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达摩院被传将裁员30%

阿里达摩院被传将裁员30%,第1张

阿里达摩院被传将裁员30%

阿里达摩院被传将裁员30%,据传阿里旗下达摩院,也加入了这次“毕业季”,遥想2017年达摩院刚成立时,马云对它提出了“活得要比阿里巴巴长”这一要求。阿里达摩院被传将裁员30%。

阿里达摩院被传将裁员30%1

2017年10月阿里达摩院成立,按照阿里的说法,达摩院将在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网络安全、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人机自然交互、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等领域进行深入研发。

目前阿里达摩院在全球有16个研究中心,IEEE Fellow 级别科学家10多人,IEEE Fellow,即为IEEE会士,是学会最高等级会员。

马云曾经说达摩院一定要超过英特尔、微软,还表示达摩院不为了赚钱,而且希望达摩院活得比阿里更久,至少102年。

阿里达摩院充满争议,有人对它寄予厚望,说马云的危机意识很强,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马式牛皮的新高峰。

根据阿里达摩院自己的声明,达摩院成立至今已经拿下了60多项全球第一,发布论文1000多篇。包括全球首款DRAM的3D键合堆叠存算一体芯片。

城市大脑智能管理系统,该系统已经运用在上海和杭州等地,号称是AI研发的里程碑。

达摩院的精准医学搜索引擎在国际评比中获得了第一,按照达摩院的说法,这套搜索引擎使精准医学检索效率提升了10%。

达摩院的大模型M6参数是10万亿级别,超过了微软和谷歌的相关产品,号称全球最强,据达摩院称他们将努力让M6的认知达到接近于人类,目前M6的商业运用已经推到了淘宝上。

因为江淮雨自己的学历有限,因此无法对这些成果做一些分析,有实力的小伙伴可以为大家做一些解读。

4月14日从上海逃往美国治病的贾清扬,本科和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拿到了博士学位,此人在AI领域成就很高。

2019年贾清扬加入阿里达摩院任技术副总裁。

在为美国“输送了“贾清扬后,有媒体爆料,达摩院不甘阿里其他业态为社会”输送人才“,计划裁员30%,为阿里在社会输送人才上添砖加瓦。

据说达摩院三年烧了1000亿元。马云曾对达摩院提了三个要求 “活得比阿里长,服务20亿人,用科技解决未来的问题。”

达摩院2020年参保人数三百多人,而根据信息显示华为的参保人数在20万人左右。可能阿里达摩院真的是一人顶百吧!

截至2021年底,中国一共有611家公司被美国“拉黑“制裁。涉及的领域主要为生物技术公司、机器人技术公司、高级计算机技术公司、定位导航技术公司、人工智能AI类公司、半导体、数据分析、量子技术、高级材料、先进监控技术、神经控制技术等等。

具体的公司里甚至还包含了大疆公司,而上面的很多领域达摩院都在研究,美国居然没有将达摩院拉入制裁名单。

要么达摩院的那些研究成果没有对美国的科技优势造成威胁,要么达摩院的研究成果有利于美国。最后最有格局的可能是达摩院真的是为全人类的福祉做研究,美国也被达摩院感动,因此没有制裁。

达摩院是否会裁员30%有待于后续阿里的声明。

达摩院这些年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是好像又差了些什么。

阿里达摩院被传将裁员30%2

从去年年底开始,数个互联网大厂传出裁员传闻。

据科技每日推送独家消息,阿里旗下达摩院,也加入了这次“毕业季”,预计将有三分之一的员工输送到社会。

遥想2017年达摩院刚成立时,马云对它提出了“活得要比阿里巴巴长”这一要求。

很难想到5年后,达摩院就迎来这么一天。

3年投入1000亿

达摩院要服务20亿人

2017年10月11日,阿里正式宣布成立达摩院,未来三年将投入将超过1000亿人民币,用于基础科学和颠覆式技术创新研究。

首批加入的科学家,包括:

中国量子力学第一人潘建伟

中国唯一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

高性能计算和大数据领域权威学者江泓

华人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代表学者谢源

这些人,都是科学界“顶级大牛”。

马云对达摩院提出了三个要求,除了“活得要比阿里巴巴长”,还有“服务全世界至少20亿人口”、“必须面向未来、用科技解决未来的问题”。

在阿里官方宣传中,目前达摩院已经拿下了数十项全球第一,其中多个科研成果已直接应用,包括:

遥感分析:遥感卫星影像分析,从3个月缩短至几分钟;

人像识别:帮助全国找回几十个走失的老人与孩子;

交通急救:在一次急救中,城市大脑帮助救护车在7公里内,节省通行时间854秒。

此外,还有AI庭审、农业等方面的应用。但其中一些成果,大家颇有微词。

2019年华为被美国疯狂制裁之时,平头哥的各种宣传略显夸张,其首款芯片含光800,号称算力相当于10个传统芯片。

要知道连英特尔的12代芯片,对比11代的性能提升仅仅在19%。含光800具体对比的是哪款传统芯片,达摩院到现在也没有说清。

2020年8月,达摩院发表了一篇论文,大致是通过改善模型,提升了饿了么外卖履约时间预估能力。

然而到了9月份,饿了么便被爆出压榨骑手送餐时间,以至于外卖小哥在规定的时间内不一定能完成送餐,导致违规或者被平台处罚。

2022年3月,一张照片在自动驾驶技术人的朋友圈或群里,广为流传。

阿里达摩院此前力推的自动驾驶物流小车“小蛮驴”,在某大学校园里,直接驶入了一片填埋时间不长的、湿漉漉的水泥地,当场翻车,引发学生们哄笑围观。

一位业内人士吐槽:“这小车上装有国内某头部公司的32线激光雷达,竟然还能跑出这样的水平,佩服至极。

内忧外困

天价投入难以持续

作为一家致力于探索科技未知,以人类愿景为驱动力的研究院。达摩院共参与4+X研究领域,旗下实验室高达16个。

研究领域包括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网络安全、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人机自然交互、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等,涵盖机器智能、智联网、金融科技

这些,都是当今最热门的领域,只不过每一项都投资不菲,而且距离盈利相当遥远。

3年投入1000亿,均摊下来一年则为33333亿——这已经超过了去年国内任何一家大学总经费。

前些年阿里高歌猛进之时,这些投入压力并不算很大。

但随着近两年股价暴跌、天价罚款以及拼多多崛起等因素影响,降本增效成了阿里必须着重考虑的一个点。

阿里最新财报显示,营收中86%由电商提供,9%由阿里云提供,4%来自阿里大文娱,而包括达摩院在内的“高科技领域”占比只有1%。

在经费大量收缩的情况下,想要维持原有团队成了件相当困难的事。

自负盈亏

技术与商业如何平衡

其实,在这次向社会输送人才之前,达摩院已经开始自负盈亏了。

不少网友透露,达摩院每天都在接业务做,只有这样才能赚钱,“更像是高级外包,外面把一些有点技术难度的工程外包给达摩院”。

这是一个相当矛盾的 *** 作。

真正的基础研究,很难短期看到成果甚至盈利。包括华为、英特尔、英伟达、微软、谷歌在内的全球科技巨头,研究所都是亏钱搞技术,最后再通过其他部门将技术商业化来盈利。

而自负盈亏,就需要研究院在现实中进行挣扎,进行一些短平快的项目。

换句话说,如今的达摩院已非纯科研机构,只是比其他部门更偏学术一点,但业务也不少。

难怪,在这两年美国“盖章”的高科技企业、机构中,没有达摩院的存在。

而过去半年数位达摩院“大牛”离职,或许也是因为难以平衡技术和商业。

2021年11月,前蚂蚁金服副总裁、蚂蚁AI首席科学家、蚂蚁金服人工智能部负责人、达摩院金融智能负责人漆远,加盟复旦大学。

2022年1月,阿里副总裁、阿里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负责人王刚离职。

当然,互联网公司在前沿技术上的大量投入,与短期见不到商业落地的矛盾到哪都存在。

自动驾驶龙头Waymo,机器人行业领导者波士顿动力,开发了AlphaGo的DeepMind。

这三个都是或曾经是谷歌旗下研究所,但如今,第一个早已独立融资,第二已经转卖好几次,第三个则与谷歌几近闹翻。

现在只能期待,达摩院能找到一条技术和商业的平衡之法,待到时机扭转之时,再一飞冲天。

阿里达摩院被传将裁员30%3

在贾扬清逃回美国后,有媒体爆料,阿里达摩院也将为社会“输送人才”,预计将裁员30%。此前,阿里的多个部门就已经大幅裁员。

阿里达摩院是什么?

达摩院到底是干什么的?估计很多人并不知道。在金庸小说里面,达摩院是少林寺一个聚集了天下武学典籍的机构。众所周知,马云非常喜欢金庸小说,阿里的花名都是取自金庸小说里面的人物。

据了解,达摩院在马云的头脑中盘桓了好多年。2017年阿里准备成立一个研究院,致力于基础科学、颠覆性技术和应用技术的研究,于是,就取名为达摩院。马云还称三年要投入1000亿,设立了为世界解决一亿就业机会,服务全球二十亿人……的伟大目标。

在达摩院创立时,可以说是聚集了世界科学界的“顶级大牛”,国内量子计算第一人潘建伟院士,中国唯一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但实际上,这些都只是来站台的,也就是个顾问角色,并不是达摩院的员工。

倒是在2019年,阿里达摩院公布了十三位“扫地僧”,密歇根州立大学终身教授金榕,目前担任机器智能研究领域负责人;犹他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李飞飞,王刚、蒋国飞、漆远、施尧耘等等。但漆远已经离职,去了复旦大学,阿里副总裁、达摩院自动驾驶负责人王刚也已经离职。

网罗了这么多牛人,却留不住人才,阿里达摩院成立5年来,到底有什么成就?按照官方的宣传口径:拿下60项世界第一,近400篇论文入选国际顶会,芯片能力提升10倍……听起来都非常厉害。

达摩院的真实水平如何?

国内从事技术研发的机构有很多,但在宣传上,都不如阿里达摩院。华为研发足够牛了吧,但似乎从来都没听说有多少世界顶级大牛加入,不是没有,只是人家不宣传,非常低调。

阿里达摩院聚集了这么多世界顶级人才,真实水平又如何呢?从阿里达摩院的2020年度报告显示,参保人数仅有315人,也就是说正式员工只有这么多。但达摩院的实验室就有16个,包括语音实验室、自动驾驶实验室、智能计算实验室……平均下来,每个实验室不到20人。

对比来看,华为南京研究所的参保人员就有10万多人,实际上,华为近20万员工,差不多一半都是研发人员。那我们姑且认为阿里达摩院这315人都是顶级人才,一个人可以顶100个,比华为的技术人员牛多了。

那阿里达摩院到底有什么成就?或许很多人只听说过平头哥,曾经在2019年美国限制华为时,推出了首款芯片含光800,号称算力相当于10个传统芯片。如此厉害的技术,为什么市场上看不到,在全球芯片短缺时,没有来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如果真的这么牛,阿里市值是不是要再涨点。然而,阿里达摩院连美国都不屑一顾,将大疆等一系列中企列上了名单,却始终没有达摩院,这说明真实的技术水平,人家都看不上。

泡沫破灭,何去何从?

不但技术上没有看到大的成就,反而有不少翻车的案例,自动驾驶物流小车“小蛮驴”陷入新修的水泥地,走不出去,令人笑话。

阿里达摩院想做的事情很多,虽然三年投入1000亿,但16个实验室平均下来,也没多少。更何况聘请这么多顶级大牛,一年的薪酬成本都不少。

更麻烦的是阿里要求达摩院自负盈亏,也就是说不再投入,要自己赚钱。对于世界顶级技术的研发,哪一个不是持续的亏本投入,才有了结果。华为海思,持续投入了10年时间。阿里达摩院仅仅3年时间就想要创造收益,确实很难。

赚不到钱,技术又没有突破。如今走上裁员之路,为社会输送人才。阿里在商业上特别成功,赚钱很容易,如今在需要持续投入的技术上,似乎缺少了耐心。

是的。
郎海科技公司的装饰装修工程确实在分包。但只允许主体工程以外的工程分包。在总承包合同里面约定的或经建设单位同意分包的部分可以分包,且分包给具备专业资质的单位。
杭州朗海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2月01日,注册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新明商业中心,法定代表人为叶刚。

最近看得最多,听得最多的新闻可能就是众多企业开始裁员了,很多人担心自己会不会也在被裁员之列。为什么从去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裁员呢?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导致:

第一、外部经济形势严峻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实行美国优先政策,大搞贸易战,导致各个国家人心惶惶,对全世界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外出口或多或少受到一定程度影响,股市下跌。

第二、经济新常态 供给侧改革

中国经济经过这么多年的高速发展,很多行业和产品已经处于严重过剩的地步,现在国家进行供需侧改革,对于那些落后的产能已经不再进行扶持,在加上目前社会上产品同质化太严重,消费者可选择性太多,产品出现滞销。在加上融资困难,环保抓得越来越严,所以导致一些企业经营难以为继,进而开源节流进行裁员。

第三、人工智能的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重复性的,劳动强度大的传统岗位已经逐渐被机器人取代,企业大量采购机器人来降低高额的人工成本。

第四、新的消费观念转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已经不是讲究吃得饱,有的用的年代了,而是讲究吃的好,用得好的年代了,随着90后、00后等年轻一代人成为消费市场的主体,他们的消费观念已经和以前的消费观念完全不同,现在市场上很多同质化产品已经很难再满足年轻人的消费需求。

第五:企业自身谋求转型

大数据、新零售、新能源,人工智能、区块链、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现在众多IT巨头重点布局的新零售,时刻都在要求企业自身必须转型,转型就需要不同的高技术人才去补充这些岗位,所以他们只能淘汰一批跟不上时代步伐的人员,裁掉一些臃肿的部门,引进一些新鲜血液,以让自身更好的发展。

可能有人不太了解禹洲地产。
这个在1994年成立于厦门的地产公司,是典型的闽系家族企业。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林安龙占股5881%,绝对大股东。
禹洲于2009年11月赴港上市,2020年,全年销售规模达到104967亿元。
也算是名副其实的千亿企业。
根据禹洲发布的2021年中期财务报报显示,禹洲目前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09亿元,然而流动负债达到898亿元!
何况还有490亿的非流动负债。
由此看来,禹洲的债务情况十分严峻。
此次裁员风波,实际上早在去年10月份便已经开始。对于杭州公司而言,这次是第三次大裁员,也是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几乎是工程、销售、品牌、策划甚至后勤司机全覆盖。
裁员由杭州公司爆发,席卷全国各个城市公司。
禹洲总部针对全国范围员工的大维权,也有了些许的回应。
然而,员工从相关负责人处得到的只是一张“长假通知”。
禹洲员工提供
从这份长假通知来看,核心内容是安排条线员工放长假,时间暂定为2022年4月30日或6月30日。
放假期间不安排工作,无需打卡考勤。
放假期间发放员工基本生活费,同时扣缴社保、公积金。
至于基本生活费是多少,并没有说明。可以肯定的是,绝对不是按月工资。根据负责人说明,就是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标准。
可以说这份通知实际上跟停薪留职的说法没有差异,员工的诉求一条都没有得到解决。
按照2021年的行情和同类企业裁员的节奏,我们很能理解,在当下的环境,裁员行为可以理解,但裁员不是一句话的事,需要拿出一个详细的处理方案。作为为公司奋斗过的一线员工,索取相应合理的赔偿是理所当然的事。
其次,工作的交接、报销等等不可能直接无视,尤其对于项目上的营销员工而言,没有结算的绩效、佣金如何给到,这都是需要面对的问题。
事情爆发后,公司各个部门员工纷纷拉起了维权群,明确提出诉求。主要有几点:
2021年年度绩效工资
四季度绩效和1月份工资
报销
N+1
截图来自禹洲员工维权群
在提前三天递交辞职申请的情况下,允许员工跳槽。实际上,就是希望你忍受不了基本生活费,自己卷铺盖走人。
如果按照基本生活费,员工的房贷车贷如何还?一家老小的吃穿用度如何解决?
看来这个年是过不好了。
除了杭州,禹洲武汉公司朋友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我们从武汉公司知情人了解到,目前禹洲已经通知公司全员,从1月4日开

各大厂纷纷开启大裁员

各大厂纷纷开启大裁员,互联网企业的规模与裁员比例几乎呈一种正相关关系,即规模越大的企业,越倾向于采取裁员举措。近三成被裁受访者司龄不足一年。各大厂纷纷开启大裁员。

各大厂纷纷开启大裁员1

其实,大厂裁员的消息,在 10 月下旬就透出风声了。

10 月 18 日,“字节裁员”话题登上了脉脉热搜。综合多方爆料,当时其裁员重点为游戏业务,主要集中在 Ohayoo、以及“绿洲计划”旗下个别在研发项目。

据 Gamelook 报道,10 月 19 日,字节跳动回应裁员信息属实,称裁员为公司正常业务调整。

11 月 24 日,@晚点Lastpost 报道称,字节教育旗下瓜瓜龙、清北网校、学浪等多个业务都开启了「裁员模式」,据不完全统计,有近 2000 人被裁。

如果说游戏和教育行业的“裁员”是大厂因为游戏政策收紧而不得不采取的措施,那么其他一系列裁员动作,则真的能说明地主真的在“节衣缩食”了……

11 月 30 日晚,字节跳动旗下的房产交易平台幸福里,“通知北京部分新房销售员工裁员”的消息在网上传出,离职员工可以获得一个月薪资作为补偿。

对此,幸福里回应称,近期因为「业务需要」对部分城市的新房直销团队进行了调整。

随后,12 月 7 日,有网友继续爆料,字节跳动将撤销其「人才发展中心」。

对此,不少用户表示,“没想到这波裁员,裁到最后,连 HR 都裁掉了”。

事实上,字节跳动的裁员,似乎只是年底这波裁员动作的开始。进入 12 月以后,互联网大厂裁员的消息,就没有断过。

12 月 1 日,爱奇艺将裁员的消息冲上微博热搜。据网友爆料,爱奇艺裁员比例达到 20%-40% ,其裁员范围涉及多个业务线:短视频、文学、动漫、游戏和智能硬件均有裁员现象。

随后,爱奇艺裁员的消息很快被多方证实,但官方对此的解释是“加快盈利步伐,聚焦内容、技术,精细化成本管理”。

据新浪科技报道,此次裁员中,中层(总监级别)、司龄较长、年龄较大、薪水较高的用户,多在被裁之列。

和爱奇艺一样从“中层”裁员的还有快手。

12 月 7 日,快手在脉脉上被爆料将裁员 30%,“国际业务部分已经开始,且裁撤员工多为年薪 100w 以上的中高层”,爆料人透露。

不少网友补充爆料,除了中高层以外,快手还会将绩效为 C 的员工一并优化掉。

据了解,快手将绩效分为 S、A、B、C 四个等级,C 为最低绩效。

截止到目前,快手还没有做出任何官方回应,但是 12 月23 日,不少用户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收到的公司单方面接触劳动合同的消息,公司在邮件中要求这些用户在 12 月 24 日前配合完成离职交接手续。

发展大潮回落,大厂迎来减速期

大规模裁员,反映出大环境下互联网企业的生存困境——增长乏力。

很多人将过去十年认为是互联网公司的黄金时代。

一方面,对于那时的“大厂们”来说,日活月活尚未见顶,只要通过跑马圈地,圈住足够多的流量,就能够通过“卖流量”大赚一票;

另一方面,当时的互联网赛道还没有被开发完毕,任何看似「格局已定」的行业,都有着「从细分赛道突围」的可能,只要公司准确切入,就能够在短时间内容得到超高的回报率。

比如,在 2015 年时,国内电商被淘宝和京东二分天下,但是谁也不会想到当年成立的拼多多能够依靠下沉市场和顶级的社交玩法,在 3 年后叫板淘宝和京东。

退一万步讲,在这种大环境绝佳的风口中,即使暂时不能盈利,互联网公司也能够借助有利的外部形势给投资人信心,进而完成融资,实现持续扩张。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爱奇艺的「苹果园计划」。

在 2016 的年爱奇艺世界·大会上,爱奇艺的创始人龚宇向用户展示了一棵苹果树,树上的每一颗苹果都代表了爱奇艺的一个细分业务,包括影视、网络小说、直播、游戏等。

可以说,爱奇艺画的这个“饼”给了资本无限遐想,所以即使是上市以后一路亏损,爱奇艺仍然通过发债融资近 30 亿美元,进行更进一步的业务扩张。

据报道,在 2019 年的爱奇艺世界·大会上,龚宇一口气揭幕了旗下 21 款产品矩阵,其业务范围覆盖VR、短视频、文学、动漫、直播、体育、游戏等众多领域。

在当时,爱奇艺的员工数量已经高达 8889 人,较三年前(2016 年)的 4794 名员工数,涨了 8542 %。

但是,从目前的大环境上看,这样的黄金时代似乎已经过去。

根据网信办公开数据显示,截止到 2020 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 989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704% ,较 2020 年 3 月仅提升 59 个百分点。

可以看见,流量触及天花板,大多互联网赛道进入“红海状态”,大厂不可避免地迎来的发展减速期。

关于这一点,大厂们最新的财报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大家不是净利润下降,就是亏损扩大。

首先,已经盈利的上市互联网企业,利润均有所下降。

比如,阿里巴巴第三季度的净利润为 28524 亿,同比下降了 39%,成为头部大厂中利润跌幅最大的公司;

再比如,腾讯的净利润下降了 2%,虽然这个数字远远好于阿里巴巴,但却是腾讯十年来,第一次净利润下滑。

此外,虽然拼多多跻身「盈利大厂」行列,但是“增长故事”也没有那么动人了:

根据海豚投研测算,第三季度,拼多多的营收为 215 亿,远低于市场预期的 256 亿;GMV 同比增长 30%,远低于市场预期的 45% 左右。

其次,没有盈利的上市互联网企业,亏损范围还在持续扩大。

比如 B站,虽然在第三季度营收达到 521 亿元,同比增长 61%,但是亏损却在持续扩大,净亏损为 269%,同比扩大了 67%,亏损幅度显然大于营收增长速度。

再比如快手,季报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快手调整后净亏损为 14511 亿元,去年同期为7244 亿元,同比扩大 1003%。

最后,没有上市的互联网企业,虽然外界对其具体营收无从得知,但是从整体市场行情看,也不难发现其难处。

根据《上海证券报》报道,过去半年,字节跳动的国内广告收入停止增长,这是其自 2013 年开启商业化以来首次出现的情况。

增长放缓之下,资本市场也给出了及时的反应:比起峰值,腾讯股价下跌 20%,阿里巴巴下跌 40%,拼多多下跌 60%,快手下跌了 80%。

连年亏损的爱奇艺股价已经跌去了 83%,可谓“脚踝斩”。

裁员,是大厂“降本提效”的无奈之举

在互联网发展大潮来临时,大厂们可以持续烧钱,搞“军备竞赛”;但是,当“增量空间有限,效益显著下滑”时,精简人员其实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快手CEO程一笑说:“快手对降本增效一直抱有很大的决心,并已从第三季度开始付诸行动。”

拉勾招聘数据研究院的数据报告显示:“从 11 月以来,互联网大厂的人才需求指数整体下降了 26%,对比去年 11 月 中旬开始的上涨趋势,今年的招聘需求已经出现拐点开始下降。”

显然,大厂的招聘工作变得更加谨慎。

此外,还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这波裁员除了和「员工冗余」有关,其实也受大厂调整组织架构的影响。

“在面临营收压力的时候,那些「边缘性的战略业务」难免被裁撤掉,员工们也自然变成了架构调整下的牺牲品。”一个相关从业者告诉运营社。

「边缘性的战略业务」往往指那些现在不赚钱甚至可能烧钱,但是在未来可能是风口的业务。面对这种类型的业务,在扩张时代,很多大厂的选择是“即使我不赚钱,但是我要先入场,占上位置”。

比如快手的「出海业务」。由于快手在海外大规模“烧钱拉新”,其营销成本高居不下。据 @晚点LatePost 报道,在半年狂烧 55 亿后,快手不得不进行战略收缩,其具体表现为:将原有的三个海外 App 进行合并,将运营重点从获取新用户转为留住老用户。

再比如字节跳动和百度的游戏业务。游戏业务虽然是公认的赚钱业务,但其竞争压力也异常激烈,且被腾讯和网易把持优势地位,因此也成了大厂们需要大量烧钱,但是短期内难以收获利润的包袱。

于是,今年 10 月,字节跳动对其游戏部门 Ohayoo 和“绿洲计划”下的个别项目进行裁员。

此外,还有爆料称,百度的游戏部门裁员比例高达 80%-90%,但目前百度并没有给予正面回应。

虽然多数公司都对外回应,这是正常的「架构调整」,但是在当前「流量增量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放慢发展速度显然是大势所趋。

据成瘾财经报道,在 Q3 财报电话会议上,马化腾展望未来时表示:“我们每年员工都以超过 30% 、40% 的比例增长,至少在 2022 年,会更加温和”。快手相关负责人更是直接表示,明年没有大幅增加人数的计划。

04 结语

当一个行业的红利正在褪去,获客成本不断提高,核心收入开始收缩的时候,很多企业只能不停调整、不停试错,从而寻找新的突破口。

每一次调整和试错以后,裁员都在所难免。

从2010 年开始,中国共经历了 4 次大的裁员潮:2012 年全球范围电子和金融行业大裁员,2016 年的 O2O 裁员潮,2019 年的互联网裁员潮,以及 2020 年的疫情裁员潮。

虽然每一次裁员都意味着很多用户不得不「再就业」,但是裁员背后往往孕育着新的希望。

比如 2020 年疫情裁员后,线下经济萎缩,但是私域的东风却乘势而起。

这次裁员或许也能够变成一道新的分水岭,让互联网大厂从过去的「跑马圈地」走向「降本增效」,进而探索出崭新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毕竟,虽然现在互联网“大厂”的营收有所波动,但是好在他们的现金流依旧充沛。

各大厂纷纷开启大裁员2

智联招聘29日发布《2021互联网行业人员流动情况调研报告》(下称《报告》)显示,499%的受访者表示所在企业有裁员行为,教育、房地产、电商三大领域受影响更严重;裁员原因上,超四成企业称“经营困难”。

近半数受访者称所在企业有裁员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49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所在的企业有裁员举措,受访者本人在2021年经历裁员的占比达到251%。

互联网企业的规模与裁员比例几乎呈一种正相关关系,即规模越大的企业,越倾向于采取裁员举措。586%的万人以上企业受访者表示所在企业有裁员;企业人数规模在1000-9999人的大型企业,有503%的受访者反映企业在2021年裁员,比例均远高于同行业中其他规模的企业。

来源:《2021互联网行业人员流动情况调研报告》

分业务领域看,从事教育方向的受访者被裁员的占比最高,达到691%;房地产、电商的从业者被裁员占比也高于其他业务领域,分别为50%和478%。

《报告》提到,近三成被裁受访者司龄不足一年。数据显示,有被裁员经历的受访者中,286%表示在该企业工作不足1年,362%受访者工作1-2年,232%工作3-5年。

“经营困难”成裁员主因

《报告》提到,尽管九成以上的企业会在裁员时对员工进行补偿,但高达667%的被裁受访者表示对企业的补偿方式并不满意,“非常不满意”的达到三成。补偿方式上,有33%的被裁受访者表示收到“N+1”补偿,有257%没有收到任何物质补偿。

来源:《2021互联网行业人员流动情况调研报告》

此外,智联招聘数据显示,仅438%的被裁受访者表示企业与其进行了充分沟通,199%表示沟通“很充分”,有25%受访者表示企业与被裁员工无沟通。

裁员原因上,智联招聘调研数据显示,434%的被裁受访者反映企业给出的裁员是“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其次是“企业进行组织结构调整,进行人员优化”,占比37%。全体受访者中,有613%认为大规模裁员的原因是“互联网行业流量见顶”,占比大幅高于“企业效益不好”(388%)、“企业想招聘年轻员工”(252%)等其他选项。

受访从业者中,有55%表示对行业已经失去信心。不过,有578%的从业者愿意选择继续从事互联网行业,原因有“已经有了一定积累”“看好行业前景”等。表示有转行意愿的占到254%,对于想进入的行业,选择进入文娱传媒类行业的比例最高,为212%。还有168%的受访者表示对于是否继续从事互联网行业持“观望”态度。

各大厂纷纷开启大裁员3

1月4日消息,据界面新闻报道,阿里本地生活即将开启一轮大幅裁员,裁员涉及饿了么口碑几乎所有业务线,包括地区分公司人员,不包含第三方骑手。

针对裁员及业务缩减问题,1月4日下午,阿里本地生活回应红星资本局称:“消息不实,我们既没有所谓裁员计划,更对下一步的发展制定了明确的规划。”

阿里本地生活的主要业务为饿了么与口碑。2015年,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各出资30亿人民币成立了口碑公司。2018年4月,阿里以95亿美元全资收购饿了么;同年10月,饿了么与口碑合并,构成了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去年10月12日,支付宝在APP内发布《口碑搬家公告》,宣布支付宝APP底端中间入口由“口碑”改为“生活”,而“口碑”则被放在支付宝首页的宫格处,支持用户自行排序或删除。有市场分析称,口碑从“C位”被换走,也意味着其被降权。

2021年7月,阿里宣布了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将基于地理位置服务的三大业务,即高德、本地生活和飞猪,组成生活服务板块,由俞永福代表集团分管,向张勇汇报。

阿里巴巴集团(09988HK;BABAUS)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的三个月,阿里本地生活服务营收为9513亿元(约1476亿美元),较2020年同期的8839亿元增长76%,占总营收比例则降至5%。该部分收入主要来自饿了么的平台佣金、提供配送服务收取的服务费及其他服务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3617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1
下一篇 2023-07-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