚配偶仙官。 志心朝礼。禳婚解煞大圣,合婚合和仙师。 志心朝礼。禳婚解煞大圣,合婚天禧星君。 志心朝礼。禳婚解煞大圣,合婚引线童子。 志心朝礼。禳婚解煞大圣,合婚牵线郎君。 志心朝礼。禳婚解煞大圣,南斗六司星君。 志心朝礼。禳婚解煞大圣,北斗七元星君。 志心朝礼。禳婚解煞大圣,傍临正照星君。 志心朝礼。禳婚解煞大圣,上宫九曜星君。 志心朝礼。禳婚解煞大圣,十二宫中星君。 志心朝礼。禳婚解煞大圣,本命元辰星君。 志心朝礼。禳婚解煞大圣,年月日时星君。 志心朝礼。禳婚解煞大圣,紫气月孛星君。 志心朝礼。禳婚解煞大圣,消灾解厄星君。 志心朝礼。禳婚解煞大圣,长生集福星君。 老君曰。吾今说法,普济苍生,利益万民,以阴阳,阐述大道,以善恶,追寻本源,善升天堂,恶入地狱,善恶报应,出于言行,承负因果,自作自受,善恶之念,源于自心,心起于善,吉神拥护,心起于恶,凶神推波,天堂地狱,由此区分,是非祸福,由此报应,善信男女,辨明阴阳,区分善恶,皈依三宝,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持奉真经。弘扬善法 ,既有红鸾照命,天喜同行,月老牵线,佳偶天成,连枝比翼,琴瑟和鸣,此经言言灭罪。句句消灾。字字解厄。行行赐福。卷卷合婚。诸般冤家。咒诅消除。禳解信士。男女某某。 命宫行年有孤星。星宸逼刻婚难成。 岁煞刑冲婚不顺,寡宿临身心不平。 桃花入命婚多变,沐浴隔婚又滥情。 若遇羊刃重婚煞,婚姻几次克不停。 勾绞离隔破婚煞,哭声几度到天明。 试问诸煞如何解,急急持诵月老经。 天喜星君散灾厄,月老仙师系红绳。 引线红娘来恭贺,配偶仙官到家庭。 五福星君赐福寿,恩爱夫妻共和鸣。 孤鸾寡宿皆消灭,隔婚凶煞逃出城。 桃花沐浴从此散,鸾凤和鸣人恭敬。 家庭和睦多吉庆,妻贤子孝乐太平。 诸天吉神来拥护,起建玄坛讽仙经。 叩请诸神解灾煞,千祥百福自天成。 订婚宫中有灾厄。月老仙师解消除。 相思宫中有灾厄。配偶仙官解消除。 姻缘宫中有灾厄。引线童子解消除。 婚姻宫中有灾厄。合婚郎君解消除。 配偶宫中有灾厄。天禧星君解消除。 本命宫中有灾厄。白虎星君解消除。 财帛宫中有灾厄。财宝星君解消除。 兄弟宫中有灾厄。解厄星君解消除。 田宅宫中有灾厄。吉神星君解消除。 男女宫中有灾厄。牛郎织女解消除。 奴仆宫中有灾厄。福禄星君解消除。 夫妻宫中有灾厄。婚姻星君解消除。 迁移宫中有灾厄。青龙星君解消除。 疾病宫中有灾厄。天医星君解消除。 官禄宫中有灾厄。天官星君解消除。 福德宫中有灾厄。福神星君解消除。 相貌宫中有灾厄。宝相星君解消除。 信士宫中有灾厄,本命星君解消除。 五音邪有灾厄。五富星君解消除。 水溺火焚有灾厄。静平星君解消除。 血光产难有灾厄。贵人星君解消除。 解冤释愿有灾厄。解冤星君解消除。 冤家债主有灾厄。集福星君解消除。 太上老君。说经以毕。祥光笼罩。辞别众仙。身骑铁牛。腾空离去。一切诸天上帝三界十方众圣闻说此经皆大欢喜信受奉行,稽首礼谢。即说咒曰。 乾男坤女,前世姻缘。 月老仙师,配遇周全。 妇敬夫爱,相互包含。 忠贞不二,恩爱绵绵。 尊老怀幼,子孝妻贤。 幸福美满,合好佰年。 谨请月老仙师急急如律令敕。 瑶坛恭请和合来,从此两小再无猜。 郎君拉着妻子手,妻子踏入郎君怀。 金童玉女两边排,引线红娘道喜来。 月老天喜同恭贺,青龙白虎护家宅。 急急如律令。 合婚宝诰 志心皈命礼 团圆月下。相思树底。订婚殿中。执掌天下之婚牍。维系千里之姻缘。慈眉一点。有情人终成眷属。红绳一牵。逃不过三世宿缘。拄杖巾囊。奔波于烟雾云霞间。童颜鹤发,超脱于爱。恨情仇外。大圣大慈。大仁大愿,牵缘引线。月下老者,合婚联姻。正缘尊神。 和合二仙宝诰 志心皈命礼 云阶阆苑,和合仙宫,潇洒怡然,圣道童心,嬉笑世间离散事,手执荷盒助团圆,神通广大通三界,和合万事遍十方,宝号宣扬,男女婚姻皆美满, 玄坛起建,营求利市可称心,稽首礼拜, 离别分钗能合钿, 燃香供养, 分散破镜可重圆,家和而万事全兴,人和而百般皆顺,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怀道抱德, 和合万事天尊。 小赞韵 月老功德,不可思议,人间男女姻缘籍,根根红线系,婚姻美满,子孙永不息。 向来礼念诸功德,全赖慈悲为主盟。 仰瞻仙仗隐空玄,法部真灵常拥护。 召和合二圣咒 仰启和合二圣者,语言和顺救众生。 玉佩玎珰霞靉靆,乌云现处见双身。 貌赛西施眉垂柳,体挂朱衣瑞气喷。 香风吹异香,馥郁香喷地。 脚踏金莲步步生,手把帝锺降障碍。 常生惧喜大慈悲,速速五方和合利市。 堵头象鼻亲引至,若人讽诵和合咒。 唵吽咤哩吽咤哩。二圣者速和合摄。 今逢良辰至,瑶坛集千祥。 星汉景云睦,门庭喜气洋。 霞帔引佳人,喜帕渡情郎。 新人登福籍,和合子孙昌。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普极于壹切。 诵经禳婚缘。 消灾解煞厄。 土地咒 经坛土地, 神之最灵, 升天达地, 出幽入冥,为吾关奏,不得留停, 有功之日,名书上清, 向来诵经功德,上奉高真,下保平安, 赐福消灾,同赖善功,证无上道, 一切信礼,志心称念, 合婚联姻天尊,不可思议功德。

《道德经》译文
道”是自然规律抽象的反映。“德”是先天的资质,它如同天平的支点,起着协调作用。它与智慧不同之处就在于,智慧是运用的过程反映,而老子的 “德”是先天的反映,这个“德”就是天德,是神化的“德”,属于天地的理性。老子认为,人的智慧只有同神化的“德”相呼应,才体现出智慧来。概言之,道德二字的意思是规律与调节的结合,德是本质,智是表象。其实,天不存在理性问题,因为天地的运动是恒定不变的,不具备调节功能。它的所谓调节,均在运动中体现出来,如四季的变化,日夜的更替。今天读老子,一定要用历史的眼光批判的认识。对前九章进行了初略认识。
关键词:道德经
《道德经》之一章 原文: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侥。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是可遵循的抽象的运动法则,但又不是一种恒定不变的抽象运动规律。根据事物的特性来冠以名称,是事物面貌的反映, 但这种面貌不是一成不变的。没有名称是天地形成的本源;有名称是区别万物的基础。因此,人类常常假借抽象的无来达到了解万物的奥妙,通过具象之有来达到认识微妙的道。这两方面是同时产生的,然而名称又不同,都可以称之为玄妙的学说,这种神秘而深邃的理论,是各种学说的基础。
——“常有,欲以观其徼”,说明“道”属于形而上的学问。“有”为原始之“有”,“无”在此基础上得以认识。万物之有是新的物质形式之有,要认识这个“有”,得以整体之道为依据。
《道德经》之二章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天下人都明白美好是最值得称道的,这是由于有丑恶的区分和存在;都明了善良是最珍贵的,这是由于有邪恶的区分和存在。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低等,这些对立关系正是自然法则的再现,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是永恒的真理。因此,圣人为了实现有为的理想,采取无为的方式来看待当前的事业,推行一些道的教育。万物生长不会逆向发展,生长过程总是不断变化的。取得成就的人也总是不会停留在已有的功劳上。只有不甘于已有的功劳,才会有新的成就。
——一阴一阳之谓道,道是对立的运动形式。这里的“无为”是觉得眼下无为,属于君子自强不息的心态。只有这样,才有新的成就。
《道德经》之三章 原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
对国家的统治而言,要让国家安定,就得让民心纯朴,要使民心纯朴,就得让民众不崇尚才智和地位,才会使民众不至于形成争强好胜之心。也不要让民众向往珍物稀宝,社会上才不会出现偷扒现象。更不要让民众产生贪欲之念,才不犯上作乱。因此,圣人治理国家的方针就是:让国民思想空虚而能填饱肚子,淡化民众的理想而又能使身体强壮。总之,经常让民众保持既无知识又无欲望的状态,而让那些真正的聪明人又不敢不替国家效力,这样的话, 国家就一定会治理好。
——从国家的稳定认识,要一切听从我的意志,才好治理,于是后来就有了法律。可老子将这种认识扩大了,没有注意领域的区分。
《道德经》之四章 原文: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是以对立形式产生作用的, 它混沌的充满天体万物之中,取之不竭;不去利用,也不会过剩。它深奥莫测,最难领会把握 。然而,它好像是万物形成的根本所在。它能缓和锐气,解决纷争,调和明暗,容纳污垢。它是最公正的,也是清澈明静的。它有时好像又有客观的实在,我不知道她是从何而来,它的形成好像还在“帝”的前面。
——有天体的运动,就有“道”的的存在,现在称之为环境对局部事物的影响,老子将环境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了形而上的抽象认识,这也是一切科学研究所运用的方法。不过,他对这种认识还比较朦胧。至于“挫其锐,解其纷”,属于“德”的范畴,属于运动中的自然调节。
《道德经》之五章 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本无仁慈可言,仅仅是将万物视为一个受它支配的玩物,不予理睬;具有大智能的圣人也无仁慈可言,仅仅将如何管理百姓视为第一要务,对人民的痛痒也不闻不问。 天地之间就如同一个容器,里面越空虚,所盛东西就越不会出来(屈与出相呼应) , 若是经常去搬弄它,即便没有多少东西,也很容易让其中东西掉出来。 百姓一旦见多识广,君主对付的办法就会越来越少,不如让百姓安守现状,君主也安守现状,就能使国家太平。
——自然界无所谓感情,你这能顺应自然,圣人所 *** 劳的是天下大事,对百姓的个别事务没有精力去关注,圣人追求的是大仁大义。第二层意思与“烹小鲜”的意思是相同的。这一章实际是告诉人们君主的治国方略,不要顾及小事,不要事事 *** 劳,用一个比喻,形象地表明了这个意思。
《道德经》之六章 原文: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渊深的神道,它与天地共生存,不存在生死问题,这即是所谓玄妙的阴道运行。这些道学理论是研究天地的根本所在,它绵绵不绝,似有似无。即便得此法之人,用起来还是不能娴熟。
《道德经》之七章 原文: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天地之所以能永存于世,就在于它不顾及自我的生存。正是由于大智慧的圣人也能做到这一点,对自身顾及得少,反而有利于自己,考虑身心以外事多,反而能使生命达到长久。正因为他们具备无私的品德,所以能在客观上成就自己。
——天地不能同人类比,就像石头不能与昆虫比一样。其实,人的价值越大,自我圈就越大。正由于他们不注重“小我”,故能成就“大我”。
《道德经》之八章 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最高级的慈善就如同流水一般的境界。流水只一味的滋养万物,而不会同万物相抗争。流水总是处于低洼之处,与众人积极向上、谋求发展的精神相背逆,自然遭人们的厌恶。水所处地位就如同无为的“道” 相仿。人要找一个优良的环境居住,要善于去研究一些渊深的学术,与人交往要善于讲求仁道,当政要善于管理,所做事情要能充分发挥你的能力,办大事要善于选择好的时机。但不要与人相争,才不会有错。
——众人追求的是自我小利益,有能力者,不会计较眼前的得失,他们平时善于注重信誉,注重团结他人,不入俗气,生活中,“让”的概率是较大的。但他们善于把握最佳的时机来发展事业,该出手时,就出手。一味地强调“不争”,也是错误的。“争”需要协调,没有协调的争,就会国将不国。
《道德经》之九章 原文: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下之道。
当一旦得到的东西已经很丰富了,就不要贪得无厌,不如停下来,你所占有的金钱地位多了,别人就会眼红,终究是不能“长保” 的。人一旦发富发贵,往往会骄傲自大,这样反给自己栽下祸根。人一旦有所成功,就得知足。懂得功成身退,就把握了自然的法则。
——平时所说“树大招风”就是这个道理。这其实是安全与名望的对立性。越有名望,越不自由,因为他的安全系数差。老子强调的是知足,这有一个对自身能力的理智认识问题,超越了能力范围,才是“盈”,这时,只有“功遂身退”,才是理智的选择。
《道德经》之十章 原文: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修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长而不宰。是为玄德。
人类的行为和思想总是承载在一起的(先天的元神和后天的精神相连),二者又可能分离,这是因为现实行为与思维有时总是会背道而驰。一味崇尚阴柔,也不可像婴儿一样软弱。即便人类的理论成果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但现实中还是可能出现问题。爱民与治国的关系要处理好需要智慧。自然之理就在于一开一合的对立之中,不能光强调“阴”的一个方面。要深谙这些道理,就需要知识与智慧。要根据这些道理生发出应对方略,不断地积累经验,所生发出的应对方略不是照搬前人和别人现成的经验。一旦成为经验,它可以长久应用,但也不能一成不变。这就是与自然相呼应的深奥的智慧学问

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卷下
京弘福道场释彦琮撰
威等又问法师曰。论第六云。饰道昱祸宋之服。曳孙恩败晋之裳。著南郑反汉之巾。把公旗诛家之笏者。但大冠小冠之设。爰自汉朝皮巾鹿巾之来兴於往古。冠即法於年祀。笏乃侔於搢绅。既而服象云罗。致有攀霞道士。衣同羽縠。时闻履雾仙人。故知其迹可寻三芝弗远。其风可仰八桂非遥。所以萧史邕邕。驾丹凤於秦室。叔卿弈弈。骖白鹿於汉庭。而云败国破家。出何图史。既陈虚唱。法有严科。法师对曰。琳闻。声调响顺形直影端。未见钻火得水种豆生麦。所以苏张逢於鬼谷。各处浮诈之先。颜闵遇於孔门。俱标德行之始。故知习二篇之化。徼妙无为。行三张之风。谋为乱首。何者。后汉顺帝时。沛人张陵。客游蜀土。闻诸古老相传云。昔汉高祖。应二十四气。祭二十四山。遂王有天下。陵不自度德。遂构此谋。杀牛祭祀二十四所。置以土坛戴以草屋。构二十四治馆。治馆之兴始乎此也。二十三所在於蜀地。尹喜一所在於咸阳。於是诳诱愚民招合凶党。[佥殳]租税米谋为乱阶。时被蛇吞亹逆不作。又陵孙张鲁。行其祖术。於后汉中。自称师君。祸乱方起。为曹公所灭。又中平元年。钜鹿人张角。自称黄天部师。有三十六将。皆著黄巾。远与张鲁相应。众至十万。焚烧邺城。汉帝遣河南尹何进。将兵讨灭。又晋武帝咸宁二年。有道士陈端。以左道惑众。自号天师。徒附数千积有岁月。为益州刺史王[泳-永+(虍-七+(一/八/八/目))]诛灭。又晋文帝大和元年。彭城道士卢悚。自称大道祭酒。以邪术惑众。聚合徒党。向日占辰。攻广汉门云。迎海西公。时殿中桓秘等。觉知与战。寻被诛斩。又梁武帝大同五年。道士袁矜。妖言惑众行禁步纲。官军收掩寻被诛灭。又隋文帝开皇十年。有绵州昌隆县道士蒲童。与左童二人。在崩溪馆。自称得圣。诳惑人民。重床至屋。却坐其上云。十五童女方堪受法。令女登床以幕围遶遂便奸匿。如此经月。后事发觉。因即逃亡。又开皇十八年。益州道士韩朗。绵州道士黄儒林。扇惑蜀王令兴恶逆云。欲建大事须藉胜缘。遂教蜀王倾仓竭库。造千尺道像。设千日大斋。画先帝形。反缚头手。咒而压之。河北公赵仲卿。捡察得实送身京省。被问伏罪在市被刑。近如武德三年绵州昌隆县人李望。先事黄老恒作妖耶。去大业季年。有道士蒱子真。微闲道术。被送东京。至梁汉身死。因葬在彼。而李望矫云。子真近还。又於彼县山侧。有一石室。岩穴幽暗人莫敢窥。望乃依凭以作妖诈。在明则张喉大语领纳通传。入暗即噎气小声诈陈祸福。遂令道士等传说。达县闻州。官人初检。并皆信受。后刺史李大礼云。此事非轻必须申奏。要假亲验方定是非。遂与合州县官人。并道士等一百余骑。同至穴所。再拜祈请。望时诈答。闻者倾心。唯巴西县令乐世质。深达机情知其诳诈。入暗密候。见望噎声。质时呵之。望即款伏。收禁州狱。方欲科罪。未经数日。服药而终。是知所习非正亹逆相仍。左道乱群斯言信矣。窃惟贼饰黄巾兴乎钜鹿。鬼书丹简发自阳平。而云服象云罗斯言迳挺。衣同雨縠不近人情。安有驾鹤乘龙身被布褐。驱鸾策凤顶戴皮巾。所以白石赤松之流。皆非鬼卒。王乔羡门之辈。并匪治头。又李聃事周之辰。服同儒墨。公旗谋汉之日。始有黄巾。如其祖习伯阳。道士并宜朝拜。若也宗旗取则。斯弊特可湮除。威等又问法师曰。论第七云。建安感梦而疾瘳。文宣降灵而病愈。吴王围寺舍利浮光。齐主行刑刀寻断坏。宇文毁僧而疮溃。拓拔废寺而脓流。孙皓尿像而阴疼。赫连凶顽而震死者。详其所引。并是帝王。岂有倏尔归心。则销疴荡瘵。暂然废毁。即国丧身亡。是知帝代迁讹。自关运数修短。皇王兴替。计亦非由信毁。何为妄陈祸福诡述妖祥。据此逗遛非无指斥。法师对曰。易称。积善余庆积恶余殃。书云。善恶之报同乎影响。所以文武成康之际。治道隆平。秦皇二世之时。酷毒天下。此乃履道祚久刑嗣短。典籍盛谈讵关运数。况佛称调御三界特尊。僧号福田四生崇重。岂有恭虔敬仰福乃无徵。毁灭剪除祸之无验。前以略陈报应对彼邪人。使庆朝闻甘乎夕殒。其文宣建安之辈。吴王齐后之流。拓拔宇文赫连孙皓等。善恶之迹记传具明。广如宣验冥祥搜神感应等说。且善恶之分理数皦然。传之典谟悬诸日月。足使见不贤而内自省。弱丧知归。瞩贤者而思齐。迷途自晓。琳粗述一隅而已。令渠三反者焉。当今
圣上钦明。归心觉路。揆竹园而兴梵宇。陵只树以起禅龛。造无著尊度降魔众。恩覃马岸道被龙堆。凡是人伦孰不霑赖。琳岂敢妄陈妖[薜/女]指斥国家。但为对彼仲卿。因兴此论。威等又问法师曰。论第八云。出道伪谬良有以焉鹿马殊形。秦人一其貌麟[尘-土+囷]异质。鲁俗迷其容。欲示后昆考其虚诈者。但紫气浮关。尹喜启二篇之奥。青牛出境。老子述重玄之微。所以洪汉景文。修之匪懈。我皇继踵。亲自依行。今乃谤黩浮华难希禹泣。验之诡诈故触汤罗。当今
圣上神谋。达四聪於六合。皇衰睿鉴朗二曜於八紘。忽以鹿马刺昌辰。麟[尘-土+囷]讥哲后。斯焉可忍孰不可容。法师对曰。琳闻。白马东旋。三藏创兹而起。青牛西逝。二篇自此而兴。或阐玄玄以化民。或明空空而救物。验之图牒指掌可知。所以发唱显宗终乎此世。释教翻译时代炳然。文史备彰黎民不惑。至如道家玄籍斯则不然。唯老子二篇李聃躬阐。自余经教制杂凡情。何者。前汉时王褒造洞玄经。后汉时张陵造灵宝经及章醮等道书二十四卷。吴时葛孝先造上清经。晋时道士王浮造明威化胡经。又鲍静造三皇经。后改为三清经。齐时道士陈显明造六十四卷真步虚经。梁时陶弘景造大清经及章醮仪十卷。后周武帝灭二教时。有华州前道士张宾。诏授本州刺史。长安前道士焦子顺。一名道抗。选得开府扶风令。前道士马翼。雍州别驾李运等四人。以天和五年。於花州故城内守真寺。挑揽佛经。造道家伪经一千余卷。时万年县人索皎装潢。但是甄鸾笑道处。尽改除之。近如大业末年。有五通观道士辅慧祥。三年不言。因改涅盘经为长安经。当时被约。不许出城门。家见内著黄衣。执送留守改经事发。为尚书卫文升所奏。於金光门外被戮。耳目同验。又甄鸾笑道论云。道家妄注诸子书。三百五十卷为道经。又捡玄都目录。妄取艺文志书名。矫注八百八十四卷为道经。据此而言。足明虚谬。故知代代穿凿狂简寔繁。人人妄造斐然盈贯。琳又案。后魏正光元年。明帝召清通观道士姜斌。与融觉寺僧昙谟最对论。斌时妄引开天经云。天师张陵所造。帝时敕遣大尉公丹阳王萧综。散骑常侍温子升等。一百七十人。共议云。老子正著五千文。西隐流沙更无言说。臣等所议。姜斌罪当惑众
帝曰。姜斌既有妖言付狱斩决。又案。后汉明帝永平十四年。道士褚善信等六百九十人。闻佛法入洛。请求捔试。总将道家经书。合三十七部。七百四十四卷。就中五百九卷是道经。余二百三十五卷。是诸子书。又案。晋葛洪神仙传云。老教所有度世消灾之法。凡九百三十卷。符书等七十卷。总一千卷。又案。宋太始七年。道士陆修静答明帝云。道家经书。并药方咒符图等。总一千二百二十八卷云。一千九十卷已行於世。一百三十八卷犹隐在天宫。案今玄都经目录云。依宋人陆修静所上目。今乃言有六千三百六十三卷云。二千四十卷见有其本。四千三百二十三卷并未见本。以此详捡事迹可知。诡妄之由曝之图史。若据萧温等议。止有道德二篇。如取汉帝挍量。便应七百余卷。约葛洪神仙之说。仅有一千。准修静所上目中。过前九十。又捡玄都经录。转复弥多。既其先后不同。足知虚妄明矣。增加卷轴添足篇章。依傍佛经改头换尾。或道名山自出。时唱仙洞飞来。何乃黄领独知英贤不睹。请问当今道士。推勘后出之经。为是老子别陈。为是天尊更说。纵其说也应有时方。为是何代何邦何年何月。如其有据容可流行。若是妄言理须焚剪。当今明朝驭宇承蔽百王。圣上临轩应期千载。方欲广敷五教。杜绝妖妄之书。重述九畴。弘扬要道之训。岂敢以麟[尘-土+囷]刺上鹿马讥朝。但以无识黄巾混其真伪。管见道士不别是非。所以借况秦人譬之鲁俗。若乾坤之象龙马。岂天地则可腾骧。理固不然。如何见责
威等委细推捡。以十一月十五日具状奏闻
帝因亲降问曰。朕本系老聃。东周隐德。末叶承嗣。起自陇西。阐大道为道元。随迎不测。谈上德为德母。视听莫知。苞四象以运行。括二仪而亭育。既无得而称矣。信日用而不知。朕所以尊乎祖风。高出一乘之上。敦乎本化。超逾百氏之先。何为诡刺师资。妄陈先后。无言即死。有说即生。法师对曰。琳闻师经对文侯云。尧舜之君唯恐无言。桀纣之君唯恐有言。又东方朔答武帝云。臣生亦言死亦言。琳今属尧舜之君。何得无言者哉。琳闻。拓拔达闍唐言李氏。陛下之李。斯即其苗。非柱下陇西之流也。谨案。老聃之李。牧母所生。若据陇西。乃皆仆裔。何者炖煌宝录云。桓王三十九年。幸闲预庭与群臣经夜论古今。王曰。老聃父为何如人也。天水大守[壹-豆+(石/木)]绥对曰。老聃父姓韩。名虔。字元卑。癃跛下践。胎即无耳。一目不明。孤单乞贷。年七十二无妻。遂与邻人益寿氏宅上老婢字曰精敷。野合怀胎而生老子。又王俭百家谱云。李姓者。始祖皋繇之后。为舜理官。因遂氏焉。乃称李姓。李氏之兴起於聃也。以李树下生乃称李姓。至汉成帝时。有李隐抗烈毁上被诛。徙其族於张掖。在路暴死。其奴隶等将其印绶冒凉得仕。所谓陇西之李自此兴焉。又老子云。吾不敢为天下先。故述五千之训。又言。不与物竞。处众人之所恶。既处物不竞。又不为先。恕己推人。守雌保弱。老子西升经又云。乾竺有古皇先生者。是吾师也。绵绵常存吾今逝矣。又符子云。老氏之师号释迦文。尹喜内传云。老子曰。王欲出家。吾师号佛。觉一切人也。今受天帝请食。还当为王及群臣等一时受戒。窃以拓拔元魏。北代神君达闍达系阴山。贵种经云。以金易鋀石。以绢易缕褐。如舍宝女与婢交通
陛下即其人也。弃北代而认陇西。陛下即其事也。又老生姬季之末。释诞隆周之初。世隔一十余王。年经二百余祀。此即师资验矣。先后显然。勘卷分明。在文指的。伏惟陛下。好生恶杀赖及虫鱼。拯溺救焚化霑荇苇。等三皇之世。教而不诛。同五帝之时。师而不阵
陛下若奋赫斯之怒。则百万不足[惬-匚]情。陛下若敛秋霜之威。则一言容有可录。轻忤御览营魄飞扬。尘黩威严心魂失守。帝时大怒竖目。又问法师曰。朕闻。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尊祖重亲寔由先古。何为追逐其短禽鼠两端。广引形似之言。备陈不逊之喻。擢发数罪比此犹轻。尽竹书愆方斯未拟。爬毁朕之祖祢。谤黩朕之先人。如此要君理有不恕。法师对曰。琳闻。文王大圣。周公大贤。追远慎终。昊天靡答。孝悌之至。通於神明。虽有宗周。义不争长。何者。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古人党理。而不党亲。不自我先。不自我后。不以疏而不赏。赏彼有功。不以亲而不诛。诛其有。过伏惟
陛下。道含弘而光大。恩被八埏。德普覆而平均。网开三面。纳忠言若弗及。悬五听以乾乾。从善谏其如流坐。九重而翼翼
陛下今纵雷霆之怒。琳甘纷骨灰躯。傥垂雨露之恩。庶全骸骨。自后辩对。传有二百余条。询访莫知。阙而不录。至二十日又降
敕云。汝所著辩正论信毁交报篇言。念观音者临刀不伤。既有斯灵。朕今赦汝七日之内。尔其念哉。俟及刑科能无断不。法师既羁缧绁复迫刑期。冰炭交怀控告无所。至第六日夜。盘桓怅快徙倚沈吟。步朗月以惘然。慨浮生之如寄。不觉潜涕。因言志云。草命如悬露。轻生类转蓬。所嗟明夜月。难与古人同。法师因挥涕昌言。仰天而叹曰。昔邹衍拘齐狱。燕丹质秦邦。尚感夏景零霜乌头变白。岂可独於琳也。偏无徵应者哉。言讫俄有神人身长丈余。素服衣冠逾垣戾止。而谓法师曰。既能亡形殉道。再纽颓网。冥卫寔繁。幸无劳虑。语讫而失。法师因乃恭虔五体默念三尊。遂得思逸胸怀释然无惧。至七日旦
敕遣刘德威等问法师曰。今赦期已满当届临刑。比念观音有何灵应。法师对曰。自隋季扰攘四海沸腾。疫毒流行干戈竞起。与师相。伐各擅兵威。臣佞君荒不为政化。遏绝王路固执一隅。我皇兴吊伐之心。统天立极。赦戮刑於都市。斯即观音。拯横死於帝庭宁殊势至。论功比德。上圣道齐。琳於七日已来。唯念
陛下。威等重问法师曰。前奉
敕旨。令师诵念观音。因何不念。乃云唯念
陛下。法师对曰。琳闻。观音圣鉴垂形六道。上天下地皆为师范。然我皇文思聪明光宅海内。九夷奉职八表刑清。君圣臣贤不为枉滥。今
陛下子育群品。如经即是观音。既其灵应相符。所以唯念
陛下。但琳所著辩正。爰与书史符同。一句参差甘从斧钺
陛下若顺忠顺正。琳则不损一毛
陛下若刑滥无辜。琳有伏尸之痛。威等录状奏
帝。帝悦。因召法师而问曰。朕比览师文。佥隳老教。发言佛理。感叹良哉。而释劣道优。朕今未晓。佛大道小。非不昧斯。宜悉尔心较言优劣。伫闻嘉唱沃朕烦怀。法师面奏曰。伏承
圣旨宏博名义弘深。戴天不测其高方斯未拟。履地莫知其厚匹此非俦。伏惟
陛下。巨细不疑示回天睠。等齐桓礼鄙人之术。同燕昭师郭隗之才。敢不罄。言陈其淑忒。琳闻。妙觉常身本无色像。为众生故迹有形仪。感等洪钟随撞击之大小。应同明镜。逐庶物以妍嗤。然由道冠二篇理逾百氏。典谟在目可略言焉。故后汉太傅张衍谓南岳道士褐善信曰。夫西域教者。法王说也。济於六道普润含灵。卿可弃妄归真。励心遵学。若不奉敬。可谓虚度百年。无功而逝。卿若慢而不敬。亦可专心黄老。黄老者虽无法王之量。亦是前世圣人撰集。虽同诸子言行甚奥。托性无为道德之府也。昔孝景皇帝常修行不惓。道学从此兴焉。处百家之长。得拟佛经为次。至於茅成子列子庄子惠子等。并皆悉学自然逍遥尘外。亦是黄老之次。卿可慕焉。又吴尚书令阚泽。对吴主孙权曰。臣审知佛是无上法王。众圣所归。教加一切哀含万类。深同巨海不简细流。明并日月不嫌星烛。会触即化遇物斯乘。天上人中自在尊贵。纵使天有普覆之功。地有普载之力。皆是诸佛建立使之然也。臣又窃寻。鲁孔丘者。英才挺秀圣德不群。世号素王制作经典。训奖周末教加季叶。师儒之风泽润今古。亦有逸民。如许成子广成子原阳子涓子惠子庄子等。百家子书皆修仙自翫放畅山谷。纵太其心学归淡泊。事乖人伦长幼之节。亦非安世化人之风。是以古人将为陷滞。盖此之谓欤。至汉景帝时。考诸百家。以黄子老子义体宏深内外明达。故改子为经。始立道学
敕训朝野令讽诵焉。若将孔老二家比方佛法。远则远矣。所以然者。孔老设教。法天制用。不敢违天。诸佛设教。天法奉行。不敢违佛。以此言之。实非比对明矣。吴主善之。因谓阚泽曰。卿博学精通览无不悉。宜加太子太傅。领侍中尚书令如故。又梁武帝会三教诗曰。小年学周孔。弱冠穷六经。中复观道书。有名与无名。晚年开释卷。犹日映众星。又案。宋光禄大夫颜之推云。佛家三世之事。信而有徵。万行归空千门入善。岂徒九经百氏之博哉。明非尧舜周孔老庄所及也。又牟子论曰。尧舜周孔老氏之化。比之於佛。犹白鹿之与麒麟。又后周王袖庭诰曰。道家之义则隳支体黜聪明。弃义绝仁离形去智。此域中之教也。释氏之教。见苦断集。证灭修道。明因辩果。革凡成圣。斯为教之极也。又今秘书监虞世南帝王略论亦言。老子之义。谷神不死玄牝长存。久视长生乘龙驾鹤。此区中之教也。夫释氏之法。空有不滞人我兼忘。超出生死归於寂灭。此象外之谈也。且夫优劣之迹训诰如然而大小之来在乎
陛下。何者诏未出前。佛大道小。诏出已后。道大佛小。大小优劣此之谓欤。伏惟
陛下。至德通神。布云雨於缁侣。道邻极圣。垂日月於玄门。亲降德音问於庸菲。但琳钦承顾问。敢述旧章。尘黩威严弥深战越。帝览法师对异而释放焉。时宪司执奏曰。法不可废国有常刑。诸指斥乘舆者。罪当大辟
帝曰。法琳虽毁朕宗祖。非无典据。特可赦其极犯。徙在益部为僧。法师见放意不自得。因作悼屈原篇。用申厥志。其词曰。何天道之幽昧兮。乖张列宿。使忠正之屈原兮。而见放逐。谗佞从旨兮。位显名彰。直言不讳兮。遂焉逢殃。和璞捐於山泽兮。燕石为珍。西施嬮而不幸兮。嫫母见亲。抚心思念屈原兮。博达广识。君王不察其贞正兮。斥逐去国。纳谗谄之[言玄]惑兮。自昏厥德。燕苏弃於荒野兮。蘩[廿/皤]见殖。鸋[(冰-水+夬)鸟]鸣啸於君林兮。鵷鸾戢翼。豺狼当路而从横兮。麟[尘-土+囷]伏匿。凤鸟尚知怀德兮。见覆巢而高翔。麒麟犹忻有道兮。瞩不仁而腾骧。忠谏之不入兮。箕子佯狂。杜伯之谅直兮。遭尤逢殃。比干正而剖心兮。伍子胥贞而抉眼痛。清白之屈原兮。沈汨罗而不返。时京邑僧侣有流言於法师曰不能静思澄神。求出要道。而浪制破邪辩正。忤扰天庭。致使主上瞋嫌释教翻覆。汝若所陈必当宁容徙汝剑南。若於佛法有功。何乃陵迟若是。法师闻之谓三五友人曰。琳闻。主忧臣辱。主辱臣亡。弈谓僧是秃丁佛为胡鬼。斯言可忍孰不可容。于时大德如云名僧若雨。纵引四含八藏。措笔无由。徒解九部三乘。置言何地。琳遂不量疏簿。誓纽颓纲。因乃捃摭典坟搜扬子集。晓其未喻挫彼邪言。遂使佞傅无辞李刘缄默。信知寸有所大。尺有不长。用珠d鴞未若泥梗
敕纵迁琳益部。宁成伐罪。於琳佛法今且晏然。此岂谓为翻覆。昔屈原被谗放逐原。岂不为忠。卞氏献璧加刑。谁言是瑕。此亦时君用与不用也。屈原虽经放逐。离骚盛行。卞氏纵复加刑。连城尚宝。但清水圆米行处岂无所恨。世人莫知我也。言讫泣数行下。因为诗曰。仆秉屈原 *** 。不探渔父篇。问言蓬转者。答为直如弦时掩泣吞声哽咽而言曰。琳也不遇今被南迁。幸希诸德。寄目传书。时访生死。时道俗送饯。填咽郊畿。敬若明神。步辇徐逝。法师辞诀友人。又为诗曰。非意延非罪。离友复离亲。山川万里隔。方劳七尺身。游魂长去楚。分念独留秦。自匪相知者。谁怜死别人。夏六月丁卯行至百牢关菩提寺。因苦痢疾遂致不救。临终而叹曰。大丈夫泡幻之躯。信为无用。观斯恶露。深可厌哉。本期殉道以立身。不获从志。泣麟伤凤。能无悲心。言讫而卒。即贞观十四年秋七月二十三日也。春秋六十有九。道俗摧恸如丧所亲。因葬於东山之巅。高树白塔。行侣来往莫不伤嗟。人物周旋知便下泪。但法师艺业优赡坟素必该。世号词林时称学海。或复风前月下之咏。春兰秋菊之篇。体物缘情并多丽落。前秘书监虞世南者。名超振古道迈当今。乃集法师之文。为之叙引云尔
若夫神妙无方。非筹算能测。至理凝邈。岂绳准可知寔乃常道无言。有涯斯绝安可凭诸天纵窥其杳冥者乎。至如五门五度之源。半字一乘之教。九流百氏之目。三洞七捡之文。曷可以经纬阐其图。讵可以心力到其境者。英猷茂实代有其人焉。法师少学三论名闻朝野。长该众典声振殊俗。威仪肃穆介节淹通。留连清翰发摘微隐。比地方春。藏用显仁之量。如愚若讷。外暗内明之功。固能智同测海道亚弥天。岂止 *** 类山涛神侔庾亮而已。尔其文情。乃典而不野。丽而有则。犹八音之并奏。等五色以相宣。道行则纳正见於三空。拯群生於八苦。既学博而心下。亦守卑而调高。寔释种之梁栋。善人之羽仪者矣。加以赈乏扶危先人后己。重风光之拂照林牖。爱山水之。负带烟霞。愿力是融晦迹肥遯。以隋开皇之末隐。於青溪山之鬼谷洞焉。迥构岩崖。则弊亏日月。空飞户牖。则吐纳风云。其间采五芝而偃仰。游八禅而寝息。饵松术於溪涧披薜荔於山阿。皆合掌归依。摩顶问道。经行恬静十有余年。然而叠嶂危岑长松巨壑野老之所桓盘。古贤之所游践。莫不身至目睹。攀穴指归。仍撰青溪山记一卷。见行於世故此阙书。太史令傅弈。学业庸浅识虑非长。乃穿凿短篇凭陵正觉。将欲震兹布鼓窃比雷门。中庸之人颇成阻惑。法师愍彼后昆。又撰破邪论一卷。虽知虞卫同奏表异者九成。[奴/鸟]骥并驰见奇者千里。终须朱紫各色清浊分流。诃以凡测圣之亹责以俗校真之咎。引文证理。非道则儒。曲致深情。指的周密。莫不辙乱旗靡瓦解冰销。入室有 *** 矛之图。崩角无容头之地。於是传写不穷流布长世。若披云而见日。同迷踪而得道乎。法师著述之性。速而且理。凡厥勒成多所遗失。今散采所得。诗赋碑志。赞颂箴诫。记传启论。及三教系谱。释老宗源等。合成三十卷。法师与仆。情敦淡水。义等金兰。虽服制异宜。而风期是笃。辄以[廿/腾]绠联彼珪璋。编为次第具如别目。并悉文遒旨婉。桂馥兰葩。盛传缁素。流乎视听矣。释彦琮赞曰易称。大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老子述无名天地始。有名万物母。序道序德。谈孝谈忠。斯亦方内之至言。域中之大训也。讵闻视听之外四德常身。形器之先一如凝湛。肇欲施安品物托像迦维。利见阎浮龙飞道树。於是净五眼朗三明。具六通圆万德。耀神光於此界。放毫相於他方。动大地以警迷徒。震雷音而骇群品。始垂云於鹿野。荫彼小根。终洒润於鹤林。霑兹大叶。其间则三邪服道。捐火具於禅河。十异归心。沐清流於福地。自尔微言既绝佛曰潜辉。大义将乖邪风竞扇。则有提婆童寿缉彼颓纲。龙树马鸣维其绝纽。逮乎金人感梦秦蔡西游。玉马东旋腾兰降趾。则有九仙左道蚁聚於京畿。五岳邪徒鸱张於帝阙。竞夸蚊翼各恃萤光。欲方驾大鹏比晖龙烛。胜上靡施於三略。已荐苞茅兰公未逞於六韬。向风衔璧。故得空悬五云之盖。庭雰七宝之化。韬映日宫扬辉绮殿。于时捐巾褐者其数若林。遵解脱者如风偃草。此则释门大敞佛日方兴。牧野倒戈讵堪为比。自后名僧间出髦彦抵生代有其人。群诸史牒。则有道融牟最。提智剑以横行。始上显公。拥法蠡而直进。挫姜斌於魏阙。扑陆静於齐朝。资神武於一时。流荣闻於千载。粤我巨唐之有天下也。跨三皇而越五帝。母尧舜而子成康。光宅八埏君临万国。阐玉鼓法蠡之训。扬佛日金镜之光。荡荡巍巍斯之谓矣。时有傅刘作鲠妄构邪言。唱和既同互为唇齿。而法师幼怀高量志殄群凶。所以搜括典谟约文甲理。并悬诸日月缁素皎然。卷氛祲於四生。舒慧照於三界。遂使朱蓝各色邪正区分。盛藻嘉声传乎口实。余既侧闻余论思记德音。先乏史才徒知励朽。至若诗赋启颂之作。章表碑诔之科。重席剧谈花文艳藻者。则详诸别简。非此所云。若股肱佛圣之篇。墙堑法王之记。对扬天命光显大猷者。则载彼见闻存乎实录。庶使前芳弗坠后进思齐。补僧史此缺遗。记盛德之请问者矣
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卷下

(1)生产厂家鉴别
茅台酒厂没有和其他任何厂家联营,也没有把它的商标许可权与任何厂家共享,更没有设立过一厂、二厂和分厂等。凡是注明为联营厂、一厂、二厂,分厂生产的“茅台酒”,完全可以肯定是假的。
(2)注册商标鉴别
茅台酒全瓶贴“贵州茅台酒”注册商标,是用进口100克钢板纸印制的,500毫升容量酒瓶的商标纸规格为90毫米×125毫米。内销酒商标的图案分三部分:中间是一条从右上方到左下方的60毫米宽白色斜带,上下分别有两条黑色细线和四条黑色粗线,把红色的“贵州茅台酒”五个字夹在中间。斜带和左上角的相接处有13毫米宽的金色条,条上有“中外驰名”四个黑字。左上角为一红色色块,中间有直径为35毫米的套金色边的白圈,圈内有从上至下的环形麦穗,金色齿轮和红五角星图案。斜带和右下角的相接处有一条细金线。在右下角的红色色块上,有“中国茅台酒厂出品”八个白字,白字下有“53%VOL,500mL”的标明酒度和容量的黑字。酒瓶背面说明的规格为65毫米×85毫米并以红色套边,套边四周留有宽10毫米的白边,出厂日期为蓝色阿拉伯数字。商标印刷精美,色彩准确,切边均匀。
假“茅台”的商标和背贴都是用普通纸张印刷的,商标规格为 100毫米×140毫米,背贴规格为133毫米×85毫米。各种图案配色混乱,层次不清晰,颜色偏淡,规格不一致,所用字体也与真商标有明显区别,出厂日期字迹有红色的,也有其他颜色的。
(3)包装材料鉴别
茅台酒的酒瓶是乳白色玻璃瓶,封口为大红色螺纹扭断式防盗铝盖,顶部有“贵州茅台酒”五个白字,瓶口无内塞。整瓶酒外包一张优质正方形皮纸,装在彩盒中:外包装彩盒用的是进口白版纸加细瓦楞。盒上字体和色泽与商标、背贴上一致。
假“茅台”的封口用深浅不同的红色胶帽,有透明无字的,也有假造“茅台”两字的,瓶盖有白色的,也有红色的。盖子也壁纹各异有**扭断式铝盖,也有塑料盖外套扭断式**铝帽的。内塞有螺旋式、带腰线、平顶等几种。外包装盒用的是不合格的劣质皮纸或其他材质。
(4)感官特点鉴别
茅台酒是用小麦制曲,经八次发酵,贮存二三年后方可出厂的。它的独特感官指标是酒液无色透明,饮时醇香回甜,没有悬浮物及沉淀,酒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经久不散。假“茅台”多为用高梁酒、白干酒、配制酒等冒充的,很难具有茅台酒的色、香、味特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3594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1
下一篇 2023-07-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